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小议幼教“小学化”的危害
小议幼教“小学化”的危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
所谓“小学化”,指的是幼儿教育过早地引入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幼儿失去了幼儿时代应有的快乐和成长空间。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幼教“小学化”所带来的危害。
幼教“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应该享受快乐玩耍、探索世界的权利。
过早引入小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幼儿失去了这些本应属于他们的权利,长时间的课业压力和学习负担不仅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可能造成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
幼教“小学化”剥夺了幼儿的游戏和探索的权利。
幼儿时期的游戏和探索是孩子认识世界、发展智力和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快乐成长的重要方式。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过于功利化,导致幼儿失去了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探索时间,无法享受快乐的幼年时光。
幼教“小学化”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小学化”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对幼儿进行机械式的教育,无法顾及每个孩子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教育模式容易忽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幼教“小学化”剥夺了幼儿的家庭生活和社会体验。
过早开始强化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使得幼儿长时间处于课堂学习之中,减少了他们与家人和社会的交流时间。
这不仅影响了幼儿与家庭的亲子关系,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的积极参与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幼教“小学化”会增加家长的教育负担。
随着教育的“小学化”,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也在增加,他们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竞争性教育,容易带来家庭矛盾和教育成本的增加,给家庭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鉴于以上这些危害,我们应该警惕幼教“小学化”的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该调整幼儿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倡导幼教“本真化”,让幼儿能够在快乐游戏中成长;社会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保障幼儿权益;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幼儿教育,理性对待孩子的成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不断促进幼儿和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是幼儿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个阶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学前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倾向,即在学前教育中加入大量的小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种现象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讨论。
学前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给幼儿带来过早的学习压力。
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体和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对外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还不够成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在这个阶段被迫学习和掌握大量的小学知识,幼儿可能会产生学习厌倦、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对其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导致幼儿过早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3-6岁是幼儿成长中的快乐时光,他们应该在自由活动和游戏中得到快乐,并借此建立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如果学前教育变得小学化,幼儿将失去这个快乐自由的时光,而被过早地过载了学习任务和压力,从而导致他们再也无法体验到属于童年时光的快乐和幸福。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会对幼儿的身心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3-6岁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小学化教育,将会剥夺他们正常的身心发育,甚至会对他们的生长和身体健康产生隐患。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会对家长和教师带来不良影响。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行为和心态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过分追求幼儿的学校化教育,过分关注幼儿的学习成绩和能力表现,将会导致他们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陷入了功利化的教育方式,从而导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逐渐疏远。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学前教育小学化,他们将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和责任,不得不去应对幼儿的学习问题,而忽略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发育和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对家长和教师带来不利影响。
小议幼教“小学化”的危害
小议幼教“小学化”的危害幼教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之一,如今,“小学化”的幼教模式逐渐流行起来,引起了一些争论和关注。
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界限逐渐模糊,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更加趋向于小学化,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看似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知识,却也存在着许多危害,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心理、身体和社交三个方面来讨论“小学化”幼教的危害。
首先是心理方面。
幼儿正处于生命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的心理发育非常重要。
“小学化”的幼教往往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将更多的小学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入到幼儿园中,给幼儿造成了过早接触学习压力的问题。
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在幼儿期就过分注重知识学习,很容易造成幼儿的学习负担过重,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将给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小学化”幼教模式也会剥夺幼儿的游戏和玩耍时间,这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样是不利的。
幼儿期是玩耍、探索的黄金时期,幼儿需要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建立自信和价值感。
如果过早将他们置入学习中,剥夺了他们的游戏时间,将严重阻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从心理角度来看,“小学化”幼教的危害显而易见,过早接触学习会给幼儿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是身体方面。
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需要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小学化”的幼教过度注重课业学习,导致了幼儿的体育锻炼和体能训练不足。
幼儿期是骨骼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幼儿长时间处于课业学习和坐姿状态,将严重影响他们的骨骼发育和身体素质。
