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四

合集下载

乡村城镇的概念及区别

乡村城镇的概念及区别

乡村城镇的概念及区别乡村和城镇是地理学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不同类型的人居环境和社会组织形态。

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地理、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地理特征上,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地域空间范围的差异。

乡村通常是相对较小的地域单位,通常由一片村庄或几个村庄组成。

乡村的地理特征表现为开阔的农田、缓坡的山丘、交错的河流和湖泊等。

而相对而言,城镇则是较大的人居集中地,包括城市和市镇两个层级。

城镇的地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密集的建筑物、繁忙的交通、商业活动和多样化的公共设施等。

人口结构上,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与分布上的差异。

乡村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通常集中在农户和农业劳动者中。

乡村的人口分布相对较为分散,通常世代相传且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

而城镇则具有较大的人口规模和较高的人口密度。

城镇人口通常以非农业劳动者为主,包括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

此外,城镇人口聚集程度较高,居住环境多样化,充满着城市的喧嚣。

经济发展上,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异。

乡村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形成了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乡村经济通常以自给自足为目标,产业链条比较简单。

而城镇的经济则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包括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多个行业领域。

城镇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具有较高的产业链数量和财富创造力。

社会组织上,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社区和组织形式的差异。

乡村社区通常以血缘、地缘和文化认同等因素为纽带,乡村社会关系相对较为简单且稳定。

乡村社区通常由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居民委员会等组织形式管理。

而城镇社区则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城镇社区的组织形式包括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等。

城镇社区内部人口流动性较大,社会关系相对更加复杂。

文化传统上,乡村和城镇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

乡村通常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价值观念等,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农业生产和乡土文化的影响。

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每日一练)高考地理乡村和城镇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选择题1、下图示意世界城市与乡村人口比重变化,四种图例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数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表示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的图例是()A.①B.②C.③D.④(2)图示时段()A.发展中国家乡村人口比重持续增加B.发达国家乡村人口比重持续增加C.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减少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答案:AD【提示】城市化进程和特点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解答】(1)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多,比重大,据图分析可知,①所占比重最大。

故选A。

(2)发展中国家目前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故选D。

2、赣州古城千年不涝,主要得益于前人根据地形,随形就势修建了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

福寿沟内连水塘,外通江河,沟口安有可自动关闭的单向“水窗”,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符合“海绵城市”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治水智慧。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赣州古城排水系统的治水智慧体现在()①利用天然地势特点,加快了城内雨水外排速度②在城内修建多个水塘,暴雨时可大量蓄积雨水③设计地下排水系统,能将雨水及时排入江河中④修缮护城河,从源头控制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单向水窗的作用是()A.沟内水位低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冲开,排出过量雨水B.沟内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时,水窗关闭,排出过量雨水C.河水水位高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关闭,防止河水倒灌D.河水水位低于沟内水位时,水窗冲开,防止河水倒灌答案:CC【提示】城市化的利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解析:(1)本题考查了综合分析能力。

(2)本题考查了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1)赣州老城地势中间高、江边低,利用沟的坡度来加快排水速度;城内多个池塘连通起来,组成了排水网络中容量很大的蓄水库,以调节暴雨流量,减少下水道溢流;当水排到水塘以后,通过福寿沟地下排水系统,再通过连接的“水窗”,让洪水外排,从而解决了古城内涝的困境。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区别(1)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区别(1)

1.buhewoshipinle城市: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也是一种区域现象,具有区域性、综合性特点,而且是一个历史范畴。

2.城市化:乡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的过程。

至少包含了乡村——城市的四种转型:人口结构的转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地域空间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

3.逆城市化:主要为一些发达国家,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现象部分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外,包括人口、工业、商业,其间有发达的交通网联系。

4.郊区城市化: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由于厌恶城市恶劣的生活环境,追求宽裕的活动空间、新鲜空气;另一方面,由于交通信息发达,因此人口和工业、商业事务等活动纷纷迁往郊区甚至农村。

