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实验七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实验七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根尖处理、染色、压片及制片观察的方法。
2.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也叫体细胞分裂。
高等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增殖而形成的。
有丝分裂中,细胞质和细胞核都发生很大变化,但最明显的是核,特别是核内的染色体。
根据细胞核分裂变化的特征,有丝分裂过程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时期。
两次细胞分裂之间的时期称为间期。
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相同的子细胞核,每个子细胞精确地含有和亲代细胞一样数目的染色体,从而使遗传物质在物种内及亲子代间保持稳定。
用于有丝分裂制片的组织一般是处于活跃分裂状态的动植物组织,如动物的红骨髓、外周血细胞,植物的根尖、茎尖以及通过组织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等。
制片方法多采用压片法,就是将经过处理的动植物材料放在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材料分散开来。
此方法大体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几个步骤。
三、实验材料大蒜根尖(染色体数2n=16)四、实验步骤1.取材:将大蒜瓣掰开,大头朝下置于白瓷盘中,加上少许水,3-4天后根长到1cm左右,将根剪下,用蒸馏水洗几次。
2.预处理:根尖用0.05%的秋水仙素溶液或0.002mol/L8-羟基喹啉水溶液处理4h左右。
目的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收集更多中期分裂相,同时使染色体缩短,在细胞质内更加分散。
3.固定:预处理过的根尖用蒸馏水洗几次,在卡诺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中固定2~24h,之后用95%酒精冲洗,再转入70%酒精中,可于4℃冰箱保存。
固定的目的是迅速杀死活细胞,同时使染色体的蛋白变性,保持其固有的形态,4.解离:固定后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加入解离液(1mol/L HCl)于60℃解离10分钟。
之后用自来水换洗3次,每次5分钟,将解离液彻底洗净。
解离的目的是将细胞分散开来,使组织软化,易于压片。
2023年高考等级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通用)11 有丝分裂及染色体、核DNA等含量变化分析(解析版)
专题四细胞的生命历程课时11有丝分裂及染色体、核DNA等含量变化分析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前期,核DNA已完成复制且染色体数目加倍B.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布在一个平面上C.末期,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D.亲代细胞的遗传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答案】C【解析】由于间期时进行DNA的复制,在分裂前期核DNA已完成复制,但由于着丝点未分裂,染色体数目未加倍,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布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分离的染色体以相同的速率分别被纺锤丝拉向两极,B错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开始分裂,含有细胞壁物质的囊泡聚集成细胞板,之后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C正确;在有丝分裂中,亲代细胞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一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错误。
2.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
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C.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D.在后期,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已知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8个DNA分子,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16个DNA分子,A正确;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在中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8条变成16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错误。
3.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e过程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B.a~b过程发生了中心粒的倍增C.b~c过程核膜逐渐解体D.d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答案】B【解析】e时期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不会发生中心粒的倍增,B错误;b〜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前期,该时期核膜逐渐解体,C正确;d时期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可能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知识点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知识点知识点1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细胞生长的原因(1)细胞的生长(2)细胞数目的增多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2)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3.模拟实验(1)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2)NaOH的扩散速率(深度):随琼脂块的体积增大保持不变。
(3)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2 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1.细胞周期1.细胞的增殖状态(1)能持续分裂的细胞:红骨髓造血细胞、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等;(2)暂时停止分裂的细胞:肝脏细胞、黄骨髓造血细胞等;(3)不能持续分裂的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
3.细胞周期的判断方法(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知识点3 有丝分裂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1)分裂间期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 分裂期3.有丝分裂中规律性变化规律(1)有丝分裂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3)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数量变化:曲线变化模型:(4)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5.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知识点4 无丝分裂1.特点: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时期染色体特点其他特点图像数目变化规律间期2N呈细丝状染色质状态,每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就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①合成了大量的蛋白质②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③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前期2N由细丝状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排列散乱①出现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期2N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①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实际不存在②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后期4N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纺锤丝缩短,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末期2N 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①核仁、核膜重新出现②纺锤体消失③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项目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纺锤体形成发生不同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梭形的纺锤体两组中心粒在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的分裂方式不同细胞板从中央向四周扩展,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溢裂成两个细胞参与的细胞器不同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低等植物中心粒形成纺锤体前期: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相同点间期: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参与的细胞器都是核糖体、线粒体;染色体都在间期复制,后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周期的理解1.定义: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产生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细胞等等。
