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全册 练习题

合集下载

(28份)新人教版必修2(全册)高中物理同步练习课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

(28份)新人教版必修2(全册)高中物理同步练习课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

(28份)新人教版必修2(全册)高中物理同步练习课堂检测题汇总附答案课时作业(一)曲线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一物体沿曲线由a点运动到b点,关于物体在ab段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B.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均匀变化C.a点的速度方向由a指向bD.ab段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解析: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即使速度大小不变,速度也改变,A错误;当物体的加速度恒定时,物体的速度均匀变化,B错误;a点的速度方向沿a点的切线方向,C错误;做曲线运动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D正确.答案:D2.质点在一平面内沿曲线由P运动到Q,如果用v、a、F分别表示质点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加速度和受到的合外力,则下图所示的可能正确的是( )解析:速度方向总是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A不正确.物体受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弯曲方向,加速度的方向也是指向轨迹的弯曲方向,B、C不正确,D正确.答案:D3.如图所示,撑开的带有水滴的伞绕着伞柄在竖直面内旋转,伞面上的水滴随伞做曲线运动.若有水滴从伞面边缘最高处O飞出,则飞出伞面后的水滴可能( ) A.沿曲线Oa运动B.沿直线Ob运动C.沿曲线Oc运动D.沿圆弧Od运动解析:雨滴在最高处离开伞边缘,沿切线方向飞出,由于受重力作用,雨滴的轨迹向下偏转.故选项C正确.答案:C4.小钢球以初速度v0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受到磁铁的侧向作用而沿如图所示的曲线运动到D点,由此可知( )A.磁铁在A处,靠近小钢球的一定是N极B.磁铁在B处,靠近小钢球的一定是S极C.磁铁在C处,靠近小钢球的一定是N极D.磁铁在B处,靠近小钢球的可以是磁铁的任意一端解析:由小钢球的运动轨迹知小钢球受力方向指向凹侧,即磁铁应在其凹侧,即B位置,磁铁的两极都可以吸引钢球,因此不能判断磁铁的极性.故D正确.答案:D如图所示,一物体在O点以初速度.如图所示,跳伞员在降落伞打开一段时间以后,在空中做匀速运动.若跳伞员在无风4.0 m/s.当有正东方向吹来的风,风速大小是.如图所示为一个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质点的轨迹示意图,已知在)45°角,向右上方如图所示,橡皮同时参与了水平向右速度大小为和v y恒定,所以v合恒定,则橡皮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v2x+v2y=v2+v2=合=由图乙知,物体在y方向的加速度a=0.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的初速度为0,故物体的初速度v0=v x=3 m/s.的时间.点时速度的大小.课时作业(二)平抛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B.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C.平抛运动是非匀变速运动要依据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v y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合图象的特点进行分析,作出推断.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竖直分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选项MN的左侧某点沿水平方向,则所有抛出的小球在碰到墙壁前瞬间,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做平抛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之比为.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做平抛运动的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量相等越小,选项A错误;物体135……,.某人向放在水平地面的正前方小桶中水平抛球,结果球划着一条弧线飞到小桶的右侧如下图所示,在距地面高度一定的空中,一架战斗机由东向西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发后,开始瞄准并投掷炸弹,炸弹恰好击中目标的斜面上的某点先后将同一小球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小球均时,小球到达斜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的夹角为tanφ,φ=θ+α1=α2,故A、B错误,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平抛运动先后经过A、B两点,到达点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位置的竖直分速度大小之比.答案:如图所示,一小球从平台上水平抛出,恰好落在平台前一倾角为刚好沿斜面下滑,已知平台到斜面顶端的高度为h=0.8 m,取课时作业(三)圆周运动.如图所示,一偏心轮绕垂直纸面的轴O匀速转动,.甲、乙两物体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如果它们转动的半径之比为:5为:2A.甲、乙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是:15B.甲、乙两物体的角速度之比是:.甲、乙两物体的周期之比是:15.甲、乙两物体的周期之比是:3甲甲v乙r乙=15;2πT,所以.如图所示,一位同学做飞镖游戏,已知圆盘的直径为水平抛出,在飞镖抛出的同时,圆盘以角速度A到B,再经T/4,质点由,所以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大小相等,方向并不相同,平均速度不同,A、C错.由角速度的定义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3:13:1同一圆周上各点的周期和角速度都是相同的,选项两点的线速度分别为v P:3:1.如图所示,一个匀速转动的半径为r 的水平圆盘上放着两个木块的地方,它们都随圆盘一起运动.比较两木块的线速度s A :s =:3A:φ=:2A .它们的半径之比r A ;r B =:3 B .它们的半径之比r A :r B =:9 T A :T =:3 f A :f =:3两个质点,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2:3v A :v 2:3;又相同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之比φA:φ3:2ω=ΔΔA :ω3:2r A :r ×ωB ω=23×4:9,选项正确.根据T =2πωT A :T B :ωA 2:3选项正确.又f A :f T B :T 3:2选项错.答案:BC 三、非选择题的半径是小轮答案:课时作业(四)向心加速度如图所示,在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上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就是向心加速度,其方向指向圆心,选项2017·安阳高一检测)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是相互关联的三个转动部分.大齿轮边缘点比小齿轮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后轮边缘点比小齿轮边缘点的角速度大.大齿轮边缘点与小齿轮边缘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等于它们半径的反比两点的线速度之比v a:v=: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a:a b=3:2 球绕中心轴线转动,球上各点应具有相同的周期和角速度,即知v b>错,若.如图所示,皮带传动装置中,右边两轮连在一起共轴转动,图中三轮半径分别为三点为三个轮边缘上的点,皮带不打滑.向心加速度分别为.飞行员从俯冲状态往上拉时,会发生黑视,第一是因为血压降低,导致视网膜缺血;第二是因为脑缺血.飞行员要适应这种情况,必须进行严格的训练,故飞行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为了使飞行员适应飞行要求,要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对飞行员进行训练,飞行员坐在一个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舱内边缘,要使飞行员的加速度课时作业(五)向心力.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半球形碗边的a点下滑到b.如图所示,在光滑杆上穿着两个小球m1、m2,且m1=匀速转动时,两小球刚好能与杆保持无相对滑动,此时两小球到转轴的距离.:1 .:.:1 D.:2解析:两个小球绕共同的圆心做圆周运动,两球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为Fr1:r1:2..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圆筒内壁上,有一物体随圆筒一起转动而未滑动.当圆筒的角速度增大以后,物体仍然随圆筒一起匀速转动而未滑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体所受弹力增大,摩擦力也增大了物体随圆筒一起匀速转动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重力,劲度系数为360 N/m 的小球,当小球以360π.上海磁悬浮线路的最大转弯处半径达到8 000 m1 300 m,一个质量为2 500 m的弯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0 N两物体紧贴在匀速转动的圆筒的竖直内壁上,随圆筒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2.5 m0.6 kg的光滑小圆环为圆心在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圆环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圆环光滑,所以圆环两端绳的拉力大小相等.=BC,则有r+r cosθ课时作业(六)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面上,小球m在拉力F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小球到达P 点时F突然发生变化,下列关于小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的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gRh时,小球对底面的压力为零.火车所需向心力沿水平方向指向弯道内侧.弯道半径越大,火车所需向心力越大.火车的速度若小于规定速度,火车将做离心运动火车转弯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指向圆心,受力分析如图θ.因而,m、v一定时,规定速度,火车将做向心运动,对内轨挤压;当m、r一定时,若要增大.在汽车越野赛中,一个土堆可视作半径R=10 m的圆弧,左侧连接水平路面,右侧37°斜坡连接.某车手驾车从左侧驶上土堆,经过土堆顶部时恰能离开,赛第五章曲线运动倍线上方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线上方管道中运动时,外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线下方管道中运动时,内侧管壁对小球一定有作用力如图所示,用一小车通过轻绳提升一货物,某一时刻,两段绳恰好垂直,且拴在小车一端的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绳索中拉力可能倾斜向上.伤员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在地面上观察到伤员的运动轨迹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钢球静止不动时,传感器的示数F0=2 N,则钢球的质量给钢球一初速度,使钢球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某同学记录了钢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则钢球在最低点的速度v1=________ m/sv与v的大小关系是水平管口单位时间内喷出水的质量.如图所示,如果在圆盘圆心处通过一个光滑小孔把质量均为,与圆盘的动摩擦因数为-μg.所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指向圆心,即有+μgR.的取值范围为 -μgR≤1+μgR.1 -μgR≤1+μgR课时作业(七) 行星的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B .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绕太阳运动C .地球是绕太阳运动的一颗行星D .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正确反映了天体运动规律解析:宇宙中任何天体都是运动的,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有局限性,只有C 正确. 答案:C2.提出行星运动规律的天文学家为( )A .第谷B .哥白尼为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的卫星,椭圆的半长轴为为绕地球沿圆周运动的卫星,圆周的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的圆周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处将速率降到适当的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点相切,求飞船由A点到·T=+R0 4R答案:+R04R课时作业(八)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一、单项选择题1.如果认为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引力提供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B.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行星运动不需要向心力.我国发射的神舟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地球位于椭圆的一个点运动到远地点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课时作业(九)万有引力定律一、单项选择题1.重力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其重力都一样B.物体从地球表面移到高空中,其重力变大C.同一物体在赤道上的重力比在两极处小些D.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飞船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不受地球的引力解析:由于地球自转同一物体在不同纬度受到的重力不同,在赤道最小,两极最大,C正确.答案:C2.关于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发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伽利略测定的B.万有引力定律是由开普勒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卡文迪许测定的C.万有引力定律是由牛顿发现的,而引力常量是由胡克测定的G Mm +2,,即R +2=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相等 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相等.地球对一颗卫星的引力大小为GMm -2.一颗卫星对地球的引力大小为GMm r22+T22+3T2R2其中r为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2+T2,故G+2=,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得重力加速度2+3T2R2,故答案:BD课时作业(十)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g 0-g GT 2g B.g GT 2g 0-gD.3πGT Mm =g 0-g T 242,则GT 2g 0-g ,B.如图所示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标志,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勾勒出一轮明月和一课时作业(十一)宇宙航行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悟空”卫星的线速度比同步卫星的线速度小.“悟空”卫星的角速度比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小.“悟空”卫星的运行周期比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小。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高中数学必修二练题题目一给定函数y=y(y),其中y(y)=4y^2−3y+5,请计算当y=2时,y的值。

