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
木匠皇帝朱由校

木匠皇帝朱由校Posted by -- on 01/14/09 11:42 AM, updated on 01/14/09 11:44 AM明朝自嘉靖以来日渐衰退,逐渐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特别是到了天启时,阉党专权,更是腐朽不堪。
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加上来自辽东后金对明王朝的威胁,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而阉党专权的根源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年轻贪玩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公元1620-1627),年号天启。
1620年,不满16岁的朱由校因父亲朱常洛当上皇帝一个月就驾崩而继承帝位。
这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不懂治国之术,以“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为乐,特别喜好油漆木工,房屋营造的木匠皇帝。
话说这明朝的宫廷,真是什么怪事都有。
大肆杀戮功臣的,叔叔逼宫夺侄子宝座的,怕老婆的,躲在后宫几十年不出门的,喜欢当将军的,喜欢当木匠的……总之,这明代宫廷简直是烂到骨子里去了,什么奇奇怪怪事都能出。
可话又说回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明朝皇家根不行,血统有问题。
怎么说呢,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乞丐出身,缺乏了那么些贵族气质,难免有些这样那样的臭毛病遗传下来。
明朝太子朱笑天偏好木艺,一心想成为鲁班那样的顶级木匠。
为达成此愿,他偷偷出宫寻找鲁班留下的木艺绝学《鲁班书》,传说拥有此书者轻则缺德、缺心眼,重则缺胳膊断腿甚至丢了性命;总之不是自己倒霉,就是亲人遭殃。
所以此书又叫《缺一门》。
朱笑天在寻书途中巧遇祖师鲁班的传人唐小蝶,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在一幕幕搞笑闹剧中上演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这个喜欢木匠活的皇太子朱笑天是谁呢?其实他的历史原型就是明朝皇帝中最有特色的明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从少年时就不喜欢读书写字,而是喜欢骑着马到处游玩射猎,或者同宫里的小太监们一块玩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玩意。
结果,都十六岁了,心智还都像小孩子一样。
文化水平都比不上一个刚刚入学的蒙童。
当了皇帝以后,明熹宗对木匠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显示出他杰出的工艺天赋。
历史趣谈: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究竟是不是文盲?
导语:在明朝,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少年登基,面临内忧外患,却一心沉迷于做木匠活,像什么“沉香假山”、“灯屏”之类,做的都非常精巧,令人啧啧
在明朝,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少年登基,面临内忧外患,却一心沉迷于做木匠活,像什么“沉香假山”、“灯屏”之类,做的都非常精巧,令人啧啧称奇,被后人起了个外号——“木匠皇帝”。
这位性格独特的皇帝,就是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因为这个与帝王身份不太符合的爱好,加上他忙于做木匠活,不怎么理会朝政,朱由校在后人眼中的形象逐渐成了个不识字的文盲,如《明朝那些事儿》中就写道:“如果说皇帝陛下(朱由校)的文化程度和魏公公差不多,似乎很残酷,但却是事实,天启之所以成长为准文盲(认字不多),归根结底,还是万历惹的祸。
”而万历年间,大臣亓诗教也曾上疏说:“皇长孙(朱由校)十有五岁矣,亦竟不使授一书、识一字。
”
朱由校真的不识字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明熹宗实录》的开篇,就记载说,大学士刘一燝夸赞朱由校批阅奏章时的书法“体势端严,笔法遒劲”,并对朱由校表达了自己的祝贺之情。
朱由校听了这番夸赞,却也并不骄傲,反而回答道:“天寒作字较少,未能工也。
俟春和时亲笔砚,尚有进益。
”(现在天气寒冷,写字比较少,还写得不算好,等春天到了,我写的肯定更好些)
这个大学士刘一燝,是东林党中的重要人物,饱学之士,他亲眼见到朱由校亲自批阅奏章,且书法水平不错,这样的朱由校,怎么可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呢?
