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趣味分类与统计》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六章《趣味统计与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习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和整理;通过具体实例,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统计与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和整理。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概念,能够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和整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统计图表、卡片、磁性教具等。

学具:小卡片、磁性板、水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挂图,上面有许多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吗?”引导幼儿用磁性教具进行分类和统计,得出各种小动物的数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图表,讲解如何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和整理。

结合实例,让幼儿动手操作,完成统计任务。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练习题目,让幼儿独立完成统计任务。

引导幼儿互相检查,讨论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一个统计任务,如统计班内各种水果的数量。

各小组展示成果,分享统计方法,互相学习。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统计与分类的方法。

提问幼儿:“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统计与分类的方法解决哪些问题呢?”六、板书设计1. 趣味统计与分类2. 内容:统计图表的定义和作用分类和整理数据的方法实例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统计家里各种玩具的数量,并制作成统计图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一、教学内容《趣味统计与分类》二、教学目标1. 能分类常见的生活物品。

2. 能正确使用简单的统计工具。

3. 增强孩子对数字的理解和感性认知。

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准备PPT、各种日用物品(书、笔、玩具、球、鞋子等)、计数标签、计数表、小盆、扇形图板。

五、教学过程Class 1Step 1 导入新知(15分钟)1. 老师带着孩子们回到孩子们的生活中来,引导孩子们观察周围的物品,询问孩子们是否看见过一堆书、鞋、玩具、球等。

2. 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东西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呢?3. 引导孩子们分类,即把相似的物品放在一堆里。

Step 2 探究新知(20分钟)1.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周围的物品分类,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 孩子们对分类后的物品进行简短描述。

3. 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讨论,为什么要对物品进行分类?4. 老师提供不同的分类方式,如颜色、大小、形状等,让孩子们选择分类方式。

Step 3 练习巩固(25分钟)1. 老师向孩子们提供不同的物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所选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2. 孩子们用计数标签对属于同一类的物品进行标记,并使用计数表记录每组物品数量。

Class 2Step 1 复习(5分钟)1. 让孩子们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 请孩子们回答:分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管理物品,但除此之外,“分类”还有什么作用?Step 2 引入新知(10分钟)1. 让孩子们回到家中,询问孩子们是否曾经统计过家里的玩具,父母的工作天数等。

2. 引导孩子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统计和分类非常重要。

例如,可以统计一家有多少杯子、多少碗、多少盘子等。

3. 引入简单的统计工具——扇形图板,并教孩子们如何绘制扇形图。

Step 3 练习巩固(30分钟)1. 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些常见的物品进行分类,并用计数表记录每组物品数量。

2. 让孩子们在小盆中随机抽取一些物品,通过绘制扇形图统计各组物品的数量,学习简单的统计工具的使用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标题: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含反思导入:亲爱的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学习统计和分类的方法。

你们准备好了吗?一、目标:1. 能够用简单的方式描述和统计一组数据。

2. 能够通过分类整理事物,培养观察和归纳能力。

二、活动准备:1. 一桌子水果(包括苹果、香蕉、橙子等);2. 四个装果子的塑料容器,分别用不同颜色的贴纸标记(红色、黄色、绿色、蓝色);3. 数学工具:计数卡片、计算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阶段:我们首先一起观察桌子上的水果,有苹果、香蕉、橙子等。

请大家握住你最喜欢的水果,我们将要统计一下各种水果的数量。

2. 实施阶段:(1)分类游戏:将桌子上的水果放入不同的容器中,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比如,红色贴纸代表苹果,将苹果放入红色容器中;黄色贴纸代表香蕉,将香蕉放入黄色容器中,以此类推。

(2)统计数据:统计每个容器中的水果数量,可以使用计数卡片和计算器进行辅助计算。

最后,让孩子们报出每类水果的数量。

(3)比较分析:孩子们可以观察不同颜色容器中的水果数量,看哪个颜色的容器最多,哪个颜色的容器最少。

也可以比较不同类别水果的数量,看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3. 结束阶段:让孩子们思考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也可以让孩子们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某个容器中的水果最多?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分类方式?四、活动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分类,学会了用简单的方式描述和统计一组数据。

