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上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理性。
(二)对道德功利的强调
• 二、传统文化中的儿童地位和古代儿童文 学
• (一)童年的消逝 • (二)古代民间儿童读物
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儿童文学运动 • 一、五四时期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转型 • (一)理论的先行 • 1、文字改革: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 2、“儿童本位”的儿童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说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学的现代化
• 一、现代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 (一)八十年代以前评论界对“现代文学”
的界定
• (二)八十年代以来的观点: 文学的整体性
• 二、现代文学的整体特点:
• (一)概况
• (二)特点: 启蒙、“为人生而艺术”、 “传播”新思想
第九章 左翼、京派和海派小说
•
第一节 左翼小说的创作
• 一、三十年代文学的总体状况
二十年代小说 人生写实派 (文研会为主) 主观抒情派 (创造社为主)
三十年代小说 左翼文学(上海)
京派文学(北京) 海派文学(上海)
• 二、左翼小说 • (一)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 • (二)丁玲
• (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东北作 家群”作家(流亡作家群)
第一节 老舍的创作以及老北京文化 • 一、老舍的创作经历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 (一)“京味小说” • (二)老舍小说中的老北京文化
第二节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老舍对老北京文化的思考: • (一)老舍的思考 • (二)对老北京和老北京人的热爱与批判
• 二、老舍对现代北京的复杂心情 • (一)“挽歌情调” • (二)对现代北京人的刻画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资料(上)【王庆生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资料(上)【王庆生版】当代文学建国初文学文学概况和文学思潮一、第一次文代会1.时间:1949.7.2,7.192.目的:总结经验,确定今后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组织3.主题:解决文艺的方向问题继续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讴歌伟大的时代和人民,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4.缺点:着重强调解放区文艺,但对国统区文艺总结不够,对国统区进步作家的评价有偏颇,甚至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5.意义:标志着文艺界的大统一、大团结二、第二次文代会1.时间:1953.9.23,10.7(北京)2.主题:探讨文艺的规律问题3.中心议题:发展文艺创作(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造英雄人物和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4.不足:指出文艺作品应表现政策,文艺创作离开了党和国家的政策,就是离开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三、“双百方针”的提出及其后创作1.1956.5 毛泽东于最高国务会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2.涵义: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不能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3.意义:为我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4.创作成就?文艺理论批评方面何直《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创作上的三个突破A.正是人民内部矛盾,揭露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突破了“无冲突”论的禁锢。
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B.发挥讽刺的积极作用,突破了人民内部不适用讽刺的囿见。
巴人《况钟的笔》C.创作题材不断扩大,突破了爱情题材的禁区。
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刘绍棠《西苑草》四、第三次文代会1.时间:1960.72.人数:2300多人3.主题: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道路在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基础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陈出新 4.不足:与苏联关系恶化,提出反修防修5.意义:对于团结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振奋革命精神,用作品来鼓舞全国人民战胜困难起了动员作用五、文艺思潮“三大战役”1.切入点: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历史唯心主义2.目的:批判历史唯心主义,促进艺术家世界观的转变,确保文学和艺术的社会主义性质3.评价:对新生的政权是必要的,但实际上,政治硝烟弥漫,理论成果甚少,学术空气稀薄,教训颇多,使三大战役史实色彩浓,而学术成分则淡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一、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作家1、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树,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
“鲁迅”是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
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有《野草》。
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鲁迅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同时又是一座高峰。
第一,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为了改造国民的劣根性,是为了重塑和振兴民族精神,是为了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将文学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途径,他的创作是真正的为人生而艺术第二,鲁迅决不只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个思想家,其作品的思想深度与众不同。
