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重要进展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重要进展
(2005年)
第一章 研究意义与2005年研究工作
1.1 研究的意义
地处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区面积 10.27 万 km2,其正源为沱沱河,南源为当曲, 北源为楚玛尔河。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系少数民族聚居区。源区内总人口为 21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3.64 万人。居民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 90%以上。 区域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牧民人均纯收入 1400 多元。畜牧业以天然草地畜牧业为主,可利用草场面积约 1723.58 万公顷。耕地 面积约 0.97 万公顷,集中分布在东部河谷区,粮食总产1万吨左右,主要农作 物是青稞、小油菜、春小麦等。
图 2-1 长江源区范围图
3
图 2-2 三江源区地理位置图
2.2 地形地貌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占青藏高原面积的 5%。长江源区的北界为 昆仑山东段,近东西向绵延起伏,成为江源水系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的分水 岭;南界是唐古拉山脉的中段与东段,呈西偏北-东偏南方向巍峨蜿蜒,成为 江源水系与西藏内陆水系及怒江、澜沧江水系的分水岭。两条山脉之间宽达 300 多公里,青藏高原腹地适在其间。
2.3 地质概要
长江源区大地构造位置,自南而北横跨唐古拉准地台、通天河优地槽带和 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
唐古拉准地台位于源区最南端,其二级单元可划分为巴塘台缘褶带、乌丽 -囊谦台隆和小唐古拉台坳。巴塘台缘褶带是唐古拉准地台东北局部的晚三叠 世火山弧,呈半月形分布于治多-玉树南侧,其西北端已伸入通天河支流莫曲 源头一带;主要由上三叠钙碱性和碱性火山岩系巴塘群组成,与南侧同期结扎 群渐变过渡,带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不发育。长江源区中南部处于乌丽-囊谦 台隆的北西端,是准地台内长期隆起区,尤其是早古生代及侏罗纪已是陆地或 水上隆起区,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是覆于下奥陶统,其上有石炭系、二叠系、 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及上白垩统;各时代地层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区内褶 皱、断裂发育,褶皱平缓而不完整,多呈方向性不定的短轴状褶皱;岩浆侵入 活动微弱;岩层未经区域变质。源区南及南东边缘属小唐古拉台坳,该构造单 元几乎全被角度不整合覆于下伏地层之上未变质的浅海相、滨海相及陆相中- 上侏罗统所覆。褶皱为圈闭良好的短轴状,平缓开阔,轴向不定。海相火山岩 不发育,中酸性侵入岩呈面状分布,中南部基性岩分布零星,数量很少。
长江生态调查策划书3篇
长江生态调查策划书3篇篇一长江生态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长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和经济命脉,但近年来面临着诸多生态问题,如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深入了解长江生态现状,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特开展此次调查。
二、调查目的1. 全面掌握长江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包括水质、水生生物、岸线生态等。
2. 分析长江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3. 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建议和对策。
三、调查时间[具体时间段]四、调查范围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重点区域。
五、调查内容1. 水质监测:检测各项水质指标,评估水污染状况。
2. 水生生物调查: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
3. 岸线生态状况: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
4. 人类活动影响调查:排污、采砂、航运等对生态的影响。
六、调查方法1. 实地采样监测:采集水样、生物样本等进行实验室分析。
2. 现场观测:观察水生生物、岸线生态等。
3. 数据分析: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七、人员安排1. 项目负责人:[姓名],负责整体协调和管理。
2. 技术专家:[姓名]等,负责技术指导和数据分析。
3. 调查人员:[若干名],负责实地调查工作。
八、设备与经费预算1. 所需设备:采样器具、监测仪器等。
2. 经费预算:包括设备购置、人员费用、交通费用等。
九、调查成果1. 提交详细的长江生态调查报告。
2. 制作相关的图表和影像资料。
十、注意事项1. 确保调查人员的安全。
2.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调查规范。
3.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这份策划书对你有所帮助!篇二《长江生态调查策划书》一、调查背景长江是我国的重要河流,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生态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水质污染、水生生物减少、岸线破坏等。
为了深入了解长江生态的现状和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和修复措施,我们特制定本长江生态调查策划书。
二、调查目的1. 全面了解长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状况。
长江源水环境调查分析
这 次考虑 不 同于长 江委 17 9 6年 和 17 9 8年组 织 的前 两 次 考察 , 以 “ 寻 长 江源 头 ” 主要 目的 , 次 考 察 即 探 为 本 目的在 于对 长江源 区水 资源 、 水环境 、 生态 等方 面进 水
行 综合性 调查 和研 究 , 对 于客 观评 价 当前 长江 源 地 这
长 江 源 水 环境 调 查分 析
卓 海 华 , 云 兵 , 红 艳 , 云 丽 刘 郑 吴
( 江 流 域 水 资 源保 护 局 长 江 流 域 水 环境 监 测 中心 , 长 湖北 武 汉 4 0 1 ) 30 0
摘 要 :0 0年 1 21 0月 , 江 水 利委 员会 组 织 了 第 三 次 长 江 源 考察 , 了对 长 江 源 区水 资 源 、 长 为 水环 境 、 生 态 等 方 水 面 进 行 综 合 性 分 析 , 长 江 源典 型 代 表 区进 行 了 实地 采 样 分 析 。根 据 水 样 分 析 成 果 , 结 合 相 关 资 料 , 水体 在 并 对
和 沉 积 物 中物 理 、 学元 素含 量 及 分 布 规 律 进 行 了 归 纳 和 总 结 。 总体 来 说 , 江 源 地 区 水 体 基 本 处 于 天 然 状 化 长
态 , 未 受到 有 机 物 污 染或 有 机 物 污 染程 度 非 常 低 , 环 境 状 况 主 要 受 地 理 、 尚 水 气候 、 水 等 因素 影 响 。 降
倍。
表 6 微 量 元 素 检 测 结 果 及 与 相 关 文 献 比较 ( 样 ) 原
Ig ・L x
( )元 素 检测结 果分 析 。由于姜 根迪 如边缘 冰块 3 中含 有少 量 的杂质 , 这些 杂质 影 响 冰块 融 水 中元 素含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问题与保护对策建议
