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气的生物膜净化过程
VOCS废气处理的生物处理法和技术特点

VOC S废气处理的生物处理法和技术特点
VOC S废气处理的生物处理法:
从处理的基本原理上讲,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处理有机废气,是使用微生物的生理过程把有机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比如CO2、H2O和其它简单无机物等。
这是一种无害的废气处理方式。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生物处理有机废气过程包括3个基本步骤:
a)有机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与水接触,在水中可以迅速溶解;
b)在液膜中溶解的有机物,在液态浓度低的情况下,可以逐步扩散到生物膜中,进而被附着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吸收;
c)被微生物吸收的有机废气,在其自身生理代谢过程中,将会被降解,转化为对环境没有损害的化合物质。
VOC S废气处理的技术特点:
采用高效吸附材料,吸附效率95%以上,溶剂回收率90%以上。
系统化防爆设计和安全节点监控,完善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设备安全,满足化工场所苛刻要求。
对于非水溶性有机溶剂,采用活性炭吸附-水蒸汽脱附-溶剂回收工艺,具有相变热高,脱附完全,易冷凝的优点,可实现有机溶剂和水的自动有效分离。
对于水溶性大或易水解有机溶剂,采用活性炭吸附-氮气脱附-溶剂回收工艺,回收产品中水含量低,溶剂品质高、可降低运行成本;
吸附床内配套活性炭保护系统,充分保证设施安全。
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控制具有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功能。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 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 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 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 0 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 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 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填料固液混合层图1-1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传质降解模型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可以在无有机碳和氧的条件下,以光和氨、硫化氢、硫和铁离子等的氧化获得必要的能量,而生长所需的碳则由二氧化碳通过卡尔文循环提供,因此它特别适合于无机物的转化。
有机废气生物处理技术

1生物法的概念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是在已成熟的采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净化实质上是一种氧化分解过程:附着在多孔、潮湿介质上的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或养分,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CO2、H20)或细胞组成物质。
与废水生物处理过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废气中的有机物质首先要经过由气相到液相(或固体表面液膜)的传质过程,然后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至介质周围的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吸收;在此条件下,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产生的代谢物一部分溶入液相,一部分作为细胞物质或细胞代谢能源,还有一部分,(如CO2)则析出到空气中,废气中的有机物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减少,从而被净化。
2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机理对于生化法处理废气的机理研究尽管已做了不少的工作,当至今仍没有统一理论。
目前在世界上公认影响较大的是荷兰学者,依据传统的双模理论提出额生物膜理论。
另外一种是PEDERSEN、孙佩石等根据吸附理论提出的吸附-生物膜理论所为生物膜及是由微生物群体在固体载体表面构成的粘性膜结构。
润湿环境下,微生物以废气中有机物为能源,将其氧化分解过程中,得以生长、繁殖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膜。
这种生物膜尤其在处理浓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强的废气时,更显示了优越性。
3生物法的工艺特点由于微生物对各种污染物均有较强、较快的适应性,并可将其作为代谢底物而降解、转化、因此,与传统的废气处理技术相比,生物处理技术具有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安全性好,无二次污染,易于管理等优点。
同时,由于废气生物处理系手机的再生可直接通过吸收剂中微生物的作用来实现,而不需要先理化吸收和吸附那样的专门设备,从而简化了工艺流程和工业设备,降低运行操作费用,所以,生物处理技术已逐渐成为世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4主要工艺及对比4.1生物过滤床生物过滤床是一种在其中填入具有吸附性滤料(如泥炭、土壤、活性炭等物质)的净化装置。
基于生物滴滤法的甲苯废气净化过程及机制研究

