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

合集下载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汇总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汇总

学号:0121011360219课程设计题目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专业班级自动化1002班姓名李志强指导教师许湘莲2012 年12 月29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李志强专业班级:自动化1002班指导教师:许湘莲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题目:初始条件: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阻感负载)1、电源电压:交流220V、50Hz2、输出功率:1KW3、移相范围0°~90°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根据课程设计题目,收集相关资料、设计主电路、控制电路;2、用MATLAB/Simulink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画出主电路、控制电路原理图,说明主电路的工作原理、选择元器件参数,说明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绘出主电路典型波形,绘出触发信号(驱动信号)波形,并给出仿真波形,说明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附参考资料;5、通过答辩。

时间安排:2012.12.24-12.29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本次课程设计只要是对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研究。

首先对几种典型的整流电路的介绍,从而对比出桥式全控整流的优点,然后对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整体设计,包括主电路,触发电路,保护电路。

主电路中包括电路参数的计算,器件的选型;触发电路中包括器件选择,参数设计;保护电路包括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电压上升率抑制,电流上升率抑制。

之后就对整体电路进行Matlab仿真,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单相全控桥、晶闸管、整流目录1 系统方案及主电路设计 (1)1.1 整流电路对比 (1)1.2 系统流程框图 (3)1.3 主电路的设计 (3)1.4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 (5)1.5 晶闸管元件的选择 (6)2 驱动电路设计 (7)2.1 触发电路简介 (7)2.2 触发电路设计要求 (7)2.3 集成触发电路TCA789 (8)2.3.1 TCA785芯片介绍 (8)2.3.2 TCA785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 (12)3 保护电路设计 (13)3.1 过电压保护 (13)3.2 过电流保护 (14)3.3 电流上升率di/dt的抑制 (14)3.4 电压上升率du/dt的抑制 (15)4 系统MATLAB仿真 (16)4.1 MATLAB软件介绍 (16)4.2 系统建模与参数设置 (16)4.3 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20)设计体会 (24)参考文献 (25)1 系统方案及主电路设1.1 整流电路对比我们知道,单相整流电路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可分为单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整流的结构也是比较多的。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纯电阻负载)解读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纯电阻负载)解读

1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功能要求及设计方案介绍1.1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方案1.1.1 设计方案图1设计方案1.1.2 整流电路的设计主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波形图2 主电路原理图及工作波形主电路原理说明:(1)在u2正半波的(0~α)区间,晶闸管VT1、VT4承受正向电压,但无触发脉冲,晶闸管VT2、VT3承受反向电压。

因此在0~α区间,4个晶闸管都不导通。

(2)在u2正半波的(α~π)区间,在ωt=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1、VT4使其导通。

(3)在u2负半波的(π~π+α)区间,在π~π+α间,晶闸管VT2、VT3承受正向电压,因无触发脉冲而处于关断状态,晶闸管VT1、VT4承受反向电压也不导通。

(4)在u2负半波的(π+α~2π)区间,在ωt=π+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2、VT3使其元件导通,负载电流沿b→VT3→R→VT2→α→T的二次绕组→b流通,电源电压沿正半周期的方向施加到负载电阻上,负载上有输出电压(ud=-u2)和电流,且波形相位相同。

2 触发电路的设计2.1 晶闸管触发电路触发电路在变流装置中所起的基本作用是向晶闸管提供门极电压和门极电流,使晶闸管在需要导通的时刻可靠导通。

根据控制要求决定晶闸管的导通时刻,对变流装置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

触发电路是变流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流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与触发电路有直接关系,因此,正确合理地选择设计触发电路及其各项技术指标是保证晶闸管变流装置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

,开始启动A/D转换;在A/D转换期间,START应保持低电平。

2.1.1 晶闸管触发电路的要求晶闸管触发主要有移相触发、过零触发和脉冲列调制触发等。

触发电路对其产生的触发脉冲要求:(1)触发信号可为直流、交流或脉冲电压。

(2)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

(3)触发脉冲应有一定的宽度,脉冲的前沿尽可能陡,以使元件在触发导通后,阳极电流能迅速上升超过掣住电流而维持导通。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2)1.2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2)1.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整流电路 (3)第2章系统方案及主电路设计 (4)2.1 方案的选择 (4)2.2 系统流程框图 (4)2.3 主电路的设计 (6)2.4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 (8)2.5 晶闸管元件的选择 (9)第3章驱动电路设计 (11)3.1 触发电路简介 (11)3.2 触发电路设计要求 (9)3.3 集成触发电路TCA789 (10)3.3.1 TCA785芯片介绍 (10)3.3.2 TCA785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 (14)第4章保护电路设计 (15)4.1 过电压保护 (15)4.2 过电流保护 (16)4.3 电流上升率di/dt的抑制 (17)4.4 电压上升率du/dt的抑制 (17)第5章系统MATLAB仿真 (20)5.1 MATLAB软件介绍 (20)5.2 系统建模与参数设置 (20)5.3 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22)设计体会 (28)参考文献 (29)附录A 系统电路图 (30)附录B 元器件清单 (30)第1章绪论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晶闸管出现前的时期可称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史前期或黎明时期。

