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资源优势和特色营造

合集下载

积极发展小城镇范文

积极发展小城镇范文

积极发展小城镇范文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很多大城市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堵等。

为了减轻大城市的压力,促进城市发展的平衡和协调,积极发展小城镇成为了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以下是我对积极发展小城镇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者有所帮助。

首先,要充分发挥小城镇的地区优势。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各地资源条件和特点各异。

小城镇正是为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发挥地方特色而存在的。

政府需要积极推广当地的特色产业,比如农产品加工、旅游、手工艺品等,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小城镇。

这样一来,小城镇就能够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条,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要改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小城镇规模相对较小,但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来支撑其生活和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

特别是交通建设,要加强小城镇与周边城市的连接,方便居民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

同时,也要加强小城镇内部的交通建设,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以减轻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再次,要注重小城镇的生态环保。

目前,很多大城市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小城镇却有很好的机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的环境保护力度,保护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避免重复犯错误。

此外,要鼓励小城镇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小城镇,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注重小城镇的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神支柱,小城镇也不例外。

政府应该加大对小城镇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广和传承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品,提供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同时,要加强教育和科研力量的投入,提高小城镇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浅谈新疆小城镇特色形象的营造

浅谈新疆小城镇特色形象的营造

浅谈新疆小城镇特色形象的营造[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及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新JJ~镇化正处于起飞阶段,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

笔者认为,小城镇建设必须加强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避免急功近利、千镇一面的问题出现。

应营造出高品位、富有特色形象的小城镇。

[关键词]小城镇;景观;科学规划;特色形象0前言随着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新疆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小城镇的发展也是其中的一注强心针。

城镇风貌设计与建设是城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

新疆的小城镇有着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特点,应表现出它鲜明、独特、优良的城镇形象,闪现出它区别于其他城镇的特有的魅力和光彩。

1对于小城镇特色形象的理解1.1小城镇的风貌小城镇的风貌是由城镇的“风”和“貌”组成。

所谓“风”,是指小城镇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民风,所谓“貌”,则是指小城镇的外在形象。

小城镇风貌是一座城镇的内在历史文化底蕴和外在特征的综合表现,是城镇总体的特征和风格。

它是在城镇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将城镇的历史传统、城镇标志、经济支柱、文化底蕴、市民风范、生态环境等要素塑造成可以感受的形象。

1.2小城镇特色形象的分类1.2.1自然特色形象具体的自然环境是展现小城镇特色的基础。

每个小城镇都是处于特定的空间位置,它是区别于其他小城镇的天然条件。

充分利用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山用山,有水用水,营造建筑群体与不同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体现城市面貌的环境特色。

1.2.2人文特色形象每个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都是由特定的历史过程决定的。

认真研究小城镇历史的沿革、地址变迁、文化古迹,分析历史文化遗产,有选择地对一定范围、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采取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保护,既保存小城镇的历史特色、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又能激发市民对家园的热爱,增强凝聚力和认同感。

1.2.3特色产业形象小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以某种特色产业或区位优势为依托,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人口的积聚和基础设施建设,而日趋繁荣兴旺。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为充分发挥中心乡的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与aa市区的互融对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中心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要求和原则以省市构建ss都市经济圈和建设ss新区为契机,以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落实城乡发展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和经济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五大任务,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基本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产业集群、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立足实际,突出乡情特色,提高规划的实际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公共事业,完善公用设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小城镇建设,争取上级政府的支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二、建设目标根据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布局,以九合化工建材新型物流园区建设为助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全力打造城市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新型工业物流主导型小城镇,形成“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高、三产抓突破、三产并进”的良好格局,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

三、建设内容按照“整体规划、尽快纳入、分步实施、产业升级”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道路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土地开发蓄积发展后劲、产业发展助力镇域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三路一道一园一区二中心”建设,通过园区建设和商贸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将中心建成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新型城镇。

