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科室质量控制
医技科室质控标准细则

有包括《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管理办法或实施 细则
5
查阅培训资料(课件、教 案、签到簿、听课笔记、 试卷) 抽查医护人员或管理人员 笔试
缺现象措施扣0.2分; 缺一个相关培训扣0.2 分;考试1人不及格扣 0.1分。
责任 科室 功能科
功能科
考核 部门 医务科 质控科
医务科 质控科
考核 分值
1、超声、脑电、心电、肌电等各检
质
操作 查项目有操作规程 规程 2、特殊检查(包括超声引导下穿刺
活检和介入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20
现场操作 查看操作流程是否规范
一个项目无操作规程 扣0.2分; 一人操作不规范扣0.1 分。
功能科
缺一项质控标准扣0.2 分;未定期开展质量 评价和整改扣0.2分; 无评价和整改记录扣0 .1分。会诊、交接班 、危重疑难麻醉术前 讨论、死亡病例讨论 、毒麻药品管理等记 录缺一次扣0.2分,
麻醉科
医务科 质控科
神经阻滞成功率<95
各种神经阻滞成功率≥95%
%扣0.1分;Ⅰ、Ⅱ级
麻醉 质量 有关 记录
10
查看资料 抽查相关病历
扣分标准 未开展点评扣1分;查 处方点评记录少一次 扣0.2分;一份处方书 写不合格扣0.1分;合 格率<95%,每降低1 %扣0.1分 无不合格处方、不合 理用药干预制度各扣0 .5分;无干预记录扣0. 2分;通报每少一次扣 0.2分。 未定期进行动态监控 、评价和报告扣0.2分 ; 监测和报告记录未记 入病历每份扣0.2分; 未开展细菌耐药监测 扣1分;未对抗菌药物 耐药菌使用进行预警 、干预扣1分;未反馈 到科室扣0.2分。记录 与病例不符扣0.1分。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篇一:中医科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方案中医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及质量检查,每月进行科内质量检查工作总结、分析。
制定改进措施,兑现奖惩。
2、不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学习各类卫生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
3、加强科内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和考核。
4、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5、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书写好病历。
6、在进行诊疗操作,开写医嘱处方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7、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及时完成其他科室的会诊请求。
8、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隔离、治疗和上报工作。
9、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治疗室的管理,认真进行治疗室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各项诊疗操作。
二、医疗质量管理重点1、医疗质量情况(中医诊疗规范、医疗缺陷整改)。
2、医疗安全落实(落实危急值制度,及时上报传染病例)。
3、各项核心制度的知晓及落实情况。
4、抗生素分级管理实施情况。
5、业务学习、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情况。
6、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篇二: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方案关于下发《泽头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质控考核方案(试行)》的通知医院各科室: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证医疗安全,促进“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山东省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征求意见稿20XX版)》、《医院工作制度》等,以及各种医疗制度、诊疗常规和规范,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重新修订了《泽头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考核方案(试行)》,经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讨论通过,院长批准,现下发科室,请认真组织学习,按照本标准,结合科室工作特点,修订完善本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方案,并认真执行。
医院医技质量控制目标(标准版)

医院医技质量控制目标
一、医技科室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
二、检查报告误诊率≤3%。
三、报告及时性≥95%。
四、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48小时。
五、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4天。
六、B超、内镜查完即发报告。
七、放射科平片出报告: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
八、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九、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使用时间≥50小时/周。
医技检验结果质量控制制度

医技检验结果质量掌控制度1. 前言为了确保医院的医技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保障病患的生命安全和健康,订立本医技检验结果质量掌控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医技检验相关的科室,包含临床试验室、病理科、影像科等。
3. 职责与义务3.1 医院管理层医院管理层负责订立、修订和监督执行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技检验结果质量掌控的有效实施。
3.2 科室负责人每个医技检验科室的负责人应当:—订立科室内部的医技检验质量掌控标准和操作规程;—负责组织科室内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讨论和总结医技检验质量掌控情况,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本科室内的设备设施定期维护和校准,保证其运行正常;—监督科室内医技检验人员的培训和操作技能,定期进行教育培训。
3.3 医技检验人员医技检验人员应当:—依照国家和行业相关规定,执行医技检验操作规程,保证操作严谨准确;—对医技设备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质量掌控,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报告和记录医技检验结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质量掌控和外部评审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4. 质量掌控措施4.1 样本手记与标识•医技检验人员应严格依照操作规程手记样本,并正确标识样本信息,确保样本与病患信息全都;•手记的样本应按规定要求妥当保管,避开污染和损坏;•异常样本应及时通知病患和医生,协商采取进一步的处理措施。
4.2 质量掌控检测•医技检验科室应定期进行质量掌控检测,包含内部质量掌控和外部质量评估;•内部质量掌控包含日常质检,定期参加质控比对试验,确保各项指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外部质量评估应依照相关规定参加国家或行业组织的质量评估活动,对医院的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比对。