晶闸管由于其优越的电气性能和控制性能,使之很快就取代了水银整流器和旋转变流机组。

并且,其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大。

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础就是由于晶闸管及晶闸管变流技术的发展而确立的。

晶闸管是通过对门极的控制能够使其导通而不能使其关断的器件,属于半控型器件。

对晶闸管电路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相位控制式,简称相控方式。

晶闸管的关断通常依靠电网电压等外部条件来实现。

这就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70年代后期,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

全控型器件的特点是,通过对门极(基极、栅极)的控制既可使其开通又可使其关断。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

图2 主电路原理图及工作波形主电路原理说明:(1)在u2正半波的(0~α)区间,晶闸管VT1、VT4承受正向电压,但无触发脉冲,晶闸管VT2、VT3承受反向电压。

因此在0~α区间,4个晶闸管都不导通。

(2)在u2正半波的(α~π)区间,在ωt=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1、VT4使其导通。

(3)在u2负半波的(π~π+α)区间,在π~π+α间,晶闸管VT2、VT3承受正向电压,因无触发脉2 触发电路的设计2.1 晶闸管触发电路触发电路在变流装置中所起的基本作用是向晶闸管提供门极电压和门极电流,使晶闸管在需要导通的时刻可靠导通。

根据控制要求决定晶闸管的导通时刻,对变流装置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

触发电路是变流装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流装置是否能正常工作,与触发电路有直接关系,因此,正确合理地选择设计触发电路及其各项技术指标是保证晶闸管变流装置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前提。

,开始启动A/D转换;(4)触发脉冲必须与晶闸管的阳极电压同步,脉冲移相范围必须满足电路要求。

(5)、为使并联晶闸管能同时导通,触发电路应能产生强触发脉冲。

强触发电流幅值为出发电流的3~5倍左右,脉冲前沿的陡度取为1~2晶闸管触发电路应满足下列要求(1)触发脉冲的宽度应该保证晶闸管的可靠导通,对感性和反电动势负载的变流器采用宽脉冲或脉冲列触发,对变流器的启动,双星型带平衡电抗器电路的触发脉冲应该宽于30°,三相全控桥式电路应小于60°或采用相隔60°的双窄脉冲。

(2)脉冲触发应有足够的幅度,对户外寒冷场合,脉冲电流的幅度应增大为器件最大触发电流的3—5倍,脉冲前沿的陡度也要增加。

一般需达1-2A/us(3)所提供的触发脉冲不应超过晶闸管门极的电压、电流和额定功率,且在门极伏安特性的可靠触发区域之内。

(4)应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温度稳定性及主电路的电气隔离。

2.1.2 锯齿波的触发电路图3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电路输出可为双窄脉冲(适用于有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的电路),也可为单窄脉冲。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篇一:实验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实验五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研究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及反电势负载时的工作。

3.熟悉mcL—05锯齿波触发电路的工作。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参见图4-7。

三.实验内容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负载。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

3.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给反电势负载。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4.mcL—05组件或mcL—05A组件5.meL—03三相可调电阻器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meL—02三相芯式变压器。

7.双踪示波器8.万用表五.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触发可控硅的脉冲来自mcL-05挂箱,故mcL-33(或mcL-53,以下同)的内部脉冲需断x1插座相连的扁平带需拆除,以免造成误触发。

2.电阻Rp的调节需注意。

若电阻过小,会出现电流过大造成过流保护动作(熔断丝烧断,或仪表告警);若电阻过大,则可能流过可控硅的电流小于其维持电流,造成可控硅时断时续。

3.电感的值可根据需要选择,需防止过大的电感造成可控硅不能导通。

4.mcL-05面板的锯齿波触发脉冲需导线连到mcL-33面板,应注意连线不可接错,否则易造成损坏可控硅。

同时,需要注意同步电压的相位,若出现可控硅移相范围太小(正常范围约30°~180°),可尝试改变同步电压极性。

5.逆变(: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变压器采用meL-02三相芯式变压器,原边为220V,中压绕组为110V,低压绕组不用。