5城市郊区化,即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5.假城市化: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城市型景观地域推进,而很少有城市文化的扩散,也就是说,在城中居住着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的现象。

城市景观与功能的不协调。

6.过渡城市化:主要发生在欠发达地区或国家,指城市人口和经济增长不协调,人口增长大于经济增长。

7.再城市化:城市出现的城市人口回流,城市中心区再现活力,而郊区出现形体再开发的过程(在一个街区中,较高收入的家庭取代较低收入居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街区的本质特征和文化品位也发生了变化。

8.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城市化的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

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也称直接城市化。

9.外延型城市化: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的向外推进的这种扩展方式10 飞地型城市化:城市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

11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发的城市化。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三十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三十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三十二)综合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近年来,石家庄市随着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夏季城市内涝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2015年10月,石家庄市启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如图左所示),石家庄市一些道路在机非隔离带和便道绿地建设中采用开口路缘石(如图右所示),并将其建设成下沉式绿地(即绿地比周围的路面要低),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石家庄市夏季易遭受城市内涝威胁的原因。

(2)列举城市内涝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分析道路建设中采用“开口路缘石+下沉式绿地”模式对缓解城市内涝的作用。

答案:(1)石家庄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市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起伏小),排水速度慢;城区面积扩大,不透水铺装面积(或不透水铺装道路和混凝土建筑覆盖面积)增加,自然调蓄空间缩减(或降低了雨水的下渗量和截留量),暴雨来临时,积水汇流速度加快,(城市排水管网不发达,排水速度慢),因此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2)道路积水,交通瘫痪,影响出行;房屋被淹,屋内财物被泡,造成财产损失;城市电缆、光纤等地下管线因积水受到浸泡,容易造成电力、供水、通信出现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停水和通信中断等问题。

(3)通过采用开口路缘石,方便快速将路面雨水引入绿地,减轻路面积水;下沉式绿地可汇入雨水并短期存储,减轻市政管网排水压力,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解析:本题目以石家庄市城市内涝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内涝的原因、城市内涝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治理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城市内涝往往是因降水较多,地表径流过多导致的涝灾;石家庄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过于集中,且多暴雨;位于华北平原,市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起伏小,排水速度慢;作为省会城市城区面积扩大,水泥地面多,不透水铺装面积(或不透水铺装道路和混凝土建筑覆盖面积)增加,下渗较少,自然调蓄空间缩减,降低了雨水的下渗量和截留量,地表径流多;暴雨来临时,积水汇流速度加快,径流量大,城市排水管网不发达,排水速度慢,因此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和对策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如下图),中国目前城镇居民人口有66557万,占人口总数的49.68%;农村居民人口有67415万,占人口总数的50.32%。

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结合国家统计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统计数据分析,城镇化水平提高并不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反而中国目前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整体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249529.9亿元,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00670亿元,增长了81.5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幅提升:1978年为381元,2012年为18934元。

每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增长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但是国富并不意味着民富和民强,更不意味着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缩小。

事实上,我国居民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整体来看,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是在不断增加的。

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速度差距决定了城乡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变化的整个趋势。

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率在1984年以前是农村超过城镇。

1985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都要小。

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表现是贫富差距在拉大,地区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南部和西部地区,因调查对象的地域因素问题,这里的南部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1)历史因素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开始工业化时期都是通过对外扩张、侵略、掠夺殖民地等手段逐步积累原始资本的,例如,英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就发生了所谓的“圈地运动”。

社会差异城乡中国(上)的城乡对比

社会差异城乡中国(上)的城乡对比

社会差异城乡中国(上)的城乡对比社会差异:城乡中国(上)的城乡对比城乡之间的差异在中国社会中一直存在,并且对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乡差异,分析城乡之间的对比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人口分布差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从上世纪末开始迅猛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这导致城市地区的人口密度迅速增长,而农村地区则面临人口减少的问题。

据统计,2019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超过了60%,而农村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8%左右。

城市人口膨胀的原因主要包括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医疗条件的优势,以及农民追求更好生活的愿望。