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红色容器中苹果最多,黄色容器中香蕉最多等。

这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激发了他们的思考能力。

此外,这个活动还能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分类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相互合作,协商并决定每个水果的分类方式,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运用游戏化和趣味的方式教授数学知识,尽可能多地引入实物、图片等教具,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大班数学优质课《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优质课《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反思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制作统计图表和使用分类标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统计与分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整理班级图书角。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实际操作如何用图表记录和分类物品。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数据,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2)分类方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分类的方法和原则,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对事物进行分类。
突破方法:教师提供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的规律,从而掌握分类方法。
(3)将统计与分类应用于实际问题: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突破方法:设计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4)数学语言的表达:在描述统计与分类结果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使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突破方法:教师示范如何使用数学语言,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趣味统计与分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整理物品或数据的情况?”比如,整理自己的玩具或书籍,或者帮助爸爸妈妈统计家庭开支。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统计与分类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趣味统计与分类》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让孩子们理解统计与分类的概念,并引导他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课堂上,我注意到孩子们在以下几个环节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参与度: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趣味统计与分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会使用简单图表进行数据分类;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用图片、符号等表示统计结果;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掌握统计的基本方法。

2. 学会运用分类知识,对日常生活物品进行合理分类。

3. 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方法,学会使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统计表、图片、符号卡片等。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张挂图,上面有各种水果、动物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物品。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中有多少种水果?有多少种动物吗?2. 例题讲解教师带领学生用图片、符号等表示统计结果,完成一个简单的统计表。

讲解分类知识,引导学生将统计表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如:将班上的学生按照性别、年龄进行分类;将教室里的物品按照用途分类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提问:你们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可以用统计与分类解决的问题?六、板书设计1. 《趣味统计与分类》2. 主要内容:统计图表的认识分类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画笔、剪刀、胶棒等工具制作一个统计表,将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统计与分类现象,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家庭消费统计、垃圾分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指导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趣味统计与分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表、学会简单的数据分类、掌握用图像和数字进行统计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统计的意义,知道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分类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会简单的数据分类和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统计表,理解统计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表格、图像卡片、数字卡片、磁性教具。

学具:幼儿用统计表格、图像卡片、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场小型的“水果采摘”活动,让幼儿在采摘过程中观察、记录各种水果的数量。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展示统计表格,引导幼儿认识统计表,解释统计的意义。

(2)教师以水果为例,示范如何进行数据分类和统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图像卡片,讲解如何将卡片上的水果进行分类和统计,并引导幼儿用数字卡片表示各种水果的数量。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每组完成一份水果统计表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统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小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统计成果,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统计表的认识2. 数据分类方法3. 水果统计示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统计家里的玩具数量,完成一份玩具统计表格。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尝试对其他物品进行统计,如家庭成员、衣物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与家长分享所学内容,提高家庭参与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情景设计:要贴近幼儿生活,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如“水果采摘”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趣味统计与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趣味统计与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趣味统计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常见的统计术语,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类。

2.能够使用各种图形进行数据可视化,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趣味统计与分类》,在本次课堂中,学生将会学习以下内容:1.什么是统计学及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2.常见的统计术语和分类方法。

3.各种图形的使用及它们所要表达的信息。

4.实际场景中的统计学应用。

三、教学方法1.导入引入法:引导学生感受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及其重要性。

2.课堂讲解法:讲解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统计学素养。

3.小组探究法:分组进行课堂练习和探究,并在小组之间展开合作讨论,培养团队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进行探究和练习。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引入统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统计学的重要性。

第二步:理解基本概念讲解统计学中的基础概念和用法,如常见的统计术语和分类方法。

第三步:探究图形通过实际场景的应用,带领学生探究各种图形的使用及它们所要表达的信息。

第四步: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课堂练习和探究,并在小组之间展开合作讨论,培养团队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训练学生将学到的统计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第六步:课堂总结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1.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经验和知识,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要采用生动易懂的方式讲解。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景模拟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统计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真实的情景模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统计与分类》,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并能够运用基本的统计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和统计;学会用图表来展示统计结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与分类的概念,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