6.示波器的两根地线由于同外壳相连,必须注意需接等电位,否则易造成短路事故。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纯电阻负载)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纯电阻负载)
下面对该电路的主要器件BTA24和DB3特性进行分析。BTA24是双向可控硅相当于2个晶闸管反向并联,并共用一个门极,当门极输入正向触发信号时BTA24正向导通,当门极输入反向信号时BTA24反向导通,BTA24是交流调压的常用器件,其电压电流基本特性与普通晶闸管相似。由网上资料可知BTA24的主要参数:IT(RMS)=25A,VDRM/VRRM=600~
在电源电压负半周,仍在触发延迟角α处触发T2和T3,T2和T3导通,电流从电源流入T2最后由T3流出,流回电源。当电源电压过零时,电流又降为0,T2和T3关断。此后又是T1和T4导通,如此循环工作下去。
由于在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都有整流输出电流流过负载,故该电路称为全波整流。
3.参数计算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
电力电子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自动化A班
********
学号:**********
第一部分
1.Matlab仿真电路图及参数设置
1.1仿真电路图
1.2系统参数设置
电源及晶闸管参数设置
触发信号参数设置
2.原理分析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单相整流电路中应用较多的。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晶闸管T1和T4组成一对桥臂,T2和T3组成另外一对桥臂。在电源电压正半周,若4个晶闸管均没有被触发,则负载电流为0,负载电压也为0,T1和T4各承受一半电源电压。若在触发角α处给T1和T4加触发脉冲,T1和T4导通,电流从电源流入T1最后由T4流出,流回电源。当电源电压过零时,流经晶闸管的电流也降到0,T1和T4关断。
输出直流电流有效值 为:
由于本次仿真设计要求电源电压为100V/50Hz,最大输出功率为500W。又当触发延迟角为0度时,晶闸管导通时间最长,流过负载电流有效值最大,所以应使导通延迟角为0度时输出功率为500W。令上式α为00,Us为100V, 为 /25rad/s可得RL等于20 。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

目录第1章绪论 (1)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2)1.2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2)1.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整流电路 (3)第2章系统方案及主电路设计 (4)2.1 方案的选择 (4)2.2 系统流程框图 (5)2.3 主电路的设计 (6)2.4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 (8)2.5 晶闸管元件的选择 (9)第3章驱动电路设计 (11)3.1 触发电路简介 (11)3.2 触发电路设计要求 (11)3.3 集成触发电路TCA789 (12)3.3.1 TCA785芯片介绍 (12)3.3.2 TCA785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 (16)第4章保护电路设计 (17)4.1 过电压保护 (17)4.2 过电流保护 (18)4.3 电流上升率di/dt的抑制 (18)4.4 电压上升率du/dt的抑制 (19)第5章系统MATLAB仿真 (20)5.1 MATLAB软件介绍 (20)5.2 系统建模与参数设置 (20)5.3 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体会.. (28)参考文献 (29)附录A 系统电路图 (30)附录B 元器件清单 (23)第1章绪论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晶闸管出现前的时期可称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史前期或黎明时期。

晶闸管由于其优越的电气性能和控制性能,使之很快就取代了水银整流器和旋转变流机组。

并且,其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大。

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础就是由于晶闸管及晶闸管变流技术的发展而确立的。

晶闸管是通过对门极的控制能够使其导通而不能使其关断的器件,属于半控型器件。

对晶闸管电路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相位控制式,简称相控方式。

晶闸管的关断通常依靠电网电压等外部条件来实现。

这就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70年代后期,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

1 绪论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电力电子技术相对于其他一些高新技术来说更为边缘化,它是一门XXX电力和电子的学科,电力电子技术为电能的产生和利用搭起了桥梁,为电能的输出、应用提供了更好的方式和平台,电力电子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了电能的应用效率。

电力电子技术的问世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第一只晶闸管研制成功之后,电力电子技术就正式进入了电气传动技术的大家族。

电力电子技术在可控硅整流装置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电气传动领域中革命性的成果。

电力电子技术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时有了一个质的发展,晶闸管产品逐步完成了从低压小电流到高压大电流的过度,并在晶闸管的基础上开发了不能自关断的半控型器件,这就是第一代的电力电子器件,它是电力电子技术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水平不断进步,制造工艺水平也不断提高,电力电子器件也随之有了更大的发展,获得了又一次的飞跃。

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代表是自关断全控型第二代电力电子器件,代表产品是GTR和GTO。

电力电子技术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电力电子器件在大频率、低损耗、快响应方面有了更好表现,电力电子技术想着复台化、标准模块化、智能化、功率集成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电力电子的正式技术理论,形成了一个新的高科技领域。

1.2 晶闸管晶管又称为晶体闸流管,可控硅整流(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开辟了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崭新时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被性能更好的全控型器件取代。

能承受的电压和电流容量最高,工作可靠,以被广泛应用于相控整流、逆变、交流调压、直流变换等领域,成为功率低频(200Hz以下)装置中的主要器件。

晶闸管往往专指晶闸管的一种基本类型--普通晶闸管。

广义上讲,晶闸管还包括其许多类型的派生器件。

1.2.1 晶闸管的结构晶闸管是大功率器件,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必须安装散热器。

