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及答案
第七章试题 参考答案
![第七章试题 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6084dfd15abe23482f4de2.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直接动力,自我完善,发展2,对外开放对内开放3,基本国策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5,社会主义二、单项选择题1.B2.A3.A4.C5.C三、多项选择题1.A B C 2.ABC3.AB四、简答题答: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提出了判断是非得失和工作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稳定是前提、改革是途径、发展是目的。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六、案例分析题答题要点: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积极实施“走出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到境外投资。
同时,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以及服务体系。
七、论述题答:1)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生命,这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促使社会生活发生整体转型。
(3)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是体制的重新构建,是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重新调整。
(4)总之,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引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其所引起的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因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
金陵科技学院2014年毛概题库答案第七章
![金陵科技学院2014年毛概题库答案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d177e113a76e58fafab00399.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对外开放是()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3、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A.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 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C. 公平合理、互惠互利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4、对外开放是对()A.社会主义国家开放B.资本主义国家开放C.发展中国家开放D.全世界开放5、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头阵地是()A.经济技术开发区B.沿海开放城市C.保税区D.经济特区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7、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是( )A.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政治、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8、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B.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D.有利于抑制浪费现象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稳定是( )A.前提B.动力C.基础D.条件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 )A.目的B.动力C.基础D.条件11、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B.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C.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D.要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速度、发展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12、处理好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应当把立足点放到( )A.依靠自己的力量B.引进先进技术C.吸引国外资金D.积极参与全球化1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毛概 第7章试题及答案
![毛概 第7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7d6dd4c8d376eeaeaa3174.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阶级斗争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2、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的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B、阶级斗争C、社会革命4、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C、经济建设5、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C、发展生产力6、在全面改革中,( )改革是重点A、经济体制B、政治体制C、文化体制7、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大家是否赞成B、“三个有利于”C、生活富裕8、党的()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 )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B、对抗性C、不可调和10、( )年12月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A、2000B、2001C、200211、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的决议A、《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决议》12、在全面改革中,()改革是重点A、经济体制B、政治体制C、教育体制13、判断我们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B、是否做到“三个有利于”C、是否大多数人的积极参与D、工作进展是否顺利畅通1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物质利益原则C、改革14、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5、我国的强国之路是()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对外开放C、改革开放D、发展高科技16、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A、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B、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到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D、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17、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A、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二、多项选择题1、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是否有利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我国改革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因为它()A、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涉及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C、触动体制层面和思想观念层面D、要求利益调整、体制转换和观念更新E、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4、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动力D、稳定是前提5、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E、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内容和形式有()A、发展对外贸易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D、加强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E、发展国际旅游业7、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批设置经济特区的城市是()A、珠海B、深圳C、海南D、厦门E、汕头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2、简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习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ce3469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4.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和对外开放习题第七章社会主义改⾰和对外开放⼀、单项选择题1.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点放在()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独⽴⾃主、⾃⼒更⽣的能⼒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切⽂明成果上2.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
A.⽣产⼒ B.综合国⼒的增强C.⼈民⽣活⽔平的提⾼ D.整个社会的发展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盾()A、⼈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之间的⽭盾B、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盾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盾D、⼈民群众⽇益增长的物质⽂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之间的⽭盾4、“改⾰是中国的第⼆次⾰命”是从()A、扫除发展社会⽣产⼒⽓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要进⾏根本性变⾰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产⼒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产⼒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多项选择题1、实⾏改⾰开放是()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D、社会主义国家的⼀贯政策2、改⾰、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是动⼒B、发展是⽬的C、发展是⼿段D、稳定是前提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的特点是()A.全⽅位 B.多层次C.宽领域 D.多形式三、辨析题1、改⾰是中国的第⼆次⾰命。
2、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我完善和发展。
四、论述题1、我国为什么必须实⾏改⾰开放?2.怎样全⾯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五、材料分析题2007年9⽉28⽇下午,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
他指出,实⾏对外开放,是党的⼗⼀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的中⼼⼯作的要求制定的重⼤战略,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项基本国策。