基于生物滴滤法的甲苯废气净化过程及机制研究甲苯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化工、印刷、染料等行业中。
然而,甲苯的废气排放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开展甲苯废气净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常用的甲苯废气净化方法是生物滴滤法。
该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CO2和水。
以下将从净化过程和机制两个方面对基于生物滴滤法的甲苯废气净化进行探讨。
一、净化过程:基于生物滴滤法的甲苯废气净化过程主要包括废气输入、滤料层、微生物附着层、滤液收集层和氧气供应层五个部分。
1. 废气输入:甲苯废气通过进料系统输入生物滴滤器。
在进料系统中可以设置预处理装置,如冷凝器、吸附剂等,用于去除废气中的杂质和颗粒物。
2. 滤料层:生物滴滤器中的滤料层起到支撑和固定微生物群体的作用。
常用的滤料有活性炭、硅胶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
3. 微生物附着层:滤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群体是甲苯降解的关键。
这些微生物主要是真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生物膜。
甲苯在微生物附着层中通过微生物的吸附、溶解和降解等过程被转化为无害物质。
4. 滤液收集层:滤料下方设置滤液收集层,用于收集废气经微生物降解后产生的液态产物,主要是水和一些微量的有机酸等。
5. 氧气供应层:为了保证微生物的正常代谢和降解效率,生物滴滤器中需要供应充足的氧气。
氧气可以通过通风系统或喷气等方式提供。
二、净化机制:基于生物滴滤法的甲苯废气净化机制涉及到微生物的附着、吸附、溶解和降解过程。
1. 微生物附着:微生物在滤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其中包括真菌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
由于滤料表面的特殊结构和性质,微生物易于附着并形成稳定的生物膜。
2. 吸附:甲苯分子在微生物的胞外多聚物、多胞菌体和微生物膜等结构上发生吸附,有效地提高了甲苯吸收和传质的速率。
3. 溶解:附着在微生物表面的甲苯分子通过生物膜的溶解或渗透进入微生物内部。
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使甲苯分子得以进一步处理和降解。
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

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生物滴滤法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VOCs)的研究引言: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在大气中存在并具有挥发性的废气,由于其具有毒性和臭味,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有效地净化和治理VOCs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生物滴滤法作为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和经济的特点,成为了净化VOCs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生物滴滤法的原理、应用和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生物滴滤法的原理生物滴滤法是利用生物膜或活性污泥进行滴滤处理,通过废气与生物膜或活性污泥接触,使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作用转化为无机物或无害物质。
该方法主要依靠生物膜中的微生物,通过附着和代谢作用,将VOCs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生物滴滤法通过高效的生物滤层,实现了高效的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净化效果。
二、生物滴滤法的应用生物滴滤法适用于许多领域的VOCs处理,如印刷、涂装、化工等行业。
它不仅可以高效地净化VOCs废气,还可以将VOCs 转化为有用的物质。
例如,在制药行业,生物滴滤法已成功应用于处理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气,并通过生物转化产生有机酸和生物质。
三、生物滴滤法的进展随着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生物滴滤法在净化VOCs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目前,研究者们正在致力于改进生物滴滤法的性能和效果,以应对不同类型和浓度的VOCs废气。
例如,引入多种微生物群落,提高废气处理的效率和稳定性;研究膜材料和改进传质装置,减少压降和提高处理能力;优化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流速等,以提高生物滤层的性能。
此外,与其他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如生物膜反应器、生物滤池等,也为生物滴滤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四、生物滴滤法的未来展望虽然生物滴滤法在VOCs废气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
未来的研究可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一是提高生物滤层的稳定性和降解效率,以适应不同的工业废气污染。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

在塑料、橡胶加工、油漆生产、汽车喷漆和涂料生产等诸多工业领域中,工业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产生了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废气(VOC废气)。
这些废气未经处理排入大气,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光化学污染,影响大气质量,影响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某些有毒VOC废气有致残、致畸、致癌作用,对长期暴露其中的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为此,各国颁布了相应的法令,限制该类气体的排放,我国于1997年颁布并实施的《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限定33种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其中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挥发性有机物。
对VOC废气的治理,有多种处理技术可供使用。
但对于VOC浓度低、风量大的废气,传统工艺存在投资运行费用高、处理效率低和处理后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
近年来,逐渐发展的废气生物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该项技术与传统的燃烧法、催化氧化法、吸收法、吸附法相比,对VOC低含量废气的处理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主要介绍现行的德国废气生物处理技术,以期对我国相应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借鉴作用。
1 废气生物处理工艺1.1 生物处理原理废气的生物处理技术首先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异味气体的处理,例如养殖业中动植物加工产生的臭气、堆肥发酵和生物污泥废气处理等。
随着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气体的污染日益严重,这项技术逐步应用到工业废气净化领域。
其净化的基本原理是:有机废气或异味气体流经带有液体吸收剂的处理器;在处理器中,由于废气中的污染物在气、液相之间存在浓度梯度,浓度差使其从气相转移到液相,被生存其中的微生物吸附;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有机物被分解、转化为生物质和无机物。
1.2 反应处理工艺分类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以生物过滤为例,如图1所示,废气经过一定的除尘、温度和湿度调节,进入生物处理单元,经过微生物的处理,气体可以达标排放。
图1 有机废气的生物处理工艺流程图根据处理运行方式不同,处理工艺主要分为生物滤床工艺和生物洗提工艺两种。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0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填料固液混合层图1-1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传质降解模型表1-1微生物对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1.2.3.3废气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浩成环保——提供海量废气处理资料下载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0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填料固液混合层图1-1生物法净化工业废气的传质降解模型表1-1微生物对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化合物生物降解效果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丁醇、四氢呋喃、甲醛、乙醛、丁醛、三甲胺非常好苯、丙酮、乙酸乙酯、苯酚、二甲基硫、噻吩、甲基硫醇、二硫化碳、酰胺类、吡啶、乙腈、异腈类、氯酚好甲烷、戊烷、环己烷、乙醚、二氯甲烷较差1,1,1-三氯甲烷无乙炔,异丁烯酸甲酯、异氰酸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不明1.2.3.3废气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生物滴滤池净化废气生物膜的培养过程研究

