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臭氧的变化与气候的关系研究
对流层臭氧对空气质量与气候影响研究
对流层臭氧对空气质量与气候影响研究概述:对流层臭氧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既可以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又可对气候变化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对流层臭氧对空气质量和气候的影响,并分析相关研究成果。
介绍:对流层臭氧是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与日照下的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
臭氧浓度的升高与紫外线的强化相互作用,使其成为地球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气体。
然而,对流层臭氧的过量积累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对流层臭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流层臭氧是典型的污染物,它与其他污染物(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发生反应,会形成对人体健康有害的臭氧污染。
高浓度的臭氧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引发呼吸困难、咳嗽和哮喘等症状。
此外,臭氧还损害植物叶片,降低农作物产量。
因此,降低对流层臭氧污染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对流层臭氧对气候的影响:然而,对流层臭氧也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影响。
对流层臭氧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吸收地球向太空散发的红外辐射,从而减缓地球大气的冷却速率。
这种吸收作用使得对流层臭氧成为维持地球温度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
尤其在政府和国际组织推动的减排行动下,对流层臭氧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
对流层臭氧的调节:为了减少对流层臭氧的负面影响,需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降低臭氧污染。
首先,要加强监测和控制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
其次,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科研人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对流层臭氧的生成、运输和消除过程,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空气质量和气候的影响。
相关研究成果:在对流层臭氧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臭氧浓度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受到地理、气象和人类活动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此外,臭氧与气溶胶物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空气质量。
研究还发现,全球变暖将影响对流层臭氧的分布和浓度分布模式,从而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深远影响。
臭氧未来变化的趋势
臭氧未来变化的趋势臭氧作为大气成分之一,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臭氧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未来臭氧的变化趋势将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臭氧的形成和分布。
臭氧主要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中,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
对流层臭氧主要通过太阳辐射和人类活动排放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反应生成。
平流层臭氧主要通过太阳紫外线辐射和甲烷等气体的反应生成。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臭氧浓度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工业、交通、农业等活动会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些物质在光照条件下与臭氧反应,形成有害的低级臭氧。
此外,温室气体的增加也会对臭氧的生成和分布产生影响。
根据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臭氧的变化趋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性差异:臭氧浓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采取了减少工业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从而导致当地臭氧浓度下降。
然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臭氧污染仍然严重。
2. 季节性变化:臭氧浓度也在不同季节之间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夏季臭氧浓度较高,而冬季较低。
这与温度、太阳照射强度和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3.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臭氧的生成和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变暖会导致更多的光化学反应发生,从而增加了低级臭氧的生成。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进一步影响臭氧的分布。
4. 空气质量改善: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措施减少空气污染,包括减少工业排放、改善交通状况和提高能源效率等。
这些措施有望降低臭氧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5. 研究和监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对臭氧的形成和分布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研究和监测工作的加强将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应对臭氧变化趋势。
总的来说,未来臭氧污染的变化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差异,并受到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采取措施减少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以及加强研究和监测工作,我们有希望控制臭氧污染并改善全球大气环境。
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对中国地区气候变化和对流层臭氧分布的模拟
t ergo a l aea d o o ei rl p e eO e h n . On t a i o h d l g,i a e n f u d t a h e in lci t n z n n toms h r V C ia m r heb ssf t emo ei n th s b e o n h t E s i xI 瑚 a tAsa n n 9 i n e d m ia tfc r h tc n d e l fe to o e dsr u in i r  ̄ p ee so e o t o n n a t st a a e py afc z n iti t n to f h o b o p h r .Th e
维普资讯
第 3 8卷
第 4期
南 京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
J Ⅱ oI NAI OF , NANJ NG I UNI VERSI TY
V o . 8.No. I3 4
20 0 2年 7月
( TUR CI NA ALS ENC S E )
中 图 分 类 号 : P4 14 6 .
U s ng R e i nalClm a e M o la t o phe e Che i a o e i go i t de nd A m s r m c lM d l
t o e g i na i a e a d Oz n n Tr p p r v r Ch na o M d lRe o lCl m t n o e i o o he e o e i s
a h o t o p e e o l r s a lo b e po e t h h mi a u l e i n l ci t tt e t p o a m s h f r f ce ky h s as e n e l r d w h t e c e c lc p e r g o a l a x i o d ma e mod l e
空气污染-气候相互作用IPCC AR6的结论解读
空气污染-气候相互作用:IPCC AR6的结论解读作者:廖宏高瑜成陈东林代慧斌杜楠方力亢灵钱静秦卓凡王叶谢佩芙杨豪张丹瑜婷来源:《大气科学学报》2021年第05期摘要本文解讀最近发布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关于空气污染-气候相互作用的主要新结论。
在大气污染物的气候效应方面,AR6估算了大气污染物或其前体物排放变化导致的有效辐射强迫值(Effective Radiative Forcing,ERF),对评估大气污染治理可能产生的气候效应具有启示性意义。
AR6也估算出1750—2019年间人为强迫导致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Global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GSAT)变化为1.29(0.99~1.65)℃,其中,均匀混合温室气体、臭氧、气溶胶导致的温度变化分别为1.58(1.17~2.17)℃、0.23(0.11~0.39)℃、-0.50(-0.22~-0.96)℃。
气溶胶历史变化的气候效应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由SO2排放变化通过气溶胶-云相互作用所产生的ERF(高信度),从而部分抵消了人为排放温室气体所引起的变暖(高信度)。
在气候变化影响大气污染物方面,AR6首次评估获得了地表臭氧浓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在偏远地区为-0.2 ~-2 nL·L-1·℃-1、在污染区为0.2 ~2 nL·L-1·℃-1。
在大多数陆地区域,关于气候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PM2.5,目前模式结果结论的一致性较低。
关键词大气污染;臭氧;PM2.5;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物-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同时涉及到大气环境、天气、气候变化这几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
大气中短寿命的化学物质臭氧和气溶胶(大气中液态或固态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着直接的危害,是当前空气污染治理的主要对象(UNEP and WMO,2011)。
对流层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
对流层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1.引言1.1 概述概述对流层平流层是大气层中最底部的两个层次,分别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的对流层和平流层。
对流层主要是人类活动和大气循环的关键,而平流层则是大气层中更稳定和较少变化的区域。
对流层平流层中存在着许多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对于地球的气候、气象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流层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氮气、氧气和水蒸气。