题目二某班级有60人,其中男生的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各是多少。

题目三小明从北京到上海乘坐高铁,全程992公里,高铁的平均时速是300千米/小时,请问小明的车程需要多少小时?题目四某数学问题中,有100个学生参与了答题。

其中40个学生答对了所有题目,60个学生答对了一部分题目。

求答对了一部分题目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例。

题目五设直线y=4y+1与直线y=−2y+5相交于点(y, y),求点(y, y)的坐标。

题目六某公司的年度销售额为600万元,某年度内销售额增长了20%,请问这个公司某年度内的销售额是多少万元?题目七某城市2020年的人口为500万人,每年人口增长率为2%,请问2023年该城市的人口预计是多少万人?题目八某商店在年底进行了大甩卖活动,折扣力度达到了80%。

原价标价为100元的商品,折后价格是多少元?题目九在一个集合中,共有12个整数,其中有5个偶数,其余为奇数。

求这些整数的和。

题目十某地的温度为摄氏18度,转换为华氏温度是多少度?参考答案1. 题目一:当y=2时,y的值为15。

2. 题目二:男生的人数为40,女生的人数为20。

3. 题目三:小明的车程需要3.3067小时。

4. 题目四:答对了一部分题目的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例为60%。

5. 题目五:点(y, y)的坐标为(0.8, 4.2)。

6. 题目六:某年度内的销售额为720万元。

7. 题目七:2023年该城市的人口预计为530万人。

8. 题目八:折后价格为20元。

9. 题目九:这些整数的和为7。

10. 题目十:摄氏18度转换为华氏温度为64.4度。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

必 修 二 经 典 习 题 荟 苹1. 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碘升华 (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 (C)酒精溶于水 (D )HCl 气体溶于水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A ).3.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 8 电子结构的是A.BeClB.H SC.PClD.N 2 2 5 24. X 、Y 是元素周期表ⅦA 族中的两种元素。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 的非金属性比 Y 强的是A .X 的气态氢化物比 Y 的稳定B .X 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比 Y 的弱C .X 原子的电子层数比 Y 的多D .Y 的单质能将 X 从 NaX 的溶液中置换出来5.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 .HI 和 NaIB .H 2S 和 CO 2C .Cl 2 和 CCl 4D .F 2 和 NaBr6. 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 .可溶于水B .具有较高的熔点C .水溶液能导电D .熔融状态能导电7.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8. 在一容器中放入海水, 几种铁制品在其中被腐蚀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①铁 ②镀 锡的铁 ③镀锌的铁 ④镀铜的铁A .④>②>①>③B .②>①>③>④C .④>②>③>①D .③>②>④>①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属锈蚀的原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②③④的装置为原电池装置。

③中铁为正极, 被保护; ②④中铁为负极,均被腐蚀,但相对来说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较铁 和锡的差别大,所以铁-铜原电池中的铁被腐蚀得快一些,①中的铁为化学腐蚀。

9. 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 2HI (g ) =H2 (g ) +I2 (g )。

若 c (HI ) 由 0.1 mol/L 降到 0.07 mol/L 时,需要 15 s,那么 c (HI ) 由 0.07 mol/L 时降到 0.05 mol/L 时,所需反应的时间为( )A.等于 5 sB.等于 10 sC.大于 10 sD.小于 10 s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分子式相同,各元素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物质是同种物质B .通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属于同系物C .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D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解析:分子式相同的物质,结构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种物质;通式相同的不 同物 质不一定是同系物,也可能是同分异构体或是其他关系;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 子式不一 定相同,如 NO 和 C 2H 6 等,因此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11.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丙烷跟甲烷一样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B .1 mol 乙酸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可生成 1 mol 乙酸乙酯C .CH2Cl2 是纯净物说明甲烷是四面体结构而不是正方形结构D .溴水既可鉴别乙烷与乙烯,又可除去乙烷中的乙烯而得到纯净的乙烷解析: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属于可逆反应,故 1 mol 乙酸与乙醇反应不可能生 成 1 mol 乙酸乙酯.12. 气体打火机使用一种有机化合物为燃料,这种燃料稍加压时易液化,减压时气化,点燃 能燃烧.下列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物是( )A .C 2H 6(沸点-88.6℃)B .C 3H 8(沸点-42.6℃)C .C 4H 10(沸点-0.5℃)D .C 5H 10(沸点 36.1℃)解析:符合要求的物质应具备:①沸点较高,②常温下是气体.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烷烃的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逐渐升高B .任何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都是相同的C .丙烷与 Cl2 发生取代反应后生成的一氯代物不只是一种D .正丁烷的熔点、沸点比异丁烷的高解析:烷烃的沸点随着碳原子数增加而逐渐升高;烷烃的通式为 CnH2n +2,烷烃分子中 N(C) ∶N(H) =n ∶(2n +2);丙烷与 Cl 2 发生取代是逐一分步进行,生成一氯代物有两种;烷烃支链越多,沸点越低.14. 由两种烃组成的混合物,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 成 CO 2 的质量也一定,则此两种烃一定满足( )A .互为同分异构体B .最简式相同C .为同系物D .符合同一通式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种烃中的C 的质量分数相同,因烃仅含C 、H 两种元素,则H 的 质量 分数也应相同,从而可推知它们的最简式相同.15. 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 )①可以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 ②可以用钠加入氯化镁饱和溶液中制取 镁 ③用电冶铝时,原料是氯化铝④炼铁高炉中所发生的反应都是放热的,故无需加热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16. 已知 X 、Y 、Z 、W 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连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 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练习题高中语文必修二练题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理解一问题:(1)文中“他欣赏我们的勇气,”“他把我们早已经达到的成绩肯定得太高了。

”这两句话是有关李大山的。

a.错误b.不确定(2)写田涛心情变化的词语是:a.见了设备就紧张b.垂头丧气而又愧疚c.心急如焚d.显得有点害怕答案:(1)b.不确定(2)b.垂头丧气而又愧疚阅读理解二问题:(1)下列词语语义的表达是正确的是:a.气定神闲b.飞沙走石c.春暖花开d.如火如荼(2)这篇文章主要在写:a.历史文化事件b.人物传记故事c.实地考察见闻d.科技发展成果答案:(1)a.气定神闲(2)c.实地考察见闻第二部分:完形填空完形填空一问题:(1)根据文中描述,下列词语的意思是正确的是:a.突如其来:事情突然发生b.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c.精疲力竭:非常疲劳d.自始至终:从一开始到最后(2)从下列选项中找出与文章意义相符的开头:a.唯有查出真相,才能洗清受冤情之冤b.想要做到洗心革面,就得认真审视自己的过去c.过去的事情,如烟,永远无法复得d.李云山也不甘示弱,大声痛斥那些背后捣鬼之人答案:(1)a.突如其来(2)b.想要做到洗心革面,就得认真审视自己的过去完形填空二问题:(1)小玲发愁的事情是:a.下雨天衣服湿透了b.自行车坏了c.下不了乡d.上不了学(2)根据文中描述,下列词语的意思是正确的是:a.全神贯注:一心一意b.与世无争:不争不抢c.举足轻重:起着决定性作用d.才华横溢:非常才华出众答案:(1)c.下不了乡(2)b.与世无争第三部分:提升写作能力写作一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段寓言故事:- 主人公是一只聪明的狐狸;- 狐狸在森林里遇到了困难;- 狐狸如何用智慧克服困难。

回答:从前,有一只聪明的狐狸,它在森林里生活得非常开心。

一天,狐狸遇到了一个困难:他迷路了。

他不知道怎么办才能回到他的巢穴。

他看到了很多树木,但却无法分辨出哪个方向是正确的。

高中化学练习册答案必修二

高中化学练习册答案必修二

高中化学练习册答案必修二【练习一:化学计量学基础】1. 计算1摩尔氢氧化钠(NaOH)的质量。

答案:NaOH的摩尔质量为23(Na)+ 16(O)+ 1(H)= 40g/mol,所以1摩尔NaOH的质量是40g。

2. 将1.5摩尔的硫酸(H2SO4)换算成质量。

答案:H2SO4的摩尔质量为2*1(H)+ 32(S)+ 4*16(O)=98g/mol,1.5摩尔H2SO4的质量为1.5 * 98g = 147g。

3. 计算1升0.5摩尔/升的盐酸(HCl)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答案:1升0.5摩尔/升的HCl溶液中含有0.5摩尔HCl。