“小学化”幼教还可能给幼儿带来身体上的不良习惯,比如长时间的低头玩手机、电脑等,不利于眼睛的保护,同时也增加了患近视等眼病的风险。
由于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加之家长对于幼儿视力保护的不足重视,使得幼儿近视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身体方面来看,“小学化”幼教也会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
最后是社交方面。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社会的起点,也是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关键阶段。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幼儿进行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
一些家长和教育机构却将学前教育小学化,提前进行学习内容过于繁重和强调竞争,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危害。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3-6岁是幼儿心理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正处于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
若将学前教育内容设置得过于繁重,对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说是一种负担。
他们可能因此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出现学习厌恶、逃学等行为。
长期以往,这种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幼儿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过早进行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心理健康造成了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体健康也存在潜在危害。
3-6岁是幼儿快速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身体活动的承受能力有限。
过早进行学前教育小学化,导致幼儿学习负担过重,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正常生理发育。
过多的学业压力也会导致幼儿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时间,进而可能引发身体不适和疾病。
长期以往,身体健康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成长和发育,甚至会对其未来的健康产生长远的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身体健康也存在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社会适应造成了不利影响。
3-6岁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期,通过与家庭、幼儿园、同伴的交往与合作,幼儿能够逐渐学会自理、自控、自我表达,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规范和方式。
如果学前教育内容过于繁重和强调竞争,可能会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过于孤立,缺乏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长期以往,这种孤立可能会导致幼儿社交能力的不健康发展,甚至在日后面对社会生活时出现适应困难。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社会适应造成了不利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存在较大的危害,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家长和教育机构在开展学前教育时应当有所节制,避免过早进行学前教育小学化,应当尊重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关注其身心健康,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过早地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似乎能够让孩子在知识上有所领先,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却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一系列危害。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将孩子引入了小学的学习模式,这不仅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探索,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更多地接触自然、玩耍、交朋友,而不是过早地学习知识。
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地接触抽象的数学知识、拼音、汉字等,这些内容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过于复杂和枯燥,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社交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和玩耍来培养合作、分享、沟通等社交技能。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更多地与书本和老师接触,缺乏与同龄人的互动和玩耍,这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成熟,难以应对小学化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压力,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应该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多样化的活动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书本知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学习兴趣、社交能力、心理压力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我们应该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避免过度强调知识和成绩,重视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引发。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引起广大家长的重视和思考。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
浅谈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改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幼小衔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关注,幼儿园逐渐开始强化小学课程,形成小学化的趋势。
然而,这种趋势却存在着危害,需要有效的对策改变。
一、小学化对幼儿成长的危害1、窒息幼儿特有的普遍性发展幼小衔接小学化的做法往往会让幼儿在各个方面都面临小学生的压力,忽略了幼儿特有的普遍性发展。
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很难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对未来学习的兴趣,使得幼儿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学习障碍。
2、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小学化的教育往往会给幼儿过多的作业和课程,导致幼儿精神压力过大,身心发展出现问题。
除此之外,小学化的教育也会给幼儿设限和束缚,阻碍幼儿的自由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3、降低幼儿园教育的品质为迎合幼儿园小学化的趋势,很多幼儿园也在不断地做出各种改变。
然而,这些改变有些是为了表面上的“功效”,而忽视了教育的实质,从而降低了幼儿园教育的品质。
二、有效对策改善幼小衔接1、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幼小衔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应该正确地认识到幼儿与小学生的差别,尊重幼儿的特有发展规律,在小学化的趋势中不刻意迎合和放弃幼儿园的特点,并将幼儿师范教育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
2、科学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可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变,营造幼儿园和小学不同的教育氛围,同时保持传统教育模式之外的多元化教学体验。
家长们也应该调整升学观念,提高对幼儿才疏学浅、兴趣爱好多样的包容程度。
3、提升幼儿素质,增强小学学习能力除建立科学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幼儿园应该注重提高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智能开发及动手能力,让幼儿具备更优秀的学习基础。
