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5课 河渠书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五章项羽本纪巩固提升案+Word版含解析.doc
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又不肯竟学B .乃持项王头视鲁C .令诸君知天亡我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选B 。
“视”同“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 B .田父绐.曰 绐:欺骗 C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引:率领 D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解析:选A 。
属:音zhǔ,跟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梁以.此奇籍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C.⎩⎪⎨⎪⎧是何楚人之.多也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王翳取其.头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解析:选B 。
A 项,介词,在。
B 项,介词,因为/介词,用。
C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D 项,代词,他,指项羽。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毋妄言,族.矣 B .项王军壁.垓下 C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D .豪杰蜂.起 解析:选D 。
D 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5.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A .项籍者,下相人也B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C.尚不觉寤而不自责D.籍独不愧于心乎解析:选B。
B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
A.判断句;C.宾语前置句;D.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及其《河渠书》的背景和作者司马迁。
(2)掌握《河渠书》中涉及的主要河渠及其历史意义。
(3)理解《河渠书》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河渠书》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利工程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河渠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2)司马迁在《河渠书》中的史学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1)对《河渠书》中一些专业水利术语的理解。
(2)分析司马迁在《河渠书》中的史学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
(2)阐述《河渠书》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河渠书》,理解文章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文中的一些专业水利术语。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河渠书》中涉及的主要河渠及其历史意义。
(2)每组选取一个河渠,进行分享和交流。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思考司马迁在《河渠书》中的史学观点。
(2)让学生分析司马迁在《河渠书》中的史学研究方法。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河渠书》,理解文章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作业和课堂表现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河渠书》选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以及作者对水利事业的重视和关注。
2. 分析《河渠书》的篇章结构,掌握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主题的方法。
3. 深入理解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如郑国渠、李冰等,学习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4.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河渠书》选文的理解与分析。
2. 掌握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主题的方法。
3. 学习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词汇的理解与运用。
2. 对文中水利工程的专业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文中具体水利工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河渠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选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河渠书》选文,注意理解文中水利工程的相关知识。
3. 检查反馈:针对学生自读的情况,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词汇和篇章结构的理解。
4. 内容分析:分析《河渠书》的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运用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主题的方法。
5. 人物分析:通过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习他们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利事业的重要性和价值。
8.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9. 课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10.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对比阅读:《河渠书》与其他篇章的比较,了解《史记》不同篇章的写作特色。
2.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水利工程对现代水利事业的启示。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质量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质量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
B.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C.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
D.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
解析A项“并”同“傍”;B项“道”同“导”;C项“罢”同“疲”。
答案 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之所好者,道.也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南到华阴B.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C.秦以为然,卒使就.渠瞬息可就.D.汉兴.三十九年于是东郡大兴.卒塞之解析C项均为“成功,完成”。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作:造B.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道:通导C.水颓以绝.商颜绝:渡,穿过D.岁因以数不登.登:登上,攀上解析“登”应为“丰收”。