其中,氮气是最主要的成分,占据大约78的体积百分比。
氮气在大气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会直接参与化学反应,但是通过生物固定和氮氧化还原反应,氮气在大气中的含量可以发生变化。
氧气是大气中的第二大成分,占据大约21的体积百分比。
氧气对于维持生命起着关键作用,它是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气体。
此外,氧气也参与了许多大气和地球化学过程,如臭氧形成和大气氧化作用。
水蒸气是大气中存在的重要化学成分之一。
它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大气变温和降水的关键因素。
水蒸气的含量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大气中形成云、雨和雪等形式。
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相对稳定,主要由臭氧、氮氧化物和甲烷等组成。
臭氧是平流层中最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它在平流层中形成臭氧层,起到了有效过滤和吸收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氮氧化物和甲烷则参与了大气中的温室效应和大气化学反应。
探究对流层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对于了解大气层的组成和演化、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些化学成分的来源、分布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对流层平流层主要化学成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应对大气环境问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来探讨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化学成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对流层平流层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重要性,引发读者对该话题的兴趣。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讨论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主要化学成分。
大气环境中臭氧层的变化和影响
大气环境中臭氧层的变化和影响随着工业和人类活动的发展,人们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其中,臭氧层的变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一变化不仅会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
一、臭氧层的形成及作用臭氧分布在大气中,呈现成层状分布。
它主要在平流层和同温层中存在,可分为地面臭氧、对流层臭氧和平流层臭氧。
地面臭氧是由于人类活动和交通排放的某些气体反应而产生的;对流层臭氧主要是由于日光照射产生的;平流层臭氧是由于紫外线分解氧气而产生的,而平流层臭氧层就是指滤过紫外线的酸素层。
臭氧对于环境和生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臭氧可以通过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同时,它也能净化空气,保护大气层与温室效应相关的化学反应的平衡。
二、臭氧层的变化和影响臭氧层的存在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臭氧层正在发生变化,结构逐渐变弱。
1. 破坏- 人类活动是臭氧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人类活动,比如燃烧化石燃料和使用氯氟烃类物质,将导致破坏臭氧层。
- 破坏臭氧层将加速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效应包括眼疾和癌症等。
2. 气候变化臭氧层的变化也会导致气候变化,进而对生物组成产生深远影响,即使是微小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3. 干旱大气臭氧的变化还与地面的干旱有关,这是因为臭氧的存在是影响太阳辐射到地面的温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随着臭氧层的破坏,高温和干旱天气也可能变得更加普遍。
三、如何保护臭氧层由于臭氧层对环境和人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臭氧层也是人类责任之一。
1. 减少污染通过减少人类活动和减少地球对那些特别对臭氧层有害的物质的排放来避免臭氧层的破坏。
比如,减少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减少空气污染等等。
2. 加强监测系统通过加强大气科学和臭氧层监测系统建设,以及加强对于气候、大气和臭氧层的研究和探索,预防可能的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破坏。
3. 教育观念通过加强公众教育,宣传臭氧层的重要性,引导人民保护臭氧层,保护环境和健康。
关于臭氧的科普
臭氧的科普知识一、概述臭氧(O3)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主要存在于平流层,对流层中的臭氧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
臭氧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太阳辐射吸收: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为地球表面提供了防护。
2.气候影响:平流层中的臭氧对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
3.空气质量:低层臭氧对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高浓度的臭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二、化学性质臭氧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
在大气中,臭氧主要与一些气态污染物发生反应,将它们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的物质。
同时,臭氧也会与一些自然界的物质发生反应,如植物表面、土壤和水中的物质。
三、影响低层臭氧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在阳光的作用下氧化而产生的。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NOₓ)、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因此,控制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对于减少低层臭氧污染至关重要。
四、利用和保护臭氧在工业、农业、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水的消毒、空气的净化、漂白等方面。
然而,过量的臭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控制臭氧的浓度。
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制使用那些可能导致臭氧层破裂的物质,如CFCs(氯氟烃)。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减少污染物排放、使用环保能源等方式来减少臭氧的排放,保护我们的大气环境。
五、防护措施由于臭氧具有强烈的氧化性,长期接触高浓度的臭氧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引起呼吸系统问题、眼睛不适等。
因此,在臭氧浓度较高的环境中,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1.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尤其在日照强烈、气温较高的日子,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2.佩戴防护口罩:选择N95或更高级别口罩,过滤由臭氧引起的空气污染。
3.减少汽车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4.室内空气净化: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进入室内的污染空气。
5.定期关注空气质量预报:根据预报调整出行和活动计划。
大气层的组成和气候变化
大气层的组成和气候变化大气层是地球周围包围大地表的气体层,它对维持地球上的生命和气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气层的组成和它如何影响气候变化。
一、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气体、固体微粒和液体微滴组成。
根据其高度,大气层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1. 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的最低层,从地表向上延伸约10-15公里。
在这层中,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
对流层主要由氮气(N2)、氧气(O2)和少量的氩气(Ar)、二氧化碳(CO2)、水蒸气(H2O)等组成。
这些气体参与了地球的气候调节和生物过程。
2. 平流层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50公里。
在平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基本保持稳定。
平流层的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具有屏蔽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3. 臭氧层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上,高度约为50-80公里。
臭氧层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主要成分是臭氧。
臭氧层对地球上的生物至关重要,因为它阻挡了太阳中的紫外线射线。
人类活动导致的化学物质的排放,如氯氟碳化合物(CFCs),对臭氧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 热层热层位于臭氧层之上,高度超过80公里。
这一层主要由稀薄的气体组成,包括氢(H2)、氦(He)和少量的氧气(O2)。
热层是太阳光和地球大气系统之间的交互之处,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起重要作用。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气层的组成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 温室效应大气层中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
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它使得大气层中的温度升高。
过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2. 臭氧消耗人类活动排放的化学物质,如氯氟碳化合物,破坏了臭氧层。
臭氧层的破坏使得地球表面接受到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气溶胶效应大气层中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滴被称为气溶胶。
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的多尺度过程特征及其与天气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e yo in e ,teiv sia in f h h rce it so h l-c l rc s e n h ea in hp b t e h m f e c s h e t t so ec aa trsi ft emut saep o e ssa dt erlto s i ewe nt e c S n g o t c i
