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地理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中图版必修三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有()①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②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③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④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2、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是()A.黑垆土B.黑土C.黑钙土D.黄土3、东北农业基地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③矿产资源优势④地理区位优势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中国最大的平原是()A.东北平原B.三江平原C.松嫩平原D.辽河平原5、黑龙江省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的产品不包括()A.小麦B.大豆C.玉米D.马铃薯6、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因素有()①农作物生长②黑土冲刷③使用化肥④不合理排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黑土、黑垆土广泛分布B.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两熟作物的需要C.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D.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区8、、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不能成为我国重要的()A.商品粮基地B.林业生产基地C.甜菜生产基地D.甘蔗生产基地9、下列有关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B.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C.纬度高,气温低,多为两年三熟D.尚未开发的沼泽性荒原适宜建立自然保护区10、三江平原分布的沼泽,属于()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到内地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现象11、关于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说法错误的是()A.辽阔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B.纬度较高,不利于棉花、水稻等作物的生长C.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D.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12、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草原多为森林草甸草原B.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C.呼伦贝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草质优良D.拥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13、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是()A.人均耕地面积为全国的五倍左右B.宜农荒地全国最多,扩大耕地面积潜力较大C.主要为黑钙土,土壤肥沃D.耕地多,沙地和沼泽很少14、下列不属于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A.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B.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C.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D.推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15、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部B.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的地表特点C.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大D.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自然地理区域二、综合题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试题 中图版必修3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课后篇巩固探究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原因主要是( )A.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B.夏季高温多雨,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长C.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D.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2.关于东北农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B.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D.东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1题,东北的冻土和沼泽区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东北为中温带和寒温带,积温低,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间短;该地距冬季风源地较近,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第2题,同一地区发展同种作物有利于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积温低,不适宜喜温作物生长;东北地区热量不足,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2.A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A、B、C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草地、林地、耕地B.耕地、草地、林地C.林地、耕地、草地D.草地、耕地、林地4.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冬季风B.地势C.天气D.纬度5.导致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①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凌汛现象③地势低平④河网稠密⑤夏秋季降雨多⑥地下有冻土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3题,读图可知,A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草原东端、大兴安岭西侧,为典型的温带草原;B 地位于松嫩平原核心地带,为耕地;C地位于长白山山地,为林地。
第4题,甲地等温线向南凸出,表示本地平均气温比周围地点偏低。
结合东北地形地势分布,可以得知甲地为小兴安岭,地势高,使得气温偏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二章:第3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3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2题。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只可一年一熟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所环绕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C.该区地表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东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原因主要是( )A.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B.夏季高温多雨,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长C.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D.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4.关于东北农业的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B.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D.东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5~6题。
5.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为 ( )A.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B.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C.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D.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6.关于a、b、c三地的农业生产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为水稻生产基地B.b地为林业生产基地C.c地为畜牧业生产基地D.三者中a地的单产效益最高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读图,完成第7~9题。
7.图中A、B、C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A.草地、林地、耕地B.耕地、草地、林地C.林地、耕地、草地D.草地、耕地、林地8.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冬季风B.地势C.天气D.纬度9.导致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①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凌汛现象③地势低平④河网稠密⑤夏秋季降雨多⑥地下有冻土A.①③④⑤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由于种植、生产中很少用农药,东北大米堪称“绿色大米”,以其质优而畅销全国。
高中地理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中图版 必修3