答案 D4.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B.江河之.决皆天事悼功之.不成C.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欲以.溉田D.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解析B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C项,连词,表目的/介词,用;D项,介词,在/介词,比。
答案 B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B.害中国..也尤甚C.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D.通,以漕,大便利..解析A项指“难行的地方”;B项指“中原地区”;C项指“到处”。
答案 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毋令东伐B.而韩闻秦之好兴事C.以富魏之河内D.今溉田之解析A项“东”为名词作状语;C项“富”为使动用法;D项“田”为使动用法。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史记》及其作者司马迁;(2)掌握《河渠书》的基本内容、结构及写作特点;(3)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河渠书》;(2)学会分析史实,提炼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水利政策,探讨其变迁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司马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2)认识水利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3)增强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河渠书》的基本内容、结构及写作特点;2.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史实,提炼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2. 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水利政策,探讨其变迁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史记》相关资料、水利工程图片及视频素材;2. 学生准备:预习《河渠书》,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史记》及作者司马迁;(2)引导学生关注水利工程在古代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河渠书》,了解其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河渠书》的写作特点,如史料选取、叙述方式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前准备的水利工程图片及视频素材,分析《河渠书》中所述水利工程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利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4. 分析与拓展(1)让学生举例说明不同历史时期的水利政策及其变迁原因;(2)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水利政策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感受司马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7. 作业布置(2)选取一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相关的历史文献进行阅读。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专题二 学究天人 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 第5课 河渠书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 河渠书1.通假字(1)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乃厮.二渠以引其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九川既疏,九泽既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百姓飨.其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其奉.邑食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北渡污.兮浚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灾”,灾害 (2)同“导”,疏导,疏通 (3)同“斯”,分开 (4)同“酾”,分流,疏导 (5)同“享”,享受 (6)同“疲”,疲惫 (7)同“傍”,依靠,沿着 (8)同“俸”,俸禄 (9)同“以”,以上(下)(10)同“淤”,淤泥 (11)同“纡”,纡曲回转 (12)同“他”,其他2.一词多义(1)数⎩⎪⎨⎪⎧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数岁,河移徙: (2)更⎩⎪⎨⎪⎧ 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3)登⎩⎪⎨⎪⎧ 岁因以数不登:舜登用:(4)稍⎩⎪⎨⎪⎧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答案 (1)屡次/计算/技艺/几 (2)经历(过)/另外 (3)丰收/进用 (4)微小/逐渐,渐 3.虚词归纳 (1)以⎩⎪⎨⎪⎧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 (2)于⎩⎪⎨⎪⎧ 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便于砥柱之漕:答案 (1)连词,来/连词,因此 (2)介词,在/介词,比4.古今异义词(1)以别九州..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害中国..也尤甚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漕从山东..西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便于..砥柱之漕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我国上古行政区划。
《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选用理由本教案所选用的教材是《史记选读》中的《河渠书》,其选用原因在于该篇历史文献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助于学生理解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根源、文明传承和历史演变。