LU rn, Da e CH E Z y ,BI N e u AN in h n n Ja c u ,a dCHEN n bn Ho g i
Is tto mop ei P y is hns a e yo cecs Be n 1 0 2 ntue fAt sh rc h s ,C iee i c Ac d m fS i春, 平流层一 等. 对流层相互作用 的多尺度过程特征及其与天气气候关系——研究进展. 大气科学, 08 3 4: 8 ̄73 2 , 2() 72 9 0
L rn C a Z y , nJ c u , t L A vn e i sa c e o h a atr t s f h-e l pD esS fn ea i s e e h rts h r nDae , h n e u Na i h n e d a cs nr erh s ntec rcei i o mu i ae 1cse o i rc o b t nte taop ee n a a e h sc s t t n we s
平 流 层 一 流 层 相 互 作 用 的 多 尺 度 过 程 特 征 及 其 与 对 天 气 气候 关 系— — 研 究 进展
吕达 仁 陈泽 宇 卞建 春 陈洪 滨
中国科学 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 室,北京 1 0 2 00 9
摘
要
对流层臭氧消耗过程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对流层臭氧消耗过程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对流层臭氧是一种重要的大气组成成分,它在大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对流层臭氧消耗过程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臭氧消耗会导致环境问题和人类健康风险。
本文将深入探讨对流层臭氧消耗过程的原理以及影响因素。
首先,我们来了解对流层臭氧消耗的原理。
对流层臭氧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来被消耗的。
最重要的消耗过程之一是光解反应,即臭氧分子被紫外线光子分解为氧分子和单质氧原子。
此外,还存在许多其他臭氧消耗通路,包括与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氯氟碳化物等物质的反应。
这些反应会导致臭氧浓度的下降,从而影响大气化学平衡。
臭氧消耗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首先,紫外线照射是臭氧消耗的主要驱动力。
紫外线照射不仅可以使臭氧光解,还可以激发其他反应的进行。
因此,紫外线辐射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臭氧的消耗速率。
其次,氮氧化物是臭氧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氮氧化物可以与臭氧反应生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化合物,从而降低臭氧浓度。
此外,碳氢化合物也可以通过与臭氧反应来消耗臭氧,但相对于氮氧化物,它们的影响相对较小。
最后,氯氟碳化物是臭氧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
氯氟碳化物在大气中会逐渐分解释放出氯原子,这些氯原子可以与臭氧反应形成氯氧基自由基,进而引发连锁反应,从而大量消耗臭氧。
除了上述因素外,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影响臭氧消耗过程。
温度较高时,化学反应速率相对较快,因此臭氧消耗速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湿度会影响一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常数,从而对臭氧消耗产生影响。
此外,大气中的颗粒物也是臭氧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颗粒物可以提供表面反应的场所,从而加速臭氧消耗的进行。
臭氧消耗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臭氧的消耗会降低大气中的臭氧浓度,导致低空臭氧浓度的升高。
低空臭氧是一种有害的污染物,对呼吸系统和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臭氧消耗还会导致大气化学平衡的改变,影响其他大气成分的浓度和分布,进而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此外,臭氧消耗还会影响光化学反应的进行,从而对大气中其他化学物质的产生和消耗产生复杂的影响。
不同大气层中臭氧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分析
不同大气层中臭氧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分析臭氧是大气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对人类和地球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大气层角度分析臭氧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地球大气层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中间层三个不同的大气层。
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的低层大气区域,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中间层则位于平流层与热层之间。
这三个大气层在臭氧分布与变化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首先,对流层是大气中臭氧分布的活跃层。
对流层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而臭氧则是由氧气分子经过光合作用和自然放电等过程生成的。
对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底部,特别是接近地表区域。
这是由于地表上的光合作用和人为排放的一些废气会产生臭氧。
此外,在对流层中,气象条件和空气运动对臭氧的分布也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大气层中的垂直运动会导致从地表上升的臭氧向上分布,形成低层臭氧团。
其次,平流层是大气中臭氧分布变化的关键层。
平流层主要由稀薄的气体组成,在这个大气层中,臭氧分布改变较为复杂。
平流层中的臭氧主要由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和高能宇宙辐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产生。
这些反应使得臭氧的生成和破坏发生在平流层中的特定高度区域,形成了平流层臭氧层。
这一臭氧层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非常重要,主要借助平流层风系统将臭氧输送到不同地区。
最后,中间层在臭氧分布与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间层中的臭氧主要影响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
臭氧主要分布在这个大气层中的高纬度地区。
中间层臭氧的分布与太阳活动强度、热力和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
例如,阳光照射的不均匀性和中间层大气运动的变化都会对中间层臭氧的分布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臭氧在不同大气层中的分布与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对流层中的臭氧主要分布在低层大气区域,平流层中的臭氧分布受到光化学反应和平流层风系统的影响,而中间层中的臭氧分布受到太阳活动和大气环流的影响。
这些分布与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臭氧的分布,为环境保护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气候变化下大气组成成分变化分析
气候变化下大气组成成分变化分析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挑战之一,其影响深远且复杂,涉及地球大气的多个层次和组成成分。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组成成分的变化,通过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化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是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尤其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OX)和氟利昂等。
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的燃烧、农业排放和工业生产,直接导致了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累积,形成了一个增强的温室效应,捕获更多太阳辐射,进而加剧全球变暖。
据IPCC报告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浓度已上升约40%,这是过去80万年来前所未有的增长速度。
二、氧气(O2)含量的微妙变化虽然大气中氧气(O2)占比约为21%,但其绝对量并非恒定不变。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氧气被消耗用于氧化反应生成CO2,导致大气中O2的轻微下降。
这一现象虽微小,却是气候变化间接影响大气组成的证据之一,同时也为科学家提供了监测全球碳循环动态的工具。
三、气溶胶的双重作用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它们对气候变化具有复杂的双向影响。
一方面,气溶胶能反射太阳辐射回太空,产生冷却效应;另一方面,它们也能作为云凝结核,改变云的光学性质和寿命,有时会增强温室效应。
工业排放、森林火灾和沙尘暴是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其分布和组成随气候模式变化而变化,对大气组成及气候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水汽含量的增加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也随之增加。
水汽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浓度的上升进一步增强了温室效应,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加速全球变暖。
同时,水汽含量的变化也影响了降水模式,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和干旱的频发,影响区域气候系统。
五、臭氧层的动态变化臭氧(O3)在地球的不同高度具有不同的作用: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阻挡有害紫外线;而对流层中的臭氧则是一种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作物生长有害。
大气层中的温度变化与气候
大气层中的温度变化与气候大气层是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天然保护层,它对于维持地球的气候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其中的温度变化则直接关系到地球的气候。
本文将探讨大气层中的温度变化与气候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地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大气层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
每个层次都具有不同的温度变化特征,为我们了解大气层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首先,对流层是最接近地表的一层,也是温度变化最为显著的层次。
平均海平面上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递减,这是因为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
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变化,温度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
这种温度变化与我们日常经验中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是一致的。
