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流经济地理知识点

合集下载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

物流经济地理概论第一章概论1.掌握我国工业生产的含义及特点;2.了解我国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3.掌握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4.掌握我国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5.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各个要素;6.我国的动物资源的种类。

第二章农业物流地理1.掌握农业的含义及特点,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掌握我国农业生产的特点以及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过程;3.掌握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状况;4.掌握林业和牧业的生产分布情况;5.熟练掌握农业物流的特点。

第三章重工业物流经济地理1.了解我国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并掌握它们的地区分布特点;2.掌握我国钢铁生产的发展状况和我国主要钢铁生产基地;3.我国主要的机械工业基地、电子工业基地和机电产品基地的分布;4.理解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掌握重工业物流的发展现状,重工业与物流的关系。

第四章物流区域地理1.理解经济区域与物流区域之间的关系。

2.掌握物流区域环境的基本特征,3.了解区域管理的功能要素。

4.了解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5.掌握中国三大经济带的基本特点。

6.熟悉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状况。

第五章水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水路运输的概念及特点;2.熟悉船舶的种类及特点;3.理解港口的主要功能及分类;4.掌握航线的分类及形成因素;5.能够理解并准确描述中国内河交通运输网络构成;6.能够全面掌握中国海运的主要航线及重要港口。

第六章铁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铁路运输的特点;2.清楚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网络的构成;3.熟悉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要素:铁路线路、机车车辆、车站和信号设备;4.能够熟练说明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的位置以及作用;5.熟知我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具体内容。

第七章公路交通运输与地理1.掌握公路运输的概念及特点;2.熟悉公路运输网络的构成;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一个城市的公路交通网络的构成与特点;4.综合分析我国公路交通网络的特点。

物流经济地理——第八章 东南沿海地区物流

物流经济地理——第八章 东南沿海地区物流

四、对外贸易
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一切机遇和有利条 件,积极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 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商品的服 务贸易,促进了全区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在国际市场方面,广东在保持东南亚、美国、欧盟等传 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力度开发印度和俄罗斯市场,出口市 场结构得到调整,出口市场单一的局面得以扭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以来,福 建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发挥 “侨、海、山、特”等省情优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 就。 从1988年海南建省办特区11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 正确领导下,我省对外贸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深化改 革,开拓进取,用足用活中央赋予海南外贸的优惠政策, 实施“大经贸、多元化、以质取胜”战略,使全省对外贸 易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国 的13.7%,其中以珠江水系最重要,其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 内河运量占全国的1/5左右。
公路网密布本区公路里程15.48×104km,是全国公路密 度 最高地区之一。广东省公路长度、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长度 均居全国第一。海南岛交通以公路为主。本区河流众多,特 别是沿海平原河网纵横,从前公路运输并不发达。 铁路本区拥有京广、京九、广三、三茂、黎湛、鹰厦、南 福等铁路。铁路营业里程 2069km,但客货运量很大,运力远远不能满足运量的要 求。 航空近年,本区航空运输业发展迅速,广州是全国三大国 际机场之一,客货运量均居
二、资源环境情况
(三) 气候资源 本区既是我国纬度位置最低的地区,又 是海洋最辽阔、受海洋影响最深的地区。因 此,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成为本 区的基本特征和支配自然地理过程的主导因 素。其特点是高温多雨,夏长冬暖,霜雪少 见,降水丰沛,夏秋多台风。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

物流经济地理常利平版本知识点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物流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流动和影响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常利平版本被广泛使用,以帮助解释和理解物流经济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一些常利平版本中的重要知识点。

1. 物流网络: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主要关注物流网络的建立和运作。

物流网络包括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如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消费者,以及连接这些节点的各种物流线路和设施。

常利平版本强调物流网络的建设对于经济地理的影响,如物流中心的选择、运输成本的优化和货物的流动。

2. 交通运输: 常利平版本着重研究交通运输在物流经济地理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物流网络中连接各个节点的重要环节,包括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

常利平版本关注交通运输对于物流成本、运输时间和服务水平的影响,以及交通网络的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

3. 区域发展: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关注区域发展与物流网络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流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常利平版本通过分析物流网络的空间分布、节点的重要性和运输线路的选择,来研究物流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空间分析: 常利平版本的物流经济地理研究注重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