3.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4.表示方法和图解(1)图示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A,a+b或c+d,a→f,A+B+C。
其中表示分裂间期的是A→B,a或c,a+b。
表示分裂期的是B→ A,b或d,c→f。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及意义
答案D
4.(2019·北京海淀模拟)如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数目增加一倍,但是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菠菜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B错误;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计数和观察,C正确;细胞板是由高尔基体参与形成细胞壁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结构,不是由薄细胞构成的,D错误。
A.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⑤聚集成为赤道板
B.①在前期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影响染色体的移动
C.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故甲产生的子细胞为配子
D.③④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相同
解析甲中的①为中心体,正在参与纺锤体的形成,为分裂前期,乙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⑤所示的细胞板,为分裂末期,A错误;①为中心体,②为着丝点,①在前期形成纺锤体,作用于②影响染色体的移动,B正确;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但其产生的子细胞不一定为生殖细胞,C错误;两种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不同,D错误。
提示G→H、N→O、R→S变化的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子染色体。
教材 高考
1.真题重组 判断正误
(1)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2016·全国Ⅱ,T1A)()
(2)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2016·海南,T6C)()
(3)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的数目(2017·海南,T23A)()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掌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能够分析并解释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重要事件。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变化。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植物材料(如根尖、芽尖等)。
染色剂(如醋酸洋红、龙胆紫等)。
显微镜及其配件。
2. 教学工具:显微镜。
幻灯片或视频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分裂的概念。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2. 知识讲解:讲解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讲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3. 实验操作:分组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进行植物材料的固定、切片和染色。
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有丝分裂的过程。
4. 结果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3.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1. 探讨有丝分裂在生物体发育和生长中的作用。
2. 介绍有丝分裂与其他细胞分裂方式(如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联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课堂小结1. 总结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结果。
2. 强调有丝分裂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 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有丝分裂的概念和过程。
2. 总结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思考有丝分裂在生物体中的应用和意义。
丝分裂教案
丝分裂教案有丝分裂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不同样式的细胞周期图示及表格,能阐明细胞周期的概念。
2.通过观看高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动画、显微照片及模式图,能说出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及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意义。
【难点】区分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细胞周期中,间期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追问:细胞进入分裂期后,在分裂间期复制合成的DNA分子如何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呢?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教师播放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提问:人们根据染色体的行为,把有丝分裂分为几个时期?分别是什么?(分成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
)讲解: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是为了便于研究而人为划分的,实际上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教师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显微照片和模式图,提问:通过与分裂间期对比,前期什么物质消失了?什么物质出现了?(核膜、核仁消失了。
此外,染色质也消失变为染色体了。
)提问:染色质和染色体有怎样的关系呢?(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师讲解:此时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这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共同的着丝粒连接着。
教师总结:除此之外,在前期时细胞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会形成一个棱形的纺锤体,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就是前期的特点。
提问:观察模式图,有丝分裂中、后期染色体行为有什么变化呢?学生讨论。
(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后期染色体一分为二,移向细胞两极。
)教师讲解: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排列在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类似于地球的赤道,因此我们称它为赤道板,但是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中期的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变化