2. 能够运用分类和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整理。

教学重点:学会用图表展示统计结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卡片、图片、磁性教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关于动物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将观察到的动物进行分类和统计,展示统计图表,引导幼儿理解图表的含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教具进行分类和统计,并将结果用图表展示。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统计结果,讨论并分析不同组之间的差异。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强调统计与分类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统计与分类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趣味统计与分类2. 内容:统计方法:分类、计数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实践活动:动物分类统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玩具,进行分类和统计,并将结果用图表展示。

(2)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统计与分类的知识?2. 答案:(1)略(2)例如:衣物分类、食物分类、家庭成员职业统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统计与分类现象,提高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整理。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统计与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表,学习用画圈、连线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学会用画圈、连线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2. 技能目标:让幼儿能够运用简单的分类方法,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分类。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统计表的结构,掌握简单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圈、连线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运用分类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表、画圈工具、连线工具、各种物品图片。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超市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超市里的物品,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超市里的物品都是怎么摆放的吗?”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认识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2)教师示范如何用画圈、连线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

(3)教师介绍简单的分类方法,如按颜色、形状、大小等分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统计表,表格中列出不同种类的水果。

教师引导幼儿用画圈、连线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并找出数量最多的水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画纸和一套物品图片。

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用画圈、连线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并讨论如何将这些物品分类。

六、板书设计1. 统计表的基本结构2. 画圈、连线统计方法3. 简单分类方法:颜色、形状、大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家中的物品,用画圈、连线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并将统计结果进行分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操作结果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统计和分类方面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品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八章《趣味统计与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分类概念,学会用简单图表进行统计,掌握分类和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理解分类和统计概念,掌握分类和统计基本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分类和统计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和统计基本方法,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卡片,磁性白板,白板笔,挂图。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磁性白板展示一幅水果、动物、交通工具混合图,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将这些图片按照类别分开?”2. 讲解分类概念(5分钟)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将图片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概念:“分类就是将相同事物放在一起,不同事物分开。

”3. 举例讲解(5分钟)结合教材中例题,讲解如何用简单图表进行统计,引导幼儿学会记录和整理数据。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相同图片,让幼儿进行分类练习。

2)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分类方法,并展示成果。

5. 例题讲解(5分钟)选择一道教材中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分类和统计方法。

6. 动手操作(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自己分类图表。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自己作品。

六、板书设计分类概念统计方法例题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物品,进行分类和统计。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题。

2. 答案:1)生活中分类和统计结果可以多样化,以幼儿实际操作为准。

2024年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统计与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用简单的图表进行数据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了解统计与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与分类的概念,掌握基本的统计与分类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分类和统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能够独立完成分类和统计任务。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卡片、统计表格、磁性教具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棒、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超市货架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超市里见过这样的货架吗?货架上的物品是如何摆放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磁性教具,讲解如何根据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引导幼儿完成一个简单的分类任务。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卡片,要求幼儿将卡片上的物品按照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统计表格上。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趣味统计与分类2. 内容:统计图表的认识分类方法统计与分类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选择一个主题(如:水果、衣物、玩具等)进行分类和统计,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完成分类和统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统计与分类的基本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对幼儿园内的物品进行分类和统计,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趣味统计与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趣味统计与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统计与分类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分类。

•适用对象:大班学生(3-6岁)•教学材料:纸张、彩色笔、卡片、统计图表示例卡片•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利用教学卡片展示一些常见的事物,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觉得这些事物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类。

2. 活动一:统计小抄手(15分钟)•分发纸张和彩色笔给学生。

•指导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事物,例如动物或水果,并在纸上画出该事物的图案。

•让学生在纸的旁边写下该事物的名称,并让他们分别统计教室中有多少个这样的事物。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统计图表,让学生将自己的统计数据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引导学生讨论图表的横轴和纵轴代表的意义,并帮助他们理解统计图表的组成。