(一)主要任务1、撤乡建镇工作。

积极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完成撤乡建镇的批复工作和小城镇建设规划。

浅析小城镇特色塑造与规划——以从化市温泉镇荔浦温泉规划实践为例

浅析小城镇特色塑造与规划——以从化市温泉镇荔浦温泉规划实践为例

第 9卷 第 3 期
李西等 :浅析小城镇 特色塑造与规划—— 以从化市 温泉镇荔 浦温泉规划实践为例
・1 5・ 2
建筑 零 星散 乱布 置 ,破 落不 堪 ;山下 的 岛和 山上 为军 区用 地 ,岛上建 筑形 态 和构 造保存 良好 ;山上 地势
高低 不 平 ,几家 宾 馆依 山而 建 ,几栋 将 军楼 建筑 形态 保存 完 好 ,但 已荒废 。许 世 友故 居年 久未 修 ,周边
②小 镇地 块功 能划分 不完 善 ,缺乏 文化功 能 ,公共设 施参 差 不齐 ,缺 乏统一 规划 ;③ 道路 原有 肌理 保存 完好 ,但 沿街 建筑 红线控 制不 规范 ,导致 建筑 跨越 红线 建设 的现 象屡 见不 鲜 ;④ 荔浦 温 泉的公 共设 施极 不完 善 ,整个 温泉 镇 的设 施 配套也 是极 度缺 乏 的。温 泉镇 的文化 氛 围是浓 厚 的 ,可 是其文 化功 能极 度缺 乏 ,文化 配套 设施 急需补 充 与完善 。
查和 正确 的解读 ,再 通过 对这 些资源 的 系统研 究 、整体策 划 和 区域 整合 ,突出小 城镇 的个性 与特 色 才能
形成 独具 风格 的小城 镇风 貌 ,才能使 城镇 在文 化 、资源 、经 济等各 方 面更具 竞争 力 。基 于此 ,笔者 以从
化市 温 泉镇荔浦 的规划设 计 为例 ,从构 建有特 色 的小城镇 形 象人 手 ,以空 间布 局为基 础 ,以规 划设 计 为
手段 ,对 小城 镇特 色塑造 与规 划进 行 了浅析 。
1 区 位 概 况
从 化市位 于广 东省 中部 ,广 州 市 东北 面 ;温 泉镇 在 从 化 市东 北 郊 ,东 邻 增 城 ,南 接 广 州 ,西 望 清 远 、韶 关 ,北 通 江西 ,距 广 州仅 7 k 。区 内交 通 发达 ,1 5国道 、省 道 3 5线 贯穿 全 镇 ,距 京 珠 高 速 5i n 0 5 公路从 化 出 口仅 1 O多 公里 ,离广 州新 国 际机场 也只 有 3 0多公 里 。荔 浦 温 泉 在温 泉 镇 流溪 河 畔 的 西边 , 温泉西 路从 中穿 越 ,这 里 环境优 美 ,地热 资源非 常 丰富 ,是世 界上 除瑞 士 以外 仅有 的氡 温 泉 ;文化氛 嗣 浓厚 ,不 少 中央 、省 、市领 导 亲临 观察 ,文 人 墨 客游 览留 下佳 作 ;许 世 友故 居 和 猎 道保 存 完 好 ,2 o世 纪8 O年代 以前 由于独 特 的资源优 势 温 泉镇 一 度 成 为 旅 游 胜 地 。近 几年 随着 周 边 旅 游 业 的兴 起 与 发 展 , 竞争 过于 激烈 ,温泉 镇旅 游业 渐渐萧 条 。

特色小镇发展中“特色”的打造途径

特色小镇发展中“特色”的打造途径

特色小镇发展中“特色”的打造途径【摘要】特色小镇的发展在当前城镇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定位特色、挖掘本地文化、打造特色产业、建设特色景观、提升品质服务等方面探讨了特色小镇发展的途径。

通过明确特色定位,挖掘和传承本地文化,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独特的景观,提供优质的服务,特色小镇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实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还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

特色小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推动特色小镇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 发展意义, 发展现状, 定位特色, 本地文化, 特色产业, 特色景观, 品质服务, 发展重要性, 发展前景1. 引言1.1 特色小镇发展意义特色小镇是指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通过特有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产业特色等因素,打造具有独特特色与魅力的小镇。

特色小镇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还能够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特色小镇的发展意义不仅在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在于通过塑造独特的文化和产业特色,实现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小镇可以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模式,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升级与优化,从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特色小镇还可以通过挖掘和保护本地文化,传承和弘扬传统技艺,打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游客,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特色小镇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增强城乡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是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1.2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就是各地区纷纷借助地方特色及资源进行小镇化建设,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下面小编带来了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欢迎大家阅读。

小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一、镇基本情况镇位于石阡县城南面,距县城8公里,国土面积75.33平方公里。

全镇辖15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有5856户,2万余人,主要聚居侗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乡镇,虽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但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基础差、底子薄。

原集镇由中魁村和玉虹居委会组成,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集镇人口仅为3750人,城镇发展缺乏特色、人气不足、规模不大、功能不全。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下,进入全省10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建设之列,镇党委、政府倍加珍惜,多次召开党政联席扩大会议传达全省、全市示范小城镇建设工作会精神,同时立即对小城镇建设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并付诸实施。

如今,集镇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发展形势更加明朗。

二、工作开展情况(一)规划编制情况作为全省100个重点示范小城镇之一的同时,也纳入了县城城区规划范围,根据《石阡县小城镇建设实施意见》和县城第四轮总规修编相关规定,的定位是以发展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和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型、商贸集散型小城镇。

在此基础上,围绕城区发展,我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出台了《镇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对集镇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实施措施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目前正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通过大力争取,整合各类资金,相继完成了集镇垃圾收集箱、电力、通讯网络线路和自来水改造;完成了集镇路灯安装和美化、绿化;完成了集镇后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计生服务楼改扩建项目;完成了河东村寨道路三横三纵、四周环绕、户户通车的路网建设和180户农户民居改造,配套建设了风雨亭、农家书屋和农民文化活动家园;启动实施了河西蒙古民族村寨打造;同时,投入资金大力开展集镇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充实了环保队伍,对镇区的污水排泄暗渠进行了疏通治理,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彻底取缔了马路市场和占道经营行为,使镇区环境卫生得到了根本改善。

