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中考历史世界近代国际关系坎坷曲折的中美关系试题(共22页)
3.1969年,HY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获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A】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基辛格机密访问中国C.中美签署?中美结合公报?D.尼克松访华
6.应HY主席HY的邀请(yāoqǐng),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2021年11月15日至18日对中国进展国事访问。双方积极评价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获得的宏大开展,并就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开展达成一共识。中美何时正式建交(D)
A.1971年,基辛格访华B.1972年,尼克松访华C.1972年,双方签署?中美结合公报?D.1979年,HY成认只有一个中国,HY是中国的一局部
〔4〕HY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HY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HY对台HY售、维护HY“不统不独〞等问题的本质是为了维护HY的全球HY。
热点背景:
1、2021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结合公报?,从1979年1月1日起两国正式建交,至2021年整整30周年了。这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请答复:
〔1〕根据材料一,你能判断出当时中美关系如何?
〔2〕材料二中“一个时代〞和“另一个时代〞分别是什么意思?中美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的时间是是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中美两国“开展长期安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你认为中美两国政府怎样才能建立长期安康稳定的关系?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2011·沈阳四校期中“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B【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苏美三国关系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奉行对华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政策,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撕毁与中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危害以及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可谓内外交困。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2.2011·唐山模拟2009年美国国家领导人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指出:“上海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往的新篇章。
”之所以对《上海公报》给予高度评价是基于() A.美国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B.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实行“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C.美国政府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揭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D.美国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维护了亚太地区稳定2.C【解析】材料中“在37年前”即1972年,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2011·增城模拟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他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咨文反映出的新动向是()A.美国强调中美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3.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美国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考虑对华采取外交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政策,故应排除A和D;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故应排除B;由于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而且中苏关系恶化,美国想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对苏联施压,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新课标高三历史复习中美关系专题
第三轮复习资料专题七大国关系之一(中美关系)1、近代史上的中美关系:(1)晚晴时期:①1844年美国逼迫中国政府签订《望厦条约》;②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国追随英法侵略中国,伙同沙俄充当英法的帮凶,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③1900年美国与其它列强一起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
(2)民国时期:①在辛亥革命中美国政府和外交官拒绝支持和承认革命军;南方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美国政府对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则奉行中立政策,一方面继续拒绝承认南京临时政府,但另一方面,扶持袁世凯。
②出于维护在华政治经济利益、扩大在华的思想与文化影响和支持中国共和运动的考虑,威尔逊就任总统后,美国于1913年不顾其他列强的反对,放弃大国协商一致的原则,率先承认中华民国。
③(简单了解)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九国公约》。
美国为阻止日本独占中国,支持中国要求解决了山东问题。
从1899年开始美国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势力在中国开始膨胀。
削弱了日本在中国的势力(改变了一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了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④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美国为争得在华的外交优势,率先同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各国相继仿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新约。
至1933年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失去关税自主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⑤二战中: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中美两国同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国,共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⑥二战结束后,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
(人教版)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二战后美日、美欧关系的变化每日一题
专题二战后美日、美欧关系的变化(2018年河南洛阳高三检测)2017年2月13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欧盟外交官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里尼在华盛顿会见白宫官员时警告说:“特朗普政府最好少管欧洲政治,先顾好美国再说;在特朗普政府治下,美欧这一传统盟友关系将转型为更加务实和交易性质的关系。
”欧盟这一代表的讲话A.说明欧盟已经成了独立的政治实体B.反映了美国丧失了超级大国的地位C.反映了欧洲彻底摆脱了美国的影响D.体现了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参考答案】D【解题必备】1.战后日美关系的发展和演变(1)占领和被占领的关系,二战后,日本成为战败国,美国以盟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
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消除军国主义,改革两年后扶植日本。
(2)由敌对到伙伴关系,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向日本订购“特需订货”,促使美国对日和解。
1951年9月日美签订《日美安全条约》。
日本变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日美安保体制的建立,标志日美两国之间从敌对关系演变为附属伙伴关系。
2.战后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演变,主要受国际形势和美欧双方的实力两大因素制约。
以冷战的结束作为分水岭,美欧关系在冷战期间和冷战后各经历两个阶段。
(1)冷战时期的美欧“特殊关系”①二战结束至50年代。
二战后,欧洲是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点。
1947年美国施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推动成立欧洲经济合作发展组织,至1949年北约成立,美国和西欧国家最终建立了大西洋联盟,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框架确定。
由于冷战局势依然紧张,美欧存在致的根本利益。
②60年代至冷战结束。
随着冷战形势趋缓以及双方实力的消长,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凸显。
美欧“特殊关系”总体上呈衰落之势。
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对西欧态度复杂化:一方面继续支持,另一方面开始强调维护自身利益和在大西洋同盟中的领导地位。
(2)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历史性调整①90年代构成第三个阶段。
期间,美欧关系完成了冷战后最初的调整,并在调整后仍保持了同盟关系。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串联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