2. 教学对象分析该教案面向的是苏教版高二学生,他们已经学过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历史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3.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河渠书》的背景、内容与特点等相关知识,了解《河渠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河渠书》体现出的水利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究古代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与现代水利建设的发展趋势;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河渠书》中的文字描述和图表,了解古代水利建设的技术原理和实用方法;4)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地理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全面认识和评价《河渠书》的重要性和意义,从中汲取历史和文化的营养和启示,培养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设计1. 教学内容梳理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河渠书》的背景及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水利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古代水利建设的技术原理和实用方法;4)全面认识和评价《河渠书》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带入课题:“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工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如果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水利工程发挥着怎样的关键作用?你听说过《河渠书》吗?它对中国古代灌区水利建设的发展有怎样的贡献?”2)讲授环节2.1 了解《河渠书》的背景及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通过综合解析、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介绍《河渠书》的背景、作者、内容和特点,深入剖析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024年《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河渠书》是《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中国古代的河流和水利工程。
本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能够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历史、尊重先祖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水利工程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背诵;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难懂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用于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历史背景;2. 自主学习法: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文背诵;3. 合作学习法:用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4. 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史记》和《河渠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自学情况,讲解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难点问题。
5.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案例,分析其技术特点和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利工程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2. 问题驱动: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 Word版含解析
第5课河渠书——一部治水史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
2.思维:认识司马迁写此书的用意及体现出的科学精神。
3.文化:认识我国古代水利治理对国计民生的意义。
学法点拨《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25件史实,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
这都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满腔悲愤。
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同学们学习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经验,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水利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
本文难,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它们令我们陌生。
除此之外,本文文字流畅,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可读性很强,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章。
诗美晨读河复(并序)①苏轼煕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巨野,入淮泗,自巨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
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
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
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
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②,盖守土者之志也。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③,巨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鳣。
万里沙回封禅罢④,初遣越巫沉白马。
河公⑤未许人力穷,薪刍⑥万计随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帝⑦造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东风吹冻收微渌⑧,神功不用淇园竹。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⑨。
[注]①作者此年改任徐州,四月到任,七月就遇到这一场巨大的水患,计自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堤,八月二十一日水到了徐州城下,至十月五日水退,在这些日子里,他率领徐州的官吏、士卒、人民,大力地防守,抢救了徐州全城的生命财产。
2024年《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教案2024年《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教学设计1.1 背景介绍:1.1.1 介绍《史记》作为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部巨著,其价值与地位。
1.1.2 阐述《河渠书》是《史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的水利建设。
1.1.3 说明选读《河渠书》对于学生了解古代水利工程、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1.2.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掌握相关知识点。
1.2.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1.3 教学目标:1.3.1 让学生了解《河渠书》的基本内容,把握其主旨。
1.3.2 提高学生对古代水利工程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1.3.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2.1 《河渠书》的篇目特点:2.1.1 介绍《河渠书》在《史记》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篇目的关系。
2.1.2 阐述《河渠书》的篇章结构,概括其主线。
2.1.3 分析《河渠书》的写作风格,如实地记录与生动描绘相结合。