这种深度来自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及深厚的文化修养。
少年时代的鲁迅经历了家道中落,饱尝人间冷暖,体悟到人生真相。
青年时代的他广为接纳中外文化,弃医从文,确立人生志向。
他亲身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对现实有清醒深刻的认识,这些都决定了其文学成就远远高于其他作家。
鲁迅的创作始终饱含着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
这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第三,审美方面,鲁迅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切体会,打下了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在南京求学和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阅读了西方古典美学著作,接触了最新思潮,这些为他后来从事文艺学术事业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附录一文学常识2.胡适胡适(1891-1962),原名嗣糜,学名洪骍,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学者、诗人。
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国文学作品,涵盖了各个时期和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一、小说类代表作品:1.《红楼梦》: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而成。
作品通过展示贾宝玉一家的生活和情感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腐败、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以及家族衰败的命运,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2.《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民的苦难生活,呈现了战争、饥荒、家庭的痛苦,并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部小说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反思。
3.《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讲述了农村人民为生存而卖血的故事。
作品以幽默讽刺的笔调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现实,并对人性的尊严和人类的尊贵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二、诗歌类代表作品:1.白居易的《长恨歌》: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以其优美的词藻和动人的情感而闻名。
2.北岛的《泥石流》:北岛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
《泥石流》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困境和无奈,反映了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焦虑和迷茫。
3.舒婷的《雨巷》:舒婷是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大都写实而富有感情。
《雨巷》通过描绘一个雨天的巷子,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追忆,给读者带来深邃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三、散文类代表作品:1.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
《狂人日记》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压迫与盛衰的真相,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2.余秋雨的《桐华烟雨》:这是余秋雨的代表作品之一,集合了他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上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编1、毛泽东的文学思想及文艺理论: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是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核心;对于文学创作,毛泽东十分重视“生活”的重要性;创建“新文学”的实践需要确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2、50年代的三次大批判运动:批判电影《武训传》的运动;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对胡适的批判;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
(对萧也牧等的创作的批评、文艺界的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3、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
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文艺工作者彼此的经验,交换彼此的意见,共同确定新中国文艺工作者的方针与任务。
郭沫若、茅盾、周扬在此次大会上居领导地位统一了除台、港、澳以外的全国的新文艺运动,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的统一机构,结束了中国大陆文艺界长期以来的分裂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文艺的誓师大会,总结了中国三十多年来新文学左翼文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明确了今后新文艺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大陆学术界一般将这次大会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会后创刊了《文艺报》、《人民文学》。
4、“遗产”的审定与重评:重评的范围,涉及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以及“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等方面;在50年代初,对“国际革命文艺”、尤其是苏联文学的译介,放在首要位置上;在50年代,对西方古典文学(包括俄罗斯文学)的翻译出版也有较大的规模,其品种和数量都超过三四十年代;对中外文化“遗产”,尤其是外国文学的态度,在当代文学的这一时期,是敏感而重要的问题。
5、文学批判的作用:一方面,他用来支持、赞扬那些符合规范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则对不同程度有偏颇、悖逆倾向的作家作品加以警示、打击。
毛泽东将之比喻为“浇花”和“锄草”。
6、“十七年文学”作家队伍的构成:第一类:延安文艺时期成长起来的体制作家。