-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教育和理论建设 (1)外交事业 ①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政策。 ②1949年,中苏建交;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③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 问题的基本准则。 ④1954年,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为推动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⑤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 进会议圆满成功。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2-
-3-
政,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 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 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1956 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 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十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 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1-
1 2 3 4 5 6
2.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 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 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 关闭 8.5%,成本降低了9.5%。这表明党中央( ) A.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开始打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城市经 B.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济体制改革才出现的状况,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故A项错误;“探索 C.优先发展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出现 D.初步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高考历史热点问题扫描
高考历史热点问题扫描长效热点问题举例: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核心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之一,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上极其重要的主要国家双边关系。
(1)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以攫取侵华特权。
19世纪60年代觊觎我国领土台湾。
(2) 19世纪末。
(3)辛亥革命失败后,扶黎扶蒋,控制中国。
中国进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各国纷纷寻找在中国的代理人。
“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政权,从而实现了控制中国(20余年)的目的。
在此期间美国对华商品输出(1931年)跃居第一位。
(4)“二战”期间,。
1941年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为打败共同敌人,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
美国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抗战,中国战场的抗战有力配合着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军的作战。
(5)二战结束后,。
(6)1949年新中国成立。
(7)20世纪70年代。
长效热点问题举例: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核心考点: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影响1.友好交往:(汉朝至宋元时期)2.对抗与友好并存:(明清时期)清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中日交往基本断绝;晚清时期,中国以黄兴、蔡元培、陈独秀等为代表留日学生,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3.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亚洲的强国;(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史实)4.23年的冷战对立:(1949-1972年)二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天皇制。
企图利用日本控制东亚,遏制共产主义。
【名师推荐资料】新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专题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2018年山东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20世纪50—60年代,中日民间外交取得丰富成果,在经贸上达成了许多重要的贸易协定和渔业协定,在文化交流上两国文艺界人士和团体互访频繁。
这种现象说明A.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B.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C.日本放弃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D.中日有改善政治关系的民众基础【参考答案】D【解题必备】全面认识中日关系1.中国近代(1)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1900年,同英法美俄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1904年日本发动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夺取了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4)一战期间:1914年日本出兵中国东北,并提出“二十一条”,妄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5)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先后发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及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2.建国以后(1)五六十年代:日本追随美国,仇视中国(2)七十年代①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提升。
②表现: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3)九十年代以来①原因a.二战后对日本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b.70年代以来,日本积极寻求世界霸主地位,军国主义思想抬头。
②表现中日关系一波三折,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抬头,修改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扩军等错误举措,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
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
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这一言论认为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中美关系B.中美关系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D.中日关系是维护远东和平的关键2014年以来,整个世界在中日外交恶化问题上表态谨慎和纠结,日本与西方有共同价值观,理应是朋友。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十六)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六)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9·怀化一模)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
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
”这个政策有利于()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解析:选C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即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文装的解放军”,说明周恩来主张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 项正确;中苏建交标志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项错误。
2.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
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
“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
这说明()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转变解析:选D根据材料“一边倒、帝国主义”下降而“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上升,反映了以国家性质和阶级斗争为主的外交思想逐步转变为以国家利益出发的新外交思路,故D项正确。
3.(2019·保定一模)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
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上述外交活动()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有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解析:选C根据材料“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练案(2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练案[20]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20·某某某某模拟)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某某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某某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