太监刘若愚,在崇祯年间所写的《酌中志》也曾记录道:“先帝(朱由校)生性虽不好静坐读书,然能留心大体……其寻常宸翰详谨,然不好
生活常识分享。
明熹宗朱由校天启皇帝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天啟皇帝
•••• Nhomakorabea•
明熹宗天啟皇帝名朱由校,萬曆三十三年(乙巳,1605年)十 一月十四日生。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長子,母選侍王氏。 朱由校在位期間,由於以國家為兒戲,致使客氏與魏忠賢專權, 任他們製造“乙醜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殘酷迫害企圖改 良明朝政治的東林黨人。魏忠賢閹黨對東林黨人的迫害不斷激起民 變。 其時,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主要憂患來自遼東後金對明王 朝的威脅。熹宗聽信讒言,不辨是非,即位後罷免“有膽知兵”的 遼東經略熊廷弼,致使後金攻陷瀋陽、遼陽,遼東局勢日趨嚴峻。 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為穩定遼東,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為遼 東經略。熊廷弼根據遼東實際情況,制定了三方佈置策。而掌握遼 東實際兵權的巡撫王化貞,卻不顧當時敵強我弱、容易被各個擊破 的危險,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熹宗優柔寡斷,沒有主見,不 對經、撫之爭作出合理決斷,以致後金軍採取各個擊破的策略,攻 陷廣寧及其周圍40 余城。在閹黨策劃下,熹宗殺了堅持正確方略 的熊廷弼,忠臣良將孫承宗、袁崇煥亦遭猜忌,被革職,遼東戰局 陷於重重危機。 朱由校的性格荒唐怪異,以“倡優聲伎,狗馬射獵”為樂。喜 機巧水戲,創演水傀儡戲。與宦官同演《宋太祖雪夜訪趙普》。好 油漆木工,房屋營造。選武閹三千,于紫禁城內開內操取樂。一生 重用閹黨禍國殃民,耽于逸樂,無心朝政。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 因划船嬉戲,溺水獲疾。後雖痊癒,仍沉緬于聲色犬馬之中,整日 睏倦無力,狂躁不安,飲“仙方靈露飲”,以求長生。結果全身浮 腫,臥床不起,一命歸天,年僅23歲。終其一生,在位七年,“婦 寺竊權,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卒謚達天禪道敦孝篤友張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廟號熹宗。 葬北京昌平德陵。
不务正业的事实论据

不务正业的事实论据案例一:历史上最著名的不务正业的皇帝要算明熹宗朱由校。
即位后,整天沉迷于木工无法自拔,根本无心朝政。
朱由校不仅喜欢木工而且十分精通。
他的木工活技巧娴熟,巧夺天工。
目之所及,便能依样做出相同的亭台楼阁,而且常常在这些木工作品上涂上彩色油漆,更见夺目。
他的作品涉猎非常广泛,包括各色各样的船只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精巧木器,都很有艺术价值。
作为木匠行业地位最高的人,朱木匠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对木工活精益求精,不满意的常常扔掉重做。
由于朱木匠经常沉迷在木工活的世界里,使得宦官专政弄权,明熹宗死后仅十多年,大明朝就彻底走向灭亡。
玩物丧志,不务正业,特别是对一个掌握国家的帝王来说,无异于罔顾百姓的生死和国家的兴衰。
案例二:佛教自传入我国,一直受众颇多,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贩夫走卒。
要论佛教的超级粉丝,要数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在位期间,大兴佛教,全国共有两千多家佛教,杜牧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就是感叹的这一盛况。
有一次他去拜佛,结果说什么也不回去当皇帝了,要就地出家,做了四天和尚后被大臣们哀求着回宫。
和尚还俗需要向寺庙赎身,为了赎出梁武帝,国库损失严重,花了大量的金钱,这样的事情反复出现过3次。
他还是素食的鼻祖,不仅一心想着做和尚,就连日常的生活也坚持过苦行僧的日子。
每天只吃一顿饭,不沾酒肉荤腥,住小殿暗室,一顶帽子戴了三年,一床被子盖了两年。
但是作为一个帝王来说这就是不务正业的典型代表。
然而,佛祖并没有庇佑这位虔诚的佛教徒,公元549年,侯景发动政变攻克建康,菩萨皇帝被俘,最后被活活饿死。
中国历史故事-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朱由校为什么叫木匠皇帝

中国历史故事-木匠皇帝朱由校简介,朱由校为什么叫木匠皇帝许多人在听到木匠皇帝时,一定好奇有这么一个神奇名号的皇帝到底是谁,他有着怎样的故事!所谓的木匠皇帝指的是明熹宗朱由校,明光宗朱常洛长子,年号天启,在位7年,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明朝第十五代皇帝。
经由“移宫案”风波,被群臣拥立继位的朱由校,可谓是明朝最具特色的皇帝。
因为他喜爱木匠活,斧艺了得,手艺精湛。
修宫殿,做器具,美轮美奂。
他对国家大事,每日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之中而不能自拔。
而且他技巧娴熟,立意新颖,一般的能工巧匠也自叹不如。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这样的能力实在错投在了帝王家,若是现在一个建筑师简直绰绰有余了!这位皇帝不止对木匠活专研透彻,他对设计也相当感兴趣。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
朱由校自己设计了一座漂亮的大床,从设计图样,到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
他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朱由校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五官四肢,无不备具,动作亦很惟妙惟肖。