【练习二:化学反应速率】1. 描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

答案: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催化剂以及光照等。

2. 根据阿累尼乌斯方程解释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阿累尼乌斯方程为k = Ae^(-Ea/RT),其中k是反应速率常数,A是频率因子,Ea是活化能,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温度升高,e^(-Ea/RT)的值增大,因此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练习三:化学平衡】1. 描述勒夏特列原理。

答案:勒夏特列原理指出,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自动调整以减少这种改变的影响,即平衡会向减弱外部条件变化的方向移动。

2. 举例说明化学平衡的移动。

答案:例如,对于反应N2(g) + 3H2(g) ⇌ 2NH3(g),如果增加反应物N2的浓度,平衡会向右移动,生成更多的NH3。

【练习四:氧化还原反应】1. 定义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或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其中一部分物质被氧化,另一部分物质被还原。

2. 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例如,锌与稀硫酸的反应,Zn(s) + H2SO4(aq) →ZnSO4(aq) + H2(g),锌被氧化,硫酸中的氢离子被还原。

【结束语】通过本练习册的练习,同学们应该对化学计量学基础、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必修二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必修二测试题答案及解析

必修二测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B. 细胞周期仅指有丝分裂期C. 细胞周期仅指减数分裂期D. 细胞周期仅指间期答案:A解析:细胞周期是指细胞从一次分裂到下一次分裂的整个过程,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间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分裂的阶段,而分裂期则是细胞实际进行分裂的阶段。

2. 基因突变是指()A.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B. DNA分子中氨基酸的增添、缺失或替换C. DNA分子中核糖核苷酸的增添、缺失或替换D. DNA分子中磷酸基团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答案:A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的性状。

二、填空题1.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的选择性表达。

答案:基因解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DNA,蛋白质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而蛋白质则帮助DNA在细胞分裂时正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三、简答题1. 简述DNA复制的过程。

答案:DNA复制是一个生物过程,其中DNA双螺旋结构被解开,每个单链作为模板,通过互补配对规则,合成新的互补链。

这个过程需要DNA 聚合酶、引物、核苷酸等物质的参与,并遵循半保留复制的原则。

解析:DNA复制是细胞分裂前必须进行的过程,以确保每个子细胞都能获得一份完整的遗传信息。

复制过程需要精确的酶和物质来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描述基因重组的过程。

答案:基因重组是指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的现象,或者在某些生物中,通过转导、转化、接合等方式,将一个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传递到另一个生物体中,导致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2 全册综合测试题

2019-2020学年苏教版必修2 全册综合测试题

全册综合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B.ⅠA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D.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解析:NH4Cl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选项A错误;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各周期中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最强,选项B正确;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可以不同,选项C错误;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弱,选项D错误。

答案:B2.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为单键B.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Cl2发生取代反应C.烷烃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2,符合该通式的烃不一定是烷烃D.烷烃的化学性质与CH4相似解析:烷烃中的碳碳键、碳氢键均为单键,烷烃都能与Cl2发生取代反应,这是烷烃的主要特征之一;因分子通式中C n H2n+2中的氢原子已达饱和,故符合C n H2n+2的有机物只能是烷烃;CH4是最简单的烷烃,不同碳原子数的烷烃之间互为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C3.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B.容器内密度不随时间变化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D.单位时间消耗0.1 mol X同时生成0.2 mol Z解析:由于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是气体且容器体积不变,故反应前后气体的密度不变,因此不能用密度不变来判断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

D项中所表示的是同一反应方向的速率,故只有A项可以说明该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练习题测试题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练习题测试题