空间分析可以帮助揭示物流网络的结构和运行规律,以及物流对于地理空间的塑造和影响。

常利平版本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统计和空间优化等,用于研究物流的空间布局、运输路径的优化和物流效率的提升。

总之,常利平版本在物流经济地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物流网络的建设和运作,交通运输的作用和影响,区域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在物流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流经济地理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一、物流基地 二、物流枢纽城市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① 减轻了物流对城市的交通压力; ② 减少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③ 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④ 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⑤ 满足了货物联运发展的要求
2.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的特点 ① 物流中心集中了所有的物流功能,成为具
有多种物流功能的流通形式和作业体系; ② 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
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 ③ 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商流、物流分离发展到
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④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
三、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增长极(结点)、 点轴(线)开发和网络(域面)开发。
增长极模式
1966 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 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 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 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其具体表 现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尚未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 局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 缺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产业受各种因素影 响,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

物流经济地理——第九章 中部地区物流

物流经济地理——第九章 中部地区物流

(二)湖南省
近两年,湖南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其地理区 位优势日渐凸现,从而带动了流通领域连锁经营的 迅猛发展,到目前已涉及汽车、医药、成品油、房 地产、副食、生鲜食品、粮油、餐饮、酒店和图书 等十多个行业,拥有连锁超市门店1000多家,销售 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去年,该省销售 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连锁商业企业就有30家,零售额 达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倍。
四、贸易
河南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客户建立了较 稳定的经贸关系,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河南投资。 2001年,湖南省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对外贸易增 速有所下降。 受国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影响,2001年湖北省外贸 出口有所下降。 2001年,安徽省全年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2%。 江西出口商品有58个大类1193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扩 展到153个。
二、人口
本区人口约占全国的1/4,在7个区域中位居第一, 河南、湖南、安徽和湖北都是中国位于前10名之列 的人口大省。区内人口以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 原、南阳-襄阳盆地、江南丘陵的河谷盆地最为稠密, 而南部和西部山区人口密度较小。
三、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 (二)矿产资源
第二节 产业
一、农业 二、工业 三、交通运输业 四、贸易
物经济地理
章中部地区物流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产业 第三节 中部地区物流发展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中国内地偏东南,与沿海地区相邻,属“浅内陆地区”。气 候总体上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好,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季风气候。 本区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秦岭淮河线既是本区,同时也是全国 的南北气候重要分界线。此线以北基本上可称为“北方”,此线以南 大体上可称为“南方”。本区大部分位于秦淮线以南,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夏季酷热,盛行水田农业;另有小部分位于秦淮线以北,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盛行旱地农业。本区降水年际变率较大, 常导致旱涝灾害发生,秦淮线以北和江南丘陵地区旱灾较频繁,长江 中下游平原及淮河流域则是中国水患较重的地区。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 缺点:航空运输的主要缺点的飞机机舱容积和载 重量都比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 由于飞行受气象条件一定限制,影响其正常、准 点性。此外,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 中难以充分发挥。因此,航空运输比较适宜于 500km以上的长途客运,以及时间性强的鲜活易 腐和价值高的货物的中长途运输。
谢谢观赏
WPS Office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物流经济地理
崔跃鑫
公路运输
• 一:公路运输的产生不发展 • (一)公路运输涵义 • 公路运输广义概念:是指利用一定的载运工具 (人力车、畜力车、拖拉机、汽车等)沿公路 (一般土路、有路面铺装的道路、高速公路)实 现旅客或货物空间位移的过程。 • 公路运输狭义概念:由于汽车已成为现代公路 运输的主要载运工具,因此,现代的公路运输即 是指汽车运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航空运输
• 航空运输的涵义:航空运输(air transportation), 使用飞机、直升机及其他航空器运送人员、货物、 邮件的一种运输方式。具有快速、机动的特点, 是现代旅客运输,尤其是远程旅客运输的重要方 式;为国际贸易中的贵重物品、鲜活货物和精密 仪器运输所丌可缺。
• 基础:实现航空运输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航路、航空港、 飞机和通信导航设施等。航路是根 航空运输 • 据地面导航设施建立的走廊式保护空域,是飞机航线飞行 的领域。其划定是以连接各个地面导航设施的直线为中心 线,在航路范围内规定上限高度、下限高度和宽度。对在 其范围内飞行的飞机,要实施空中交通管制。航空港是民 用飞机场及有关服务设施构成的整体,是飞机安全起降的 基地,也是旅客、货物、邮件的集散地。飞机是主要载运 工具。机型选用根据所飞航线的具体情况和考虑整体经济 技术性能而定。通信导航设施是沟通信息、引导飞机安全 飞行幵到达目的地安全着陆(见航空领航)的设施。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