其次,平流层是位于对流层之上的一个层次,其特点是温度几乎保持不变。
这是因为在平流层中,存在着大量的臭氧层,它对太阳辐射起着很重要的吸收和反射作用。
这种吸收和反射的过程使得平流层中的温度相对稳定。
接下来是中间层,这一层次位于平流层之上,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递增。
这是因为中间层中的气体分子与太阳辐射相互作用,吸收了一部分太阳能量。
这种吸收作用导致中间层的温度比平流层更高。
最后是热层,这是大气中最上层的一层,也是温度变化最为复杂的一个层次。
在热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增,这是因为热层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极高能量辐射。
这种能量的吸收使得热层中的温度极高,可以达到几千度甚至更高。
大气层中温度的变化对于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对流层中的温度变化直接影响了地球的天气现象。
热空气上升产生了低气压,形成了云、风、降水等现象。
而平流层中稳定的温度则对大气循环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中间层和热层中的温度变化则间接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这是因为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中的湿度和云量,从而对地球的能量平衡和辐射影响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大气层中的温度变化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京津冀臭氧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京津冀臭氧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王玫;郑有飞;柳艳菊;李巧萍;丁一汇【摘要】基于2014~2017年京津冀13座城市的O3-8h数据,分析O3时间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气象数据研究近地层O3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O3-8h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4.50μg/m3.区域内O3污染整体加重,北京、保定O3污染较为严重;2014~2015年O3浓度与超标情况的月变化主要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月;而2016~2017年为不规则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6月和9月.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表明:气象要素对O3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春、夏、秋季气温是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冬季相对湿度与风速为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分析表明北京、天津、石家庄3大城市夏季形成高浓度O3的阈值明显不同.【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19(039)007【总页数】10页(P2689-2698)【关键词】京津冀区域;O3浓度;O3污染;气象因子【作者】王玫;郑有飞;柳艳菊;李巧萍;丁一汇【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44;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11臭氧(O3)作为对流层中重要的痕量气体成分,除少量来自于平流层的输入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而产生的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前体物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1].近地面高浓度O3可使橡胶开裂,降低农作物产量,且对眼睛和呼吸器官有很强的刺激性,从而增加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2-3].同时近地面O3是城市光化学烟雾和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是破坏城市空气质量、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4].因此,对O3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5-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空气污染特征也发生明显的变化,从单一型大气污染转变为复合型大气污染,城市O3污染问题也愈发突出[8].学者们从O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9-10]、前体物VOCs和NOx的排放特征及与O3的相关关系[11-12]、O3与其它大气污染物的关系以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13-17]等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目前,我国O3研究多集中在单个特定城市与环境本底地区[18].对于地面观测的研究受到站点设置及实验时间的约束,大多数研究集中于某地短时间的O3分析或者重大O3污染事件成因的研究[19-20],对于长时间序列、大尺度区域的研究较少.从2013年开始,生态环境部在74个城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496个国控监测点位开展SO2、NO2、PM10、PM2.5、CO、O3等6项污染物的实时监测,连续的近地面监测数据为研究大尺度O3的时空变化奠定了基础.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 [21-24].研究表明,2013~2014 年京津冀地区O3日最大8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浓度和O3超标天数比例连续2a远高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和全国平均水平 [22],另外,2014~2016年,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了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此次事件于2015年11月达到峰值,成为1951年以来最强的事件,对全球和中国气候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5],在这一特殊的气候背景下,京津冀区域O3浓度变化应引起关注.本研究利用空气质量新标准实施以来2014~2017年京津冀地区城市空气质量在线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对4a(2014~2017)京津冀地区O3浓度的变化规律、污染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气象条件对O3污染形成的影响,对该区域O3超标的气象阈值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不同气象背景下O3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O3浓度数据来自国家生态环境部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13座城市(图1)最新逐日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6]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27]的O3浓度数据规范与标准,对O3数据的有效性进行筛选,将由于停电、仪器校准等原因造成的缺测或为零的部分时段O3数据剔除.有效统计共18802d,剔除191d.O3评价指标为日最大8h平均质量浓度,即由每个监测点(不含对照点) O3日最大8h算术平均质量浓度得出(用“O3-8h”表示).除了空气污染数据外,文中用到的气象数据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同时段地面台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日相对湿度),其中每个城市选用一个观测台站.以第90百分位O3-8h作为城市O3年度、月度、季度浓度大小及是否超标的判定指标,按照不同的时间尺度,进行时间序列和空间变化分析,并将O3-8h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HJ633-2012)[28]划分为5个等级:优(1~100μg/m3)、良(101~160μg/m3)、轻度污染(161~ 215μg/m3)、中度污染(216~265μg/m3)和重度及以上污染(大于266μg/m3),统计各城市4a逐日的O3质量等级,分析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内各城市O3污染物随时间变化的分布特征及超标情况,并将O3-8h浓度监测数据与同时段的气象参数(气温、相对湿度、风速)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影响O3变化的气象条件.如图2所示,柱形表示京津冀区域各年份O3-8h计算量的平均值,误差线上下限表示O3-8h计算量的最大、最小值.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O3-8h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浓度分别为91,90,94, 109μg/m3,增长率为4.50μg/m3.从各百分位O3-8h来看,2014~ 2017年京津冀区域第25、50、95百分位O3-8h逐年上升;其余百分位O3-8h均在2015年有所下降,为4a中最低值,2016、2017年逐渐上升.高百分位上的O3-8h相比低百分位上升速率较快,其中第95百分位O3-8h增加最多,平均每年增加8μg/m3.除O3-8h最小值呈微弱的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63μg/m3)外,O3-8h平均、最大值、也呈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且2017年达最高.第90百分位O3-8h被用于评价城市不同时间尺度内O3是否超标,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663-2013)[27]规定:当城市年(月或季度)第90百分位O3-8h大于160μg/m3时,该城市O3超标.如图3所示京津冀区域内O3超标城市数量随年份的变化依次为7,8,9,13个,即到2017年,13座城市第90百分位O3-8h均超过二级标准,可见区域内污染程度逐渐加重.这里2014、2015年的O3超标城市数量与程麟钧等[29]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可能与数据后期的订正有关.2014~2016年第90百分位O3-8h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分别为199,201,200μg/m3, 2017年第90百分位O3-8h最高的城市是保定,为223μg/m3.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前3a相比,2017年除北京和承德O3-8h第90百分位值略有下降以外,其余城市浓度均表现出明显增加,与2014年相比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是邢台,浓度上升了59μg/m3.总体来看O3污染严重的城市为北京、唐山、沧州、廊坊、保定、衡水、承德,2014~2017年连续4a O3超标,其中北京和保定尤为严重;而天津、邢台、秦皇岛、邯郸仅2017年转为超标;石家庄和张家口从2016年开始出现明显的超标.综合来看,尽管每个城市O3的浓度变化趋势及超标情况都有所不同,但O3浓度与超标程度的上升与加重是整个京津冀区域内多数城市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区域一致性.由图4可知,廊坊、张家口、唐山(图略)O3浓度在不同百分位基本呈逐年增加趋势;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天津、沧州、邢台、衡水、邯郸O3 各百分位浓度先降后升,除保定外,其他城市2015年各百分位的O3-8h均下降,2016年开始逐渐上升.保定在2016年下降,之后上升.