虽然无法亲眼目睹,朱由校做的人偶,想来便是那时候的芭比娃娃吧!吩咐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更加高兴,往往干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边太监做他的助手。
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动手,并喜欢创造新花样,让身旁太监们欣赏评论。
熹宗还喜欢在木制器物上发挥自己的雕镂技艺,在他制作的十座护灯小屏上,雕刻着《寒雀争梅图》,形象逼真。
《明宫杂咏》上有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
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
”熹宗雕琢玉石,也颇精工,他常用玉石雕刻各种印章,赐给身边的大臣、宫监。
历史趣闻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导语:熹宗是著名的木匠皇帝,但也很喜欢玩乐。
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
因嬉乐熹宗是著名的木匠皇帝,但也很喜欢玩乐。
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
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
公元1627年八月,天启帝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
然后,又与王体干、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
后来,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说服后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
天启帝依言饮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
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到了天启七年夏,天启帝的病更重了。
八月十一日,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检入卧房,说:“来,吾弟当为尧舜。
”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觉稍安。
”8月乙卯日,天启帝驾崩于乾清宫。
所谓“灵露饮”:其法杂取糯诸米淘净入木甑蒸之,甑中底安长颈大口空银瓶一,米渐添渐熟,水渐熟渐易,不数易而瓶中之露满矣,乃米谷之精也。
上饮而甘之,以余沥分赐近侍,及上不豫,忠贤归罪于此。
从熹宗从政经历来看,有这样一个昏庸的傀儡皇帝是魏忠贤和客氏求之不得的。
从熹宗死后魏忠贤的做法上可以看出,他对熹宗的死也。
历史趣闻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朱由校墓在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朱由校墓在
哪
导语: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朱由校墓在哪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
明熹宗朱由校怎么死的活了多少岁?朱由校墓在哪
明熹宗朱由校(1605年-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兄。
朱由校好木工,即位之后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
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
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
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公元1627年八月,天启帝在客氏、魏忠贤的陪同下到宫中西苑乘船游玩时,在桥北浅水处大船上饮酒。
然后,又与王体干、魏忠贤及两名亲信小太监去深水处泛小舟荡漾,却被一阵狂风刮翻了小船,不小心跌入水中,差点被淹死。
虽被人救起,经过这次惊吓,却落下了病根,多方医治无效,身体每况愈下。
后来,尚书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名叫灵露饮,说服后能立竿见影,健身长寿。
天启帝依言饮用,果然清甜可口,便日日服用。
饮用几个月后,竟得了臌胀病,逐渐浑身水肿,卧床不起。
到了天启七年夏,天启帝的病更重了。
八月十一日,他预感到自己来日不多,便召弟弟朱由检入卧房,说:“来,吾弟当为尧舜。
”命他继位,次日,召见内阁大臣黄立极,说:“昨召见信王,朕心甚悦,体
生活常识分享。
木匠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的一生

水处泛舟,却因风强,小舟翻覆,皇帝落水,虽然随即被救,但从此惊豫
23岁 不堪,逐渐病重,尚书霍维华献“灵露饮”,但几个月后病情加剧,浑身浮肿 皇帝
。八月十一日,召见信王朱由检 ,即行驾崩。熹宗无子,遗诏立五弟朱由
检为皇帝,即后来的明思宗崇祯,崇祯逼,魏忠
7岁
8岁
9岁
10岁
11岁
12岁
13岁
14岁
15岁
其母王氏逝世。念及皇孙朱由校幼小,万历帝让当时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 李氏抚育朱由校。
其父明光宗在位不足三十天便在红丸案之中暴毙。九月继位。抚养皇帝的
李选侍利用皇帝,占据乾清宫,意图把持朝政, 东林党左光斗 、 杨涟等
16岁
反对,不让李选侍与皇帝同住,迫使她移居他处,是为移宫案,熹宗于是 提拔了许多东林党党人,但也升任李选侍的内侍魏忠贤为司礼监秉笔太
皇帝
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东林党在朝廷中显露了的势力几乎被