4.3 标准操作规程•医技检验科室应订立标准操作规程,明确各项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应定期修订和完善,确保操作规范与时俱进;•医技检验人员应严格依照操作规程执行检验操作,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制度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医疗技术安全、有效、经济和符合伦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使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以限制类技术、新技术和新项目为重点的,本院所有已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管理。
三、内容(一)质控组织1、实行三级质控。
院长是医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
2、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实行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三层运作机制。
(1)决策层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其主任委员由院长或分管院长担任。
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及质控指标制定,以及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论证、动态评估。
(2)控制层为医务科,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监督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包括目录管理、手术分级、医师授权、质量控制、档案管理、动态评估等制度。
其他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履行相关职责。
(3)执行层为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组长由科主任担任,成员为质控医师(技师)、质控护士,负责本科室质控管理,发挥主要执行作用。
(二)质控指标1、国家质控指标本院开展的医疗技术属于国家限制类技术的,参照《国家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最新版)制定本院质控指标。
2、本省质控指标本院开展的医疗技术属于本省限制类技术/重点技术的,参照本省《限制类技术/重点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最新版)制定本院质控指标。
3、本院质控指标本院开展的医疗技术不属于国家限制类技术、本省限制类技术/重点技术的,按照相关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卫生标准等,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院质控指标。
(三)质控管理1、科室质控管理科室质控小组对本科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定期开展自查、分析、整改,并有记录。
医院科室质控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科室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包括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行政科室等。
三、组织机构1. 医院成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质量管理的全面工作。
2. 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等组成,负责本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四、职责1. 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1)制定医院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监督、检查、指导科室质量管理工作。
(3)组织全院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质量意识。
(4)定期对科室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措施。
2. 科室质控小组职责:(1)贯彻执行医院质量管理制度。
(2)定期开展科室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对科室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等进行质量监控。
(4)定期向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科室质量管理工作。
五、工作内容1. 质量检查:(1)科室质控小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等方面。
(2)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对科室进行一次全面质量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
2. 质量控制:(1)科室根据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落实责任人。
(2)对存在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
3. 质量教育培训:(1)科室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质量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质量意识。
(2)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质量教育培训活动。
4. 质量考核:(1)科室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对质量管理工作优秀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
(2)对质量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处罚。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2024年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2024年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一、建立科室医疗质控小组
我们将成立专门的医疗质控小组,由各科室的负责人和质控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执行医疗质量控制方案。
二、定期召开科室会议
每个科室将定期召开会议,对科室的医疗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三、建立标准操作流程
各科室将建立标准的操作流程,确保医疗服务过程中每个环节都符合规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开展医疗事故风险评估
定期对医疗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事故原因,加强风险防范,保障患者安全。
五、加强医疗质量监督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对医疗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六、持续教育提升医护人员素质
加强医护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持续教育,提升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医护人员素质。
七、加强患者沟通与服务
鼓励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关注患者需求,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增进患者满意度。
八、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推广信息化系统,实现医疗服务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之,科室医疗质控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全力推动这项工作,确保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体验和服务保障。
临床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临床、医技科室质控工作流程图)