实践充分证明,实⾏对外开放,充分利⽤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提⾼我国国际竞争⼒和影响⼒,有利于为我国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11130b65767f5acfa1c7cd35.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改革的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2.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 D.对抗性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4.邓小平首次提出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C.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谈话 D.1997年党的十五大5.邓小平所说的“三个有利于”应当成为我们A.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的依据B.进行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C.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思想6.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有理、有利、有节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7.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 D.科技体制改革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决定的A.改革的性质 B.改革的目的C.改革的任务 D.改革的途径9.党中央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在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10.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A.改革 B.发展C.稳定 D.提高竞争力二、多项选择题1.1957年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方针有A.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B.经济上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E.对外关系上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内容主要有A.矛盾的普遍存在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同其它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在矛盾的性质、矛盾运动的特点、解决矛盾的途径及方式等方面有着本质不同D.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E.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 D.敌我矛盾E.非对抗性矛盾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B.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C.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E.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5.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明确A.谈论姓“社”姓“资”问题没有意义B.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抽象的去谈论社会主义C.不能把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E.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E.改革是目的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8.邓小平讲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这场革命同“革命”这个词的本意A.是完全相同的 B.革命的对象不同C.革命的形式不同 D.革命的性质不同E.所解决的矛盾不同(ADE)A.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C.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D.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E.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0.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依据是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 D.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E.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三、辨析题1.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其性质一定是社会主义的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答案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42601dc5da50e2524d7f12.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与实践答案一、填空题:1. 答:社会主义制度2. 答:又相适应又相矛盾3. 答:改革4. 答: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5.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D 5.B 6.C 7.B 8.A三、多项选择题1.ABC 2.ADE 3.BC 4.ABD 5.ABCDE 6.ABCD 7.ACD8.BDE四、辨析题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答:命题正确。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新”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之所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首先,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其次,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再次,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同“第一次革命”有重大区别:第一,改革的条件不同;第二,改革的内容和对象不同;第三,改革的形势和手段不同。
(3)不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深刻的转变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民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
2.实行对外开放就无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命题错误。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2)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3)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政治理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政治理论课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358d70cf9ec3d5bbfd0a7497.png)
C.经济体制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判断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否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 )
A.主观标准B.客观标准C.理论标准D.实践标准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毛泽东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6.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是在2001年12月。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现阶段我国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次练习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10题。
1.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
A.改革B.开放C.民主D.矛盾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七章_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答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七章_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1c82669b6648d7c1c746ca.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 D)2、(答案 D)3、(答案 D)4、(答案 A)5、(答案 C)6、(答案 D)7、(答案 D)8、(答案 C)9、(答案 C)10、(答案D)11、(答案A)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 C)16、(答案 C)17、(答案 C)18、(答案 C)19、(答案A)二、多选题1、(答案BCDE)2、(答案ABCDE)3、(答案ABE)4、(答案BCDE)5、(答案ABCDE)6、(答案BCDE)7、(答案ABCD)8、(答案ABC)9、(答案ACD)10、(答案ABC)11、答:(ABCDE)12、(答案ABCDE)13、(答案AD)14、(答案ABCDE)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答案要点】(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因为改革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崭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带有革命性质的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2)所谓“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政权的革命而言的。
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
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当然,“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的“革命”与“民主革命”中的“革命”,本意并不相同:一是革命的对象不同,改革针对的是旧的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制度;二是革命的形式不同,改革不是在阶级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三是革命的性质不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四是所要解决的矛盾不同,改革所解决的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2、为什么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答案要点】“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毛中特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中特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f8a120fa0242a8956bece48a.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选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是(C)。
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邓小平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B)。
A.完全相适应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C.完全不适应D.有点适应有点矛盾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
A.靠自己的发展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4.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A)。
A.生产力的增强B.综合国力的增强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整个社会的发展5.改革的重点是(A)。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科技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6.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A)。