高中地理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中图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A、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B、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全部C、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D、吉林、辽宁二省及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东北地区的地表特点是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B、河网密布,地形平坦C、地表崎岖,地形破碎D、草原广布,一望无际3、我国最大的林区位于A、东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华北地区4、东北地区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A、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B、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和小兴安岭C、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D、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和大兴安岭5、下列说法正确是A、东北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B、东北地区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C、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是中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6、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有①辽阔的土地资源,人少地多,土壤肥沃②适宜的气候条件,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③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是我国森林树种最丰富的地区④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⑤东北地区南临黄海、渤海,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滩涂面积广大,水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7、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8、中国各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土壤位于A、松嫩平原中西部B、三江平原中西部C、辽河平原中西部D、华北平原中西部9、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A、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B、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C、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D、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无霜期较长10、东北地区的耕作制度大多为A、一年二熟B 、一年一熟C、二年三熟D、三年二熟11、东北地区的林地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A、1/3B、1/2C、1/4D、2/3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地区的工业部门比较齐全,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B、东北地区与农业相关的工业相对较为落后C、东北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农业不发达D、东北地区人口稀少,于发展工业不利13、黑龙江居全国第一位的农产品是A、棉花B、大豆C、水稻D、甘蔗14、近几年,东北平原的农业布局有所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B、农田由东向西推进,西部草原面积缩小C、玉米分布更加广泛,水稻面积缩小D、水稻面积不断增加,已成为东北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15、近几年,东北平原的农业布局有所变化,正确原因正确的是①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②水利工程兴建③气候变暖④水井种稻技术发展⑤农业开发和稻谷市场影响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二、综合题16、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填空并回答问题:“据报道,全国农业区划办公室对黑龙江三江平原、内蒙古、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哈密地区共53个县级单位的1986年和1996年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判读比较,发现上述四省区10年里开垦土地的总面积近3000万亩(其中开垦草地约1800万亩、开垦荒地约1200万亩),而实际新增的耕地总面积仅1500万亩……。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必修3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发展农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
1.自然资源优势。
(1)辽阔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2)适宜的气候条件。
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林区,是中国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点建设地区。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草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
东北地区南临黄海、渤海,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拥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变化。
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水土流失严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2)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就业市场。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必修3课时演练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图版)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题,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形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
东北河流由于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以夏汛水量最大,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还存在凌汛现象。
根据等温线可判断出甲气温最低,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可判断出丙降水最多、甲降水最少。
第2题,东北地区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近年来由于黑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该区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答案:1.C 2.B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得名于横穿其境内的七虎林河,这是满语的译音,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虎林市总面积约9330平方千米,人口约31万。
根据材料,读图完成第3~4题。
3.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生产出来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解析:第3题,虎林市所在的东北林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高中地理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单项选择题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回答1~3题。
1.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A.黑龙江、松花江、嫩江B.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C.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D.松花江、嫩江、牡丹江2.在三江平原西部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是()A.黑土B.黑钙土C.沼泽土D.褐土3.从2000年起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1~3.解析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的汇合处,形成了广袤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西部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为黑土土壤。
2000年为保护湿地环境,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
答案 1.C 2.A 3.D读下图,回答4~6题。
4.甲地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带5.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A.耕地面积广B.土壤肥沃C.热量条件充足D.雨热同期6.从甲到乙()A.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出现由森林向荒漠的递变C.水分条件越来越差D.光照条件越来越差4~6.解析图中甲地位于松嫩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发展商品农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热量充足。
由甲到乙,出现由森林向草原的过渡,体现了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因此由东到西,水分条件越来越差,光照条件越来越好。
答案 4.B 5.C 6.C读下图,回答7~8题。
