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合集下载

文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文学导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第一讲:序论一、阅读视野:百年中国文学发展▪起点:1917年标志性事件:《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发表▪定位:(1)古典与现代之间的断裂(2)西方与东方的对接(3)现代化、本土化历程中的多元探索1、“第一个十年”▪时段:1917—1927年A、文学现象——(1)新文学的发生:1917;(2)与旧文学阵营的论战(与鸳鸯蝴蝶派;与学衡派;与甲寅派);(3)新文学的分化B、代表作家——鲁迅、胡适、郁达夫、冰心、徐志摩、叶绍钧、王鲁彦等2、“第二个十年”▪时段:1927——1937年A、文学现象——(1)时代重心的转移(地理重心;文化重心);(2)众声喧哗的文学思潮:京派、海派(左翼、新感觉派)(3)各文体的成熟与鼎盛B、代表作家——老舍、沈从文、茅盾、巴金;戴望舒、卞之琳;曹禺;丁玲、萧红3、“第三个十年”▪时段:1937——1949年A、文学现象——(1)文学的区域化:沦陷区、国统区与解放区(2)成熟与分化B、代表作家——张爱玲、钱钟书、赵树理;艾青、穆旦等4、“十七年文学”▪时段:1949——1966年A、文学现象——(1)赞歌与颂歌(2)革命经验写作与想象力的匮乏(“一本书作家”)B、代表作品——“三红一创”+青、保、林5、“文革文学”▪时段:1966——1976年A、文学现象——(1)主流文学:“三突出”与“三陪衬”(2)地下文学:朦胧诗的兴起B、代表作家作品——“八个样板戏”、浩然与《金光大道》;北岛、食指与地下写作附:八个样板戏▪《沙家浜》现代京剧▪《红灯记》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现代京剧▪《海港》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白毛女》芭蕾舞剧▪《沙家浜》交响乐附:地下文学:▪丰子恺《缘缘堂续笔》▪北岛《回答》▪食指《相信未来》6、新时期与新世纪文学▪时段:1977年——A、文学现象——思潮流派的频繁更叠(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小说、新历史小说、朦胧诗、第三代诗、女性写作、晚生代写作等)B、代表作家——贾平凹、王蒙、王安忆、张炜、张承志、苏童、叶兆言、余华、史铁生、莫言、毕飞宇、迟子建、阎连科、李锐、陈染、林白;北岛、舒婷;高行健、孟京辉等二、特点:“如何现代,怎样文学”(一)如何现代▪语符的现代性▪文体与美学品质的现代性▪人性呈现的现代深度例:▪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郑愁予《错误》)例三:人性开掘的现代深度例1:鲁迅《孤独者》例2:张爱玲《倾城之恋》例3:钱钟书《围城》(二)怎样文学:现代汉语的美感(东方文学的诗性与灵性》▪例:戴望舒《白蝴蝶》、《我思想》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精讲

中国现当代文学讲义精讲

绪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进程及本质特征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

理解中国现代文学欲融入世界文学之林的历史诉求。

掌握五四新文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

讲授内容:概述中国现代文学各阶段的历史特征及发展进程重点:中国现代文学三个十年的整体风貌难点:各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背景晚清、民初的社会、文化与文学。

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一)第一个十年(1917――1927)生长期、尝试期、充满了生机。

出现了鲁迅、郭沫若等一批举世闻名的作家(二)第二个十年(1928――1937)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是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鲜明特点。

但文坛并非单调,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与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

长篇叙事文学取得突出成就。

出现了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艾青等一批文学大家。

(三)第三个十年(1937――1949)抗日战争全面展开,文学与战争和救亡紧密联系。

一批老作家(巴金、老舍、茅盾等)继续贡献新作,同时钱钟书、沙汀、艾芜、张爱玲、赵树理等也成为颇富盛名的作家。

三、怎样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程。

第一章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文学思潮与运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历史意义。

理解五四新文学的文化立场。

掌握“五四”文学革命最初的理论目标。

讲授内容:1、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2、新文学初期的理论建设。

3、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4、“五四”及二十年代文学创作的潮流与趋向。

重点:胡适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和周作人“人的文学”与“平民的文学”主张。

难点:五四新文学观念的确立。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1、文学革命的准备:(1)晚清以来的思想及文化资源:a、文学因时而变的信念b、社会变革的使命感c、向传统挑战的激进精神d、“言文一致”的语言变革运动e、域外小说翻译(2)晚清以来的文学态势:a、“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b、文学市场的形成与职业作家的出现第二章鲁迅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鲁迅创作的价值及文学史意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讲义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讲义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本课程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