消灭。但东林党根基深厚,未露面的势力仍远远超过反对者,并且东林党
南方的力量几乎未被触动,这也是崇祯登基后东林党反扑的力量来源。十
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
年代 1627
年龄
大事概述
职业
四月,袁崇焕请立魏忠贤生祠。八月,与宦官魏忠贤 、王体干等去西苑深
家阁老”
正月,宁远大捷,首次明军2万打败努尔哈赤后金军18万,主要指挥官:袁
崇焕、满桂、祖大寿等,空巷相庆。
五月,端午节后,北京西南隅的王恭厂(今北京光彩胡同)火药库附近区
域,死伤2万余人,一时间,众说纷纭,天怒人怨,朱由校不得不下罪己
22岁
诏,大赦天下。 魏忠贤又逼死了高攀龙、杀害了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东林七贤,东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明熹宗朱由校的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明熹宗朱由校的故事 明熹宗⼀般指朱由校,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1627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母选侍王⽒,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
16岁即位,在位七年。
下⾯⼩编给⼤家带来中国古代历史故事-明熹宗朱由校的故事,请⼤家阅读欣赏。
天才⽊匠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倒数第⼆个皇帝,也是明朝最富传奇⾊彩的⼀个皇帝,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他并不像其他帝王那般贪财好⾊,或热衷求仙问药,却独独有个做⽊⼯的癖好,⽽且技术堪⽐祖师爷鲁班。
贵为天⼦却好做“贱役”,是受阉党蛊惑玩物丧志?还是绝望之际的精神寄托? “被即位”风波不断 晚明历史上有“梃击”、“红丸”、“移宫”三⼤案,⽽朱由校的继位便直接牵涉到后两宗,也许这早就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天启帝继位是⾮常仓促狼狈的,他的⽗亲明光宗在位仅仅⼆⼗九天就暴病⽽死。
据史书记载,光宗在位期间贪恋⼥⾊,荒淫⽆度,在太监的诱使下服⾷“红丸”仙丹猝死。
朱由校的⽣母王才⼈红颜薄命,在他即位前便早已撒⼿⼈寰。
⼗六岁的朱由校⾝不由⼰被推上了历史的风⼝浪尖,成为了复杂政治⽃争的牺牲品。
按古制,但凡皇帝即位,便应⽴即迁⼊乾清宫居住。
可怜的朱由校虽然名义上继承了⼤统,却在继位伊始便成了⾝陷囹圄的傀儡。
这便是明史上有名的“移宫”⼀案。
上⽂说到朱由校的⽣母早逝,年幼的他是由李选侍抚养长⼤的。
李选侍是⼀个野⼼勃勃的⼥⼈,她试图挟天⼦以令天下,便扣押朱由校要挟群⾂封⾃⼰为皇太后。
群⾂纷纷上书反对,要求归还皇帝。
可雪花般的奏章也⽆法撼动李选侍孤注⼀掷的决⼼。
最终亏得太监王安想出⼀计,假扮太⼦伴读,借探望之名将朱由校从李选侍⾝边抢了出来,李选侍才不得不迁出了乾清宫。
内阁⼤⾂这才将朱由校拥⽴登基,次年改元“天启”,⾄此继位风波才慢慢平息。
内忧外患,⽆⼒回天 天启帝即位之际,正值国运衰退,风⾬飘摇之秋。
外有⾦兵铁蹄肆虐,内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历史趣谈:奇葩的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钟爱木匠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奇葩的明熹宗朱由校为什么钟爱木匠活?
导语:中国的皇帝制度一共存在了两千一百三十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一共产生了三百三十一位皇帝。
而整个明代产生了十七位皇帝,而这几位在历代的皇
中国的皇帝制度一共存在了两千一百三十一年,在这段时间里一共产生了三百三十一位皇帝。
而整个明代产生了十七位皇帝,而这几位在历代的皇帝之中都属于比较奇葩的。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位基本以木匠为第一职业的明熹宗朱由校。
其实朱由校喜爱木工也不是偶然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的时间比较充裕。
其实还是由于万历年间,三大殿与三宫曾因失火而重建,处于最容易被外界影响时期的朱由校每天也不用去书房学习,天资聪颖的他在看多了木匠干活之后,竟然就学成了一个技术了得的木匠。
如果把朱由校放到今天会是什么情况呢?
首先他是一个极其出色木匠。
木工是朱由校的最爱,他的技艺高到什么程度呢?当时的工匠看过他的作品都会叹服。
当时他做的小玩具木人神态各异,五官四肢都做的惟妙惟肖,他派内监去市场上卖,老百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愿花重价购买。
其次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发明家。
光在木匠技艺方面,朱由校就做出了很多的发明创造,比如在当时床具还极其笨重的时候,他就自己设计发明了折叠床,便携美观。
他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喷泉,并设置机关操作,把木球置于水尖之上,木球就会随着水柱跳跃。
他还是一位有思想建筑师。
在重新修建紫禁城的工程中朱由校可以说是大显身手。
整个过程他几乎是亲临现场去指导,高兴了还会跟工匠们一起干活。
有时来了灵感还会在宫里修建一些小房屋与机关,过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熹宗真的只是文盲吗 明熹宗为什么传位给崇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熹宗真的只是文盲吗明熹宗为什么传位给崇祯
导语:朱由校不仅是一位木匠皇帝,同时也被后人称为文盲皇帝。
朱由校身为一国之君,但是却不识字,很多人对此难以信服,那么朱由校真的只是文盲吗
朱由校不仅是一位木匠皇帝,同时也被后人称为文盲皇帝。
朱由校身为一国之君,但是却不识字,很多人对此难以信服,那么朱由校真的只是文盲吗?