2.2 古代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2.2.1 介绍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
2.2.2 阐述古代水利工程的主要类型及其功能。
2.2.3 分析古代水利工程在保障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3 《河渠书》中的典型水利工程:2.3.1 介绍郑国渠、白渠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
2.3.2 分析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3.3 评价这些水利工程在古代社会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三、教学内容3.1 《河渠书》选读篇目的安排:3.1.1 说明选读《河渠书》的原因,如体现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性等。
3.1.2 确定选读的篇目,如郑国渠、白渠等。
3.1.3 分析选读篇目的教学目标,如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学案第5课 河渠书 Word版含答案
第5课河渠书【学习导引】《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25件史实,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
这都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满腔悲愤。
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同学们学习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经验,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水利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
本文难,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它们令我们感到陌生。
除却此点,本文文字流畅,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可读性很强,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章。
【文本卡片】一、人物名片1.李冰——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
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也称“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
它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西门豹——战国时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
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
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百姓。
3.郑国——战国末水利家,韩国水工。
秦始皇元年,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以此耗费秦国国力,勿使伐韩。
《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河渠书》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叙述特点和历史价值。
(2)了解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认识水利工程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敬意,认识到水利工程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河渠书》的基本内容及其叙述特点。
2.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河渠书》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
2. 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河渠书》,理解其基本内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讲授法:教师讲解《河渠书》的叙述特点,分析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水利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史记》和《河渠书》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河渠书》,理解其基本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水利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讲授法:教师讲解《河渠书》的叙述特点,分析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水利工程案例,让学生了解水利工程的技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学生按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河渠书》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分析《河渠书》中描述的水利工程,理解其在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回顾《河渠书》的基本内容。
《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史记选读》之《河渠书》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学习目标展示1、了解“书”的体例,能知道如何来阅读“书”类文章。
2、通过阅读,能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想象。
了解《河渠书》对后世的地理、水利乃至中华文明的影响。
一、自主阅读导引“书”是《史记》中很有特色的体例,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
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
“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史记》中共有书8篇。
《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其中《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表明了司马迁对治水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
《河渠书》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记述从禹治水开始,延续到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共 13段,25事。
其中防洪6事、航运3事、灌溉11事、航运兼灌溉5事,所叙河流有黄河、长江、淮河、济水、淄水、漳水等。
它是系统介绍古代中国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
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他阅历过的江淮河济等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个概念:“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他对水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
《河渠书》是以后历代史书撰述河渠水利专篇的典范。
二、文言现象梳理1、文言实词:⑴一词多义:陆行载车,水行载舟:载:乘随山浚川,任土作贡任,任随、随同为逆河,入于勃海逆,相向迎受,九河同受一大河之水,将其导入海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艾(yì),治理。
