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_知识点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1 信息科学基础信息的基本概念1信息的定义: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的特征:普遍性动态性依附性相对性可传递性共享性可加工性3信息的分类:按领域:物理信息,生物信息,社会信息按有无加工:原始信息,派生信息按表现形式:消息,资料,知识按认识层次: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1信息论:狭义一般广义2系统论3控制论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1信息方法2信息方法的功能准则和整体准则1.2 管理科学基础管理和管理科学1管理和管理科学的定义2管理的特点: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1 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2 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3 现代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管理学派4 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哈默为代表的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的提出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1系统管理:整分合原则封闭原则动态原则2人本原理:动力原则能级对应原则潜能开发原则1. 3 信息与管理管理活动中的信息1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2西蒙决策理论的观点3明茨伯格经理角色理论的观点:人际关系任务 信息联系任务 决策任务 管理活动中的信息 5资源三角形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 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并促成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2 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3 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协调的纽带4 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基础5 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对组合管理的影响1 对组织结构的影响2 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3 对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影响4 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第二章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2.1 信息源及信息组织信息源的概念:个人为满足其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成为信息源。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梳理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部分信息管理一.熟悉和掌握1.当信息产生后,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信息流由两条渠道流向利用者,一条是直接由生产者流向利用者,另一条是信息在信息系统的控制下流向信息利用者。
前者称为信息传递的非正规渠道,后者称为信息传递的正规渠道。
2.信息管理的概念:P22 **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
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包括非正规渠道和正规渠道中的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简记:1.综合方法控制信息流 2.提高利用率 3.实现信息的价值)3.信息管理研究的内容:P23 **·从技术角度,研究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当前主要是计算机网络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贮、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信息管理的方法(或支持工具)有:分类、主题、代码、数据库、元数据、搜索引擎和各类信息系统、网络等。
·从经济角度,主要研究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问题。
·从行政和法律角度,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
·从人文角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信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其理论方法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学等众多学科。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结构总线结构是指各工作站和服务器均挂在一条总线上,各工作站地位平等,无中心节点控制,公用总线上的信息多以基带形式串行传递,其传递方向总是从发送信息的节点开始向两端扩散,如同广播电台发射的信息一样,因此又称广播式计算机网络。
各节点在接受信息时都进行地址检查,看是否及自己的工作站地址相符,相符则接收网上的信息。
总线型结构的网络特点如下:结构简单,可扩充性好。
当需要增加节点时,只需要在总线上增加一个分支接口便可及分支节点相连,当总线负载不允许时还可以扩充总线;使用的电缆少,且安装容易;使用的设备相对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难,分支节点故障查找难。
星型结构星型拓扑结构是用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其他节点直接及中心节点相连构成的网络。
中心节点可以是文件服务器,也可以是连接设备。
常见的中心节点为集线器。
优点:(1)控制简单。
任何一站点只和中央节点相连接,因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简单,致使访问协议也十分简单。
易于网络监控和管理。
(2)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中央节点对连接线路可以逐一隔离进行故障检测和定位,单个连接点的故障只影响一个设备,不会影响全网。
(3)方便服务。
中央节点可以方便地对各个站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
缺点:(1)需要耗费大量的电缆,安装、维护的工作量也骤增。
(2)中央节点负担重,形成“瓶颈”,一旦发生故障,则全网受影响。
(3)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环型结构环型结构由网络中若干节点通过点到点的链路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种结构使公共传输电缆组成环型连接,数据在环路中沿着一个方向在各个节点间传输,信息从一个节点传到另一个节点。
优点:有较强的自愈能力,网络中任一结点或一条传输介质出现故障,网络能自动隔离故障点并继续工作环型结构具有如下特点: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故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环路上各节点都是自举控制,故控制软件简单;由于信息源在环路中是串行地穿过各个节点,当环中节点过多时,势必影响信息传输速率,使网络的响应时间延长;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一个节点故障,将会造成全网瘫痪;维护难,对分支节点故障定位较难。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归纳1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 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内圆周长x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x(磁道数/面)x(扇区数/道)x(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 [—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虚拟存储器:是指一种实际上并不以物理形式存在的虚假的存储器。