临床和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实施规范院各科室、小组:为了进一步加强各临床、医技科室科内质控工作的管理,规范临床和医技科室的质控行为,逐步提升我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临床、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实施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科室、小组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执行。
一、临床、医技科室科内质控工作按照附件1所要求的流程进行。
二、临床医技科室应成立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组长由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科主任担任、副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质控员根据科室情况自行设定,原则上小组成员在3人以上。
三、科室质控小组的职责为:全面负责科室的质量与安全监督与管理;制定和修改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科室年度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提出本科室特殊的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时更新本科室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及时主持参与疑难和死亡病例讨论;每月对监控的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进行问题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上报质控办;完成年度质量与安全工作总结四、科内每一项质控工作均要分工到人,质控成员具体工作安排由组长负责。
五、临床科室的质控工作内容至少应包括:科室基本指标监测(门诊和出院人次、死亡人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手术例数、非计划再次手术台数、住院超30天、15天内再入院数)、科室前5位重点疾病(和重点手术)监测、患者安全指标监测、住院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执行(重点是17项核心制度)、各种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包括病历、处方、申请单、报告单、护理等)、临床路径、合理用药及抗菌药使用、围手术期管理、合理用血、院感、护理制度执行、不良事件等。
医技科室质控内容应至少包括等级医院三甲评审条款要求的内容。
六、质控员应按照科室质控分工和质控会的决议进行日常科内质控监控、分析评判、总结归纳,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报告科主任,并协助科主任督促落实。
质控员应对日常的质控监控活动建立专门的记录本,随时记录,做到有据可查。
七、科内质控小组组长应牵头制定本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本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质控工作计划、质控培训计划,明确科室质控重点,年终及时完成科内质控总结。
临床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临床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实施方案一、前言临床医技科室是医院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的医疗技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保障医疗质量和提高医疗水平,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质量控制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估等方面,制定临床医技科室的质量控制实施方案。
二、质量控制目标1.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技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2.降低医技操作的错误率,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3.提高患者满意度,实现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任;4.不断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质量控制内容1.标准操作流程: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医技操作的规范性;2.质量监控标准:明确医技操作的质量监控指标,包括正确率、准确率、合理率、安全率等;3.质量控制措施: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如操作规范、质量核查、内部质量控制等;4.资源配置优化: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保证医技操作的顺畅进行;5.继续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医技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四、质量控制方法1.内部质量控制: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内部质控机制,包括规范的操作流程、标准化操作检查、实施结果与指标对比等,通过内部质控效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不当和质量问题;2.外部质量评估:定期参加具有权威性的质量评估组织的评估,如国家质量认证、相关学会的医技能力评估等,通过与其他医院和科室的对比,提高自身的医疗水平;3.提供质量报告:及时向医院领导、医务部门等汇报质量控制的结果和改进措施,并积极参与医院的质量管理工作。
五、质量控制评估1.定期开展质量控制评估:每个季度对医技科室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操作规范性、安全性、术后效果等;2.建立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建立质量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收集和分析医技操作的相关数据,评估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3.疑难病例讨论会:定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会,通过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医疗难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
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制度

医技科室质量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医院医技科室的服务质量,规范医技工作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制度,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医技科室的各项工作。
医技科室包含但不限于检验科、影像科、放射科、病理科等。
第三条职责1.医技科室负责订立医技质量掌控标准和流程,并建立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
2.医技科室负责监督、引导和培训科室员工,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提升医技工作的质量。
3.医技科室负责收集、统计和分析科室的质量数据,并定期报告给医院质量管理部门。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四条人员招聘与培训1.医技科室应依据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招聘人员,并确保招聘程序的公平性、公正性。
2.新员工进入医技科室后,应进行全面的培训,包含业务培训、安全培训、文明礼仪培训等,确保其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工作。