施,延续,延伸辟沫水之害辟:避秦以为然,卒使就渠就:修,造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人徒:普通人与罪徒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应天:与天意相应,相符合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
回:回环曲折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
今:如果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
绝:渡水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同步训练:《河渠书》(含答案)
能力自测平台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作:造B、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道:通导C、水颓以绝商颜绝:渡,穿过D、岁因以数不登登:登上,攀上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引渭穿渠起长安,并.南山下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B、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度六月而罢.C、至于..大邳..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及孟津、雒汭,至于D、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天子已用事万里沙于是3、下列每组中对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B、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
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窴决河C、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D、则还自临决河,沈白马玉璧于.河。
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
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
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
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
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
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
”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
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4、对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
今:现在,今天B、故道多阪,回.远。
回:回来C、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
拟:比拟D、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漕:通行漕船5、下面每组中加点的虚词语法和语法相同的一组是:A、汤问其事,因.言。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B、以.车转,从斜下下渭还军灞上,以.待大王之来C、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
于.其身也,则耻师矣。
D、是时武安候田蚊为丞相,其.奉邑食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专题二 第5课 河渠书
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25件史实,
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 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这都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
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和兴趣,甚至满腔悲愤。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同学们学习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 利的伟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经验,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 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
2.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治水工程?有怎样的效果?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治水工程 大禹治水 西门豹兴水利 郑国渠的开凿 元光年间瓠子决口 郑大农开凿漕渠 河东守番系议绕砥柱开漕运 御史张汤议穿褒斜道以漕 庄熊罴议穿洛溉卤地 天子使人塞瓠子决口 效 果 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富魏之河内
关中无凶年,秦以富强
田蚡及望气用数者以为天意 益肥关中之地 河移徙,渠不利 水湍多石,不能漕 水颓挖井渠,未得其饶 梁、楚之地复宁,无水灾
微任务活动二 探究《河渠书》的目的和精神 1.司马迁为什么刻意记载两汉初期兴修水利的政绩? 答案 正是因为“水之为利害也”,既有“利”也有“害”,人类只要尊重客观规 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完全可以做到兴水利而避水害。司马迁刻意记载了西汉 初期兴修水利、利国利民的一些主要政绩,如,修建渭水漕渠,建设河东渠田,始
中原地区。 古义: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 今义:________________
(3)漕从山东西 崤山以东的地方。 古义:________________
山东省。 今义:________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河渠书》教案 (2)
河渠书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参考课下注释,依靠工具书,疏通课文,了解文本的内容。
体会司马迁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及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的揭露,对汉代弊政无情的鞭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虚词、实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司马迁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的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及对于豪门的阻挠、气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的揭露,对汉代弊政无情的鞭挞。
教学方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当然要数《尚书·禹贡》。
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其中有导山、导水两部分。
此外如《管子·水地》、《度地》篇,《山海经》中的山经、海经等,都大体相似。
专门记水道昉自《史记·河渠书》,此例一开,不但正史·地方志将水道列为专节,还出现了如《水经注》那样的专门巨著,蔚成了古代地理书的一个大类,这意义实在非同小可。
《河渠书》的内容特征,首先是它不是对现有河渠做静态描述,如像《水经注》那样,分别记述某水系有某支流,发源某处、流经某地、沿途有何地形、地物、掌故,入于某川、某河、某海等等,而是主要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一般地,这项活动有三部分内容: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