解析 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 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的DNA分子有一条链 被标记,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 裂过程,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被标 记,着丝粒分裂后的次级精母细胞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由于染色体的随机结合,含有被标记染色体的精细胞的比例 不能确定。整体来看,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 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数相等。 答案 D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3.小鼠的睾丸中一个精原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 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 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减数分裂过程,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 记分布情况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B.次级精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要被标记 C.只有半数精细胞中有被标记的染色体 D.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被标记数与未被标记 数相等
由此可见在第二次分裂中期,玉米细胞的20条染色体全含32P, 第二次分裂后期40条染色体中有20条含32P,第二次分裂所产生 的子细胞所含20条染色体中,带32P的为0~20条。 易错警示! (1)由于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子染色体移 向哪一极是“随机”的,故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其双链DNA所 带的放射性状况应由每条染色体两单体如何移动决定,决不可 将所有染色体的单体移动“统一”看待。 (2)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DNA只进行一次复制,复制后的子 代DN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分别进入两个精细胞(或 一个卵细胞和极体或两个极体)中。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DNA数量变化-全国获奖
教师姓名兰欣欣单位名称福海县第一高级中
学
填写时间2020年8月12日
学科高中生物年级/册必修一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
难点名称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DNA数量变化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有丝分裂过程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学习起来抽象复杂,且有丝分裂各个时
期的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DNA数量变化相互联系,知识点糅杂在一起学
生在学习时易混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也容易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
什么难
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不够强,缺乏将有丝分裂各过程整合在
一起理解的能力
难点教学方法
1、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有丝分裂过程
2、列表分布展示,通过观察每个阶段的变化在对比中总结规律,进行理解性记忆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动画,强调观看过程中着重观察染色体的行为。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1、DNA与染色体的数量关系
当染色体复制之后(实质为DNA的复制),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两个DNA分子;
着丝点断裂后,一条染色体只含有一个DNA分子。
2、列表展示有丝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和数量变化、DNA数量变化并讲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学习自己尝试用坐标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曲线,教师讲解
小结
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重难点创新教学方法
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周坤
一、利用实物电线讲解DNA,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单体之间的关系。
结论:
1.染色质和染色体只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状态期的不同形态。
2.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3.当没有染色单体时,DNA数=染色体数;当有染色单体时,DNA数=2倍染色体数。
设计意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本节重难点,利用自制教具演示染色质、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使微观的知识宏观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强调用电线演示染色体虽然不科学,但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利用动画总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规律,构建数学模型(坐标曲线)。
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动画。
2.利用教具制作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模型,并总结出分裂期各阶段的主要变化规律
3.总结染色体数量在有丝分裂各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动眼观察动画、动手制作染色体物理模型加深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理解。
4.根据结论3(当没有染色单体时,DNA数=染色体数;当有染色单体时,DNA数=2倍染色体数。
)总结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利用结论3中染色体与DNA及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总结 DNA、染色单体数量变化规律,以此降低难度。
5.建数学模型。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细胞周期的理解1.定义: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产生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细胞等等。
3.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4.表示方法和图解(1)图示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A,a+b或c+d,a→f,A+B+C。
其中表示分裂间期的是A→B,a或c,a+b。
表示分裂期的是B→A,b或d,c→f。
(2)柱形图中,B组DNA含量在2C到4C之间,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分子的复期和分裂期。
制时期;C组细胞中DNA含量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于G2(3)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4)分裂间期:是指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它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如下图所示)。
分裂间期分为三个期),此期为DNA复制作准备,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 阶段:①DNA合成前期(G1的合成,细胞较快地生长,体积随着细胞内物质地增多而增大;②DNA合成期(S期),此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使DNA含量增加一倍;③DNA合成后期(G2期),此期DNA合成终止,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形成微管蛋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为细胞分裂期作准备。
\(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将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它约占细胞周期的5%-10%。
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如下图: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曲线。
全国通用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梳理