然而,城市中的居住成本、环境压力和竞争激烈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同时,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设施,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失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二、经济发展差异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经济在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相对较发达,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

高技术产业、金融、传媒等行业在城市中较为集中,大量高薪就业机会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涌入。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且存在技术落后和市场不稳定的问题。

农民收入也相对较低,生活水平较为落后。

此外,城市的物质文明和消费习惯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这导致了城乡消费差距的扩大。

三、教育资源差异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城市中的名校、优质教育资源较为集中,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普遍较差。

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设施落后,导致农村学生在教育机会和质量上与城市学生存在较大差距。

这种现象不仅制约了农村人口的个人发展,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四、社会保障差异社会保障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福祉的重要政策。

然而,由于城乡发展差异,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中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养老、医疗、失业等多个方面,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福利保障。

城乡差异对比城乡中国(上)的社会差距

城乡差异对比城乡中国(上)的社会差距

城乡差异对比城乡中国(上)的社会差距中国是一个多元化、复杂而又庞大的国家,城乡差异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城乡差异愈发凸显出来,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存在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针对城乡差异对比城乡中国的社会差距进行探讨。

1. 经济发展差距城乡差异最直观的反映就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城市较乡村有着明显的优势。

据统计,中国大部分城市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某些中小国家的总和。

然而,相较于城市,农村的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农业产值低、农民收入不高,这是造成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在城市的发展相对较好,而在农村往往匮乏,这也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 教育差距教育作为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城乡教育差距一直备受关注。

城市相对完善的教育资源使得城市学校在教育质量上占有明显优势。

一方面,城市有更多的优质学校、教师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学生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差,这使得农村学生很难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因此,城乡教育差距成为制约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

3. 医疗差距城乡医疗差距也是城乡差异的重要方面之一。

城市的医疗机构设施先进、医疗资源充足、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高,能够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

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医疗资源不足,导致农村居民在看病就医、接受治疗方面面临很大的困扰。

高昂的医疗费用、交通不便等问题,使得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

这种城乡医疗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城乡社会差距。

4. 社会保障差距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是城乡差异的一种具体体现。

城市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障。

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民的个人储蓄。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不发达,许多农民在社会保障方面面临较大的困境。

中国城乡人口差距的变化与原因

中国城乡人口差距的变化与原因

中国城乡人口差距的变化与原因近年来,中国的城乡人口差距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就中国城乡人口差距的变化和原因展开探讨。

一、城乡人口差距的变化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农村人口的国家,但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人口差距不断加大。

首先,从人口数量上看,中国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城市人口群体。

与此同时,农村人口数量并未减少,导致城乡人口差距日益扩大。

其次,从人口结构上看,城乡人口差距也在逐渐扩大。

城市人口中的年轻人和劳动力人口占比较高,而农村地区则普遍存在老龄化和劳动力外流的情况。

这种人口结构的差异导致城市在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农村则需要面对种种问题和挑战。

最后,从生活水平上看,城乡人口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城市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资源,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更高。

而农村地区由于受限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二、城乡人口差距的原因中国城乡人口差距的扩大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城乡人口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城市地区,城市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先进和多样化。

而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和技术的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的拉大。

其次,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的不合理也是城乡人口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存在导致了农民的土地流转和资本运作受到一定限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户籍制度的不合理也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限制和障碍,使得城乡人口流动不畅,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人口差距。

另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也是导致城乡人口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

由于城市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

这不仅限制了农村人口的发展,也使得城乡人才流动不平衡,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人口差距。

2020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 行测题

2020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 行测题

2020年是一个重要的人口统计年份,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一直备受关注。

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国家的发展和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城镇化进程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本文将从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这一主题出发,详细分析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探讨2020年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变化及其影响。

一、2020年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总体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人口为8.6亿人,农村人口为6.4亿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7.3,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42.7。

这表明我国城镇人口比农村人口占据了较大的优势地位。

二、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的原因分析1. 国家政策的推动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城镇化进程,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进城,这也是城镇人口比例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经济发展的引导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城市各种资源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城,这也是城镇人口比例持续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农村劳动力的外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和城市工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也是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比例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镇人口比例增加,意味着城市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需求也随之增加,这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对农村发展的影响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逐渐凸显,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也需要政府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来扶持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城镇人口比例的增加意味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也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政府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改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

