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5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5篇)

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5篇)第一篇: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关于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

考察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可以反映当前课程改革的成效。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起,从教师、学校等方面分析了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施,课堂教学一、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初探(一)聚焦课堂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场景1: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于是我们看到许多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提问许多很幼稚的问题;为了展示课堂的热烈气氛,动不动就小组讨论,也不引导学生的思路,也不管学生是在认真讨论,还是趁机说闲话;为了展示自己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一堂课几乎用尽了所有的教学方式,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

在这种热闹的课堂教学中,花哨的活动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导致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传统教学有价值的东西没有了,新课改提倡的东西也没真正掌握。

场景2: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于是我们看到课堂上到处是热闹非凡的讨论,为了合作就分组讨论,为了讨论而讨论;不管适不适合都采用探究式学习,把探究当成了一种新课程必定要有的点缀。

我们还看到有的老师不仅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甚至还把它绝对化,没有意识到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

我们要改变的是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传统的接受学习。

场景3: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于是我们听到新课程的课堂上“你真棒!”的表扬声不绝于耳,而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不是应该鼓励;我们看到在学生很容易地从课本上找到答案后,老师表现出的过分惊喜的表情。

表扬、称赞成了一种例行公事,有的老师表扬的同时还伴随着动作,显得训练有素的样子。

场景4:新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于是我们听到有的老师孤立地、人为地、机械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说教,忘记了这本应该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的。

新课改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的问题与反思

新课改的问题与反思新课改,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刻变革。

自实施以来,新课改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反思。

一、新课改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部分学校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课程设置过于追求全面,导致课程内容繁多,学生负担加重。

同时,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部分教师在转型过程中存在困难,难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影响教学质量。

3.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

然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导致新课改在不同地区的推进程度不一。

4.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新课改强调过程性评价,但实际操作中,部分学校仍然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二、新课改的反思1.调整课程设置:在保证课程全面性的基础上,适当删减部分课程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和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鼓励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3.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4.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降低考试分数在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业绩中的地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新课程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实施新课程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实施新课程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出现诸多问题,很有必要与时俱进,针对这些问题找到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教学问题归纳1.强调电脑作用的同时,忽略了对人脑或心灵的培养。

信息技术教学从字面来看似乎仅是有关信息技术层面的课程,但实际上它关乎一个学生整个知识、价值、情感结构。

如果我们仅掌握了信息技术,懂得一些简单的电脑知识而忽视培养与之配套的互助合作精神,思考与承担责任的习惯,那么很难让学生真正的运用所学知识。

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们更希望让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二者取长补短。

但老师似乎把多媒体当做替代的工具、省力的工具,甚至一味地追求课件的华丽精美,而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不仅分散了学生大量的注意力,而且也使学生丧失了和老师互动或亲密接触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老师自己站在讲台边,用鼠标控制一切。

2.选课自由化仅流于言表不必说师资力量不允许的学校,就是有能力开展相关课程的学校做出来的实际行动也令人担忧。

虽然原则上尊重学生的兴趣,但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或者有兴趣的也被安排到易于管理的模块,以节省人力、财力,从而埋没了学生的天份。

再者,学生与学校的沟通不到位,使得学生不知道相关模块的培养目的,因此导致无法正确的选择。

3.教师备课不到位面对内容繁复的信息教学课本,老师由于对课程目标认识不清或能力、精力有限而不能完整地将课程任务完成。

同时由于课本的统一性与各地具体情况的多样性的矛盾,使得各中学不可能有统一的课程教学与管理目标,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效果不理想。