小城镇街道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

小城镇街道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

小城镇街道景观地域特色的营造作者:王静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4期王静(正安县林业局园林绿化管理站,贵州正安563400)摘要:人的行为活动离不开道路,街道在城市功能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充分满足人的社会属性需求,成为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空间,同时城镇中人际交往、交通运输及生产生活都离不开街道的作用。

小城镇街道经过历史的沉淀慢慢形成,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空间形态,为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本文从不同角度,针对小城镇街道景观的地域特色营造展开了一系列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街道景观;地域特色;营造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当前俨然一派繁荣景象。

城镇街道作为城镇形象的一种外在体现,主要承担着交通运输及文化展示等多方面功能,成为最能体现小城镇特色的地方。

然而面对当前全球化进程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冲击无处不在,很多小城镇街道景观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原来的小城镇街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小城镇的发展需求。

1 小城镇街道景观的特点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街道景观开始产生,在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下,传统街道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其使用功能,建筑争相拔高,街道也逐渐演变为狭长的空间形态,在平面上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种情况下,大城市中开始出现轻轨、地铁及立交桥等交通设施,形成了新的城市街道环境。

然而人们在享受便利交通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出行方式均发生了改变,人们的运动速度开始加快,这严重影响了城市景观尺度。

小城镇街道发展模式和大城市截然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城镇需要不断探索和调整。

街道作为小城镇形态模式的一种重要体现,成为其物质基本建设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城镇和大城市人口基数存在明显差别,直接确定了街道尺度,同时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小城镇街道景观建设与大城市的不同。

小城镇街道景观建设必须与小城镇的实际需要相符合,结合一定建设标准,为小城镇功能需求而服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因此,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和振兴镇域经济的必由之路。

在当前镇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整体发展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财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为中心,走有特色的镇域经济发展路子。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镇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一)推进小城镇是走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实践表明,发展小城镇是走我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是一条成功之路。

第一,小城镇地处农村,一部分农民进入小城镇,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降低了城镇化的社会成本。

第二,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对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效率最大化,起到了保证作用。

第三,使分布过于零散、数量过于庞大的农户适当集中,减少了分散建房及乡村企业占用耕地,资源集约使用,提高了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第四,不仅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还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二)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投资小城镇建设,可以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电力、交通、供水、通讯、环保等许多行业的发展,这对于扩大国内需求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还要看到农民集中居住到小城镇后,一些原先自己生产的农产品也会逐步转向购买,从而增加了农产品、商品粮的需求。

(三)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

小城镇所占有的区域位置、交通条件、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资源等多种优势,比较适合乡镇企业的发展。

而乡镇企业的发展,是推进工业化的重要方面。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引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迅猛,人口持续涌入,成为当代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

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小城镇一直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道路。

一、小城镇现状分析:中国小城镇通常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很多小城镇在经济发展上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吸引外来投资的优势。

此外,小城镇还面临人才流失、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这种现状严重制约着小城镇的发展。

二、小城镇发展战略:1.多元化发展:小城镇应在不同方面寻找发展亮点,不能依赖单一产业。

通过结合当地资源和特色,发展农业、旅游、文化等多元产业,提升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科技创新:小城镇应加强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应用,向高附加值产业迈进。

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税收和资金政策支持。

3.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发展的重要前提。

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4.人才引进和培养:小城镇应通过招引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来解决人才流失问题。

国家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人才来到小城镇发展。

而地方政府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当地人才的专业素养。

5.优化营商环境: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小城镇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小城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减少审批流程。

同时,加强对小城镇市场经营环境的监督,打击不正当竞争等现象,营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环境。

结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

为了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府和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对小城镇发展的关注与支持。

小城镇需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多元化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优化营商环境等手段,提升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这样,中国的小城镇才能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综上所述,中国小城镇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小镇建设是指在人口较少、城市规模较小的地区,通过城镇建设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吸引投资,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在中国,小城镇建设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小城镇的发展。

本文将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主要举措三个方面来探讨。

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小城镇建设可以解决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居住环境恶劣,交通拥堵,资源消耗大等问题成为了无法回避的难题。

而小城镇建设可以提供更好的定居环境,减轻大城市的压力,实现人口分散发展。

其次,小城镇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地方属于资源枯竭的地区,而小城镇建设可以吸引外来投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小城镇建设可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传统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导致城乡差距拉大。

而小城镇建设可以在农村地区营造城市化的生活方式,提供与大城市相似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一体化。

小城镇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关键。

政府出台的政策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保障,包括建设经济特区、给予税收优惠和补贴等。

其次,投资环境是决定小城镇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

吸引投资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只有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资金流入,推动小城镇的发展。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对小城镇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只有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吸引居民和企业来到小城镇。

小城镇建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举措来推动。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规划。

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前提,规划要兼顾人口规模、产业发展、资源优势等因素,合理布局城市内部的各项资源。

其次,要推动政策落地。

政策的制定是小城镇建设的开始,但只有将政策贯彻到位,才能使小城镇建设发展起来。

再次,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建设的基础,投入资金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巧借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示范镇