四、2020年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变化的趋势分析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城镇人口比例将继续增加,农村人口将持续减少。

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

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

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原因分析人口分布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中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往往与多种原因相关联。

本文将对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1. 城市与农村城市和农村是人口分布最显著的两个区域。

一方面,城市人口数量庞大,人口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城市人口密度较高;另一方面,农村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人口分散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导致农村人口密度较低。

2.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人口分布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气候条件、水资源等。

人口更倾向于居住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

例如,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而沙漠和高山地区则人口稀少。

3.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

发达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因为这些地区提供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

相反,落后地区缺乏发展机会,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二、人口分布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1. 工业与农业结构差异人口分布差异与工业和农业的结构有关。

经济发达地区通常具有发达的工业和服务业,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和年轻人口。

而农业仍然是落后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数量相对较高。

2. 政策和规划因素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还与政策和规划因素密切相关。

政府的发展策略会影响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影响到人口的分布。

有些地方政府会采取一些措施吸引人口流入,例如提供就业机会、改善生活条件等。

3. 自然环境和资源因素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因素。

人口更倾向于分布在拥有丰富自然资源、适宜农业生产、气候条件良好的地区。

例如,人口更多地聚集在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因为这些地区相对较为宜居。

4.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一些地区的传统、民族和宗教因素可能会导致人口在特定地区的集中或分散。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 (1)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0)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5)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一、城乡土地利用1.城镇和乡村(1)城镇土地利用①含义: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②作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①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②特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二、城乡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1)形成: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2)类型: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3)主要类型及作用——城市核心区域特征⎩⎪⎨⎪⎧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商贸服务业发达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人流汇集,交通繁忙2.城市空间结构(1)形成:不同性质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

(2)表现⎩⎪⎨⎪⎧较小城市: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城市: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3.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类型⎩⎪⎨⎪⎧密集型: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分散型半聚集型4.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三、城乡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城镇(1)特点: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高度集聚的聚落。

(2)地位: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

(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中国人口普查城乡差异分析

中国人口普查城乡差异分析

中国人口普查城乡差异分析
引言
中国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全国性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各地区的人口情况。

本文将着重分析中国城乡间的人口差异,探讨其原因与影响。

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分析:
1. 收集与整理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

2. 比较城市与农村人口的总体规模和增长趋势。

3. 研究城乡间人口密度的差异。

4. 分析城市与农村人口结构的差异。

结果
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1. 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城市人口在过去十年中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而农村人口增长的速度相对较慢。

2. 人口密度差异
城市地区通常具有更高的人口密度,这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活动有关。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人口密度较低。

3. 人口结构差异
城市地区的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化,人口中的劳动力资源相对较多。

相反,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更加老龄化,缺乏劳动力。

讨论
城乡人口差异的形成和影响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经济发展、教育机会、医疗资源等。

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城市人口增长较快。

同时,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往城市发展。

相比之下,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吸引力,导致农村人口增长相对较慢。

结论
城乡人口差异是中国人口普查中重要的课题之一。

城市地区拥有更高的人口密度,人口结构更加年轻化,而农村地区人口密度较
低且人口结构更加老龄化。

进一步研究城乡人口差异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发展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国城乡间的平衡发展。

城市与乡村的特征与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特征与差异

城市与乡村的特征与差异城市与乡村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与差异。

本文将从人口、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来探讨城市与乡村的特征及其差异。

一、人口特征与差异1. 人口数量:城市通常聚集了大量的人口,而乡村相对较少。

这是因为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与高级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迁入。

2. 人口密度:由于城市面积有限,人口集中居住,因此城市的人口密度往往较高。

而乡村由于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分布相对较稀疏。

3. 人口结构:城市的人口结构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群。

而乡村的人口结构则以农民为主,并且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

二、经济特征与差异1. 就业机会: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白领职位和高薪工作。

乡村则以农业为主,农民的就业机会相对有限。

2.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多样化,拥有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和金融机构。