如郭小川、贺敬之、杨朔等,成为新时代的歌唱者,其中包括以讲话为创作指令的作家,形成左翼阵营。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文学现象)
中国当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文学现象)1、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2、百花文学,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尽管“双百方针”仍未摆脱阶级斗争的大前提,但它确实标示着文艺政策向宽容和相对自由的方向作出了实际调整。
敏锐感受到文学环境变化的作家、批评家很快响应繁荣和发展文艺的号召,受压抑的创造力被释放出来,一批探索性、批判性的新作品问世,不少观点新颖大胆,甚至质疑既有规范的理论文章得以发表,一时文学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新变化与新局面。
有文学史家称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为“百花文学”,甚至有人称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为“百花时代”。
3、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
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
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4、“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大全(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
《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
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
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着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7)田汉,着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
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
中国当代文学上第一章 1950-70年代的文学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浪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尖利的汽笛长 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 动/我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 …… •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 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1968年12月)
三、 另一种文学:
• 异端的、潜在的、秘密的
• 存在方式:手抄本、手稿(?文学事实)
• 1、地下诗歌:
• 1)诗人的地下诗歌: • ?七月诗人:曾卓、绿原、牛汉、流沙河 等。“牛棚诗抄” •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1975) • ?穆旦的最后的诗(1975-1976) • ?在80年代公开发表。
二、文学环境:
• 1、文学的完全政治化:创作。批评。
• 2、作家:大规模的政治迫害。失去写作的权利。 文艺刊物停刊。 • 3、写作方式:集体创作(“样板戏”)。“写作 组”(理论批评)。 • 4、文学影响和文学阅读:隔绝。封闭。文学的 “无经典”时期(毛诗词,鲁迅)。也有暗流涌 动。
三、公开的文学:
• 2、1950年代初的三大文艺批判:
•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1):创作 • 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1954):学术
•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2-55):理论
• 3、“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反右斗争扩大化 (1956-1957)
• 1956年5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限 制的) • 文艺出现短暂繁荣:理论 创作 • 1957年4月,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严重失误。给 文艺带来严重破坏。
第一章 1950-70年代的文学环境 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十七年文学”时期
一、文学环境
• 1、文学组织和体制:
中国当代文学流派
1.荷花淀派:指以孙犁为首的文学流派。
因以孙犁的《荷花淀》代表的一批充满浪漫主义气息、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里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的小说而得名。
主持《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发现并培养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等作家群,,孙犁《山地回忆》、刘绍棠《蒲柳人家》。
2.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批山西作家,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文学主张、创作风格(新短通)、创作方法(革命现实主义)相似,创作成就较高。
生活内容与传统叙事手法相结合,情节典型、细节生动,讲究艺术构思、语言通俗,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三里湾》、《锻炼锻炼》、《三年早知道》.3.伤痕文学:以文革造成人们心灵上的创伤为主要内容。
昭示了“恢复”和“复归”现实主义的新鲜内涵。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郑义《枫》。
、特点彻底否定文革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受损害的情节模式/宣泄义愤的情感模式局限:止于“问题小说”模式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观念浅直,艺术粗糙伤痕是反思的源头,反思是伤痕的深化.4.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的情感宣泄与政治批判进入到历史深层的理性思考,以中篇小说为重点。
社会动乱的世相图,历史反思,民族创伤和国家苦难反思,启蒙式地突出了极左政治路线与封建思想如何二合一地造成社会和人的深刻异化。
王蒙《蝴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特点:艺术表现方式更加灵活,主题深度比伤痕文学进了一大步。
局限:艺术形式单一,反思不彻底,缺乏自省与忏悔。
5.改革文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描写新时期出现的社会改革以及改革引起的人物命运人际关系心灵纠葛为主要内容与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明显地具有与历史同步,回答时代问题的特点。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张贤亮《龙种》6.寻根文学:在八十年代“文化热”的背景下产生的。