包括以下12个专题:(1)17年农村题材小说;(2)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3)“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4)“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5)新时期乡土小说;(6)女性文学;(7)先锋小说;(8)新写实小说;(9)当代散文的多样化;(10)新派武侠小说;(11)台湾小说;(12)台湾诗歌。

(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

)2.本考核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

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和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补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李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A.“平时作业”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作业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专题十二”)后进行,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选讲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选讲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
• 按照政治、经济和文化(文学)形态相对应的观 点,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的“整个性质”已转变 为“社会主义”的,文学也必然发生“根本性质” 上的变化,中国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之后, 将必然地出现一种新的性质的文学形态。 • 既然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学,而它们的 关系又呈现为上升的生成过程,那么,笼统地用 “新文学”加以涵盖,可能会导致文学的各自的 “性质”不能凸现,削弱文学发展的目的性表达 的后果。这样,在50年代前期的几部文学史仍然 采用“新文学”的称谓之后,到50年代后期开始, “新文学”的使用已大大减少,并开始出现了以 “现代文学”加以取代的趋向。
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及发展概况
•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文学的真正“复苏” 是以这一年8月开始的“伤痕文学”为标志的。 1979年1 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 会的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不要横加干涉” 的意见,并且承认文艺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 动,紧接着,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含义比 较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总方针,来取代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 上的讲话》中强调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 “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中国当代文学的开放特质
• 开放性,中国当代文学并不是一个形态完 整的封闭型学科,无论是“五四”以来的 新文学,还是1949年以来的当代文学,时 间上都缺乏明确的下限界定,也就是说, 我们今天并没有让这门学科完全脱离现实 环境的影响,把它放在实验室里作远距离 的超然的观察,对于这门学科的考察和研 究,始终受到现实环境的制约;
学习中国当代文学的层次
• 中国士大夫的传统随着20世纪新的世界格局的形 成而自崩,原来单一价值体系的士大夫庙堂政治 文化向多元价值体系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民间文化 转移,知识分子在民间建立起各自的专业岗位, 以确立新的价值立场和精神传统。中国20世纪文 学史的研究和总结,也同样包含了这样的意义和 价值取向,它既融化在具体作家的复杂命运和作 品的美学精神之中,又是抽象地体现在现代知识 分子的继往开来的精神传统之中,在学习的过程 中,我们需要慢慢地摸索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

中国当代文学完整版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完整版课件

中国当代文学绪言一、命名与分期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新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当代文学分期:1949至1966年的“十七年”、1966至1976的“文革”十年、“新时期”(1976或1978至今)二、当代文学与当代政治、经济、社会变化不存在“自治”/“自律”的文学艺术领域现代文学与现代社会的转型密切相关当代社会的阶段性转型: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变与不变三、文化领导权第23章17年文学思潮一、17年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1、对《武训传》的批判“澄清”混乱思想”2、《红楼梦》研究批判“大人物”与“小人物”李、蓝学术观点本身的合理性:批判地、同情地理解前人在具体历史环境中的观点及行为3、胡风文艺思想批判党内文艺界的宗派问题及其政治化4、“双百”方针上界群仙集会庆祝王母圣诞,嫦娥欲百花一齐开放,作为盛典之装点,而掌管群芳的仙子说:"惟有上帝敕旨,才能群花齐放。

"后来承天膺命的武则天隆冬赏雪时兴致大发、下令百花立时立刻一同开放,以见自己爱花之癖。

百花不敢违令,只得违拗春兰秋菊互不同时的天性而"各处群花大放".百花的这胆战股栗、遵旨齐放,当然更衬出个别胆敢违令者的极端孤立,于是等待它的命运就是:武后细细看去,只见群花惟牡丹尚未开放。

……不觉大怒道:"朕自进宫以来,所有上林苑、群芳圃各花,每于早晚,俱令宫人加意浇灌,百般培养,自号'督花天王'.因素喜牡丹,尤加爱护,冬日则围布幔以避严霜,夏日则遮凉篷以避烈日。