第20卷 第1期 河 北 建 筑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 ol120 N o11 2003年3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 echnology Mar12003文章编号:1007-6743(2003)01-0001-03生物滴滤池净化废气生物膜的培养过程研究李清雪1,张丹2,王冬云1(1.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城建系,河北 邯郸 056038;2.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 抚顺 113008)摘要:研究了处理甲苯废气的生物滴滤床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过程。
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以鲍尔环和阶梯环填料为载体,实现生物滴滤池的快速挂膜与驯化。
接种污泥的性能、湿度和营养液的pH和循环量是影响生物滴滤池挂膜和驯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生物滴滤池;废气;生物膜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生物法用于VOCs物质处理具有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处理效率高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目前,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已成为当今世界上人们广泛关注的发展方向和前沿研究课题之一[1,2]。
对于该方法,附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是反应的主体,因而反应器的启动,即挂膜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选择甲苯为VOCs代表,选取阶梯环和鲍尔环为填料,研究净化VOCs的滴滤池生物膜的培养与驯化过程。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装置与流程工艺流程及试验装置见图1所示。
生物滴滤塔由直径为250mm,高为1700mm不锈钢材料制成,其中填料层高度为660mm,分三层安装,每层填料高度220mm。
上两层填料为φ15mm×17mm×1mm的鲍尔环,最下层为φ25mm×12mm×1mm阶梯环。
1.2接种污泥接种污泥取自本院人工湖边S BR反应池和邯郸市东效污水厂运行良好的氧化沟混合液。
S BR反应池的污泥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少量的钟虫和等枝虫,该混合液M LSS为1734mg/L,沉降比为40%。
有机废气的生物膜净化过程

科技创新导报2013 NO.14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291 净化过程机理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生物净化法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废气污染治理新方法,与其相关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目前仍处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
有机废气的生物净化过程实质上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废气中有害物质转变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及细胞质等的过程。
对于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的机理研究,虽然各国学者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理论。
一般认为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的实质是把废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相表面的液膜中,然后利用微生物降解液相或固相表面液膜中的污染物。
其净化步骤可用荷兰学者O t t e n g r a f 依据传统的气体吸收双膜理论提出的生物膜理论来解释,按照该吸收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有机废气中的污染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即由气膜扩散到液膜)。
(2)溶解(或混合)于液膜中的有机污染物成份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
(3)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被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经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如CO 2、H 2O、N 2、S 和S O 42-等)。
(4)生化反应产物C O 2、N 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S 和SO 42-随营养液排出。
2 填料上微生物的挂膜自然界中能够降解硫系恶臭气体的物质并便于工程应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化能自养菌与化能异养菌。
自养菌世代周期长,生长缓慢,在工程应用上,自养菌不易获得大量生物体,难以操控,但自养硫杆菌属对硫系恶臭物质有较高的降解效率。
异养菌生长迅速、易于培养与挂膜,对其的操控也要相对容易得多,但其降解的比率(g -S /(细胞·h -1)却远低于硫杆菌属。
生物法净化大气原理及主要工艺