2020/5/23
8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我国国土大部分地处中纬度,最北境在黑龙江省 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º3 4‘), 最南境在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3º51’),南 北延伸5 500千米,跨纬度约50º。
我国国土面积
我国国土辽阔广大,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 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5,亚洲面积的1/4。在 世界各国中,我国的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 第三位。
造,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4)可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战略目标的
实现。 (5)从长远来看,可以为消灭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
脑力劳动差别创造条件。
2020/5/23
7
第二节 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生产力布局的条件包括影响生产力布局的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 术条件、人力资源条件等。自然条件和人力资 源条件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2020/5/23
20
3.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区别
2020/5/23
17
四、物流产业 (一)物流产业的种类 (二)物流服务业的构成 1.物流基础服务业 2.物流中介服务业 3.物流装备制造业 4.物流软件和咨询业 5.企业自营物流
2020/5/23
18
第五节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和 研究对象
一、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性质
二、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
1.计划化原则 2.直达化原则 3.短距化原则 4.钟摆化原则
5.集中化原则 6.社会化原则 7.服务化原则 8.标准化原则
2020/5/23
12
第四节 物流业概况
一、我国物流发展现状 二、物流发展的驱动因素 三、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四、物流产业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绪论: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密切的关系,并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方法: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法第一章:环境:相对于某一中心,即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外部空间、条件和状况物流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与之相关的生产力布局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要素。

(它包括有形的水体、土地、动植物、矿产和无形的光、热等资源。

自然资源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社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要素,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

)中国现有林区按地域可划分三大区域: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其中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是中国主要的天然林生产基地。

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布置,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国家、地区、城市)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原则:经济性原则——统一计划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政治性原则: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减小城乡差别原则、巩固国防原则。

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

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中国物流业在东部地区已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③以厦门、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

19物四——物流经济地理1.物流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物流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交通运输、物资仓储、包装流通、装卸搬运及物流信息等活动的内在联系。

经济地理学是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生产的地域布局系统2.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任务:①专业文化素质教育②物流经济地理理论研究③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实践3.影响物流布局的主要条件:①自然条件②技术条件③社会政治经济条件4.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①计划化原则②直达化原则③短距化原则④钟摆化原则⑤集中化原则⑥标准化原则⑦社会化原则⑧服务化原则5.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①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②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③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

④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6.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内容:①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②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③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④推动重点领域的物流发展。

⑤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

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格局。

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

⑧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7.粮食增产的方面原因:①农业气象条件良好,灾害较轻。

②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③农业科技支撑有力。

④农业生产措施得力。

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8.粮食作物:稻谷:我国是世界上种稻最早、产稻谷最多的国家。

稻谷在各种粮食作物中平均单产量最高。

华南双季籼稻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云贵高原稻谷区四川盆地丘陵稻谷区小麦:分布全国,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玉米,高粱,大豆,薯类作物。

9.选建商品粮基地的原则:①选择有充足余粮、粮食生产水平高的地区。

②选择人均耕地面积多、人均粮食生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的地区。

物流经济地理学

物流经济地理学

位置

历史
地理 环境
农业 类型
甘肃省 农业
自然 资源
概况
交通
一、地理环境
(一)位置境域
甘肃省位于祖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 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 之间,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 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 共和国接壤。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总面积的4.72%。
二、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二)矿产资源 (三)水资源 (四)能源资源 (五)植物资源 (六)动物资源
(一)土地资源
甘肃省总土地面积约为45.44万平方公里(据国务院勘界结果为42.58万 平方公里),居全国第7位,折合6.8亿亩。山地多,平地少,全省山地和 丘陵占总土地面积的78.2%。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6.93%,尚未利用的土地有 28681.4万亩,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2.05%,包括沙漠、戈壁、高寒石山、 裸岩、低洼盐碱、沼泽等。总量为4544.02万多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 居全国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 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 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 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 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 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 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 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 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要点