三十余年习以为常。

朕待此花,可谓深仁厚泽。

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

负恩昧良,莫此为甚!"分付太监:"……以辰时为限。

尔等即烧炭火千余盆,先把千余(牡丹)株枝梗灸枯,不可伤根。

灸后如放叶开花,即将炭火撤去。

……如再不开,立将各处牡丹,一总掘起,用刀斧捶为齑粉。

那时朕再降旨,令天下尽绝其种!(《镜花缘》第四回)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中国当代文学讲义(2)

中国当代文学讲义(2)

中国当代文学讲义(2)第一讲写实的回流:再议“新写实”小说一、新写实:世纪末的现实主义非经典化运动1.经典、经典化和现实主义的经典化所谓经典,指“特别出色的为某一主体群体发挥某些可望和被指望功能的事物或人工制品。

”(美国批评家史密斯)而某种艺术形态或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的过程,即“经典化”。

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首先是个不断选择与排斥的过程,既包括了对现实主义的选择和对其他创作方法的排斥,也包括了对革命现实主义的选择和对旧现实主义的排斥,在此程中确立了明确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价值规范。

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又是一个政治和革命理念不断被放大、被泛化到文学批评理论中去的过程。

现实主义经典化过程还是一系列文学“样板”不断地被推出、被引用、被模仿、被复制的过程。

(法国批语家福柯“话语构型”discourse formation, 强调话语作为实践是如何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权力关系,或者权力是如何促成某种话语形成的。

)经典性革命现实主义作品话语构型的类同性:情节结构普遍地采用冲突构成法则;叙事方式普遍地采用全知视角;象喻系统普遍地采用喻义明确的公共隐喻或象征。

2.写实、还原与除幻所谓新写实小说,其创作方法仍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可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新写实小说在观察生活把握世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不仅具有鲜明的当代意识,还分明渗透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

但它减褪了过去伪现实主义那种直露、急功近利的政治性色彩,而追求一种更为丰厚更为博大的文学境界。

现实主义与写实主义,它们不过是英文realism的不同译法,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有牵连,而现实主义则与社会主义及典型理论相联系。

以纳入新写实范畴的多数作家而言,具有许多共同的方面,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写实这一点上表现出新写实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联系,至少是强调自己的作品是写实的;二是都强调自己的写实不同于革命现实主义,甚至于对革命现实主义颇有微辞。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 第2讲 当代诗歌 第五节 “归来者之歌”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 第2讲 当代诗歌 第五节 “归来者之歌”

二、艾青的“归来”诗
➢ 艾青(1910—1996)无疑是“归来”诗 人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
➢ 经历了曲折坎坷道路的艾青,重返诗坛 时已70岁高龄。然而,一个真正的诗人 的青春是不受自然年龄的限制的。艾青 青春依旧,诗情勃发。诗人首先向新时 期的诗坛捧出了鲜艳夺目的《红旗》。 接着,诗情如岩浆突奔,势不可挡,连 连在报刊上发表了数百首诗作,结集为 《归来的歌》、《彩色的夜》、《雪莲》 等。诗人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第二个高峰 期。
至80年代的优秀诗篇。
蔡其矫
蔡其矫
蔡其矫
蔡其矫
《祈求》 欣赏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 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 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 跌倒有人扶持; 我祈求同情心—— 当人悲伤 至少给予安慰 而不是冷眼竖眉; 我祈求知识有如泉源, 每一天都涌流不息, 而不是这也禁止,那也禁止; 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 没有谁要制造模式 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
一、“归来诗人”群
➢ 他们带着20余年的坎坷所给予自己的苦涩、 痛楚、失落、思索以及“归来”后的喜悦、 兴奋,追索那段沉落的岁月,叙说在那段岁 月里自己的生活情状和精神历程。
➢ 因而,“归来诗人”的诗歌具有明显的“自 叙传”色彩和反思成分,二者是紧密包融在 一起的。
➢ 对个人经历的叙述,就包含着对那段历史的 沉思,在“自我”身上“发现”了历史,在 历史的链条上“找回”了自我。由于是对个 人命运和历史行程的反思,“归来之诗”又 具有明显的思辨性和哲理色彩。
我祈求 总有一天,再没有人 像我这样的祈求!
一、“归来诗人”群
➢ 黄永玉(1924—)于20世纪40年代开始 发表诗作。新时期是其诗歌创作的爆发 期。1981年出版的《曾经有过那种时 候》,荣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优秀新 诗(诗集)奖。另外还有诗集《我的心, 只有我的心》。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 第2讲 当代诗歌 第三节 生活抒情诗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教程 第2讲 当代诗歌 第三节 生活抒情诗