承德、北京各年份各百分位的O3-8h相对稳定.如图5所示, O3达标(优、良等级)的频率较高,O3超标(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频率较低.其中,优等级天数占比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62.06%下降到2017年的51.84%,良等级天数占比逐年增加,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天数占比也均增加,说明O3的等级随年份的增长从优等级向良级别和污染级别移动.从京津冀区域的超标情况来看,4a的超标天数依次为584,522,646,935d.2015年比2014年的超标天数少,之后2a呈迅速上升趋势,这与前面第90百分位O3-8h变化一致.另外,2017年较之前3a超标天数有很大涨幅,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在2017年分别较2016年增加178和53d.对比2016年、2017年京津冀区域O3污染等级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比率,发现轻度污染的占比从87%减少至66%,而中度污染的占比从13%增加至28%;重度污染的占比从1%增加到6%.由此可见,在O3超标的情况下,高值区浓度天数在逐渐增加,中度、重度污染的猛增是造成超标天数跳跃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光化学反应比较复杂,造成这一结果不仅与O3的前体物浓度及其他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息息相关,也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为此在后续的研究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一些北方城市O3浓度的月变化特征呈单峰型;而一些南方城市的O3浓度月变化特征则呈现双峰型.本研究结果与之相比略有差异.如图6所示,2014、2015年O3浓度月变化呈单峰型,与其他北方城市相似;而2016、2017年O3浓度月变化呈不规则的M型,出现2个峰值,在6月达到高峰值后,9月稍有反弹,分别比8月第90百分位O3-8h高出24,2μg/m3.这可能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有关.从月际变化来看,2014~2017年6、9月的第90百分位O3-8h逐年上升.同时也可以看出O3-8h浓度的季节特征十分明显,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秋、冬季明显较低,且4a变化趋势一致.区域内平均每月的超标情况与第90百分位O3-8h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2016、2017年9月的超标天数反弹更加明显.总体来说,5~9月的O3污染最为严重,其中6月超标天数最多(10~20d),从10月开始O3超标天数迅速下降,超标天数平均不到2d.11月~次年2月,无O3超标天气.可见,超标现象主要出现在春、夏和秋季,且夏季>春季>秋季.进一步比较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季节O3等级占比,表明4a间优级别主要出现在冬季,秋季次之,其占季节总天数的比值分别为98.50%,75.55%;良级别主要出现在春、夏2季;轻度、中度、重度污染占比最多的季节均为夏季(表1).由于夏季O3超标情况严重,所以对2014~2017年夏季各城市超标天数进行统计分析,如图7所示,其变化规律分为3种类型:第一类为张家口、秦皇岛,2座城市的夏季O3超标天数随年份的增加而递增,且增长率随年份而升高,2017年夏季增加的超标天数相对于前3a来说最多;第二类为北京、承德市,夏季O3超标天数基本随年份缓慢减少;第三类为京津冀中部及南部的9座城市,它们夏季O3超标天数随年份的变化均为先减后增的特点,但不同城市间的超标情况有所不同,保定、衡水2014年夏季的O3超标天数最多,其他城市2017年夏季的O3超标天数比前3a要多.为进一步探究2017年O3浓度较高的原因,对4a中细颗粒物(PM2.5)及O3前体物的浓度变化进行分析,由于当前常规环境监测只可监测CO与NO2 2种O3前体物,所以仅针对这2种气体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PM2.5呈逐渐下降趋势,2014、2015年年均浓度分别为91,76μg/m3,超过国家二级标准(75μg/m3),而2016、2017年年均浓度下降到二级标准以下,分别为70,64μg/m3,表明PM2.5经过管控治理已有明显成效.O3与PM2.5的皮尔逊系数为-0.362,且通过显著性检验.作为不同类型的污染物,O3和细颗粒物之间可能存在多重相互影响的途径.Li等[13]指出,2013~2017年影响中国华北O3浓度污染不断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PM2. 5浓度减少40%.由于PM2. 5浓度的下降减少了对O3的前体物HO2和NO2、NO3、N2O5的非均相吸收,导致O3浓度下降.所以2017年京津冀地区O3污染加重的原因与PM2. 5浓度的下降密不可分,区域内复杂的物理化学机制,PM2.5、O3相互交叉影响,为未来管控治理增添难度.4a间NO2与CO浓度也呈微弱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40μg/m3,0.05mg/m3,如图8所示, CO、NO2、PM2.5的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和O3相反,变化规律基本呈现U 型,即冬高夏低的变化特点,主要是因为冬季属于采暖期,受燃煤等的影响,三者浓度高于其他季节,并且CO、NO2一次污染物在冬季转化效率较低,使得浓度升高,从气象角度考虑,冬季逆温层较厚,地面气温低,太阳辐射较弱等气象条件也导致O3前体物浓度与PM2.5的积累.O3与NO2、CO的皮尔逊系数分别为-0.524、-0.528.这与许多城市中的结论基本一致[30].一般情况下,京津冀地区城市主城区及近郊区O3生成主要受VOC控制,而在远郊区县和农村地区O3生成对NOx的变化更加敏感[22].并且在O3重污染过程中光化学敏感性会随其反应进程发生改变[31],所以,对NOx排放进行严格管控,同时推动VOCs治理,减少VOCs排放量是降低京津冀区域O3污染的有效措施.产生高浓度O3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气象因素在O3的源汇反应、区域输送与累积中起重要的作用[32].表2为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O3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计算Spearman相关系数可知,京津冀区域4a全年O3与日均气温、日均风速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通过双尾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四季中,春、夏、秋季气温与O3浓度的相关性较高,相对湿度和风速次之.夏季O3浓度与气温的相关性低于春、秋两季,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O3浓度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除排放和气象条件外,还受到人为调控的影响,2013年以来,我国实施了较为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控措施.此外,刘长焕等[33]指出,2007~2016年京津冀春季太阳总辐射显著上升,这可能是春季气温与O3浓度的相关系数高于夏季的原因之一.而在冬季,气温与O3浓度的相关系数不高,此时相对湿度与风速为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了进一步研究气象因素大小对O3浓度的影响,下面将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分为不同范围,讨论O3超标的气象阈值条件.2.5.1 气温气温是反映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指标,气温的四季变化与O3浓度的季节变化相对应,夏季气温最高,O3浓度较大,冬季与之相反.梁苏洁等[34]指出,盛夏和初秋时,京津冀地区气温都呈增暖的变化.2017年我国全国气温较常年偏高0.84℃,为1951年以来第3高值,四季气温均偏高 [35].2017年京津冀夏季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³35℃)日数比2016年多13.15d.导致2017年O3浓度偏高.从图9可以看出,随着气温的升高,O3-8h与O3超标率显著上升,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当气温低于10℃时,O3均达标;气温在10~15℃范围里,只有极少数样本超标,超标率仅为1.25%;之后超标率有明显增加,到温度高于30℃时,超标率达到最高值,为60.97%.可见随着气温的升高,O3污染日趋严重.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光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同时生物排放及前体物浓度也增加,两者共同导致高浓度O3的产生.此外,对京津冀区域和北京、天津、石家庄3个省会城市的分析表明,夏季区域内3座城市的平均气温集中在20~30℃内,气温越高,O3-8h均值与超标率越大,当气温高于20℃时,无论在哪个温度等级范围内,北京的超标率明显较其它2座城市高,说明北京夏季O3污染的问题需要高度关注(表3).2.5.2 相对湿度水汽不仅能通过水相变化不断吸收和放出能量,还可以与O3发生反应,是消耗近地面O3的方式.反应所生成的自由基是光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因子[36].从图10可看出,随着相对湿度(RH)的增加,京津冀区域O3-8h均值及超标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这与李全喜等[37]对兰州市区O3与RH关系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当RH低于50%时,O3-8h均值逐渐增加;RH在50%~60%的范围内O3-8h均值出现峰值,为108μg/m3;后随着RH的增加,O3-8h均值逐渐减少.超标率也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当RH在50%~60%的范围时,超标率最大,为21.9%.当RH>90%的时,超标率极低,不到1%.这种变化趋势是由于水汽对光化学反应的影响而产生的,水汽是产生云的必要条件,当RH太高时容易形成云,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光强,影响光化学反应的发生,减少O3生成.如表4所示,夏季京津冀区域O3在不同RH范围内的变化与之前全年的变化趋势相似,而3座城市O3随RH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北京、石家庄O3-8h均值与超标率随着RH的增加先增后减;而天津O3-8h均值与超标率随RH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关系,姚青等[38]的研究也有相同的结果.每座城市出现最大O3-8h均值和最高超标率的RH范围是:北京出现在60%<RH£70%,其值分别为183μg/m3、68.35%;天津出现在RH£40%,其值分别为167μg/ m3、53.33%;石家庄出现在50%<RH£60%,其值分别为156μg/m3、45.00%.2.5.3 风速王燕丽等[39]研究指出,京津冀13个城市O3污染受传输贡献显著,而受本地源贡献相对较小.京津冀地区O3的输送路径、输送强度除受地理位置、排放特征的影响外,还受风的影响.风速(WS)主要通过影响大气对污染物的稀释与输送速率,对一次污染物浓度产生影响,但对二次污染物O3来说,风速的作用比较复杂[40].从图11可以看出,当WS£3m/s时,京津冀区域O3-8h均值及超标率随着风速的增大表现出明显升高的情况,在2<WS£3m/s的范围里,O3-8h均值与超标率最高,为105μg/m3和17.00%,后随WS的增大两者都呈减小的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当近地面WS相对较小时,O3水平扩散能力较差,这时垂直向下的输送作用强于扩散作用,在一定的WS限值内,有利于观测点的O3积累,之后随着风速的不断增大,垂直动量输送加强的同时水平方向上的输送作用也不断加强,开始占主导地位,将O3稀释,使得O3浓度逐渐下降.另一方面WS还会影响光化学反应的速率,WS较大有利于降低NO对O3滴定与消耗[41].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不同WS范围下影响O3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对于不同的城市,风速对O3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对于北京来说,夏季WS对O3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超标率则在WS£1m/s时最高,为62.50%;天津在4<WS£5m/s的范围里O3-8h均值和超标率最大,其值分别为169μg/m3、61.54%;石家庄最高值出现在2<WS£3m/s,其值分别为150μg/m3、37.08%(表5).3.1 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O3-8h 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4.50 μg/m3.