引出阳极A、阴极K和门极(或称栅极)G三个联接端。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反电势 电阻负载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反电势 电阻负载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反电势电阻负载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反电势是指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度来控制电路的输出电压。

在整流电路中,当晶闸管导通时,电流从负载流过,形成一定的电压降,反电势即为这个电压降。

对于单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而言,电路中有4个晶闸管,每个晶闸管都控制一个半周期的电流。

在正半周中,1和3晶闸管导通,电流通过负载,形成一定的反电势;在负半周中,2和4晶闸管导通,电流流向负载反方向,同样也会形成反电势。

设计反电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度来调节电路输出的电压。

一般可以通过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来实现。

调整晶闸管的导通角度可以改变负载电流的截止角,从而影响负载电压,进而实现控制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

在具体的电路设计中,可以使用适当的电路驱动电路和触发控制电路来实现对晶闸管的控制,从而实现所需的反电势。

至于电阻负载,它是指在整流电路输出端加入一个电阻来承载整流电路输出的电流。

在设计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电阻值来满足负载的电流要求。

同时,也要考虑电阻的功率和电流容量,以保证电阻能够正常工作并不发生过载。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自动化题目: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纯电阻负载、反电势电阻负载)指导教师:职称:2011年 1 月 10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10/11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设计(纯电阻负载、反电势电阻负载)起迄日期:1月10 日~1月14 日课程设计地点:电气工程系实验中心指导教师:系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年 1 月 9日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设计一、1. 设计方案及原理 1.1 原理方框图1.2 主电路的设计电阻负载主电路主电路原理图如下:Rid反电势负载主电路原理图如下:TidE1.3主电路原理说明1.3.1电阻负载主电路原理(1)在u2正半波的(0~α)区间,晶闸管VT1、VT4承受正向电压,但无触发脉冲,晶闸管VT2、VT3承受反向电压。

因此在0~α区间,4个晶闸管都不导通。

假如4个晶闸管的漏电阻相等,则Ut1.4= Ut2.3=1/2u2。

(2)在u2正半波的(α~π)区间,在ωt=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1、VT4使其导通。

(3)在u2负半波的(π~π+α)区间,在π~π+α区间,晶闸管VT2、VT3承受正向电压,因无触发脉冲而处于关断状态,晶闸管VT1、VT4承受反向电压也不导通。

(4)在u2负半波的(π+α~2π)区间,在ωt=π+α时刻,触发晶闸管VT2、VT3使其元件导通,负载电流沿b→VT3→R→VT2→α→T的二次绕组→b流通,电源电压沿正半周期的方向施加到负载电阻上,负载上有输出电压(ud=-u2)和电流,且波形相位相同。

1.3.2反电势负载主电路原理(1)若是感性负载,当u2在正半周时,在ωt=α处给晶闸管VT1加触发脉冲,VT1导通后,电流从u2正端→VT1→L→R→VD4→u2负端向负载供电。

u2过零变负时,因电感L的作用使电流连续,VT1继续导通。

但a点电位低于b点,使电流从VD4转移至VD2,VD4关断,电流不再流经变压器二次绕组,而是经VT1和VD2续流,则u d=0。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纯电阻负载)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纯电阻负载)

1 绪论晶闸管出现前的时期可称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史前期或黎明时期。

晶闸管由于其优越的电气性能和控制性能,使之很快就取代了水银整流器和旋转变流机组。

并且,其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大。

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础就是由于晶闸管及晶闸管变流技术的发展而确立的。

晶闸管是通过对门极的控制能够使其导通而不能使其关断的器件,属于半控型器件。

对晶闸管电路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相位控制式,简称相控方式。

晶闸管的关断通常依靠电网电压等外部条件来实现。

这就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70年代后期,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

全控型器件的特点是,通过对门极(基极、栅极)的控制既可使其开通又可使其关断。

在80年代后期,以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表的复合型器件异军突起。

它是MOSFET和BJT的复合,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与此相对,MOS控制晶闸管(MCT)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复合了MOSFET和GTO。

电力电子学,又称功率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

它主要研究各种电力电子器件,以及由这些电力电子器件所构成的各式各样的电路或装置,以完成对电能的变换和控制。

它既是电子学在强电(高电压、大电流)或电工领域的一个分支,又是电工学在弱电(低电压、小电流)或电子领域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强弱电相结合的新科学。

电力电子学是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一个新兴工程技术学科。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已成为一门专业基础性强且与生产紧密联系的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体现了弱电对强电的控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包括了晶闸管的结构和分类、晶闸管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方法、可控整流电路、晶闸管有源逆变电路、晶闸管无源逆变电路、PWM控制技术、交流调压、直流斩波以及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

单相桥式晶闸管全控整流电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姓名指导教师2014 年 5 月19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初始条件: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阻感负载)1、电源电压:交流100V、50Hz2、输出功率:500w3、移相范围0°~90°摘要本次课程设计只要是对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研究。