双基限时练(一)曲线运动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大小一定改变B.加速度大小一定改变C.速度方向一定改变D.加速度方向一定改变解析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其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故一定变化,而加速度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化,故答案为C.答案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C.物体在恒力和变力作用下,都可能做曲线运动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解析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与物体受力大小无关,取决于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只要合外力与物体速度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只要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如果物体受到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的外力作用,而速度与外力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做直线运动,故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若物体做曲线运动,则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即物体的速度一定变化,则物体一定只有加速度,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选项D正确.答案CD3.如下图,小铁球m以初速度v0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后,受到磁极的侧向作用力而做图示的曲线运动到D点,从图示可知磁极的位置及极性可能是()A.磁极在A位置,极性一定是N极B.磁极在B位置,极性一定是S极C.磁极在C位置,极性一定是N极D.磁极在B位置,极性无法确定解析铁球受磁极的吸引力而做曲线运动,运动方向只会向受吸引力的方向偏转,因而磁极位置只可能在B点而不可能在图中的A 点或C点.又磁极的N极或S极对铁球都有吸引力,故极性无法确定.答案D4.如图所示是由v1、v2、v3为边长组成的四个三角形,且v1<v2<v3,根据运动的合成,在四个图中三个速度v1、v2和v3的合速度最大的是()A B C D解析由三角形定则,图A中v1、v2的合速度为v3,再与图中v3合成,合速度为2v3;图B中合速度为0,图C中合速度为2v1,图D中合速度为2v2,其中最大的合速度为2v3,A项正确.答案A5.关于互成角度的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直线运动B.一定是曲线运动C.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两个运动的初速度合成、加速度合成如图所示.当a与v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a与v不共线时,物体做曲线运动.由于题目没有给出两个运动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具体数值与方向,所以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故正确选项为C.可见,判断物体是否做曲线运动,主要是判断合速度与合加速度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所以首先要判断出合加速度与合速度的方向.答案C6.关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两个分运动求合运动,合运动是唯一确定的B.由合运动分解为两个分运动,可以有不同的分解方法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才能将这个运动分解为两个分运动D.任何形式的运动,都可以用几个分运动代替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就是以两个分运动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A正确;而将合运动分解为两个分运动时,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分解,从而得到不同的解,B正确;任何形式的运动都可以分解,故C错误,D正确.答案C7.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若再对物体施加一个恒力,则物体可能做()A.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曲线运动D.匀变速曲线运动解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原来几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现受到另一恒力作用,物体一定做变速运动,故选项A错误;若物体原来静止则现在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与恒力方向共线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F与v同向做匀加速,F与v反向做匀减速),故选项B正确;若速度与力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则做曲线运动,因力是恒力,加速度则也是恒定的,因此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答案BCD8.一质点做曲线运动,它的轨迹由上到下(如下图曲线),关于质点通过轨迹中点时的速度v的方向和加速度a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下图中的()解析C图中a和运动轨迹偏转方向与Δv的方向不一致,故C 选项不正确;A、D选项也不正确;本题只有B选项正确.答案B9.一质点在水平面内运动,在xOy直角坐标系中,质点的坐标(x,y)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是:x=0.75 t+0.2 t2 m,y=2.25 t+0.6 t2 m,则()A.质点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质点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质点的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D.质点的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解析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分别为:v0x=0.75 m/s,v0y=2.25 m/s;加速度分别为:a x=0.4 m/s2,a y=1.2 m/s2,合速度与x轴的夹角:tan α=v 0y v 0x =3,合加速度与x 轴的夹角:tan β=a y a x=3,所以α=β,即加速度与初速度同向,所以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正确.答案 B如图所示,一根长直轻杆AB 在墙角沿竖直墙和水平地面滑动,当AB 杆和墙的夹角为θ时,杆的A 端沿墙下滑的速度大小为v 1,B 端沿地面滑动的速度大小为v 2,则v 1、v 2的关系是( )A .v 1=v 2B .v 1=v 2cos θC .v 1=v 2tan θD .v 1=v 2sin θ解析 A 、B 两点速度分解如图,由沿杆方向的速度相等得:v 1cos θ=v 2sin θ,所以v 1=v 2tan θ,故C 对.答案 C11.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 )A .下落的时间越短B .下落的时间越长C .落地时速度越小D .落地时速度越大解析 降落伞在下落过程中的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分运动,风速变化,则降落伞沿水平方向的速度发生变化,合速度发生变化,但竖直方向的速度不变,所以下落的时间不变.根据v =v 2x +v 2y ,若风速越大,v x 越大,则降落伞落地时速度越大,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12.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驰的马背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若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v 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v 2,直线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 .要想射出的弓箭在最短时间内射中目标,则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应该为(不计空气和重力的影响)( ) A.d v 2v 22-v 21B.d v 21+v 22v 2C.d v 1v 2D.d v 2v 1解析 运动员射出的箭参与了两个分运动,一个是马奔驰的速度v 1,另一个是静止时射出弓箭的速度v 2,两个分运动具有独立性和等时性.如图所示,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射中目标,则必须沿垂直直线跑道的方向射箭,利用这个方向的分运动可计算需要的最短时间为t min=d v 2,所以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为x =v 合t min =d v 21+v 22v 2. 答案 B13.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某物体在x 轴方向上分速度的v x -t 图象,乙图表示该物体在y 轴方向上分速度的v y -t 图象.求:甲乙(1)物体在t =0时的速度大小;(2)t=8 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3)t=4 s时物体的位移大小.解析根据图象可以知道,物体在x轴方向上以3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y轴方向上做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0.5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曲线运动.(1)在t=0时刻,物体的速度v=v2x+v2y=3 m/s.(2)在t=8 s时刻,物体在x轴方向上速度为3 m/s,物体在y轴方向上速度为4 m/s,所以物体的速度为v=v2x+v2y=5 m/s.(3)在4 s的时间内物体在x轴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为x=12 m,=4 m,物体在y轴方向上发生的位移为y=12at2所以4 s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s=x2+y2=410 m.答案(1)3 m/s(2)5 m/s(3)410 m14.玻璃板生产线上,宽9 m的成型玻璃板以2 m/s的速度连续不断地向前行进,在切割工序处,金刚钻割刀的走刀速度为10 m/s.为了使割下的玻璃板都成规定尺寸的矩形,金刚钻割刀的轨道应如何控制?切割一次的时间是多长?只有使割刀的走刀速度在玻璃板运动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玻璃板的运动速度,才能使割下的玻璃板成规定尺寸的矩形.如图所示,设玻璃板向右运动, 割刀的走刀速度v 是合速度,玻璃板的运动速度v 2是分速度, 另一分速度v 1是实际切割玻璃板的速度. 设v 的方向与v 2的方向的夹角为θ,则v cos θ=v 2代入数据解得θ=arccos 15故金刚钻割刀的轨道应取图中v 的方向,且使θ=arccos 15. 切割一次所用时间t =d v 1=d v sin θ, 代入数据解得t =0.92 s答案 割刀与玻璃板运动方向的夹角θ=arccos 15切割一次的时间为0.92 s双基限时练(二)平抛运动1.关于平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B.平抛物体在t时刻速度的方向与t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C.平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随初速度增大而增大D.若平抛物体运动的时间足够长,则速度方向将会竖直向下解析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作用,所以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所以平抛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变速运动,即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选项A正确;平抛运动物体,t时刻的速度方向为该时刻曲线的切线方向,t时刻的位移方向为从初始位置到t时刻所在位置连线的方向,两者是不同的,选项B错误;平抛运动的时间由竖直分运动的高度h=12gt2决定,即t=2hg,与平抛运动的水平初速度无关,选项C错误;平抛运动的速度为水平速度与竖直速度的合速度,所以平抛运动的速度不会是竖直向下,选项D错误.答案A2.从离地面H高处投出A、B、C三个小球,使A球自由下落,B球以速率v水平抛出,C球以速率2v水平抛出,设三个小球落地时间分别t A、t B、t C,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 A<t B<t C B.t A>t B>t CC.t A<t B=t C D.t A=t B=t C解析三个小球在竖直方向上都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12gt2得t=2hg,选项D正确.答案D3.某同学对着墙壁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以25 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 m到15 m之间,忽略空气阻力,取g=10 m/s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A.0.8 m至1.8 m B.0.8 m至1.6 mC.1.0 m至1.6 m D.1.0 m至1.8 m解析由题意可知网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25 m/s,水平位移在x1=10 m至x2=15 m之间,而水平位移x=v0t=v02hg,由此得h=gx22v20,代入数据得h1=0.8 m,h2=1.8 m,故A选项正确.答案A4.物体在高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落地时速度大小为v,那么该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A.(v-v0)/g B.(v+v0)/gC.v2-v20/gD.v2+v20/g解析把速度分解,有v y=v2-v20,又因为v y=gt,可求得时间.答案C5.初速度为v0的平抛物体,某时刻物体的水平分位移与竖直分位移大小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该时刻物体的水平分速度与竖直分速度相等B .该时刻物体的速度等于5v 0C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2v 0gD .该时刻物体位移的大小等于22v 20g解析 设物体运动时间为t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v 0t =12gt 2,解得t =2v 0g ,可知C 项正确;物体的合位移大小s =x 2+y 2=2v 0t =22v 20g ,选项D 正确;t =2v 0g 时,其竖直分速度v y =gt =2v 0,水平分速度v x =v 0,该时刻物体瞬时速度为v =v 2x +v 2y =5v 0,可见选项A 错误,B 正确.答案 A6.人在距地面高h 、离靶面距离L 处,将质量为m 的飞镖以速度v 0水平投出,落在靶心正下方,如图所示.只改变m 、h 、L 、v 0四个量中的一个,可使飞镖投中靶心的是( )A .适当减小v 0B .适当提高hC .适当减小mD .适当减小L解析 适当提高h ,可使飞镖投中靶心,选项B 正确;由Δh =12gt2,L=v0t,联立得Δh=gL22v20(与飞镖的质量无关),适当增大v0,或适当减小L,使飞镖在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减小,也可以使飞镖投中靶心,选项A、C错而D对.答案BD7.甲、乙两球位于同一竖直直线上的不同位置,甲比乙高h,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球分别以v1、v2的速度沿同一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条件中有可能使乙球击中甲球的是() A.同时抛出,且v1<v2B.甲迟抛出,且v1>v2C.甲早抛出,且v1>v2D.甲早抛出,且v1<v2解析两球在空中相遇,水平位移相等,即v甲t甲=v乙t乙,但t甲>t乙,则需要v甲<v乙,甲要早抛出才能保证竖直方向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而追上乙,故只有D项正确.答案D8.