巧借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特色示范镇
— —
打造一 个新 的生态 观 光点 。 以生态观 光 为
导向, 借 助 古寨 门 、 天然石寨 、 古 作坊 、 古炮 台等 历史
遗迹 , 以及9 个深 潭 、 天然溶 洞 、 双层 飞悬瀑 布等 独特 自然景 观 , 成 功将 九龙 谷包 装成 江北 片 区最大 的“ 自
构 建历 史文 化旅 游名 镇 圈。 大 昌历史 悠久 ,
昌雪 枣 、 编织 等传 统工 艺发展 , 着力 拓 展古香 古 色 的
历 史文化 城镇 内涵 。 三 是突 出旅游 形式 创新 。 通 过三
5 6 8 8 9 人, 三 峡 工程 搬迁 安 置移 民2 . 3 万人 , 是 三 峡 库
区典型 的移 民重镇 。辖 区大宁 河 、 洋 溪河 、 马 渡河 纵 横交 错 , 最 高海拔 1 6 0 0 米, 最 低 海拔 1 3 0 米, 年平 均 温
项 目, 使 大 昌成 为 集休 闲度假 、 水 上垂 钓 、 竞 技 娱乐 为一 体 的两条精 品旅游线 路 “ 发源地 ” 。 同时 , 借 助 大 三峡、 小三峡 、 小 小三 峡 等旅 游 景 点 的有 机延 伸 , 以 及 渝 陕鄂 三省交 界边 境镇 的交 通枢纽 优 势 ,着 重 围
度1 8 . 1 ℃, 生 态 植 被 良好 , 气候温和 , 是 理想 的 宜 居
和 生态涵 养 度假 胜地 。 交通 、 旅游、 历史、 文化构 成 大
峡 国际红 叶 节 、 艺术 电影 周 、 大 昌文化 艺 术 节 、 世 界 龙 舟锦标 赛 等一 系列活 动 , 探 索 出会 展 、 赛事 等旅 游
位, 启动 新城 旅游 精 品打造工 程 、 城市 基础设 施 提档
升 级工 程 。 抓住前 三 峡移 民困难 帮扶机 遇 , 申报 帮扶 资 金达3 5 0 0 万元 , 成 功 打造移 民就 业展 示街 、 民俗风 情 体验街 、 特 色产 品加 工街 , 成为 名副其 实 的旅游 新 干 线特 色示 范镇 。 二是 突 出景 区保 护 。 下大力 保 护 以

2024年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范文____年特色小城镇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结构的重要方式之一。

特色小城镇具有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和文化特色等多种特点,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吸引人才和资金的流入。

因此,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特色小城镇,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确定在____年之前,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批具有独特特色的小城镇,使其成为经济繁荣、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宜居宜业城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资本的聚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三、发展策略1. 产业优化升级根据不同地域的条件和特点,合理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核心竞争力。

发挥当地资源和人力优势,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引领市场趋势。

同时,注重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注重城镇规划和建设,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品质和整体形象,打造宜居城镇。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注重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和历史底蕴,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品牌价值。

鼓励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培育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打造具有文化特色和艺术氛围的城镇。

4. 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划文件,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鼓励各类资金和人才的流入,提供投资便利和创业环境。

加强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形成共同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机制。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1. 产业发展(1)确定产业规划,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根据各地区的特点,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形成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

特色小镇考察情况汇报

特色小镇考察情况汇报

特色小镇考察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特色小镇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调研,现将考察情况汇报如下: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该特色小镇位于山水环绕的优美地区,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气候宜人。

小镇周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适宜开展各类户外活动,如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等。

二、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

特色小镇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等,展现了小镇独特的魅力。

当地居民生活方式朴实而淳朴,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

三、特色产业和经济发展。

小镇以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为主要经济支柱,如特色水果、土特产等,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小镇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道路畅通,水电供应充足,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同时,小镇还建有一些文化活动中心和体育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特色小镇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工作,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同时,小镇还实施了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了小镇的整体环境品质。

六、社会治安和居民生活。

特色小镇社会治安良好,居民生活安定、幸福。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民生工作,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服务。

综上所述,特色小镇在地理位置、文化底蕴、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等方面均具备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将继续关注特色小镇的发展,为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浅谈有地方特色和优越旅游资源的小城镇建设——以平山镇建设规划为例