首先对几种典型的整流电路的介绍,从而对比出桥式全控整流的优点,然后对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整体设计,包括主电路,触发电路,保护电路。

主电路中包括电路参数的计算,器件的选型;触发电路中包括器件选择,参数设计;保护电路包括过电压保护,过电流保护,电压上升率抑制,电流上升率抑制。

之后就对整体电路进行Matlab仿真,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单相全控桥、晶闸管、整流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如图: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此电路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无须用续流二极管,也不会失控现象,负载形式多样,整流效果好,波形平稳,应用广泛。

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不存在变压器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高。

而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流脉动小,功率因数高,变压器二次电流为两个等大反向的半波,没有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利用率高的优点。

相同的负载下流过晶闸管的平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其输出平均电压是半波整流电路2倍,在均电流减小一半;且功率因数提高了一半。

系统流程框图根据方案选择与设计任务要求,画出系统电路的流程框图如图1-5所示。

整流电路主要由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整流主电路组成。

根据设计任务,在此设计中采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阻感性负载。

系统流程框图主电路的设计主电路原理图如图1-6所示主电路原理图输入过电流保护整流主电路过电压保护驱动触发电路输出主电路工作波形图电路工作波形如图1-7所示。

单相桥式可控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

单相桥式可控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单相桥式可控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姓名学号年级专业系(院)指导教师12年12月11日一、引言电力电子学,又称功率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

它主要研究各种电力电子器件,以及由这些电力电子器件所构成的各式各样的电路或装置,以完成对电能的变换和控制。

它既是电子学在强电(高电压、大电流)或电工领域的一个分支,又是电工学在弱电(低电压、小电流)或电子领域的一个分支,或者说是强弱电相结合的新科学。

电力电子学是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一个新兴工程技术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电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在生产实际中需要大小可调的直流电源,而相控整流电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性能稳定,利用它可以方便地得到大中、小各种容量的直流电能,是目前获得直流电能的主要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电能的生产和传输上,目前是以交流电为主。

电力网供给用户的是交流电,而在许多场合,例如电解及电镀、蓄电池的充电、调压调速、直流电动机等,需要用直流电。

要得到直流电,除了直流发电机外,最普遍应用的是利用各种半导体元件产生直流电。

这个方法中,整流是最基础的一步。

整流,即利用具有单向导电特性的器件,把方向和大小交变的电流变换为直流电。

因此整流电路技术在直流电机电动机的调速、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解、电镀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设计任务设计要求负载为阻感性负载设计指标 1)、电源电压:交流100V/50Hz2)、输出功率:500W3)、移相范围:0°~ 90°课程设计工作学习并了解晶闸管、电阻、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知识,并得到相关的原理图。

然后根据原理计算相关的的元件的参数,选择合适的晶闸管等元件。

根据元器件设计出主电路,对主电路进行仿真得到有关电压电流的波形。

最后进行分析波形,加深对整个设计过程的理解以及对整流电路的学习。

三、设计方案选择及论证我们知道,单相整流器的电路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整流的结构也是比较多的。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熟悉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输出特性。

3、学会使用示波器等仪器观测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波形。

二、实验原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由四个晶闸管组成,其电路图如下图所示:插入电路图在电源电压的正半周,晶闸管 VT1 和 VT4 承受正向电压,在触发脉冲的作用下导通,电流从电源的正端经 VT1、负载、VT4 流回电源的负端,负载上得到正电压;在电源电压的负半周,晶闸管 VT2 和VT3 承受正向电压,在触发脉冲的作用下导通,电流从电源的正端经VT2、负载、VT3 流回电源的负端,负载上得到负电压。

通过控制触发角α的大小,可以改变输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

三、实验设备1、电力电子实验台2、示波器3、万用表4、电阻负载、电感负载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电阻负载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将触发角α调至 0°。

2、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测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记录输出直流电压 Ud 和交流输入电压 U2 的数值。

3、逐渐增大触发角α,分别测量α=30°、60°、90°、120°、150°时的 Ud 和 U2,并记录相应的电压波形。

(二)电感负载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将触发角α调至 0°。

2、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测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记录输出直流电压 Ud 和交流输入电压 U2 的数值。

3、逐渐增大触发角α,分别测量α=30°、60°、90°、120°、150°时的 Ud 和 U2,并记录相应的电压波形。

(三)反电动势负载实验1、按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线路,将触发角α调至 0°。

2、合上电源,用示波器观测负载两端的电压波形和晶闸管两端的电压波形,记录输出直流电压 Ud 和交流输入电压 U2 的数值。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原理一、概述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的电路形式,它具有输入电流为正弦波、输出电压为全波整流电压、功率因数为接近1等优点,因此在各种电力电子应用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压和电流波形以及控制方式。

二、工作原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主要由四个晶闸管组成,其中两个为反向并联晶闸管,它们串联在交流电源和直流负载之间。