3. 活动二:分类游戏(15分钟)•制作一些卡片,并在每张卡片上画上不同的事物,如水果、动物、交通工具等。

•让学生围成一个圈,教师展示一张卡片,并要求学生将该卡片归类到正确的分类中。

•学生可以用手指指向正确的分类,或者大声说出正确的分类名称。

•教师鼓励学生讨论和解释他们选择的理由,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教学反思(5分钟)本节课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与分类的过程。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事物的特点,学生能够逐渐理解统计与分类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将统计与分类的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让学生统计家中有多少种水果、玩具、衣物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界中的事物,让他们尝试将动物、植物等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让学生参与更复杂的统计活动,例如调查班级中喜欢的水果、喜欢的颜色等,并帮助他们制作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趣味统计与分类》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并理解统计与分类的概念,学会使用简单的图表进行数据记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与分类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图表进行数据记录和整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与交流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树立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图表进行数据记录和整理。

重点:掌握统计与分类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卡片、贴纸、磁性教具。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观察教室内各种物品的颜色、形状等特征,引导幼儿发现并进行分类。

2. 讲解统计与分类的概念(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讲解统计与分类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并掌握。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统计与分类的实践操作。

5. 小组讨论与交流(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趣味统计与分类》2. 内容:(1)统计与分类的概念(2)统计图表的绘制方法(3)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统计家庭中各种颜色、形状的物品,并绘制统计图表。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统计图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统计与分类现象,提高观察能力。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与分类,培养创新思维。

(3)开展家庭作业展示活动,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步骤和策略4. 随堂练习的实践操作5. 小组讨论与交流的组织6.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答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在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需求。

幼儿园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量、形状和颜色的认知能力。

2. 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基础的统计和分类概念。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认识和理解统计和分类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如何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和数量进行分类和统计。

3. 实践操作,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类活动。

教学准备:1. 各种颜色、形状和数量不同的玩具或图片。

2. 白板和磁贴,用于记录统计结果。

3. 分类盒或者篮子,用于实物分类。

4. 计数棒或者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的方式引入统计和分类的概念,例如:“小熊家有很多颜色和形状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来帮小熊把它们分类并数一数吧。

”2. 讲解:教师展示各种玩具或图片,讲解如何根据颜色、形状和数量进行分类和统计。

3.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分类标准(颜色、形状或数量),然后将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数量。

教师在旁指导和协助。

4. 展示和分享:各组展示自己的分类和统计结果,其他幼儿可以提问和交流。

教学延伸:1. 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让幼儿应用所学的统计和分类知识,如整理书包、摆放餐具等。

2. 创设更复杂的分类任务,如按照大小、材质等多重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统计和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看他们是否能正确地进行分类和统计。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对统计和分类概念的理解程度。

3. 设计简单的测试题,如给出一组物品,让幼儿根据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和统计,以此评估他们的掌握情况。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教学目标1.掌握统计的概念,并能依据物品数量进行简单的统计。

2.掌握分类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

3.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统计1.回顾数数,并引导幼儿从数数到统计的过程。

2.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学会依据数量进行简单的统计。

3.引导幼儿掌握统计相关的语言和术语,如“多、少、相同、不同”等。

2. 分类1.回顾数数,并引导幼儿从数数到分类的过程。

2.通过实物展示,让幼儿学会依据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简单的分类。

3.引导幼儿掌握分类相关的语言和术语,如“同一种类、不同种类”等。

3. 统计与分类的综合应用1.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进行统计和分类的综合应用。

2.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推理和思考,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1. 统计1.师生互动:老师出示一些实物,询问幼儿它们是什么,然后让幼儿数数这些实物,并询问幼儿最多和最少的实物是什么。

2.知识讲解:老师引导幼儿依据数量进行简单的统计,并使用图表来展示统计结果。

3.巩固训练:老师给出一些实物,让幼儿自行进行统计,并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幼儿看到。

2. 分类1.师生互动:老师出示一些实物,询问幼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并让幼儿按照这些特点进行分类。

2.知识讲解:老师引导幼儿依据颜色、形状、大小等进行简单的分类,并使用图表来展示分类结果。

3.巩固训练:老师给出一些实物,让幼儿自行进行分类,并把结果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幼儿看到。

3. 统计与分类的综合应用1.师生互动:老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进行统计和分类的综合应用,比如“你们班有多少男生和女生?男生和女生兴趣相同的玩具分别是什么?”等等。