明熹宗像
这首先要从朱由校的身份说起,朱由校作为朱常洛的长子,同时也被万历皇帝封为皇太孙,可想其身份之高贵。
但是,朱由校并没有得到万历皇帝的重视,同时朱常洛又英年早逝,因此朱由校的学业也无人问津。
朱由校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开始登基即位,因而也被人称为文盲皇帝。
关于明熹宗朱由校真的只是文盲吗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就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学者都认为朱由校爱玩,对学习并不精心,同时万历皇帝和朱常洛也不太重视朱由校的学习情况,自然而然,朱由校就成了文盲。
关于明熹宗朱由校是文盲,还有一些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明熹宗朱由校身为皇帝,知道自己没多少文化,但是又不愿意受到朝臣的左右,因此在上朝的时候不懂装懂,但却闹出了不少笑话。
曾经有一次,藩国前来大明进献物品,但是朱由校却看不懂奏章上面的字,于是开始与藩国使者争斗,最终不欢而散。
其实明熹宗朱由校真的不能够算是文盲,至少身在帝王之家,又是一国之君,身边必然会有很多的文人名士进行辅佐,可能收效颇微,但是也还不到成为文盲的地步,最多也只能说是朱由校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而已。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熹宗朱由校是谁 朱由校死后为何由朱由检即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熹宗朱由校是谁朱由校死后为何由朱由检即位
导语:明熹宗朱由校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的名字十分相似,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定是存在着什么关系。
确实,他们是亲兄弟。
朱由校之后的皇
明熹宗朱由校与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的名字十分相似,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定是存在着什么关系。
确实,他们是亲兄弟。
朱由校之后的皇帝是朱由检即位的。
历史上皇位的传承一般是子承父业,那么朱由校为何会把皇位交给其弟朱由检。
明熹宗朱由校画像
明熹宗朱由校简介
朱由校出生于公元1605年,他是朱常洛的长子,母亲为才人王氏。
朱由校的生母于公元1619年病逝,他的祖父朱翊钧于是指定朱常洛的选侍负责养育皇太孙朱由校,这个抚育他的选侍就是后来“移宫案”的主角李贵妃。
公元1620年,朱常洛逝世,托孤于13位重臣,为了防止李贵妃垂帘听政,爆发了权力斗争的“移宫案”。
最后,朱由校在文华殿登基称帝,年号天启。
朱由校登基后对自己的乳母客氏十分恩待,册封她为奉圣夫人,这也因此爆发了客氏、魏忠贤与东林党人之间的权力斗争,双方斗得你死我活,使本来就内忧外患的明朝雪上加霜。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在辽东攻城陷地,明军损失惨重节节败退,新任辽东巡抚袁应泰在辽阳失守后自杀身亡,朱由校再次起用熊廷弼经略辽东。
公元1622年,熊廷弼、王化贞不敌后金被迫退入关内,辽东之地尽入努尔哈赤之手。
此后数年,关外战事不断,明朝腹地起义频频,朝廷之上魏忠臣擅权对东林党步步紧逼,大明朝陷入风雨飘零之势。
生活常识分享。
明熹宗朱由校简介

明熹宗朱由校简介明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同父异母的兄弟,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
在位七年。
泰昌元年(1620年),明光宗暴毙,经过移宫案的风波,朱由校被拥立即位。
次年改元天启。
因此也叫他天启帝。
熹宗好木工,即位之后不理朝政,魏忠贤等人擅权,朝政日益败坏。
天启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药”身亡,享年二十三。
遗诏立五弟信王朱由检继位。
庙号熹宗,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又称木工皇帝。
生平简介选侍西李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
万历三十二年,进位才人。
万历三十三年,王才人产下皇长孙朱由校,到了四十七年,王氏就死了。
念及皇孙幼小,万历皇帝让皇太子的选侍李氏抚育朱由校。
时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为了区分,时称东李、西李。
照顾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皇帝驾崩。
八月,皇太子即位,便是明光宗。
西李得宠,光宗意图封她为皇贵妃。
西李不满足,唆使皇帝立自己为皇后。
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宫太后以及众位妃嫔的谥号都没议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礼都举办完毕之后,再行立后不迟。
结果到了九月,光宗驾崩。
西李当时居住在干清宫,大臣怀疑她想要借机垂帘听政,于是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上疏,要求她移居别宫。
因此爆发移宫案。
一场权力争夺展开,太监王安迎皇长子朱由校即位。
西李派李进忠阻拦,数次让人叫朱由校回来,不准他去文华殿。
最终朱由校还是登上了皇位,改当年八月之后的年号为泰昌,次年为天启。
即位之初天启皇帝即位之初,多次发下敕令,说选侍西李虽然抚育自己,但是西李经常凌辱自己的生母王氏,而且对自己也是谩骂凌辱。
王氏早死,也是西李下的毒手。
种种说辞,朝中顿时哗然。
皇帝停了西李的封号,同时却厚养西李的生女。
然而到了天启四年,天启帝进封西李为康妃,次年编修《三朝要典》,处死了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与即位初年所作所为,截然相反。
爱做木匠的皇帝_二年级作文