一、李季、闻捷的诗
➢ 李季(1922—1980),原名李振 鹏,河南唐河县人。1938年到延 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 1939年被派往八路军中任连政治 指导员,后任联络参谋。1942 年—1947年,在陕北“三边”做 群众工作,写作、发表了一些作 品。
➢ 正是在此基础上,1945年他创作 了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奠定了他在新诗史上的地位。
人物性格刻画相当成功。 诗人的描绘功力也令人惊叹。诗人在对事件作精彩的叙述之余,常常
腾出手来描绘草原的风俗画与风景画。 长诗格调高昂,节奏明快,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时变换基调,时
而急促,时而平缓,在变幻多姿中求和谐统一。 《复仇的火焰》的不足之处是,有些地方的抒写失之精练,流于拖沓
与烦琐。
这些诗歌以清新的格调、鲜明的形象、优美的语言 反映了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兄弟民族人 民新的生活和新的精神风貌,抒发了诗作者对祖国 和边疆各族人民的无限深情。
诗集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 山谣》两组爱情诗。《苹果树下》、《葡萄成熟了 》、《舞会结束以后》、《种瓜姑娘》、《追求》 、《爱情》、《信》等是优秀的爱情诗篇。
李瑛、公刘、白桦等是这批诗人中的佼佼者。
二、李瑛、公刘等的诗歌创作
➢ 公刘(1927—)
1956年,公刘来到上海,来到北方,创作了诗 集《在北方》。在这部诗集里,公刘的创作特 色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并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 风格:把清新的生活气息同严肃的哲理思考结 合起来,以南方的情感格调为参照,描摹北方 的现实生活。
一、李季、闻捷的诗
➢ 闻捷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诗人。他擅长于在叙事中抒 情。
➢ 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是闻捷对当代新诗的又一重要贡献 ,他的诗才在这里得到了较为集中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指导讲义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放本科的学生。

本课程按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重点讲授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

包括以下12个专题:(1)17年农村题材小说;(2)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3)“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4)“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5)新时期乡土小说;(6)女性文学;(7)先锋小说;(8)新写实小说;(9)当代散文的多样化;(10)新派武侠小说;(11)台湾小说;(12)台湾诗歌。

(其中,第3、5、7、8四个专题为本课程的重点。

)2.本考核考核说明是根据中央电大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多种媒体教材编制的,是该课考试命题的依据。

学生可同时使用辅助教材《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和专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年)以及补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基础》(李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其他媒体进行复习。

3.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与本课程有关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了解与掌握。

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A.“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有一般的、全面的认识;B.“掌握”要求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认识,并具有归纳总结的能力;C.“分析”要求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对所给定的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并具有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课外阅读感受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4.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A.“平时作业”按教学进度每学期安排4次,“作业册”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分别在学习完教材“专题三”、“专题六”、“专题九”和全部内容(“专题十二”)后进行,作业题型与期末考试题型相一致。

每次作业的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卷面总分为100分。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携带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参考资料。

“平时作业”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20%(各地电大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计分方法)。

B.“期末考试”采取“半开卷”考试的方式。

半开卷考试时学生只能携带一页由各分校或教学点印制并加盖专用章的A4纸(分校或教学点考试前2周发放到学生手中),此专用纸只能由考生用签字笔、圆珠笔手写。

可正反面书写。

5.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30%、30%、40%。

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五种,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20%、20%、30%。

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以客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和教材的熟悉程度;简答题和论述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抄教材,不能给高分,甚至完全不给分。

其中,分析题的范围仅限于本课程的四大重点(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专题五:新时期乡土小说;专题七:先锋小说;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之内。

试题类型与三个层次的考核要求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每一种试题类型,都可能涉及“了解”、“掌握”和“分析”所要求的全部内容。

期末考核试卷卷面分数为100分,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80%。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两个小时)。

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文学史知识、对作品的阅读及分析理解能力,同时还可以考察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是否注意了理解和记忆相结合,文学史知识和作品分析的结合。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成人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的必修课。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主教材为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2010年1月第1版)。

辅助教材为陈思和、李平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指导书》和《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品点评》(2010年版)两种。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史知识的基本理论、对泛读作品的理解把握的理解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0%);单项选择题(15%);多项选择题(10%);简答题(20%);论述题(35%)。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指导专题一“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一、一般掌握1.赵树理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以及从《小二黑结婚》到《三里湾》再到《“锻炼锻炼”》的创作历程;孙犁《铁木前传》、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的创作特点。

