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导读:译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把自己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我今天也不会冒昧地以灭郑的事烦劳您了。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
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_重要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词(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有二心,从属二主(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礼:礼待,礼遇3.军:驻军4、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5.使:派。
6. 辞:推辞。
7.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是,这。
过,过错8. 然:然而。
9.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瑕……”)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10. 执事,执行事务的人11. 陪,增加。
12. 行李:也作“行吏”,外交使节。
13.共(gōng),通“供”,供给。
14.济,渡河。
15.设版,指筑墙16.为:给予17.东:在东边18.厌:通“餍”,满足。
19.封,疆界。
这里作用动词20.肆,延伸21.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22.图:认真考虑22.盟:结盟。
23.戍:守卫。
24.还:撤军回国。
25.微①没有②细小,轻微(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卑贱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⑥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⑦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6.因:依靠。
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秦伯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参考答案:第一段: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以,因为。
军,驻军。
若,假如。
辞,推辞。
犹,尚且。
已,通“矣”。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过,过错。
许,答应。
第二段: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既,已经。
越,越过。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远,远地。
焉,为什么。
用,介词,表原因。
陪,增加。
舍,放弃。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供给。
尝,曾经。
为,给予。
赐,恩惠。
济,渡河。
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东,在东边。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肆,延伸,扩张。
封,边界。
阙,侵损,削减。
焉,哪里。
说,通“悦”。
盟,结盟。
乃,于是。
第三段:微,没有。
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因,依靠。
敝,损害。
与,结交,亲附。
知,通“智”。
易,替代。
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烛之武退秦师》讲公元前630年,秦、晋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返顾,毅然前去与敌国交涉。
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⑴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⑵,且贰于楚⑶也。
晋军函陵⑷,秦军氾(fàn)南⑸。
佚(yì)之狐⑹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⑺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⑻曰:“臣之壮也⑼,犹⑽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⑾。
”公曰:“吾不能早用⑿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⒀。
然⒁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⒂夜缒(zhuì)⒃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⒄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⒅。
越国以鄙远⒆,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⒇?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i)(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⑴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⑵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是高中语文要学习的重要文言文篇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及翻译1烛之武退秦师的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的翻译(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英勇善战,以一己之力击退强大的敌军。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故事。
下面我将为您重新讲述该故事,并列出其中的重点实词。
原文:在古代中国,秦朝是当时的霸主,他们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许多周边的城邦和诸侯国都成为了秦朝的附庸。
然而,燕国是一个小国,虽然小,却一直保持着独立和自主,不愿隶属于秦朝。
秦朝的皇帝秦始皇听说燕国不愿臣服,于是决定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燕国。
他派遣了大将军烛之武带领数万精兵前往燕国。
燕国国王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担心自己的国家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他通过外交手段试图保护自己的国家,但一直无果。
不得已,燕国国王决定将重任交给了年轻的将领杨志。
虽然杨志年少不经事,但他有着崇高的爱国精神和勇敢的个性。
杨志接到国王的命令后,决定带领燕国的军队迎战秦军。
他带领着数百名燕国士兵,勇敢地站到了前线。
在激战中,燕国军队向秦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不畏艰险,奋勇杀敌。
杨志以身作则,亲自冲锋在前,率领士兵战胜了一波又一波的秦军。
烛之武见燕国士兵表现出色,但他并不以为意。
他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军队实力强大,必能击败杨志的燕国军。
然而,杨志的勇猛战斗激发了燕国士兵的斗志,他们集结在杨志的周围,形成了坚实的防线。
杨志不仅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还以智谋出色。
他派遣斥候潜入秦军营地,偷取到了秦军的作战计划。
凭借这个情报,杨志制定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并在适当的时机发起了攻击。
在经历了几场激烈的战斗后,秦军开始感到疲惫和无助。
烛之武意识到情况不对,但已经晚了。
在杨志的指挥下,燕国士兵集结成军,一举击溃了秦军。
战胜的消息传回燕国,燕国的民众欢欣鼓舞,赞美杨志的英勇事迹。
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zhú zhī wǔ):烛之武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他是秦朝派到燕国的大将军。
这个名字“烛之武”有着浓厚的战斗意味,其中“烛”意味着火炬的明亮,暗示他的英勇善战。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xx》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说,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注释、重点实词及翻译
一、原文及注释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 原文+文言实词、句式+翻译+把关题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
4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一、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1]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注释、翻译之欧侯瑞魂创作作品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克不及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晦气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lǐ)(21)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23),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4)之有?既东封郑(25),又欲肆其西封(26),若[1]不阙(quē)(27)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成。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28)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9);失其所与,不知(zhì)(30);以乱易整,不武(31)。