爱做木匠的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木匠(名气仅次于鲁班),他的木制品是数一数二的珍品。
朱由校对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制成一件作品后,满意的会反复赏玩,自得其乐;不满意的会扔了重做,孜孜不倦。
一位木匠天才,在治国方面却比较外行。
也正是由于他对木工技术的专注,才使得大权旁落到奸臣魏忠贤手中。
就这样,一个皇帝让蛀虫蛀空了自己的江山。
素材运用
人的爱好是非常广泛的,但与自己身份不符的爱好应当敬而远之。
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人,做好分内之事才是最重要的。
话题拓展主与次、轻与重、麻痹出祸患
第1页共1页。
明熹宗朱由校

认,由于神宗不喜欢太子,所以让太孙的学业荒废。
但是也不致于文盲,天启的后期老师就是著名战略家孙承宗。
一般皇子、皇孙,在不到8、9岁时,都会请名师授学,可能当时给天启请老师不受重视,但是绝不可能是文盲,因为天启帝很小就没有母亲,父亲朱常洛自身太子之位都不稳,母亲的地位又低,宫里几乎没人看好朱由校,所以几乎除了客氏没什么人会看重这个小皇孙。
也只有乳母客氏对他关爱。
古代的老师非常严格,皇子常常是冬天的晚上还要在灯下看书,客氏经常给小朱由校送茶送点心。
对他关心倍至,十几年没变过,朱由校也都记在心里,所以后来即位对客氏言听计从,客氏的儿子都封了官。
魏忠贤也勾结客氏做恶。
天启从一般人来说并不坏,只是不管朝政,朝政被魏忠贤把持,而且天启与明武宗朱厚照比,也不一样,天启帝朱由校,比较安静,一般只在皇宫里玩,玩累了就做木工。
而明武宗好动,常常会出去扰民。
这两个皇帝也都是16岁即位都不亲自管理朝政,只是武宗时,有贤臣辅佐,而天启没有,但是要注意的是,熹宗在位期,虽然本来不理政,但是对付后金的宁锦防线,却是在他在位时建立好的,这成了明朝抗击后金的主要防线。
而且袁崇焕、孙承宗、毛文龙等名将也是在天启朝前期提拔的,抗击后金的功绩也是在天启朝获得的。
之后被现代好多人说成明君的崇祯,这些人,被起用,最后却……不得善终。
但崇祯是好皇帝,这是无可厚非的。
成为亡国之君,是因为他得到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烂摊子。
只能说,崇祯的运气实在不好。
在这里说那些名将的不得善终并非贬低崇祯。
只能说崇祯无力回天。
至于万历,总的来说,是个正常人,不是个正常皇帝。
这点和朱厚照亦有相似之处。
明朝朱由校简介

朱由校(1605年—1627年),即明熹宗(1620年- 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长子,生母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
16岁即位,在位七年。
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落水生病的朱由校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
人物生平移宫即位主词条:红丸案、移宫案朱由校的生母王氏,在万历朝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位才人。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公历12月23日),朱由校出生。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其母王氏逝世。
念及皇孙朱由校幼小,万历帝让皇太子朱常洛的选侍李氏抚育朱由校。
当时有两位姓李的选侍,为了区分,时称东李、西李。
照顾朱由校的就是西李。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驾崩。
八月,皇太子朱常洛即位,便是明光宗。
当时西李得宠,光宗朱常洛想要封她为皇贵妃。
西李不满足,唆使光宗立自己为皇后。
礼部侍郎孙如游说两宫太后以及众位妃嫔的谥号都没议定,且待大行皇帝的葬礼都举办完毕之后,再行立后不迟。
朱常洛患病后,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
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八月二十八日,光宗朱常洛召英国公张惟贤、内阁首辅方从哲等十三人进宫,让皇长子朱由校出来见他们,颇有托孤之意,并下令将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逐出皇言。
八月二十九日,鸿胪寺丞李可灼说有仙丹要呈献给朱常洛,结果九月二十六日五更,光宗朱常洛驾崩,享年三十八岁。
光宗驾崩时西李就居住在乾清宫,大臣怀疑她想要借机垂帘听政,于是刘一爆、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大臣上疏,要求她移居别宫。
因此爆发移宫案。
历史趣谈明熹宗朱由校是怎么死的?为何政权落阉党手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明熹宗朱由校是怎么死的?为何政权落阉党手中
导语:潜心木工,权落阉党当时宫中流行一种傀儡戏,类似我们今天所见的皮影,只不过当时是用小木人,而不是皮影人物。
据史书记载,当时宫中贵族
潜心木工,权落阉党
当时宫中流行一种傀儡戏,类似我们今天所见的皮影,只不过当时是用小木人,而不是皮影人物。
据史书记载,当时宫中贵族大多喜欢欣赏《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剧目,贪玩的朱由校自然也不例外。
可他不光喜欢看,还喜欢自己动手做木人和戏台,据说他做的木人往往装束新奇,表演起来也是动作灵活,让观者无不动容。
这些小机栝都是用来无聊解闷的,真正厉害的还要数盖房子了。
要用今天的眼光来衡量,那朱由校简直就是杰出的建筑师了。
他常常自己设计蓝图,亲自指导工匠施工。
而且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永不满足,常常是造好之后又立即毁掉,重新构思新的蓝图。
这当然是非常劳民伤财的,可他却浑然不觉,由此可见其昏庸之处。
当时的奸臣魏忠贤就常常故意在他兴致高涨的时候来请示国事,他便草草敷衍几句,甚至不闻不问。
久而久之,政权渐渐被阉党掌控,天启初年启用的大批东林党有识之士也被构陷挤兑出朝廷,致使明亡的速度不断加快。
作为一个木工,朱由校可能有着卓越的天资和傲人的成就;可作为一个皇帝,他却是昏庸无能,愧对苍生社稷的。
他在位七年,丝毫没有扭转明朝衰微的国运,反而加剧了它灭亡的速度。