生物滴滤塔的特 点
压降低,填料不易堵 塞
VOCs去除效率高
填料比外表小,运行 本钱较高
不合适处理水溶性 差的化合物
生物滴滤池与生物滤池的区别
生物滴滤池与生物滤池相似,但所用载体不再是 土壤、木屑、泥煤,而是采用粗碎石、塑料颗粒、陶 瓷、碳素纤维等,并且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填料的上方 喷淋循环液,运行前期,循环水中只有微生物,但运转 后不久,填料上就可附着一层几毫米厚的生物膜,循 环水不但提供了液相,而且可以加人PH调节剂或营养 盐。
填料是影响废气净化系统处理效果好坏的核心因素之 一,尤其是某些填料还要提供微生物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营 养物质。在选择一种适宜的填料时,主要考虑其比外表积、 密度、孔隙率、pH 值、持水才能、缓冲才能等。当然,影 响填料应用的最终因素还是本钱,在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 下,越廉价越好。常用的填料主要有胶原海藻酸钙、珍珠 岩和堆肥、湿混合废木料的混合物及其 3 种的混合物以及 多孔陶瓷、泥炭、木屑和颗粒活性炭等。目前,具有良好 机械强度、更好 pH 值缓冲性能和包含营养物质的合成填 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生物处理废气在日本、欧洲和美国已广泛应用,设备及工艺比较成熟,而我 国这方面研究还不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合适于特定有机物降解的细菌种类和接种方法有待研究。 (2)设备的研究开发,包括过程参数自动控制系统、布水、布气系统、填料等标准 确实立。 (3)废气中的颗粒物在滤床中积累过多,易造成滤床堵塞,阻力增大。
生物法净化大气原理及主要工 艺
生物滤池、生物滴滤、生物洗涤塔 填料、营养物质、微生物、压降
是一种氧化分解过程,填 料上的活性微生物以废气中的 有机组分作为能源或养分,转 化成简单的无机物或细胞组成 物质。
生物法处理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
生物膜净水过程及原理

生物膜净水过程及原理
生物膜法又称固定膜法。
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是土壤自净过程的人工化和强化。
主要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
生物膜法是利用附着生长于某些固体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进行有机污水处理的方法。
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
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
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氧层的好氧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氧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
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
废水和生物膜接触时,污染物从水中转移到膜上,从而得到处理。
其基本机理见水的生物处理法。
生物膜法的典型流程中的生物器可以是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曝气生物滤池或厌氧生物滤池。
前三种用于需氧生物处理过程,后一种用于厌氧过程。
最早出现的生物膜法生物器是间歇砂滤池和接触滤池(满盛碎块的水池)。
它们的运行都是间歇的,过滤-休闲或充水-接触-放水-休闲,构成一个工作周期。
它们是污水灌溉的发展,是以土壤自净现象为基础的。
接着就出现了连续运行的生物滤池。
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方案

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方案一、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的原理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是指利用活性微生物对有机废气进行生物降解和去除异味的过程。
具体原理如下:1. 生物降解:利用适宜的生物载体(例如生物膜、生物软泥等),将含有有机废气引入生物反应器中,通过生物膜或微生物菌群的代谢作用,将有机废气中的有害气体降解为无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水等。
2. 去除异味:生物膜或微生物菌群能够吸附并代谢含硫、含氮及其他异味物质,从而实现废气的去臭作用。
二、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的技术方案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的实施,需要考虑工程场地、废气性质、环境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
一个典型的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废气采集系统的设计:根据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特性和产生的地点,设计合理的废气采集系统,确保废气能够有效地被引导到净化除臭设备中。
2. 生物反应器的选型和设计:生物反应器是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的核心设备,根据废气的量、性质和需求水平,选择合适的生物反应器类型和规模,进行设计和布置。
3. 生物载体的选择和培养:选择适宜的生物载体,针对废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物质,培养富有生物降解能力的微生物菌群。
4. 运行控制系统的建设:建设一套完善的废气净化生物除臭运行控制系统,保证生物反应器能够稳定运行,实现废气净化和除臭效果。
5. 检测监测及数据记录系统:建立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的检测监测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数据记录系统,对废气净化和除臭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三、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的实施步骤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工场废气的特性、排放量和环境要求等数据,进行项目可行性评估,明确废气净化与除臭的技术路径和处理工艺。
2. 设计方案编制:根据项目可行性评估的结果,编制废气净化生物除臭工程的详细设计方案,包括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工艺流程、环保措施等。
生物法有机废气处理的工艺及设计