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介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随着国际贸易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物流经济地理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物流企业的重视。

物流经济地理学逐渐成为研究工业生产布局、物流发展条件和规律的新兴学科。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物流活动的组成: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相关的物流信息处理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包括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学—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作用。

•人文地理学—揭示人类活动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产力布局是各国、各地区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

生产力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以及自然、技术、社会条件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代表生产力水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各经济部门和经济要素的空间组合向纵深化、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成为生产力布局的必然趋势。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划分:地区物流(行政区域经济圈)国内物流国际物流物流的时空特征物流管理的任务可以概括为5个Rights:以最少的成本,在正确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手中。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物质运动过程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物流不仅存在时间特征,而且具有向高价值区流动趋向。

物流合理化•运输线路•运输方式物流中心采购与原材料需要熟悉我国乃至全球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分布及各类产业的物流特点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原材料供应地和生产制造地往往会不在一个区域.这是物流活动始终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运输综合运输网需要熟悉各类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我国综合运输网的布局装卸搬运仓储物流中转站流通加工包装生产制造企业工业产业的布局配送商业企业影响商业中心布局的因素商业中心布局的原则及空间分布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包含各地区物产分布、商品集散的中心和范围、贸易联系、货运情况等,着重研究商业的地域组织、市场区位、商业中心和腹地的经济联系、商品销售和居民的社会经济结构关系、商业活动的季节变化等。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 知识点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 知识点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①统一计划原则 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 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④钟摆化原则⑧标准化原则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2-6-6物流基础设施P28现代物流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材料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材料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材料1.物流经济地理学:以地理学的观点,以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国际多式联运:是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的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

3.经济作物: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

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

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儿等园艺作物。

4.生产力布局:也称生产力配置。

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和组合。

5.交通运输业:指人类利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使人或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6.国际物流: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间进行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

7.商业中心:是指承担着组织全区商品交换和流通的职能。

(担负一定区域的商业活动中心职能的城市,或一个城市内部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

)8.重工业:是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工业部门。

(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1、简述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达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要依靠物流及有关的其他活动创造和提供保证的。

(2)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

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靠生产工艺中不断的物流活动,有时候生产过程本身便和物流活动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不可缺的2、比较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的优缺点。

铁路优点:a、运输能力大b、单车装载量大c、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小d、方便实现驼背运输,集装箱运输及多式联运e、运输成本低。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

物流经济地理资料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单元生产力布局一、生产力布局概述〔一〕生产力布局的概念与原那么生产力布局亦称生产力配置,是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即在一定范围内生产力系统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布局、农业布局、商业布局和交通运输布局等,它们又决定着我国三大产业的布局。

了解:三大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农、林、牧、渔各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包括采掘、制造、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分流通和效劳两局部,共4个层次:①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

②为生产和生活效劳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效劳、旅游、咨询信息效劳和各类技术效劳等业。

③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效劳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播送、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等业。

④为社会公共需要效劳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生产力布局的原那么:1、统一规划的原那么2、合理利用资源的原那么3、减少不合理运输的原那么4、开展生产地域分工的原那么5、平衡开展经济的原那么6、缩小城乡差异的原那么〔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现状第一产业:我国农业主要生产基地:东北松嫩平原、黄河中下游、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鄱阳湖平原、江淮我国农业大省:、、、、、、、、、、第二产业:我国主要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重心区域:环渤海区域:、、、天津长江三角洲及江浙地区:、、、珠江三角洲及港澳:、、、澳门、〔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现状:1、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重心区域2、生产力布局已经逐步向西部、内陆转移3、全方位开放布局及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形成4、重复布局与重复建立严重,区域产业构造趋同5、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开展的可持续性降低二、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条件我国生产力布局的根本条件:我国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疆域、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特点我国的人力资源条件——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城乡构成、人口的地区分布(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地理位置、疆域、温度带、季风、邻国、海岸线中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提纲(全)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提纲(全)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提纲第一章1、(P4)物流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包括物流运输枢纽和综合运输网的布局,运输活动和地理因素的空间联系,客流和货流的形成,流向和流量的分析,运输枢纽和经济腹地的关系,运输区划及其变化等。