页架:把主存划分成相同大小的存储块。
页:把用户的逻辑地址空间(虚拟地址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与页架大小相同的部分,每部分称为页。
页面置换算法有:1、最佳置换算法OPT2、先进先出置换算法FIFO3、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4、最近未使用置换算法NUR使独占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信息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1.1信息与社会信息1、★★★社会三大支柱:信息和信息资源、能源和材料。
2、★★★信息作为信息管理的元概念,也是信息管理的逻辑起点。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数据是指未经过加工的事实或对特定想象的描述;信息是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经过某种方式加工或更具有实义的形式提供的数据。
因此,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
4、★★★信息与知识信息是知识的原料和基础,知识是信息中最具有革命性和活动力的部分,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是信息加工的结果,是信息化和序化了的信息,同时知识是结构化的经验、价值、相关信息和专家洞察力的融合,提供了评价和产生新的经验和信息的框架。
5、★★★信息的类型信息按内容分为:社会信息与自然信息以加工方式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感知信息:自然信息、社会信息、思维信息按获取方式分: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按传播范围区分:白色信息即是公开的信息,灰色信息即是内部信息,黑色信息即是秘密信息(秘密、机密和绝密信息)和几乎不传递信息。
6、★★★★★信息的主要特征广泛性和普遍性,可识别性和计量性,可存储性和转换性,传递性和相对中立性,可处理性和再生性,共享性和可开发性,价值相对性和绝对性,不完全性和不对称性,时效性和滞后性,有机性和差异性。
1.2信息资源1、★★信息资源的类型,按照可再生性区分不可再生资源:地热、风能、太阳能、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动植物资源和二次能源等2、★★★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中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达到一定数量的信息集合,是各种社会活动中产生和积累具有潜在或现实价值的有序化信息及相关要素的集合。
3、★★★★信息资源的构成信息资源三要素:信息生产者是元资源是基础,信息是本资源是核心,信息技术是表资源是延伸。
信息生产者分为:一次、二次、三次信息生产者4、★★★信息资源的三角结构(3S):信息源、信息服务和信息系统5、★★★★★信息资源特性(1)一般经济学特征:需求性、稀缺性、可选择性;(2)信息资源的特殊性:相对共享性、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2)应用软件 在计算机软硬件基础上为某一专门应用目的而设计开发的软件称为应 用软件.应用软件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通用应用软件,用于专门行业的应 用软件和定制软件. 1.2.4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 1.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即中央处理单元,又称微处 CPU即中央处理单元,又称微处 理器.是一块集成了运 算器和控制器的半导体芯片,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 "大脑". 大脑" 2.系统主板(Main board)系统主板又称为母板是微型计算机中最大的一块集 .系统主板(Main board)系统主板又称为母板是微型计算机中最大的一块集 成电路板.
1.2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2.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 机 内存(主存) 硬件系统 计 算 机 系 统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
系统软件:操作体统,语言处理程序
软件系统
CMOS ISA 插槽 主板电池 控制芯片 PCI 插槽 串 行/并 口 插 槽 Socket7 插槽 键盘插座 CACHE 内存插槽
3.内存储器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Memory,简称RAM)
(2)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 )只读存储器(Read Memory,简称ROM)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CPU从它们中读取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 只读存储器简称ROM.CPU从它们中读取信息,而不能写入信息. (3)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1 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熟悉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熟悉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熟悉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采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行变换性和不行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采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学问由事实-数据-信息-学问-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学问”是对信息的加工、汲取、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学问的力量。
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采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采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图人类社会信息过程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纳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掌握,以提高信息的采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讨论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采用者。
这始终是信息管理讨论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讨论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采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进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讨论领域。
信息管理学知识点01
1.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2.信息的定义:(本体论)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3.全信息: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语法信息仅考虑其中形式要素。
语义信息仅考虑其中内容要素。
语用信息仅考虑其中效用因素。
4.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5.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6.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性资源:信息、物质和能量。