区域内整体O3污染加重,到2017年区域内13座城市O3均超标;其中北京、保定O3污染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相比较为严重.此外,京津冀区域O3超标天数在2015年有所减少,之后2a递增,2017年超标天数达最多.在O3超标的情况下,高值区浓度天数在逐渐增加,中度、重度污染的猛增是造成超标天数跳跃增长的主要原因.3.2 从O3浓度及超标率的月、季变化看,春、夏两季是京津冀区域O3浓度和超标天数出现最多的季节,其中2014~2015年O3浓度与超标情况月变化主要呈单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月; 2016~2017年为不规则双峰型变化,峰值出现在5~6月和9月.除北京、承德、保定、衡水外,其余9座城市2017年夏季O3超标天数均为最多.3.3 通常情况下,当温度气温高于30℃,RH在50~ 60%, 2<WS£3m/s时,京津冀区域O3超标率最大.对于O3污染最严重的夏季,不同的城市最易出现超标率的阈值并不完全相同.在气温高于30℃时,北京、天津、石家庄3座城市O3都容易超标;对于北京来说,当60%<RH£70%或WS£1m/s时,O3超标率最高;对于天津来说,当RH£40%或4<WS£5m/s时,O3超标率最高;对于石家庄来说,则在50%<RH£60%或2<WS£3m/s的条件下, O3超标率最高.【相关文献】[1] 唐孝炎,张远航,邵敏.大气环境化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72-273. Tang X Y, Zhang Y H, Shao M. Atmospheric chemistry [M]. Beijing :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6:272-273.[2] 孔琴心,刘广仁,李桂忱.近地面臭氧浓度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1):61-66. Kong Q X, Liu H R, Li G C. Surface ozone concentration variation and possible influences on human health [J].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1999,(1):61-66.[3] Avnery S, Mauzerall D L, Liu J, et al. Global crop yield reductions due to surface ozone exposure: 2.Year 2030potential crop production losses and economic damage under two scenarios of O3 pollution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11,45(13):2297-2309.[4] Chan C K, Yao X H. Air pollution in mega cities in China [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8,42(1):1-42.[5] 齐冰,牛彧文,杜荣光,等.杭州市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37(2):443-451. Qi B, Niu Y W, Du R G,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ozone concentration in urban site of Hangzhou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in Chinese), 2017,37(2):443-451.[6] 刘峰,朱永官,王效科.我国地面臭氧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生态环境, 2008,17(4):1674-1679. Liu F, Zhu Y G, Wang X K. Surface ozone pollution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China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2008,17(4):1674-1679.[7] Cobourn W G, Dolcine L, French M, et al. A comparison of nonlinear regression and neural network models for ground-level ozone forecasting [J]. Air Repair,2000,50(11):1999-2009.[8] 吴锴,康平,于雷,等.2015~2016年中国城市臭氧浓度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38(6):2179-2190. Wu K, Kang P, Yu L, et al. Pollution status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ozone in China during 2015~2016 [J]. Atc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2018,38(6):2179-2190.[9] 王冠岚,薛建军,张建忠.2014年京津冀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成因分析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39(1):34-42. Wang G L, Xue J J, Zhang J Z.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cause of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2014 [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39(1):34-42.[10] 赵辉,郑有飞,徐静馨,等.南京市北郊夏季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J]. 地球与环境,2016,44(2):161-168. Zhao H, Zheng Y F, Xu J X, et al. Analysis of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ozone in northern suburb of Nanjing City, China in summer [J]. Earth and Environment, 2016,44(2):161-168.[11] 王占山,李云婷,陈添,等.北京城区臭氧日变化特征及与前体物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34(12):3001-3008. Wang Z S, Li Y T, Chen T, et al. Analysis on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zone and correlations with its precursors in urban atmosphere of Beijing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34(12): 3001-3008.[12] 刘建,吴兑,范绍佳,等.前体物与气象因子对珠江三角洲臭氧污染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17,37(3):813-820. Liu J, Wu D, Fan S J, et al. Impacts of precursors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ozone pollution in Pearl River Delta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2017,37(3):813-820.[13] Li K, Jacob D J, Liao H. Anthropogenic dirvers of 2013~2017 trends in summer surface ozone in China [J]. PNAS, 2019,116(2):422-427.[14] Jia M W, Zhao T L, Cheng X H , et al. Inverse relations of PM2.5 and O3 in air compound pollution between cold and hot seasons over an urban area of East China [J]. Atmosphere, 2017,8(3):59.[15] 王闯,王帅,杨碧波,等.气象条件对沈阳市环境空气臭氧浓度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15,31(3):32-37.Wang C, Wang S, Yang B B, et 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the ambient air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Shenyang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2015,31(3):32-37.[16] 周贺玲,周玉都,闻静.河北廊坊近地面层O3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气象,2017,35(3):405-411. Zhou H L, Zhou Y D, Wen J. Characteristics of ozone over surface layer of Langfang City and its influencing meteorological factors [J].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2017,35(3):405-411.[17] 于世杰,尹沙沙,张瑞芹,等.郑州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因素分析 [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33(4):140-149. Yu S J, Yin S S, Zhang R Q, et 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ozone pollution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n Zhengzhou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2017,33(4):140-149.[18] 邹宇,王凤,邓雪娇,等.广州地区一次典型光化学污染过程的监测 [J]. 环境化学,2018,37(2):353-362. Zou Y, Wang F, Deng X J, et al. Monitoring of a typical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process in Guangzhou Region [J].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2018,37(2):353-362.[19] 沈利娟,李莉,吕升,等.2013年夏季嘉兴市一次光化学事件的观测分析 [J]. 环境科学, 2014,35(5):1662-1670. Chen L J, Li L, Lu S, et al. Observation of a photochemical event in Jiaxing during summer 2013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4,35(5): 1662-1670.[20] 包艳英,徐洁,张明明,等.大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典型污染日成因 [J]. 中国环境监测,2017,33(4):167-178. Bao Y Y, Xu J, Zhang M M, et 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zone pollution and causes of a typical ozone pollution episode in Dalian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2017,33(4):167-178.