《河渠书》给我们写了哪些河流的治理过程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它。
二、整体感知文本1、文本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治水工程?大禹治水西门豹兴水利郑国渠的开凿元光年间瓠子决口――――田鼢及望气用数者以为天意郑大农开凿漕渠――――益肥关中之地河东守番系议绕砥柱开漕运――――河移徙,渠不利御使张汤议通褒斜道以漕――――水湍多石,不能漕庄熊罴议穿洛溉卤地――――水颓挖井渠,未得其饶天子使人塞瓠子决口,下淇园竹为楗天子作歌塞瓠子建宫,复禹旧迹,梁、楚复宁无水灾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2、掌握文言词语《第二教材》一填空简答1、2、3三、探讨1、《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学案:第五专题《廉颇蔺相如列传》含答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教师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五专题“摹形传神,千载如生"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自学篇目。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课堂以自学练习为主。
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
专题目标:1、了解《史记》中通过刻画人物来表述历史过程的叙事特点,了解人物的具体事迹的描写,对刻画人物和叙述历史进程的作用。
2、了解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的丰富多彩的手法,在刻画不同人物和同一人物的不同性格侧面时,采用的不同手法,以及各种不同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在了解、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可进而引导学生了解、思考历史真实与艺术描写之间的表面矛盾而实际上更高层面统一的关系,由此引导学生了解《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对后来小说、戏剧的影响。
本文目标:1、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廉颇蔺相如的个性特点,继续赏析人物描写。
3、学习《史记》描写人物的场面化手法。
教时设置:2教时第1教时要点:自学练习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第2篇《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大家自学为主。
二、低声流畅地读一遍课文,有一个整体感觉.三、完成下列练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1、注音或者找出通假字。
臣等不肖( )刎颈之交( )广成传舍()缪贤舍人()见臣列观()相如虽驽()臣语曰()使人遗赵王书()睨柱()秦王不怿()⑴可与不:(不,通“否".)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解释一词多义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高中语文第5课河渠书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5课 河渠书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九川既疏,九泽既洒B .并北山东往注洛三百余里C .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D .乃厮二渠以引其河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天子以为然,发卒数万人作.渠田 作:造B .而道.河北行二渠,复禹旧迹 道:同“导”,疏导C .水颓以绝.商颜 绝:穿过D .岁因以数不登. 登:登上,攀上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 B.⎩⎪⎨⎪⎧ 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秦以.富强,卒并诸侯C.⎩⎪⎨⎪⎧ 天子既.临河决,悼功之不成九川既.疏,九泽既洒D.⎩⎪⎨⎪⎧ 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B .山东从沔无限..C .便于..砥柱之漕D .通,以漕,大便利..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B.以富.魏之河内C.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D.而益肥.关中之地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
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
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
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
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
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
”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
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
诚.得水,可令亩十石。
”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
2018-2019学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第5课++河渠书
第5课河_渠_书失败的间谍成功的水利专家——郑国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发生的第一大间谍案,即“疲秦之计”变为“强秦之策”的郑国案,可谓家喻户晓。
话说2 200多年前的战国末期,弱小的韩国为了对付强大的秦国,派出一位名叫郑国的水利工程师前往秦国,劝说秦国修建水渠,引泾河之水灌溉农田。
以此耗费秦国人力,阻止秦国东伐韩国的故事。
在韩国看来,这是危难之际疲乏秦国、救亡图存的好办法。
这便是著名的“疲秦之计”。
然而,郑国是一名出色的水利工程师,却不是一名成功的间谍。
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的“疲秦之计”被发觉,秦王欲杀郑国。
郑国据理谏秦王曰:“此渠成,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造万世之功。
”秦王认为有理,没有治郑国之罪,而是令他继续完成未完的渠工。
这一修,便是10年。
当耗时10年的郑国渠竣工后,关中平原成为天下粮仓。
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因为郑国凿渠有功,遂以郑国命渠。
至此,韩国的“疲秦之计”反成“强秦之策”。
公元前230年,秦军直指韩国,韩国灰飞烟灭。
郑国渠建成15年后,秦灭六国,实现统一。
《河渠书》的由来司马迁从20岁开始,从北方南下,游历长江、淮河一带,登上庐山,观看禹疏导的九江,又到会稽太湟,上姑苏台,眺望五湖;东行考察了洛汭、大邳,逆河而上,走过淮、泗、济、漯、洛诸水;西行看到了蜀地的岷山和离碓;北行自龙门直到朔方。
从夏禹能分流水势,防止洪水泛滥,河道沟渠得以疏通,作者深切感到:水的利害太大了!并且随从皇上背负薪柴填塞宣房决口,因感伤《瓠子》诗而写下了《河渠书》。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验作了详细记叙,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水利概况及其对国计民生的影响。
反映出作者对水的利、害两面性的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与关切,赞颂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精神及所取得的成就。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之河渠书获奖教案苏教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之河渠书获奖教案苏教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之河渠书获奖教案苏教夏书曰:禹抑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