全国通用2023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知识点梳理单选题1、以下为植物细胞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模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的变化完成后染色单体数等于核DNA分子数B.②③表示染色体复制后数目增加并形成纺锤体C.④⑤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D.这种变化过程有利于产生不同性状新组合的后代答案:A分析:1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 .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其中①表示分裂间期;②表示分裂前期;③表示分裂中期;④表示分裂后期;⑤表示分裂末期A、①表示分裂间期,通过DNA分子复制,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DNA、两条染色单体,故复制完成后染色单体数等于核DNA分子数,A正确;B、染色体以着丝点(粒)计数,染色体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着丝点,染色体数并未增加,高等植物的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B错误;C、有丝分裂过程具有细胞周期,不发生同源染色体分开等位基因分离,C错误;D、这种变化过程维持亲子代的连续性,遗传物质与亲代相同(不考虑基因突变等),保持亲本优良性状,不利于产生不同性状新组合的后代,D错误。
故选A。
小提示: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A.基因组的改变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细胞器数量和种类的变化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答案:B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细胞分化后,细胞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基因组不变,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从而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差异,B正确;C、细胞器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是分化的结果,不是细胞分化的实质,C错误;D、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不是细胞分化的实质,D错误。
细胞分裂实验观察动物染色体的有丝分裂过程
细胞分裂实验观察动物染色体的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遗传的基础过程之一。
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重要方式之一,负责维持种群细胞数量的平衡,并确保遗传物质的准确分配。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别关注染色体的行为。
以下是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动物细胞样本:可以选择离体组织或培养细胞。
取得样本后,通过酶解或其他方式处理,使细胞单层分散。
2. 配制细胞培养液:根据细胞类型不同,配制适当的培养液,提供生长和分裂所需的适宜环境。
3. 显微镜和载玻片:选择适当的显微镜和载玻片,保证观察时的清晰度和稳定性。
4. 染色剂:可以选择适当的染色剂,如乌洛托品或其他DNA染色剂,来突出染色体的结构。
实验步骤:1. 取一小滴预先处理好的细胞悬液,均匀涂布在载玻片上。
2. 用另一根载玻片轻轻压在涂有细胞悬液的载玻片上,使细胞单层均匀分布。
3. 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倍镜至适当倍数。
4.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观察结果:1. 有丝分裂的前期(原核期):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染色质开始逐渐凝聚,形成染色体。
染色体呈现为细长的线状结构,能够明显地看到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
2. 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进一步凝缩,呈现出更短更厚的形态。
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和纺锤体相互连接。
这是染色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排列变化最显著的阶段。
3. 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并移向相反的细胞极,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同时,细胞被分割成两个子细胞,细胞质也随之分离。
讨论和结论:细胞有丝分裂是一个高度有序和精确的过程,能够确保遗传物质的准确分配。
通过观察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和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凝缩、连接和分离等关键步骤,这些步骤都对染色体的准确分离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第四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增殖第1课时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学考达标练1.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周期中各期时长,该细胞的分裂间期时长为()A.1 hB.4 hC.12 hD.21 h,细胞周期长2×(7+3+1)=22(h),其中分裂期长1 h,则分裂间期长21 h。
2.关于“模拟探究细胞的大小与扩散作用的关系”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琼脂块体积是自变量B.NaOH溶液扩散速率是因变量C.处理时间是无关变量D.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琼脂块的体积是自变量,A项正确;NaOH溶液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中的扩散速率相同,NaOH溶液在琼脂块上的扩散体积与琼脂块的体积的比值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是因变量,B项错误;处理的时间是无关变量,C项正确;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D项正确。
3.下图所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最便于观察和研究染色体的是()4.(2020丽水四校高二段考)高等植物细胞不断分裂使植物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开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A、D两项错误;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B项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的程度,此时形态稳定、数目清晰,C项正确;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D项正确。
5.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B.细胞核的控制能力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C.受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的限制D.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比有密切关系,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D两项正确;细胞核是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B项正确;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目和种类与其功能有关,而与细胞的生长无关,C项错误。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时期染色体特点其他特点图像数目变化规律?间期??????2N呈细丝状染色质状态,每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就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①合成了大量的蛋白质②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③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前期?????2N由细丝状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排列散乱①出现纺锤体?②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中期???2N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①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实际不存在②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4N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纺锤丝缩短,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末期?2N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①核仁、核膜重新出现②纺锤体消失?③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项目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前期:纺锤体形成发生不同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梭形的纺锤体两组中心粒在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细胞的分裂方式不同细胞板从中央向四周扩展,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一个细胞溢裂成两个细胞参与的细胞器不同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低等植物中心粒形成纺锤体前期: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相同点间期:都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参与的细胞器都是核糖体、线粒体;染色体都在间期复制,后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周期的理解?1.定义: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产生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细胞等等。