这一变化说明( C ) A.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解析] 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可知,中国出兵朝鲜一事,威胁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使美国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解放某某并考虑要承认中华人民某某国”,说明美国最初没有敌视新中国,A项错误。
美国对华政策是其国家利益决定的,B项错误。
战后初期国际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美国立场的变化是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故排除D项。
2.(2020·某某某某质检)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
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
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
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 )A.1949~1978年B.1966~1976年C.1978~2012年D.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解析] 分析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可知立国外交出现在建国之后改革开放之前,故正确答案为A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3.(2019·某某某某中学二模)1949年6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人民政府在政策上对严格遵守政府法令的外商企业加以保护。
但从1950年12月开始,陆续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某些西方国家在华企业之一切财产加以军事管制或冻结。
人民政府对外企政策的变化( D )A.说明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B.源于中苏结成经济军事同盟C.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是亚太地区局势紧X的反映[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49年中国仍对遵法的外商企业进行保护,但在1950年12月之后对西方国家的在华企业进行管制,结合所学,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亚太地区的局势渐趋紧X,故选择D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与管制西方国家在华企业无关,故排除B项;对在华企业态度的变化与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无关,故排除C项。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每日一题
(1)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双方都从本国利益出发,以比较务实、比较稳健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关系。
但在军事交往、高科技交往、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台湾问题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双方仍有很大的分歧。
(2)应全面、辩证与冷静地看待中美关系,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与互利合作,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
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
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
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A.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B.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C.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D.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
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节选3.【答案】(1)变化:从与中国结盟转变为敌视、孤立、封锁新中国;从敌视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但双方摩擦不断。
由结盟到敌视的原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美合作基础消失;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的影响;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关系正常又摩擦不断的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滞胀);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社会矛盾尖锐;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020年新课改地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试题04:现代中国的内政外交及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0年新课改地区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试题阶段检测(四)现代中国的内政、外交及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
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2.近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
这主要由于( )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
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A.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4.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同时对部分省市建制进行调整。
辽东、辽西两省合并为辽宁省,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等,京津沪外的中央直辖市均改为省辖市。
中央人民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加强统一领导提高行政效率B.配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C.逐步推进社会主义基层民主D.确保依法治国的方略落到实处5.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该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C.高度自治D.实现“三通”6.《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
高考历史中美关系测试题
高考重点专题复习:历史视角下的中美关系一、选择题:1. 美国取得其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的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B.《天津条约》C.《辛丑条约》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19世纪中期,美国在侵华问题上基本追随英法两国,没有独立的侵华政策,其原因有①经济军事综合实力不及英法②国内南北矛盾激化,并爆发了内战③对外致力于西半球的扩张④奉行中立主义政策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表明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形成4.美国近代对华侵略最突出的特点A.依仗武力侵略中国B.借助其他国家力量加紧侵略中国C.着重外交、培植亲美势力控制中国D.凭借经济优势独占中国5.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A.力促国共两党合作使中国避免内战B.在中国扶持一个亲美反共的政府C.排挤老牌殖民国家在中国的势力D.维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统治6.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A.由敌视走向友好结盟B.由冷战走向缓和C.由战争走向和平D.由对抗走向正常化7.新中国诞生后,中美曾有一段互相隔绝而又敌对的历史,其起因是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B.美国蓄谋侵略中国C.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D.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8.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处于对抗时期,这一时期中美斗争的实质是A.意识形态的斗争B.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C.台湾主权的归属问题D.国家利益的冲突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关键在于A.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C.中国承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美国对外战略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10.尼克松访华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结束隔绝状态,进行交流与合作 B 结束与越南的战争C. .改善中美关系,加强同苏联争夺欧洲D.改善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二、非选择题:11. 中日关系、中美关系以及美日关系在中外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定地区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版含解析历史