专 项 ,并做 好 规定 配套 资金 的落 实 。引 导金 融机 构 进
一
步加 大对 光伏 企 业 的信 贷支 持力 度 。利 用 资本 市 场
有关部 门给予 表彰 和奖 励 ,营造 尊重 人 才 、鼓 励 人 才 创业 的 良好 氛 围 。
重 视光 伏产 业 高端 人 才培 养 。积 极 组织 光 伏产 业 “ 领军 人物 ”和 “ 高端研 发 人才 ” 到 国外 进行 培训 。
34 积极 争取 政 府公 共设 施 建 设 和 示范 项 目来 带 动 . 光伏 技术 的推广 应 用
融 资 ,优先 推荐 符 合条 件 的企 业发 行 债券 、股票 和 上 市 。加 大招 商 引资 的力 度 ,吸 引 国 内外 大公 司 到基 地
来投 资太 阳能光伏 产业 。
36 建设 高标 准太 阳能 光伏 高新 技术产 业 园 区 . 做好 园区发 展 规划 和重 点 项 目计 划 ,加 快 园 区基 础设 施建 设 ,明确 园 区的发 展 目标 、功 能定 位 、重 点
拓 展融 资 渠道 ,建 立 起 以政 府 支持 为 导 向 、企业
合 服务 资源 ,提 高 服 务质量 ,吸 引咨 询公 司 、策 划 公
司 、产 品设 计公 司 、会 计事 务 所 、律 师 事务 所 、金 融
机构 、资产 评估 中心 、信息 网络 中心 、技 术 交易 中心
等 服务机 构入 园 ,为 园 内企 业提 供优 质服 务 。 鼓励 引导企 业参 与 国内 国际 竞争 。组织 园 区太 阳
青 海 斟 技
21 年第 1 00 期 来自长江源 区生态环境 问题与保 护对策建议
谭 立渭 ,张启 兴 ,王 辉 ,赵 军 ,徐 永杰 西宁 80 0 ) 10 8 ( 海 省水 文地质 工 程地 质环 境地 质调 查 院 ,青 海 青
长江保护行动取得哪些进展
长江保护行动取得哪些进展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宝库,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过去一段时间里,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这些行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首先,在水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加强了对长江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
通过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限制了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障了长江的生态流量。
同时,加大了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关停了一大批高污染、高耗水的企业,减少了工业废水对长江的污染。
在水生态修复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实施了大规模的水生生物保护工程,加强了对珍稀濒危水生生物的保护。
例如,对中华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栖息地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增加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同时,开展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补充了长江的水生生物资源。
此外,还加强了对长江流域湿地的保护和恢复,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措施,恢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为众多水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长江流域的岸线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过去,长江岸线存在着乱占乱用、无序开发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长江的生态环境和行洪安全。
通过开展岸线整治行动,清理了非法码头、非法采砂点等,恢复了岸线的自然生态。
同时,加强了对岸线的规划和管理,合理划定了岸线的功能分区,保障了岸线的合理利用。
在岸线整治过程中,还注重生态景观的打造,建设了一批滨江公园和生态廊道,为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空间。
在法律和制度保障方面,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针对长江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为长江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同时,建立了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同保护机制,加强了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保护长江的强大合力。
此外,加大了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长江生态环境的安全。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
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国务院,国务院•【公布日期】2021.06.07•【分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2021年6月7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长江保护法规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受国务院委托,就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审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沿江省(市)调研,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上中下游协同,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经济带。
韩正副总理等领导同志提出工作要求。
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以长江流域为重点开展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栗战书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并带队对四川、江苏检查。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扎实推动各项污染治理工程,全力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取得显着成效。
2020年,长江流域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较201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
劣Ⅴ类断面比例较2015年降低6.1个百分点。
长江流域19省(区、市)均完成“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
长江经济带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一、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着各地区各部门始终把长江保护修复摆在各项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来抓,突出重点、协同联动、扎实推进,取得重要进展。
关于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