作家们试图汲取本土的生活内容,借助西方的文学技法,表现中国的文化特色。
核心观点是中国文学应建立在广泛文化开掘之中,要用文学表现民族文化,寻文化之根。
中国当代文学史
《“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写于1958年,正是“大跃进” 的高潮期间,与农民血肉相连的赵树理敏 锐地发现中国农村正处于这“天聋地哑” 的前期。当时的文艺界刚刚经过“反右运 动”,表面上一片莺歌燕舞,暗地里却一 片心惊胆战。 着重写了两个落后的“农业社员”,一个 外号叫“小腿疼”,一个叫“吃不饱” 。
《“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
作为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家,赵树理抛 弃了一切当时粉饰现实的虚伪写法,实实 在在地写出了农村出现的真实情况。干部 就是这样横行霸道地欺侮农民,农民就是 这样消极怠工和自私自利,农业社“大跃 进”并没有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只能 用强制性的手段对付农民……艺术的真实, 就这样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真实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1、五四新文学为代表的启蒙文化传统。
2、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概况
1、50—70年代文学 本时期的文学倾向于写重大题材和主题, 以塑造英雄形象为首要任务,追求语言,形式和 风格上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这三者构成了本时期 文学创作的时代特色和总体风格。 2、80年代以来的文学 本时期的文学走出了前一时期文学的一体 化格局,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文学门类, 各种艺术风格的文学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4、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
起源于40年代中期,1942年以后,赵树理 首先发表了一批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山西 地方色彩的作品,当时同在山西的马烽、 西戎、胡正、孙谦、束为在赵树理的影响 下,也写了具有大致相同特色的作品,在 50、60年代形成一个相当有影响的文学流 派,这就是山药蛋派。这一流派的共同特 色是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6、人物分析
当代文学(上)(1949—1979)汇总
• 2、“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在具体内容上各有不 同。
• 1)表现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游击战争的有: • 孙犁《风云初记》、刘知侠《铁道游击队》、冯
德英《苦菜花》、冯至《敌后武工队》、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
• 2)表现20-30年代革命斗争的有: • 长篇:高云览《小城春秋》、杨沫《青春之歌》、
欧阳山《三家巷》、梁斌《红旗谱》 • 短篇:孙犁《山地回忆》、王愿坚《党费》、
第四讲 当代文学(上)(1949-1979)
• 习惯上,人们把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称为“当 代文学”。按其发展脉络,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三 个阶段,即:1949年到1966年之间的“十七年” 文学;196பைடு நூலகம்年到1976年之间的“文革”文学; 1976年以后的“新时期”文学
• 为表述方便,本书将“当代文学”切分为两个 相对完整的阶段,即从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 会召开到1979年10月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前夕 为第一阶段,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之后的新时期文 学为第二个阶段。
•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田野落霞》、 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 深处》等
• 6)60年代初期的历史小说
三、50-60年代的诗歌创作
• 由于共同的社会背景,50-60年代的诗歌面临 与小说、戏剧大体相同的处境。同时,诗歌发展 状况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总的来说,50-60年代的 诗歌创作界较为明显的现象和发展脉络表现在以 下诸方面。
花齐放、百家争鸣”,旨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与争 论,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发展社会主 义科学文化事业。 • 文艺界在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一度出 现思想解放、创作繁荣的局面。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预先,一版)填空题大多为作品(人物、情节等)和作家,一些文学史内容一、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产生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班主任》,因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而得名,主题主要于展示“文革”给人民大众带来的精神与肉体创伤。
作品中充满了往昔的苦难,其基调是愤懑不平的宣泄,情感过于强烈,说教意味浓烈。
在新时期文学中起到了引领潮流、冲破束缚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代表作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等。
2、反思文学:继伤痕文学产生后出现的文学现象,超越暴露、控诉的情感式宣泄,引入思考、理性分析的成分。
其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思想容量,揭露社会历史悲剧并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同时以启蒙式话语突出了极左政治与传统封建思想造成人的深刻异化,赞美不屈不挠的人性力量和知识分子的执着信仰。
但也削减了伤痕文学的忏悔和绝望,一定程度上回避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性质。
代表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开端标志),王蒙《布礼》、《蝴蝶》,古华《芙蓉镇》等。
3、改革文学:兴起于1981年前后,这类作品从各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热潮,形象地刻画了各条战线改革者的精神风貌和鲜明个性,以追求国家现代化为灾难重建的途径。
代表作有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路遥《人生》等。