通过游戏、趣味性、互动性等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并持续地提高其数学、语言、读写、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总之,幼儿期是人类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将其视同小学生来对待,不仅会造成“过早教育”现象的出现,更会产生幼儿早期发展受阻、身心健康受到摧残的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幼儿教育方面,管理层针对“小学化”的课程和教学理念,意味着对幼儿提前学习各科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小学阶段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
然而,“小学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带来了很多弊端,不仅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本文将浅谈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和对策,旨在为幼儿教育界的相关人员指明正确的教育方向。
一、小学化的危害1.增加幼儿负担如果在幼儿园中实行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幼儿们需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会使幼儿们的学习负担加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以及幼儿成长。
2.剥夺幼儿快乐学习的机会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方式提供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机会。
但是,如果在幼儿园中,家长或管理人员强制实行小学化教育方式,那么幼儿园不再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天堂,而是一个学习中心,孩子们的学习从乐趣变成了任务,幼儿的成长也会出现负面影响。
3.降低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幼儿时期,幼小的身体比头脑更为活跃,但是,如果将幼儿朝小学化的方向引导,限制了幼儿的玩耍和自由活动,剥夺了他们探究和表达自我的机会,那么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小学化的对策1.多元化教育课程幼儿教育的课程应该有多样性,涉及到幼儿各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游戏是幼儿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可以兼顾知识的传递和幼儿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幼儿园可以增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制作手工、寻宝游戏、趣味小实验等,让幼儿在整合和创造中探索世界。
2.重视幼儿社交能力培养在家庭和幼儿园中重视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自信与积极性,也能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具有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个性化和情感性倾向,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幼儿思维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常识的良好场所,教育应该注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质量的提高。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在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过早地对孩子进行小学知识的教育。
然而,这种做法却带来了诸多危害,不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首先,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在学前阶段,其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更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来探索世界,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采用固定的课堂教学、大量的书写作业和机械的背诵,这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和好奇心。
例如,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认字、算数等知识,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因为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学习任务。
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而感到沮丧和自卑,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学前教育小学化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
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长时间的静坐学习、书写作业会增加他们的身体负担。
孩子需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来锻炼肌肉、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协调发展。
但小学化的教育往往剥夺了孩子户外活动的机会,使得他们缺乏运动,容易导致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
此外,学前教育小学化还会阻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发展。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应该通过与同伴一起玩耍、合作来学会分享、互助、解决冲突等社会交往技能。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这会使得孩子缺乏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机会,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健康。
另外,学前教育小学化可能导致孩子在进入小学后产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由于在学前阶段已经提前学习了小学的知识,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可能会觉得课程简单,从而不认真听讲,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随着课程难度的逐渐增加,这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而逐渐跟不上进度,学习成绩下滑。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学龄前儿童的大脑和身体各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善,决定了他们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学习。
作为儿童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他们必须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他们,就像尚未长出牙齿的婴儿必须吃硬食物一样。
这种不规范的做法对儿童的危害可想而知。
无论孩子多小,他们都必须写字和数数。
如果他们写不好(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他们的年龄还不够大,写不好),父母责骂、殴打和责骂,老师批评,孩子们就不能在这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获得快乐,但往往会得到消极的情绪体验。
当然,他们会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此,孩子们对学习有恐惧和厌恶。
因此,在正式开始学习过程之前,他们会感到学习疲劳。
这是最糟糕的事情!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孩子们天生就喜欢游戏。
专家指出,儿童在成人意义上的“玩耍”实际上是学习。
游戏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形式,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的。
因此,幼儿园作为一个特殊的幼儿教育机构,应该符合儿童的本质,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
否则就违反了幼儿教育法。
以小学为基础的幼儿教育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却单调地让儿童书写和计数,剥夺了儿童玩耍的机会,扼杀了儿童活泼的天性,剥夺了儿童的幸福感。
本质上,以小学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法是让孩子失去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里。
3.不利于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儿童健康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是指针对幼儿进行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形式。
学前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近年来,一些地区和家长开始提倡“学前教育小学化”,即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与小学教育相类似,这种做法带来了许多危害。
本文将从幼儿发展、家庭关系和教育资源分配等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了伤害。