3.医技科室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和知识更新课程,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第五条人员考核与奖惩1.医技科室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考核制度,以绩效考核为重要依据,重视对员工的业务水平、责任心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估。
2.对于业绩优秀的员工,医技科室应及时予以嘉奖和表扬,激励其连续发挥优秀的工作业绩。
3.对于工作不达标、存在失职行为的员工,医技科室应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并记录在员工档案中。
第六条人员安全和保密1.医技科室应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熟知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步骤,遵从操作规程,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医技科室对于涉及患者隐私和机密信息的工作,员工应严守职业道德和保密责任,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第三章质量管理第七条质量掌控标准1.医技科室应建立并完善医技质量掌控标准,确保医技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要求。
2.医技科室应依据对应科室的特点和工作要求,订立相应的质量掌控标准和流程,并不绝进行修订和改进。
第八条安全措施1.医技科室应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安全措施,包含但不限于设备维护保养、操作规范、风险评估和事故应急处理等。
医技科室质量控制报告

医技科室质量控制报告一、引言医技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医技科室的工作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本报告对医技科室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
二、质量控制工作概述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技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仪器设备管理: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操作规程制定: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规范医技人员的操作流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检查与评估:定期对医技科室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
沟通与协作: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情况在人员培训方面,医技科室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在线学习等,确保医技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知识。
在仪器设备管理方面,医技科室制定了详细的仪器设备管理规定,建立了设备档案和维修记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在操作规程制定方面,医技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规范了操作流程和标准,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质量检查与评估方面,医技科室定期进行自查和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反馈,持续改进工作质量。
同时,还接受医院质控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工作质量符合要求。
在沟通与协作方面,医技科室与其他科室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传递信息和工作协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四、质量控制工作成效通过实施质量控制工作,医技科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减少了人为误差和事故的发生。
确保了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规范了操作流程和标准,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减少了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加强了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和协作,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
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一、引言医技科室是现代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诊断、治疗和监测等重要职责。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医技科室的工作质量需要进行考核评估。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评分标准。
二、评分标准1. 服务质量(1) 诊疗流程:评估医技科室是否建立了标准化的诊疗流程,包括患者就诊、检查、治疗、报告等各个环节。
流程应当明确、规范且具备时间控制,以确保患者在适当的时间内获得诊断和治疗。
(2) 人员素质:评估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工作。
人员素质包括医师、技师、护士等,并要求其持续学习和专业培训。
(3) 设备管理:评估医技科室的设备是否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设备采购、维护和更新应当按照规定操作,并定期进行检测和校准。
2. 报告质量(1) 诊断准确性:评估医技科室的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报告应当包括详细的患者信息、病理特征和诊断结论等,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2) 报告的及时性:评估医技科室报告的及时性,包括检查结果的录入、审核和报告发出的时间。
报告应当能够在合理的时间内送达给临床医生,确保医疗决策的及时性。
(3) 报告的完整性:评估医技科室报告的完整性,包括是否提供了全面的检查结果和诊断意见。
报告应当能够准确描述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论,帮助临床医生进行治疗。
3. 质量管理(1) 质量控制:评估医技科室是否建立了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检测、质量评价和质量改进等措施。
质量控制应当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医疗质量的稳定和改进。
(2) 不良事件处理:评估医技科室对不良事件的处理能力。
医技科室应当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调查和处理不良事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
(3) 资源利用:评估医技科室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医技科室应当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医技科室限制类技术质量管理与控制

科室:年月
技术名称
□国家级口省级
质控内容
上月整改情况
本月自查情况
改进计划
开展例数
开展资质
开展该技术人员是否具备资质、设备设施是否完好等问上您质控问题的改进结果如何
人员是否超授权开展该技术、设备设施是否完好、符合要求。具体说明
针对左侧问题的改进计划,具体改进方案,改进目标,如何对改进结果进行评判
资源消耗与效率
该技术诊疗患者是否存在超长住院情况,出现的原因分
上次质控问题改进
该技术诊疗患者是否存在超长住院情况,出现的原因分析
诊疗结果
是否存在与技术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并发症;是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患者恢复情况;上次重不良后果、并发症;是否发生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患者恢复情况