7.该图最有可能是()A.东北耕地分布图B.东北经济作物分布图C.东北粮食作物分布图D.东北林地分布图8.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是()A.针叶林B.人工经济林C.春小麦D.大豆7~8.解析根据图中三种图例大部分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由此可推出该图最可能是东北林地分布图。
图例Ⅲ只分布在辽河下游平原、丘陵地区,最可能是人工经济林。
【教育资料】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含解析)教师用卷学习专用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一、单选题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读《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9~2030年)》图,回答下题。
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主要划分依据包括①行政区划②生态类型③经济发展水平④环境容量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我国优化发展区的合理发展方向为A. 东北区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B. 黄淮海区综合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水产养殖C. 长江中下游区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D. 华南区控制非农用地规模,发展生态农业【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农业的分区。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划分主要依据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进行的;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些省级行政区分属于不同的发展区,因此行政区划不是主要的划分依据,①错误;同一发展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相差较大,因此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是主要的划分依据,③错误;结合选项可知,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区的主要划分依据包括②生态类型和④环境容量,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发展方向,旨在考查学生对各地农业发展特点的掌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华南区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因而今后要控制非农用地规模,同时生态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D正确;东北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方式已不适合,A错误;黄淮海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力发展水产养殖,B错误;长江中下游区盐碱地问题并不突出,C错误。
故选D。
下图分别是中国东北局部地区和美国东北部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中国东北和美国玉米带农业生产相同的自然条件是()①地势平坦②地广人稀③土壤肥沃④交通运输便利⑤机械化程度高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④⑤4.中国东北玉米带农业生产主要限制因素是()A. 地形、水源B. 旱涝、盐碱C. 低温、冻害D. 光照、风沙5.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东北玉米带今后发展的方向是()A.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B.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工作C.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课题】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教案与同步练习
【课题】中图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题目: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所需课时】2课时【课标解读及分析】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土地和环境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课标解读: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具体要求:以某区域为例,从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基础、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从该区域的农业部门构成及其分布等方面说出该区域的农业布局特点;说出该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通过案例学会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采用的教材是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中地理(必修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案例去分析在区域开发中产生的问题和原因,了解问题产生的危害和把握综合治理的措施。
这一节的内容选取了中国东北这一区域作为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案例,针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情况,教材采纳了丰富的图文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东北农业发展的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学情分析:初中已对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进行了学习,在必修一二也已对相关的自然与人文地理进行了学习,第一单元区域已介绍了区域分析的基本方式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基础应该说都已经了然于胸,一个关键就是怎么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解决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图表资料,说出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分析自然环境的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材料的阅读和对比,分析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图文信息中提炼知识要点的能力,形成积极思考,合作学习,共同发展的学习习惯,提高知识归纳和迁移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和加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提高环境建设效益的紧迫感。
高中地理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 中图版必修3
高二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一. 选择题:(其中第3、8题为双项选择)1. 东北区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是()A. 北部有春小麦、大豆B. 中部有冬小麦、玉米、水稻C. 中部有冬小麦、玉米、甜菜D. 南部有春小麦、棉花2. 关于东北森林资源及林业基地的正确叙述是()A. 森林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西侧、长白山东侧和小兴安岭山地B. 森林树种丰富,多以云杉、冷杉为代表的寒温带针叶林C.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林木采伐基地D. 今后应大规模退耕还林,退湿地还林,加强抚育和更新3. 关于东北平原黑土区的叙述,正确的有()A. 平原中东部发育为黑土,中西部发育为黑钙土B. 黑钙土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东、北和三江平原的西部,黑土分布于松嫩平原的中西部C. 黑土土层厚,腐殖质层薄,有机质层厚D. 黑土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4. 保护和提高黑土肥力最有效的办法是()A. 秸秆还田B. 增施化肥C. 植树造林D. 焚烧秸秆5. 如果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将可以()A. 降低环境质量B. 使农业减产C. 有大量沼泽动植物资源D. 使气温年较差增大6. 下列商品粮基地,提供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的是()A. 江汉平原B. 太湖平原C. 松嫩平原D. 三江平原7. 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基础是()A. 提高种植业生产能力B. 大力发展养殖业C. 大力发展加工工业D. 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8. 可导致黑土肥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A. 农作物生长B. 黑土冲刷C. 使用化肥D. 水土流失9. 东北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①大兴安岭②小兴安岭③长白山地④三江平原⑤松嫩平原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10. 目前东北林区生产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包括()A. 采伐B. 综合利用C. 营林D. 提高森林覆盖率11. 下列城市中最接近小兴安岭的森林加工工业中心是()A. 哈尔滨B. 佳木斯C. 长春D. 齐齐哈尔12. 我国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是()A. “三北”防护林体系B.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C. 沿海防护林体系D.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二. 综合题:1.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写山脉名称:A ,B ,C 。
新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版地理精品资料2019.4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甲乙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对应的是(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调整前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①商品率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②作物品种单一,以小农经营为主③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④集约化生产,机械化水平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②劳动力数量减少③农业科技水平提高④交通条件明显改善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