第22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甘肃调研)近代以来,西方的生活习惯和观念大量涌入,与中|国外乡(主要是都市)的风俗互相碰撞、交融,形成富有现代意味的风俗景象.以下选项符合这一特征的是()A.中山装、旗袍B.面包房、咖啡屋C.西式别墅D.火车、汽车解析中山装、旗袍都是将西方元素和中|国元素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面包房、咖啡屋都完全是西方引进的产物,故B项错误;西式别墅也完全是引进西方的产物,故C项错误;火车、汽车也完全是西方引进的产物,故D项错误.答案 A2.(2021·贵州模拟)许金城?民国野史?记载: "无数的汉人都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也有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然后庄重地剪除辫子.〞据此可见()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革新与传统思想并存C.西式生活方式影响广泛D.汉族的传统思想复兴解析材料 "兴高采烈地剪去这条奴隶标志的辫子〞表达了革新思想, "事先选择吉日祭拜祖先〞说明传统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 B3.(2021·山西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自女子放足后,适合三寸金莲的弓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布鞋、胶鞋、皮鞋,其中洋式皮鞋尤为京津女子所喜爱.女鞋需求的增多催生出了专门卖女鞋的坤鞋店,1930年代以后逐渐与男鞋合卖, "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这表达了当时()A.妇女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B.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C.辛亥革|命的影响较为深远D.男女平等成为社会新风气解析材料 "只以鞋履论,到此男女始真平等〞说明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故A项正确.答案 A4.(2021·四川成都诊断)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1912年9月19日: "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1913年9月15日: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气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解析材料 "宣读婚约〞 "携手同归〞 "主动离婚者中占近半数〞等婚姻习俗,表达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故C项正确.答案 C5.(2021·安徽安庆三模)?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中提到 "教育工作应该为战争与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教育效劳观点出发,教育为着战争……用教育工作帮助战争的发动〞.这种教育()A.具有泛(政|治)化倾向B.走群众路线C.具有全盘苏化倾向D.效劳抗日战争解析根据材料 "教育工作应该为战争与进行广泛的马克思共产主义的教育效劳观点出发〞可知,教育具有(政|治)化的倾向,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群众,主要讲教育要为战争效劳,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向苏联学习,故C项错误; "解放区〞的出现应是在抗日战争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 A6.(2021·四川广安调研)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kg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说明()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发生过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与自然灾害无关,故A项错误;1982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这与题干中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 "呈持续下降趋势〞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 C7.(2021·海南海口模拟)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到达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开展比较缓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解析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材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开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而且直到20世纪20至||30年代大量存在,不利于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主权的局部丧失,与半殖民地色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黄包车对市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 A8.(2021·广东中山(高|考)模拟)近代以来,历届中|国政府均重视交通运输事业的开展.其中,集中组织修建叙(宜宾)昆、滇缅、湘黔、黔桂等铁路;兴建川湘、湘黔、川黔、汉渝、兰(兰州)新、川滇等公路的中|国政府是()A.晚清政府B.南京临时政府C.北洋政府D.重庆国民政府解析晚清并未在西南地区大规模修建铁路,故A项错误;南京临时政府主要在北方进行交通建设,故B项错误;北洋政府统治中|心主要在北方,不可能在西南大规模进行交通建设,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建交通路线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即抗战大前方所在地,主要为抗战效劳,故D项正确.答案 D9.(2021·甘肃模拟)?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 "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 "欲保平安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开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开展C.交通开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解析根据题干中 "?上海洋场竹枝词?〞可知,题干只表达出了上海这一地区交通设施的变化,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题干中 "欲保平安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说明交通开展引发观念转变,故C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表达半殖民地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 C10.(2021·辽宁抚顺模拟)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 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 ,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开展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材料中表达的是政论性|报刊的比重大,反映不出列强侵略阻碍经济开展,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政|治)变革|报刊所占比重,可知|报刊关注(政|治)变革,故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表达放弃实业救国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故D项错误.答案 B11.(2021·安徽蚌埠三模)1855年2月,?遐迩贯珍?杂志刊出消息: "今于本月起?遐迩贯珍?各号,将有数帙附之卷尾,以载招贴(广告)……至||所取之银,非以求利,实为助每月印?遐迩贯珍?叁千本之费用而己.〞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该杂志性质发生了改变B.早期的广告属于纯公益性质C.该杂志发行量不断增加D.商业信息交流渠道有所拓宽解析材料中没有介绍该杂志的性质,更谈不上改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 "至||所取之银……实为助每月印?遐迩贯珍?叁千本之费用而己〞说明这些广告不是公益性的,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该杂志收取登载广告的费用,是为了支付印刷杂志的开销,并不能表达杂志的发行量增加,故C项错误;在杂志卷尾刊载广告,在当时的中|国,有利于商业信息交流的开展,故D项正确.答案 D12.(2021·山东青岛模拟)2021年11月16日~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关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B.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C.1990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D.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解析 "计算机网络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符合信息时代的史实,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符合史实,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21·山东菏泽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道德家们将中|国人描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专制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说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预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中,已成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根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为什么明清两朝 "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10分)(3)近代家族关系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什么特点?(3分)答案(1)特征:受宗法制影响,宗族观念浓厚;等级||森严、父权至||上;深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重视孝道;重男轻女.原因: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影响到家庭价值观念;理学处于统治地位,对女性的要求更加严格.(2)因素:近代学校的创办,导致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的瓦解;家庭社会的司法根底瓦解;外国经济的入侵瓦解了旧的家庭社会的经济支柱;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西方民主进步思想的传播等.