7.社会信息化的三个层次:①生产工具信息化(通过自动控制、知识密集来实现)②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通过对生产行业、部门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动化控制实现)③社会生活信息化(通过通信系统、咨询产业以及其他设施实现)。
8.“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
9.信息管理的实质是人类综合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活动。
10.共时交流:互联网、电话、传真、电报、广播、电视、邮政、身势、口语、旗语、烽火。
历时交流:刻录光盘、拷贝磁盘、录音、录像、绘画、文献档案、古迹、文物、口语。
11.信息交流必须是交流双方的目的行为。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隔墙有耳不属于信息交流。
12.根据信息栈的功能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
13.信息的传递模式有四种:①多向主动传递。
如发传单。
②单向主动传递。
③多向被动传递。
如图书馆、门诊。
④单向被动传递。
如信息咨询。
14.信息传递的三个守恒:S信息守恒(发送守恒)、R信息守恒(接收守恒)、T信息守恒(传递守恒)。
15.多向对称性法则的条件是:信息是在同质介质中传递。
当这一条件不成立时,导出多向对称的引申原则:①信息传递的拓扑原则②多路传递法则。
16.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信息衰减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
计算机基础习题复习知识点(1)
第一章概论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z2、计算机的发展历程l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代电子管,磁鼓、磁芯,几千〜几万次,数据处理、科学计算, 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第二代晶体管,磁芯、磁盘,几十万〜几百万次,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高级语言FORTRANCOBOL ALGOL60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几百万~千万次,应用在各个领域,在硬件设计上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软件形成了操作系统、编译系统和应用程序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几万亿h 万亿次,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应用到各行各业,正向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发展3、计算机的应用L科学计算(数值计算):是计算机应用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应用领域。
信息管理(数据处理):信息管理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Internet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
过程控制(实时控制):要求快的响应速度。
计算机辅助系统:帮助人们实现最佳设计或和处理CAD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M --- 计算机辅助制造CAI --- 计算机辅助教学CBE --- 计算机辅助教育CAT --- 计算机辅助测试现代教育:计算机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深入。
4、计算机中的编码知识,ASCII码和国标码L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用二进制编码表示的。
用于表示字符的二进制编码称为字符编码。
ASCII码是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定为国际标准。
国际通用的7位AS6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的编码,其编码范围从0000000时1111111B,共有27 ( 128)个不同的编码,相应可以表示128个不同字符的编码空格20H320〜930H〜39H48〜57A〜Z41H〜5AH65〜90a~ z61H〜7AH97〜122国标码类似于ASCII码表,汉字每个字符都有一个2字节的二进制编码。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免费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2.计算机的类型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含义)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之一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D.记忆性强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5)通信与网络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1、光计算机2、生物计算机3、量子计算机5.常用的数制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1.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信息,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并且不断地生成和积累。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和信息利用等过程。
2.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信息行为是一个人在面对信息时所呈现的各种行动,包括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利用信息等。
信息需求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所感到的、对其中一特定信息进行寻求和获取的需要。
3.信息检索与信息推荐信息检索是指通过信息系统对已存储的信息进行查询,并从中获得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信息。
信息推荐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推荐相关的信息。
4.数据库与信息组织数据库是指存储、组织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系统。
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进行分类、编目和标引,以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
5.信息传输与网络技术信息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以及各种网络通信协议与技术,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基础设施。
6.信息存储与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特定的介质中,数字化技术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的技术,如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等。
7.信息安全与保护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源免遭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的能力。
信息保护包括控制信息的访问权限、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等措施。
8.信息利用与知识管理信息利用是指将信息应用于实际工作和决策中,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资源的有效组织、存储、获取和共享,以提高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9.信息资源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开发是对传统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再利用,以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知识产权保护是为了保护创造性思维的产出,如版权、专利和商标等。