生物法有机废气处理的工艺及设计生物法有机废气处理是一种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气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冶金等产业中。
其工艺包括生物氧化和生物吸附两种主要方式,设计时需要考虑废气成分、浓度、温度、湿度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物法有机废气处理的工艺及设计。
生物氧化是将有机废气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代谢氧化成无害的无机物的过程。
生物氧化反应需要提供合适的基质、温度、pH值和氧气等条件。
常见的生物氧化反应有好氧生物氧化和厌氧生物氧化。
好氧生物氧化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成CO2和H2O的过程。
该过程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通常通过喷淋式、曝气式或百叶窗式氧气供给设备实现。
为了提高反应效率,常规反应器可采用活性污泥法、固定膜生物反应器或曝气沟反应器等工艺。
厌氧生物氧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下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和CO2的过程。
通常采用厌氧反应器进行反应,如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厌氧滤池反应器等。
为了保持缺氧环境,反应器内可设计适当的封闭系统,并提供适量的供给碳源和营养物质。
生物吸附是利用生物颗粒或生物膜表面的活性微生物吸附有机气体分子的工艺。
生物吸附通常包括干法吸附和湿法吸附两种方式。
干法吸附是将有机气体在生物颗粒表面吸附后进行降解,适用于有机气体浓度较低的情况。
常用的干法吸附包括生物填料层、生物滤床和生物棉等,其中生物填料层是将生物颗粒填充在填料层中,通过填料层内的空隙和微生物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实现废气处理。
湿法吸附是将废气通过湿润的微生物颗粒或生物膜表面,通过微生物的吸附和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成无害物质。
常用的湿法吸附包括湿式生物过滤器、生物湿润床和生物液滴沉滤塔等。
在设计生物法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时,首先需要了解废气的成分、浓度、温度、湿度等参数。
根据不同的有机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生物处理方式,同时考虑处理效率、设备可靠性、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设备的设计要合理布置反应器、吸附剂和辅助设备,确保废气与生物颗粒或生物膜充分接触,同时提供充足的氧气、碳源和营养物质。
有机废气(VOCs)处理生物滤池

A172-有机废气(VOCs)处理生物滤池
1工艺流程
生物滤池处理有机废气的工艺流程如图2.
具有一定湿度的有机废气进入生物滤池,通过50~100cm的生物活性填料层,污染物从气相转移到生物相,进而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分解过程由异氧型微生物在有氧和中性微碱条件完成.一般有机物最终分解为CO2;有机氮先被转化为NH3,继而转化为硝酸盐;硫化物先被转化为H2S,继而氧化为硫酸盐.净化后的气体排出.
2过滤材料
生物滤池的填料层是具有吸附性的滤料,多为土壤、堆肥、木屑、活性炭或几种滤料混合而成.滤料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适度的通水和持水性,以及丰富的微生物群落.滤料充当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的载体,而微生物又将湿润生物膜中的填充物颗粒团团围住.滤料还向微生物提供其生活必需的营养,这些营养物可以循环利用,但最终还是会被矿化作用分解.通常,在几年的运行以后营养物被耗尽,需要更换滤料.滤料颗粒的大小,一般以既能提供合理的吸附表面,又具有满意的滞流性为宜.生物滤池有单滤床开放式、多滤床封闭式等形式.与开放式单滤床生物滤池相比,封闭式生物滤池对维护的要求低,占地少,受气候影响小且容易监控,但造价较高.
3工艺条件
生物滤池的进气方式可采用升流式或下降式,前者容易造成深层滤料干化,后者则可避免,并可防止未经填料净化的可流性有机物排出.为防止气体中颗粒物造成滤料堵塞,废气进入滤池前必须除尘.废气应被水气湿润(相对湿
度>95%),以免滤料干燥、开裂;适宜的操作温度为15~40℃;滤床含水量(质量分数)的范围是40%~60%;适宜的pH值7.0~8.0;适宜的有机物质量浓度
为1000mg/m3以下,不应高于3000~5000mg/m3;废气与滤层的接触时间约x30~100s.。
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

第七章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重点难点:1.介绍三种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2.微生物脱硫机理;3.烟气脱硝机理。
7.1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技术7.1.1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原理微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需经历三个步骤:(1)有机废气成分首先同水接触并溶于水中(即由气相扩散进入液相);(2)溶解于液相中的有机成分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至介质周围的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捉并吸收;(3)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 经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
7.1.2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工艺有机废气的微生物处理方法包括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生物吸收法和生物洗涤法等。
1.生物过滤法废气处理工艺利用含有微生物的固体颗粒吸收废气中的污染物,然后微生物再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常用的工艺设备包括土壤滤池、堆肥滤池和微生物过滤箱。
生物滤池中,有孔的介质通过进气的湿度调节器和偶尔的喷淋而保持潮湿。
生物过滤法包括:土壤滤池、堆肥滤池、微生物过滤箱。
(1)土壤滤池构造:采用特制的颗粒化土壤作为填料,由气体分配层和土壤滤层两部分组成。
气体分配层下层铺设粗石子、细石子或轻质陶粒等,上部由黄砂或细粒组成;土壤滤层由粘土、含有机质沃土堆肥、细砂土和粗砂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配料组成。
影响因素:温度、湿度、pH值及土壤中的营养成分。
应用:土壤滤池已用于肉类加工厂、动物饲养场、堆肥场等产生恶臭废气的处理,这类废气的主要特点是带有强烈的臭味,这种臭味是有一种或多种有机成分引起的,而这些有机成分在废气中的浓度并不高。
优缺点:土壤滤池具有投资小、抗冲击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是该处理方法占地面积大、卫生条件差。
(2)堆肥滤池工作原理:将畜粪、城市垃圾、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等有机废弃物经好氧发酵、热处理后作为填料。
有机废物经稳定化作用后形成的堆肥是一种高达50~80%腐殖质含量的疏松物质,空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其中含有大量可降解有机气体的微生物。
生物法治理有机废气的方法