(3)特点:与家族关系变化类似,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内部自然发生的,而是深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或: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压力下进行的.) 14.(2021·四川德阳三模)(12分)统计数据的变化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注:图1、图2为?人民日|报? "三八节〞新闻|报道中女性职业的统计.)比较图1、图2 ,提取两项新闻|报道中女性职业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解析这是一道数据史料题,答复时先比较数据变化的趋势,再结合所学阐释变化的原因.例如比较得出工人与农民所占比重大幅度降低,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别论述1950~1978年占比高的原因,1979~2004年占比大幅下降的原因即可;如比较得出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可从女性社会地位、教育的开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社会的需求等方面答复即可;如比较得出女性领导比重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可从女性(政|治)地位、我国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开展等角度答复即可;如比较得出除工农外,其他职业均有提升,女性的职业更加多样,其原因可从社会条件、女性社会地位、女性的社会作用等角度答复即可.答案例如:信息说明1 工人与农民所占比重大幅度降低图1工农所占比重高.工农民主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展开,树立劳动者形象的需要;阶级||斗争思想的长期存在.图2工农比重大幅降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阶级||斗争思想逐渐淡化,女性身上的革|命色彩退去2 女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新中|国成立后,妇女社会地位逐步提高;女性教育的稳步开展;男女平等观念被普遍接受;(社|会|主|义)建设客观需要大。
部编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16)(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6)李仕才一、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我国的外交史上有许多饶有兴味的外交故事,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等。
这体现了新中国A. “求同存异”思想的广泛实践B. 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C.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及其实践D. 外交基本格局的奠定【答案】B【解析】如“瓷盘外交”“兰花外交”“围棋外交”“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和“舞剧外交”说明新中国外交一直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进,体现出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B正确;A是万隆会议;C属于一直奉行的外交原则;D是奠定说法绝对。
2、孙中山说:“平均地权者,即井田之遗意也。
井田之法,既板滞而不可复用,则惟有师其意而已。
”由此可见他A. 借助古代政策宣传民生主义B. 受到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C. 迎合了农民要求土地的愿望D. 经济方面有复古的倾向【答案】D3、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国民党专做上层工作,共产党参加下层民众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畸形的发展”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分裂,故C正确;当时的工农运动是配合北伐战争的,因此工农运动不可能会决定战争的走向,故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故D错误。
【考点定位】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运动的认识,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时空意识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近现代以来中美关系的演变
(2018年贵州贵阳市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
”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
1.历程
(1)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染指中国。
(2)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3)一战期间美国扶植黎元洪,控制中国。
20世纪20年代后期积极扶植蒋介石。
(4)二战期间,中美合作。
(5)二战结束后,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6)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7)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走向和解;1979年中美建交。
(8)中美正式建交后,前进道路,一波三折。
2.认识
(1)从总体上看,中美关系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双方都从本国利益出发,以比较务实、比较稳健的方式来处理彼此的关系。
但在军事交往、高科技交往、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以及台湾问题等一些重要问题上,双方仍有很大的分歧。
(2)应全面、辩证与冷静地看待中美关系,中美之间仍然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需要不断增进战略互信与互利合作,妥善应对各种挑战,推动中美关系“可持续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
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
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
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下图为1979年邓小平在美国休斯敦西蒙顿马术竞技场接过17岁女孩凯利赠送的白色牛仔帽,并戴在头上向观众致意的场景。
该画面反映的这一事件
A.揭开了中美关系发展的新篇章
B.促进日本加快与中国邦交正常化
C.显示了美国对中国态度的根本改变
D.促使美国敌视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当今世界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开罗会议上提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对处置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安排。
宣言指出“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
之侵略……”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节选材料二 194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运用一切努力防止中国共产党人从非苏联的来源获得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物资与装备”。
1951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规定违反禁运条例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的国家,美国将停止向其提供援助。
——《中美关系史1949—1972》材料三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的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
——1972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材料四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美国政府已在2018年4月3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
由于美国的301调查为单方认定结果,且这一措施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严重侵犯中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享有的合法权益,威胁中方经济利益和安全,所以中国政府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对原产于关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亿美元。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关关系的变化对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启示。
1.B【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
3.【答案】(1)变化:从与中国结盟转变为敌视、孤立、封锁新中国;从敌视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但双方摩擦不断。
由结盟到敌视的原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美合作基础消失;中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的影响;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关系正常又摩擦不断的原因: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经济滞胀);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社会矛盾尖锐;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和地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通过对话磋商,增进理解,达成共识,避免误解和误判。
第(2)问,从上述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中可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际环境等都是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和地位;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时,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通过对话磋商,增进理解,达成共识,避免误解和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