而乡村的经济相对较为闭塞,主要以农业和传统手工业为主。

3. 收入差距: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多,且薪酬较高,因此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

相比之下,乡村的收入水平较低,贫富差距也更加明显。

三、文化特征与差异1. 教育资源:城市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

乡村则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孩子需要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

2. 文化体验:城市有着更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如音乐会、戏剧、电影等。

而乡村则更注重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的传承。

3. 生活方式:城市的生活方式快节奏、多样化,注重个人隐私。

乡村则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人们更加重视家庭和社区的联系。

四、环境特征与差异1. 自然环境:乡村通常被自然环境包围,拥有清新的空气、广阔的耕地和绿色的山川。

而城市则面临着大量的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2. 建筑与规划:城市地标建筑林立,道路交通发达,工业区和商业区密集。

乡村则以农舍、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

结论: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着诸多特征与差异。

中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在25年的国民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进程中,稳定地解决了中国农业问题,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并通过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使2.25亿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摆脱贫穷;使2.5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或者流动就业;他们在中国GDP长期增长份额中贡献率平均达46.26%,但是人均年收入水平却只是城镇居民的1/3弱;城乡之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更是差距巨大。

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奥秘也可能恰在其中。

在中国非农就业率已达53%,而城镇化率仅41%的现实条件下,数亿实现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就业的农民工,几乎相当于城镇人口的1/3。

尽管被承认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生力军。

但是,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地位却并没有如城镇户籍居民那样享有公平的福利待遇。

这种制度瓶颈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已经逐步显现。

近年来,农村产值份额、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农村市场份额持续下降、农产品和工业品都先后出现销售持续疲软等问题,证明单纯靠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靠分散化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经济多年内需不足的问题。

在加入WTO之后所持续出现的国际贸易纠纷,中国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持续超量增加等面临的国际压力看,中国经济增长必须实行转型,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必须要追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种种矛盾问题,使原有二元体制架构下建立的城乡关系到了必须调整的阶段。

城市发展的问题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内需发展不足问题,缓解城乡和区域间日益扩大的差距问题,“十五”(2001-2005年)时期,中国政府实施了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战略。

5年来城市因行政区划调整,城镇数量减少,城镇规模和质量有所提高。

由2000年的663座成2004年的661座,特别是县级市(大多是小城市)减少了26座,基本变成中等城市的市辖区。

市辖区数量大幅增加,增加65个,2004年达到852个。

城乡人口差距

城乡人口差距

城乡人口差距城乡人口差距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之间的人口差距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城市化原因、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对城乡人口差距进行分析。

一、城市化原因城市化过程是城乡人口差距逐渐形成的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工业化的推进,人们纷纷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机遇。

而农村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农业收入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也是城乡人口差距逐渐加大的根本原因。

二、影响因素城乡人口差距的扩大与多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导致城乡人口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市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设施相对较多,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其次,职业就业机会不均衡也是导致城乡人口差距扩大的因素之一。

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

此外,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障也是影响城乡人口差距的重要因素,城市的福利和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而农村地区相对薄弱。

三、解决方案为了缩小城乡人口差距,采取一系列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应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农村学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益。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此外,也应加强农村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留在家乡发展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最后,还需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待遇,增加农民的社会保障感。

综上所述,城乡人口差距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城乡人口差距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就业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缩小城乡人口差距,实现城乡人口的平等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城乡人口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一)六年级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一)六年级

中国人口国情教育(一)三店街宋寨小学六年级胡菊娥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理解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

2.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及华人的知识。

3.培养学生使用“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增长曲线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二、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问题及对策。

三、教学难点人口发展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五、教学媒体挂图“中国人口分布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表等。

教学过程【板书】中国的人口和民族第一节中国的人口【引入新课】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人口(1996年底)?中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57.7亿,我国人口总数为12.2亿,我国占【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生活动】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国面积、人口相比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垃,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倍,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12.2亿人/960亿平方千米=120人/平方千米。