4、“三个崛起”:新时期有关朦胧诗讨论中出现的三篇文章,分别是谢冕《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崛起的诗群》。
这些文章倡导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为“朦胧诗”提供了理论支持。
5、《芙蓉镇》:古华所作的长篇小说。
主要描写了主人公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摆米豆腐摊子致富盖楼。
“四清”运动时,被“政治闯将”李国香和“运动根子”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打成“新富农”,丈夫自杀。
“文革”期间,胡玉音更饱受屈辱,但得到“右派”秦书田的同情并相爱,两人均收到惩罚。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独特性中国现当代文学那可真是相当有看头呢。
从文学形式上来说,那是多种多样的。
小说方面,不再像古代文学那样局限于传统的章回体,而是各种叙事手法都有。
就像鲁迅的狂人日记,它可是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小说的叙事角度就很特别,用“狂人”的视角来揭示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而且呀,小说里的描写特别接地气,就像是在和读者唠家常一样,把当时社会的那种黑暗和压抑说得明明白白。
在诗歌领域呢,现代诗歌摆脱了古代诗歌格律的严格束缚。
像徐志摩的诗,那语言优美得不像话,充满了浪漫的情感。
他写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读起来就感觉自己好像就在康桥边,感受着那种淡淡的离愁别绪。
而且呀,现当代诗歌更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不再是单纯地写景抒情或者歌功颂德。
散文也是很有特色的。
现当代散文不再是那种刻板的、充满说教意味的文章。
很多作家写的散文就像是在和读者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把父子之间那种深沉的、难以言说的情感,用很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来。
没有华丽的辞藻,就是简单的描述父亲爬月台给他买橘子的背影,却能让无数读者感动得热泪盈眶。
从文学内容上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时代紧密相连。
从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文学就成为了人们表达对封建制度不满、追求民主自由的武器。
像巴金的家,就反映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年轻人对自由爱情、自由生活的渴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又开始反映战争时期人们的苦难和抗争。
像老舍的四世同堂,把北平沦陷时期老百姓的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再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又开始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种种情况。
有歌颂劳动人民的,有反映建设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的。
到了当代,文学的内容就更加多元化了。
有对现代社会人性的剖析,有对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也有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中国现当代文学长篇必读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长篇必读书目1.茅盾:《子夜》2.巴金:《家》3.老舍:《骆驼祥子》4.老舍:《茶馆》5.沈从文:《边城》6.曹禺:《雷雨》7.萧红:《呼兰河传》8.艾芜(《南行记》)9.张恨水:《啼笑因缘》10.路翎:《财主底儿女们》11.钱钟书:《围城》12.张爱玲:《半生缘》13.徐訏:《风萧萧》1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15.杨沫:《青春之歌》16.刘心武:《钟鼓楼》17.谌容:《人到中年》18.古华:《芙蓉镇》19.贾平凹:《浮躁》20.路遥:《平凡的世界》21.陈忠实:《白鹿原》22.王蒙:《活动变人形》23.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24.张承志:《心灵史》25.王安忆:《长恨歌》26.莫言:《红高粱家族》27.苏童:《妻妾成群》28.张炜:《古船》29.余华:《活着》30.王朔:《顽主》31.池莉:《烦恼人生》32.林白:《一个人的战争》33.阿来:《尘埃落定》34.白先勇:《孽子》二十篇著名古典长篇小说1. 罗贯中《三国演义》2. 施耐庵《水浒传》3. 吴承恩《西游记》4.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5. 许仲琳《封神演义》6. 熊大木《北宋志传》7. 无名氏《杨家府演义》8. 吴炳《绿牡丹》9. 吴敬梓《儒林外史》10. 褚人获《隋唐演义》11. 曹雪芹《红楼梦》12.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13. 荑秋散人《玉娇梨》14. 钱采、金丰《说岳全传》15. 方成培《雷峰塔传奇》16. 李汝珍《镜花缘》17.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18. 吕熊《女仙外史》19. 刘鹗《老残游记》20.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三十篇外国小说1. 《堂吉诃德》2. 《巴黎圣母院》3. 《悲惨世界》4. 《基督山伯爵》5. 《茶花女》6. 《白鲸》7. 《红与黑》8. 《包法利夫人》9. 《高老头》10. 《简爱》11. 《呼啸山庄》12. 《傲慢与偏见》13. 《德伯家的苔丝》14. 《福尔摩斯探案集》15. 《大卫·科波菲尔》16. 《死魂灵》17. 《罪与罚》18. 《复活》19. 《安娜·卡列尼娜》20. 《上尉的女儿》21. 《在路上》22. 《了不起的盖茨比》23. 《日瓦戈医生》24. 《静静的顿河》25. 《喧哗与骚动》26. 《百年孤独》27. 《第二十二条军规》28. 《飘》29. 《约翰·克里斯多夫》30. 《太阳照常升起》。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
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梁小斌等。
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
如北岛的《回答》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
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
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
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马原、莫言、残雪、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
所谓先锋精神,就是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
先锋文学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启蒙与人性的怀疑,打破了传统的文学规范,使得极端个人化的写作成为可能,对以后的文学创作影响较大。