技术诊疗过程
对照技术管理规范,具体病例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可改进的地方,尤其是技术关键环节实施是否规范。分析具体患者•
上次质控问题的改进结果如何
对照技术管理操作规范,具体病例的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规范,可改进的地方,尤其是关键诊疗环节实施是否规范。分析具体患者
针对左侧问题的改进计划,具体改进方案,改进目标,如何对改进结果进行评判
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质量控制目标(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7天(新生儿)
≤8天(普通儿科)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100%
死亡率≤2%(内科、感染科、中医科)
死亡率≤0.5%(新生儿)
死亡率≤0.2%(普通儿科)
死亡人数/出院病人数×100%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临床、医技科室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非手术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
质量与安全指标
统计方法
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数/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不符合数×100%
住院病历甲级率≥90%
甲级病历数/检查病历总份数×100%
住院病历乙级率≤10%
乙级病历数/检查病历总份数×100%
平均病床使用率≥95%
临床路径入组率≥50%
临床路径完成率≥70%
成分输血率≥90%
输血指征符合率≥90%
输血记录保存完整率100%
传染病漏报率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100%
危急值登记处置率100%
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0%
调查满意人数/总调查人数×10%
使用中皮肤消毒液≤100cfu/ml
手指≤10cfu/cm2
治疗室台面≤10cfu/cm2
危重病人抢救成功次数/危重病人抢救总次数×100%
入院3日确诊率≥85%
入院三日内确诊数/三日内确诊数与未确诊数×100%
医院感染率≤4%
院内感染漏报率≤10%
感染例数(本科内)/出院人数(本科内)×100%
住院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60%
国家基本药品使用率≥50%
使用药品比例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按药剂科相关动态管理指标执行)
患者腕带戴有率100%
医技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医技质量控制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疗技术部门所有人员,包括医技人员、实习生等。
第三条医疗技术工作必须遵循“安全、准确、可靠、高效”的原则,不得因匆忙、粗心、马虎等原因造成医疗事故。
第四条医技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规章制度,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不得违背职业伦理。
第五条医技人员应保守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第六条医技人员应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第七条医技人员应不断学习、创新,积极参与临床研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第八条医技人员应遵守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做好器械的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医技质量控制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医技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医院应定期对医技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医技人员的技能水平。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医技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医技工作进行评估。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医技事故报告制度,对医技事故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医技质量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医技服务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医技质量监控机制,对医技操作、医疗器械、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监控,确保医技质量。
第三章医技质量控制具体措施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对医技操作流程的管控,确保医技操作符合规范。
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医技质控中心,负责医技质量的监控、评估和改进工作。
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医技标本管理制度,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安全。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医技信息系统,对医技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十九条医院应对医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医技操作规程。
第二十条医院应加强对医技器械的管理,定期进行器械检查和维护。
第二十一条医院应建立医技质控小组,定期对医技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四章医技质量监督和考核第二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医技质监督机制,对医技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临床、医技、护理、行政管理等部门。
1.3 本院设立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负责医疗质量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工作。
二、组织架构2.1 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各临床、医技、护理、行政管理等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2.2 医疗质量控制委员会下设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3 各临床、医技、护理、行政管理等部门设立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三、医疗质量控制内容3.1 医疗质量控制包括医疗技术、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管理等方面。
3.2 医疗技术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效果、手术安全、病历书写等。
3.3 医疗安全包括用药安全、输血安全、手术安全、医疗器械安全等。
3.4 医疗服务包括就诊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流程、患者满意度等。
3.5 医疗管理包括医疗制度、医疗规范、医疗培训、医疗考核等。
四、医疗质量控制措施4.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医疗质量控制计划和目标。
4.2 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培训,提高医疗质量控制意识和能力。
