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共患传染病讲解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不同个体发病情况做出诊断。 丘疹组织涂片,按莫洛佐夫镀银染色法染色,镜检,在 胞浆内发现深褐色的球菌样圆形小颗粒(原生小体),即可 确诊。 检测包涵体 姬姆萨或苏木紫-伊红染色。 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琼脂免疫扩散试验、血凝抑 制试验或中和试验等)。 鉴别诊断 主要与湿疹、螨虫相区别。
3. 诊断
皮肤型与混合型不难诊断。单纯黏膜型易与上呼吸道型 ND、传染性鼻炎和传染性喉气管炎混淆。可进行实验室诊 断。接种鸡胚或易感鸡,也可应用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 技术 。
4. 防制
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6日龄以上的鸡,200 X稀释刺种 1针;20日龄以上的鸡,100X稀释,刺种1针;1月龄以上的 鸡100X稀释刺种2针。刺种后7-10天,局部出现红肿,随后 产生痂皮,2-3周痂皮脱落,免疫期4个月。
人兽共患传染病
第一节 病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一、 痘病
痘病 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种动物和人类的一种 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哺乳动物痘病的特 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形成痘疹,禽痘则在皮肤产 生增生性和肿瘤样病理变化。多为局部反应,有 的呈全身反应,常取良性经过。以绵羊痘和鸡痘 最为严重,病死率高。1896年、1961年与1980年。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以鸡痘为最常见,有时危害较大。其它家禽少见。幼鸡及青年鸡最 易感。潜伏期一般4-8天左右。常分为四型(根据侵害部位)。 皮肤型 一般在无羽毛处,尤其是头部如冠、髯、眼、鼻等处发生 痘疹,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皮肤包括腿、脚。先为红色斑点或丘疹,很快 成为灰白色小结节,并逐渐变大成为灰黄色痘疹,粗糙,干燥,坚硬, 数量多少不等,并可融合成大痘疹。眼部痘疹可使眼睑闭合、失明。2 周以后变为黑紫色痘痂而脱落。患鸡可有相应全身症状,但一般呈良性 经过。继发金黄色葡菌、大肠杆菌、ND、IB、IL时可造成较大损失。 粘膜型 主要侵害口腔、咽喉、眼结膜、鼻腔等处,死亡率高,危 害较大。病初表现鼻炎症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吞咽障碍,不食, 流浆液或脓性鼻涕,眼睑肿胀,闭锁。咽喉及口腔粘膜可见有大小不等 痘疹,开始为黄色,逐渐扩散成一层黄白色伪膜,故又叫“白喉”。剥 去伪膜可见到红色溃疡面,自然情况下往往形成棕色硬痂,往往引起窒 息而死亡。剖检眼睛、睢下窦及鼻腔和鼻窦可发现其肿胀,内有脓性分 泌物或干酪样物质。该型病程较短,即死亡快,但很少见。剖检有时可 见肠、支气管及食道痘疹病变。 混合型 即皮肤型和粘膜型同时发生。这一型也较常见,损失较大, 因死亡率高。 败血型 少见。 病理变化 与临诊所见相似。
病原
痘病毒是动物病毒中最大的病毒,成分最复杂的病毒 , 200~390x100-260nm,属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相关的有6 个属,正痘病毒属、山羊、禽、兔、猪和副痘病毒属。禽痘病毒与哺 乳动物痘病毒间没有交叉免疫。但同属成员间存在交叉抗原和交叉保 护。病毒呈专形或椭圆形,双股单分子DNA病毒,多数病毒能在鸡胚 绒毛尿囊膜上生长,产生痘疮病灶,各病毒可在同种动物的肾、睾丸 和胚胎组织细胞上生长。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抵抗力,如干燥、 低温等,在干燥的皮痂中可存活数月至数年。但对热、阳光、酸、碱 类及氧化剂均敏感。诱导的免疫应答以细胞免疫为主。
一)绵羊痘
绵羊痘由山羊痘病毒属中的绵羊痘病毒引起,是各种家 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1.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动物,其痂皮、水泡中含大量病毒。 传播途径 绵羊为呼吸道、皮伤及粘膜、传播媒介(饲 养人员、护理用具、皮毛、饲料、垫草、外寄生虫等)。 易感动物 绵羊,以细毛羊最为易感,羔羊比成年羊易 感。妊娠母羊可发生流产。 在冬末春初,一般呈地方流行性,但发生缓慢,常一个 接一个地发生。但当过于拥挤,饲管不善,营养不良,卫生 条件较差时也可发生较快。
禽痘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通常 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
1. 流行病学
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动物,脱落的碎散痘痂是散毒的主 要方式。也可经唾液、鼻液眼泪排毒。 传播途径 主要经皮肤和黏膜的伤口感染。吸血昆虫是 重要的媒介。 易感动物 鸡、火鸡、鸭、鹅、鸟类。一雏鸡和生长鸡 最为严重。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最易流行,秋季和冬初发生皮 肤型较多,在冬季以黏膜型为多。
4. 防制
加强饲养管理,消灭蚊虫,搞好消毒,控制传染源进入, 切断传播途径。二是免疫接种,绵羊无论大小一律尾部皮下 注射,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0.5ml,注射后4-6天产生免疫力, 保护期一年。 对患病动物,无特效疗法,采取综合性措施。0.1%高锰 酸钾-紫药水/碘甘油。高免血清5-10ml。
二)禽痘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潜伏期6-8天。体温升高至41~42℃,食欲降低,神郁, 呼吸加快,鼻腔分泌物增多,可视粘膜潮红。1~2天后开 始出痘,多在体表无毛或少毛处出现红斑,再1~2天后开 始成为丘疹,高出皮肤,扁平,从绿豆大至黄豆大不等。丘 疹颜色从红变为淡红或灰白色,并呈半球状增大,2~3天 之内在其顶部出现水泡,水泡疹仍较平或脐状凹陷。再2~ 3天转为脓疱,无继发感染则脓疱可在5天左右结痂脱落形 成红或白色疤痕。若仅为体表痘疹而又不发生继发感染,则 多取良性经过。但是绵羊痘往往不只限于体表,而是在胃、 肠、气管、支气管粘膜、肺部等多处产生病变,因此发病率 和死亡率一般较多,分别为75﹪和50﹪,羔羊死亡率有时 可100﹪。死后病变与生前所见相同,主要表现体表痘疹或 痘痂,内部组织痘疹只有在死后剖检时才可见到。其它无特 征性变化。非典型病例,顿挫型病例。有的病例伴发化脓或 坏疽,常成恶性经过,病死率20-50%.
二、 口蹄疫
口蹄疫 又称口疮或蹄癀,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人 畜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临 诊特征是在口腔黏膜、四肢下端及乳房等处皮肤形成 水泡和烂斑。传播迅速、流行面广,成年动物多取良 性经过,幼龄动物多因心肌受损而死亡率较高。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全球各国共同商定扑灭 的头号法定传染病。OIE将FMD列为A类传染病名单 之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