关于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调查研究2020年是长江大保护行动的开局之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行动计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
在此背景下,为了解长江大保护重点工作落实情况,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结果1.调查对象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居住在长江流域省份的居民,共有5000份有效问卷。
2.调查内容问卷内容主要涵盖长江保护法律政策宣传、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
3.调查结果(1)长江保护法律政策宣传调查结果显示,约有6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长江保护相关法律政策,其中了解较多的是“长江保护条例”和“禁渔保卫战”,而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行动计划”知晓度较低,仅有25%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
(2)水污染治理调查结果显示,针对长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受访者大多数认为应该采取措施加强排放标准落实、加强行业监管等措施,个别受访者提出要加大对水污染的处罚力度。
同时,有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看到了水质改善的影响,但是也有约1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感受到明显的改善。
(3)水生态保护针对长江流域水生态保护,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禁捕禁渔”、“湿地保护”、“垃圾治理”等措施最为支持。
但也有约13%的受访者表示在当地发现了乱占乱造、破坏生态的情况。
(4)水资源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长江流域水资源的管理,有超过80%的受访者希望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水权交易市场等。
但是,也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认为在他们所在的地区还存在“水荒”现象,希望加大补水力度。
(5)生态修复针对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90%的受访者支持采用植树造林等生态修复方式。
但是也有约11%的受访者认为,不少地方在进行生态修复时,存在工程质量不高、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长江源区生态及灾害地质调查与防治对策
玛曲盆地与河谷宽浅的沱沱河盆地。长江源区内 河 流属 长江源 头水 系 , 以外 流河 为 主 , 著名 的沱 沱 河横贯测区南部 , 其支流冬多曲、 日阿尺曲、 扎木 曲等构成 “ 状 ” 枝 遍布 测 区。河水源 于高 山冰雪 融 化与季节性降水 , 秋两季河水暴涨暴落 , 夏、 大雨、 雪 后洪 水泛 滥 。小 型咸 水湖 泊 星 罗棋 布 , 湖 沼 沿 泽、 湖塘及湖积物极为发育 , 通行不便。 长江源区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 以寒冷、 干燥 、 缺氧 、 多风 、 日照长 、 候 多变 及昼夜温差 悬 气 殊为特征 。年最 高气温 2 ℃, 0 最低气温 一 0 3 ℃, 昼夜 温差大 ; 每年 1 0月 一翌 年 5月 多 西 风 , 6—9 月多偏北风。气候 变化无常 , 四季不明, 冰冻期 长 , 土遍 布 。典 型 的大 陆性气 候 造 成河 流供 水 冻 不足 , 多数湖 ? 处 于退 缩 、 白 干涸 状态 , 目前 源 区较 大 的湖 泊 主要 有玛 章错 钦 、 苟鲁 山克措 、 雅西 措 、
2 1 地貌 .
为了改变 日益 恶 化 的环 境形 势 , 当 采取 刻 应 不容缓 的行 动 , 否则 , 日益 扩大 的生 态赤字 将影 响
到其他领域的发展。
1 自然地理
长江源区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 山脉及河流走 向大致呈北西西 向, 盆岭相间 , 北为 巴音查乌 马
峰, 中有风火 山, 南为开心岭 , 其间夹有开阔的勒
维普资讯
第 1卷 9
第3 期
高 原 地 震
P A E U E R H U K E E R H L T A A T Q A ER S A C
V 1 1 N . 0.9 o3
S p. O 7 e 2 O
长江源水情调查报告.doc
长江源水情调查报告继完成对长江三源等区域的考察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夏季考察后,地质生态学家、探险家杨勇1月15日下午在京宣布,在《华夏地理》等的再一次赞助下,由他带队的这支民间考察队将于近日再赴黄河源,重返长江源区,展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冬季考察。
与前次相比,这将是一次更为艰险的考察历程。
XX 年7月——10月期间,杨勇等人在《华夏地理》、保护国际关键生态系统合作基金(cepf)和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对长江源区以及黄河源、澜沧江源、怒江源、雅砻江源、大渡河源的夏季独立考察,对正在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生态环境状况和有关工程技术条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考察的成果引起了包括中央政府、相关区域地方政府及国际保护组织等各方面对调水源区的关注,西线调水和水电建设现状堪忧,这可能是中国继上世纪50至90年代森林采伐之后又一次对该地区自然生态系统的围剿和破坏,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深重。
杨勇等人在夏季的考察中还注意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源区没有被纳入可行性论证的范围,但更全面的论证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决定这项工程成败的关键。
更为重要的是,源区水系和工程规划水库坝群都有一个冬季封冻的过程,长达几个月的河流和水库封冻会影响调水运营甚至可能断流,所产生的冰凌现象将产生河流凌汛,危及水坝和输水隧洞的安全,长距离回水水库将淹没当地牧民越冬牧场等,如此重大的问题都没有被规划部门所重视。
因此,杨勇等人计划在这次夏季考察的基础上,于今冬明春对该区域再进行一次冬季考察,总行程2万余公里,涉及区域20万平方公里,就上述问题进行求证,希望决策部门给予重视。
同时,还要对上述诸调水河流的水电集群式开发态势与调水规划所产生的矛盾,并对河流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隐患进行评估,力求达到维护河流命运的目的。
由杨勇带队的这支民间考察队展开的是一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公民社会的科研成果来参与国家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一次行动,其意义和影响是深远的。
长江大保护开展情况汇报
长江大保护开展情况汇报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为了有效保护长江,我国政府提出了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战略。
作为长江大保护的一部分,我们积极参与并推动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现将开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积极参与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