4.3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4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档案,记录医疗质量控制活动情况。
4.5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控制评估,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五、医疗质量控制考核5.1 医疗质量控制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专项考核。
5.2 年度考核内容包括医疗技术、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医疗管理等。
5.3 专项考核内容包括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医疗投诉等。
5.4 医疗质量控制考核结果作为科室和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六、医疗质量控制奖惩6.1 对医疗质量控制工作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6.2 对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不力的科室和个人给予批评和处罚。
七、附则7.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完善医技科室质量控制制度

完善医技科室质量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1 为了加强医院医技科室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院的医疗安全和患者的满意度,特订立本规章制度。
1.2 本规章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管理条例》《医疗技术质量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2.1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医技科室,包含但不限于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心电图室、内镜室、手术室等。
2.2 各医技科室负责人、医生、技术人员、护士等相关人员,应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
第三条质量掌控目标3.1 提高医技科室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有效、规范和合理。
3.2 优化医技科室的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
3.3 加强医技科室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确保医疗过程中的信息传递畅通,减少错误发生。
第二章质量掌控体系第四条资源管理4.1 各医技科室应合理配置人员、设备、料子等资源,确保质量掌控的顺利进行。
4.2 各医技科室负责人应统筹调配资源,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室的技术和设备更新换代。
第五条设备维护5.1 各医技科室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保养。
5.2 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检查、维护和维护和修理,并进行记录和汇报。
5.3 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并记录,待修复后进行验证和验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第六条绩效考核6.1 各医技科室应依据工作要求,订立明确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
6.2 绩效考核的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工作量、工作质量、技术本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6.3 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奖惩、晋升、岗位评聘的紧要依据,用于激励和规范医技人员的工作行为。
第七条不良事件管理7.1 医技科室应建立健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不良事件。
7.2 发生不良事件时,医技科室负责人应立刻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和分析,订立改进措施,并及时进行矫正和报告。
7.3 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人员,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共享,以避开仿佛事件再次发生。
医技科室质量控制

(5)细胞病理学和补充、更改或迟发的病理诊断报告,由授权的具有资质的
1s每份病理诊断报告书的医师签名符合要求。一份不合格扣5分。
病理医师签发。4.16.4.3;4.16.4.4
(6)无病理执业证书和非病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不得出具病理报告;未经授权的工作人员不得独立或越级从事各项病理技术;病理报告单签字与授权文件符合率100%。4.16.2.2;
9、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出现检查“危急值”时,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向1临床科室报告并登记,登记项目齐全。
未建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扣5分;出现检查“危急值”时,未按“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向1临床科室报告扣5分;未登记或登记项目不齐全扣2分。
9、每季度召开一次有1临床医师参加的疑难病例或重点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员覆盖科室80%人员。
(1)常规病理诊断报告应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和特殊病例除外。
(2)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在30分年帧完成,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严谨采用口头或电话报告方式,从标本接受到发出报告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
病理诊断报告在规定时限内发出率之85%【C】之90%【8】和95%【八】;
科内无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扣5分;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扣1分、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扣1分、无教育培训计划扣1分;无质量与安全指标扣1分;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扣1分,有活
全管理措施及考核标准,体现持续改进效
果。
动无记录扣1分。
检查时间:
病理科质量检查评分标准
检查部门:医务科
质量标准
评分
评估方法及标准
医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医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医技科室是医院中负责医疗技术工作的部门,包括临床检验科、放射科、超声科等。
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指对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有效管理,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医技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管理:医技科室需要建立合理的人员编制和岗位设置,确保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满足科室的需求。