如图所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小球a、b从高度不同的两点分别以初速度v a和v b沿水平方向抛出,经时间t a和t b后落到与两抛出点水平距离相等的P点,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t a>t b v a<v b B.t a>t b v a>v bC.t a<t b v a<v b D.t a<t b v a>v b解析平抛运动落到同一水平面上的时间由射出点的高度决定,故A选项正确.答案A9.如图所示,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高处的飞机发射一颗炮弹,炮弹以水平速度v1飞出,欲轰炸地面目标P,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v2竖直向上发射炮弹进行拦截,设飞机发射炮弹时与拦截系统的水平距离为s,若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则v1、v2的关系应满足()A.v1=v2B .v 1=sH v 2 C .v 1=H s v 2D .v 1=Hs v 2解析 当飞机发射的炮弹运动到拦截炮弹正上方时,满足s =v 1t ,h =12gt 2,此过程中拦截炮弹满足H -h =v 2t -12gt 2,即H =v 2t =v 2·s v 1,则v 1=sH v 2,故B 选项正确.答案 B如图所示,从一根内壁光滑的空心竖直钢管A 的上端边缘,沿直径方向向管内水平抛入一钢球,球与管壁多次相碰后落地(球与管壁相碰时间不计).若换一根等高但较粗的内壁光滑的钢管B ,用同样的方法抛入此钢球,则运动时间( )A .在A 管中的球运动时间长B .在B 管中的球运动时间长C .在两管中的球运动时间一样长D .无法确定解析 小球被抛出后,做平抛运动,与管壁发生碰撞,但竖直方向仍然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的落地时间只取决于竖直高度,所以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小球在空中的运动时间不会改变.答案 C11.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两个小球A 、B 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 、B 两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 )A .1:1B .4:3C .16:9D .9:16解析 结合平抛运动知识, A 球满足tan 37°=12gt 21v 0t 1,B 球满足tan 53°=12gt 22v 0t 2,所以t 1:t 2=tan 37°:tan 53°=9:16,故D 选项正确. 答案 D12.如图所示,飞机距地面高H =500 m ,水平飞行速度为v 1=100 m/s,追击一辆速度为v2=20 m/s同向行驶的汽车,欲使炸弹击中汽车,飞机应在距汽车水平距离多远处投弹?解析炸弹竖直方向的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由h=12gt2=10 s得炸弹下落时间t=2hg这段时间内,炸弹的水平分位移x1=v1t=1000 m汽车的位移x2=v2t=200 m故飞机应在距汽车的水平距离s=x1-x2=800 m时投弹.答案800 m13.光滑斜面长为a,宽为b,倾角为θ,一小物体从斜面上方左端顶点P水平射入,恰能从右下方端点Q离开斜面.试求其入射的初速度v0.解析利用分解的思路来解,物体从P到Q的时间为t,由平抛运动的规律可得物体沿斜面方向的运动a=12g sinθ·t2水平方向上匀速直线运动,故b=v0t,可求得v0=b g sinθ2a.答案b g sinθ2a14.A、B两个小球由柔软的细线相连,线长l=6 m;将A、B 球先后以相同的初速度v0=4.5 m/s,从同一点水平抛出(先A后B),相隔时间Δt=0.8 s.(g取10 m/s2)(1)A球抛出后经多少时间,细线刚好被拉直?(2)细线刚被拉直时,A、B球的水平位移(相对于抛出点)各多大?解析(1)两球水平方向位移之差恒为4.5×0.8 m=3.6 m,AB竖直方向的位移差随时间变化,当竖直方向位移差与水平方向位移差的合位移差等于6 m时细线被拉直.由水平方向位移差3.6 m,细线长6 m,可以求得竖直方向位移差为h时细线绷紧.h=62-3.62m=4.8 m,有1 2gt2-12g(t-0.8 s)2=4.8 m,得t=1 s.(2)细线刚被拉直时,A球的水平位移为4.5×1 m=4.5 m,B球的水平位移为4.5×(1-0.8) m=0.9 m.答案(1)1 s(2)A球的水平位移为4.5 m,B球的水平位移为0.9 m双基限时练(四)实验:研究平抛运动1.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 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 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A.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B.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D.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解析改变高度做实验,发现A、B两球仍同时落地,只能说明A球的竖直分运动与B球自由落体运动情况相同,故C项正确.答案C2.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下列各种装置图,以下操作合理的是()A.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应该用眼睛看A、B 两球是否同时落地B.选用装置2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所显示的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C.选用装置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录像获得平抛轨迹解析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由于两个小球不是落在同一点,应该用耳朵听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A操作不合理;只有当装置2中竖直管上端A低于水面时才能保证出水口处水压恒定,水流速度恒定,就能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所显示的平抛轨迹,所以B操作合理;选用装置图3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才能保证平抛小球的初速度相同,所以C操作不合理.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时每秒15帧的录像获得平抛轨迹,D操作合理.答案BD3.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应采用()A.实心小铁球B.空心小铁球C.实心小木球D.以上三种小球都可以解析为减小空气阻力对小球运动的影响,阻力和球的重力相比越小,影响越小,故A选项正确.答案A4.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解析平抛运动初速度的大小不是由斜槽末端是否水平决定的,而是由小球释放点到斜槽水平端的竖直高度决定的,故A项不正确;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旨在弄清物体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怎样运动,必须保证小球抛出时速度是水平的,并非要研究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故B项正确,C项不正确;无论小球飞出的初速度是水平还是倾斜的,其运动轨迹都是一条抛物线,故D项不正确.答案B5.下列哪些因素会使“探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误差增大()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B .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C .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D .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 较远解析 从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来看,就是要“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并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有时学生认为如果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小球离开斜槽末端的平抛初速度比光滑斜槽的小,而错选了A.如果仔细考虑一下小球在斜槽中的运动,实验中要求“应使小球每次从槽上滚下时开始的位置都相同”,目的就是要保证小球离开斜槽末端时的平抛初速度相等.而y =12gt 2,x =v 0t ,得v 0=x ·g 2y. 其中x 、y 均由刻度尺进行测量,计算点距抛出点O 越远,x 、y 值就越大,误差越小.因此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只要保证小球每次从槽上滚下的初始位置都相同,平抛时的初速度就都相同,不会引起误差.如果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其运动就不是平抛而是斜抛运动,会引起误差.应以斜槽末端小球重心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否则会引起误差.取值范围越大,误差越小.选项B 、C 正确.答案 BC6.数码相机大多具有摄像功能,每秒钟拍摄大约15帧照片,一同学用它拍摄小球从水平面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的几张连续照片,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只要测出相邻三照片上小球的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的特点B.只要测出相邻三照片上小球的水平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点C.只要测出相邻三照片上小球的竖直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点D.只要测出相邻三照片上小球的竖直距离,就能判断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解析连续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已知道,因此只需测量两个方向上的对应距离,即可研究两个分运动的性质.答案BD7.在做“探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从同一高度释放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将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A.调节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解析物理实验具体操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实验原理和要达到的目的,再结合现有实验条件,灵活地、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操作要求和操作规范是学习者应具备的素质.实验操作的要求是根据实验原理和要达到的精度而设置的,要确定每一个操作是否正确必须从实验原理入手思考.例如,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操作必须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要描绘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必须是同一个运动过程物体经过的位置的连线,因此每次释放小球必须从同一高度,以保证每一次平抛运动轨迹重合.答案ACE8.某同学做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时,用带孔的硬纸卡来确定小球位置,如图所示,下面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A.把钢球从斜槽上的某点释放,它飞出后开始做平抛运动,在小球运动轨迹的某处用带孔的卡片迎接小球,使球恰从小孔中央通过,然后对准孔中央在白纸上记下一个点B.把小球放在斜槽末端,以球心位置作为平抛运动起点O,在白纸上标出O点位置C.取下白纸,在纸上画一条与竖直线Oy垂直的水平线OxD.用光滑曲线把记录到小球通过位置的若干点连接起来,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E.从斜槽上相同位置释放小球,用步骤A的方法确定平抛轨迹上的其他点F .在轨迹上取几个不同的点,测出它们的坐标x 和y ,利用g 值,求出初速度再取平均值G .利用重锤线画出竖直线OyH .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竖直木板上,把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水平部分,调整到小球不滚动,再固定斜槽答案 HBGAECDF9.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小方格的边长L =1.25 cm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 、b 、c 、d 所示,则小球的初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0=__________(用L 、g 表示),其值是__________(取g =9.8 m/s 2).解析 ab 、bc 、cd 水平方向等间距:x =2L =v 0T .竖直方向:Δy =aT 2,即L =gT 2.所以v 0=x T =2L L /g=2Lg =2× 1.25×10-2×9.8 m/s=0.70 m/s.答案 2Lg 0.7 m/s10.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甲所示,在悬点O 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 ,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 为水平木板,已知悬线长为L ,悬点与木板间的距离OO ′=h (h >L ).(1)电热丝P 必须置于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在木板上的C 点,O ′C =s ,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0为________.(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θ,小球落点与O ′点的水平距离s 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 2为纵坐标,得到如图乙所示图象,则当θ=30°时,s 为________m.解析 (1)使小球运动到正下方,此时速度v 0为水平方向,保证小球做平抛运动.(2)小球做平抛运动的下落高度H =h -L ,满足h -L =12gt 2,s =v 0t ,由此得v 0=s g 2(h -L ).。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习题附答案第一章化学反应和能量选择题1. 燃烧甲烷的反应式为(CH_4+2O_2→CO_2+2H_2O),该反应的氧化数变化是:A. 炭和氧的氧化数都是0B. 炭的氧化数从-4变为+4,氧的氧化数从0变为-2C. 炭的氧化数从+4变为-4,氧的氧化数从0变为+2D. 炭和氧的氧化数都是-2答案:B2. 下列物质中能够与氧气反应的是:A. 氢气B. 二氧化碳C. 氨水D. 乙醇答案:D3. 化学反应放热时能量的变化是:A.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温度升高B. 热能转化为化学能,温度降低C.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流流过D. 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运动答案:A4. 已知化学反应的物质量,求该反应所放出的热量需要知道的是:A. 晶格能B. 成键能C. 热容量D. 反应热答案:D5. 同一量的物质参与不同化学反应时,这些反应所释放的能量: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要根据反应类型及物质性质而定D. 不确定答案:C6. 摩尔反应热的单位是:A. J/gB. J/LC. kJ/molD. kJ/L答案:C7. 摩尔反应热的符号正负表示反应放热或吸热,以下符号代表放热的反应是:A. ΔH>0B. ΔH<0C. ΔH=0D. ΔH没有符号答案:B8. 化学反应的焓变可以根据:A. 物质的量B. 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C. 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和数量D. 以上三种方法的组合答案:A9. 实验测量可燃气体燃烧的焓变时,其测量原则为:A. 直接燃烧法B. 间接计算法C. 直接计算法D. 间接燃烧法答案:D10. 一些物质在燃烧时所放出的总能量,不能完全被转化为功,部分能量被转化为:A. 电能B. 化学能C. 热能D. 动能答案:C填空题1. 化学反应类型中,按符号表示元素和离子的能力从右至左依次增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答案:共价→极性共价→离子型2. 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为-150kJ,说明该反应为________。