2、(P6)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方法很多,如描述法、统计法、图标法、数学模拟法、文献资料法、相关分析和类比法、技术经济论证法、地理比较法、综合集成法等等。

第二章1、(P9)生产力布局,是指社会大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力分工在空间的表现,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式。

2、(P9-10)生产力布局的特点(简答):(1)、客观性(2)、继承性(3)、层次性(4)、战略性。

3、(P22)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原则(简答):(1)、实行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2)、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3)、必要的集中与适当的分散相结合(4)、生产尽可能与原料、燃料地和消费地相结合(5)、正确处理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带的关系,使生产力布局趋向合理(6)、效益最优原则。

4、(P26)正确的生产力布局就是“大分散、小集中”。

这样既有利生产的协作联系,又能避免在用水、用地,交通等方面的紧张和环境污染,同时在国防上也比较安全,是经济原则和国防安全原则的统一。

5、(P28)所谓效益最优,是指经济效益最大,社会效益最好,对生态环境破坏最小的理想状态。

6、(P37-41)物流布局总体情况分析:1. 东中西部物流业发展不平衡。

2. 南北物流产业发展差距 3.城乡物流业发展的不平衡4.全国物流业将朝着以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辐射,最终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并与全球物流业融为一体。

7、(P48)全国综合运输网络的分布特点:1. 覆盖面广,并与国民经济体系相适应;2.以现代运输工具为主,铁路、公路、水运等现代化运输方式;3.四通八达、形成全地区、全国和全世界相联通的贸易市场和运输市场。

8、(P50)运输网:与全国完整的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是全国以现代交通工具为主的、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

一、判断题1.物流结点在整个物流网络中起着执行指挥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作用,所以也可以称为物流枢纽。

2.物流结点有衔接功能、信息功能和管理功能等主要功能。

3.根据物流系统的目标、结点在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物流结点可分为转运型结点、储存型结点、流通型结点和综合性结点。

配送中心属于流通型结点。

4.物流基地一般布局于城市边缘、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充足地方,在空间布局时还需要考虑物流市场需求、地价、交通设施、劳动力成本、环境等因素。

5.综合物流园区一般布局于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其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具有强大的物流集散能力。

6.物流中心选址的经济性原则是首要原则,即物流中心应建在物流配送成本最低的地方。

7.综合物流园区一般位于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比较而言,日常消费品的配送中心一般位于居民生活社区附近。

8.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长江三角洲物流圈、珠江三角洲物流圈三大物流经济圈。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又连接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朝鲜等国,进出口贸易量很大,可形成东北亚经济圈。

9.我国稻谷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玉米主要分布于东北至西南地区;冬小麦主要分布于淮河秦岭以北,六盘山以东、长城以南地区;春小麦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地区。

10.芝麻以淮河中游的洪河、南汝河流域及汉江中游、南襄盆地等为主要产区。

11.我国桑蚕茧尤以太湖流域、嘉陵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最为集中。

12.中国牧区畜牧业主要以提供皮、毛、乳制品产品为主;农区畜牧业以提供肉乳禽蛋产品为主;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以提供牛、羊肉、乳、细毛产品为主;城郊畜牧业以提供鲜肉乳禽蛋产品为主。

13.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特点。

甘蔗主产省份有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四川盆地中南部;甜菜主产省份有黑、吉、辽、内蒙、新疆。