高中生物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微专题四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及图像判断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微专题四有丝分裂过程分析及图像判断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结构及物质数量变化(1)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细胞结构变化规律纺锤体形成―→消失(前期) (末期)核膜、核仁消失―→重建(前期) (末期)中心体倍增―→移向两极―→平均分配(间期) (前期) (末期)(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数量的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为2n)为例项目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染色体数形态变化行为变化复制形成染色单体螺旋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着丝点分裂解旋成染色质数目2n2n2n4n4n→2n核DNA数2n→4n4n4n4n4n→2n 染色单体数0→4n4n4n0 0 2.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1)a→b、l→m、p→q变化原因都是DNA分子复制。
(2)g→h、n→o、r→s变化原因都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3)染色单体数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3.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特殊时期总结(1)核DNA分子数目加倍的时期——间期。
(2)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时期——间期。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
(4)染色单体数目为零的时期——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
(5)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的时期——间期DNA分子复制完成后及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
(6)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的时期——间期DNA分子复制前及分裂期的后期和末期。
例1(2023·广东佛山一中段测)下列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纺锤体②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③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④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A.②③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D解析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的,因此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不能观察到纺锤体,①错误;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了细胞板,赤道板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②错误;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③正确;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④正确,故选D。
生物新浙科版必修1 4.1 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一
二
2.有丝分裂的周期中,核DNA分子复制、着丝粒的分裂、染色单体 的形成及消失依次发生在( D ) A.间期、前期、中期、间期 B.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C.间期、后期、中期、后期 D.间期、后期、间期、后期
解析:细胞分裂间期进行核DNA分子的复制,着丝粒分裂发生于后 期,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消失于后期。
第1课时 细胞周期及有丝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课标阐释
学法指导
1.基于归纳与概括,梳理细胞周期的 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分析与讨论,探究细胞表面积 与体积的关系。(科学探究) 3.基于模型与建模,分析动、植物细胞 有丝分裂的过程,并比较两者在有丝 分裂过程中的异同。(科学思维) 4.明确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理性看 待问题,并能对相关问题作出理性解 释与判断。(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一
二
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进行分裂的细胞都存在细胞周期 B.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通常长于分裂间期 C.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 D.细胞周期是指上一次分裂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
解析: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A项错误;在细胞周期中,分裂 间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比分裂期的长,B项错误;分裂间期包括G1期、 S期和G2期,C项正确;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 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D项错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四
典例剖析
将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边长分别为1 cm、2 cm、3 cm的正方体。
将3种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 min。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B ) A.3种琼脂块NaOH扩散速率一样
B.3种琼脂块中,边长为3 cm的正方体NaOH扩散速率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1.定义: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产生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
细胞、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细胞等等。
3.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4.表示方法和图解
(1)图示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A,a+b或c+d,a→f,A+B+C。
其中表示分裂间期的是A→B,a或c,a+b。
表示分裂期的是B→A,b或d,c→f。
(2)柱形图中,B组DNA含量在2C到4C之间,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分子的复制时期;
期和分裂期。
C组细胞中DNA含量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于G
2
(3)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时,
看到的多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4)分裂间期:是指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
它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如下图所示)。
分裂间期分为三个阶段:①DNA合成前期),此期为DNA复制作准备,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细胞较快地生长,期(G
1
体积随着细胞内物质地增多而增大;②DNA合成期(S期),此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
期),此期DNA合成终止,主要进行蛋白制,使DNA含量增加一倍;③DNA合成后期(G
2
质和RNA的合成,形成微管蛋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为细胞分裂期作准备。
\
(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将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它约占细胞周期的
5%-10%。
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如下图: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