吾其还也(32)。
”亦去之。
注释:(1)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2)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
倒装句,于晋无礼。
以,因为,连词。
其,代词,它,指郑国。
于,对于(3)且贰于楚:而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且,而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
于,对,介词。
(4)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翻译重点实词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àn yì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zhuì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jué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qǐpáng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shù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译文: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文: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说,与郑人盟。
8《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实词、句型+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一、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因为)其无礼于晋,且贰(从属二主)于楚也。
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假如)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军队)必退。
”公从之。
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尚且)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同“矣”)。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对人尊称),今急而求子,是(这)寡人之过(过错)也。
然(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
若亡(使……灭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拿)烦执事(不敢称呼对方的名字,相当于“您”)。
越国以鄙(当作边邑)远(远地),君知其难也,焉(哪里)用亡郑以陪(增加)邻?邻之厚(变厚),君之薄(变薄)也。
若舍郑以为(把……当作)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之往来,共(同“供”)其乏困(缺少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不利之处)。
且君尝为(给与)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筑墙)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使……成为疆界)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侵损)秦,将焉(哪里)取之?阙秦以利(使……得利)晋,唯(语气词,表希望)君图之。
”秦伯说(同“悦”),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没有)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不仁;失其所与(结交),不知(同“智”);以乱易(代替)整,不武。
吾其(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
”亦去之。
二、实词、句型(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通“矣”,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1.若以为东道主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2.若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主人、某某主办方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有求于您今义:求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表示敬称,婉指秦穆公今义: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人的妻子7.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三)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2.晋军函陵(名作动,驻扎)3.夜缒而出(名作状,在夜晚;名作动,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
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入选全日制高中必修课程。
作品原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氾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13)。
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5)夜缒(zhuì)(1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17)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18)。
越国以鄙远(19),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0)?邻之厚,君之薄也(2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22),行李(lǐ)(23)之往来,共(gōng)其乏困(24),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25),许君焦、瑕(26),朝济而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也。
夫(fú)晋,何厌(28)之有?既东封郑(29),又欲肆其西封(30),若不阙(quē)(31)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yuè 32),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3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4);失其所与,不知(zhì)(35);以乱易整,不武(36)。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原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
”郑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
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
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译文: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的洞若观火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及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翻译)
译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
九月十三日,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对晋怀有二心。
这时晋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果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烛之武退秦师》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fàn yì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zhuì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jué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qǐpáng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shù、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二、作者介绍《左传》亦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
旧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撰,清代经今文学家认为系西汉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古各国史料编成。
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同《公羊传》、《谷梁传》用义理解释有异。
《左传》起自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终于公元前464年(鲁悼公四年),比《春秋》多出17年,其叙事更至于公元前454年(鲁悼公十四年)为止。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优美,记事详明,为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
该书每与《春秋》合刊,作为《十三经》之一。