4.课本单一,没有考虑地区差异城乡差别、地区差异的问题在当代中国相当严重。

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对新技术的接收速度快,起点相应较高。

浅谈农村小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新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如: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听课制度、评课制度、教研制度等。同时要建立 能够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机制。评价不仅要教师的教,更要学生的学;评价不仅 要看一时的教学效果,更要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业务水平,
还要看教师的师德修养;评价不仅要给教师评等级还要给教师提建议。通过 评价激发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1、缺乏深度和广度
当前,许多小学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缺乏深度和广度的问题。一方面,部分 学校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思政教育的内容和 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2、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小学思政教育多采用单向的知识传授方式,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导 致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同时,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实际情 况的,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需求,这些在农村小学,实施起来可谓是困难重重。
2、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人员素质 低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具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的教师。目前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陈旧,他们面对新教材手足无措,既不会 开发课程资源,也缺乏课程整合的能力,更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化课 堂教学的手段。
他们在运用新教材实施教育教学时常常是机械模仿、简单应付。特别是新课 改理念下的教学方法他们更是无所适从。
3、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管理水平 滞后
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领导更新管理理念,需要管理者具备科学的管理水平 和超前的教育理念。目前农村小学的领导在实施新课程方面所知甚少,他们仍然 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来应对新课程的实施。面对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
4、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因此需要增强其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学生的个性差 异和实际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改革给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还改变了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校领导认真组织,务实高效、开拓创新,进展比较顺利,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就此,学校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学完这门课程后,我对于自己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如下: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惑:1、由于新课程在难度上有所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处理教学内容时不敢放得太开,怕影响教学进度,课时不够。

2、教材内容多而难,教材编写者高估了学生能力,特别是高估了普通校学生的能力。

3、配套资料十分缺少,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强度。

4、新的评价体系未能建立,加大了老师的疑虑。

5、缺少新课改需要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应的资源短缺。

二、采取的措施:1、加强校本培训,深入学习新课标,加深对新课改的认识。

2、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校本研究。

3、课程改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个性发展的重点,以个性的持续发展作为价值追求。

4、落实听课评课制度,通过听课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5、课程改革是课程价值观、目标、内容、结构、评价、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持续交往的过程,因此教师培训、学习、探索、实践的任务相当繁重。

我们既要重视课程改革协作网络的构建,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更要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工作,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以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论坛等形式开展新课改研究活动,使广大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研究中成熟。

6、同时,我们要加强同先进课改学校的联系和交流,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所以,在我看来,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新世纪赋予基础教育战线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

通过这一次的学习,我将以全新的观念、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想、务实的风、吃苦的精神,认真落实好新课程改革。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2023年,教育领域的变革正在不断加速,新兴技术推动了教育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发展。

尽管这些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也为课程实施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课程定制化难题随着教育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开始采用定制化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课程。

但是,定制化课程的难点主要在于如何平衡师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教学的标准化要求。

另外,很多学校和机构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来开发和实现定制化的课程。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解决方案:1. 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智能化定制化课程。

利用学生的学习数据和智能分析,确定学生的兴趣点和偏好,从而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育方案。

2. 向业内专家和教师提供培训,帮助他们开发适合不同学生的定制化课程设计能力。

同样地,机构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标准,以便能够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术水平。

二、数字化教学工具不足在2023年,数字化教育工具的普及程度已经非常高,但是在课程实施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数字化教学工具不足的问题。

例如,一些学校和机构的师生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使用学习管理系统或视听设备时遇到了问题,他们可能会对这些工具感到困惑,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采取以下策略:1. 向学校和机构提供相关的使用指南和培训课程,协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数字化教学工具。

特别是对于那些技术落后的教师或学生,教育部门可以引导机构和学校开展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数字能力。

2. 鼓励学校和机构建立技术支持团队或引入技术机构,以便能够更好地协助学生和教师管理数字化工具。

这些团队需要具有丰富的技术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教学和学习环节中为师生解决问题并提供支持。

三、教育资源共享难题教育资源共享的概念已经进入人们的视野,很多学校和机构也开始加入资源共享平台,旨在为师生们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和理念。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
1. 资源不足:新课程需要更新教材、培训教师、购买实验器材等资源,但往往由于经费限制而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 师资力量不足:新课程通常需要具有特定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来授课,但学校往往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合适教师,造成教师资源不均衡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3. 教学方法改革困难:新课程要求采用更为多样化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性教学等,而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习惯造成了挑战,需要长时间的适应和改进。

4. 评估评价体系不完善:新课程的评估和评价体系需要与之相适应,包括改变评价方式、建立更科学的评价标准等,但目前学校往往还停留在传统的考试评分制度上,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5. 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但很多家长对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不了解或持保守态度,这给学校实施新课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6. 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新课程的引入往往涉及到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更新,而学生可能对新的学科内容缺乏兴趣或者
难以适应,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和参与度低下。