10.信息政策与法律法规信息政策是指政府对信息业的宏观规划、指导和管理。
法律法规是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法律规定。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计算机硬件-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处理数据。
-存储器:包括内存(RAM)和外部存储设备(如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驱动器),用于存储和检索数据和程序。
-输入输出设备:例如键盘、鼠标、打印机和显示器,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总线:传输数据和指令的电子通道。
2.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好的界面。
-应用软件:用于完成各种任务的程序,例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播放器。
-开发工具:用于编写、测试和调试软件的程序,例如集成开发环境(IDE)和编译器。
3.网络基础-网络协议:定义计算机之间通信的规则和标准,例如TCP/IP协议。
-网络拓扑:描述计算机网络中连接方式的结构,例如总线、环形、星形和网状拓扑。
-路由器: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传输到另一个网络的设备。
-网络安全:保护计算机和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病毒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4.数据处理和存储-数据表示:计算机使用位(0和1)来表示和存储数据,例如使用二进制表示整数和字符。
-压缩算法:减少数据大小以节省存储空间或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存储、检索和管理大量数据的软件系统。
- 数据挖掘: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模式和关联,以支持预测和决策-making。
5.网站和互联网- 网站开发: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创建网页。
-云计算:通过互联网提供计算机资源和服务,以实现便捷的数据存储和计算。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包括在线购物、支付和电子市场。
-引擎优化(SEO):优化网站以提高在引擎中的排名,从而增加网站的可见性和流量。
总结:。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
计算机基础知识点1.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的物理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
内存是存储数据和指令的临时存储区域。
硬盘是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
2.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和相关数据的集合。
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的程序,如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应用软件是为特定任务或功能而设计的程序,如文字处理软件和游戏软件。
3.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
它提供了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使用户能够运行程序和操作计算机。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和Linux等。
4. 程序设计:程序设计是指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过程。
程序设计涉及到编程语言、算法和数据结构等概念。
编程语言是一种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语言,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C++、Java和Python等。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或指令,数据结构是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
5.网络和通信:网络是连接多台计算机的系统,允许它们共享资源和传输数据。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可以通过局域网(LAN)、广域网(WAN)或互联网进行。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和HTTP等。
6. 数据库:数据库是存储和组织数据的系统。
它允许用户存储、访问和管理大量数据,并支持数据的查询、更新和删除操作。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和SQL Server等。
7.数据结构和算法:数据结构是一种组织和存储数据的方式,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步骤或指令。
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对于计算机编程非常重要,可以提高程序的效率和质量。
8.编译和解释:编译和解释是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计算机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机器语言的过程。
编译器将整个程序一次性转换为机器语言,而解释器逐行解释执行程序。
9.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安全是保护计算机数据不受未授权访问、使用或破坏的措施。
信息技术基础各章节知识要点
信息技术基础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1、1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1、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知识点总结1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信息是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切物质和事物的属性。
信息技术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相关技术。
2、数据,是指存储在某种媒体上可以加以鉴别的符号资料。
这里的符号包括文字、字母、数字、图形、音像、音频与视频等多媒体数据。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得到的结果。
3、观念和价值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文化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是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复合体。
4、文化具有的基本属性:1、广泛性。
2、传递性。
3、教育性。
4、深刻性。
5、计算机文化: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于一体,并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6、计算机是一种具有计算、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的机器设备。
它能接收数据,保存数据,按照预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提供和保存处理结果。
7、计算机的发展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新一代计算机。
8、计算机的特点:存储性、通用性、高速性、自动性和精确性。