A.发展B.创新C.改革D.稳定7.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8.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D)。
A.政治制度B.社会制度C.经济制度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
A.对外贸易B.对外资金交流C.对外技术交流D.对外劳务合作10.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C)。
A.对外开放B.争取对外C.争取和平D.独立自主11.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A)。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2.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B.社会主义本质学说C.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3.邓小平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毛中特下篇习题及课后答案
![毛中特下篇习题及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3571e52d380eb62946d70.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思考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 (B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D )。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 C)。
A.阶级斗争 B.发展生产力 C.改革 D.物质利益原则3.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D )。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 B.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C.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D )。
A.无需借鉴外国经验 B.可以照搬外国经验 C.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D.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D)。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6.“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 (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C.从实际出发与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D.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统一7.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B )。
A.1995年1月1日 B.2001年12月11C.1948年1月1日 D.1950年3月6日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A )。
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能源和交通 C.发展经济 D.发展科技和教育9. “三个有利于”标准(B )。
A.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10.我国对外开放(A )。
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11.社会主义改革(A)。
新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新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2146f17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5.png)
新第七章社会主义改⾰开放理论第七章社会主义改⾰和对外开放⼀、单项选择题1、2013年11⽉12⽇,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指出⾯对⼗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贯彻党的⼗⼋⼤精神,⾼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旗帜,以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民,坚持的⼯作总基调是( ) A.稳中求进 B.提质增效 C.⼜快⼜好 D.多快好省2、2013年11⽉12⽇,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指出全⾯深化改⾰,必须⾼举中国特⾊社会主义伟⼤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泽东思想、邓⼩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向,以( )出发点和落脚点A.为⼈民服务B.⽴党为公、执政为民C.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福祉D.权为民所⽤、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3、2013年11⽉12⽇,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指出全⾯深化改⾰的总⽬标是( )A.实现中国梦B.全⾯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现和完成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D.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4、2013年11⽉12⽇,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指出全会指出,全⾯深化改⾰,必须⽴⾜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实际,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坚持创新B.坚持发展C.坚持改⾰D.坚持开放5、2013年11⽉12⽇,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指出全⾯深化改⾰的重点是( )A.政治体制改⾰B.经济体制改⾰C.⽂化体制改⾰D.社会体制改⾰6、2013年11⽉12⽇,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是全⾯深化改⾰的重点,核⼼问题是( )A.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和更好发挥市场作⽤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和更好发挥政府作⽤C.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和更好发挥市场作⽤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和更好发挥政府作⽤7、2013年11⽉12⽇,中共⼗⼋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深化改⾰若⼲重⼤问题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的基础是( )A.健全宏观调控体系B 深化⾏政体制改⾰C.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D.建设统⼀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8、⼗⼋届三中全会强调今后的改⾰更加强调公平性、系统性和()A.有效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协调性9、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是()。
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aa27df6f1aff00bed51eb9.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马克思主义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革命的阶级斗争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D.沿海、周边、内地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发展B.创新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A.兴办经济特区B.开放浦东新区C扩大出口 D.实施“走出去”战略二、多项选择题1.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1.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毛中特毛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中特毛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6bb0a2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b.png)
毛中特毛概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重点: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5、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①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②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3)改革开放的评价: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4)当前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和深水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5)改革开放的经验(2014年新大纲增加考点)第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
第二,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推进。
第三,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
第四,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4aaebdebbceb19e8b8f6bae3.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是】:D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的进步C.改革D.对外开放【正确答案是】:C3、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A.科教体制改革B.经济体制改革C.政治体制改革D.文化体制改革【正确答案是】:B4、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
A.前提B.基础C.目的D.手段【正确答案是】:C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其中,改革是发展和稳定的()。
A.动力B.目的C.前提D.手段【正确答案是】:A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必然结果【正确答案是】:C7、我国已经基本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B.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C.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D.全方位、多方向、宽领域【正确答案是】:A8、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C.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D.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正确答案是】:C9、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
A.对外开放为主、自力更生为辅B.自力更生为主、国外援助为辅C.互不相干、相互排斥D.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正确答案是】:D10.对外开放是()。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正确答案是】:C1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正确答案是】:A12.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
第七章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618783b0717fd5360cdcc7.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B )。