7. 教育政策和制度支持不足: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但现实中政策和制度的跟进滞后,给学校和教师的实施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新课程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建议

新课程政策执行中的问题与建议

一、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目前课程实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资源严重缺乏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

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水平。

在课程改革的初期,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设施、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应该加以规划,并且能够适时的提供。

这是改革初期重要的保障,也是改革得以推行的物质基础。

在此次调查的学校中,尽管各个学校现有的条件有很大的异质性,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校长一致反映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经费不足,材料、设备缺乏或不足。

缺乏实验经费与课程资源是目前课程实施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障碍。

在此次调查的学校中,尽管各个试验区、学校之间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异,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校长普遍感到突出的问题就是经费不足,材料、设备缺乏。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学校无法改善教学的设备、设施;教师没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校舍、师资的限制使班额过大。

(二)、教师培训缺乏实践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质量要提高,关键在于教师。

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更是成也教师,败也教师。

所以,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中永恒的课题。

一所学校的发展与兴旺在于它具有一支高素质、善学习、勇创新的教师队伍。

教师培训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证。

虽然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对于课程实验的启动和前期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课程实验的推进,教师们感到更需要具体的、实用性强的培训。

另外,从培训的形式看,除了讲授式、报告或讲座式之外,教师更渴望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案例分析式的培训。

(三)、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精神传统的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了教师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时间安排是否紧凑,知识重点、难点、考点的突破等,这一套评价体系如果是以引导教师形成和掌握传授知识的技能技巧,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那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如果是以形成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和就这些能力和素质对教师的新要求为目标,它就不是一组有效的评价体系。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

新课改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与思考民乐三中田峰全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全面展开,新课程如生机勃勃、万象更新的春日走进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生活。

我校省首批实验校,在2003年秋季正式实施了实验工作。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使我感到了在实施课改中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现就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一些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存在的问题及分析1、观念转变不够到位。

我们还没有形成新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教材观.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学习过程的主体,没有树立教学的出发点是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我们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作者、促进者、协商者、话筒的传递者,角色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虽然注意组织学生进行了合作交流,但多数是流于形式,缺乏对组织合作学习目的的理解和对组织合作学习的调控,在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互动、合作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够,缺少引发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教师不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没有改变“教材中心”的旧式,在拓展和灵活使用教材上显得乏力,存在演出“教案剧”的现象;我们仍按预设的教案组织教学,不注重利用课堂共生知识。

2、“课标”意识不强。

我们对新课程要求的质量意识比较模糊,没有深入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六个改变”和“六点要求”。

特别是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目标不能进行有机整合,往往顾此失彼;在具体的教学中,以为课改就可以淡化双基,在组织课堂活动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既使注意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和自主探索,但由于目标模糊和组织能力不强,从而不能做到课堂教学活泼而有序,结果既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又削弱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课堂表面热闹、活跃,实际上教学效益低下;要么就纯粹按旧的模式,结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3、全面关注学生发展的意识不强,忽视教师和学生体验的教学过程。

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初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引言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新课程实施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新课程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但在实践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初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新课程采取了以学生为主、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然而,现实中存在很多初中教师的师资力量不足,既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缺乏创新意识和教学方法。

对策一: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针对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

可以组织各类专业培训班,提供新课程教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辅导,提供教学资源和案例分享,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对策二:建立学习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共享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

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可以在平台上提供专家的指导和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

问题二: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很多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条件较差,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这不仅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对策一: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较为贫困的地区和学校的支持。

可以通过政府拨款、捐助基金等方式,提供教学设备、图书馆建设、教材教具购置等教育资源,改善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条件。

对策二: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除了教育部门的支持外,还可以建立一个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将各个学校和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

这样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平台也可以提供在线教学、远程教育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现状及推进策略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现状及推进策略

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现状及推进策略
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和家长对于新课程改革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较低,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改变原有教学方法和模式可能会影响学生成绩,因此对新课改有抵触情绪。

- 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师教学任务较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适应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 教学评价体制限制:现有的教学评价体制可能
更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为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 加大对课改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教师、家长和学生宣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意义,提高他们对课改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 政府重视,加大经费投入:政府应重视义务教育新课程的实施,加大经费投入,为教师培训、教学资源建设等提供支持。

- 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教学评
价制度,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为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