浅谈有地方特色和优越旅游资源的小城镇建设——以平山镇建设规划为例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 , 信息化与市场化的不断发展, 山镇城 平 6功能布局和规划结构 规划平山镇采用于道相连 的组 团式城镇 布局 , 在现状基础 上形 镇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平山镇地处浅山区 , 有着优越 的自 成“ 五区、 两带” 的总体布局形式 。 五 区” “ 为以哈绥街 、 中府路相交形 然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 其优越的资源优势发挥重要的作用。 的十 党 七大指出“ 统筹城乡发展 ,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解决好三农问题 , 成 的商业 主要 中心 区和以南北两侧及铁路 东侧 四个商 业次 中心所 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 , 要建立 以工促农 , 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 形成的五个 中心区 ;两带” 形 “ 为滨水景观带及 哈绥街 与中府 路商业发 两轴线结构 ”一是在 现状铁路 西侧 沿商贸 区 ,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作为全国重点发展千所乡镇之 展带 。规划城镇形成“ 形成 的主要发展轴线 ; 二是在铁路东侧贯穿三个组 团区域 的次要发 平山镇有着 良好的发展前景。 1 现 状概 况 展轴线 。 哈医大二院旭东科技 园区 、 林药科技园区及治安村 五组 ( 范 做为平 山镇 的三块 飞地 。 平 山镇位于阿城 区东南 4 公 里处 , 哈尔滨市 7 4 距 5公里 。2 0 喜 围子屯 ) 00 年 以来 , 后建成 了西 泉眼库 区、 先 旭东科 技园区 、 红豆杉基地 、 师大 同时加强城镇绿化景 观建设 , 充分利用 原有 水系 , 结合绿化 , 做 生态 园 、 千荷 山庄等 多处有规模 、 有档次 的旅游休 闲度假 区。20 为一条蓝 、 02 绿结合有 当地 特色的滨水景 观带 ; 以城镇 干道 、 并 过境公 年被 省建设厅 、 哈市建委评为小城镇建设示 范先进镇 ;0 3年被 国 路 、 20 铁路 等为轴线 , 建设城镇绿带 , 通城镇 内部 点状 、 联 面状绿地及 城镇周边生态空 间, 构造生态 型城镇 的绿色景观特征 。 家建设部定 为重点发展千所 乡镇之一 。 2 不 利 条 件 7 规划 内容 21城镇居住 用地 比例 过大 , . 用地 分散 , 中心 区少 量商 服住 除 居住用地 : 规划居住用地 以成 片开发 , 配套建设 为原则 , 尽可 能 宅楼外其余质量较 差。 节约用地 , 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在居住区建设 中应在突 出本地特 色 的同时 , 融入外在元素 , 并充分利用 当地 自然 景观 , 进行绿地 和空间 2 . 2工业用地布局混乱 , 与居住 、 商业等用地混杂, 相互干扰。 2 . 区内道路 系统不完善, 3镇 存在大量断头路、 丁字路的现象 ; 组织 , 部 形成具有多元化的适居的居住环境 。规划居住用地 内的建 筑 分路面质量较差 , 影响了城镇发展和 日常生活对交通功能的需求。 及布置应符 合北方寒地特点 , 量采用耐寒建筑 材料 , 北 向布置 尽 南 2 . 区内缺少公共绿地 , 4镇 没有相配应的绿化系统。 并严格控制建筑间距 。 3 有 利 条 件 公共设施用地 : 平山镇现已在 中府路与哈绥街交汇处形 成商业 其他商业 网点较为分散 。规划在原有基础上集 中开发建设商 31 区位优 势 比较 明显 : 山镇 位于 哈尔 滨市 东南部 , . 平 阿城 区 中心 , 东南部边缘地带 , 哈尔滨市 7 距 5公里 , 阿城区政府驻地 4 公 里 , 业金 融设施 , 距 4 形成 集购物 、 综合服 务 、 物资批 发 等为一体 的商 业 中 北部 与阿城 区松 峰山镇相连 , 东部与 尚志市毗邻 , 西部与 阿城 区小 心 。在哈绥街与 中府路两侧沿街扩 延形 成商贸地带 , 满足外来人 在 同时 , 飞地治安村五组 ( 范喜 围 岭镇相接 , 南部 与五常市接壤 , 素有“ 三市二镇之 中心 ” 之称。 是重要 口消费 的同时对本地居民进行服务 。 的“ 枢纽 ” 型城镇 , 同时它又位于 哈尔滨都市 圈扩展 圈层 内, 区位优 子 屯) 引进旅游开发项 目, 在地块内预建多处旅游接待 中心 , 商业服 势 比较突 出。 务点 。 r 32交通 运输条 件较好 : 山镇域 内有三条交 通干 线 , . 平 一是绥 道路广场用地 : 规划期 内平 山镇 区以绥满 铁路和哈绥公路为界 满铁 路 , 在平 山镇设有 车站 ; 二是哈绥 高速公路 , 贯穿镇域 中部 ; 形成多个组 团, 据城镇 现状特点 和用地 布局 确定完善城镇路 网结 三 依 是 国道 3 1 0 公路 , 紧邻平山镇政府驻地。交 通运输 系统 比较完善 。 构 。 镇区道路 等级分为 主干路 、 干路 、 支路 。 主干路红线宽度为 2 m, 4 33旅游 资源特色突 出, . 旅游 产业 已经成型 : 山水资源 , 雪资 干路红线宽度为 1m, 冰 6 支路红线宽度为 1m。 2 绿 化用 地 : 规划沿镇 区内河 流水 系两侧结 合绿化形成一条滨水 源, 生态资源是镇域旅游资源 的特色 , 依托旅 游资源 , 山镇 已经形 平 成 了较 为完 善的旅游产业体 系。现 已形成六 大旅 游景 区, 二十多个 景观带 , 沿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 一些休 闲 , 健身娱乐设施 。一条蓝 、 旅 游景点 , 而且具备 3 A级旅游景区两个 , 年接待游客 5 余万人 , 绿结合 有特 色的景观带 , 提高镇 区居住环境 , 0 年 将 形成特色景貌。 收入近亿元 。六 大景 区分别是 哈医大二 院旭 东高科技开发 园区、 红 景观布局 : 规划镇区内形成生态景观轴线 、 文景观轴 线。 人 生态景观轴线 : 生态景 观轴 线为石头道河景观带 。以石 头道 河 豆杉高科技园区 , 哈师大培训基地 、 西泉眼水库旅游 区、 黑龙江省森 林 工业总局平山旅游度假 区 , 帅亿千荷 山庄旅游 风景 区 、 的“ 生态景观为依托 , 东北 九 通过对石头道河 自然景观的详细设计形成 滨河 景 寨沟” 山鹿苑 , 平 是省委 、 省政府 的接待 中心 。东 临著名的地形地貌 观 公 园 。 景 区帽儿 山旅游 区 , 临东 北道教发源地 松峰山景 区 , 北 与周边 旅游 人文景观轴线 : 中府路贯 穿城镇南北 , 城镇 各区间联系纽带 , 是 通过 景 区可构成较为理想 的旅游格局。目前 , 全镇可接待旅游床位 2 0 是体现整个城镇人文特色的平 台。城镇 特色景观街道为六条 , 00 街道景 观详细设计形成 以体 现城镇人 文 、 自然景观 、 色文化 的特 特 余张 , 服务饭店 近 20 家 , 0余 出租车辆达 10 台。 0余 4指导思想和 总体 目标 色街道 。 平 山镇城镇发展应 当立足于旅游资源优势 , 以建设和谐社会为 8 旅游 资源 按 照镇 政府“ 打造旅游名镇 , 建设 商贸重镇 ” 的发展 战略 , 规划 目 , 标 全面推进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对城镇地域系统 中的人 口 形成特 色鲜明 、 突出 的旅 游产业 资源 、 资源 、 环境 生产力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合 理的整体调控 , 内应 进一步整合域 内的旅游资源 , 强 化城镇经济实 力 , 寻求城镇综合 功能 的高级化 , 建设 高质量人 居 品牌 , 加强与域外周边 区域的旅游联 动力度 , 并 成为哈尔滨 市市域 环境 、 品位文化氛围 、 高 高水平基础设施 的北方特色城镇 。 范围内的旅游亮点 。 旅游资源是镇域三大优势资源 中最重要 的优势资源 , 与镇域 集 5 性 质 定 位 贸优势 , 资源优势一并成为镇域经济发展 的优势条件 。 森林旅游 、 冰 平山镇 是哈尔滨 市域 以休 闲、 度假旅游和 以特 色农 副产品加工 狩猎旅游 、 漂流旅游 、 闲度假旅游等 主题 性明确 的旅游体 休 工业为主的生态宜居型城镇。平山镇 以旅游产业为依托 , 强化第三 雪旅游 、 系业 已形成 。阿城区 已将平 山镇旅 游景 区纳入 了 ( 下转 2 4页) 产业的发展 , 同时带动 当地特色农 、 山产品加工业 的发展 。 林