新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 含解析

新教材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 含解析

外研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练习题Unit1 Growing up ..................................................................................................................... - 1 - Section Ⅰ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 ........................................................... - 1 - Section ⅡUsing language ........................................................................................... - 7 - Section ⅢDeveloping ideas, Presenting ideas & Reflection ..................................... - 12 - 单元测试卷 ................................................................................................................... - 17 - Unit2 Improving yourself........................................................................................................ - 35 - Section Ⅰ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 ......................................................... - 35 - Section ⅡUsing language ......................................................................................... - 40 - Section ⅢDeveloping ideas, Presenting ideas & Reflection ..................................... - 45 - 单元测试卷 ................................................................................................................... - 50 - Unit3 Times change! ........................................................................................................... - 69 - Section Ⅰ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 ......................................................... - 69 - Section ⅡUsing language ......................................................................................... - 74 - Section ⅢDeveloping ideas, Presenting ideas & Reflection ..................................... - 79 - 单元测试卷 ................................................................................................................... - 84 - Unit4 Breaking boundaries ................................................................................................... - 102 - Section Ⅰ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 ....................................................... - 102 - Section ⅡUsing language ....................................................................................... - 106 - Section ⅢDeveloping ideas, Presenting ideas & Reflection ................................... - 112 - 单元测试卷 ................................................................................................................. - 117 - Unit5 A delicate world .......................................................................................................... - 135 - Section Ⅰ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 ....................................................... - 135 - Section ⅡUsing language ....................................................................................... - 141 - Section ⅢDeveloping ideas, Presenting ideas & Reflection ................................... - 145 - 单元测试卷 ................................................................................................................. - 151 - Unit6 Survival ....................................................................................................................... - 170 - Section Ⅰ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 ....................................................... - 170 - Section ⅡUsing language ....................................................................................... - 175 - Section ⅢDeveloping ideas, Presenting ideas & Reflection ................................... - 180 - 单元测试卷 ................................................................................................................. - 184 -Unit1 Growing upSection Ⅰ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Ⅰ.阅读理解AInventor, physicist, astronomer, biologist, artist... Robert Hooke was all these and more. Some say he was the greatest experimental scientist of the 17th century. In thecourse of his work, he cooperated with famous men of science like Isaac Newton, and the great architect Christopher Wren.Hooke's early education began at home,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s father. He entered Westminster School and from there he went to Oxford, where he came in contact with some of the best scientists in England. Hooke impressed them with his skills at designing experiments and inventing instruments. In 1662, he was named Curator of Experiments at the newly formed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 meaning that he was responsible for demonstrating (展示) new experiments at the society's weekly meetings. Hooke accepted the job, even though he knew that the society had no money to pay him!Watching living things through a microscope was one of his favourite pastimes. He invented a compound microscope for this purpose. One day while observing a cork (软木塞) under a microscope, he saw honeycomb-like structures. There were cells —the smallest units of life. In fact, it was Hooke who invented the term “cell” as the box-like cells of the cork reminded him of the cells of some place.Another achievement of Hooke's was his book Micrographia, which introduced the enormous potential of the microscope. It contains fascinating drawings of the things he saw under the microscope. The book also includes, among other things, ideas on gravity, light and combustion (燃烧) that may have helped scientists like Newton when they were developing their own theories on these phenomena.Hooke made a 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astronomy, too. A crater (坑) on the moon is named after him in honour of his services to this branch of science.1.Why did Hooke accept the job as Curator of Experiments?A.He was good at designing experiments.B.His family needed his support.C.He wanted to please the famous scientists in England.D.His parents couldn't afford his education.2.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pastimes” in Paragraph 3 mean?A.Jobs. B.Experiments.C.Hobbies. D.Structures.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text?A.Hooke went to Oxford in 1662.B.Hooke was well paid in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C.Hooke made a contribution to medicine.D.Hooke's book Micrographia might have helped Newton.4.What is the last paragraph to prove?A.Hooke was the greatest experimental scientist of the 17th century.B.Hooke was good at making discoveries.C.Hooke's contributions were not limited to one field.D.Hooke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astronomers.BParents often put their own relationship on the back burner to concentrate on their children, but a new study shows that when spouses (配偶) love each other, their children stay in school longer and marry later in life.Research about how the affection between parents shapes their children's long-term life outcomes is rare because the data demands are high. This study uses unique data from families in Nepal to provide new evidence. The study, co-authored by researcher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d McGill University in Quebec, wa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Demography.“In this study, we see that parents'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each ot her affects child growth so much that it shapes their children's future,” said co­author and U­M Institute for Social Research researcher William Axinn. “The fact that we found these kinds of things in Nepal moves us to step closer to evidence that these things are universal.”The study uses data from the Chitwan Valley Family Study in Nepal. The survey was launched in 1995, and collected information from 151 neighborhoods in the Western Chitwan Valley. Married couples were interviewed at the same time but separately, and were asked to assess the level of affection they had for their partner. The spouses answered “How much do you love your husband/wife, very much, some, a little, or not at all?”The researchers then followed the children of these parents for 12 years to document their education and marital (婚姻的) behavior. They found that the children of the parents who reported they loved each other either “some” or “very much” stayed in school longer and married later.“Family isn't just another institution. It's not like a school. It is this place where we also have emotions and feelings,” said lead author Sarah Brauner-Otto, director of the Centre on Population Dynamics at McGil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ers say that their next important question will be to identify why parental love impacts children in this way.5.Why is the research rarely done about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love on children's lives?A.Because few scientists show passion.B.Because the data are demanding.C.Because evidence is hard to collect.D.Because parents sometimes don't tell the truth.6.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universal” in the th ird Paragraph mean?A.Reasonable. B.Scientific.C.Worldwide. D.Acceptable.7.What can be learned about the study from Paragraph 4?A.It started in the 19th century.B.It used information from 151 western countries.C.Couples were interviewed together.D.Couples needed to make an assessment of their closeness degree.8.Which of the following will Sarah Brauner-Otto agree with?A.Family is like a school.B.Family really matters.C.Home is the best place.D.All happy families are alike.Ⅱ.完形填空A New York woman is earning plenty of praise online after she wrote a message offering to help her elderly neighbors.Maggie Connolly, who lives in Brooklyn's Carroll Gardens neighborhood, __1__ her handwritten letter __2__ several grocery stores in her community were short of supplies, according to Fox News.The letter, which is __3__ to “elderly neighbors and those with poor health”,includes Connolly's email address and an offer to help those __4__ people.Connolly's neighbor reposted an image of the letter, after which it was __5__ by several popular online accounts. One post even earned nearly 50,000 __6__ and hundreds of comments from users who called the effort “sweet” and “__7__”.Others used the message as a source of __8__,saying it served as a reminder as to how people should __9__ during emergencies.Connolly told Fox News she received plenty of responses to the __10__,with people of all age ranges asking for help. She __11__ that she also got emails from other people who were following __12__ in their own neighborhoods.“Many people __13__ to others not only in the neighborhood, but also all over the world, sending me pictures of their signs that they're making, which I think is so huge,” she said.Connolly said she's __14__ working with around 70 volunteers in her own neighborhood —a community she's hoping to grow by working with the institution Invisible Hands, which offers delivery __15__ to those in need throughout New York City and Jersey City.1.A.posted B.announcedC.delivered D.composed2.A.before B.afterC.until D.unless3.A.attached B.appliedC.referred D.written4.A.lucky B.anxiousC.ambitious D.needy5.A.witnessed B.copiedC.shared D.designed6.A.likes B.thumbsC.flowers D.dollars7.A.puzzling B.unhelpfulC.amazing D.boring8.A.explanation B.inspirationC.determination D.satisfaction9.A.feel B.behaveC.survive D.cook10.A.bill B.noticeC.warning D.letter11.plained B.commentedC.added D.predicted12.A.suit B.lawC.routes D.rules13.A.work out B.reach outC.turn out D.make out14.A.simply B.possiblyC.instantly D.currently15.A.aid B.loveC.machine D.medicine答案及解析Ⅰ.阅读理解A【语篇解读】这是一篇记叙文。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高中地理必修二练题1. 自然地理环境1.1 请解释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50字以上)1.2 请列举至少三个影响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

(不少于20字)1.3 请解释地球尺度的概念。

(不少于30字)2. 地理的研究方法2.1 设施调查和现地调查是地理研究的两个重要方法,请简要解释这两种方法。

(不少于20字)2.2 请解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不少于30字)2.3 请解释地图投影的目的及其种类。

(不少于30字)3. 区域地理基础3.1 请解释地域的概念。

(不少于30字)3.2 请解释区域差异及其成因。

(不少于30字)3.3 请举例说明区域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和相对动力性。

(不少于30字)4.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4.1 请列举我国的四种消长型自然条件。

(不少于20字)4.2 请解释我国的自然分区。

(不少于30字)4.3 请解释我国西南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及其成因。

(不少于30字)5. 中国的人文地理环境5.1 请解释人口分布的概念。

(不少于30字)5.2 请解释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不少于30字)5.3 请解释我国东南与西北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不少于30字)6. 城市发展与规划6.1 请解释城市化的概念。

(不少于30字)6.2 请解释城市化的特点和阶段。

(不少于30字)6.3 请解释我国城镇化的问题和对策。

(不少于30字)7.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1 请解释环境保护的内容。

(不少于30字)7.2 请列举至少两种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

(不少于20字)7.3 请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实现路径。

(不少于30字)以上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练习题的完整版,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祝您答题顺利!。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套训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套训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训练集锦目录:数学2(必修)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基础训练A组] 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综合训练B 组] 数学2(必修)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提高训练C 组] 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 基础训练A组] 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 综合训练B 组] 数学2(必修)第二章:点直线平面[ 提高训练C 组] 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基础训练A组] 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综合训练B 组] 数学2(必修)第三章:直线和方程[ 提高训练C 组] 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基础训练A组] 数学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综合训练 B 组] 数学 2(必修)第四章:圆和方程 [ 提高训练 C 组]33 3 ( 数 学 2 必 修 ) 第 一 章 空 间 几 何 体[ 基础训练 A 组] 一、选择题1 . 有 一 个 几 何 体 的 三 视 图 如 下 图 所 示 , 这 个 几 何 体 应 是 一 个 ()A . 棱 台B . 棱 锥C . 棱 柱 D. 都 不 对主 视 图左 视 图俯 视 图2 . 棱 长 都 是 1 的 三 棱 锥 的 表 面 积 为 ()A .B .2 C .3 D.43 . 长 方 体 的 一 个 顶 点 上 三 条 棱 长 分 别 是 3,4 ,5 , 且 它 的 8 个 顶 点 都 在同 一 球 面 上 , 则 这 个 球 的 表 面 积 是 ( )A . 2 5B . 5 0C . 1 2 5D . 都 不 对4 . 正 方 体 的 内 切 球 和 外 接 球 的 半 径 之 比 为 ()A .: 1 B . : 2C . 2 :D . 35 . 在 △ A B C 中 , AB 2 , B C 1 . 5 , AB C1 2 0 ,若 使 绕 直 线 B C 旋 转 一 周 ,则 所 形 成 的 几 何 体 的 体 积 是 ( )9 7 5 3 A .B .C .D.22226 . 底 面 是 菱 形 的 棱 柱 其 侧 棱 垂 直 于 底 面 , 且 侧 棱 长 为 5 , 它 的 对 角 线 的 长分 别 是 9 和 1 5 , 则 这 个 棱 柱 的 侧 面 积 是 ( ) A . 1 3 0B . 1 4 0C . 1 5 0D . 1 6 0二、填空题1 . 一 个 棱 柱 至 少 有 _____ 个 面 , 面 数 最 少 的 一 个 棱 锥 有 ________个 顶 点 ,顶 点 最 少 的 一 个 棱 台 有________条 侧 棱 。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练习题