- 研发校本课程:鼓励教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研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光明中学胡亚梅新课程实施以来,有很多收获,有很多感慨,有很多思索。

新课程改革适应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是我国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新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制约了课改的发展。

问题表现在四个方面:(1)新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等,但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各类招生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导致人们对教育工作评价的主旋律是看学生分数和升学率,社会对学校办学的认可程度是由学校考上多少名牌大学生,考上多少重点生来决定的。

在现实社会中,强大的竞争压力直接转嫁到学校身上,转嫁到校长、教师和学生身上,转嫁到升学竞争上来。

在高考没有大的改变之前,任何学校也不会轻易发生大的改革,不会置社会、家长的要求于不顾。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新课改倡导的“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个理念就自然会落空。

(2)在社会认可度这个大背景下,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仍然把学生成绩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

因此,教师们为了取得成绩,仍是起早贪黑工作,增大作业量,加重学生负担。

应该说明的是:现在的教师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一方面是上级领导要求他们进行课改,另一方面是考试评价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常常处于抱着很先进的观念,表现着比较落后的行为,这样一种左右为难的矛盾状态。

因此,教师的心理负担和教学负担都增大了,他们既不敢丢掉老一套,又不敢忽视新要求(3)对学生的评价仍是一张试卷起主导作用。

因此,课改的实施并没有使学生得到什么益处,反而因学校、教师的左右为难而被加重了学习的负担,加班加点、占用休息时间成了家常便饭。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优、评职,仍把该教师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指标。

这就必然导致社会、教师、学生、家长更看重学生的笔试成绩。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

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对策引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新课程的实施。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1:师资问题实施新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

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老师对新课程缺乏相关的培训和了解,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教授新课程内容。

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在招聘、培养和留住优秀的教师方面存在困难,导致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对策1: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培训可以包括新课程内容介绍、教学方法的培训以及实践操作的指导等。

同时,还可以邀请优秀的教师来学校进行教学示范和经验分享,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对策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大对优秀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可以通过举办教师岗位竞聘、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培训班等方式来选拔和培养优秀教师。

另外,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育行业。

问题2:教材问题新课程实施需要配套的教材支持,然而,目前一些新课程的教材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一些教材缺乏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内容和知识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一方面,一些教材的编写质量不高,内容过于简单或复杂,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

对策1:优化教材内容教材编写者应加强对新课程要求的了解,确保教材内容与要求相适应。

同时,应注重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既要有足够的知识点覆盖,又要避免知识点过于繁琐。

此外,教材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知识。

对策2:加强教材评审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材的评审,确保教材的质量。

教材评审可以设立专门的评审小组,由专家组成,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审查和评价。

评审时需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在教育领域中,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也制约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深入探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偏差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不够准确和深入,导致教学方向出现偏差。

他们可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或者对课程目标的层次和重点把握不清,无法将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教学方法单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满堂灌的现象较为普遍。

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教学方法的单一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课程资源开发不足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撑,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不够充分。

教师主要依赖教材和教参,对其他课程资源如社区资源、网络资源、校本资源等缺乏挖掘和整合。

这使得教学内容相对狭窄,无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影响了课程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4、教学评价不完善教学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但目前的教学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纸笔测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单一,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评价主体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较少,无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

5、教师培训不到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然而,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前的培训不够系统和深入,导致他们对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不足。

同时,教师在职期间的培训机会也相对较少,无法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提升专业素养,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思考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其中一些主要问题包括:
1. 教师准备不足。

新课程要求教师拥有更多的课程知识和教学技能,但很多教师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和支持。

2. 课程内容过于抽象。

许多学生可能会觉得新课程中的一些概念和理论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导致学习成效不佳。

3. 考试形式仍然比较传统。

尽管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但考试形式仍然比较传统,主要以笔试和口试为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教师培训和支持。

教师应该得到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新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增加实践性内容。

新课程应该更多地注重实践性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推动考试改革。

我们应该尝试推动考试改革,让考试更多地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我们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改进,以让新课程更好地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 1 -。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2023年,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面临的教育挑战越来越多。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传统的教育方式还是现代的混合式教育,都会出现一些相关问题。

为此,我们需要探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课程内容过于繁琐课程内容的繁琐性是一个常见问题,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不够专注的原因。