A、阶级斗争B、改革C、物质利益原则D、精神文明建设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D、变革社会主义制度3、我国的改革( C )。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对象是根本制度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C )。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5、实行对外开放是( A )。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6、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B )。
A、引进外资B、自力更生C、引进外资技术D、独立自主7、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 C )。
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8、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完整表述,是在( A )。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五大9、“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C )。
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B、实用主义的标准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D、实践标准在思想领域的具体化10、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中(B )。
A、改革是目的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绝对的D、稳定是动力11、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必须坚持( C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循序渐进的原则C、社会主义方向D、“三个有利于”标准12、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 B )A、以姓“资”还是姓“社”为标准B、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标准D、以“三个代表”为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的改革是( ABC )。
概论《下》(2013修订版)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概论《下》(2013修订版)选择题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f7aae5551810a6f424860c.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是( C )A、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需要B、赶超发展中国家的需要C、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D、加快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A )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政策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3.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是( B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4.对外开放是对( D )A、社会主义国家开放B、资本主义国家开放C、发展中国家开放D、全世界开放5.我国对外开放的先头阵地是( D )A、经济技术开发区B、沿海开放城市C、保税区D、经济特区6.“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 )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我国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 A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C )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速度与效益的关系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 D )的新概念A、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B、计划与市场在内的统一的经济C、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D、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D )A、实现共同富裕B、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C、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 )A、生产资料公有制B、全民所有制C、集体所有制D、经济混合6.任何社会发展阶段上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由人们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 B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决定的C、国家的性质决定的D、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决定的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所有制结构应该是( D )A、以个体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B、以私营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C、以混合经济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D、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应当是( C )A、私营经济B、个体经济C、公有制经济D、外资经济9.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B )A、公有资产占优势上B、控制力上C、集体经济大发展上D、国有资产占优势上10.按劳分配的尺度是( C )A、需要B、资本C、劳动D、工作能力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 B )A、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B、除按劳分配外,还存在着其他分配方式C、按劳分配能按统一的标准实现D、劳动者的个人受辱支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12.按劳分配原则是要在劳动报酬上承认( B )A、阶级的差别B、劳动的差别C、劳动力价值的差别D、社会地位的差别13.分配方式是由( A )决定的A 、生产方式 B、交换方式 C、消费方式 D、可供分配的产品数量14.在私营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是( D )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C、风险补偿收入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15.购买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属于( B )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C、剥削收入D、风险收入16.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必须把按劳分配和( C )A、按资分配结合起来B、按风险分配结合起来C、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D、福利性分配结合起来1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 D )A、一部分人先富B、大多数人富裕C、先富带动后富D、共同富裕18.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 B )A、合理拉开收入差距B、最终实现共同富裕C、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D发展多种分配方式19.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由( D )A、物质生产增长向精神生产增长转变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C、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变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 A )A、在社会主义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B、在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C、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D、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二、多选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 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D、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E、在管理方法上,有一套规范化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律和法规4.公有制经济包括( 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经济成分D、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经济成分E、股份制经济5.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ABC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C、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E、公有资产在全国各地、各种产业中都占优势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 BD )A、是人们的第一需要B、是人们的谋生手段C、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D、还存在着重大差别E、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唯一尺度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有( ABCDE )A、按劳分配的收入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C、福利性分配的收入D、风险收入E、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8.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 ABCE )A、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B、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C、资产收益D、通过福利性分配得到的收入E、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9.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有( ABCDE )A、资本B、劳动力C、土地D、技术E、信息10.在我国现阶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手段应当是( AB )A、诚实劳动B、合法经营C、行业封锁D、部门垄断E、地方保护1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有( ABCDE )A、保护合法收入B、取缔非法收入C、调节过高收入D、整顿不合理收入E、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需求12.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ABCDE )A、社会保险B、社会救济C、社会福利D、优抚安置与社会互助E、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13.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走上一条( ABCDE )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E、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14.新型工业化道路是( ABCDE )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C、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D、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E、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15.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ABCDE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乡村文明D、村容整洁E、管理民主16.