一、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1.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和a、B和b表示。

下列各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中,哪一组可能是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A.AB、ab、ab、ABB.AB、aB、aB、ABC.AB、Ab、aB、ab、D.aB、aB、ab、ab2.某男学生在体检时发现是红绿色盲患者,医生在询问该家族病史时得悉该生的母亲既是色盲又是血友病患者,而父亲性状正常。

医生在未对该生作任何检查情况下就在体检单上记录了患有血友病,这是因为()。

A.血友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B.血友病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C.父亲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血友病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3.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然后进行测试,在子代噬菌体的化学成分中,可测到()。

A.有32PB.有35SC.有35S和32PD.有35S或32P4.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主要是由于()。

A.分子量大B.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碱基对的不同排列方式D.磷酸和脱氧核糖的相间排列5.下列各项中,复制、转录、翻译的主要场所依次是()。

A.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B.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C.细胞核、细胞质、核糖体D.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6.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B.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C.DNA只能来自DNA的复制D.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7.具有100个碱基对的1个DNA分子区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两次,则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B.80个C.120个D.180个8.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如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

上述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A.孟德尔遗传规律 B.摩尔根遗传规律 C.DNA结构及其功能 D.人类基因组计划9.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练习题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练习题高中物理必修二练题1. 动能与功率1. 一物体质量为2kg,速度为3m/s,求其动能。

2. 动能的单位是什么?3. 一辆汽车以40km/h的速度行驶,质量为1000kg,求其动能。

2. 功与机械能1. 父亲用50N的力把一块10kg的物体从地上提到1.5m高的货架上,求父亲做的功。

2. 劲度系数为100N/m的弹簧,被拉伸了2cm,求其弹性势能。

3. 一物体的重量为500N,从20m高处自由落下,求物体在10m高处的速度。

3. 机械波1. 一根弦上的机械波,波速为10m/s,频率为20Hz,求波长。

2. 音速为340m/s,声波的频率为1000Hz,求声波的波长。

3. 一个声源发出的声音,波长为2m,频率为200Hz,求声波的波速。

4. 光的直线传播1.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2. 折射率是1.5的介质中,光传播速度是多少?3. 一个光滑的玻璃平板,其顶面与空气接触,底面是一个介质,光从空气射入平板,求折射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5. 光的折射1. 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入射角为30°,求光的折射角。

2. 光从空气中射入折射率为1.5的玻璃中,入射角为45°,求折射角。

3. 光从空气射入折射率为1.5的玻璃中,入射角为60°,求折射角。

6. 凸透镜成像1. 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是15cm,求成像的位置。

2.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是20cm,求成像的位置和倍数。

3. 凸透镜成像公式是什么?7. 电流和电路1. 一个电流为5A的电源,连接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路中,求电路中的电压。

2. 一根电线上的电流为2A,电线的电阻为5Ω,求电线两端的电压。

3. 一个电池组的电动势是1.5V,内阻为0.5Ω,负载电阻为10Ω,求电池组的输出电流。

8. 常见电器的功率1. 电热器的功率是1500W,接入电路中工作2小时,求消耗的电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全册各单元课时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 含解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全册各单元课时练习题及各单元测验 含解析

人教必修第二册全册课时练习题Unit1 Cultural Heritage ............................................................................................................ - 2 - 课时作业1 ...................................................................................................................... - 2 - 课时作业2 ...................................................................................................................... - 7 - 课时作业3 .................................................................................................................... - 12 - 单元综合测验................................................................................................................ - 17 - Unit2 Wildlife protection ....................................................................................................... - 31 - 课时作业1 .................................................................................................................... - 31 - 课时作业2 .................................................................................................................... - 35 - 课时作业3 .................................................................................................................... - 41 - 单元综合测验................................................................................................................ - 46 - Unit3 The internet .................................................................................................................. - 59 - 课时作业1 .................................................................................................................... - 59 - 课时作业2 .................................................................................................................... - 65 - 课时作业3 .................................................................................................................... - 70 - 单元综合测验................................................................................................................ - 76 - Unit4 History and traditions ................................................................................................... - 89 - 课时作业1 .................................................................................................................... - 89 - 课时作业2 .................................................................................................................... - 94 - 课时作业3 .................................................................................................................. - 100 - 单元综合测验.............................................................................................................. - 105 - Unit5 Music .......................................................................................................................... - 119 - 课时作业1 .................................................................................................................. - 119 - 课时作业2 .................................................................................................................. - 124 - 课时作业3 .................................................................................................................. - 129 - 单元综合测验.............................................................................................................. - 134 - 模块综合检测 ..................................................................................................................... - 148 -Unit1 Cultural Heritage课时作业1Ⅰ.单词拼写1.He has a key position in the department (部门).2.They have accepted my application (申请)to join the club.3.The teacher recommended some really worthwhile (值得的)novels to his students.4.The committee (委员会)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is decision would consider it over again.5.It is the overall balance (平衡)of the diet that is important.6.The tall walls are to prevent(阻止)the lions from escaping from the zoo.7.The sudden loss(损失)of his money had made him very sad.8.I attempted(尝试)to persuade my father to quit smoking,but in vain.9.His research has contributed(贡献)greatl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10.Both the blue and yellow dresses are pretty,but I prefer the former(前者).Ⅱ.阅读理解ACollector's CornerPeople collect a wide variety of things,from the obvious ones like stamps or coins,to the less common ones,such as beer bottles.Some collectors spend hours looking through junk shops and build a collection for a few pence per object,while other collectors might spend thousands of pounds on antiques(古董),fine china or rare paintings.Some people collect for money,but most people do it for fun.Collecting is basically illogical(不合逻辑的).If you simply want to listen to a singer's first record,you can get a copy at most record shops.A collector,however,will want to own an original 1955 disc,and will be willing to pay for it.What makes an item valuable?Rarity(罕见)and condition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A coin or stamp which is worth hundreds in perfect condition might be worth only a few pence in average or poor conditions.What should you collect?Most collectors begin collecting things which interest them,and as the collection grows,knowledge of the subject grows.If you want yourcollection to grow in value,it is probably best to avoid things which are sold especially for collectors.Nearly everybody who buys a set of new coins or stamps will keep them in perfect condition,so that the new coins or stamps will never become rare.The most valuable items are often things that were widely available but were usually thrown away after use,such as toy cars.An interesting collection can be started very cheaply.【语篇解读】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19套)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 同步练习 各章节测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

(19套)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 同步练习 各章节测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

(19套)高中地理必修2(全册)同步练习各章节测试题附答案新人教版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读世界人口变化趋势图,回答1~2题。

1.关于各阶段人口增长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阶段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医疗卫生条件决定的,与其他因素无关B.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除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外,也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有关C.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D.人口增长趋势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政治变革2.由图可知,今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量将( )A.基本持平B.差距继续扩大C.差距有所减小D.变化不大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读图,回答3~5题。

亚洲某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3.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年轻劳动力过剩B.老龄化趋势显著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出生率较高4.图示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5.若该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是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A.中国B.日本C.印度D.泰国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6~7题。