在2023年,课程内容的升级和内容增加必然会导致更加繁琐的课程。

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1.将有关的信息合并在一起,尽可能地减少学生浏览的次数。

2.优化课程内容,使其更加清晰明了。

3.为学生提供有关的教材,以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课程内容。

二、学生参与不够学生参与不够是另一项影响课程实施的挑战。

在学生参与不足的情况下,学生不会对课程产生兴趣,也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下列措施:1.通过引入互动环节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

2.在课程教学中引入语音、视频和数字媒体技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为学生提供项目,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课程的实用性。

三、考试难度过高在考试中,学生需要面对课程内容的大量考试。

如果考试难度过高,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也可能无法有效地吸收和记忆课程材料。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设计一份良好的考试过程,让学生逐步适应考试的环境。

2.难度程度逐步增加,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3.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工具和资料,以便他们更好地准备考试。

四、缺乏合理的课程规划合理的课程规划非常重要,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

在课程规划方面,下面是需要采取的措施:1.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研究课程内容。

2.鼓励学生提前学习,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复杂的材料。

3.提供更多的课后辅导,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缺乏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以往的一刀切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 引言在教育领域,课程实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学生学习动力不高等。

本文将探讨课程实施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教学资源不足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充足的教学资源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实际中由于经费限制以及其他因素,学校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

这给课程实施带来了困难。

解决方法:(1)与社区合作: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争取社区资源的支持和共享,如邀请社区专家参与教学,借用社区设施进行实践活动等。

(2)开展志愿者活动:通过邀请志愿者参与教学,增加人力资源,将专业人士的知识和技能带到课堂,丰富教学内容。

3. 师资力量不足优秀的师资力量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招聘条件、培训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学校常常面临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解决方法:(1)提供培训机会:学校可以与专业教育机构合作,开展教师培训项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优化招聘条件:学校可以适当降低招聘要求,给予机会给那些潜力较大的教师,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

4. 学生学习动力不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直接影响到实施课程的效果。

然而,由于学习兴趣不浓、厌学情绪等原因,学生的学习动力常常较低。

解决方法:(1)增加互动性:在课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2)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室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5. 评价方式不合理课程实施中,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检验的重要手段。

然而,不合理的评价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下降,甚至产生负面情绪。

解决方法:(1)多元化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学校可以引入其他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实践报告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介绍我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是以新课程改革为基础,经过专家论证和群众意见征询后,确定的全国性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文化视野和明确的时代责任感的中国公民,其中包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但是,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新课程的理论需要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学校实践中,要注重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发展他们的能力。

实践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的处理,来满足学生的驱动力和学习需要。

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他们必须深入掌握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及新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实践中,教学方法需要加强探究型教学和合作式学习,增加多样化形式的评价体系,并不断进行对教学理念和实践的研究和反思。

三、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新课程要求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也会对教学过程产生挑战。

学校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加强面向学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深入理解,在学生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四、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在新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资源配置不足、师资队伍不适应新课程、学生对新课程难以适应等。

面对这些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1、合理建立资源体系和师资培养机制,建立评价体系。

2、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加强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沟通和互动,将新课程的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部教学中去。

3、重视学评学研相结合,落实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和心理健康。

结论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一步,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加强技术改造、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加强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不断的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达到育人成才的目标。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既有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和困惑。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中,许多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

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导致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

于是,许多教师就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

同时,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

另外,一些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

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匹配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匹配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探究,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降低。

三、对策与思考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因此,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让教师真正理解和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摘要:喀什地区的新课程实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凸显出来一定的问题。

挖掘存在问题、探求问题成因、提出有效措施,将成为提高区域内新课程实效的关键。

关键词:喀什地区;新课程;现状;问题;对策
2001年6月,国家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年9月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在实验区试用,进入新课程实施实验阶段。

从2005年秋季开始,中小学原则上都进入新课程,标志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南疆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处祖国最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各县乡居住、办学成本高,再加上双语师资力量匮乏,使教育发展处于较低水平。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要实施全面、合理、深入的课程改革,所遇到的困难会比全国其他地方更加艰巨,出现的问题也会更多。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新课程在实施进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推
进民族地区新课程有哪些有效措施?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深入喀什地区部分中小学进行了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