我们深入长江流域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当地政府、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
其次,我们积极开展了长江流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我们深入长江流域各支流、湖泊进行水质监测和调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域污染问题。
同时,我们加强了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宣传工作,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了长江流域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
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了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项目,包括湿地恢复、植被修复等,通过种植树木、草坪等方式,恢复和改善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宣传和推广,促进了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支持和参与。
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我们还积极推动了长江流域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
我们加强了对长江流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当地居民的环境教育工作,提高了他们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促进了长江流域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总的来说,长江大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我们将继续积极参与和推动长江大保护工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长江大保护工作贡献一份力量,让长江成为永续发展的母亲河,造福子孙后代。
长江水污染环境保护调查研究报告
长江水污染环境保护调查研究报告长江水污染环境保护调查研究报告伴随着大家本身素养提高,汇报不会再是少见的物品,我们在写汇报的情况下要留意语言表达要精确、简约。
一听见写汇报立刻头晕脑胀?下边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长江水污染环境保护调查研究报告,仅作参考,热烈欢迎大伙儿阅读文章。
一、调研缘故伴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时期的发展、人口数量的迅速提高,人们不可或缺和发展趋势的自然环境遭受环境污染,生态环境保护受到损坏,生态体系也会随着遭受毁坏,环境污染问题已从地区性迈向国际性,人们务必爱护地球,一同关注和处理国际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由于大家“只有一个地球上。
”水为生命的源泉,没有水,大家的'日常生活将没法坚持下去。
水源的环境污染及紧缺是如今的社会遭遇的一个重大问题。
尽管本市并不是一个自来水焦虑不安的大城市,但水源污染却存有,并与每一个群众都密切相关。
因此,我根据了解方式对本市水源污染开展调研。
二、实地调查第一步:实地考察,最先,我随爸爸赶到北京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爸的同学流海华掌握凤岗镇河堤状况,随后,搭乘汽艇,游玩了崇长港及长江河和山东泰山港,一路上,流海华大伯向我详细介绍几十年前,这种河堤,是凤岗镇周边的关键航线,水净深入,而如今废弃物遍及河堤,一股异味扑面而来。
水源污染关键缘故:人为失误:泥河名流加工厂的污水排出,大城市布下水管道安装这里,废水经济管理道排进河里,泥河周边很多田地,农户应用的有机肥、化肥等化合物注入在其中,导致藻类植物猛长,鱼种很多身亡,住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差,常常将生活垃圾处理倒进河里。
第二步:调研分析,历经实地考察,我觉得水源污染给住户产生的伤害。
水污染,自来水艰难,河水污染比较严重滋长很多蚊子,河流释放刺激味道,对大家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好危害。
三、调研结果1、为了更好地改进河堤自然环境,应尽早进行河流、堤岸等全层面的整治工作中。
最先,对污染物开展解决,避免加工厂、养猪厂把废水、粪渣立即排出到江河中,应集中化运输,防止其对自然环境的不好危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doc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的研究报告。
一、引言。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域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涵盖了中国1/5的土地。
长江流域的资源丰富,环境多样,对中国的经济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长江流域的资源和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长江流域的资源与环境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其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资源状况。
1. 水资源。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地。
长江流域年降水量较丰富,但由于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导致了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另外,长江流域水质污染严重,尤其是下游城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严重影响了长江水质的健康。
2. 土地资源。
长江流域的土地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耕地、森林、草原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3. 生物资源。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多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然而,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开发,一些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三、环境状况。
1. 大气环境。
长江流域的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城市生活废气的排放。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 水环境。
长江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了长江水质的恶化,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
3. 土壤环境。
长江流域的土壤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四、问题分析。
1. 资源开发利用不当。
长江流域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了水资源的短缺、土地资源的荒漠化和生物资源的减少。
2. 环境污染严重。
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大气、水、土壤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长江生态调研报告