:抑音忆。
抑者,遏也。
洪水滔天,故禹遏之,不令害人也。
汉书沟洫志作“堙〞。
堙,抑,皆塞也。
陆行载车,水行载舟,泥行蹈毳,山行即桥。
:徐广曰:“桥,近遥反。
一作‘暐'.暐,直辕车也,音己足反。
尸子曰‘山行乘樏’。
音力追反。
又曰‘行涂以楯,行险以樶,行沙以轨'。
又曰‘乘风车’。
音去乔反。
〞:毳字亦作“橇〞,同音昌芮反.注以樶,子芮反,又子绝反,与蕝音同.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通九道,陂九泽,:颜师古云:“通九州之道,及障遏其泽也。
〞度九山。
:度,田洛反.释名云“山者,产也〞。
治水以志九州山泽所生物产,言於地所宜,商而度之,以制贡赋也。
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
唯是为务.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为凿广八十步。
南到华阴,:华阴县也。
魏之阴晋,秦惠文王更名宁秦,汉高帝改曰华阴也.东下砥柱,:厎柱山俗名三门山,在硖石县东北五十里,在河之中也。
及孟津、:在洛州河阳县南门外也。
雒汭,至于大邳。
:孔安国云:“山再成曰邳。
〞按:在卫州黎阳县南七里是也。
於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韦昭曰:“湍,疾;悍,强也。
〞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汉书音义曰:“厮,分也。
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二折者也,其一则漯川.〞:厮,汉书作“酾〞,史记旧本亦作“洒〞,字从水。
按:韦昭云“疏决为酾〞,字音疏跬反。
厮,即分其流泄其怒是也。
又按:二渠,其一即漯川,其二王莽时遂空也。
北载之高地,过降水,:降水源出潞州屯留县西南方山东北。
至于大陆,:大陆泽在邢州及赵州界,一名广河泽,一名钜鹿泽也.播为九河,:言过降水及大陆水之口,至冀州分为九河。
同为逆河,入于勃海:瓚曰:“禹贡云‘夹石碣石入于海’,然则河口之入海乃在碣石也。
武帝元光二年,河徙东郡,更注勃海。
禹之时不注勃海也.〞九川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自是之後,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楚汉中分之界,文颖云即今官渡水也.盖为二渠:一南经阳武,为官渡水;一东经大梁城,即鸿沟,今之汴河是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河渠书《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八篇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
《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全文通过河道的开凿、治理等25件史实,阐述了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同学们可能会因为它是写水利的,学之较难,又是自读文章而忽视它,甚至不去读它。
这都是要不得的,要知道,司马迁写此文是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不仅真实性强,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甚至满腔悲愤。
因为他对治水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同学们学习此文,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水利知识,认识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其中的成功和经验,其中的失败和教训,进而认识到水利在中国历史上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运,还可以认识到司马迁对水利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体会到他的科学调查精神及文字后的民生情怀。
本文难,难在作者写了大量的古地名和山川名称,它们令我们感到陌生。
除却此点,本文文字流畅,活跃着大量常见的文言词语,可读性很强,是提高我们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好文章。
一、人物名片1.李冰——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
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也称“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
它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2.西门豹——战国时邺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
同时,他又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初到邺城时,看到这里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百业萧条,一片冷清。
后来才知道百姓为“河伯娶妇”所困扰。
他巧妙地利用三老、巫婆等地方豪绅、官吏为河伯娶妻的机会,惩治了地方恶霸势力,教育了广大百姓。
3.郑国——战国末水利家,韩国水工。
秦始皇元年,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以此耗费秦国国力,勿使伐韩。
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
工程进行中被秦察觉此意图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利秦,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
此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到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三百多里。
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碱含量,收到了改良土壤的效用。
灌溉土地四万余顷,使每亩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二、背景资料古代国家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统一规划与修建全国范围的灌溉系统。
《河渠书》的阐述也符合这一原理。
“洪水猛兽”一词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洪水的认识,也反映了他们对洪水的恐惧。
正因如此,大禹治水才受到中华民族的推崇乃至世界人民的赞扬。
从远古到秦汉这一漫长时期,人们一直从事着治水修渠的工作。
司马迁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人类在这一伟大斗争中的经验和教训,写成了《河渠书》一文。
瓠子堵口是西汉时黄河上一次大规模的堵口工程。
元光三年(前132),黄河在瓠子(今河南濮阳西南)决口。
洪水向东南冲入巨野泽,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灾情严重。
汉武帝派汲黯、郑当时率十万人堵塞,未成功。
丞相田蚡为了私利,反对堵口,说河决是“天意”,不能靠人力强塞,此后黄河泛滥23年。
直到元封二年(前109),才派汲仁、郭昌率数万人再次堵口。
汉武帝亲临现场,并命令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都参加堵口劳动,工程十分艰巨。
堵口采用的方法,有人解释为桩柴平堵法。
堵口需要薪柴,砍光了百里之外的淇园竹林。
汉武帝还作《瓠子歌》记述了决口造成的巨大灾难、堵口工程的艰巨性和堵口的措施。
堵口成功,在堤上建宣房宫作纪念。
三、文体知识书“书”是《史记》的五种体例之一,它分门别类地记述了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史记》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史记》共有“八书”,依次为《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