工作原理如下:1.电源电压经变压器降压后,再经二极管D1、D2对电容C1进行半波整流,得到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半波脉冲。

2.当输入电压的正半周来临时,触发A晶闸管,通过电感使B晶闸管导通,C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电源电压经B晶闸管和负载构成回路,将电容C1上的直流电压经负载送出。

3.当输入电压的负半周来临时,触发B晶闸管,通过电感使A晶闸管导通,C晶闸管仍处于阻断状态,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减,晶闸管C截止。

此时电源通过触发A和二极管D2向电容C充电。

由于电容电压不能突变,输出电压波形为一个正弦波。

三、电压和电流波形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输入电流和输出电压的波形均为正弦波。

输入电流的大小和相位与输入电压同步,电流的波形受触发脉冲的控制。

输出电压的幅值取决于交流电源的电压和负载的大小。

当负载变化时,输出电流的波形也会随之变化。

在整流电路中,通常使用电容滤波来提高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四、控制方式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电压控制、电流控制和复合控制三种。

电压控制通过调节触发脉冲的相位来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电流控制通过调节触发脉冲的宽度来实现输出电流的调节;复合控制则同时考虑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调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

五、结论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电力电子电路形式,具有输入电流为正弦波、输出电压为全波整流电压、功率因数为接近1等优点。

本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压和电流波形以及控制方式,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毕业设计论文: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毕业设计论文: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完成主电路的原理分析,各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4)完成驱动电路的设计,保护电路的设计;
工作量要求:(1)要求具体电路方案的选择必须有论证说明,要说明其有哪些特点。
主电路具体电路元器件的选择应有计算和说明。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整个系
统的设计,必须在检索、阅读及分析研究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析、
4.1.1
晶闸管触发主要有移相触发、过零触发和脉冲列调制触发等。触发电路对其产生的触发脉冲要求:
①触发信号可为直流、交流或脉冲电压。
②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
由闸管的门极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同一型号的晶闸管的门极伏安特性的分散性很大,所以规定晶闸管元件的门极阻值在某高阻和低阻之间,才可能算是合格的产品。晶闸管器件出厂时,所标注的门极触发电流Igt、门极触发电压U是指该型号的所有合格器件都能被触发导通的最小门极电流、电压值,所以在接近坐标原点处以触发脉冲应一定的宽度且脉冲前沿应尽可能陡。由于晶闸管的触发是有一个过程的,也就是晶闸管的导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当晶闸管的阳极电流即主回路电流上升到晶闸管的掣住电流以上时,晶闸管才能导通,所以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宽度才能保证被触发的晶闸管可靠的导通,对于电感性负载,脉冲的宽度要宽些,一般为0.5~1MS,相当于50HZ、18度电度角。为了可靠地、快速地触发大功率晶闸管,常常在 触发脉冲的前沿叠加上一个触发脉冲。
提炼,设计出所要求的电路(或装置)。课程设计过程中,并给出这些问题的解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设计的系统电路,控制电路等详细设计
(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主电路的确定,主电路的分析说明,主电路元
器件的计算和选型,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4)课程设计用纸和格式统一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

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

摘要11前吉12系统方案及主电路设计22.1 方案选择22.2 系统流程框图42.3 主电路的设计42.3.1 整流电路及波形图42.3.2 工作原理52.3.3 整流电路的参数计算62.4 晶闸管元件的选择72.5 性能指标分析93触发电路的设计94保护电路的设计104.1 保护电路的论证与选择114.2 过流保护114.3 过压保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心得体会16参考文献17致谢18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摘要:整流电路技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极广。

如调压调速直流电源、电解及电镀的直流电源等。

整流电路就是把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的电路。

大多数整流电路由变压器、整流主电路和滤波器等组成。

它在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发电机的励磁调节、电解、电镀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整流电路按组成的器件不同,可分为不可控、半控与全控三种,利用晶闸管半导体器件构成的主要有半控和全控整流电路;按电路接线方式可分为桥式和零式整流电路;按交流输入相数乂可分为单相、多相(主要是三相)整流电路。

正是因为整流电路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因此整流电路的研究无论在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科学研究角度上来讲都是很有价值的。

关键词:整流电路变压全控晶闸管1前言在电力电子技术中,可控整流电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电路,其应用非常广泛。

工业中大量应用的各种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均采用电力电子装置;电气化铁道(电气机车、磁悬浮列车等)、电动汽车、飞机、船舶、电梯等交通运输工具中也广泛采用整流电力电子技术;各种电子装置如通信设备中的程控交换机所用的直流电源、大型计算机所需的工作电源、微型计算机内部的电源都可以利用整流电路构成的直流电源供电,可以说有电源的地方就有电力电子技术的设备。

整流电路通常由主电路、滤波器和变压器组成。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主电路多用硅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组成。

