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56080a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5.png)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2022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通用20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
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针对禄口第二小学数学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的特点,按照江宁区教研室的“优化数学思维品质提升学生学习力”以及禄口二小的“基于小组合作的问题导学模式”的教学要求,我们数学教研组要以一种开放、平等、共享、互进的活动交流方式,为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成长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将依据疫情发展相机调整。
二、工作目标1、依据《禄口第二小学教学常规工作精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扎实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
2、重视每次的教研活动,向优秀课堂、优秀理念致敬,向高质量课堂教学发展。
3、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写字习惯和课堂表现力,为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养成打好基础。
4、大力倡导教师自主反思、自主总结,尤其注重教科研论文的撰写,鼓励教师们撰写出优秀的教学论文,积极参与教学研讨。
5、协助一年级开展“珠心算”的课程开展。
三、具体措施(一)抓实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常规管理,细化“五认真”工作,让每一位教师的常规工作更加仔细、认真。
1、备课:要认真落实《江宁区中小学教学检查评估意见》,引导教师把功夫花在备课上,效益显在课堂上。
指导数学教师“依标靠本”,认真领会课标精神,明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在认真研读教材、教法的基础上用心备课、用情备课、用智慧备课。
在备课时要根据新教材的重新编排和新课标的要求,重新思考符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环节,用好教材、教参和备课手册这三本书,重视教案各个环节的完整性,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
同时,要加强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2、抓实课堂,努力提高小学数学常态课的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https://img.taocdn.com/s3/m/03562f44a300a6c30c229f93.png)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立项计划书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此,本人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小组互动合作学习,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进行立项研究。
二、研究目标:1、学生合作要主动2、学生参与要全面3、学生合作要充分4、学生角色要明确5、教师评价要全面三、研究对象: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我校中年级学生即1-4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讨论交流法,调查法,观察法该课题围绕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
深入课堂,对案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的必要性、可行性、有效性作考察,特别是对组内合作学习的参与面及教师参与调控的力度作定量与定性的分析。
(2)比较研究法:将各班案例作比较。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实施程序、合作交流的模式作考察,找出共性,以提炼出更有科学价值的小组合作模式。
(3)行动研究法:对小组合作中值得探讨的子项,如小组如何分工、组间交流方式等,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试点,再进行交流与实践,在行动中验证。
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理想课堂中小组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已为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但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难尽人意的低效现象,仍需做更细致的探讨。
1、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2、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法;(2)研究有学校特色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形式;(3)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议题设计及合作与交流模式的研究;(4)小组合作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的交互性效果研究。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计划(8篇)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计划(8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eb45b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5.png)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计划(8篇)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计划1一、指导思想在学校数学教研组的领导下,以学校数学教学工作要点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媒体,加强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教研组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认真上好教学研究课,通过教研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争取在教学上抓出实效,真正达到向40分钟要质量的效果。
二、工作目标1.本学期,本教研组将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2.加强组内教师的互动,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职能作用,扎扎实实开展以教研组为本的互动式教研活动,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积极形成“主动参与、密切合作、乐于探究的”导学模式和工作特色。
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及学习方法的研究,把“学生相互倾听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中,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牢固树立“教学质量就是学校生命线”的思想,实行“真人教育”理念,坚持“备课是基础,上课是核心,反思是提升”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真实高效的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努力做到教学进度统一,资料使用统一,单元测查统一。
三、具体工作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关注课堂教学,提高随堂课的质量。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导学模式和开放式教学,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提倡教师把日常的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来上,及时对每节课进行教后分析和反思。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计划2一、工作指导思想: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教师的个人业务素质。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e5411f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1.png)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学习,通过共享知识和交流经验,实现共同提高和发展。
而小组合作学习更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通过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个成员的学习和成长。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学生之间的合作意愿不足、分工不明确、组织协调能力差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小组将开展一项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问题;2. 探讨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3.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提出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三、研究内容1.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和问题- 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2.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因素- 学生个体因素- 小组内部因素- 教师的指导与支持3.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学生合作意愿不足- 小组分工不明确- 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差- 解决方案:激励、规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设计合适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支持- 建立学生之间的合作共识- 提供有效的反馈机制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观感,并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0859310f02020740be1e9b8c.png)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研究性学习活动计划一、活动目的与意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
展开以小组分组形式进行的主题型探究,学习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初步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身边事探究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亲身体验,初步了解和体验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探究意识和动脑、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现代人格。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共同进步,也知道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首先,“主体教育论”认为:教育要培养主体性的人。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
通过双向互动,体现以人为本,发展学生主体性。
其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发现学习就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的方法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
再者,施布尔的“探究学习”理论,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通过激疑、质疑活动的引起,解疑活动的展开,使学生在“复试”人类知识的发现过程中,获得创造力的提升。
三、实施的过程1、方案设计:(1)、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决策理论指导下构建自主创新学习教学模式的程序框架,设计教学方法,落实小学数学自主创新学习研究活动的工程。