长江生态调研报告尊敬的读者:感谢您阅读长江生态调研报告。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长江流域的生态状况,并提出保护与恢复生态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以下为报告内容概述。
一、调研概述本次调研共分为六个部分:背景介绍、调研目的与方法、调研范围与对象、调研时间与地点、数据收集与分析、调研结论。
二、长江流域生态状况报告首先介绍了长江流域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并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水质、水生态、陆地生态等方面。
调研结果显示,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与过度开发的影响较大,生物多样性丧失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三、引起生态问题的因素分析本部分分析了导致长江流域生态问题的主要因素,包括水污染、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破坏等。
调研结果表明,长期以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导致生态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
四、保护与恢复生态的对策与建议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生态问题,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与建议,涵盖了政府管理、环境法规、科学研究、公众参与等方面。
这些对策和建议旨在全面保护和恢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调研过程中的发现与问题报告还记录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如政府管理不力、企业责任缺失等。
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以确保长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论与展望报告总结了整个调研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并对未来的生态保护工作提出了展望。
报告强调,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形成全社会共识,共同构建生态文明。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本报告能够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此致敬礼[您的名字]。
长江的调查报告
长江的调查报告长江的调查报告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11个省市,是中国的母亲河。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近年来,长江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长江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长江的调查。
一、水污染问题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调查发现,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是主要的污染源。
工业废水排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水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河流,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水资源短缺问题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日益短缺。
我们调查发现,长江的一些支流已经干涸,一些地区的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已经受到了限制。
水资源短缺不仅对农业和工业造成了困扰,也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三、生态破坏问题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我们调查发现,大量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物种已经消失,湿地和河流的退化现象日益明显。
这主要是由于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过度开发等因素造成的。
生态破坏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也对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保护与治理措施为了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水污染治理。
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企业和农民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政府应加大对水资源的管理和调控力度,推动农业和工业的节水措施,鼓励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加强生态保护。
政府应建立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区,加强湿地和河流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保护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4. 加强公众教育。
政府和媒体应加大对长江流域环境问题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保护长江的行动。
长江源头的环境问题
长江源头的环境问题仍在持续的北方大旱,再度引起我们对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关注。
这一次,本报记者将目光投向遥远的长江源,但那儿发生的一切事实上并不遥远。
“过去我们沼泽特别多,牧场的草特别也厚、特别高,早上骑马,草上的露水都能把马靴打湿。
现在草连地皮都盖不上。
”干枯的长江真正的源头——当曲源头干枯的长江真正的源头——当曲源头从2005年6月至2017年10月,中国政府启动了一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对该变化显得尤为敏感,冰川退缩、多年冻土萎缩、植被退化、沼泽湿地减少以及水资源减少……“差不多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
消逝的“固体水库”长江在那个地方失踪了。
和沱沱河、楚玛尔河一起被称作“长江三源”的当曲〔曲在藏语即是河〕源头,差不多没有冰川了。
2006年9月10日,辛元红和他的同事们来到那个地方时发明,资料记录中冰川所在之处、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只剩下冰块溶解后留下的冰碛物,以及大块的冰岩从高处滑落冲击地面所形成的终碛垄,形似土丘。
那个地方是1978年中国长江源考察队确定的当曲源头多朝仁。
当年曾随队考察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老专家夏鹏章回忆,30年前的8月28日,他们到达多朝仁时,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面上流出来一股小水,初始流量仅为0.1升/秒,“差不多也确实是二两酒多的样子”,那个地方被定为长江的源点。
但因为冰川的退化,当年那个二两酒的流量,长江的源点,辛远红差不多找不到了。