9、计算机的分类:根据处理的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数字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根据用途划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根据规模划分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1)按处理对象划分:模拟计算机:专用于处理连续的电压、温度、速度等模拟数据的计算机。
数字计算机:用于处理数字数据的计算机。
混合计算机:模拟技术与数字计算灵活结合,输入和输出可以是数字数据或模拟数据。
(2)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划分:通用计算机:适用于解决一般问题,其适应性强,应用面广。
专用计算机:用于解决某一特定方面的问题,应用于如自动化控制、工业仪表、军事等领域。
(3)根据计算机的规模划分:巨型机:用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等。
如大范围天气预报、核能探索、研究洲际导弹和宇宙飞船等都离不开巨型机。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信息管理是指对企业所拥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和使用等处理活动的管理。
要做好信息管理,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进行。
信息管理的基础概念信息信息是指人们获取、传递和处理的有用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它通常以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现出来。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指对企业所拥有的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传递和使用等处理活动的管理。
目的是保证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和及时。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工具和设备处理信息的技术和方法。
信息管理的基础内容信息收集信息收集是指从各种渠道收集和获取相关的信息。
信息收集渠道包括:市场调查、客户反馈、供应商信息、竞争对手情况等。
信息存储信息存储是指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并存储到数据库中。
数据库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分类和分层。
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加工、汇总、筛选和归纳等处理活动。
通过信息处理可以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和数据。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是指将有用的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或部门。
通常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内部公告等方式进行传递。
信息使用信息使用是指将有用的信息用于决策、规划、指导和控制等方面。
有效的信息使用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信息管理的管理方法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用来评估企业优劣势和挑战的方法。
将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以便为企业的决策和规划提供有效信息和数据。
标准化管理方法标准化管理方法是指将企业的管理过程和步骤规范化,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标准化管理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和低效率,消除工作瓶颈等。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分析数据来获取信息,评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利用企业的数据和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和规划。
信息管理的注意事项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企业信息管理的重要问题。
(完整版)计算机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计算机知识点总结1. 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根据特定程序进行自动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
它经历了五代的发展,从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个人计算机到移动计算机。
1.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输入设备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经过中央处理器的运算处理后,再通过输出设备将结果反馈给用户。
2. 计算机网络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是将分散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系统。
按照规模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2.2 互联网的组成和运行原理互联网由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互联而成,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路由选择。
2.3 网络安全和常用攻击方式网络安全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过程。
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包括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
3. 数据库3.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它能提供数据的高效访问和管理,应用广泛。
3.2 关系数据库和SQL语言关系数据库是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操作和查询数据。
3.3 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常见的DBMS包括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4. 编程语言4.1 编程语言的分类和应用场景编程语言可分为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编程语言。
4.2 常见的编程语言及其特点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3 程序的编译和解释程序的编译是将高级语言编写的源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以供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解释是将源代码逐行翻译并执行。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1.1简答或者选择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
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
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
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