(2)、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主要是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活动准备:活动前:教师先让学生做好活动的充分准备注意培养小干部,在活动中帮助教师组织活动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研究团队工作方案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研究团队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3c20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4.png)
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研究团队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本学期,我们二年级数学研究团队的工作目标是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工作重点1. 深化数学知识理解: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数学研究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2.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工作内容1. 开展数学研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研究活动,包括数学实验、数学探究等,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和探索。
2. 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组织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和反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工作总结和反馈,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工作时间表1. 第一周: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
2. 第二周至第六周:开展数学研究活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团队合作。
3. 第七周:进行工作总结和反馈,展示研究成果。
4. 第八周:进行评价和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档。
五、工作要求1.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认真完成研究任务。
2. 学生需要主动合作,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 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提高研究能力。
4. 教师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认可和鼓励。
以上是二年级数学研究团队本学期的工作方案,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取得好的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379a6f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7.png)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通用20篇)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工作要点,在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继续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对新教材、新课程的了解和探索,课堂内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把课堂还给孩子们,促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切实做到减负增效,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提高我组的教研工作水平。
二、工作目标1、加强教研组建设,加强教研组的合作精神,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
2、把课题研究工作贯彻到底。
结合教研组课题,定期组织研讨活动。
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案例、论文及成果,提高教研能力。
3、认真做好每单元的考试工作,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4、加强集体备课。
组织老师认真钻研教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已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
5、加强培优补差力度,加强口算常规训练。
三、具体措施:1、认真做好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分别以学生与老师的角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达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2、每节课后根据课堂教学中的感受写好随笔。
3、组织好集体备课,取长补短,集思广益。
4、重视研究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6、借助教师个人博客学习交流。
四、工作安排3月份: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分年级制订教学计划2、制定作业建设规划,3、学习课程标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研讨4、集体备课,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4月份:1、诊断性听评课2、关心后进生,通过结对子帮助他们进步3、组内作业展评5月份:1、适当进行复习,安排期中教学质量评估2、校本教研推进3、撰写课题案例、个案4、口算比赛6月份:1、验收写好课题论文、成果。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9326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c0.png)
《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笔记本上,我的思绪也随之飘散开来。
关于《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实践研究》的课题策划,就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等待着我用经验和热情去描绘。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小组合作学习,这个概念在教育界已经不算新鲜,但如何真正实践并提高其效果,却一直是个难题。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和认知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锻炼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所以,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研究目标1.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2.分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三、研究内容1.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起源、发展及其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践探索: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系列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验证。
4.效果评估与改进措施:对实践探索的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其有效性,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查阅国内外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收集小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3.访谈法:与一线教师、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际需求。
4.实证研究:在实验班级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践,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策略的有效性。
五、研究步骤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和现状分析。
通过查阅文献和问卷调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现状。
2.第二阶段:策略实践。
根据前期研究成果,设计适合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在实验班级中进行实践。
3.第三阶段:效果评估与改进。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课题计划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课题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2d200f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12.png)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课题计划研究背景小组合作研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研究的一种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研究,并共同解决问题。
近年来,小组合作研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探讨小组合作研究的成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课题计划的目的是探讨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成效的影响,以及小组合作研究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交际能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并为学校制定教学政策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 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成效的影响:通过对比小组合作研究和传统个人研究方式,分析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研究成绩的提升效果。
将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实验,对比他们在小组合作研究和个人研究中的研究成绩,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小组合作研究在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方面的作用: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研究中的表现,并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影响。
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来达到研究目的。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 实验设计: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将他们分为小组合作研究组和个人研究组,进行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
2. 数据收集:通过学生的研究成绩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小组合作研究组和个人研究组的研究成绩和交际能力表现,得出研究结论。
预期贡献本研究的预期贡献包括:1.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小组合作研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 为学校制定教学政策和课程改革提供参考,提升教育质量。
3. 拓宽小组合作研究的研究领域,促进教育研究的深入发展。