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大脑和身体正在迅速成长,需要更多的游戏和自主探索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将学前教育变得过于正规和学术化,会限制幼儿的自由发展,导致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动手能力。
相比之下,放松的学前教育环境更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健康的心理和情感。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对家庭关系带来了压力。
在过去,学前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和游戏为主,家长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现在一些地区开始要求幼儿参加严格的学前教育课程,这使得家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孩子的学业压力。
家庭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被疏远,孩子的童年也被剥夺。
长期以来,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和社交场所,而学前教育小学化却将这种关系日渐削弱,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由于家长对学前教育的看重,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资金被投入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项目中。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学前教育资源逐渐减少,导致了学前教育的不公平。
那些不能参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地区和家庭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局面,他们的孩子由此失去了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种资源的不均衡将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最终损害整个社会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做法虽然有一时之利,却给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保护他们的童年权利,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学前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确保幼儿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合适的教育。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在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向小学倾斜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由于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压力和社会竞争的担忧,学前教育小学化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学前教育小学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幼儿带来危害。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失去了本该享受的快乐成长阶段。
学前教育应该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培养幼儿健康、积极、愉快的情感和个性特点。
学前教育小学化却使得幼儿不再能够自由地玩耍、探索和发现,而是要紧跟着小学的步伐进行学习。
幼儿本应该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但却被迫背诵、死记硬背,这让他们失去了快乐成长的机会。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地将幼儿暴露在学习的压力下。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应该主要以兴趣为导向的游戏和社交活动为主,而不是刻意地进行学习和竞争。
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幼儿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天真与快乐,而是背负着课业压力和竞争焦虑。
这种过早的学习压力容易给幼儿带来心理问题,如焦虑、厌学、自卑等,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限制了幼儿的身体发展。
幼儿阶段是孩子身体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他们需要大量的户外运动、体育活动和自由游戏来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
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得幼儿的学习时间大幅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时间却被剥夺了。
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听课和做题,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容易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近视、肥胖等健康问题。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给幼儿带来了过早社会化的冲击。
学前教育应该是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两个重要社会环境中温馨成长的过程,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逐渐适应社会。
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提前接触到了小学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没有了幼儿园这个特殊的成长场所,幼儿的社会化过程被打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和困惑。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它使得幼儿失去了快乐成长的环境,过早地承受了学习的压力,限制了身体发展,冲击了社会化过程。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 引言1.1 什么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过度重视学前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学前教育的特点逐渐向小学阶段靠拢的现象。
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对幼儿施加过多的学习压力,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使得幼儿失去了原本应有的快乐童年。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表现为过度强调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综合发展。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可能导致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童年的剥夺,更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阻碍。
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警惕。
1.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对学前教育理念的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教育的转变,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教育机构和家长开始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相结合,希望通过提前教授小学知识和技能来提升孩子的竞争力。
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媒体的吹捧,使得学前教育小学化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对儿童童年的剥夺、增加儿童的心理负担、影响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等。
对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背景,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剥夺了儿童的童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之一就是剥夺了儿童的童年。
在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模式下,儿童被强制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失去了玩耍、探索、想象的时间和空间。
儿童本应该是天真无邪的,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但是在学前教育小学化下,他们被迫接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缺乏自主和自由,无法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