5、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名词解释
【n解释】1、朦胧诗: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2、伤痕文学:以刘心武1977年末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小说《班主任》为开端,由卢新华的小说《伤痕》而命名,“伤痕小说”是一代中国人在“文革”后发出的第一声悲鸣和怒吼,其主要思想倾向是揭露和批判“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影响,展现“文革”给人民带来的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
3、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
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4、新写实小说:80年代中后期,作为创新潮流的“新写实小说”继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出现后而产生。
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其旨趣明显的表现出反浪漫、反激情、反理想的倾向。
真实直面现实,直面人生,热衷于对生存本真状态的关注,它更关注的是人们窘迫的物质生活现状以及与之相应的性格与生理状态。
5、样板戏: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在民间依然有生命力。
“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6、反思文学: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
7、双百方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
中国当代文学笔记整理
(1)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2)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过渡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3)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苏联解冻文学。
(4)1957年,反右运动。
(5)1958年,大跃进。
(5)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政治色彩更浓。
(6)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7)1966年,《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开“文革”先声。
(8)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致“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小说编大纲:一、建国初三十年(现实主义一元化形态)1、建国初期小说创作——颂歌阶段(1949-1956)(1)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确立了新中国的文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
”(2)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过渡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
2、曲折发展时期的小说创作——探索阶段(1956-1966)(3)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苏联解冻文学。
(4)1957年,反右运动。
(5)1958年,大跃进。
(5)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政治色彩更浓。
(6)1962年,以阶级斗争为纲。
3、文革小说(1966-1976)(7)1966年,《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出台,开“文革”先声。
建国三十年小说创作的两个时期主题相同,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主题,分别为农村题材(重点是合作化小说)、革命历史小说、工商业题材、干预生活题材二、新时期小说创作(8)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邓小平致“二为”方针: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
1、复兴时期小说76-80:伤痕小说和反思小说、2、八十年代上80-85:反思小说继续发展,产生改革小说3、八十年代下85-90:出现寻根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另外还有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三、后新时期小说创作90年代以后新时期小说创作商业大潮兴起,雅俗文化共存,出现世纪末的“断裂事件”。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产生的文学作品,包括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时期和现代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也反映了作家们对于人生、世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感悟。
这篇文章将介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元化和探索性。
多元化体现在文学作品的题材、风格、形式等方面,作家们在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时,不再受限于固定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而探索性则表现在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和思考。
许多作品都具有批判精神,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示。
代表作品1. 鲁迅《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自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批判了封建文化的愚昧和落后。
小说的语言深刻、犀利,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2. 老舍《茶馆》《茶馆》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北京茶馆的生活和客人,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小说的语言幽默、生动,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3. 张爱玲《色,戒》《色,戒》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上海富家女与日本间谍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小说的语言优美、凝练,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4. 莫言《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山村的生活和人物,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小说的语言生动、朴实,对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