在寒冷的冬季,低温柔足够的湿度使冰川变得丰满,到天气转暖,冰川开始融化并滋补自己脚下的河流。
“冰川被称为高原河流的固体水库,一旦冰川完全退化,那些要紧由冰川补给的河流便会由永久性河流变为季节性河流,直至干涸。
”辛元红神情忧郁。
1969年到1970年间,中国军方通过航拍,标绘了彼时长江源冰川的位置。
长江源水情调查报告
水资源保护现状
VS
长江源区的水资源主要用于灌溉和发电,利用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较大,进一步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虽然长江源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总体来说,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区存在水资源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的情况,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05
水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水情监测体系建设
监测站点布局
在长江源头及关键河段设置水情监测站点,确保对水情变化进行全面、实时监测。
根据水情变化及可能的影响,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等级。
预警等级划分
建立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确保相关人员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发布
针对不同预警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水情灾害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长江源区的水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源区的水资源面临着严峻的保护形势。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河流断流等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源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当地居民的生活。
水资源保护措施初见成效
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长江源区水资源保护的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推广节水灌溉、开展水土保持等。这些措施初见成效,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水资源利用方式单一
水资源利用现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水资源管理与政策建议
完善长江源区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建设
在长江源区推广节水技术和理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等。
长江源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 问题及对策
关
键
词: 水 土保 持 ;生 态建 设 ;长 江 经 济 带 ;长 江 源 区
文 献 标 志码 : A D OI : 1 0 . 1 6 2 3 2 / j . c n k i . 1 0 0 1 — 4 1 7 9 . 2 0 1 7 . 0 3 . 0 0 2
中图 法 分 类 号 : S 1 5 7
摘要 : 自2 0世 纪末 。 长 江 源 区生 态环 境 恶化 趋 势 不 断加 剧 , 引起 了 国 家和 社 会 的 高度 关 注 。 经 过 多 年 的 水 土
保 持 生 态建 设 和 国 家有 关生 态建 设 项 目实施 , 长 江 源 区生 态环 境 恶 化 趋 势 得 到 了一 定 遏 制 。基 于对 当前 长 江
水 土保 持工 作现状 的基 础 上 , 分 析 了存在 的主 要 问题 ,
研 究提 出 了加强 长 江源 区水 土 保 持 生态 建 设 、 维 护 长 江源 区生态 安全 的对 策 , 以为 推 进 长 江 源 区 生态 保 护
工 作提 供可 资借 鉴 的意见 和建议 。
1 长 江 源 区 概 况
为 了贯彻 落 实 《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和 习
近平 总 书记关 于 长江 和三 江 源重 要 指示 精神 , 2 0 1 6年 8月 , 长江 委组 成联合 调研 组 , 深 入青 海 省 玉树 州 玉 树
市、 称 多县 、 治多 县 , 开展 了为 期 一 周 的 长江 源 区水 土
源 区水 土 保 持 生 态建 设 现 状 调 查 , 介 绍 了长 江 源 区水 土 保 持 生 态建 设 情 况 , 分析 了存 在 的 问题 , 提 出 了加 强 长 江 源 区水 土 保 持 生 态建 设 的 对 策 , 以 为 长 江 源 区水 土 保 持 及 生 态环 境 保 护 提 供 科 技 支撑 。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1. 引言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岳阳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节点。
该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特进行了本次报告。
2. 监测方法与数据收集2.1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报告采用了综合的监测方法,包括遥感观测、现场调查、数据采集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和环境状况。
2.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遥感图像获取: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获取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红外图像、植被指数等数据。
•现场调查:派出专业的调查团队,对长江三峡工程的下游河道、植被、水质等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
•实验室分析:将在实验室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包括水质分析、土壤质量分析等。
3. 生态监测结果与分析3.1 水环境质量监测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分析,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水质监测显示,大部分监测点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物存在。
然而,部分区域存在水质轻微下降的情况,这可能与周围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关。
建议加强对周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预防水环境的污染。
3.2 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和现场调查数据,我们观察到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调查发现,该地区栖息着多种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包括国家保护级物种。
3.3 植被监测植被覆盖是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得出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的恢复能力较强。