这种剥夺了儿童的童年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他们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应该受到保护和关爱,而不是被剥夺了童年的权利。
我们应该反思学前教育小学化给儿童带来的危害,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让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前将小学阶段要学习的知识传授给幼儿。
幼儿教育按照小学的教育教学模式,表面上看似使幼儿的智力得到了发展。
但实际上,超前教育不但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对幼儿后继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都知道刚会走的幼儿特别好动,喜欢到处看看、摸摸、碰碰······幼儿的天性就是好玩爱动,对任何未知的事物充满新鲜感,想要探索,想要发现。
因为他们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的早期,身心都是极其脆弱的,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都会对其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心理学家指出,虽然幼儿的兴奋、抑制功能都在持续的增加。
幼儿易兴奋,但抑制水平弱,其大脑及其身体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完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疲劳,这也决定幼儿不能像小学生那样集中精力,安静的坐下来学习。
所以,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过高,如注意力集中时间过长或长时间保持一种动作不变等抑制性要求,往往会造成幼儿高级神经活动紊乱,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水准的伤害。
幼儿的生理条件没有达到成熟,以这种强制性的方式传授知识,短时间内多次重复,幼儿会记住部分知识。
但是时间久了,部分幼儿会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感到学习压力大,负担重,这就在一定水准上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以小学化的管理方式管理幼儿,不允许动,不允许说话,在老师“小手背背后,嘴巴闭起来”的口号下,将幼儿长时间束缚在教室,忽视了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重要性,缺乏锻炼,会出现幼儿体质差、近视眼等问题,严重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遵循保教结合的原则,向幼儿实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近年来,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幼儿园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过早地向小学靠拢,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诸多危害。
首先,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幼儿时期,孩子们的身体和心智都还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他们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来感知世界,发展各种能力。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过早地让幼儿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长时间的静坐、集中注意力听讲和书写,会给幼儿的身体带来过重的负担。
比如,可能会影响幼儿骨骼的正常发育,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
在心智发展方面,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还不具备接受小学知识的能力,强行灌输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挫败,降低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这种现象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天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他们的思维不受常规的束缚,能够天马行空。
但小学化的教育往往强调标准答案和规范的表现方式,要求幼儿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学习和思考。
比如,在绘画活动中,不是让幼儿自由发挥,而是要求他们模仿范画,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幼儿的创造力。
长此以往,幼儿可能会逐渐失去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变得墨守成规。
再者,学前教育小学化会给幼儿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
本该是无忧无虑、快乐玩耍的年纪,却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
这种过早的竞争氛围会让幼儿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比如,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幼儿可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害怕失败,对学习产生恐惧。
而且,过度的压力还可能影响幼儿的性格形成,使他们变得内向、孤僻,不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另外,学前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化的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
幼儿在这种环境下,可能会养成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学习习惯。
等到真正进入小学阶段,面对更高层次的学习要求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
同时,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与同伴交往、学会合作和分享的重要场所。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危害
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的危害幼儿园阶段提前开设小学课程,从表面上看是向小学靠近,多学一点,学深一点,让幼儿早起步、早领先,赢在起跑线上。
实际上,这种急功近利、顾此失彼的做法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1.有害于幼儿的身体发育。
幼儿时期正处于长身体阶段,肌肉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强迫幼儿过早的拿笔写字、久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会影响幼儿手部肌肉和大脑的发育,同时还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症状产生,影响幼儿以后身体成长。
2.有害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过早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智力发展水平。
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方式给幼儿心理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过早失去欢乐的童年,从而使他们产生厌倦、疲惫、畏惧、苦恼的情感,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发展。
3.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注重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对幼儿情感、社会性及实际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4.不利于幼儿未来的学习。
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厌学情绪。
学习兴趣丧失,后续学习动力不足。
学会的儿童容易产生自满情绪,减弱学习兴趣,学习较差的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厌学心理,都容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呆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制约儿童思维的发展。
这些都对幼儿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不利。
引用自《舟山教育学院》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幼儿园学小学,小学学初中,初中学高中,高中学大学,那么大学应该学什么呢?有的网友说大学学社会,也有的网友说大学学幼儿园。
我个人觉得不管是学社会还是学幼儿园都是一样的,因为学社会就是学习与人交往和沟通,学习怎么说话、怎么和别人交流相处。
而幼儿园其实要学的就是这些,社会交往、同伴交流、动手动脑。
几年前有个新闻:在一次酒会上,有人问一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得主“您觉得你是在哪所大学或者研究院学到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老人答到“在幼儿园。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