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0倍。

【板书】二、人口分布不均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的差异。

乡村与城镇知识点总结

乡村与城镇知识点总结

乡村与城镇知识点总结一、乡村与城镇的区别1.人口规模乡村:人口规模相对较小,以农民为主城镇:人口规模较大,多为非农人口2.经济发展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导,农业占主导地位城镇:以工业、商业、服务业为主导,经济多元化3.社会结构乡村: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人情味浓厚城镇:社会关系更为复杂,人际关系相对疏远4.生活方式乡村:以农业经济为主,生活方式保守城镇:以工商业经济为主,生活方式现代化5.基础设施乡村:基础设施相对简单,交通、医疗、教育资源有限城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医疗、教育资源丰富6.环境乡村:环境相对清新,空气清新城镇:环境相对污染,空气质量较差7.教育水平乡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紧缺城镇: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教育资源丰富8.文化传统乡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保留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城镇:现代文化影响深远,具有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元素二、乡村与城镇的发展问题1.人口流动乡村:人口外流严重,年轻人外出务工,老龄化问题严重城镇:人口聚集,城市化进程加速,社会资源承载压力增大2.资源配置乡村:资源配置不均衡,农村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城镇:资源配置不合理,浪费严重,能源消耗大3.产业结构乡村:传统农业结构,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城镇:工业、商业、服务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产业过度发展,造成资源浪费4.环境保护乡村:农村环境受到化肥农药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城镇: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5.社会福利乡村: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教育资源匮乏城镇: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教育负担重6.城乡差距乡村:城乡差距悬殊,农村贫困现象突出城镇: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城市贫困仍需关注三、乡村振兴与城镇化发展1.乡村振兴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发展特色旅游、乡村教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鼓励城镇居民返乡创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2.城镇化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

小小地理家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与特点

小小地理家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与特点

小小地理家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与特点城市与乡村是地理学中两种不同的人居环境,在很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城市以其繁华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和便捷的交通而闻名,而乡村则以其宁静的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传统的生活方式而吸引着人们。

本文将对城市与乡村的对比以及各自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人口分布差异城市与乡村的最显著差异之一是人口分布。

城市通常聚集着大量的人口,其具有高密度的人口分布。

与之相比,乡村则人口较为稀少,人口密度较低。

这是由于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与城市相比,乡村的人口数量较少,形成了较为分散的人口分布。

二、经济发展差异城市与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的中心,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产业体系,经济发展迅速。

在城市中,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拥有更高的薪资水平和更好的福利待遇。

相反,乡村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土地资源有限,产业结构相对简单,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三、生活方式差异城市和乡村的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

城市中,人们忙碌而繁忙,生活节奏较快,注重个人的事业发展和社交活动。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文化设施,人们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乡村则以其宁静和放松的环境而著称,人们过着相对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乡村的生活节奏较慢,人们更注重家庭的温暖和亲密关系。

四、自然环境差异城市和乡村的自然环境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

城市由于人口过多和工业的发展,常常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乡村的自然环境更为优美和清洁,空气质量更好,自然资源丰富。

乡村还拥有广阔的农田和自然风景,许多人会选择在乡村度假以逃离城市的喧嚣。

综上所述,城市和乡村在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城市以其繁华和便利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而乡村则以其宁静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吸引着人们。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应该理解和珍惜这些不同的特点。

城乡划分与城镇人口统计问题

城乡划分与城镇人口统计问题

城乡划分与城镇人口统计问题作者:杨争军来源:《商情》2015年第48期【摘要】对城乡人口进行划分主要是站在地域的角度上进行划分的,其中城镇人口应当从上述的界定基础上进行划分,而乡村人口应当在上述界定的基础上,对常驻在城镇区域的人口作出相应的统计。