富有争议的死亡之谜
天启帝的死亡和他的父亲一样扑朔迷离。
据史书记载,天启七年(1627)八月的一天,他在魏忠贤和乳母客氏的陪同下去宫中西苑乘船游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是谁?

历史上的木匠皇帝是谁?>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
明熹宗朱由校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
明熹宗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
明熹宗之所以喜好木匠活是因为他几乎没受过教育。
对于一个近于文盲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就也要算作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堂堂一国之君,明熹宗怎么就没接受教育呢?追究起来,这却要怪万历皇帝的偏心了。
当初,万历想册立朱常洵,但因为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祖制而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双方僵持了许多年,皇帝和大臣们都无法改变对方的立场。
后来还是万历做出了妥协,于是皇长子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
但万历在许多年中对朱常洛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包括对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万历也是漠不关心,于是朱由校的教育问题就被耽误了——直到16岁,他都没有接受他早该接受的饿皇室教育。
1620年,万历帝驾崩时,朱由校才被册立为皇太孙,这时候他终于有机会接受教育了。
可是谁能想到呢,朱由校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尚未被册立为太子的16岁的朱由校只好匆匆即位做了皇帝。
虽说这个时候的朱由校也还可以请博学的内阁大臣们为他授课讲学的,可毕竟早已过了接受初级教育的黄金年龄,各种政事就够他烦恼的了,何况他又是一个玩心很大的人呢。
虽然说上帝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天生的禀赋还是有各个不同乃至区别很大的。
朱由校大概因为天赋在于动手能力强,所以他的玩心也就集中体现在了他对于木匠活的喜好上。
明最后的两个皇帝

朱由校:(公元1604~1627年),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天启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1620~1627年为期七年,终年二十四岁。
一.简述: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位期间,由于以国家为儿戏,致使客氏与魏忠贤专权,任他们制造“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
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
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政权对大明王朝的威胁。
天启皇帝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历3月,为稳定辽东,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
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
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
天启皇帝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对经、抚之争作出合理决断,以致后金军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攻陷广宁及其周围四十余城。
在阉党策划下,天启皇帝杀了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忠臣良将孙承宗、袁崇焕亦遭猜忌,被革职,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朱由校的性格荒唐怪异,以“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为乐。
喜机巧水戏,创演水傀儡戏。
与宦官同演《宋太祖雪夜访赵普》。
好油漆木工,房屋营造。
选武阉三千,于紫禁城内开内操取乐。
一生重用阉党祸国殃民,耽于逸乐,无心朝政。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农历5月,天启皇帝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
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整日困倦无力,狂躁不安,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
结果全身浮肿,臥床不起,一命归天。
终其一生,在位七年,“妇寺窃权,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逝世后谥号“达天禅道敦孝笃友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庙号天启皇帝。
葬北京昌平德陵。
二.详侃:从皇长孙到皇帝的角色转换,要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尤其是对一个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几乎是文盲的懵懂少年来说,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揭秘明熹宗传位给崇祯的原因是皇后的劝说吗?