14.我国茶叶的主产省主要有浙、湘、皖、川、闽等省。

15.我国海洋四大渔场是指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

物流经济地理——第四章 经济区划

物流经济地理——第四章  经济区划
Βιβλιοθήκη 二、行政区划分的演变及依据
我国最早的行政区划出现于公元前的殷商时代, 当时行政区单位是“方国”
西周的地方行政体制实行国、邑两级制
秦统一中国后分全国为36郡,郡以下设县 汉代地方行政区划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唐代分为道、州、县三级
宋代分为路、州、县三级
清代末年,全国共分为22个省 ,另辖内、外蒙古、 青海额鲁特、玉树土司地及西藏地方
2.东北经济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盟市
◆区域特点 :
(1)处东北亚开放地带 (2)资源丰富而且地域组合条件好 (3)水资源在我国北方也属丰裕 (4)拥有比较发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
◆专门化部门:石油化工、钢铁、矿冶机电 设备、汽车制造、森林工业 。全国最大的重 工业基地和粮食、原木、甜菜、畜牧产品的 重要基地
第二节 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划的涵义 二、经济区划的原则 三、经济区具体划分 四、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关系
一、经济区划的涵义
经济区是社会物质生产的重要地域组织形 式,是 既有内部结构(包含部门结构、区域结构、经济核心)也 有外部联系的生产地域综合体。
经济区划是人们对于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主观认 识的结果。
二、七大经济区
1.环渤海经济区 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石家庄、
唐山、太原、呼和浩特等城市为核心。
◆区域优势:(1)明显的区位优势 (2)明显的人才优势 (3)交通优势 (4)矿产资源丰富
◆专门化部门 :石油、石油化工与海洋化工、钢铁、 机械、电子、轻纺及棉花、水产品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一、三大经济地带
1.东部沿海地带 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11个省、市、自治 区。 2.中部地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①统一计划原则 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 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 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④钟摆化原则⑧标准化原则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2-6-6物流基础设施P28现代物流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与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物流基础设施:提供物流相关功能和组织物流服务的场所。

物流中心物流园区专门化设施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基本功能:体现在各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上专业化设施各类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第三章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3-5-1概念P33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在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目的是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以及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经济区: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具有特点①经济区的区内一致性和区外差异性②当经济区的层次和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合理发展通常受到政府的重视,并通过经济区划和制定区域规划来规范经济区的发展。

经济中心:经济中心是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其集聚和辐射效果对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经济腹地:经济腹地是一个与经济中心或中心城市相对应的概念。

其内涵是经济中心的吸收和辐射能力能够达到并能促进其发展的地域范围。

经济联系:经济联系既包括经济区内的商品流通、技术协作、资金融通、信息传递、也包括经济区内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通信网络。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

因此,行政区划也称行政区域。

简答3-5-2经济区和行政区关系P35①行政区经济具有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特点,而经济区经济则具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点。

②行政区与经济区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行政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经济区则以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和比较优势为前提,经济区经常要跨越几个行政区。

③行政区经济以地区经济为着力点,经济区经济则以一个更大的地域甚至整个国家的利益为着力点。

3-5-4经济区划对物流影响P36①确立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区域物流系统发展格局形成②大区域规划方案正在编制,推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③城市化快速发展,促进物流系统向高效率演进3-5-5区域划分主要考虑因素P35①空间上相互毗邻②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③经济发展水平相近④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⑤社会结构相仿⑥区块规模适度⑦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⑧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⑨便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政策分析第四章中国农业物流地理4-3-1名词解释P86农业物流:农业物流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分销,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控制的过程。

4-3-2农业物流的特点P86①农业物流涉及面广、量大②农业物流具有独立性和专属性③保值是中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核心4-3-3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P89①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加强对农业物流的管理②进一步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③大大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农业物流成本④通过农业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农产品价值,增加农民收入第五章:中国工业物流地理5-6-1工业物流的概念P117工业物流:以集中采购为主、零部件加工为核心,为工业企业产品出口搭建平台,引导仓储、运输、配送企业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效果,降低企业间的互动成本,面向全球工业企业提供延伸和成套服务的系统工程。

5-6-2工业物流的特点P117①价格变化波动小②订单数量比较恒定③拆零方便④退货与更换容易⑤可满足企业客户的不同要求5-6-3工业与物流的关系P118①工业企业是拉动物流业发展的原动力②物流对工业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1)物流是工业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的保证25-6-5工业物流分类P122能源工业重工业物流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工业物流纺织工业轻工业物流造纸工业食品工业5-6-6加快发展中国工业物流的途径P121①改变现有的商业运作模式②进入供应链,实现共赢③实现物流流程再造,推行物流外包,做强核心业务④实施企业的采购制度变革⑤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共享第六章中国商业物流地理6-14-1商业物流的概念和类型P149商业物流:就是通过批发、零售和储存环节,把各生产企业的产品在一定物流据点集中起来,然后再经过储存、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将商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零售商业企业或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