[21] 樊梦,朱蓉,朱克云,等.2015年11月京津冀持续重污染过程模拟研究 [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6,36(1):7-14.Fan M, Zhu R, Zhu K Y,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n lasting heavy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n November, 2015 [J]. Plateau and Mountain Meteorology Research, 2016,36(1):7-14.[22] 潘本锋,程麟钧,王建国,等.京津冀地区臭氧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J]. 中国环境监测,2016,32(5):17-23. Pan B F, Cheng L J, Wang J G,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urce attribution of ozone pollu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J]. EnvironmentalMonitoring in China, 2016,32(5):17-23.[23] 张建忠,李坤玉,王冠岚,等.京津冀4次重度污染过程的气象要素分析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39(1):19-25. Zhang J Z, Li K Y, Wang G L, et 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 analysis of four severe pollution process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39(1):19-25.[24] Wu P, Ding Y H, Liu Y J.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dynamic mechanism for persistent haze event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7,34(4):429-440.[25] 吴萍,丁一汇,柳艳菊.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夏季水汽输送和降水分布影响的新研究[J]. 气象学报, 2017,75(3):371-383. Wu P, Ding Y H, Liu Y J. A new study of El Nino impacts on summertime water vapor transport and rainfall in China [J].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17,75(3):371-383.[26]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S]. GB 3095-2012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S][27] 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S]. HJ 663-201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ambient air quality assessment (Trial) [S].[28] HJ 633-2012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S]. HJ 633-2012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index (AQI) [S].[29] 程麟钧,王帅,宫正宇,等.京津冀区域臭氧污染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 [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33(1):14-21. Cheng L J, Wang S, Gong Z Y, et al. Pollution trends of ozon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Beijing- Tianjin-Hebei Region [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 2017,33(1):14-21.[30] 李顺姬,李红,陈妙,等.气象因素对西安市西南城区大气中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影响[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8,34(4):59-67. Li S J, Li H, Chen M, et al. Effect of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on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 in the southwest urban area of Xi'an [J]. Journal of Meteorology and Environment, 2018,34(4):59-67.[31] 奇奕轩,胡君,张鹤丰,等.北京市郊区夏季臭氧重污染特征及生成效率 [J]. 环境科学研究, 2017,30(5):663-671. Qi Y X, Hu J, Zhang H F, et 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ozone in summertime at rural site in Beijing [J].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7,30(5):663-671.[32] 安俊琳,王跃思,孙扬.气象因素对北京臭氧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18(3):944-951. An J L, Wang Y S, Sun Y. Assessment of ozone variations and meteorological effects in Beijing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9,18(3):944-951.[33] 刘长焕,邓雪娇,朱彬,等.近10年中国三大经济区太阳总辐射特征及其与O3、PM2.5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8):2820-2829. Liu C H, Deng X J,Zhu B,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GSR of China’s three major economic regions in the past 10yea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3 and PM2.5 [J].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18,38(8): 2820-2829.[34] 梁苏洁,丁一汇,段丽瑶,等.近46年京津冀地区“夏雨秋下”现象及其成因初探 [J]. 大气科学,。
对流层顶加热场及平流层-对流层臭氧演变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对流层顶加热场及平流层-对流层臭氧演变的研究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气对人类及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关系重大,其中臭氧是影响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的主要物质之一。
臭氧的形成与消耗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对流层顶的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等。
因此,对流层顶加热场及平流层-对流层臭氧演变的研究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对流层顶加热场及平流层-对流层臭氧演变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中的机制,为深入研究大气化学提供理论参考。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计算模拟的方法,通过建立对流层顶加热场及平流层-对流层臭氧演变的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臭氧形成与消耗的影响。
四、研究内容
1.建立对流层顶加热场及平流层-对流层臭氧演变的计算模型;
2.通过模拟不同气象环境和人类活动对臭氧形成和消耗的影响;
3.分析对流层顶加热场对臭氧形成和消耗的影响;
4.探究平流层-对流层臭氧演变的机制,特别是与对流层顶加热场的关系;
5.总结并讨论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大气环境建议。
五、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为推进大气环境保护、深化大气化学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对环保部门、气象部门、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气成分中臭氧的分布和作用
臭氧是大气中重要的一种成分,它在大气层中分布广泛且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臭氧的分布、形成机制以及在大气中的作用。
一、臭氧的分布臭氧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平流层和对流层中。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高度约为10公里至50公里,而对流层位于地球表面上方,高度约为10公里。
臭氧在这两个大气层中的分布情况不同。
1. 平流层臭氧分布:平流层臭氧含量较高,主要集中在平流层的中部。
这是因为平流层中存在臭氧层,也被称为臭氧保护层,它是由紫外线照射下来的氧气分子O2发生光解反应生成的。
平流层臭氧起到了吸收并阻挡太阳紫外线辐射的作用。
2. 对流层臭氧分布:对流层臭氧含量较低,主要分布在对流层的顶部。
对流层臭氧的生成主要是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的。
对流层中的氮氧化合物与光照下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臭氧。
然而,对流层臭氧的浓度较低,不具有保护作用。
二、臭氧的形成机制臭氧的形成主要涉及光解和化学反应两个过程。
1. 光解:在平流层中,太阳紫外线(特别是波长小于240纳米的紫外线)照射下来时,会使氧气分子O2发生光解反应。
这个过程中,一个氧气分子被分解成两个单质氧原子O。
这些单质氧原子很快与其他氧气分子结合,形成臭氧分子O3。
2. 化学反应:在对流层中,氮氧化合物(如氮氧化物NOx)与光照下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臭氧。
这个过程需要光照作为催化剂。
其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例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
三、臭氧在大气中的作用臭氧在大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紫外线吸收: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紫外线,特别是波长小于320纳米的紫外线。
这些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并且对生物体和地球环境有害。
臭氧的吸收作用可以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辐射的伤害。
2. 温室效应:臭氧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在对流层中起到了一定的温室效应。
臭氧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大气层放射的红外辐射,从而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然而,与二氧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相比,臭氧的温室效应相对较小。
大气层如何影响气候变化?