揭秘明熹宗传位给崇祯的原因是皇后的劝说吗?明熹宗朱由校和其父亲如出一辙,也是大明王朝中一位短命皇帝,他的一生只有短短的二十三年,总共在位七年,但是却见证了大明王朝从兴盛走向了落没。
明熹宗朱由校在其父亲朱常洛去世之后,得到了众多的大臣的拥立而登基即位,此时的朱由校只有十六岁,但是却不得不面对着满朝文武百官。
在朱由校即位之后,明朝开头有了极度的昏暗,朱由校并没有杰出的治国才能,反而是听信了奸佞的谗言,最终让大明百年江山消失了动摇,到后来,朱由校开头呆在皇宫中荒废朝政。
明熹宗朱由校诞生于1604年,他虽然是朱常洛的长子,并且其母亲也深受朱常洛的宠爱,但是却遭到了李选侍的嫉妒,最终他的亲生母亲被李选侍害死了。
明熹宗朱由校年幼之时,深受李选侍的折辱,长此以往渐渐形成了一种当心翼翼到处忌惮的性格,这对于明熹宗朱由校的人生非常不利,与此同时,朱常洛也不受万历皇帝的重视。
后来,朱常洛死后,明熹宗正式即位,但是此时李选侍则开头要挟明熹宗,最终李选侍最终大败。
但是此后,明熹宗朱由校则开头听信奶娘客氏以及其情夫魏忠贤,日渐强大的权势威逼到了大明王朝的安静。
明熹宗朱由校亲眼目睹了大明王朝的变幻沉浮,后期则开头选择了躲避,始终呆在皇宫之中,闭门不出,一心钻研木匠,制造出了许多傀儡。
后来,朱由校又开头求仙,但是最终却由于食用丹药不治身亡。
明熹宗为什么传位给崇祯明熹宗是大明王朝中一位非常短命的皇帝,而最让后人关怀的,不是明熹宗的死因,反而是明熹宗为什么传位崇祯。
关于明嘉宗为什么传位给崇祯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始终备受争议,始终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答案。
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由于明熹宗没有子孙,在临终之际,为了保全朱家的大明江山,只能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与自己血脉最为亲近的崇祯。
其二认为明熹宗知道自己毫无政治才能,而又不久于人世,面对着魏忠贤等处心积虑篡位的奸臣,只能让最有力量的崇祯即位。
明熹宗为什么传位给崇祯,这个问题虽然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从中也能够看出明熹宗的一生着实可悲,到最终只能将自己的皇位拱手让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由于神宗不喜欢太子,所以让太孙的学业荒废。
但是也不致于文盲,天启的后期老师就是著名战略家孙承宗。
一般皇子、皇孙,在不到8、9岁时,都会请名师授学,可能当时给天启请老师不受重视,但是绝不可能是文盲,因为天启帝很小就没有母亲,父亲朱常洛自身太子之位都不稳,母亲的地位又低,宫里几乎没人看好朱由校,所以几乎除了客氏没什么人会看重这个小皇孙。
也只有乳母客氏对他关爱。
古代的老师非常严格,皇子常常是冬天的晚上还要在灯下看书,客氏经常给小朱由校送茶送点心。
对他关心倍至,十几年没变过,朱由校也都记在心里,所以后来即位对客氏言听计从,客氏的儿子都封了官。
魏忠贤也勾结客氏做恶。
天启从一般人来说并不坏,只是不管朝政,朝政被魏忠贤把持,而且天启与明武宗朱厚
照比,也不一样,天启帝朱由校,比较安静,一般只在皇宫里玩,玩累了就做木工。
而明武宗好动,常常会出去扰民。
这两个皇帝也都是16岁即位都不亲自管理朝政,只是武宗时,有贤臣辅佐,而天启没有,但是要注意的是,熹宗在位期,虽然本来不理政,但是对付后金的宁锦防线,却是在他在位时建立好的,这成了明朝抗击后金的主要防线。
而且袁崇焕、孙承宗、毛文龙等名将也是在天启朝前期提拔的,抗击后金的功绩也是在天启朝获得的。
之后被现代好多人说成明君的崇祯,这些人,被起用,最后却……不得善终。
但崇祯是好皇帝,这是无可厚非的。
成为亡国之君,是因为他得到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烂摊子。
只能说,崇祯的运气实在不好。
在这里说那些名将的不得善终并非贬低崇祯。
只能说崇祯无力回天。
至于万历,总的来说,是个正常人,不是个正常皇帝。
这点和朱厚照亦有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