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共42页文档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18
技术运用
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 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 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 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 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 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23
第二: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 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学 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 的成就(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 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这时,李梁点开了连夜赶制的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经过剪辑的画面和新 闻回放:2006年6月3日,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球员们得知后难掩心中的迷茫和痛苦, 一位塞黑球员在比赛结束后说:“没有人在自己的祖国刚刚分裂时,还能兴高采烈地享受 足球的乐趣。”
原来,是祖国的分裂,使球队失去了斗志。于是,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就这样拉开了 序幕,这是一堂令人难忘的由真实事件设计出来的情境教学。
通过活动,最终让学生明白一些道理:由于各国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条件不一样,形成了国际分工;而国际分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国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国际市场形成。
这样的项目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在活动中 理解了学习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自己设计方案、选择策略的应 用能力。
.
10
第二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和内涵
(一)框架: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中国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 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 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 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 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
5/12/2020
核心素养导向下课堂教学共40页文档PPT文档共42页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而 读书。 ——周 恩来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培养和发展核心素养,既要
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引导学
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
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表达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
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
通能力,促进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
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设计创造性的活动和任务、开展小组讨
论和活动,以及组织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不仅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文档42页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
如实验探究能力,就是个人在各种情境下持之以
恒的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形成猜想,假设或解
释,通过一系列方法获得数据,对猜想或假设进
行反复论证的过程所表现的一种品质(智慧和道
德的互动和融合)
2019
-
3
(一)关键能力
1.能力:心理学角度看,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保证人 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的一系列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狭义的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楚廷教授强调:能带上满口袋问题进课堂,算好课;能在
课堂上唤起学生生问、发问,算好课;能唤起学生提问,居
然被学生问倒了的课,算最好的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指出:“教师的职责已经
201越9 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 越多地激励思考”
6
3.表达能力——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
•知识是学生自己学的,还是教师教的,结果截然不同!
2019
-
Hale Waihona Puke 52)思考能力——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
1.思考是一种思维活动,怎样的思维活动称为思考?19页 证据充足而形成的信念,思考是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2.思考特点(判断标准) 思考是有根据的思维——以事实、数据和已证实的知识为
依据进行推理和思维
思考是有条理的思维——周到、系统、有逻辑的思维
方强不思法调是考的一复是:制深有思思度考维深)强,度调只的是有思学 这维生 样主 思—体 考—性 才直, 成抵即 为事独 学物立 生性 一本和 种质创 思的造维思性能维,力而和(不一包是种括被学对思科象考素,、
养,否则只能沦为思维方式或技能。 强调二:学习中主要表现是提问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2014年3月,“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
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凝练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一核心、三方面、六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意义1.什么是素养?简单地说,素养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
李泽厚著名的“积淀说”有这样的论述:“‘积淀’的意思,就是把社会的、理性的、历史的东西累积沉淀为一种个体的、感性的、直观的东西,它是通过自然的人化的过程来实现的。
”而素养就是这样的一种学习与积淀的过程。
就其本义而言,“素,白緻繒也。
从糸,取其澤也。
凡素之屬皆从素。
”“素”即本色,有润泽之义。
“養,供養也。
从食,羊聲。
”“养”即供养,有照看、呵护使成长之义。
故“素养”便有两层含义,一为素质,即人生来就有的先天禀赋,它是可以经由生理、心理、文化、思想等不同层次,不断提升,逐步完善的;而这不断完善的过程,就是教养形成的过程,这完善的结果,就是教养。
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
康德在其《论教育学》一书中强调,“人是唯一必须受教育的被造物”,而且,“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来的东西外,他什么都不是”。
洛克也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通过教育,我们得以树立正确合宜的世界观、价值观,习得良好的思维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积淀为自身的独特人格。
值得强调的是,只有教育这一活动行为真正抵达内心、获得了我们自己的主动参与,这所有的结果才会发生,或者说更好的发生。
因此,教育最终会走向自我教育,这实是素养的实质与内涵。
2.什么是核心素养?谈“核心素养”,“核心”是关键。