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危害由于字数限制,本回答仅提供三篇文章。
第一篇:小学化现象的危害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都以小学教育方法为主,其中幼儿在只能按照规定的步骤行事,学习的内容也偏重知识的灌输,过度重视学习成绩的情况普遍存在。
这种幼儿园教育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会带来很多危害。
1. 对孩子的自主意识造成伤害。
在小学化的幼儿园中,孩子被要求按照老师或家长的规定去做事,不能自己决定。
这样容易造成孩子自主意识的削弱,即使孩子长大后,也不再想自己做决定。
2. 锻炼孩子的能力受到挫折。
很多小学化的幼儿园都以教育出成绩优异的小学生为目标,孩子们在这样的压力下容易产生消沉和压抑,对自己的能力也会产生质疑。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应该多关注锻炼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成绩。
3.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学化的幼儿园教育会造成孩子的身心负担,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难以承受过多的学习压力。
过早地接受学习,休息时间减少,长时间坐姿,智力压力过大,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好,可以增加孩子压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第二篇: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现象——危害分析随着全社会对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高品质的幼儿园。
但当前教育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现象。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1. 童年失落感。
小学化现象的出现,让孩子失去了他们应该享受的阶段。
这使得他们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和纯真的快乐,以前只应该体验到的教育压力也会出现在童年中。
幼儿园外的游戏玩耍,社交与学习并存的生活状态也受到了影响。
2. 学习负担重。
小学化现象的最大问题是幼儿园将教材转化为幼儿学习的内容。
日常的技能磨练、游戏和玩耍被放置在次要位置,在学习功课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在幼年时期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3. 对幼儿情感发展的影响。
幼儿时期是孩子情感成长的重要期,但小学化教育却大大削弱了幼儿感性表达的能力。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在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发普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急于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和技能,却忽视了这种做法可能带来的诸多危害。
学前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幼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和心智尚未发育成熟,他们更需要通过游戏、活动来探索世界,发展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培养好奇心和想象力。
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过早地让孩子长时间坐在教室里,进行枯燥的读写算练习,这无疑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了过重的负担。
比如,长时间的坐姿可能导致孩子脊柱发育不良,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学前教育小学化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本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成长,享受童年的快乐。
然而,当他们被强行灌输小学知识时,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而感到挫败和焦虑。
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失去原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热情。
这种心理阴影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学前教育小学化还会限制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
但小学化的教育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比如,孩子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与小伙伴自由玩耍,从而无法锻炼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也可能因为缺少艺术、音乐等活动,而无法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此外,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化的教育中,孩子可能只是机械地记忆和模仿,而不是主动地思考和探索。
这样一来,当他们真正进入小学后,可能会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他们可能会依赖老师的指导,不懂得如何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学前教育小学化也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在正常的学前教育环境中,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刀切,要求所有孩子都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进度学习,这无疑压抑了孩子的个性。
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资料之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资料之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1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定义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学前教育阶段,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学习,使幼儿过早地进入小学的学习模式,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尤为严重,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
1.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过早地进入小学学习模式,会使幼儿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长时间的学习会导致幼儿缺乏锻炼,影响身体发育,容易出现近视、肥胖等问题。
(2)破坏幼儿游戏兴趣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
小学化的教学方式过于严肃,使得幼儿失去了对游戏的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3)影响亲子关系过分强调学前教育的小学化,会使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疏远。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2.1 社会竞争压力大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将孩子送入学前教育机构,希望通过提前学习来为孩子的未来铺路。
这种心态使得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2.2 教育观念滞后一些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学前教育就是学知识、学技能,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难以根除。
2.3 教育政策导向虽然我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减轻幼儿课业负担,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教育资源紧张等原因,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仍然存在小学化现象。
三、预防和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3.1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要加强家庭教育引导,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要过分追求学术成绩。
3.2 提高教师素质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力量,提高教师素质对于预防和治理学前教育小学化具有关键作用。
要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开展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将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与小学教育相近或相同,以小学的课程、考试和任务要求作为学前教育的标准。
