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OSC后理想的MAP为65~90 mmHg
Significance of arterial hypotension after resuscitation from cardiac arrest.
—— Trzeciak S, et al. Crit Care Med, 2009.
ROSC后低血压(MAP<60 mmHg或SBP<90 mmHg)患者,预后不良; 血压过高可加重脑水肿;
药物、电复律。安装起搏器或植入型转复除颤器给予评估。 • 低血压治疗措施是扩容,优化右心充盈压。右心房压力8~
13mmHg,CVP 8~12cm H20。 • 优化前负荷无法达到血流动力学治疗目标,可应用强心与血
管升压药物。
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 扩容、血管活性药物与强心药不能恢复足够组织器官灌注, 应用辅助循环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经皮心肺旁路、体 外膜肺氧合及经胸心室辅助装置等)。
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
CPR
ROSC
No Flow
Lwo Flow
Post-CPR
Cardiac Arrest
氧储备耗尽 氧代谢停止
细胞能量(ATP) 储备耗竭
复氧诱导的 生化反应
脑血流停止(临床)15 S即可昏迷;1 Min脑干功能停止(终末期
呼吸、瞳孔固定);2—4 Min无氧代谢停止、不再有ATP产生;
Association between arterial hyperoxia following resuscitation from cardiac arrest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 Kilgannon JP, et al. JAMA, 2010. Comparison of 30 and the 100% inspired oxygen concentrations during early post-resuscitation period: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
心脏骤停 后治疗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PCAC)
心脏骤停存活者的预后及评估
ROSC后机体又进入由全身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病理生理 状态,称之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PCAS)。
— —Negovsky VA. The second step in resuscitation-the treatment of the ‘postresuscitation disease’. 1972.
(PCAC) 心脏骤停存活者的预后及评估
PCAC早期治疗目标
PCAC后续治疗目标
心脏骤停后即刻 治疗流程图
2010 AHA guidelines for CPR and ECC.
STEMI或高度怀疑AMI
No
进一步重症监护治疗 预防并发症(低温的副反应、感染…) 器官衰竭的支持治疗 神经功能评估
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治疗
ICU心跳骤停原因与类型
Critical care, 2001
心肺复苏的生存链
生存链各环节协同是心脏骤停(CA)成功复苏保证!
55%-67% Mortality
Redman, Am Heart J 2010
ROSC患者预后并未改善,24 h内死亡率达55%-67%,出院存活率仅20%; 心脏骤停后治疗(PCAC)体系的提出明显改善预后和出院存活率。
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 脑损伤 • 心肌损伤 • 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 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
Neumar RW, et al. Circulation, 2008.
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 心脏骤停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 表现为心律失常、低血压与心脏指数下降 • 机制有效血容量减少、血管自身调节失常与心肌功能障碍。 • 心律失常治疗措施:维持正常电解质浓度,应用抗心律失常
Neumar RW, et al. Circulation, 2008.
பைடு நூலகம்
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 心脏骤停后的脑损伤 • 心脏骤停后的心肌损伤 • 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 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
Neumar RW, et al. Circulation, 2008.
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
心脏骤停 后治疗 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 脑损伤 • 心肌损伤 • 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 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
Neumar RW, et al. Circulation, 2008.
复苏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变化
Sundgreen C, et al. Stroke, 2001.
心跳骤停后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丧失或右移,低血压易加重脑缺血。
• 重点监测BP、HR、心动图、尿量与乳酸盐清除率以及ScvO2。
• 肺动脉导管或无创性心输出量检测,测得心脏指数与全身血 管阻力,更具指导性。
• ROSC死亡率及脑功能致残率仍相当高,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 血流动力学障碍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
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 脑损伤 • 心肌损伤 • 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 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
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体系
通气管理与优化
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
原理:心脏骤停恢复再灌注后,100%氧气吸入可增加氧自由基 产生,加重代谢障碍和神经功能恶化,影响出院存活率; 调整FiO2使SpO2≥94%的最低浓度,即确保足够氧供,又避免 组织氧过多。(ClassⅠ)
复苏后高氧存活率降低!
4—6 Min ATP消耗殆尽,损伤不可逆。
Weisfeldt ML. JAMA 2002
心脏骤停后病理生理变化
循环停止
氧储备耗尽
细胞功能停止
细胞能量 (ATP)储备耗竭
细胞膜和泵功能衰竭:
• 钙内流 • 乳酸酸中毒 • FFA产生 • 氧化应激
复氧诱导的生化反应 Mongardon N, et al. Annals of Intensive Care, 2011.
氧自由基促发的损伤与兴奋性 细胞毒性:
• 脂过氧化 • 细胞坏死 • 凋亡
内脏损害:
• 内毒素释放 • 炎症反应
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 脑损伤 • 心肌损伤 • 全身性缺血-再灌注损伤 • 心脏骤停的原发疾病
Neumar RW, et al. Circulation, 2008.
心脏骤停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