核心素养是素养系统中具有根本性和统领性的成分,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人进一步成长的内核。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定义1.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概括版)2.核心素养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
(规范版)二、核心素养框架理解视角1.从人与世界的关系角度:人与自身(自我)关系,人与他人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外界)关系,人与文化(工具)关系。
2.从教育的角度:德、智、体、美、劳方面素养。
3.从文化的角度看:求真、善、美的素养。
4.从社会角度看:公民素养、做事素养、做人素养。
5.从心理学角度看:知、情、意、能力、气质、性格。
三、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学料+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括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的集中体现。
学科核心素养是各门学科对核心家养的独特贡献,准确把握学科本质是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
四、什么叫学科本质?学科知识内在结构?学科教育价值指的是什么?有何意义?学科情境?学科活动?1.学科本质即一门学科的根本属性,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现出来。
一是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二是核心的学科概念与范畴;三是基本的学科方法与思想,其核心是学科思维方式;四是核心的学科价值与精神。
据此,我们可以将体现学科本质的教学内容识别为一个包含价值与精神单(内层)、方法与思想(中层)、问题与概念(外层)的三重结构。
简单说,学科方法、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精神等隐性的内容(学科深层结构),也即学科本质。
学科本质一是学科本质属性,二是学科的核心任务,三是学科的特殊方式。
2.学科知识内在结构: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学科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知识)、程序性知识(为什么、怎么做的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关于怎么思维和认知的知识,即元认知一一对认知的认知);学科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立足于学科大概念、学科结构、学科本质、学科情境。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变革”是教育改革中一个微观领域的问题,这个微观领域的改革,会涉及到很多教育宏观政策。
课堂改革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科学的教育政策环境来支撑。
教育生态环境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更能形成共识,我们的一线的教师、学生、家长才会更好地成长。
一、形成对有效教学共同目标的共识如何理解有效教学?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来说,我们首先就是要形成对有效教学共同的目标认知。
当前教育实践中,往往是因为共识很难达成,教育行政部门、校长、老师,还有学生、家长等,没有形成一定的教育共识,这样就不容易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形成共识是很难的,但是教育又最需要形成共识,否则我们的老师、家长,尤其是学生会在匆匆忙忙的学校生活中变得迷茫。
有效教学应该达成什么样的共识呢?应该强调,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也就是叶圣陶老先生所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的功能在哪里呢?在于学生学会学习。
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因为,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学习型社会。
一个城市要成为学习型城市,创造一个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这样一个社会氛围,师生学会学习至关重要。
现在是一个终身发展的社会。
终身发展,没有终身学习是很难做到的。
显而易见,现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
前几年我们还不知道微信,现在微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品。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过,人类文明发展,尤其是代沟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文明经历了3种文化: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后喻文化。
在前喻文化时期,也就是农业时代,靠经验的传递来发展文化,所以要尊重长者。
到了并喻文化时期、工业化时代,可能新生一代和老一代要进行相互学习。
到了后喻文化时代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知识更新极快,信息爆炸。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能课堂里的66%的学生,据专家估计,将来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都是现在所没有的。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方向。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初期
阶段,学生对文字的认识和理解有限,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选择生动
有趣的课文和故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教师还可
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能够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通过培养学
生的文化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核心素养中的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项素养,它涉及到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创新等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解答问题等形式,引导学
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
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可以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思维素养、表达素养和合作素养。
通
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语文学习,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
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未来挑战。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设计;实施策略一、引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养、智力素养、审美素养、体质素养等。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而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1. 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2. 设计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
3. 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设计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评价。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1.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PPT课件
1)品格即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东西,是只有人才具备的东西。 2)品格即精神。精神的本质是超越。 3)品格即行为。表现在一切言行举止中。
.
8
2.必备品格
本质而言,品格处理的是人的关系。 包括人与自己关系、人与人关系和人与事情关系。 必备品格:人与自我关系——自律(自制)
人与他人关系——尊重(公德) 人与事情关系——认真(责任)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解读
第一篇 核心素养的意义(理论)
讲解人:申良纯
第二篇 核心素养导向性的教学观重建(理论)
讲解人:赵 宁
第三篇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实践)
讲解人:安 晶 徐 岩 高中辉
.