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山区县域经济——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

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壮大山区县域经济——以陕西省平利县为例


平利县发 展县域经济的特点
平 利县 位 于陕 西省 东 南部 , 巴 山北 麓 , 典型 的 山区 县 , 设 促 进 县 域 经 济 结 构 优 化 大 是 辖 8 1 乡 ,总面 积 22 平 方 公里 ,总 人 口 2 万 , 境 内拥 有 丰富 镇 0 67 5
政府在培育县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 平利县政府从
平利 县 在培 育 特色 产 业壮 大 县 域经 济 发展 上 呈现 出以 下特 点 : 大县 域 经 济
在农业发展上 ,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 , 绿色农业为重点 , 积
发 展茶 、桑 、畜 三 大支 柱 产 业 。首 先 ,坚 持 实 施 茶饮 产 业 率先 突 为 目标 ,全 县 建 成 了 城关 、长 安 、三 阳 等八 个 茶 叶基 地 乡 镇 ,在
区县域经济的发展 。
关键词 :资源优势 ; 色产业 ; 特 小城镇建设 ; 县域经济发展
资源开发型县域经济是指利用本县域的资源禀赋 , 通过开发本 为代 表 的专 业镇 。 以发 展商 品型 农 业 为基 础 ,建立 茶饮 产业 基地 , 县域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形成特色经济 , 从而拉动全县 兴办 专 业化 农产 品 生 产加 工 企 业 ,拓 展 农产 品产业 链 ,增加 农 产
城镇建设 ,促进产业在县域 内的集聚 ,使得县域经济得剑了快速 进规律,开发优势资源确立支柱和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 发展,白2 0 年以来实现了县财政的收支平衡 ,20 年实现生产 已经初步形成了绿色农业、环保工业和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 07 08 总值 1 . 亿元, “ 58 获 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 成为 ,
陕西省 8 个县域中县域经济综合名次进位最快的 1 3 O个县区之一。 极 推进 农 业 产 业化 进 程 ,按 照 市 场 农 业 、现代 农业 的 要求 ,集 中