同时,对医技人员进行持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确保他们具备独立操作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2. 设备管理:医技科室的医疗设备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科室需要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选购、验收、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等环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质量控制:医技科室需要建立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标本采集、样本保存、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品的使用等方面,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同时,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事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安全管理:医技科室需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事故应急预案等,确保医技操作的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医技科室环境的管理,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预防交叉感染等问题。
5. 质量评估:医技科室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评估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以确保医技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医技科室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医技科室质量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医院医技科室质量掌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护患者权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医技科室的质量掌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医技科室:指医院内进行医疗技术工作的科室,包含但不限于影像科、检验科、药剂科和体检科等。
第二章质量管理机构第四条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和医技科室负责人构成,负责医院医技科室的质量掌控工作,具体职责包含: 1. 订立医技科室质量掌控目标和计划; 2. 监督医技科室质量掌控工作的落实; 3. 审核医技科室质量掌控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4. 定期组织医技科室质量掌控工作的评估和改进。
第五条质量管理小组医技科室设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量掌控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包含: 1. 负责订立医技科室的质量掌控目标和计划; 2. 确保医技科室的工作符合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3. 跟踪医技科室的质量掌控指标,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 引导医技科室员工进行质量掌控工作,并供应必需的培训。
第三章质量掌控措施第六条设备管理1.医技科室应对全部设备进行登记并进行定期巡检,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2.对于有维护和修理需求的设备,应及时联系相关维护和修理单位进行处理,并记录维护和修理情况;3.设备使用人员应依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并及时报告设备异常情况。
第七条耗材管理1.医技科室应对耗材进行分类、编码和登记,并依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存放和管理;2.耗材使用人员应依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耗材,并及时报告消耗情况,以便及时增补。
第八条检验质量掌控1.检验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掌控体系,包含内部质控、外部质控和质量评价等;2.检验科室人员应依照相关流程进行样本手记、检验和结果判读,并及时报告异常结果。
第九条临床影像诊断质量掌控1.影像科室应对影像设备进行常规质量掌控和校准,确保影像质量符合要求;2.影像科室人员应依照影像诊断操作规程进行工作,确保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技科室质量控制检查部门:门诊部科室签名: 检查时间:1、建立质控持续改进登记薄,每月自查 质量, 有自查结果、 改进措施、 改进效果、 检查资料保管完好,各种登记齐全,工作 人员佩带胸牌上岗。
2、病人的治疗有详细登记3、有高压氧舱操作规程,并按规程操作。
4、有相关制度、职责、流程、质量安全 指标及法律法规等培训学习计划, 每月有 学习内容的讲稿和学习记录, 不断提高业 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5、每月抽查科室人员对相关制度、职责、 流程及法律法规的知晓落实情况。
6、设备日常维护保养有记录,有高压氧 操作规程, 高压氧舱设备及附属设备不能 带病工作。
7、有舱内“紧急意外情况”应急预案, 定期演练(周期<6个月)并有监管记录。
8、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90% 9、高压氧舱内的氧浓度控制在 23%以下。
10、进舱前,有对进舱人员进行“进舱须 知”的知识宣传和签署高压氧治疗允许 书。
无建立质控持续改进登记薄,扣 5 分;科内无自查资料扣 5 分;无改进措施及改进效果扣 2 分,科内自 查资料保管不全扣 3 分;发现工作 人员未佩戴胸卡扣 5 分。
无高压氧治疗记录扣 10 分,记录不 完善扣 5 分无操作规程扣 5 分,无按全操作规 程操作扣 3 分查个人业务学习笔记,无讲稿扣 3分,无个人学习笔记扣 2 分,个人 笔记不认真扣 1 分。
随机抽查、考核工作人员,一项不 知晓扣 5 分;考核不及格扣 3 分。
无操作规程扣 5 分;无日常维护保 养记录扣 5 分;浮现高压氧舱及附 属设备带病工作扣 5 分。
无舱内 “紧急意外情况”应急预案, 扣 5 分;无演练扣 3 分,有演练无 记录扣 2 分。
满意度每降低 5%扣 5 分 高压氧舱内的氧浓度未控制在 23% 以下,扣 5 分。
无进舱前的“进舱须知”等知识宣 传,扣 5 分;对高压氧治疗患者未 签署高压氧治疗允许书扣 5 分。
2015868151055检查部门:门诊部1、建立质控持续改进记录本,每月自查质量,有自查结果、改进措施、改进效果、检查资料保管完好,各种登记齐全,工作人员持证及佩带胸牌上岗。
2、有相关制度、职责、流程、质量安全指标及法律法规等培训学习计划,每月有学习内容的讲稿和学习记录,有对新员工进行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3、每月抽查科室人员对相关制度、职责、流程及法律法规的知晓落实情况。
4、出具诊断报告时限符合要求。
急诊报告时间<30 分;平诊2 小时内出具报告。
5、诊断报告质量:诊断报告描述规范,语句正确通顺,包含片内所有阳性与必要的阴性信息,有精确的报告时间,按流程经过审核,有报告医师审核医师双签字。
报告单书写合格率> 95%6、设备有专人管理,日常维护保养有记录,有设备操作规程。
设备运行完好率≥95%7、科室有紧急意外抢救预案和必要的紧急意外抢救用的药品器材,且人人知晓。
8、紧急意外抢救用品,有专人管理,定点放臵,定品种、定数量并有抢救用品清单,无过期,无破损,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8、放射防护到位:有环境防护、工作人员与受检者防护。
建立放射防护用品使用登记本,记录项目齐全。
有完整的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对受检部位的临近器官或者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佩带剂量计。
9、建立“危(wei)险值”报告登记本,浮现检查“危(wei)险值”时,按“危(wei)险值”报告制度206841510无建立质控持续改进登记薄,扣 5分;科内无自查资料扣 5 分;无改进措施及改进效果扣 2 分,科内自查资料保管不全扣 3 分;发现工作人员未佩戴胸卡扣 5 分。
查个人业务学习笔记,无讲稿扣 3分,无个人学习笔记扣 2 分,个人笔记不认真扣 1 分。