大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大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硬件和软件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输入、处理、输出3. 计算机的分类:超级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和嵌入式计算机4. 计算机的主要硬件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5.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二、数据表示与存储1. 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转换2. 字节、位和字的概念及其关系3. 内存的基本单位:字节4. 存储介质的分类:硬盘、固态硬盘、光盘、闪存等5.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硬盘6. 存储器的读写原理:随机存取和顺序存取三、计算机网络基础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2. IP地址的概念和分类:IPv4和IPv63. 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常见协议:TCP/IP、HTTP、FTP、SMTP等4. 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5. 网络设备的常见类型: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四、程序设计基础1. 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3. 常见的编程语言:C、C++、Java、Python等4. 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5. 变量、常量和数据类型的概念和用法6. 输入和输出的方法:标准输入输出、文件输入输出、网络输入输出五、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和作用: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2. 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区别3.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4.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和删除数据5. 数据库的查询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6. 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和范式:第一范式、第二范式和第三范式六、操作系统基础知识1. 操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2.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OS等3. 进程和线程的概念和区别4. 进程调度算法的分类和特点: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时间片轮转等5. 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区分页、虚拟内存等6. 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织方式七、软件工程基础知识1. 软件工程的概念和特点:以工程化的方法开发、维护和管理软件2.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部署和维护3. 软件开发模型: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开发等4. 软件测试的方法和策略: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5. 版本控制的概念和工具:Git、SVN等6. 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任务分解、进度管理、风险管理等这些是大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对于后续学习和实践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1简答或者选择1.信息的要素:语义要素、差异要素、传递要素和载体要素2.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分为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
3.按信息加工深度划分,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
4.按信息的表现形式划分,分为文献型、档案型、统计型、动态型等。
5.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
6.信息一般表现为四种形态:数据、文本、声音和图像7.从时间和空间上,信息运动的过程可分为自然信息运动、生物信息运动和人类社会信息运动三种不同的类型。
8.信息产业包含四大技术: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1.2知识点【判断】1.核心资源、支持资源和环境资源构成了完整的信息资源体系。
2.冗余是指在表达和传递信息时,用较多的信息量来实现较少的信息传递。
3.自然信息运动过程是随机的和盲目的;4.自然信息是不完整的,只有信息的生成和存储,而不能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存在着过程上的断层。
5.信息产业是智力和资本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
6.信息网络体系、信息产业基础以及社会支持环境这三者组成的有机整体也称为信息基础设施。
7.信息:信息是按照用户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对信息的加工是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
8.信息资源: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信息及其载体。
也就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者有用的数据。
广义的信息资源把信息活动的各个要素都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范畴,强调系统的概念。
9.信息差异:由于客观事物差异性的存在,信息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越是表现细微差异的信息,越有使用价值。
1.3综合1.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多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
单向主动传递: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
多向被动传递:这种方式事先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信息收集者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
单向被动传递:这种传递方式是指信息生产者或收集者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
【举例论述信息传递模式的多样性】2.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辐射式运动:信息生成以后便向四面八方做辐射式传播和扩散。
主要手段有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络、报刊杂志等形式。
有序性运动:信息运动的有序性既表现在信息自身的有序性,也表现在运动过程的有序性。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按人类社会的组织结构以一定的方式,沿着固定的方向运动。
主要手段是传真、文件、报告、书籍、刊物等。
接力式运动:信息运动从信源到信宿是需要多次接力传递的。
布朗运动:信息在人的作用下往往做无规则、无休止的运动。
人际交谈、小道消息是这种信息流动的主要方式。
【举例论述信息运动方式的多样性】第二章2.1简答或者选择1.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2.信息源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可分为记录型、智力型、实物型和零次型。
3.记录型信息源按不同的物质载体,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网络型、视听资料。
4.信息搜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针对性、系统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5.常用搜集信息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采购、调查、交换、索取和检索。
6.信息组织形式可按不同方式划分:✓按信息表现形式划分,有文字信息组织、图像信息组织、声音信息组织和视频信息组织。
