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习真理(高考真题)
人教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考点练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高考真题)
考点58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1.(2016·课标Ⅰ,22,4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C)①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②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③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④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①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不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③观点错误;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回答下题。
2.(2015·课标Ⅰ,16,4分)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A)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①正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推进依法治国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举措,②正确;在我国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之前,我们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已经属于自觉状态而非自发状态,也不能笼统地说我国的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只能说有不适应的地方,因此要进行改革,③④错误。
3.(2015·海南单科,19,2分)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
2022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选择题1.以下对实践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C.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D.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解析:选B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B项中选;A项中“主观世界〞说法错误;C、D两项改变了实践的外延。
2.据预测到本世纪30年代,一种可以进入人体的医疗纳米机器人将会出现,他们可以在分子层面上对人体的原子和细胞结构实现一系列操作以维护我们的健康,并将我们的各项身体数据信息传到云端,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
这说明( )A.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开展B.纳米机器人能够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C.纳米机器人可以代替医生从事精准的医疗实践D.纳米机器人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解析:选A 纳米机器人方便医生随时了解我们的身体情况,说明纳米机器人的出现将有助于人类认识的开展,A项入选。
B项错误,机器人没有人所特有的意识,故不能把握人类疾病的本质。
C项错误,实践的主体是人,机器人不可以实践。
D项与题意无关。
3.2022年8月,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全面领先。
材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通过实践可以到达认识的终点③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④正确的认识是实践开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B ②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④错误,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①③正确。
4.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练35求索真理的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名言警句中表达了与“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相近哲理的是()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为学患无疑,疑那么有进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中国法治建设在实践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开展,在开展中追寻良法善治。
从“人治〞到“法制〞再到“法治〞,从“以法治国〞到“依法治国〞再到“法治中国〞,理论和实践上的路径,揭示了中国法治历经变迁的复杂历程,也展现了“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的法治图景。
中国法治历经变迁表达了()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③真理只能追求,不能拥有④从认识到实践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3.2021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中指出,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广阔科技工作者在治疗、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并取得重大成果,但要想取得最终胜利还需他们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
上述材料说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相行的③追求真理需要一个过程④在实践中真理不断地推翻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说明()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初,人们认为犬科动物是传播疫源,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是蝙蝠,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蝙蝠上找到,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①蝙蝠与灾害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②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6.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诗人汪国真的名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强调广阔基层干部群众要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1435 求索真理的历程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三十五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展示]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
核心考点一实践的概念和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命题点1 实践的含义典例 1 (2010·上海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故B正确。
命题点2 实践的特征典例2 (2012·大纲全国卷)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
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
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
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人们对河流的正确认识是基于实践活动,①正确;②说法错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形成理性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河流的利用有不同的认识,说明认识具有历史性,③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说法错误。
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十四单元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他们的研究团队,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揭示了癌细胞如何欺骗人体免疫系统恶意增殖的原理,从而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
上述材料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①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②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并促进实践活动开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A。
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排除;④选项错误,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活动开展;题目中,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以及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团队,经过20年的临床试验,揭示了癌细胞如何欺骗人体免疫系统恶意增殖的原理,从而发现了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体现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和发现真理,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①②选项入选。
选A。
2.(2018·河北承德市高三5月模拟)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的题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的文章指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
材料表明()①事业的成功需要“道”的指导②唯有“行”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③“行”是“道”存在与发展的具体条件④一代又一代人量的积累方能实现伟大成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D。
题目中强调的是实践的作用,不是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排除①;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题目中,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这表明了唯有“行”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一代又一代人量的积累方能实现伟大成就,故②④选项入选,选D。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精练(含2019高考题)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十三五”时期,我国高度重视绿色增长,努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
这一发展道路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可以为自然界立法B.社会发展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世界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解析:选D。
中国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是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性的表现,D 项正确。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它们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