6.如果该图表示同一地区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一般规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7.如果该图表示不同地区人口的增长过程,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 )A.甲B.乙 C.丙D.丁8128 埃塞俄比亚备注:横坐标为该年份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1)从表中预测可以看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前十位国家排位提升的国家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其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2050年,新增的两个人口大国都在________洲,人口的增长对这两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哪些影响?(至少答出2点)(3)2006年的人口大国在2050年排位将跌出前10名的两个国家的老龄化现象严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从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年龄构成较轻,_______________比重大,________________压力巨大,老龄化逐渐显现。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高中数学必修二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1.若直线a和b没有公共点,则a与b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异面D.平行或异面2.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既与AB共面也与CC1共面的棱的条数为A. 3B. 4C. 5D. 63.已知平面a和直线1,则a内至少有一条直线与1A.平行B.相交C.垂直D.异面4.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异面直线AB, A1D1 所成的角等于A. 30°B. 45°C. 60°D. 90°5.对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与b,必存在平面a , 使得A. a? a , b? aB. a? a , b〃 aC. a± a , b± aD. a? a , b± a6.下面四个命题:若直线a, b异面,b, c异面,则a, c异面;若直线a, b相交,b, c相交,则a, c相交;若a〃b,则a, b与c所成的角相等;若a_Lb, b±c,则a〃c.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 4B. 3C. 2D. 17.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 F分别是线段A1B1, B1C1上的不与端点重合的动点,如果A1E-B1F,有下面四个结论:EFXAA1;②EF//AC;③EF与AC异面;④EF〃平面ABCD.其中一定正确的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设a, b为两条不重合的直线,a, B为两个不重合的平面,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若a, b与a所成的角相等,则a〃bB.若a〃 ci , b〃 B , ci 〃 B,贝U a〃bC.若a?ct , b?B , a//b,贝I] a 〃 BD.若a_L ci , b± B , a _L B,则a_Lb9.已知平面ci上平面B , Q C B =1,点AC a , A?l, 直线AB//1,直线AC±1,直线m〃a, n〃 B ,则下列四种位置关系中,不一定成立的是A. AB〃mB. AC±mC. AB〃BD. AC± B10.)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BB1、CC1的中点,那么直线AE与D1F所成角的余弦值为43A. — B. .533C. 4D. -511.已知三棱锥D—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且AB = AC = 3, BC = 2,则以BC为棱,以面BCD与面BCA为面的二面角的余弦值为11A. B. C. 0D. -212.如图所示,点P在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外,PA_L平面ABCD, PA=AB,则PB与AC所成的角是A.90°B. 60°C. 45°D. 30°二、填空题13.下列图形可用符号表示为14.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二面角C1-AB-C 的平面角等于.15.设平面a 〃平面B , A, CC ci , B, DC B ,直线AB与CD交于点S,且点S位于平面a, B之间,AS = 8, BS = 6, CS = 12,则SD=.16.将正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成直二面角A-BD-C,有如下四个结论:AC±BD;AACD是等边三角形;AB与平面BCD成60°的角;AB与CD所成的角是60°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三、解答题17.如下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BC与AA1B1C1都为正三角形且AA1±面ABC, F、Fl分别是AC,A1C1的中点.求证:平面AB1F1 〃平面C1BF;平面AB1F11 平面ACC1A1.[分析]本题可以根据面面平行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1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_L平面ABCD, AB = 4, BC = 3, AD = 5, ZDAB= ZABC = 90° , E 是CD的中点.证明:CD 平面PAE;若直线PB与平面PAE所成的角和PB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相等,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19.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等边APCD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BC = 2, M为BC的中点.证明:AM1PM;求二面角P-AM—D的大小.20.如图,棱柱ABC-A1B1C1的侧面BCC1B1是菱形, B1CXA1B证明:平面AB1C1平面A1BC1;设D是A1C1上的点,且A1B〃平面B1CD,求AID DC1 的值.221.如图,AABC 中,AC = BC = 2, ABE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平面ABEDX底面ABC,若G, F分别是EC, BD的中点.求证:GF〃底面ABC;一、选择题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A.1B.C.D.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11、12、13、1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11和1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Q,取13,设其与11、1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E 11, 12,所以有A、BC ci ,从而13£ a ;同理可证明14F Q .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A.90°B. 60°C. 45°D. 30°图2-1-17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取SB的中点G,连结GE、GF、BE、AE.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GE二BC, GF-SA,且GF//SA,所以ZGFE就是EF与SA所成的角.若设此空间四边形边长为a,那么GF=GE二a, EA二a, EF二成的角为45° .答案:Ca,因此Z\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ZEFG-450,所以EF与SA所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3、如果直线a 〃平面Q,那么直线a与平面a内的A.一条直线不相交B.两条直线不相交C.无数条直线不相交D.任意一条直线不相交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定义.直线a〃平面Q,则a与a无公共点,与a内的直线当然均无公共点.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4、若点M在直线a上,a在平面a内,则M、a、a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A. M G a, a G ciB. a, aC. Ma, a aD. Ma, a a a参考答案与解析: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5、在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上分别取E、F、G、H四点,如果EF与HG交于点M,贝UA.M 一定在直线AC上B.M 一定在直线BD上C.M可能在AC±,也可能在BD上D.M不在AC±,也不在BD上参考答案与解析:A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平面B.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C.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D.平面a和平面B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不共点的三点;B错,如空间四边形;D错,两平面的三个交点在同一直线上.答案:C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7、若点M在直线a上,a在平面a内,则M, a, a间的上述关系可记为A. M G a, a G aB. M £ a,c. , D.,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要明确数学符号语言的表示.答案:B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8、异面直线是指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C.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A错,有可能平行;B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C错,有可能平行或相交;D正确.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9、若a〃 a , b〃 Q ,则直线a、b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相交C.异面D. A、B、C均有可能参考答案与解析:解析:平行、相交、异面都有可能,此题的难点在于可能选平行,易和平行公理混淆.答案:D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10、下列命题:若直线1平行于平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单元课时练习题及单元测验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各单元课时练习题及单元测验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全册练习题Unit1 Science and Scientists ..................................................................................................... - 2 - 课时作业一 ..................................................................................................................... - 2 - 课时作业二 ..................................................................................................................... - 7 - 课时作业三 ................................................................................................................... - 11 - 单元综合检测................................................................................................................ - 16 - Unit2 Bridging Cultures .......................................................................................................... - 29 - 课时作业一 ................................................................................................................... - 29 - 课时作业二 ................................................................................................................... - 34 - 课时作业三 ................................................................................................................... - 38 - 单元综合测验................................................................................................................ - 42 - Unit3 Food and Culture .......................................................................................................... - 57 - 课时作业一 ................................................................................................................... - 57 - 课时作业二 ................................................................................................................... - 62 - 课时作业三 ................................................................................................................... - 66 - 单元综合测验................................................................................................................ - 70 - Unit4 Journey Across a Vast Land........................................................................................... - 83 - 课时作业一 ................................................................................................................... - 83 - 课时作业二 ................................................................................................................... - 88 - 课时作业三 ................................................................................................................... - 92 - 单元综合测验................................................................................................................ - 97 - Unit5 First Aid ...................................................................................................................... - 111 - 课时作业一 ................................................................................................................. - 111 - 课时作业二 ................................................................................................................. - 116 - 课时作业三 ................................................................................................................. - 120 - 单元综合测验.............................................................................................................. - 125 -Unit1 Science and Scientists课时作业一Ⅰ.单词拼写根据汉语提示写出单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全册练习题(易)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B.兔的长毛与短毛;C.猫的白毛与蓝眼;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2.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A.1/2B.1/4C.1/8D.1/63.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A.1/8B.1/16C.3/16D.3/8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D.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5.基因型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B.1:1:1:1;C.3:1:3:1;D.3:1.6.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A.三黑一白;B.全部黑色;C.二黑二白;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7.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A.WwDd ×wwdd;B.WWdd ×WWdd;C.WwDd ×wwDD;D.WwDd ×WWDD8.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B.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纺锤体形成;D.着丝点分开。

9.下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A.精细胞;B.卵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10.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1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12.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13.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A.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B.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C.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D.如果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

14.下列4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是:15.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4个着丝点;B.2条姐妹染色单体;C.4个DNA分子;D.2对染色体。

16.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A.1:1;B.1:2;C.2:1;D.4:117.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A.常染色体上;B.X染色体上;C.Y染色体上;D.线粒体中。

18.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19.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C.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D.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20.在原核生物中,DNA位于:A.细胞核;B.核糖体;C.细胞质;D.蛋白质。

21.赫尔希和蔡斯的工作表明: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D.遗传物质是DNA。

22.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B.4000个和1800个;C.8000个和1800个;D.8000个和3600个23.24.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A.DNA连接酶;B.DNA酶;C.DNA解旋酶;D.DNA聚合酶25.1条染色单体含有1个双链的DNA分子,那么,四分体时期中的1条染色体含有:A.4个双链的DNA分子;B.2个双链的DNA分子;C.2个单链的DNA分子;D.1个双链的DNA分子26.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准确地复制;B.能够存储遗传信息;C.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D.是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27.基因是指:A.有遗传效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脱氧核苷酸序列;C.氨基酸序列;D.核苷酸序列。

28.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衣壳蛋白质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29.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指:A.D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B.t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C.mRNA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D.基因上的3个相邻的碱基。

30.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31.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0%,由这段DNA转录出来的mRNA中,胞嘧啶的比例是:A.10%;B.20%;C.40%;D.无法确定32.一条多肽链中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有碱基多少个?A.1500个和1500个;B.500个和1000个;C.1000个和2000个;D.1500个和3000个。

33.某转录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缬氨酸(GUA);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D.甲硫氨酸(AUG)34.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A.mRNA的密码;B.DNA的自我复制;C.碱基互补配对;D.tRNA的转运。

35.人的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A.只有胰岛素基因;B.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C.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D.有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36.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B.紫外线照射使人患皮肤癌;C.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D.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37.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A.基因突变频率高;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

38.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39.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A.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B.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C.促进染色体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D.促进细胞融合40.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A.基因的重新组合;B.基因突变;C.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基因分离41.杂交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突变;B.基因自由组合;C.染色体交叉互换;D.染色体结构变异42.据你所知道杂交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A.纯种;B.杂种表现的优势;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43.下列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44.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B.一个森林中的全部蛇;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D.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45.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

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

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A.18%、82%;B.36%、64%;C.57%、43%;D.92%、8%46.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这说明:A.突变是不定向的;B.突变是随机发生的;C.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47.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D.多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48.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A.随机交配;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49.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A.基因突变和重组;B.自然选择;C.共同进化;D.地理隔离答案:1-5 B B C D C 6-10 D B B D D 11-15 B C B C C 16-20 C C A C C21-25 D C B D B 26-30 C A A C A 31-35 D D A C C 36-40 C B A B B41-45 B B B C C 46-49 C C A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