中图版高二地理必修三_《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训练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
近些年,随着一些特色市场渐成规模,辽宁省铁岭特色农业的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
现在只要提起铁岭就会有人提到傅家镇的花生、亮中桥镇的黄牛、威远堡镇的榛子、靠山镇的花卉和李千户乡的草坪,这五朵“金花”特色十足,动力十足,引领当地农民将农场变市场的理想变成现实。
材料二稻鸭共作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
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
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1)发展特色农业的意义是什么?(2)稻鸭共作生产系统的生态及经济优势主要有哪些?(3)我国东北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4)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推广稻鸭共作这一技术有什么不利影响?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粮仓,“西大荒”变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
材料二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北大荒”某农场土地利用结构图。
(1)从地形类型看,南方荒地属于__________,北方荒地属于__________。
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方荒地主要是____________,西方荒地主要是____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减产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
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参考答案1.(1)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我国农产品市场消费需求变化的大势所趋。
高考地理总复习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
高考地理总复习 23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中图版必修3一、选择题读某年份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比较表,回答1~3题。
黑龙江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全国人均耕地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hm 2/人)单位面积谷物4 9165 872 5 870 7 0446 207 6 175 4 885产量(kg/hm 2)1.A.上海B.黑龙江C.吉林D.浙江解析:用“人均耕地×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即可得出人均谷物产量。
答案:B2.表中人均耕地最少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B.水热充足C.地形平坦D.机械化水平高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热充足,农作物可一年二熟至三熟,故单产高。
答案:B3.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面向市场,强化商品粮基地的建设B.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C.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D.积极开发宜农荒地解析:东北地区不应积极开发荒地资源。
答案:D(2012年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摸底)下图为“某种农作物三国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图”,完成4~5题。
4.该作物可能是( )A.玉米B.小麦C.水稻D.大豆解析:从“某种农作物三国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图”上看,该作物主产国是美国、中国和巴西,结合世界区域地理的有关知识,不难判断该作物可能是玉米。
答案:A5.该作物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右上图中的( )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解析:玉米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
答案:B6.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D.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解析: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广布;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答案:A7.下图代表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解析:解答本题要根据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农业发展的道路。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练习 中图版必修3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农业发展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大豆、木材等产品的生产基地,发展农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
1.自然资源优势。
(1)辽阔的土地资源,为发展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东北地区的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2)适宜的气候条件。
东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
(3)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藏量大。
东北地区是中国主要的林区,是中国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点建设地区。
(4)草场资源和渔业资源兼备。
草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以西和三江平原地区。
东北地区南临黄海、渤海,海域辽阔,水产资源丰富,拥有辽东湾和海洋岛两大渔场。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比较齐全,工业体系比较完整;农业机械工业发展较快,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布局变化。
二、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
2.林地和草地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
3.开垦沼泽地破坏了湿地环境。
4.水土流失严重。
5.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需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三、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
(1)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发展。
(2)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效益。
(3)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更大的就业市场。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加强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
(2)抓好养畜基地建设,促进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同发展。
(3)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防洪和抵御旱灾的能力。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步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2一、单选题(共14题;共42分)1.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区域最重要的农业区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 B.汾河谷地 C.黄河谷地 D.湟水谷地(2)图示区域最重要的农业区进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位于高原上的河谷地区,海拔较低,夏季气温较高②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③夏季高山冰雪融水量大,灌溉水源丰富④有黄河流以此地,灌溉水源丰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图中P湖是我国()A.最大的淡水湖B.最大的咸水湖 C.海拔最高的湖泊 D.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湖泊2.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进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C.长江三角洲的水稻种植一年三熟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紫色土为主3.下图是东北地区中部和西部的草业一畜牧业一加工业耦合进展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北地区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优点是()。
①有效爱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②促使中部产粮区粮食就地转化③紧密了中西部的协作关系④形成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了地区优势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东北地区牧业进展重点是()。