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及其战略

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及其战略

北京市的小城镇建设,有效地减轻了城区面临的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压力,同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启动内需都意义重大。

北京小城镇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 小城镇逐步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带活了一地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

一、小城镇建设的原则1•发展上的特色原则。

小城镇内部自然要素秉赋的差异性、产业结构和城镇空间结构的不均衡性都为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区域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是环境优势,使得发展目标有特色。

二是市场优势,使得发展市场有特色,即城乡对流,互动发展。

三是资源优势,使得产业结构有特色,即食品饮料、旅游、建筑建材、高新技术的名优产品及优势特色行业。

四是政策优势,使得项目选择有特色,扶优扶强,培植出特色经济增长点。

2•战略上的层次原则。

小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应摈弃均衡发展的思想,非均衡化是区域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

一般说来,区域开发并非在所有的地点上同时发生,总是先从一二个开发条件较好的结点上开始,随着经济发展点与点之间的经济联系构成轴线,轴线经纬交织而开成网络,在非均衡化程度加剧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等在区域上的梯度变化,不同梯度的地区开发策略存在差异,因此开发策略的多元化是非均衡区域发展的显著特点。

3•时序上的持续原则。

在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目标应该是持续渐进的,发展速度应当是持续稳定的,发展质量应当是持续上升的,发展政策应当是持续连贯的。

要处理好近郊和远郊、平原和山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长期坚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针,平原发达小城镇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欠发达小城镇发展经济,减少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4•科技上的支撑原则。

科技进步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建设的技术领域涉及内容很广,应当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经济一体化、决策科学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特色小镇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规划方案一、背景近年来,特色小镇成为了各地发展新经济、促进城乡融合的新宠。

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它强调以特色和文化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在旅游、文化、生态、科技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发展。

二、规划原则1.特色定位原则:根据区域发展优势和特色,确定小镇的核心竞争力,明确发展方向和特色产品。

2.品质建设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打造舒适、生态、宜居的小镇。

建设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社区和谐的示范小镇。

3.合理利用地方资源原则:根据小镇自然、人文、经济等资源,寻求最大化发挥其价值的方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4.绿色可持续原则:坚持生态优先,推进小镇绿色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具有可持续性的小镇。

三、规划内容1.经济发展规划根据当地的资源和优势产业,规划小镇的核心产业和副产业。

鼓励外来投资,引进优质资源和技术,推动小镇的经济发展。

在特色小镇内,设立“一户一业”或“一村一品”的标准化生产场所,形成小型产业集群,提升小镇的品牌影响力。

2.城镇设计规划特色小镇设计规划应紧抓小镇“特色之处”,强调小镇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现。

采用中式园林和建筑等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出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小镇形象。

同时,注重“空间组织”的理念,提升宜居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3.交通规划布局公交车、出租车、自行车等交通设备,建设高标准公路网,使小镇与周边城市、景区等有机连接。

同时,加强内部小区道路的规划与建设,提升行车安全和交通系统的效率。

4.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在保护当地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小镇的绿色建设与生态建设。

设立垃圾分类站,实行有机垃圾分解、回收和可再生利用,强化环保宣传和教育,提升文化素养和环保意识。

四、总结特色小镇规划方案要在尊重小镇特点、加强产业集群、促进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等方面进行有机组合,为推进小镇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也需要大力引进优质资源和技术、为小镇吸引更多的投资资源和人才。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

特色风貌营造视角下的小城镇规划设计小城镇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有关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小城镇规划设计在今天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明显。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特色风貌的营造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的一个方向,下面将从这个视角去探讨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

一、特色风貌营造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小城镇逐渐发展成为了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特色风貌的营造显得尤为重要。

小城镇的特色魅力和文化内涵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其与其他城市不同的根本特征。

特色风貌营造是保留和传承小城镇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其不仅能够吸引游客,还有助于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特色风貌营造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融合性原则特色风貌的营造应该体现融合性原则,即将不同的文化特点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城市风貌。

在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将当地的传统文化、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等融入设计中,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小城镇景观。

2、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保护小城镇历史文化是特色风貌营造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不仅能够保留城市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特色,还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到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知晓度。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规划设计之初就考虑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选取合适的地块进行规划,注重历史建筑的修缮和防护,以充分展示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

3、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色,使城市更加绿化、健康、宜居。

通过城市规划、区域分区、街道绿化等手段,使城市成为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理想之地。

1、充分发挥本地文化优势小城镇规划设计中充分发挥本地文化优势是实现特色风貌营造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本地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特点和魅力,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融合。

2、注重公共空间的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是实现特色风貌营造的重要途径之一。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正文】一、引言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小城镇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分析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⒈政策支持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小城镇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方面,为小城镇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⒉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人口流动呈现出明显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小城镇落户或就业,这为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人口基础和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⒊资源优势小城镇在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一些小城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依托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小城镇还可以发挥农产品和特色产业的优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挑战⒈基础设施建设一些小城镇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特别是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潜力。

⒉人才引进与培养小城镇在吸引高素质人才方面存在困难。

相比一线城市,小城镇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因此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日益凸显。