2.知识讲解:老师引导幼儿围绕问题进行推理和思考,并让幼儿通过统计和分类的方法找到答案。

3.巩固训练:老师给出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幼儿自行进行推理和思考,并把答案展示在黑板上,让其他幼儿看到。

1.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幼儿是否掌握了统计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统计。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大班数学教学,主要涉及教材中《趣味统计与分类》一章的内容。

本节课将引导幼儿学习如何通过图表和数据来理解和表达信息,以及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统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据和图表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使用简单的统计和分类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数据和图表来得出结论。

3. 培养幼儿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用语言和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分类和统计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难点:让幼儿理解和使用图表来表达和分析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类卡片、统计图表模板、记录表格、彩笔等。

学具:幼儿自带的玩具或物品,用于分类和统计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给幼儿展示一堆玩具,让他们自由玩耍,然后提问:“你们能将这些玩具进行分类吗?”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分类的方法和意义。

2. 讲解:向幼儿介绍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他们理解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和统计。

3. 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分类卡片和统计图表模板,对自带的玩具或物品进行分类和统计,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4. 展示和讨论: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分类和统计结果,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解释和表达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本节课的主题《趣味统计与分类》,以及分类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用分类和统计的方法来整理你身边的物品,并将结果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物品进行分类和统计,例如玩具、书籍、食品等。

他们可以使用分类卡片和统计图表模板,将物品进行分类,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

然后,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如条形图、折线图或饼图,来展示他们的统计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分类和统计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和遇到困难的情况。

大班数学《趣味分类与统计》

大班数学《趣味分类与统计》

大班数学:趣味分类与统计活动目标:1、学会按费用统计游乐项目。

2、在设计“最佳游戏项目计划表”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1、PPT图片2、6份统计的表格,分成六组,一组一份;铅笔活动过程:一、观察每张图片,分别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场玩一玩。

一、出示第一张PPT1、让幼儿知道8个不同的游乐项目。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游乐场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呢?幼:玩沙、蹦蹦床、秋千、过山车、滑滑梯、旋转木马、划船、小火车师:哦,小朋友们说的真棒,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多少个游乐项目呢?幼:有8个游乐项目师:有这么多的项目能够给小朋友们玩,但,玩这些项目是要付钱的,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分别要付多少钱。

二、出示第二张PPT1、幼儿通过观察每个项目的价格,并把它们分类师:老师把这些项目都标上了序号,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项目是什么?玩这个项目需要花多少钱呢?幼:玩沙师:要不要花钱?幼:不要师:所以,玩沙是免费的。

师:那,第二个项目又是什么呢?需要花多少钱?谁来说?(请个别幼儿回答)幼:过山车需要4元师:第三个项目谁来说?玩什么需要多少钱?幼:玩划船需要2元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说“玩蹦蹦床需要4元······玩秋千免费”师:小朋友们是不是都知道了玩哪个项目需要花多少钱?幼:是师:老师现在想让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把这些项目分一分,听好要求:老师下面有四个方框,小朋友们要把相同价格的项目放同一个方框里。

用小眼睛仔细观察,观察好了以后,举手告诉我。

幼:免费的有①和⑧师:免费的也就是不要花钱去玩的,我们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幼:0师:我们再来看,4元的项目有哪些?幼:②④⑥师:还能够把哪些归类到一起?幼儿依次分类回答。

师:我们把这些项目都分别实行了分类,现在小朋友们都清楚如何分类了吗?幼:都清楚了师:老师现在有一个任务,需要你和你那一组的小朋友一起讨论合作完成,这个任务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哦,仔细听,游乐场的这些项目,每个项目只能玩一次,选几个项目来玩,但总的价格不能超过8元。

2024年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

2024年大班数学《趣味统计与分类》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统计与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统计图表,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统计图表的作用,能运用简单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增强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重点:认识统计图表,学会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统计图表(条形、圆形)、卡片、白板、磁性扣。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进行一次小调查,了解班级内各个小组的人数,引导幼儿关注和收集数据。