这得益于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生态补偿的有效性。
4. 环境问题与建议4.1 水污染控制针对部分水质轻微下降的情况,建议加强对周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监测体系,控制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长江三峡工程周边水环境。
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功能区划研究
师延霞;郑长远;白刚刚;李春阳
【期刊名称】《青海环境》
【年(卷),期】2016(026)003
【摘要】文章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通过生态地质环境敏感性和生态地质环境服务功能重要性两个指标评价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功能分区指标,并完成生态地质环境功能的区划.站在生态地质角度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分析,为今后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发展和治理提供依据.
【总页数】7页(P139-145)
【作者】师延霞;郑长远;白刚刚;李春阳
【作者单位】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院,青海西宁810008;青海省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41
【相关文献】
1.生态地质环境区划研究 [J], 白海霞;王嘉学
2.湖南长江岸线资源功能区划研究 [J], 刘庆志;海显盛;宋锟
3.层次分析法在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脆弱性)评价中的应用 [J], 郑长远;张启兴;贾君;田成秀;石维栋;辛元红;尚小刚
4.长江上游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J], 洪步庭; 任平; 苑全治; 王玲
5.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对比研究 [J], 陈克龙;李双成;李迪强;陈英玉;朵海瑞;王永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源头的环境问题
长江源头的环境问题仍在持续的北方大旱,再度引起我们对中国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关注。
这一次,本报记者将目光投向遥远的长江源,但那儿发生的一切事实上并不遥远。
“过去我们沼泽特别多,牧场的草特别也厚、特别高,早上骑马,草上的露水都能把马靴打湿。
现在草连地皮都盖不上。
”干枯的长江真正的源头——当曲源头干枯的长江真正的源头——当曲源头从2005年6月至2017年10月,中国政府启动了一项“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该项目显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对该变化显得尤为敏感,冰川退缩、多年冻土萎缩、植被退化、沼泽湿地减少以及水资源减少……“差不多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勘察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辛元红说。
消逝的“固体水库”长江在那个地方失踪了。
和沱沱河、楚玛尔河一起被称作“长江三源”的当曲〔曲在藏语即是河〕源头,差不多没有冰川了。
2006年9月10日,辛元红和他的同事们来到那个地方时发明,资料记录中冰川所在之处、海拔5000多米的山上,只剩下冰块溶解后留下的冰碛物,以及大块的冰岩从高处滑落冲击地面所形成的终碛垄,形似土丘。
那个地方是1978年中国长江源考察队确定的当曲源头多朝仁。
当年曾随队考察的长江水利委员会老专家夏鹏章回忆,30年前的8月28日,他们到达多朝仁时,海拔5395米的霞舍日阿巴山坡面上流出来一股小水,初始流量仅为0.1升/秒,“差不多也确实是二两酒多的样子”,那个地方被定为长江的源点。
但因为冰川的退化,当年那个二两酒的流量,长江的源点,辛远红差不多找不到了。
在寒冷的冬季,低温柔足够的湿度使冰川变得丰满,到天气转暖,冰川开始融化并滋补自己脚下的河流。
“冰川被称为高原河流的固体水库,一旦冰川完全退化,那些要紧由冰川补给的河流便会由永久性河流变为季节性河流,直至干涸。
”辛元红神情忧郁。
1969年到1970年间,中国军方通过航拍,标绘了彼时长江源冰川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区的水土流失面积为 4.89 万 km2,占该区总面积的 30.87%。从青海境内每年输 入长江的泥沙量由 70 年代的 871 万吨增至现在的 1303 万吨,年均土壤侵蚀模数 650.6 吨/ km2。长江源区的水土流失主要以水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其次为风 力侵蚀。由于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长江源区 90%以上的沼泽地干枯,许多河道 断流,雪线上升,冰川在 1970 年到 1990 年的 20 年间退缩了 500m。区域内生态 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使源区 15%~20%的物种正在受到威胁或处于灭绝的边 缘。因此,加快治理长江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已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 . 2 2005 年主要工作
1 、 收集并全面分析了长江源头以及周边地区近4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 购置了包含长江源头及其周边地区的 45 个台站自建站以来的包括气温、降
水、蒸发、0—3.2m 地温、最大冻结深度、日照、相对湿度等 20 多个项目的气 象日值、月值观测数据资料,并对该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着重分析了多年气温、 地温的变化;着重分析了降水变化的特征;着重分析了影响蒸发的气象因素与变 化特点。 2、收集并分析近22年来不同尺度的卫星遥感数据
长江流域海拔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经济文化落后,生态环境系统具有原始、敏感、脆弱三大特点。由于自然和人为 因素的双重影响,区域内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水环境失衡、生物多样性锐 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气象资料显示,1963 年— 2001 年的 40 年间,长江源区 气温每 10 年以 0.19℃的速率升高;降水以每 10 年 0.78mm 的速率减少。长江上 游年流量呈逐步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达每 10 年 10.8mm/s。同时,超载过牧、 采金、挖药等人为活动也是导致生态恶化的重要因素。根据 90 年代末卫片解译 数据,源区 5 县 1 乡范围内,中、低覆盖度草地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 98%,其中 植被覆盖度为 5%~20%的草地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 72%。近年来,以草场退 化为主的植被退化呈不断加剧趋势,退化草场面积已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 26% -46%。草地退化类型主要包括黑土滩型退化草地、毒杂草型退化草地和鼠虫害 造成的草地退化等,退化总面积 562.74 万公顷。源区有沙漠化土地 1942 km2,其 中流动沙丘面积约占 24.85%~40.47%,沙化土地约 0.6 万 km2,源区沙漠化发展 速度加快,年均扩展率为 2.2%。根据青海省 2000 年土壤侵蚀遥感调查,长江源