根据商业行业分工的特点,商业物流可划分为批发商业物流和零售商业物流6-14-2商业物流的特点P149①供需调节特点②商流与物流分离特点③再加工特点④即时性特点⑤网络化特点6-14-3商业与物流的关系P151①物流是商业的重要内容②现代物流是商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③现代物流促进商业分工的深化和商业形式的创新④现代物流促进了商业体系的变革和商业组织的发展⑤现代物流促进了商业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商业企业的竞争力6-14-4中国发展商业物流的意义P153①有利于加速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②有利于带动全社会的物流需求③有利于提升第三产业的层次,促进产业结构优化④有利于商业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⑤有利于吸引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6-14-5影响商业布局的因素P155①自然条件因素②消费状况因素③科技水平因素④交通运输因素6-14-6商业网点布局原则P158②坚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相呼应的原则④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②坚持兼顾均衡、重点发展的原则④坚持乡村城镇化发展的原则⑥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配合的原则批发商业网点布局原则①生产地区批发企业的布局应该接近商品的主要产地,以便从生产企业及时采购和集中商品,并迅速分流到消费地区。

②中转地区批发企业布局应在交通枢纽城市、区域经济中心或主要对外贸易港口,便于利用各种运输方式转卖产区批发企业的商品,并兼营区域工农业产品的收购与批发业务。

③销售地区批发企业应主要设在交通方便、零售企业密集的销售中心,以快速接收、组合、分散从生产地或中转地批发企业采购来的商品,向当地零售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出售。

④根据各类商品购销分布的特点,以商品的主要流向确定批发企业的规模、密度、行业结构,以减少流通环节,便于商品购销。

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原则①布局结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对经营居民日用品的零售网点,以分散为主;对某些高档耐用商品的零售网点,以集中为主。

②营业点规模大、中、小型相结合。

布局既有经营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场,又要有经营一般商品的中型商场,也要有经营日用必需品的小型商店。

③零售商业与餐饮业、服务业相结合。

零售商业经营分散、方便消费者、自负盈亏,有明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应与餐饮业、服务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繁荣经济、满足消费者实际需要的功能。

6-14-8中国煤炭流向及省际煤炭交流方式P161基本流向:“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和“煤炭出关”。

省际煤炭交流中,南北向75%,东西向25%。

山西是最大的煤炭输出省,其输出量占全国省际煤炭交流量的45%。

省际(长距离)煤炭交流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①煤炭产区(铁路)沿海港口(海运)沿海消费区②煤炭产区(铁路)长江港口(水运)沿海消费区③煤炭产区(铁路直达)煤炭消费区6-14-9商业中心的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影响因素P165商业中心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工农业产品流通的枢纽,与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影响因素①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②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③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④生产布局状况⑤国家区域规划发展6-14-11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P172①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依赖性大②外商投资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③沿海开放地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④进出口商品结构有较大变化⑤能源等重要资源短缺制约中国对外贸易均衡发展6-14-13中国对外开放格局P175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保税区等形式,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的格局。

6-14-14经济特区P176①深圳经济特区②珠海经济特区③汕头经济特区④厦门经济特区⑤海南经济特区第七章中国交通运输地理7-7-1铁路提速P184第一次提速:1997年,京沪、京广、京哈三大干线全面提速,最高速度140公路/小时第二次提速:1998年,三大干线快速列车时速140-160公里/小时,一般列车120公里/小时第三次提速:2000年,范围扩大至“四纵二横”,最高时速普遍提高到160公里/小时第四次提速:2001年,涉及17个省市和9个铁路局,延展里程达到4434公里第五次提速:2004年,提速资源大幅提高,线路达到7700公里,160公里/小时及以上第六次提速:2007年,线路延展里程达到846公里,时速250公里/小时7-7-4中国公路运输的发展P1912004年12月17日,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