对新员工无进行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的培训记录扣 2 分随机抽查、考核工作人员,一项不知晓扣 5 分;考核不及格扣 3 分。
查阅报告单,发现普通报告延时 1例扣 1 分,急诊报告延时 1 例扣 2分。
描述不规范,有错字、错句或者语句不通顺扣 5 分,导致不良后果者扣10 分;无精确的报告时间扣 5 分;无报告医师和审核医师双签字,扣 5分。
报告单书写合格率每降低 1 个百分点,扣 2 分设备无专人管理扣 1 分;无操作规程扣 5 分;无日常维护保养记录扣 5分。
一人不知晓扣 5 分。
无紧急意外抢救用品扣 5 分,未设专人管理扣 1 分;无抢救用品清单扣 1 分;有过期或者破损扣 3 分。
无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扣5 分,对受检部位的临近器官或者组织未进行屏蔽防护扣 5 分;未建立放射防护用品使用登记本扣 5 分,记录项目不齐全扣 2 分。
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未佩带剂量计扣 5 分。
未建立“危(wei)险值”报告登记本扣 5分;浮现检查“危(wei)险值”时,未按与流程向临床科室报告并登记,登记项目“危(wei)险值”报告制度与流程向临床齐全。
科室报告扣 5 分;未登记或者登记项目不齐全扣 2 分。
9、每季度召开一次有临床医师参加的疑每季度未开展有临床医师参加的疑难病例或者重点病例分析与读片会,参加人难病例或者重点病例分析与读片会扣15员覆盖科室 80%人员。
5 分,参加人员达不到科室 80%人员扣 2 分。
10 、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 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抽查90%;大型 X 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报告 10 份,结合病案,每低一个百2CT 检查阳性率≥ 60%; MRI 检查阳性率分点扣 1 分;阳性率每项每降低 1 70%。
个百分点扣 1 分。
11、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90% 满意度每降低 5%扣 1 分12、成立图象评价小组,每季度开展多形未成立图象评价小组扣 1 分;无图式的图象质量评价活动,(要求图象位臵像质量评价活动及记录扣 1 分;甲正确、清晰、对照度合乎要求,病变显示片率小于 95%,扣 1 分,废片率大清晰,号码、日期位臵按规定摆放整齐无于等于 1%。
误,没有污点和划痕,均符合要求者为甲级片;不管何原因造成的病变显示不清或者位臵错误,不能达到诊断要求者为废片)。
甲片率≥95%,废片率小于等于 1%。
质评小组的评价结果与持续改进措施的记录记录完整。
并作为对部门服务质量与相关人员技术能力评价的内容12、科内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有质科内无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扣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质量与安全管理 5 分;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扣工作方案、教育培训计划、质量与安全指 1 分、无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扣标;每月进行一次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 1 分、无教育培训计划扣 1 分;无质动并有记录;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能运用量与安全指标扣 1 分;无质量与安管理工具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扣 1 分,有活动无全管理措施及考核标准,体现持续改进效记录扣 1 分。
果。
科室签名:检查时间:检查部门:医务科1、建立质控持续改进记录本,每月自查质量,有自查结果、改进措施、改进效果、检查资料保管完好,各种登记齐全,工作人员佩带胸牌上岗。
2、有相关制度、职责、流程、质量安全指标及法律法规等培训学习计划,每月有学习内容的讲稿和学习记录,有对新员工进行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的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
3、每月抽查科室人员对相关制度、职责、流程及法律法规的知晓落实情况。
4、出具诊断报告的医师资格:( 1 )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具有临床执业医生资格并具备初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者专科进修学习 1—3 年。
4.16.2.2(2)快速病理诊断医师应当具有中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有 5 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
4.16.2.2 ( 3 )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4.16.4.1(4)细胞学筛查工作由具有资质的筛查人员进行,由病理医师复审签字发出。
4.16.4.4(5)细胞病理学和补充、更改或者迟发的病理诊断报告,由授权的具有资质的病理医师签发。
4.16.4.3;4.16.4.4 (6)无病理执业证书和非病理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不得出具病理报告;未经授权的工作人员不得独立或者越级从事各项病理技术;病理报告单签字与授权文件符合率 100%。
4.16.2.2;4.16.2.3;4.16.4.35、病理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病理诊断报告内容的表述和书写应准确和完整,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术语。
诊断2068无建立质控持续改进登记薄,扣 5分;科内无自查资料扣 5 分;无改进措施及改进效果扣 2 分,科内自查资料保管不全扣 3 分;发现工作人员未佩戴胸卡扣 5 分。
查个人业务学习笔记,无讲稿扣 3分,无个人学习笔记扣 2 分,个人笔记不认真扣 1 分。
对新员工无进行放射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的培训记录扣 2 分随机抽查、考核工作人员,一项不知晓扣 5 分;考核不及格扣 3分。
1、每份病理诊断报告书的医师签名符合要求。
一份不合格扣5分。
1、抽查报告单,发现病理诊断报告的书写内容与格式 1 例不合格扣 1 分;挨次增加扣分。
报告书写内容与格式如下: (1)病理号、送检标本科室、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标本取材部位、门诊号/住院号(2)标本的大体描述、镜下描述和病理诊断 (3)原始样品过小或者在采集过程中挤压严重,或者取材代表性不够,影响正确的诊断,需在报告中说明。
(4) 其它需要报告或者建议的内容。
(5)报告医师签名(盖章) (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报告时间 (6)病理诊断报告书的书写内容与格式合格率≥90% 【B】和 100% 【A】6、补充、更改或者迟发的病理诊断报告:( 1 )不能如期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时,需以口头或者书面告知有关临床医师或者患方,说明迟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原因。
(要有文字记录) (2)每一份补充或者更改的病理诊断报告均应遵循病理报告补充或者更改制度与审核批准流程,经授权的病理医师审核后发出。
(需在病理档案中有完整记录)7、出具诊断报告时限符合要求: ( 1)常规病理诊断报告应在 5 个工作日内发出,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疑难和特殊病例除外。
( 2 )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在 30 分钟内完成,必须采用书面形式,严谨采用口头或者电话报告方式,从标本接受到发出报告时间,应在病理申请单上注明。
病理诊断报告在规定时限内发出率≥85%【C】≥ 90% 【B】和 9 5 % 【A】;8、病理诊断报告准确率( 1 )常规病理诊断报告准确率≥ 95% 【C】≥ 97% 【B】和 99% 【A】;(2)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报告准确率≥90%【C】和≥ 95% 【B】;( 3 ) 冰冻切片诊断与常规切片诊断的符合率>95%;( 4 ) 建立术中冰冻质控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