生物法除工业废气、生物法治理有机废气,我们不难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国内在生物法去除气态污染物的研究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生物处理技术在大气污染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化学法处理有机废气时一般要经历一下几个步骤:(1)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与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即由气膜扩散至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被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而被分解,经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
生物滴滤床生物滴滤池与生物滤池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顶部设有喷淋装置。
生物滴滤床使用的是粗碎石、塑料蜂窝状填料、塑料波纹板填料、陶瓷、不锈钢拉西环、树皮、活性炭纤维、微孔硅胶等一类不具吸附性的填料,填料的表面是微生物形成的几毫米厚的生物膜。
废气通过滴滤池时,废气中的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生物滴滤池在营养供给和微生物生长环境的调节方面具有优势,可承受比生物滤池更大的污染负荷,同时具有很大的缓冲能力,操作条件也易于控制,可通过调节循环液的pH,加入K2HPO4、NH4NO3等物质得以实现。
生物洗涤塔生物洗涤塔通常由一个装有填料的洗涤器和一个具有活性污泥的生物反应器构成。
洗涤器里的喷淋装置将循环液逆着气流喷洒,使废气中的污染物与填料表面的水接触,被水吸收而转入液相,从而实现质量传递过程。
吸收了废气组分的洗涤液,流入活性污泥池中,通入空气充氧后再生,被吸收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微生物氧化作用,被活性污泥悬浮液从液相中除去,生物洗涤塔工艺中的液相是流动的,这有利于控制反应条件,便于添加营养液、缓冲剂和更换液体,除去多余的产物。
不同成分、浓度及气量的气态污染物各有其有效的生物净化系统。
生物洗涤塔适宜于处理净化气量较小、浓度大、易溶且生物代谢速率较低的废气;对于气量大、浓度低的废气可采用生物过滤床;而对于负荷较高以及污染物降解后会生成酸性物质的则以生物滴滤床为好。
有机废气(VOCs)处理生物滴滤塔

A171-有机废气(VOCs)处理生物滴滤塔1工艺流程生物滴滤塔处理有机废气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生物滴滤塔示意图生物滴滤塔主体为一填充塔,内有一层或多层填料,填料表面是由微生物区系形成的几毫米厚的生物膜.含可溶性无机营养液的液体从塔上方均匀地喷洒在填料上,液体自上向下流动,然后由塔底排出并循环利用.有机废气由塔底进入生物滴滤塔,在上升的过程中与润湿的生物膜接触而被净化,净化后的气体由塔顶排出.2填料与工艺条件生物滴滤塔使用的填料多为粗碎石、塑料、陶瓷等,填料表面形成几毫米厚的生物膜,填料比表面积一般为100~300m2/m3.这既为气体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又可使气体对填料层造成的压力以及由微生物生长和生物膜疏松引起的空间堵塞的危险性降到了最低限度.生物滴滤塔还有一个生物滤池不具备的优点就是其反应条件易于控制,通过调节循环液的pH、温度,即可控制反应器的pH和温度,因此,在处理卤代烃、含硫、含氮等通过微生物降解会产生酸性代谢产物及产能较大的污染物时,生物滴滤塔较生物滤池更有效.3动力学模型生物滴滤塔入口有机气体浓度与去除量的关系是:有机气体浓度在0~A时,其去除量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基本为一条直线;当有机气体浓度>A以后,去除量不再随浓度增加而变化,而是基本趋于稳定.A点称为生物膜净化有机气体的临界浓度.入口气体浓度小于临界浓度时,生物滴滤塔内的微生物能有效地降解有机物,进来多少几乎就能降解多少;但当入口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塔里的生物膜很快被有机气体饱和,生化去除量趋于平稳.有机气体浓度<A时,其在生物膜上的降解为一级生化反应过程,其反应速率方程可以表示为ra=K1a×S1,式中,ra为表面反应速率,K1a为一级表面反应速度常数,S1为液相气体浓度.当气体浓度>A时,气体降解过程为零级反应过程.利用无因次准数M的值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传质速率在液膜中的相对大小,并进而判断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类型,其计算公式为M=(D×k1)/kL2,式中: D为气体在液相的扩散系数(m2/s);k1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1/s);kL为物理吸收的液膜传质系数(m/s).经计算,对于一般的有机气体,其Mµ1,这说明,有机气体在生物膜上的生化降解反应为瞬时快速化学反应,即微生物对有机气体的降解反应速率远远超过有机气体在液膜中的扩散速率,扩散到液膜内的气体能被微生物迅速生化降解反应完毕.根据化学工程原理,可以判定这一生化净化过程属于传质控制过程.由于是传质控制过程,则有机气体的净化过程速率主要取决于传质速率的大小.因此,凡是能强化气体在气、液相传质的措施均可强化这一生物净化过程.。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