(1)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菑同灾;灾害(2)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道同导;疏导(3)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厮同斯;分开(4)九川既疏,九泽既洒洒同酾;分流,疏导(5)百姓飨其利飨同享;享受(6)而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罢同疲;疲惫(7)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并同傍;依靠,沿着(8)其奉邑食鄃奉同俸;俸禄(9)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已同以;以上(上)(10)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阏同淤;淤泥(11)北渡污兮浚流难污同纡;纡曲回转(12)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佗同他;其他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分布,分散;相向迎受 (2)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治理;延续,延伸 (3)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收成不好 (4)于是天子使汲黯、郑当时兴人徒塞之,辄.复坏:往往 (5)诚.得水,可令亩十石:如果 (6)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年成,收成 (7)天子既临河决,悼.动之不成:怜惜 (8)东窥.洛汭、大邳,迎河,行淮、泗、济、漯洛渠:考察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数⎩⎪⎨⎪⎧ 难以行平地,数.为败:屡次以有亿计,然莫足数.也:计算而望气用数.者亦以为然:技艺数.岁,河移徙:几(2)更⎩⎪⎨⎪⎧ 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另外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经历(过) (3)登⎩⎪⎨⎪⎧舜登.用:进用岁因以数不登.:丰收(4)稍⎩⎪⎨⎪⎧予越人,令少府以为稍.入:微小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逐渐,渐 4.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然河菑衍溢,害中国..也尤甚:中原地区 (2)其明年..,旱,干封少雨:第二年 (3)异时..关东漕粟从渭中上:往常(从前) (4)是时郑当时为大农..:汉代朝廷官名,为大司农的简称,九卿之一,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指出活用类型。
(1)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使……肥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2)令齐人水工徐伯表.:用表测量,名词用作动词 (3)至河三百余里,径.,易漕,度可令三月罢:道直少曲折,名词用作形容词 (4)今溉田.之,度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使……变成田地,名词的使动用法 6.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
译文:禹以为黄河上游地势高,水流湍急汹涌,难以在平地上顺利通过,多次泛滥冲毁堤岸,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
(2)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译文:水的为利为害太大了!(3)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强塞,塞之未必应天。
译文:江河决口都是上天的事,不容易用人力强加堵塞,堵塞了也未必符合天意。
7.名句默写。
(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梁惠王上》)(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一、整体感知全文共14段,按照时间先后,记叙从大禹治水到汉元封二年(前109)黄河瓠子堵口及其以后各地区屡兴水利,开渠引灌等史实,讲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史。
它是系统介绍古代水利及其对国计民生影响的权威性记录。
司马迁在此书篇末,历叙他考察过的江淮河洛等众多水系和地区,从而归结为一句话:“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深刻地反映了他对水的可为利又可为害的两面性认识和对水利问题的重视和关切。
二、问题探究1.“水之为害”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请结合文章,说说有哪些“人为”因素。
答案(1)豪门的阻挠,如武安侯田蚡出于私利,请皇帝把黄河决口之事不必放在心上。
(2)气数迷信思想的干扰,把黄河决口问题看做是天意。
(3)汉武帝治黄过度耗费人力财力。
2.“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利害”二字是此“书”的关键,说说文中是如何阐发这一观点的。
答案《河渠书》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
在叙述中,作者强调了水对人类的危害,同时也用大量笔墨叙述人们治理水患的经过以及由此带来的利益。
最后,以太史公评论的方式为全书结论:“甚哉,水之为利害也!”有人认为:礼乐增减,律历改易,兵法权谋,山川鬼神,天和人的关系,趁其衰败适时实行变革,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作八书的根本原因。
请你结合本篇文章作简要分析。
点拨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从而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讫(如《春秋》为编年史)、以地域为划分(如《国语》为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历来人们称《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强调本纪、世家和列传的重要性。
其实,作为全书的组成部分,表、书都有纪、传不能代替的独立的价值。
严格地说,《史记》应是纪传志书体,是一种综合体史书。
一、文本素材1.顺应自然规律大禹治水改“堵”为“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孟子说:“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大禹治水时总结了其父鲧以“堵”的方法治水而失败的教训,采取疏浚方法治理洪水,终于取得成功。
就是因为大禹顺应了自然规律,导溪水而入江河,导江河而入大海,才使洪水不再四处泛滥;让龙蛇入渊,鸟兽上山,穴居、巢居的老百姓回到便于种植庄稼的地方安居乐业,促进了农业生产,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应用指南本材料适用于以“人与自然”“和谐”“感悟大自然”“环境”等为话题的作文中。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唯有遵循自然的规律,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才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
所有不遵循自然的规律而破坏自然的行径都是错误的,想要征服自然也是徒劳的。
2.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答:二、时鲜素材维诺德·塔库尔:无腿达人,舞动奇迹时而倒立、时而弹跳、时而翻滚,他灵活的动作和一气呵成的舞步自一开始就引来现场观众持续不断的尖叫和掌声。
当21岁的维诺德·塔库尔停下最后一个舞步时,就连素来苛刻的评审们也忍不住起立为他喝彩。
“印度达人”维诺德·塔库尔出生在印度德里东部的一个贫民区,他一夜之间成为感动印度的网络红人。
维诺德生来就没有双腿。
然而,生性倔强的他并未向命运屈服。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从朋友的建议,开始到网吧上网观看各种舞蹈视频。
在迅速观看了数百种舞步后,他开始和朋友一起学习“街舞”。
为了练习,维诺德把哥哥家的一个小房间改成了自己的“舞蹈室”。
他在一面墙上安装镜子,用一台旧CD播放器来放音乐。
小房间既没有灯也没有电扇,但即使在气温高达40℃的夏天,维诺德也没有中断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