因此居住在乡村地区的人口属于乡村人口,居主在城镇区域的则属于城镇人口。

以下本文就从当今城镇人口划分以及统计现状出发,对城镇人口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城乡划分城镇人口统计口径问题对城镇和乡村进行划分,并对城乡人口进行统计是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阶段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对城镇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城市和乡村人口进行统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城乡人口用地的发展规模的预测以及土地的空间布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基本概念(1)市区。

市区是不包括辖区在内的一种行政空间,其中包括有设区的市以及不设区的市。

设区的市主要指直辖市和大部分地级市,不设区的市主要有县级市及个别地级市等。

(2)镇区。

镇区指的是建制镇所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其还可以被分为县区管辖的镇区、某一区域管辖的镇区以及市区管辖的镇区。

(3)建成区。

在市镇等行政区域内征用的土地以及实际中发展起来的城镇中的非农业地段。

其主要包含集中连片的部分或者分散的区域,并且和城市核心有着密切联系,同时具备基本的市政设施的城镇用地部分。

(4)城市型建成区和城镇型建成区。

通常将建成区所管辖的区域内的街道办事处以及居委会的人口在6万人以上的被称为城市型建成区,人口少于6万但是超过2000人被划分为城镇型区域。

但是这样的划分和行政等级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

(5)近城区和近镇区。

近城区指的是和城市型建成区相对应实体城市区域概念,主要包括城市型建成区以及具有一定范围纵深的近郊区域,并且其外和城乡保持一致。

近镇区主要是对城镇型建成区以及城镇实体区域,其主要包括城镇型建成区以及具有一定纵深性的近郊地域,其外界和村级行政接线相一致。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国际上划分城乡人口的原则: ○ 行政区 ○ 人口规模 ○ 建制 ○ 城市特色 ○ 占优势的经济活动