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危害,下面将从学生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学生发展造成危害。
学前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其身心素质和社会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学习成绩。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让幼儿过早地接触学习内容和考试压力,长时间坐课堂、做作业,而忽视了他们天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抑制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种过早的学习压力容易造成孩子们学习的厌倦和厌学情绪,对他们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
学前教育本来应该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弥补家庭教育差异带来的不平等。
学前教育小学化将幼儿之间的差异放大,导致家庭背景好的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具备了学习上的优势,而家庭背景差的孩子则更加被边缘化。
这种不公平现象在小学入学阶段就开始了,不仅违背了学前教育的初衷,也加深了教育差距,对社会公平产生负面影响。
学前教育小学化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有着不同的目标和需求,小学教育更注重学科知识和学业成绩的突出,而学前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和综合素养的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化会让学校和教师过早地专注于学科教学,忽视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
对于教师来说,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小学教育的要求,这可能会造成教师教育质量的下降。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充分发展其他能力的机会,可能导致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困难和不适应。
学前教育小学化存在学生发展受限、教育公平减少和教育质量下降等一系列危害。
我们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独特性和特点,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注重他们的兴趣培养和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学前教育的真正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山东省东明县教育局董秀玲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
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
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
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学前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
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
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
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
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有一个孩,其家长深知学前教育的真谛,从孩子出生起就不断的给孩子以各种感官的刺激,当孩子能听懂成人的语言时,则开始给孩子讲故事。
每天晚上,孩子总是在语言优美动听的童话故事中进入梦乡,一直到孩子上小学自己会阅读为止。
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玩乐的过程中,孩子学习了粗浅的天文地理、人文景观、飞鸟鱼虫等常识,建立了粗浅的数概念,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教孩子尊重他人、尊重长辈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行为,通过各种智力游戏、智力图片开发孩子智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游戏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是游戏的、快乐的,在亲子共读中,在游戏玩乐中,书不知不觉的成了孩子的伙伴,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这样潜移默化的形成了。
直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幼小衔接的需要学习了一些简单笔画的书写以及拼音声母的读法。
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三年级之前在班里虽然不出头,但学习很顺利,家庭作业从来不用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很自觉,即使家长在客厅看电视也不会影响他。
到了四年级,知识的深度、难度加大了,这孩子的潜力开始显露出来,孩子的数学老师说:这孩子头脑反应快,难度较大的数学应用题总是他率先解出。
实质上,是因为这孩子从小就接受语言的训练,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强,能很快的将应用题中复杂的数据理顺关系并做出灵敏的反应。
从此,直到现在这孩子已经上高中三年级,学习很轻松没有太大压力,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
与其相反,学前教育“小学化”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因长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到全面开发反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小学化”方式教育的孩子和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的孩子其智力上表现有十分明显的不同。
有一年,县里举办“黄河花蕾”幼儿选拔赛,当时,私立幼儿园没有现在多,生源的竞争没有现在激烈,集体幼儿园不存在生源不足的压力,所以还不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在这次比赛中,有一道智力题是一副图画,画面上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野生的、家养的等等许多动物,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里观察画面,然后,不看图给画面上的动物分类,要求说出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哪些动物属于兽类?哪些动物属于家禽?哪些动物属于家畜?哪些动物属于野兽?要正确回答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较复杂的脑力活动过程,孩子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综合的分析能力、灵敏的思维能力、集中的注意力、良好的记忆力,同时还要有平时关于动物分类的知识储备。
教育局、县直等经过正规的幼儿教育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观察准确、思维灵敏、思路清晰、反应迅速、答题准确条理,确让评委们赞叹不已!而那些“小学化”教育方式下选拔来的孩子,只是一双大眼睛瞪着画面,小脑瓜根本不知到怎样思考,移开画面让其回答时,孩子显得目光呆滞、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尽管评委一再启发,最后还是不得不摇头叹息。
请问:孩子在智力上的残缺是谁的错?只有教育的错!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错!是老师的错!是家长的错!没有残缺的孩子,只有残缺的教育!“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只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学会写字、学会算术,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的全部要义,使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全面开发;反而抑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就是一种残缺的教育。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
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
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
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
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
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
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
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
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2006-10-20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