5. 余华《活着》《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通过这个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重点(上)
作者: 李平
作者机构: 中央电大
出版物刊名: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页码: 8-13页
主题词: 中国当代文学;学习重点;新时期;十七年;文学作品;报告文学;当今社会;三个时期;重大题材;诗歌创作
摘要: <正> 绪论一、当代文学的历史分期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十七年”时期(1949-1966);2.“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3.新时期(1976- );二、各时期的主要特点1.“十七年”时期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
在题材上普遍重视当今社会和现代史上的重大题材,在人物塑造上,英雄人物在文学作品占有首要地位;在风格上,显然出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一、中国现代文学的转折与当代文学的生成1、多向探索的趋势有增无减2、区域分化的文学格局长期存在3、主流文学的形成与基本形态——(1)政治功利化的价值文学观(2)工农兵文学的发展方向(3)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形态二、第一次文代会的召开和文学一体化进程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在北平召开(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主要目的:共同确立今后全国文艺工作的方针与任务,成立一个新的全国性的组织。
首要任务和长期工作:把来自各个方面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文艺方向上来。
总任务:建设“新的人民的文艺”。
确定的文艺总方针: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并且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
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
坚持普及第一。
总结反省、奠定基调2、三大保障性措施指导思想的统一化、作家组织的体制化、出版发行的专营化3、四大批判与三大论争四大批判——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对萧也牧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对胡适、俞平伯“红学”研究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前三个批判都是为了彻底消除社会各界对激进的革命思想所持的怀疑和抵触。
最后的一个批判是解决革命文艺内部由来已久的文艺思想的分歧问题。
三大论争——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真实性、广阔性、深化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关于人情、人性的论争关于人物塑造和人物创作题材的论争——创造新英雄人物的同时写普通人:①要把英雄人物当做普通人来写,写出人皆有之的常情常性,或者是从普通人身上发现他们正在形成的英雄品格,写出成长中的英雄。
②指出了些英雄人物之外,还应当多多关注和创造普通人民群众及其他各种人物形象。
4、当代文学规范的形成服务对象:工农兵性质地位:为政治服务,从属于政治工作方针:以普及为主,提高为辅表现内容:工农兵形象与生活艺术风格:民族化与大众化创作:选择新的主题、题材新的形象与风格(工农兵形象主体;正面的英雄)新的语言风格与表现风格(大众化、通俗化)5、文艺政策的调整与周期性震荡1956—1957: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961—1963:“文艺八条”——服务对象扩大、题材多样化三、现实主义文学独尊、虚化与变异1、现实主义概念的变迁写实主义—现实主义——新写实主义;辩证唯物论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梦幻浪漫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结合;哲学根据:反映论;艺术理论根据:模仿说2、内涵的变化政治化、意识形态化;历史真实、具体真实和个人真实的排斥——“假大空”的政治真实独尊、虚化与变异四、左倾思潮的不断演进反右派斗争:1957年6月毛泽东指示和亲自部署的反击“右派分子”的斗争迅速在全国展开。
毛泽东解释“百家”说到底只有两家,即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百花”要分辨“香花”和“毒草”;“鸣放”就是“让他们表现”。
反修正主义斗争: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分裂的背景下提出的。
1960年7月,全国第三次文代会和中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确立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反对修正主义”的主题,自此,新中国文艺界就卷入了“文艺反修”的漩涡。
第二章.小说创作之农业生活小说一、小说创作的题材与形态1、小说家队伍的分化重组2、题材的分类与等级日常的寻常家务事;工农兵生活战斗;集体生活与工作生活;集体生活与个人生活当下现实>历史;集体题材>个人题材3、小说创作体裁短篇:及时快捷反映当下现实;以小见大;以片段见整体长篇:全景整体表现,反映历史;表现事物发展过程的整体性;以史诗性为最高追求4、小说创作的单一化倾向(1)艺术形式上的逐渐趋同讽刺类、喜剧类销声匿迹;描写人物的性格心绪不会对人物身世作介绍,是横截面的描写而不是剖面描写主题提炼上尖锐重大,情节结构冲突激烈,人物关系两极对立,形象塑造典型鲜明(2)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民族化、大众化通俗的、民间的,体现崇高壮美的艺术风格二、农业生活题材小说一、农村生活题材小说农村生活小说,新中国的农村生活小说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围绕着革命主题而展开的关于中国乡村的现代性想象。
讴歌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乡村的社会重大变动中获取主题和题材,清新、健朗以及一种“芝麻开花节节高”的乐观情绪构成其主导风格。
20年代60年代以后,其小说的主体题材、场景布局、情节设置基本上按阶级斗争的需要来安排。