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超详细)生物法处理废气废气的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把废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分解转化成少或甚至无害物质。
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几乎所有无机的和有机的污染物都能转化。
生物处理不需要再生和其他高级处理过程,与其他净化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能耗低、安全可靠、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质。
1.2.3.1基本原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新陈代谢活动。
废气中生物处理正是利用微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营养物质这一特点,把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以及细胞物质等。
1.2.3.2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过程由于微生物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转化的过程在气相中难以进行,所以废气中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体表面的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污染物才在液相或固体表面被微生物吸附降解。
按照Ottengraf提出的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图1-1)。
1)废气中的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由气膜扩散进入液膜);2)溶解于液膜中的污染物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3)微生物将污染物转化为生物量、新陈代谢副产品或者C02、水等;4)生化反应产物00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1120则被保持在生物膜内。
气态污染物的生物处理过程也是人类对自然过程的强化和工程控制,其过程的速率取决于:①气相向液固相的传质速率(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和反应器的结构等因素有关);②能起降解作用的活性生物质量;③生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的种类、生物生长环境条件、控制作用有关)。
表1-1列出了各种气态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效果。
按照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用于污染物生物降解的微生物有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可以在无有机碳和氧的条件下,以光和氨、硫化氢、硫和铁离子等的氧化获得必要的能量,而生长所需的碳则由二氧化碳通过卡尔文循环提供,因此它特别适合于无机物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废气的生物膜净化过程
摘要: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生物膜净化过程主要通过把废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相表面的液膜中,然后利用微生物降解液相或固相表面液膜中的污染物。
自养菌和异养菌组成的复合菌在填料塔上的挂膜过程经历吸附、菌体增殖、生物膜初步形成、生物膜成熟四个阶段,最终开始发挥作用。
关键词:有机废气双膜理论生物膜挂膜过程
1 净化过程机理
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生物净化法是一项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废气污染治理新方法,与其相关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目前仍处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中。
有机废气的生物净化过程实质上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废气中有害物质转变成为简单的无机物及细胞质等的过程。
对于生物法净化处理工业废气的机理研究,虽然各国学者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理论。
一般认为生物法净化有机废气的实质是把废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相表面的液膜中,然后利用微生物降解液相或固相表面液膜中的污染物。
其净化步骤可用荷兰学者Ottengraf依据传统的气体吸收双膜理论提出的生物膜理论来解释,按照该吸收生物膜理论,生物法净化处理有机废气中的污染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首先同水接触并溶解于水中(即由气膜扩散到液膜)。