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将按照以下时间节点进行:- 第一阶段:研究背景调研和文献阅读(一个月)- 第二阶段: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两个月)-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和结果总结(一个月)- 第四阶段: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两个月)参考文献[1]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2009). A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success story: 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8(5), 365-379.[2] Slavin, R. E. (2015).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47(4), 423-438.[3] Gillies, R. M. (2016). Cooperative learning: Review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Australi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41(3), 39-54.以上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课题计划,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2024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5篇)
![2024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cb83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e.png)
2024年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二学期范文第一部分:前期准备1. 回顾上学期工作情况:- 分析上学期各单元教学效果,总结教学成果和问题;- 总结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情况,评估效果;-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了解优秀学生和薄弱学生的特点。
2. 制定工作目标:- 确定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学生学习目标;- 设定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素质的目标;- 提出学生学习策略和培养学习兴趣的目标。
3. 教材和教具准备:- 确定本学期要使用的教材和教具;- 购置或制作相关的教具和辅助材料。
第二部分:教学活动安排1. 教学计划编写:- 制定本学期各单元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和教材使用方法;- 安排复习和测试的时间。
2. 教学方法改进:- 培训教师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探索项目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
3. 教学资源共享:- 建立教师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教案、课件、练习题等;- 举办教学展示活动,展示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成果。
4. 教学研究和评价:- 执行教研活动计划,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能力;- 对每个单元的教学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第三部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设计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提高学习效果:- 制定个别化的学习计划,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定期组织小测验和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每周进行一次专题讲座,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
第四部分:教师培训和发展计划1. 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搜索并选定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数学教育专家进行培训;- 确定培训的时间和地点,安排教师的出勤和替班。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64042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c.png)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案一、方案背景和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是单独学习或听课,缺少与同学共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
但是,数学是一门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思维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的学科。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制定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本方案的目标是:1.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方案内容和活动1.小组组建和分工每个班级根据人数组建数学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要求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态度相对接近。
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工,例如:负责记录、负责讲解、负责筹备教具等。
2.活动准备每个小组每周安排一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活动前需要准备一些教具和材料。
学校提供一些数学学习游戏、教具和参考书籍,小组成员可以自行选择并准备。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教学的活动设计,供小组成员选择。
同时,学生也可以主动收集一些数学问题或题目,作为活动的素材。
3.活动流程(1)活动开始前,小组成员一起商讨并确定本次活动的主题,并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小组长负责组织并记录讨论的过程和结果。
(2)小组成员根据主题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彼此交流自己的思考和解题方法。
小组长需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协调组内成员的学习进度。
(3)小组成员完成相关问题或题目,并交流对答案的思考过程。
可以通过互相批改、讲解答案的方式进行。
小组长负责统计和整理学生发现的问题和解题方法,并定期向教师汇报。
(4)学生根据本次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归纳和总结出一份小组学习报告,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教师根据报告和展示,对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指导。
4.成果展示和奖励每个学期结束时,组织数学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成果展示。
小组成员可以选择一些问题或题目,并组织一个小型数学活动或比赛,向全校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7a8f7e71fe910ef02df80a.png)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通用5篇)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方案1一、课题的提出:现阶段在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
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一)理论建构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性研的研究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7eb49b852458fb760b567a.png)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指导技能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现状1、课题背景《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
不仅如此,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
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引进了美国的合作学习,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与研究。
“九五”期间,国内不少相关课题对合作学习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
师X大学博士生导师裴娣娜教授关于《发展性教学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研究》认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间及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关系、学生间的差异、学生体验成功的心情都能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XX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王坦教授的专著《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理论,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合作学习模式。
能否深入贯彻新课标核心思想,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现状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我们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课标精神,在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但受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等现实情况的限制,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许多需要反复推敲的问题,诸如出现了由于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参与面不广,在预设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学生表现出不会合作等问题,依然采取“穿新鞋走老路”式的课堂教学方法,“万般皆不谈,唯有分数高”式的评定方法依然或明或暗地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b7596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b.png)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精选7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计划1一、课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引起普遍重视,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材中的地位突显,在教学中的研究更加深入。
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统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些事例并非学生熟悉,不符合生活情理的或者完全人为编造的,这样,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还有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课前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活动,对统计教学的认识不足,对统计教学的有效研究不够深入。
可见,对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方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课题概念说明1、“统计概念”是指数学课程中对数据统计的过程或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
它也是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统计教学从内容上分统计表、统计图等。
2、有效性统计概念教学中应突出有效性的研究,呈现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掌握交流方法,能较科学的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c7e0d9a97fd5360cbb1adb1f.png)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究》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
”自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再加之目前的学校教育过多地强调竞争,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在的小孩独生子女较多,更应该重视合作能力的培养。