城乡人口统计口径问题
各国城乡人口统计口径 ○ 单纯以聚落人口规模划分 ○ 规定某级行政中心所在地为城镇 ○ 以具有城镇特征为城镇的标准 ○ 以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相结合为划分标准 ○ 以人口规模与从业结构相结合为划分标准 ○ 只考虑建制因素 ○ 其他
英、法、 12.9 德合计 美国 1.8
资料来源:麦肯迪,1997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三)现代 ○ 大城市的高速膨胀
单位:百万人
2015(预测) 城市 东京 墨西哥城 孟买 圣保罗 纽约 拉各斯 洛杉矶 加尔各答 上海 布宜洛斯艾利斯 人口 排 序 26.4 1 18.1 2 18.1 3 17.8 4 16.6 5 13.4 6 13.1 7 12.9 8 12.9 9 12.6 10 城市 东京 孟买 拉各斯 达卡 圣保罗 卡拉奇 墨西哥城 纽约 雅加达 加尔各答 人口 26.4 26.1 23.2 21.1 20.4 19.2 18.5 17.4 17.3 17.3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指标: ○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 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及第二、第三
产业占经济活动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790~2007年美国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
(一)古代
○ 城市是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和中国四大
古文明的共同特征。 ○ 乌尔: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城 ○ 底比斯:埃及古都 ○ 罗马:
被低估还是被高估的中国城镇化率?(农民进城)
1949-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
个人作业推荐参考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热门纽扣问题及对策。 (二)难点 人口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量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的树立。 (三)疑点 为什么我国在解放初期鼓励生育,而现在却又实行计划生育? (四)解决办法 采用提问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通过看哟关投影片和课本插图、图 表等,使学生弄清楚我国人口的帆布及人口特点,然后通过计算人均土地占有量, 并将之与其它国家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大存在,并进而寻找解决 途径。
(1)城乡人口怎样合理分布,才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学生主要归纳出以下几点:(1)全国乃有8.5亿人口在乡村,乡村容纳不下这 样多的劳力,应该就近建设新型城镇,以缩下城乡差别;(2)为保护大城市的环 境,应限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以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板书】 四、华侨与华人 【过渡】 我国到海外的移民, 大致分为华侨与华人两种,前者指长期侨居国外并 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后者制定居国外并取得外国国籍的,又称为外籍华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以华侨和华人热爱国家以及他们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的典型事 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师说明】 我国赞成与鼓励华侨自愿的选择自己的国籍。我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 怀和重视保护海外华侨和华人的正当权益。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了我国人口的分布、 乡村与城镇人口的差异,了解了华侨和华人的情况,这对我们学习中国的人口问题 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业布置】 了解自己家乡(乡村或城镇)的人口密度与人口的迁移情况、分析其原因和解 决的措施。
俄罗斯 面积(万平方千 米) 人口(亿) 1700 1.48
加拿大 997 0.26
中国 960 12.2
美 国 936 2. 6
[结论] 中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超过其它三个国家人阔总数地倍, 与面积相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阔是加拿大的47倍,是美国的4。 7倍,可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 [过渡] 人口大国的人口又是如何分布的呢?首先介绍一下人口密度的知识。 [学生活动] 12.2亿/960亿平方千米=120人/ 平方千米。这一数字大约是世界平 均人口密度得30倍。 [板书] 二、人口分布不均 观察课本中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图,找到江苏、 山东、新疆、西藏的人口总数,参考课本“做一做”提供的上述省区的面积, 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并比较东部沿海两省与西部内陆两自治区人口密度的差 异。 仔细观察课本中的“中国人口密度图”,思考以下问题: (1)找到黑河——腾冲一线,对照图例观察线两侧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 度的差异。观察哪些省区人口大于 200人/平方千米,哪些省区人口的密度小于 10/平方千米。
第一节 素质教育目标
中国的人口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与增长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为此
制定的基础国策。使学生了解有关华侨、华人的知识。 (二) 能力顺练点 培养学生阅读“人口分布图 “和”人口增长曲线图“大呢感地理图表的能力, 以及计算和分析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整体感知
本章共包括中国的人口和中国的民族两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地理”的重要 组成部分之一。 人口问题好似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哂纳感人口最 多的国家,约占世界人口的22%,人口多、人口增长魁岸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因此,“中国的人口”这一节主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现状及分布 情况,了解中国人口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教学 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的民族“主要讲述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及中国的民族政策。通过教学, 使学生清楚我国是一个由 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国,我国民族之间的平大呢感关 系等。 人口问题是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的人口意识, 教学中应注意进行比较教学-------中国人口与世界其它几个大国人口相比较,中 国人口自身的纵向比较,从而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2)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该线两侧的面积,人口所占比例。 (3)确认该线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评议,由学生归纳: 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密度大于 20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河 北,山东,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这些地区多为平原区, 适于人们生产和生活。而西北部人口密度小于10人/平方千米,主要集中在西北部 的内蒙古,新疆,青海和西藏等省区,这些地区多为高原和沙漠,不利于人们生 产和生活。 【教师小结】 可见我国人口密度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大于高原和山区。这是由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以及开发时间的长短而决定的。 【板书】 三、乡村与城镇人口比重的差异 【过度】 人口密度东西存在差异,农民与城镇也存在差异,而且随着我国的经 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扩大,这种差异也在变化。请看下表: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中国人口分布图”(挂图)、“中国人口增长曲线”投影片、课本插图、有关图 表等。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要求学生弄清楚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及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二)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 第二章 中国人口和民族
第一节
中国的人口
[引入新课] 世界上有多少亿人口,我国有多少亿热闹(1996年底)?中国人阔 占世界的白分比是多少?(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 1996年底世界人口已达 57。7 亿,我古人口总数为 12。2亿,我国占世界人口总数 的白分比为:12.2×100%=22%,大约世界上每5个人中几就有一个中国人。 [板书]一、世界哂纳感人阔最多的国家 [ 学生活动 ] 阅读课本中“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比较图” (见下表),提出问题:将四过面积、人口相比较、得出什么结论?
城镇人口比重 乡村人ຫໍສະໝຸດ 比重 1950年 11% 89% 1965年 18% 82% 1994年 29% 71%
【教师设问】 (1)计算1994年(全国人口为12亿)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数 量; (2)世界平均城镇人口比重为41%,目前我国城镇人口的比重乃低于这个 水平,你认为今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将出现什么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