1、兴盛缘由与文体特征中国乡土社会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当代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作家成长背景的影响与制约2、题材形态与历史演变(1)新人新事新风尚(2)集体化道路的尝试——农业合作化体裁——将一个崭新的矛盾“入不入社”引入小说,即愿不愿意将私人生产资料交给公家触动千百年来的小农思想,由此挖掘中国农民的精神命脉,描写被迫放弃致富梦的心灵震撼肤浅的政治阐释稀释了深刻的政治与心理真实代表:柳青《创业史》周立波《山乡巨变》(3)从组织化焦虑到日常叙事的焦虑,展现农村日常生活之美(4)冷峻反思农村工作生活的阴暗面(5)越来越突出阶级斗争与路线斗争3、艺术成就与不足成就:(1)提供了广阔的农民生活变迁和农民心理变化(1)塑造了中国当代多种多样的农民形象——社会主义新人,展现他们的政治品格与觉悟中间人物,处于革命与反革命的观望期,有待于转变(2)尝试了多样化的小说艺术表现形式不足:题材大多关于政治题材,反应层面不均衡;对新人和中间人物之外的形象塑造比较单薄,新人形象较之于中间人物也比较单薄二、赵树理的小说创作1、问题小说的历史改革与症候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为群众所欢迎的民族新形式,在政治上起作用问题小说是其小说政治功利性的集中体现赵树理小说多着眼于工作中的方针问题、政策问题、方法问题、作风问题,这些问题是他在下乡工作中所碰见的,如果问题不解决就会妨碍他工作的进展,他觉得应当将其提出来2、当代命运(1)善写两代人的一时冲突(2)中间人物形象的塑造(3)浮夸风盛行的情况下写实干人物,表彰埋头苦干的人(4)关注返乡知青真诚而不无肤浅的颂歌,缺乏史诗性;质朴而不无执拗的揭露,强烈的暴露性3、艺术特色评书体,使语调、语气转为传述故事的构成因素,绘声绘色;吸收通俗晓畅的方言与口语乡土性,将方言与口语与山西的民情风俗相融合浅俗、诙谐4、小说的故事性:叙述的连贯性、事件的完整性、语言的叙说性连贯性→在叙述过程中构成故事的各事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接,时间或者前因后果的逻辑构成了组合各事项最重要的因素或线索。
《三里湾》《“锻炼锻炼”》完整性→及通常所说的有头有尾、有因有果。
叙说性→把“看”的小说转变为可“说”的故事,类似于评书,使语气、语调成为传述故事的构成因素,即绘形绘声绘色5、山药蛋派一群受赵树理小说影响的作家,他们注重把创作同农村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又保持了山西浓郁的地域特色;既及时的去表现新的天地和人群,又注重作品的通俗化和大众化;就连给人物取外号、写中间人物、及幽默的轻喜剧风格也颇像赵树理。
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较为共同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的地域作家群,被称为“山药蛋派”。
三、农村集体化道路的长篇小说1、赵树理《三里湾》(1955)是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作者以质朴的写实手法描写了马多涛、范登高、袁天成、王宝全四家农户两代人围绕三里湾农业社秋收、扩社、整社、开渠等工作,来写发生在家庭内部和农民思想上的种种矛盾结构出色关注返乡青年的塑造2、周立波《山乡巨变》(1958—1960)革命干部和归乡游子民间视野和政治视野①干部身份使得周立波用政治和政策的眼光去关照、表现和提升现实生活,根据政治政策去设置人物、组织情节、展开矛盾冲突。
②民间视野体现于作家对乡亲所持的温厚的理解,一方面迎合了时代的政治需要,另一方面有尽可能地遏阻了阶级斗争对乡土日常生活的熏染,使作品透现出一种保持在民间的人伦醇美。
民间视野的基调和底色:乡风民俗的诗情画意民间视野的扩展:富有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的语言“茶子花派”:周立波的小说因其浓郁的湖南乡土气息,被人冠以“茶子花派”称号。
3、柳青《创业史》(1959—1960)故事发生在陕西渭河平原一个叫蛤蟆滩的村子。
第一部写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第二部写试办农业合作社(未完)。
(1)富有厚重历史感的乡村社会描述(2)人物塑造:现实性与前瞻性兼具的新人塑造:梁生富——根正苗红;实干;具有领导力中间人物的集大成者:梁三老汉——解放前三次创业,三次失败。
梦想当“三合头瓦房院”的主人。
分土地时的激动。
对梁生宝建互助组的不满和阻挠。
作者写出了这位普通农民在社会大变革中的非常真实的复杂性格。
(3)史诗性艺术追求的初步落实重大主题;纵深发展;典型塑造;庄重风格(4)语言艺术特色叙述语言的书面化,叙述方式的夹叙夹议。
大段的抒情性和哲理性的议论4、浩然《艳阳天》(1964—1969)共三卷120万字,“十七年文学的幕终之曲”5、陈登科《风雷》(1964)四、农村生活的中短篇小说(一)马烽1、以其与西戎合写的《吕梁英雄传》著名2、主要作品及其中的主要人物:《村仇》、《一架弹花机》(宋师傅,从侧面反映了翻身农民留念旧事物、不相信新技术的落后意识)、《三年早知道》(赵满囤,农民思想的新旧转变)、《我的第一个上级》(县农建局田副局长的形象)、《太阳刚刚山上》(二)李凖1、成名作:《不能走那条路》2、小说集有《卖马》、《芦花放白的时候》、《不能走那条路》、《车轮的辙印》、《李双双小传》新时期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是其创作上的新跨越)(三)沙汀1、著名作品: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2、以截取生活纵剖面方式写的短篇:《卢家秀》《在牛棚里》《风浪》《洪唯元》以截取生活横断面的方式写的作品《老邬》《开会》《你追我赶》3、沙汀小说语言精确贴切、简洁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在新时期少了锋芒,多了讴歌。
(三)骆宾基1、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因出版长篇小说《边陲线上》、短篇小说集《北望园的春天》和长篇小说《姜步畏家史》被视为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
2、《山区收购站》,一批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小说(四)康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有反映农村生活新貌的短篇小说集《春种秋收》,中篇小说《水滴石穿》和长篇小说《东方红》(五)西戎出版有《姑娘的秘密》和《丰产记》等短篇小说集,《宋老大进城》是他代表作的结集西戎的短篇小说更具锋芒性,以一种质朴的现实主义眼光敏锐地观察、认识和提取生活中的矛盾并给以艺术的表现(六)王汶石小说大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着重反映合作化到公社化时期的现实生活,短篇小说集《风雪之夜》收录了他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
第三章.小说创作之历史题材小说一、革命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一)孙犁《山地回忆》等一批短篇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艺术特色:乡土诗意与人性柔情相交融,浪漫抒情,使革命战争故事带着强烈的田园牧歌色彩1、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展现战争中的乡土中国,融入传统温厚的精神品质与超越战争的生活向往展现战争中顽强保存并展露的乡土之美与人情之美2、笔下的女性大多温柔、单纯、明净、开朗,与抒情风完美融合3、叙述中融入抒情主体,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不讲究情节的连贯完整4、“如话性”与“如画性”兼具的语言荷花淀派:孙犁的浪漫情调和诗意讲述影响了几代作家,从新中国开始创作的刘绍堂、丛维熙、韩映山等,到新时期登上文坛的铁凝、贾平凹(二)茹志鹃小说结集《百合花》(“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风格特点:①她的革命历史小说几乎没有多少炮火硝烟、血腥搏杀的大场面,而更关注战争环境中人的心灵世界和精神升华②细腻的情感体验重于事件的叙述,着重于内心体验和事件铺叙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