《左传》较权威传世版本有西晋杜预《春秋左氏传经集解》、唐代孔颖达等《春秋左传正义》、清代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未完成,止于襄公五年正),另有宋尧叟注,常与杜预注合刊三、文言基础知识整理一、字音辨识氾南fàn 杞子qǐ佚之狐yì缒而出zhuì逄孙páng阙秦jué戍之 shù二、通假字①无能为也已.同“矣”②共.其乏困同“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高兴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一词多义鄙:1、越国以鄙远:意动把……当作边邑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3、肉食者鄙:鄙陋此指目光短浅辞:1、辞曰:推辞2、停数日,辞去:告别若: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如果2、仿佛若有光:好像3、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焉: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哪里,怎么3、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与:1、秦伯说,与郑人盟:和,跟2、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以: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2、敢以烦执事:拿,用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之: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取独2、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代词,代这件事3、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4、辍耕之垄上:到,往5、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其: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代郑国2、吾其还也:还是,adv.3、失其所与:自己的四、词性活用1、晋军.函陵:驻军 n.作v.2、与郑人盟.:结盟 n.作v.3、夜.,缒而出:在夜里 n.作状4、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在晚上 n.作状5、既东.封郑:在东边 n.作状6、越国以鄙.远: 把…当做边邑 n.的意动/使动7、尝为晋军赐.矣:恩惠 v.作n.8、阙.秦以利晋:使…减少,侵损 v.的使动9、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v.的使动10、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薄弱 adj.作v.五、古今异义1、敢以烦执事..古义:执行事务的人,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旧时俗称仪仗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使节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也作“行理”,外交使节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六、文言句式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判断句3、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4、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5、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句6、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句7、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8、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句9、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省略句10、敢以烦执事——省略句七、实词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2、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3、犹.不如人:尚且4、然.郑亡:然而5、许.之:答应6、郑既.知亡矣:已经7、失其所与.:结交,亲附8、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还是9、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假如派10、是.寡人之过.也:这过错11、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12、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13、尝为..晋军赐.矣:曾经给予动→名,恩惠14、肆.其西封:延伸扩张15、惟.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16、因.人之力而蔽.之:依靠损害1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四、作品赏析综合评述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
、晋围郑,形势紧迫,在这干钧一发之际,郑臣烛之武仅凭口舌说服秦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突变呢?关键在于烛之武所说的两点针对了秦的切身利益。
首先,灭郑于秦有害无益。
秦对郑鞭长莫及,若以郑为东道主,就为秦称霸提供了住、食等种种方便,更何况“亡郑以陪邻”,这对秦有什么好处呢?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晋有野心(对此秦本有戒心),烛之武列举了秦伯曾亲身领略过的事实,再进行科学的推理,使秦伯恍然大晤——晋是大敌。
烛之武用语不多,对秦穆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文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佚之狐,郑伯和烛之武。
在这次精彩的说退秦师中,烛之武睿智的形象呈现出来。
这篇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从军事角度看,《烛之武退秦师》是非常著名的通过谈判说服、消弭战争、争取和平的成功范例。
这些成功的实践都是在通过谈判消弭战端、争取和平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而谈判说服的成功又强化了这些思想的影响力。
[段落详解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其中,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后“许”,行文波澜起伏,颇具戏剧性。
三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亡郑”、“陪邻”、“舍郑”,皆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旧事重提,触及秦伯的恨处,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后必“阙秦”。
烛之武的说秦之词,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四段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此段行文又一张一弛,先是“子犯请击之”,令气氛陡然又紧;文公“未可”,又松;直到“亦去之”,读者的心才安然放稳。
行文特色一、伏笔照应,组织严密。
该文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
、晋围郑的主要原因,是晋国为了征服异己,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
这一事件的发生,与秦毫无关系,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为全文作了铺垫。
、晋虽是联合,二者并不是无隙可乘,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
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
烛之武说退了秦师,孤立了晋国,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
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有头有尾,结构严密,事件交待得很清楚,矛盾展示充分,收尾也圆满。
二、波澜起伏,生动活泼。
行文波澜起伏,生动活泼。
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烛之武的一番牢骚,使事情发生波折。
郑文公的引咎自责,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
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以此作为. . .. 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
最后对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晋军偃旗息鼓,一场风波,终于平息。
这样一张一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详略得当,说理透彻。
文章主要是表现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所以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
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
在烛之武“夜缒而出”的前后,郑国君臣和百姓是怎样焦急地等待消息,秦国君臣又是以怎样的场面和骄横态度接待这位即将亡国的使臣,都只字未提,而是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从而做到繁而不杂,层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