2. 教学新知(10分钟)(1)通过调查结果,引导幼儿认识统计图表,介绍条形图、圆形图等基本概念。

(2)讲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共同完成统计图表的制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练习,让幼儿动手制作统计图表,教师巡回指导。

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统计图表,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趣味统计与分类》2. 内容:(1)统计图表的作用(2)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3)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幅关于本班幼儿最喜欢的食物的统计图表。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新知中统计图表的认识与制作方法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随堂练习的指导与反馈5.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效性一、实践情景引入1. 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场景,如班级内各个小组的人数调查,使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彩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彩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数学精彩教案《趣味统计与分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趣味统计与分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并掌握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并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统计图表示例、各种物品(如水果、动物玩具等)。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神秘的箱子,里面装有各种水果、动物玩具等物品。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并请他们记录下每种物品的数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讲解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如条形图、折线图等。

通过示例,让幼儿了解如何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白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根据刚刚观察到的物品数量,小组合作绘制统计图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绘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分享与交流(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统计图表基本概念2. 数据分类方法3. 各组统计图表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家中的物品,绘制一幅统计图表,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无标准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基本概念,并学会了运用图表进行数据分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独立思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如制作折线图、饼图等。

大班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

大班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

大班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大班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大班趣味统计与分类教案篇1设计意图: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

在长期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已渐渐不满足于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满足于教具与学具的操作、不满足于学习10以内的数、不满足于有章有节地学习数学、不满足于在活动室内学习数学等等,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调动不高。

《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能从生活和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幼儿在生活中与中轻轻松松地学习数学;如何变"传授为主"为"以幼儿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幼儿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于是,我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一)复习巩固: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系生活: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趣味分类与统计
活动目标:
1、学会按费用统计游乐项目。

2、在设计“最佳游戏项目计划表”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图片
2、6份统计的表格,分成六组,一组一份;铅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每张图片,分别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游乐场玩一玩。

一、出示第一张PPT
1、让幼儿知道8个不同的游乐项目。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游乐场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呢?
幼:玩沙、蹦蹦床、秋千、过山车、滑滑梯、旋转木马、划船、小火车
师:哦,小朋友们说的真棒,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多少个游乐项目呢?
幼:有8个游乐项目
师:有这么多的项目可以给小朋友们玩,但,玩这些项目是要付钱的,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分别要付多少钱。

二、出示第二张PPT
1、幼儿通过观察每个项目的价格,并把它们分类
师:老师把这些项目都标上了序号,我们来看一看,第一个项目是什么?玩这个项目需要花多少钱呢?
幼:玩沙
师:要不要花钱?
幼:不要
师:所以,玩沙是免费的。

师:那,第二个项目又是什么呢?需要花多少钱?谁来说?(请个别幼儿回答)
幼:过山车需要4元
师:第三个项目谁来说?玩什么需要多少钱?
幼:玩划船需要2元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说“玩蹦蹦床需要4元······玩秋千免费”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都知道了玩哪个项目需要花多少钱?
幼:是
师:老师现在想让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把这些项目分一分,听好要求:老师下面有四个方框,小朋友们要把相同价格的项目放同一个方框里。


小眼睛仔细观察,观察好了以后,举手告诉我。

幼:免费的有①和⑧
师:免费的也就是不要花钱去玩的,我们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
幼:0
师:我们再来看,4元的项目有哪些?
幼:②④⑥
师:还可以把哪些归类到一起?
幼儿依次分类回答。

师:我们把这些项目都分别进行了分类,现在小朋友们都清楚如何分类了吗?
幼:都清楚了
师:老师现在有一个任务,需要你和你那一组的小朋友一起讨论合作完成,这个任务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哦,仔细听,游乐场的这些项目,每个项目
只能玩一次,选几个项目来玩,但总的价格不能超过8元。

三、幼儿操作
1、解释表格如何填写
2、幼儿小组讨论并操作,教师指导。

3、操作完后,核对答案。

师:我们来看看第一组讨论的结果(根据幼儿填写的结果来进行核对)
师幼依次验证答案。

结束: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会用到分类统计的知识。

在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吗?跟后面的客人老师说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