源区中部属通天河优地槽带,位于南巴颜喀拉山冒地槽南侧,西起西金乌 兰湖,东南延伸经苟鲁克错、扎河而出江源区。带内出露由中基性-中性-中 酸性火山岩及野复理层系组成的上三叠统。带内走向断裂十分发育,因断裂分 叉、合并而使各地层单元呈构造透镜体产出,整体构造格局似垒堑相间。带内 东段发育有大量顺层产出的辉长岩、超基性岩群;西段有少量超基性岩、基性 岩、拉斑玄武岩河放射虫硅质岩。
购置了青藏高原近20多年来不同时间分辨率、不同空间分辨率的GIMMS NDVI、MODIS 和ETM卫星遥感数据,提取了20多年生态和地表水体的数据,分析了总体的变化规律。在
2
此基础上,收集了重要时段的长江源头地区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并按照不同目的对遥感数据 进行了信息提取,确定了长江源区20多年来的变化特征。
2.4 气候
长江源区气候具有寒冷、干燥、气压低、日照长、太阳辐射强烈及多风等
特点。流域及相邻地区测站气象要素多年平均值见表 2-1。
表 2-1 长江源区及相邻地区测站气象要素多年平均值表
站名 楚玛尔河沿
测站海拔 (m) 4530.0
气温 (℃) -6.2
气压 (百 Pa)
-
年日照 (小时) 2682.2
由于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区位优 势,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源区也受到升温的影响。同 时,长江源区是三江源区中的重灾区,也是重点保护区。在三江源区中长江源突 出的特点是生态系统最敏感性和脆弱性。在环境科学研究上,该地区是研究全球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最佳实验室,所以成为受到国内外专家最关注的 研究区域。
4
大,沱沱河流域次之,楚玛尔河流域最小。长江源区冰川总面积 1247km2,冰 川年消融量约 9.89 亿 m3。
(四)冻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中、低纬度地带唯一发育有大面积多年冻土的地区,属高 山多年冻土。最大的一块“大片多年冻土区 ”正在青藏高原腹地。据兰州冰川冻 土研究所考察分析,在长江源区高平原上多年冻土层厚度:唐古拉山脉以北厚 100-120m,昆仑山口附近厚达 175m;河谷处较薄,厚 8-88m。 海拔对冻土特征的影响极为明显,平均海拔每升高 100m,地温下降 0.8- 0.9℃,冻土厚度增大 20m 左右,具有垂直地带性。 长江源区的冻土表层温度为-2? ? 5℃,每年 5 月表层开始融化,8 月-9 月间达到最大融化深度,季节融化深度一般为 1-4m。9 月下旬又开始冻结, 并与下面的永久冻土相衔接,到最冷的季节(11 月-次年 2 月),继续向深层 冻结,使冻土厚度增加,其下限一般终止在含水层顶板。冻土现象有冻胀裂缝、 冻胀斑土、冰锥、冻胀丘,以及融冻滑塌、融冻崩塌、热融沉陷、热融湖塘、 融冻泥流等冰缘地貌。由于冻土的存在,使河流深蚀作用受到限制,致使河道 断面宽浅,同时强烈的融冻风化和融冻泥流作用,使河谷两岸山形浑圆,谷地 开阔,谷坡平缓,各期形成的阶地也往往遭到后期冰缘作用改造而变形。 (五)温泉谷地 长江源区河谷地带泉水很多,温泉在各源流区也均有出露,以唐古拉山脉 北坡断陷谷地中为多,在唐古拉山口北坡宽阔的布曲河谷中尤为集中。东部当 曲流经的巴茸巴空峡断裂发育,峡谷两侧亦有泉水出露,形成多处泉华台,尤 以峡口处的曲波波的涌泉最为壮观。 (六)沼泽湿地 长江源区有沼泽面积约 1.43 万 km2,占源区面积的 13.9%。其中沱沱河流 域 728 km2,当曲流域 7708 km2,楚玛尔河流域约 12 km2,通天河上段区间流 域内有 5852 km2。沼泽大部集中于长江源区潮湿的东部和南部,而干旱的西部 和北部分布甚少。从地势方面看,沼泽主要分布在河滨湖周一带的低洼地区, 尤以河流中上游分布为多,当曲水系中上游和通天河上段以南各支流的中上游 一带沼泽连片广布。
第二章 长江源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长江在楚玛尔河口以上的流域(包括楚玛尔河流域)为长江源区。其地理 坐标:北纬 32°26’-35°46’,东经 90°33’-95°20’(图 2-1)。流域面积 10.27 万 km2,全部在青海省境内的西南部(图 2-2)。长江源区北界昆仑山脉,南界 唐古拉山脉,分水岭山峰均在海拔 6000m 以上;西有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 和祖尔肯乌拉山,山峰多在海拔 5000m 上下;东边分水岭海拔较低,山峰海拔 在 4300-5000m 之间)。溯源侵蚀很弱,地形起伏不大,盆地地貌特征不显 著,呈宽谷盆地出现。一般宽度在 20km 以上,最宽可达 100km,呈北西向展 布。盆地四周缺乏山地环抱,盆地内有东西及南北向外流网络水系穿越。盆地 主要由第三系组成,其上有大面积第四系覆盖。盆地形成奠基于早第三纪,受 控于北西西向活动断裂。
图 2-1 长江源区范围图
3
图 2-2 三江源区地理位置图
2.2 地形地貌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占青藏高原面积的 5%。长江源区的北界为 昆仑山东段,近东西向绵延起伏,成为江源水系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的分水 岭;南界是唐古拉山脉的中段与东段,呈西偏北-东偏南方向巍峨蜿蜒,成为 江源水系与西藏内陆水系及怒江、澜沧江水系的分水岭。两条山脉之间宽达 300 多公里,青藏高原腹地适在其间。
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重要进展
(2005年)
第一章 研究意义与2005年研究工作
1.1 研究的意义
地处青藏高原的长江源区面积 10.27 万 km2,其正源为沱沱河,南源为当曲, 北源为楚玛尔河。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系少数民族聚居区。源区内总人口为 21 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3.64 万人。居民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 90%以上。 区域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农业为辅,工业发展水平较低。牧民人均纯收入 1400 多元。畜牧业以天然草地畜牧业为主,可利用草场面积约 1723.58 万公顷。耕地 面积约 0.97 万公顷,集中分布在东部河谷区,粮食总产1万吨左右,主要农作 物是青稞、小油菜、春小麦等。
源区最北部为西金乌兰湖-扎河断裂以北的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带内 以陆相碎屑岩系为主,可分性差,虫迹发育,褶皱紧密,具板岩-千枚岩变质
6
特征的类复理石所覆,侏罗系陆相火山岩及磨拉石层系不整合于其上。南、北 巴颜喀拉冒地槽内褶皱紧密,经区域动力变质具板岩、千枚岩相,与褶皱变质 作用同时有中酸性花岗岩生成。
年降水量 (mm) 239.9
年蒸发量 (mm) 1695.5
相对湿度 (%)
57
风速 (m/s) 4.0
五道梁
4612.2
-5.7 577.9 2663.1
2.3 地质概要
长江源区大地构造位置,自南而北横跨唐古拉准地台、通天河优地槽带和 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
唐古拉准地台位于源区最南端,其二级单元可划分为巴塘台缘褶带、乌丽 -囊谦台隆和小唐古拉台坳。巴塘台缘褶带是唐古拉准地台东北局部的晚三叠 世火山弧,呈半月形分布于治多-玉树南侧,其西北端已伸入通天河支流莫曲 源头一带;主要由上三叠钙碱性和碱性火山岩系巴塘群组成,与南侧同期结扎 群渐变过渡,带内的基性-超基性岩不发育。长江源区中南部处于乌丽-囊谦 台隆的北西端,是准地台内长期隆起区,尤其是早古生代及侏罗纪已是陆地或 水上隆起区,本区出露最老的地层是覆于下奥陶统,其上有石炭系、二叠系、 上三叠统、中侏罗统及上白垩统;各时代地层间均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区内褶 皱、断裂发育,褶皱平缓而不完整,多呈方向性不定的短轴状褶皱;岩浆侵入 活动微弱;岩层未经区域变质。源区南及南东边缘属小唐古拉台坳,该构造单 元几乎全被角度不整合覆于下伏地层之上未变质的浅海相、滨海相及陆相中- 上侏罗统所覆。褶皱为圈闭良好的短轴状,平缓开阔,轴向不定。海相火山岩 不发育,中酸性侵入岩呈面状分布,中南部基性岩分布零星,数量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