平时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的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小组合作也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旋律,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目前小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合作。
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合作精神尤为重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由于我们教师缺乏合作教学的能力、技巧和经验;小组合作的作用并不大,有些甚至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目标,鉴于现状研究出一种适合小学生发展的合作学习方法。
(1)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
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df285a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e.png)
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精选7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教学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工作将贯彻落实学校教研工作意见,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创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为目标;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升本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品位,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狠抓教师教研活动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努力开创我校数学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二、本期工作目标1、以生为本,开展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研究,创新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2、扎实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理论素养。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继续深化数学“学堂”研讨。
4、做好教研活动的组织、记录与反思工作,积累教研工作经验。
三、本期工作重点:1、开始实行数学教师的电子备课,围绕电子备课积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等备课研究。
2、配合学校教导处开展教学开放周数学精品课展示活动。
3、做好英特尔应用课题和“自育自学”课题数学“学堂”的研究工作。
4、做好数学学科开放性拓展性试题研究工作。
5、配合教导处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参与教学月检查工作。
6、创新数学学科的学生活动。
7、配合教导处组织数学教师外出学习交流。
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学计划篇2一、指导思想:以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契机,以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学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
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围绕新的课程标准和本组提出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的有效性”这一主题,积极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进行学习和研讨,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实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新的教学观。
2024年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四篇)
![2024年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54f088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9.png)
2024年小学数学教研组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年度我校数学教研工作____学校“人人是达人”的办学理念,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以实效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夯实教学常规为基础,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与项目建设,以数学学习模式的创新和学生探究性作业设计为抓手,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全面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和措施1、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我们深深认识到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数学教研组借助“阅读、课堂、科研、写作”四项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组织教师通过教育杂志、QQ、微信等教育公共平台,学习最新教育理念、信息动态、科研成果,不断的更新知识、充实教师。
本学期将重点通过“1+1”全校共读工程,采取阅读常识性书籍和专业书籍《这样的数学作业有意思》,鼓励教师读写思行结合,把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感悟及时记录下来形成有温度的教育叙事;将在理论学习、教改实践的领悟、思考,认真撰写形成教育教学论文。
每人每月至少上传一篇教学反思/随笔/读书心得,每人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上交论文。
数学组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同时,组织部分教师参与录播教室培训与学习,实施推进“一师一优课”和微课活动。
2、依托项目实施与管理,着力打造实效课堂。
本学年教研组将根据学校“实效课堂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以校级项目-“数学学习模式的创新”为主阵地,用时间控制结构,用结构改变性质,推行实施“51520(____分钟导入、____分钟新授、____分钟练习)”的教学模式,实现精讲多练的实效课堂。
让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探究、交流汇报,生生评价在数学课堂中真正生根发芽,达成自主、开放课堂的建设。
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勤思考、多表达,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是落实学生学科素养的主阵地,作业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6ecbf500844769eae009ed20.png)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彭阳二小数学组2013 年8 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一课题的提出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
“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设计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设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e01701d5acfa1c7aa00ccb4.png)
(一)阶段性报告、论文
(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八、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者是积极进取,要求严格的一线教师,并热爱教育科研,关注学生的学习,善于及时总结和反思。在校级教科研中积极主动研究,并获得学校好评。
2研究。
3、研究者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比较强,经常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着相当的时间经验,有多篇论文、案例获奖。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有效性”。“有效”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所谓“有效性”,就是指通过小组在一段时间的讨论或动手实践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它是对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具体行为的结果的一种整体性设想与运筹。
(二)研究的假设
(1)根据我校实际和学生特点,采取“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组间平衡”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
(三)课题的创新之处
在教学中,虽然许多教师也试图将合作学习引入自己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益,但大多停留在浅层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阶段,未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方面的功能。因此 ,针对这种状况 ,我们提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小班化下的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有价值的合作议题,抓住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⑵“十二字”方针
微笑、宽容、赞赏、鼓励、理解、关怀
(二)课题实施过程设计、主要措施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4月)学习相关理论,完成课题研究方案,明确分工。
(2)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5月—10月)启动实施,开展研究,不断总结,形成阶段性小结。
(3)总结鉴定阶段(2013年11月)分析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研究计划
xx二小数学组
2013年8月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
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
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
“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
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
而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四、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研究内容。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
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
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
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
认真学习典型课例,拿出一节课,集体会诊、并与以往的课例比较作了哪些改进,对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得失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改进方法。
3、经验总结法。
按计划定期上研究课,不断与各位老师交流、改进、总结,形成材料。
这一课题研究,主要以上述三种研究方法为主,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研究方法作为辅助研究。
七.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8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2、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3年10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
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3年11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课题组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4年1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