2.“十七年”小说创作概况和农村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专题二当代小说中的革命叙事一、一般掌握1.王蒙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到《布礼》、《蝴蝶》、《杂色》再到《恋爱的季节》的创作历程,以及王蒙小说的发展变化、文学成就、创作特点;古华《芙蓉镇》、邓一光《父亲是个兵》和《我是太阳》、项小米《英雄无语》的创作特点。

2.梁斌《红旗谱》、欧阳山《三家巷》的创作特点。

3.50年代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

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戏剧实验一、重点掌握1.老舍的戏剧成就和《茶馆》的创作特点;《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特点;高行健《车站》的艺术创新。

二、一般掌握1.高行健《绝对信号》、何冀平《天下第一楼》、孟京辉《恋爱的犀牛》、赖声川《暗恋桃花源》的创作特点。

2.“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关系以及“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

3.京剧现代化和当代话剧实验的过程。

专题四“朦胧诗”与当代诗歌的探索一、一般掌握1.蔡其矫、郭小川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北岛、海子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

2.“朦胧诗”产生的文化语境以及“朦胧诗”之后当代诗歌的发展和变化。

3.当代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和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五新时期的乡土小说一、重点掌握1.重点掌握陈忠实《白鹿原》、莫言《红高粱》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

二、一般掌握1.掌握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贾平凹《浮躁》、《废都》、《秦腔》、张炜《古船》、莫言《檀香刑》、《生死疲劳》的创作特点。

2.掌握新时期乡土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主要成就以及发展和影响。

3.了解新时期乡土小说与“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联系与区别。

专题六女性文学一、一般掌握1.王安忆《长恨歌》、铁凝《玫瑰门》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林白《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私人生活》的创作特点。

2.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发展变化。

3.新文学诞生以来女性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及主要特点。

专题七先锋小说一、重点掌握1.余华的文学成就和《十七岁出门远行》、《一九八六年》、《活着》的创作特点以及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

二、一般掌握1.马原和《冈底斯的诱惑》、残雪和《山上的小屋》的创作特点。

2.先锋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特点。

3.“先锋”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以及先锋小说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专题八新写实小说一、重点掌握1.新写实小说的发展变化与影响;池莉的市井生活气息与刘震云的乡土气息和政治意识的不同,以及池莉与刘震云艺术风格的不同特点。

二、一般掌握1.刘恒、苏童的“欲望叙事”;池莉的“生活流”、刘震云“官场系列”写法的不同风格;以及方方的独特个性。

2.新时期文学从伤痕文学到新写实文学的发展历程。

专题九当代散文的多样化一、一般掌握1.金克木《华梵妙灵》、张中行《负暄琐话》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点;余秋雨《文化苦旅》、韩少功《山南水北》的创作特点。

2.当代散文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作家作品及多样化发展简况;新时期散文对于“十七年”散文的超越。

专题十新派武侠小说一、一般掌握1.金庸的文学成就和《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的创作特点;梁羽生《萍踪侠影录》、古龙《浣花洗剑录》的创作特点。

2.当代港台武侠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和特点。

3.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兴起与发展;武侠小说在中国现代通俗文学中的地位;旧武侠小说与新武侠小说的联系与区别。

专题十一台湾小说一、一般掌握1.白先勇的“怀旧”主题与文学成就和《台北人》的创作特点;七等生《城之迷》、张大春《饥饿》的创作特点。

2.台湾现代派小说与乡土小说的主要作家作品与特色。

3.台湾小说的发展变化。

专题十二台湾诗歌一、一般掌握1.余光中的文学成就和《白玉苦瓜》的创作特点;纪弦《槟榔树》、洛夫《石室之死亡》的创作特点。

2.台湾诗歌的主要作家作品与特色。

3.台湾诗歌的发展变化。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综合练习题之填空题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________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1-2.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________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1-3.“山药蛋派”又称“________派”和“火花派”。

1-4.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________会议”。

1-5.《________》从马有翼、范灵芝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1-6.《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________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1-7.在“十七年时期”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________既是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1-8.《________________》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9.《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地表现在落后人物________形象的塑造上。

1-10.“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________的《艳阳天》等。

2-1.“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________的《林海雪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