滤波器接在主电路与负载之间,用丁滤除脉动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单相全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目录第1章绪论 (3)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3)1.2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 (3)1.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整流电路 (4)第2章系统方案及主电路设计 (5)2.1 方案的选择 (5)2.2 系统流程框图 (6)2.3 主电路的设计 (7)2.4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 (9)2.5 晶闸管元件的选择 (10)第3章驱动电路设计 (12)3.1 触发电路简介 (12)3.2 触发电路设计要求 (12)3.3 集成触发电路TCA785 (13)3.3.1 TCA785芯片介绍 (13)3.3.2 TCA785锯齿波移相触发电路 (17)第4章保护电路设计 (18)4.1 过电压保护 (18)4.2 过电流保护 (19)4.3 电流上升率di/dt的抑制 (19)4.4 电压上升率du/dt的抑制 (20)第5章系统仿真 (21)5.1 MATLAB主电路仿真 (21)5.1.1 系统建模与参数设置 (21)5.1.2 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22)5.2 proteus 触发电路仿真 (26)设计体会 (28)参考文献 (29)附录A 实物图 (30)附录B 元器件清单 (31)第1章绪论1.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晶闸管出现前的时期可称为电力电子技术的史前期或黎明时期。

晶闸管由于其优越的电气性能和控制性能,使之很快就取代了水银整流器和旋转变流机组。

并且,其应用范围也迅速扩大。

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和基础就是由于晶闸管及晶闸管变流技术的发展而确立的。

晶闸管是通过对门极的控制能够使其导通而不能使其关断的器件,属于半控型器件。

对晶闸管电路的控制方式主要是相位控制式,简称相控方式。

晶闸管的关断通常依靠电网电压等外部条件来实现。

这就使得晶闸管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70年代后期,以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双极型晶体管(BJT)和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为代表的全控型器件迅速发展。

全控型器件的特点是,通过对门极(基极、栅极)的控制既可使其开通又可使其关断。

在80年代后期,以绝缘栅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为表的复合型器件异军突起。

它是MOSFET和BJT的复合,综合了两者的优点。

与此相对,MOS控制晶闸管(MCT)和集成门极换流晶闸管(IGCT)复合了MOSFET和GTO。

1.2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它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成的,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已成为一门专业基础性强且与生产紧密联系的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体现了弱电对强电的控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培养自动化专业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包括了晶闸管的结构和分类、晶闸管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方法、可控整流电路、晶闸管有源逆变电路、晶闸管无源逆变电路、PWM控制技术、交流调压、直流斩波以及变频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电力电子技术中,可控整流电路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整流电路是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电路,其应用非常广泛。

工业中大量应用的各种直流电动机的调速均采用电力电子装置;电气化铁道(电气机车、磁悬浮列车等)、电动汽车、飞机、船舶、电梯等交通运输工具中也广泛采用整流电力电子技术;各种电子装置如通信设备中的程控交换机所用的直流电源、大型计算机所需的工作电源、微型计算机内部的电源都可以利用整流电路构成的直流电源供电,可以说有电源的地方就有电力电子技术的设备。

1.3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整流电路整流电路按组成的器件不同,可分为不可控、半控与全控三种,利用晶闸管半导体器件构成的主要有半控和全控整流电路;按电路接线方式可分为桥式和零式整流电路;按交流输入相数又可分为单相、多相(主要是三相)整流电路。

正是因为整流电路有着如此广泛的应用,因此整流电路的研究无论在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科学研究角度上来讲都是很有价值的。

本设计正是结合了Matlab仿真软件对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进行分析。

第2章系统方案及主电路设计2.1 方案的选择我们知道,单相整流电路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可分为单相桥式相控整流电路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整流的结构也是比较多的。

因此在做设计之前我们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种方案:方案一: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如下:图2-1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相对于全控桥而言少了一个控制器件,用二极管代替,有利于降低损耗!如果不加续流二极管,当α突然增大至180°或出发脉冲丢失时,由于电感储能不经变压器二次绕组释放,只是消耗在负载电阻上,会发生一个晶闸管导通而两个二极管轮流导通的情况,这使ud成为正弦半波,即半周期ud为正弦,另外半周期为ud为零,其平均值保持稳定,相当于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时的波形,即为失控。

所以必须加续流二极管,以免发生失控现象。

方案二: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如下:图2-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此电路对每个导电回路进行控制,无须用续流二极管,也不会失控现象,负载形式多样,整流效果好,波形平稳,应用广泛。

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不存在变压器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的利用率也高。

方案三: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如下:图 2-3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此电路只需要一个可控器件,电路比较简单,VT的a 移相范围为180 。