小城镇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四、对策建议⒈加大支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对小城镇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优化税收政策等,为小城镇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⒉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城镇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⒊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为小城镇发展输送人才资源。

⒋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应共同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小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发展小城镇是绵阳加快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通过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小城镇化优越性越来越明显,它对于一个地区的生产力的均衡地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当地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的作用,通过城镇化的发展可以将城市中的生活方式的优越性与农村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为小城镇的人们提供一种自然而又城市化的生活氛围。

由于我国的中心小城镇大多集中在城市周围,小城镇也成为城市与效区的有机结合点。

在这个结合点上,大城市的经济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小城镇的资源、人力和环境优势成为城市发展的良好基础。

所以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近郊小城镇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笔者自已的工作经验,对现阶段绵阳市中心小城镇在城市规划方面的特殊性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产业布局及工业用地规划建设、住宅区建设对中心小城镇建设的影响,研究了小城镇资源优势和特色营造、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今后绵阳市小城镇规划建设及相关政策的调整提出了建议。

为增强绵阳市小城镇的发展后劲、促进本市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制订绵阳市小城镇规划标准和领导者的科学决策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绵阳市;小城镇规划;城镇化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Mianyang's urbanization road,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The superiority of small towns is as everyone knows. It is conducive to the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of productivity in economic area,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can make the advantages of city life style with the superiority of the small town living environment perfect combination. Suburban towns because of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conditions and perfect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base, become the city and suburb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points. At this juncture, big city economic advantage has been further expanded, the small town of resources,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and become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o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small towns wi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his article unifies the author their own work experience,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resent stage Mianyang center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in urban planning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 discussed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industrial lan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idential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 center, research of small town resource advantage and characteristic building, public servic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issues and to make a prediction ofits development tendenc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of Mianyang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related policy adjust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enhancement of small town in Mianyang city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the small town of the city to develop a small town planning standards and the leader of Mianyang city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provide basic data and technical support.Keywords: Mianyang city; small town planning; Urbanization第一章绪论近几十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于小城镇的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绵阳市郊区的小城镇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小城镇有着充分的优势,包括小城镇的聚集功能以及其经济方面的辐射能力,能够让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出来,同时还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等方面的功能,另外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整个绵阳市的整体化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还可以为绵阳市城镇化建设积累经验。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方针。

小城镇的聚集功能、经济辐射功能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民增收这三大功能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小城镇对绵阳市的城市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方针,通过小城镇的合理规划才能让小城镇的发展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才能保证小城镇的持续性的发展。

同时这些也这进行小城镇的合理规划和实施提供了原则和控制框架,由此可见,小城镇的规划需要建立在城镇的长远发展的概念性规划以及现有的建筑情况的有机结合,这样的规划标准,才能让小城镇的一系列的功能得到逐步的完善与补充,让小城镇的发展可持续化。

但是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也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由于小城镇的整体规模小、人口的聚集程度低、小城镇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速放缓、而且土地的利用率十分的低下、整体的城镇布局不够合理、同时没有充分的体现出地方特色等等问题。

这些都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促进城镇化的同时,做好城镇建设的规划对于的实现绵阳市的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

绵阳市作为四川省内第二大工业城市,特别是近几十年工业化的发展,让其受到受前几年"以工兴镇"、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思路影响,其发展问题已逐渐凸显,马上着手总结其发展问题及提出相对应的规划对策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

第二章小城镇及小城镇规划概述一、小城镇的概述(一)小城镇范畴的界定科学地讲,小城镇指的是一种正在从乡村性的社会向着多种产业并存的现代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社区。

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

归纳起来,对小城镇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广义的小城镇包括了20万人口以下的未设市的大城镇、国家批准的建制镇、尚未设镇建制的乡政府所在地的集镇(乡集镇)和纯属集市贸易的集镇。

狭义的小城镇包括县城以下建制镇和集镇。

镇和乡是同级行政单位,区别在于规模的不同,包括总人口、非农业人口、街区规模、其他经济社会指标等。

镇的规模大,人口多,非农业人口比率高、工商业发达。

所以说建制镇是乡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二)小城镇的地位与作用小城镇一般都是农村的集贸中心,发挥着对农牧副产品的收购、集中和转移分散的作用;同时又对农业生产资料组织供应、工业消费品批发、零售和农牧副产品交易起到了中心作用。

发展小城镇有利于人力资源、科技资源、信息资源、土地资源和社会资金等各种社会资源的聚集和合理有序流动;有利于推动和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扭转城乡间生产力布局不平衡、不合理的状况,对改善投资环境,拓展投资渠道,有效吸纳和利用社会资金,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同时由于城乡经济、市场的繁荣,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将刺激和带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城乡生产和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

二、小城镇规划的概述(一)小城镇规划的有关概念所谓的小城镇规划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根据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在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即应原则确定市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

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包括: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发展战略,确定资源开发、产业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调整现有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确定区域交通、通信、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布局;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二)小城镇规划的特性小城镇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强调以人为本,农村居民的市民化。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明确的提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统筹城乡现状,逐步的推进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公共的基础服务的平等化要求,同时针对小城镇中的差别的落户政策以及通过逐步发展的方式,将一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城镇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