2.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比如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这些发现表明( )A.宇宙中并不存在统一的本质B.科学家的发现决定了宇宙间物质的形态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D.人们可以穷尽对宇宙的认识解析:选C。
天文学家发现了许多宇宙间的物质形态,表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科学的证明,C项符合题意;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A 项说法错误;B项中“决定”说法错误;人们不能穷尽对宇宙的认识,D项说法错误。
3.目前,中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提出一些有约束力的国家指标,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是因为( )①自然界具有物质性②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因为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不是我国重视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的原因,应排除。
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运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训练:《求索真理的历程》新人教版必修
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2.“美人鱼”雕像是根据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形象创作的。
许多孩子都是读着安徒生童话长大的,但因为成长背景、生活习俗等差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美人鱼”形象。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对“美人鱼”的认识是对现实存在的美人鱼的反映B.童话中的“美人鱼”体现了安徒生主观能动性的随意发挥C.“美人鱼”雕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人们心中的“美人鱼”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而见解不过是由目击者的气质、情绪和性格所形成的看法(温·菲利普斯)。
托·赫胥黎也曾说过:新的真理一产生总要被斥为异端邪说,而最终则受到盲目的崇拜,这就是真理常遇到的命运。
这两句名言合理之处共同说明了( ) A.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因人而异,无法辨明C.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真理是不断的发展的,人类是无法获得正确的认识的4.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
”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D.“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6.下列与“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四考点51 真理(试真题)新人教版
考点51 真理
1.(2014·上海单科,23,3分)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
真理是人们 ( D )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正确切题。
2.(2013·广东文综,34,4分)右面漫画(作者:周锐)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B )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解析】过去了便是门,过不去就成了槛,体现了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①符合题意;在“能过去”的前提下,是“门”,“过不去”的前提下是“槛”,体现了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符合题意;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②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③错误。
3.(2013·四川文综,7,4分)观察右图。
下列对漫画蕴
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 D )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①错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但与时俱进不是实事求是的前提;③错误,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即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觉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上;②④符合漫画蕴含的哲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四考点51 真理(过模拟)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考点51 真理1.(2018·广东省佛山市教学质量检测,21,4分)欧洲航天局借助“盖亚”空间探测器,对银河系超过10亿颗恒星进行高精准度“扫描”,将“盖亚”探测器提供的恒星数据与20世纪90年代发布的“依巴谷星表”和“第谷2星表”相结合,对它们共同显示的200万颗恒星进行深入分析,测绘完成了迄今人类绘制的最精确银河系地图。
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 B )①实践发展为人们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②认识对象的具体形态的复杂性决定了人类认识的无限性③科学探索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统一④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从而进到更高一级的程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材料中的新发现再次印证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我们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①④符合题意;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②中“决定”说法不科学;科学探索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③错误。
2.(2017·浙江省模拟训练,29,2分)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双黑洞”,但证据十分稀少模糊。
日前,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用连续谱的特征方法,发现证据确凿的“双黑洞”,使人类探索宇宙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表明( B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人们能够改造规律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原有真理不断被推翻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解析】中美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发现证据确凿的“双黑洞”,使人类探索宇宙又迈出了重要一步,体现了①④;人们不能改造规律,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②说法错误;③中的“原有真理不断被推翻”说法错误,真理是不能被推翻的。
2021版高考政治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综合提升 习题
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物质世界和真理,把握好如下内容:1.一个方法论:要全面把握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两个层面:把握唯物论和生疏论两大层面的学问体系。
3.三对关系: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确定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4.五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实践、真理。
5.六大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与生疏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生疏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
1.如何运用唯物论的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唯物论常用的观点:(1)物质打算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进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需敬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敬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生疏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另外应留意的观点:(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自然界的存在与进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进展是客观的。
(2)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制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把握作用。
(3)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是确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如何运用生疏论的学问分析和解决问题生疏论常用的观点:(1)实践是生疏的基础。
实践是生疏的来源,实践是生疏进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生疏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生疏的目的。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3)生疏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生疏和发觉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进展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51 真理
1.(2014·上海单科,23,3分)周恩来总理曾说:“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真理是人们(D) A.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B.对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C.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解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正确切题。
2.(2013·广东文综,34,4分)右面漫画(作者:周锐)给我
们的哲学启示是(B)
①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
②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否定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过去了便是门,过不去就成了槛,体现了对事物的认识受主体差异的影响,①符合题意;在“能过去”的前提下,是“门”,“过不去”的前提下是“槛”,体现了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④符合题意;规律
是客观的,不能改变,②错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③错误。
3.(2013·四川文综,7,4分)观察右图。
下列对漫
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D)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①错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但与时俱进不是实事求是的前提;③错误,价值选择的正确与否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即是否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觉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上;②④符合漫画蕴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