✓按信息加工的程度划分,可分为一次信息组织、二次信息组织和三次信息组织。
✓按信息的传播载体划分,分为文献信息组织和非文献信息组织。
7.实际中,有四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分别为:文件方式、数据库方式、主题树方式、超媒体方式。
8.基于文本信息的检索系统有:Archie(文档查询服务)、Gopher(菜单式检索服务)、W AIS(广域信息服务)9.信息系统可分为: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
10.常见组织结构有:传统式组织结构;项目式组织结构;团队式组织结构;多维式组织结构。
2.2知识点【判断】1.信息资源管理是把技术、经济、人文三种手段有机连接起来,将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都看作信息资源纳入管理范畴的一种综合性、全方位的集成管理。
2.信息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3.信息选择。
是从采集到的,处于无序状态的信息源中甄别出有用的信息,剔除无用的信息。
4.信息描述与揭示。
是对信息资源的主题内容、形式特征、物质形态等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活动。
5.二次信息组织是将信息从分散、无序到集中、有序化的过程。
其结果如目录、文摘、索引、数据库等。
6.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关于信息的信息,是组织数据、各种数据域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信息。
7.标引一般分两个环节,一是主题分析,二是转换标识。
8.信息组织与信息检索是密不可分的一对互逆过程。
2.3综合1.信息资源管理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忽略了隐藏在记录型信息中的十分重要的知识——隐性知识的管理。
✓仅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结果——记录型信息,而忽视了获得这一成果的过程。
✓仅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作一种资产,从而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2.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传统的批处理检索方式,这一阶段的数据存取与数据通信能力都比较差。
✓联机信息检索系统,如OCLC在线数据库联机检索系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联机数据库集中管理,具有完备的数据库联机检索功能,但其数据通信能力较差。
✓网络信息检索以互联网为标志,系统大多采用分布式的网络化管理;信息资源主要以数字形式表达,以多媒体和多载体的形式出现;内容覆盖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分布无序,难于规范化和结构化,用户界面要求高等。
第三章3.1简答或者选择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性程序2.计算机从结构上分又可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3.2知识点【判断】1.高速缓存(cache memory)是比内存更快的高速存储器。
2.条形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按照一定规则安排间距的平行线条图形组成的。
3.辅助存储器又称为外部存储器,简称为外存。
4.设置在计算机内部可由CPU直接存取的存储器称为内部存储器(简称内存)。
5.输入设备的功能就是把程序、数据、字符、图形、图像和声音等输入到计算机中。
第四章4.1简答或者选择1.操作系统就是一组程序模块的集合,也就是程序集。
它应具有常规硬件管理、用户操作界面管理、设备管理、内存管理、任务管理和文件管理的功能。
2.设备管理的具体功能是设备分配、缓冲区管理和控制设备的I/O操作。
3.文件目录的结构形式按系统的大小分为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和多级目录。
4.专用应用软件的种类很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民航售票软件、银行管理软件、电信收费管理软件、货运控制管理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等4.2知识点【判断】1.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就是使用显示器上的图片(图标)和菜单向计算机系统传递命令的用户操作界面。
2.基于命令的用户界面(command-based user interface),就是用户必须以字符形式输入命令,以实现人机基本交互操作。
3.内存管理的目的就是控制如何访问内存,如何最大程度地使用内存和存储设备。
4.虚拟内存就是将硬盘划出一部分进行与内存相同的读取操作空间5.线程就是进程中可独立执行的子任务,一个进程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6.DOS操作系统是单用户、单任务、基于命令的操作系统,是最早初级的PC机操作系统。
7.机器语言是计算机CPU提供的指令集,是最早产生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
8.高级语言的命令语句与机器指令不是一一对应关系,高级语言的一个语句可能编译产生几条甚至几百条的机器指令。
4.3综合1.图形用户界面的优点可归纳如下:✓在GUI环境下执行任务靠直觉可以完成,比如双击文件图标就可运行该文件。
✓应用程序的打开、关闭、删除、运行等操作是一致的。
✓图形用户界面可以使用户容易地从一个应用程序中剪切和拷贝内容,然后粘贴到另一个应用程序中。
✓GUI都有取消或撤消操作的功能,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误操作。
第六章6.1简答或者选择1.数字信号可分为单极数字信号、双极归零信号和双极不归零信号。
2.数据通信系统中各通信站点(终端)之间有三种连接方式,点一点连接方式、多点连接方式和集线连接方式。
3.数按信息传送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通信方式:单工通信方式、半双工通信方式和全双工通信方式。
4.从传输数据的频率范围上看数据传输可分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三种。
5.有线信号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缆。
6.无线通道可分为微波通道、激光通道、红外通道和短波通道。
7.将数字数据变换成模拟信号的常用的技术有幅移键控、频移键控、相移键控和正交幅度调制。
8.多路复用技术有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及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9.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全部互连和不规则型结构;6.2知识点【判断】1.模拟通信是用模拟信号作为媒体传输信息的。
2.数字信号是以一定振幅和持续时间的电信号表示的3.将基带信号送入线路,称为基带传输。
基带传输不需要调制解调器,适用于短距离的数据传输4.为避免收发端的失步,使系统正确地工作,收发端必须采取收发统一的动作,这种措施称为同步技术。
5.报文交换方式是把待发送的信息分割成一份份报文。
该报文上存有目的地址,然后以报文为单位在网络上传送6.基于数字通信的分组交换技术构造的计算机网络,被称为分组交换网7.两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最小的局域网。
8.链路层的功能就是建立、维持和释放网络实体之间的数据链路,保证网络中相邻节点之间数据有效传输。
9.服务器是指能向网络用户提供特定服务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系统。
10.IP地址分为A、B、C、D、E类。
11.利用数字信道传输信号与传统的模拟信道相比,具有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利用率高的特点。
6.3综合1.通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5个阶段:✓建立链路:源节点得到要传送的数据后要向目的节点发出通信请求,即通过呼叫(如拨号),由各节点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建立一条通信链路。
✓传送开始:当确定目的节点已连网,已做好通信准备,愿意和源节点通信,并所有条件得到满足时,源节点就收到目的节点发来的肯定应答,传送就开始。
✓交换数据:从传送开始到传送结束的过程,称为数据交换,通过数据交换,可将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