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BCDE )A、集成重新B、自主创新C、重点跨越D、支撑发展E、引领未来多选1.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归根结底看其是否有利于( ACE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社会分配的公平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是( ABCDE )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城市C、经济技术开发区D、沿海经济开放区E、沿边和沿江地区3.实行改革开放是( ABC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D、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E、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BE )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手段D、稳定是目的E、稳定是前提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1.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C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D、国务院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民主集中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B )A、共产党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C、工农联盟专政D、新民主主义专政4.我国的根本政体是( 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B、民主集中制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会议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我国的国体是( 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近年来,我国改进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 B )A、乡一级B、县一级C、村一级D、市一级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D )A、共产党领导的一党制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制C、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轮流执政的多党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8.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C )A、在野党B、执政党C、参政党D、在朝党9.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C )A、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B、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1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C )A、指导思想B、唯一方法C、基本方略D、基本政策11.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 D )A、先决条件B、基本动力C、根本基础D、客观需要1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D、必须将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多选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C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公民享有无限自由C、人民当家作主D、实行民主集中制E、爱国统一战线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ABCD )A、它们的领导力量相同B、它们的性质相同C、它们的作用、职能相同D、它们的历史使命相同E、它们的形式相同3.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 ACE )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B、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C、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D、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E、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是( ABCDE )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C、中国农工民主党D、中国致公党E、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5.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 ACE )A、前者是后者依据和前提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D、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E、前者是国家政权性质,后者是政府机构6.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ABCD )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B、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E、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7.依法治国,是( ABCDE )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标志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E、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 AC )A、最高权力机关B、最高行政机关C、最高机关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E、最高领导机关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 C )A、社会主义劳动者为目标B、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目标C、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D、先进思想的传播者为目标2.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 B )A、民主法制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多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包括( ABCDE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建设D、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E、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 ABCDE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2006年10月,( D )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https://img.taocdn.com/s3/m/241aaaedaeaad1f346933fc8.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3. 经济全球化就是世界各国经济以先进的交通、通讯和共同规则标准为纽带,形成统一的全球性资源流动、配置的(世界市场体系)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
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
”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7.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8.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9.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10.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1、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2、我国现阶段对外技术交流的重点是(技术引进)13、当前,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14、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毛泽东)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16、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在实践中已经取得显著成效17.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12月)18.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1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动因在于(争取国际比较利益)20.温州和福建的鞋业生产型企业,将国内运来的半成品鞋,进行组装和加工,再将成品鞋销往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
B、社会主义本质学说
C、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毛泽东提出对外开放思想的文章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
3、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社会制度
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4、我们应当把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放在()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5、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历史进程中,反复强调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必要前提,中国的最高利益,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
A、发展
B、创新
C、改革
D、稳定
6、改革的重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文化体制改革
7、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生产力标准
B、综合国力的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整个社会的发展
8、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A、靠自己的发展
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
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
9、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
A、完全适应
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C、完全不适应
D、有点适应有点矛盾
10、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是()
A、列宁
B、斯大林
C、毛泽东
D、邓小平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C、实现共同富裕与社会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体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
A、是发展的前提
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才能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2、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任务是()
A、对外开放
B、争取外援
C、争取和平
D、独立自主
3、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A、对外贸易
B、对外资金交流
C、对外技术交流
D、对外劳务合作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D
6、A
7、A
8、A9、B 10、C 11、D 12、A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CD
3、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