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

为使变压器铁心不饱和,需增大铁心截面积,增大了设备的容量。

实际上很少应用此种电路。

方案四: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电路简图如下:图 2-4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此电路变压器是带中心抽头的,结构比较复杂,只要用2个可控器件,单相全波只用2个晶闸管,比单相全控桥少2个,因此少了一个管压降,相应地,门极驱动电路也少2个,但是晶闸管承受的最大电压是单相全控桥的2倍。

不存在直流磁化的问题,适用于输出低压的场合作电流脉冲大(电阻性负载时),且整流变压器二次绕组中存在直流分量,使铁心磁化,变压器不能充分利用。

而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具有输出电流脉动小,功率因数高,变压器二次电流为两个等大反向的半波,没有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利用率高的优点。

相同的负载下流过晶闸管的平单相全控式整流电路其输出平均电压是半波整流电路2倍,在均电流减小一半;且功率因数提高了一半。

综上所述,针对他们的优缺点,我们采用方案二,即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2.2 系统流程框图根据方案选择与设计任务要求,画出系统电路的流程框图如图2-1所示。

整流电路主要由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整流主电路组成。

根据设计任务,在此设计中采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带阻感性负载。

050一食物整流主电路过流保护移相触发电路直流输出过压保护交流输入图2-1 系统框图2.3 主电路的设计图2-6 主电路原理图图2-7 主电路工作波形图电路如图2-6和图2-7所示。

为便于讨论,假设电路已工作于稳态。

(1) 工作原理在电源电压2u 正半周期间,VT1、VT2承受正向电压,若在αω=t 时触发,VT1、VT2导通,电流经VT1、负载、VT2和T 二次侧形成回路,但由于大电感的存在,2u 过零变负时,电感上的感应电动势使VT1、VT2继续导通,直到VT3、VT4被触发导通时,VT1、VT2承受反相电压而截止。

输出电压的波形出现了负值部分。

在电源电压2u 负半周期间,晶闸管VT3、VT4承受正向电压,在απω+=t 时触发,VT3、VT4导通,VT1、VT2受反相电压截止,负载电流从VT1、VT2中换流至VT3、VT4中在πω2=t 时,电压2u 过零,VT3、VT4因电感中的感应电动势一直导通,直到下个周期VT1、VT2导通时,VT3、VT4因加反向电压才截止。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当时2πα≤,负载电流d i 才连续,当时2πα>,负载电流不连续,而且输出电压的平均值均接近零,因此这种电路控制角的移相范围是20π-。

2.4 整流电路参数计算1.在阻感负载下电流连续,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为2221sin ()cos 0.9cos d U td t U πααωωααππ+===⎰ (2-1)由设计任务有电感700L mH =,电阻500R =Ω,220V U 2=,则输出电压平均值d U 的最大值可由下式可求得。

20.9cos 00.92201198V d U U ==⨯⨯= (2-2) 可见,当α在2/~0π范围内变化时,整流器可在0~198V 范围内取值。

2.整流输出电压有效值为2220V U U === (2-3)3.整流输出电流平均值为:221980.3625362.5500(2 3.14500.7)d d d U I A mA R =====+⨯⨯⨯0.3625362.5(2)500(2dU A mA R fL π====++⨯ (2-4) 4.在一个周期内每组晶闸管各导通180°,两组轮流导通,整流变压器二次电流是正、负对称的方波,电流的平均值d I 和有效值I 相等,其波形系数为1。

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与有效值分别为:10.50.36250.18125181.25222T dT d d d I I I I A A mA θπππ====⨯==(2-5) 0.36250.25636256.36T d d d I A A mA ====== (2-6) 5、晶闸管在导通时管压降T u =0,故其波形为与横轴重合的直线段;VT1和VT2加正向电压但触发脉冲没到时,VT3、VT4已导通,把整个电压2u 加到VT1或VT22;VT1和VT2反向截止时漏电流为零,只要另一组晶闸管导通,也就把整个电压2u 加到VT1或VT2上,2。

2.5 晶闸管元件的选择1、晶闸管的额定电流选择晶闸管额定电流的原则是必须使管子允许通过的额定电流有效值TN I 大于实际流过管子电流最大有效值T I ,即TN I =1.57)(AV T I >T I 或 )(AV T I >57.1T I(2-7) 考虑(1.5~2)倍的裕量:()220.256360.32657326.571.57 1.57T T AV I I A mA ⨯≥=== (2-8)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40℃时,应降低元件的额定电流值。

②当元件的冷却条件低于标准要求时,也应降低元件的额定电流值。

③关键、重大设备,电流裕量可适当选大些。

2、晶闸管的额定电压晶闸管实际承受的最大峰值电压乘以(2~3)倍的安全裕量,即可确定晶闸管的额定电压: 22220(622933)TM U U V V ==⨯=(23)(23)(2~3)22220(622933)U U V V ==⨯=(23)(23)(2~3)2TM (622~933)22220(622933)TM U U V V ==⨯=(23)(23) (2-9) 取800V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