(2)溶解(或混合)于液膜中的有机污染物成份在浓度差的推动下进一步扩散到生物膜,进而被其中的微生物捕获并吸收。
(3)进入微生物体内的有机污染物在其自身的代谢过程中被作为能源和营养物质被分解,经生物化学反应最终转化为无害的化合物(如CO2、H2O、N2、S 和SO42-等)。
(4)生化反应产物CO2、N2从生物膜表面脱附并反扩散进入气相本体,而S和SO42-随营养液排出。
2 填料上微生物的挂膜
自然界中能够降解硫系恶臭气体的物质并便于工程应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化能自养菌与化能异养菌。
自养菌世代周期长,生长缓慢,在工程应用上,自养菌不易获得大量生物体,难以操控,但自养硫杆菌属对硫系恶臭物质有较高的降解效率。
异养菌生长迅速、易于培养与挂膜,对其的操控也要相对容易得多,但其降解的比率(g-S/(细胞・h-1)却远低于硫杆菌属。
因此采用自养菌和异养菌组成的复合菌对填料塔进行挂膜,这样既能提高对硫系恶臭的降解效果,又有利于菌群间的生态互补。
将复合菌混合接种至盛有新鲜的循环营养液的容器中,在30 ℃条件下培养24 h,菌液明显混浊,把菌液加入填料塔中浸泡并通入混有臭气的空气进行曝气24~36 h,再将填料塔排空,开启营养液的循环系统,使含有复合菌的循环液在填料塔循环挂膜。
循环液每24 h要用新鲜营养液更换约10%~20%。
从填料的外部形态观察可将初始挂膜到挂膜成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2.1 吸附阶段
由于填料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因此可以吸附培养液中的有机物及菌体,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基点和足够的营养物质。
此时接种的菌体要调整代谢机制以适应新的环境,大部分微生物处于静止适应期,此时期在填料上用肉眼均未观察到生物膜。
2.2 菌体增殖期阶段
由于循环营养液营养物质丰富,静止适应期很快结束,微生物进入对数增殖期,菌体活力旺盛,开始大量繁殖,消耗大量有机物的同时,生物量大量增加,此时可以观察到循环营养液非常混浊,但絮凝及附着性差,此时可以适量减少循环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
以此控制复合菌的生长速度,使之处于递减增殖期,让菌体形成部分絮凝体。
絮凝的菌体有利于其在填料上的吸附,此阶段在填料上可以观察到布满了星星点点微生物群。
2.3 膜的初步形成期
循环营养液混浊度开始下降,营养液中的菌体数量减少,但填料上的生物膜开始加速生长,星点状的微生物群开始向四周稳步扩散,此时可以适当增加点营养物质以刺激生物膜的加速形成,当填料的大部为半透明的膜所覆盖,则表明生物膜已初步形成。
2.4 生物膜的成熟期
初步形成的生物膜很脆弱,极易为水流或气流等机械力量所冲刷掉,此阶段要保持水、气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所需菌种的主导地位及其快速增长,则可以加大硫系恶臭气体在混合气体中的浓度。
填料上的生物膜快速增厚,生物膜从透明状态逐渐转变成黄白色的膜状体,当膜的厚度达到200~500 ?m时,生物膜就基本成熟。
3 生物膜形成及结构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生物膜不是填料对悬浮微生物不断吸附所形成的,而是物理、化学和微生物过程综合的结果,有机分子或矿质元素随循环营养液喷淋到填料表面,其中有些被吸附以改良的载体表面;游离的微生物细胞被喷淋到这种改良的载体表面,其中碰撞到表面的微生物一部分可能又被循环液冲刷下来,而另一部分在被表面吸附一段时间后,可能变成了不可解吸的细菌;不可解吸的细菌摄取并消耗来自循环营养液的营养物质以及臭气底物,其数量也不断地繁殖增多,与此同时细菌产生大量具有粘性的胞外聚合物,胞外聚合物中含多种功能团,如羧基、羟基和磷酸基,可将微生物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附在填料表面,微生物量不断增加,直至填料表面完全被覆盖,随后可以从填料的表面向外,并且随着微生物被分裂成新细胞,逐步覆盖由先前已形成的膜层,形成良好的生物膜。
由此,微生物在消耗底物进行新陈代谢同时便使生物膜形成累积。
一些生物膜不再看作是连续的层状结构,而更多地看作是附着在一起由独立的堆体或群落的随机组合,这些堆体周围存在很多通道,水中的营养物质和臭气及氧都可以通过这些通道移动。
在孔状介质中生物膜形态也不同于一般的生物膜形态,似乎更象一张蜘蛛网,网上每条带的大小和形状发生变化;生物网表面积大,生物膜厚度小,从而减少了液体和生物膜之间的质量转移阻力;生物膜通过孔影响孔附近质量的传递,也影响层间流动。
生物膜附着强度在其生长阶段初期相对较高,而在后期附着强度随生物膜的厚度急剧地下降。
当生物膜达到一定的厚度时,就会妨碍扩散作用的进行,喷淋中的营养物以及混合气中的氧和臭气不能进入到膜的内层(或进入内层发生困难)。
当营养供给向内层扩散受到限制时,内层的微生物就开始内呼吸,随后,当生物膜的内层不能支撑其生物群体的时候,生物膜就瓦解脱离,大块的生物膜开始脱落,生物膜脱落后腾出的更新表面,又会形成新生物膜。
生物量的多少反映了生物膜的厚度、密度,它们与臭气的处理效率有着直接关系。
生物膜的有效厚度一般为100~500mm,厚度超过400mm的内层微生物就逐渐由外呼吸转入内呼吸状态。
一般认为生物膜的厚度在500 mm左右,超过1000 mm即自行脱落。
生物膜对臭气的去除率决定于膜的厚度对臭气物质、氧、有机物及矿物质的阻力,当生物膜在500 mm以内时,有机物的去除率随生物膜厚度的增加面增加,当生物膜再增厚时,臭气的去除率与膜的厚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