1
第一篇 核心素养的意义 第一节 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 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3
(一)关键能力
1.能力:心理学角度看,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 的一系列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狭义的能力指认识能力或智力。从基础教育性质 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其核心是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2.能力三个特点:15-18页
1)剩下的东西: 遗忘掉的东西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是所谓的能
2)形成过程:有想法——组织语言——与倾听者互动 (交往:促进知识增值;活 跃思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重要作用: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过程(21页)——教是最好的学 (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只有通过表达,知识 才能被激活,才能被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是惰 性知识,而不是活性知识!
教学角度,所谓的阅读能力是什么?19页 自己能读懂教材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深度教学策略
2019第7期中(总第306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深度教学策略陈琳关于核心素养和深度教学的研究是教育改革研究的热点问题。
核心素养是深度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深度教学是核心素养落地的手段与途径。
本文深入探讨了核心素养与课堂深度教学的内涵及其关系,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度教学观:基于立德树人的深度教学观、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深度教学观、基于师生交往互动说的深度教学观。
一、核心素养与深度教学的关系(一)核心素养的内涵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把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笔者认为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诠释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十分贴切的。
2016年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仅与其一脉相承,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延伸。
在广度上,涵盖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板块;在深度上立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且指向人的终身发展理念,培养能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未来型人才。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把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中推进,向更深层的深度教学中推进,从而探索有效性的深度教学策略,为开拓新的教育愿景做转型性变革。
(二)深度教学的内涵国内最早提出深度教学概念的是郭元祥教授,他认为深度教学是超越表层知识符号的教学,要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
]过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不注重学生已有的内在知识结构,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认知秩序,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只是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符号表征”的记忆,将知识浅层化、表象化。
这种浅层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
2.尊重(公德)——人与人关系 1)从个人角度看,尊重意味着尊敬(不影响、不妨碍、不伤害别人) 和重视(把别人看得和自己一样重要),是一切道德根源和本质, 也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准则。 2)从社会角度看,尊重是公德精神意蕴和本质体现。公德贵在公字, 体现要在心中装着别人和心中要有“公共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
(一)关键能力
1.能力:心理学角度看,能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保证人们成功进行实际活动 的一系列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狭义的能力指认识能力或智力。从基础教育性质 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其核心是认识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2.能力三个特点:15-18页 1)剩下的东西: 遗忘掉的东西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是所谓的能 力和素质。 有能力的人是能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人。 2)带得走的东西: 带得走的东西内涵丰富,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活动所不可缺 少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技巧。 技能是智力劳动须臾不离的,像钉、锤、锯、刀对工匠须臾不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重要的五项智力劳动技能是阅读、书写、观察、思考 和表 达,称为学习上五把“刀锯”,一生受用不尽的无价之宝! 3)可再生的东西: 能力能增值,能力能产生和创造其他知识、技能和能力。
第二章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第一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第二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路径学科活动第三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条件学科教师第四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保障学科考评第一节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学科知识什么样的学科知识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解 读
(二)内涵:30-33页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中 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包 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什么地方?就是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当前 "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讨的主题词。
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叫做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关心的。
说真的,我还真说不出来个子丑寅卯!于是我翻看了由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
针对以上问题,这本书从理论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角度作出系统澄清。
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扩建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小方面展开了具体内容的阐释。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指出: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之关键能力中的之一,"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必须教会少年阅读!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就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
在小学中就应该使阅读达到完善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时期,却变得智力下降、对待知识的态度冷淡、头脑不灵活了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会阅读。
可知,学生的写作就是多么的关键。
人民日报曾撰载文章表示:"小学无力偿还的‘写作帐’迟早就是必须还的!再不多看电视,孩子考试时连卷子都搞不回去!"这也许并不是危言耸听。
近两年,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对于重视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阅读的重要性无须赘述。
我们在强调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是不是也应该读一些书呢,甚至是列给学生的一些必读书呢?当我们在给学生开的必读书书目也好,还是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书也好,那么学生到底读的怎样,阅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这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进行必要的跟踪指导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