一、喀什地区新课程实施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1.中小学课改推进顺利。

2002年喀什市首批进入课改,2003、2004两年逐步推进,2005年喀什地区基础教育课改全面推开,2008年高中开始进入课改。

2.新课程实施呈现出了一定特色。

如,送教下基层,实现资源共
享;建立师生成长记录袋,对综合素质进行跟踪;实施了参与式教学培训,使师生在参与和互动中提高了能力。

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民汉教师对新课程的认同不高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学的民汉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大都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

汉族教师对新课程认同较高,觉得新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可以适应新课程。

但大部分民族教师却认为新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基本没有考虑民族地区的
实际情况,对于少数民族本民族文化体现得太少,内容大部分是按照普通类的教材直译的,与当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相差太远,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认同。

2.民汉教师的新课程培训量足质低
通过对“您是否参加过课改培训”这一题目的统计结果看,喀什地区的民汉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率为100%,但是喀什地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却感觉培训在保量的前提下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如,培训教材内容多、课时少、理论强,教师的课改理念和行为在培训前后并没有显著改善;课改培训采取教考分离方式,使考试内容与授课重点大相径庭,导致学员对课改培训目的产生怀疑。

3.民汉教师课程观念淡薄,课程意识落后
喀什地区地处偏远,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特别是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从家长、教师、校长到地方政府,都把学生能考上大学
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在这种狭隘目标的驱使下,使得部分教师课程观比较落后,在实际教学中,把任务目标简化为维持课堂秩序、传授书本知识和取得较高分数,而不去思考新课程的实施价值和意义,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喀什地区新课程实施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课改政策不够本土化,阻碍了课改进程
南疆地区属于民汉聚居区,民族学生比例占到了近75%,尽管在教材的编写、课程的创设、课程的结构等方面做了大幅度调整,但课改政策、教材、评价基本还是以汉族学生的学习模式和学习能力为主,没有考虑本地区教育的实际特点,造成了课程改革的肤浅性、改革缺乏内在原动力,阻碍了民族中小学课改的进程。

(二)课改培训不务实,流于简单化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改革以建构主义课程理论为指导,提出了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课程评价的发展性以及研究性学习等诸多新的理念,课改培训应以促进教师树立和不断更这些理念,指导教师课改行为为目标。

但事实情况是,喀什地区的课改培训重视任务意识,强调培训任务的完成,而缺乏目标意识,导致培训成了“低水平的重复”,甚至背离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

(三)课改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课程设置不合理
喀什地区基础教育作为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设置受本地区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影响。

但在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一问题没有达成共识。

比如,有人强调现阶
段我国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存在的差距还难以克服,强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在内容、质量等方面与其他地区不宜有任何区别。

也有人强调,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其教育要服务于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小学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应和其他地区的学校有差异。

在这样的分歧认识下,使得喀什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方向不够明确,从而使课程改革不能深入进行。

三、喀什地区新课程实施的对策思考
(一)调整民族教育政策,设置多元文化课程
喀什地区的新课程,应从民族教育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出发,进一步认识民族教育及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用语等方面,既要考虑本民族的文化环境和本民族的发展需要,又要兼顾以主体民族为主的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大背景,进而建构新课程本土化的目标、途径和实践模式,设置多元文化课程,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知识与能力,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师生对新课程的认同。

(二)立足新课程实际,形成高效课改团队
针对喀什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应认真反思,加强研究,肯定和汲取“新课程理念”中符合本区教育实际的成分,适当进行修正,进而修订本区域内的“新课标”,形成“一线教师——基层领导——地市领导——高校教师”梯队,高校教师运用科研指导基层教学实践,基层教学实践又不断生成新问题,往返循环,以点带面,辐射全区,逐步提高课改效果。

(三)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提升新课程实施观念
一方面,教师要把新课程实施看做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新契机,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大胆创新,努力实践。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抓住这一机会,建立和完善新的教师培训机制。

要通过教师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使这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促进喀什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霞.西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以夏河县两所藏族学校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2008.
[2]张诗亚.多元文化与民族教育价值取向问题[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7.
[3]倪胜利,张诗亚.民族基础教育为什么打基础[j].民族教育研究,2007:5-8.
(作者单位喀什师范学院教育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