大气层如何影响气候变化?1.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而大气层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大气层如何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和机制。
2.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
大气层的厚度约为1000公里,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
3.温室效应大气层通过温室效应对地球表面的能量进行调节,维持了适宜的温度范围,使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存在。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的红外辐射并再次辐射回地面,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常见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从而引起气候变化。
4.大气层的吸收和散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也会影响气候变化。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在进入大气层后会发生各种作用。
大气层可以吸收和散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并将其反射回太空。
这个过程会导致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总量减少,从而影响地球的能量平衡。
5.大气层的循环系统大气层中的循环系统也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大气层中的风系统可以将热量和湿气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影响气候分布和降水模式。
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极地气候带的存在都与大气层中的循环系统密切相关。
6.大气层和海洋相互作用大气层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海洋中的水蒸气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层,形成云和降水。
同时,大气层中的风力也会影响海洋表面的水流和海洋环流模式。
这种相互作用对全球气候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大气层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大幅增加,从而加剧了温室效应。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和农作物的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氧化亚氮和甲烷等温室气体。
大气层中的温度梯度和气候
大气层中的温度梯度和气候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空的气体层,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维持着地球上的生物生存环境。
温度梯度是大气层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变化率,而气候则是长期大气状况的总和。
本文将探讨大气层中的温度梯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一、大气层的结构大气层可以分为四个主要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和热层。
对流层位于地面附近,大约高度达到10至15公里。
这一层是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也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
二、对流层中的温度梯度对流层中的温度梯度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梯度类型。
一般情况下,地面温度较高,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
这是由于太阳辐射能量在大气层中的吸收和散射导致的。
在对流层中,温度梯度取决于大气层的稳定性。
如果大气层是稳定的,温度梯度也会相对平缓。
然而,如果大气层是不稳定的,温度梯度会急剧增加,导致大气层中的热气团和冷空气团的活动增加。
三、平流层中的温度梯度平流层是对流层上方的大气层,高度约为15至50公里。
与对流层不同,平流层中的温度梯度呈现逆向变化。
也就是说,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上升。
这主要是由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辐射并使大气层升温。
臭氧分子的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能量会导致温度升高。
四、温度梯度与气候之间的关系温度梯度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温度梯度可以导致大气层中不同的气流运动,这将直接影响地表天气的变化。
例如,在大气层中,冷空气从高空下降,热空气从低空上升,形成对流。
这种对流过程在对流层中尤为明显,使得热量得以从地面向大气中传递,导致地表温度的调节。
此外,温度梯度还会影响风的产生和移动。
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气流。
这些气流和风相互作用,将热量和湿度带到不同地区,进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区域和气候类型。
在全球尺度上,温度梯度也对气候的分布起着重要作用。
赤道附近的温度梯度较小,大气层稳定,气候炎热潮湿;而高纬度地区的温度梯度较大,气候寒冷干燥。
总结大气层中的温度梯度和气候紧密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层臭氧的变化与气候的关系研究
一、引言
对于人类来说,气候变化是一个极其重要且长期的问题。
气候
的变化会对人类的生活、经济、环境、健康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对流层臭氧是气候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流层臭氧的变化与
气候的关系一直是气候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对流层臭氧
的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二、对流层臭氧的特点
对流层臭氧又被称为大气臭氧,是指存在于对流层的二氧化碳
以上,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氧气分子( O3 )。
对流层臭氧的分布呈
现出中高纬度浓度分布较高,赤道和低纬度分布较低的特点。
对
流层臭氧是影响大气辐射平衡的重要因子,它具有吸收和反射紫
外线的作用。
对流层臭氧的产生和消失主要源自太阳辐射的碰撞作用和大气
中的化学过程。
对流层臭氧的产生是通过太阳辐射分裂氧分子,
形成自由氧原子和自由氧离子,自由氧原子再与氧分子结合形成
臭氧。
对流层臭氧的消失是通过化学反应,臭氧被氧分子或氮氧
化合物分子还原。
三、对流层臭氧的变化
对流层臭氧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主要包括自然因素
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太阳活动的变化和火山爆
发等,人为因素则包括工业和交通等活动对大气中化学物质的排放。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对流层臭氧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监测,并发
现对流层臭氧浓度呈现下降趋势。
研究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是人
为因素造成的,大气中的化学物质的排放是对流层臭氧降低的主
要因素。
工业和汽车等生产活动以及化肥、农药等农业作物种植、施肥的活动都会涉及到大气中化学物质的排放。
四、对流层臭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对流层臭氧的变化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对流层臭氧浓度
的下降会导致紫外线照射地表增强,从而对海洋、陆地和大气等
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对流层臭氧和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臭氧的太阳辐射吸收和反射作用
对流层臭氧能够吸收和反射太阳辐射的紫外部分,从而防止其
照射到地表。
随着对流层臭氧浓度的下降,地表受到的紫外线辐
射就会增强,从而对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2.化学物质排放对气候系统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对流层臭氧的变化影响最大的便是海洋和陆地上的很多生产活动。
例如,工厂、汽车和飞机的排放、工业废弃物的处理、农田中的化肥、农药等。
这些活动都会引起氧气和其他气体的反应,从而对气候系统产生影响。
3.对流层臭氧的变化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不确定性
对流层臭氧的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目前还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主要的原因是对于复杂的世界气候系统,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和理解其运行规律和机制。
因此,对流层臭氧变化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五、结论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对流层臭氧的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备受关注。
对流层臭氧在大气辐射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对对流层臭氧变化和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