A.退耕还草,强化人工草地建设,进展草业经济和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B.连续加大粮食种植,提供大量饲料,进展饲养业C.进展以屠宰为主的原料型生产D.围绕本地区都市消费需要,进展乳畜业生产4.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进展马铃薯产业。
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要紧来源。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坝子农业D.立体农业(2)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
其品质优良的自然缘故是()①光照充足②昼夜温差大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④病虫害较少⑤热量条件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⑤5.南非地理位置专门,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甲、乙两图,回答1~3题。
甲
乙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
D.地形不同
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动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3.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
④劳动力数量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对应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江汉平原
B.松嫩平原
C.宁夏平原
D.成都平原
8.该乡镇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 )
A.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推动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C.促进乡村城市化的整体发展
D.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
读我国南方某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9~10题。
9.该地调整前的农业生产特点是( )
①商品率高,产品面向国际市场②作物品种单一,以小农经营为主③单产高,劳动生产率低④集约化生
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②劳动力数量减少③农业科技水平提高④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地“蔗·牛·菇”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
A.山东
B.甘肃
C.广西
D.内蒙古
12.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 )
A.饲养奶牛比饲养肉牛每亩多获利5 600元
B.推广菇泥还田,利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C.实现产业衔接和资源的高效利用
D.受交通条件影响较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12分,14题16分,共28分)
13.下面甲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乙图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下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
14.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继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又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德令哈工业园、乌兰工业园、大柴旦工业园等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构建以盐湖化工为核心的六大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形成资源、产业和产品多层面联动发展的循环型产业格局,争取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等“零”排放或者是最少的排放。
材料二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67种,其中钾、镁、锂、锶、芒硝、石棉、电石级石灰岩等7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许多矿产资源间的关联度极强,综合利用率高。
材料三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
(1)读柴达木部分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回答。
①填出图中甲、乙两处的工业部门: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_。
②示意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做法有哪些?
(2)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生态农业是发展的循环体系之一,这里发展种植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分别有哪些?
答案与解析
1.B
2.D
3.C 解析:1.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
2.甲图中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3.甲图所示区域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4.A
5.D
6.D 解析:4.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
5.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
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唯一的选择。
7.B 8.D 解析:7.属于变相区域定位题,解题关键是从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中的农作物入手,其中最有效的信息是当地种植业中的大豆和玉米两种农作物,结合其特色养殖业有野猪、狍子、山鸡等可以确定该地区可能位于东北地区。
8.图中农业产业结构体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利用当地的副产品等带动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促进了沼气工程建设,而沼气池中的沼渣及沼液也可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绿肥等,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9.B 10.A 解析:9.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前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其具有生产规模小、单产高、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和机械化水平低等特点。
10.该地农业结构调整后,水稻种植业比重大幅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市场需求的变化。
11.C 12.C 解析:11.从当地产蔗可推断该地位于我国南部地区,只有C项符合。
12.由图可知,利用8亩蔗田的副产品,可饲养两头奶牛或两头肉牛,饲养奶牛可多收入5 600元,即每亩多收入700元;菇泥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但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饲养奶牛对交通要求较高。
该循环经济用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衔接,充分利用废弃资源,既有利于保护生态,又利于发展经济。
13.(1)地形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东、南、西高,北面较低。
气候特征: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原因: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水土流失减轻。
影响: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3)①(沟谷低洼地区)发展养鱼业;②(缓坡土层深厚,)发展(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等种植业;
③(陡坡)发展果园和林业;④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⑤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⑥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产;⑧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⑨培育优势农产品的品牌。
解析:(1)地形特征要根据等高线来分析,气候特征要结合地图做出正确的定位。
(2)该地为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改善表现为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流量的季节变化变小,河流含沙量减小。
(3)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质产品等。
14.(1)①电力工业建材工业②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再生利用,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量及废气、废渣等废弃物的排放,体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及“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即3R)”的循环经济原则。
(2)荒漠化植被、草地、育林地保护与治理;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沙化土地保护和治理等。
(3)有利: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土地资源丰富。
不利: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有限(灌溉水源是制约种植业的主要因素;土地盐渍化、沙化严重)。
解析:(1)甲和乙工业部门可根据工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做出判断;图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可结合图中及教材内容做出回答。
(2)该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结合该地区特点来合理安排。
(3)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点阐述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