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1通过品读《回到教育原点》我有所领悟:作为教学引领者必须让教师相信,课堂生活绝不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从事的被动工作,而是应当成为为自己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
要努力成为让学生永远记在心中的小学教师,必须付之行动,把学习获得的知识财富转化成教学生产力。
这里我对日常教学中常用到的听课、评课、写课有些许的感悟。
听课,要听出门道,不做旁观者,不做主动参与者;只做盲从者,不做引路人;只做批评家不做审美者、帮助者。
听课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和研究的专题,更应该让教师把听课当做日常教学行为。
并使听课逐渐形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评课,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被评课的老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评课的重点是什么?”其次,评课是专业的引领,不仅能指出存在的缺点,又能准确剖析盲点。
第三,把评课当做合作多赢的平台,让教师更多的分享,让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
写课,就是再思考教学,就是在表达思想,写课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对话、反思、梳理,而不是简单的口头议论。
很喜欢这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守望教育思想从坚守秉笔书写的习惯开始。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范文2了解窦桂梅,你会发现她的成长史,奋斗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读她写所的书《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还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
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
"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培养未来的希望。
然而,在当今社会,教育似乎已经远离了原本的初衷,变得功利化、应试化、功利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需要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在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后,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指出了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书中提到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初衷,让教育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分数竞争。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
然而,当下的教育却更多地偏向了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热爱,也让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失去了对自己的热爱。
这种教育不仅无法培养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反而让学生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浮躁化,甚至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
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初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品德、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发挥自己的特长。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美好,培养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有用的人才,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同时,回到教育的原点也意味着要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式的教育,而不是灌输式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教育。
教育应该是一种自主的教育,而不是被动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
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种对教育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探索。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原点》是一本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泰勒·甘迪编著的教育著作。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教育的未来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书中首先讲到了现代教育的问题,作者指出现代教育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同时,作者还指出了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困境,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挑战,而且缺乏足够的支持和资源。
接着,书中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回归到原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师培训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希望能够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提高教育的效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育的质量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代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改革的途径。
我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成绩。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应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给予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我们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教育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我们能够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前言在现代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常常会陷入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争议中,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培养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在阅读过后,我深感教育应该回到最初的原点,关注学生真正的需求,以实现他们的潜力和个性的发展。
读后感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他提到了当代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灌输知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且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教育应该更注重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而不仅仅是为了迎合就业市场的需求。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社会中,只有具备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但是教育体系却没有及时调整。
现行的教育模式远远落后于社会的需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教育和就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实际,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社交发展。
现在的教育注重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关爱和支持,需要培养积极的情绪和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结语《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教育应该回到最初的原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应该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积极的情绪和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关于教育的畅销书籍,作者是著名教育学家李启发。
这本书通过讲述教育的历史变迁、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神圣的事业,同时也明确了自己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存在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然而,现实中的教育却往往受到了种种限制和扭曲。
课堂上的应试教育、家长的唯分数论、社会的功利观念等,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和片面化。
这种局面不仅严重削弱了教育的内涵和深度,也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素质。
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更需要能够适应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教育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和灌输信息的层面,而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此外,教育的目的也是培养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担当和奉献精神的人才,而这些品质的培养需要从教育开始。
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教育回归原点的关键之一。
但是,教育回归原点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
应试教育倾向和分数至上的观念,让学生沉溺于功利的成绩追求,丧失了对知识和学习的热爱。
此外,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评价也对教育造成了压力。
家长往往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压力过于关注,社会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也更多以成绩和升学率为标准。
这种教育中的功利导向,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和功利化,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衷。
首先,学校和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是一个社会的命脉。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功利化、应试教育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回到教育的原点》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者从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也对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
在古代,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使其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功利化的倾向日益严重,让教育变得功利化,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会让他们失去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才的初衷上来。
其次,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培养。
这种片面的教育方式,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对生活的热爱,也会让他们失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内容,让教育回归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初衷上来。
最后,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潜能。
然而,在现代社会,教育往往是一刀切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失去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因此,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方式,让教育回归到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初衷上来。
通过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更是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只有让教育回归到原点,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一定会迎来新的春天。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原点》是一本由杨绛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杨绛对教育的思考和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问题的独到见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杨绛的这本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这本书中,杨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教育的深刻思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她强调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种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书中,杨绛还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她指出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教育过于功利化等。
她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教育的误解,对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忽视。
她呼吁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上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通过阅读《回到教育原点》,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我们应该重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让教育回归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有感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有感1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觉到了她的人品魅力,教课成就越加的钦佩之至。
窦桂梅是我们此刻语文界的一个标杆,一位其实不是专科身世的老师,走到今日的这一步,此刻我们看到的不过她的光环,她的光荣,她的成功,其实,在窦老师这么多成绩的背后,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她付出了多少呢?她的讲堂是灵巧的,充分的,朴素的,扎实的,充满激情的,让人回味的,让人神往的,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赞叹窦老师的讲堂,真的,她的激情,她的深度,她的厚积,都深深感动了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窦桂梅老师念书一世的阅读态度。
她以为:好老师的知识构造应当由三块构成,即精湛的专业知识,宽阔的人文视线,深沉的教育理论—功底。
在她看来,要以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一定靠念书学习进行自己的填充和深造,要像海绵吸水同样不停地汲取和纳龋窦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启发时的小人书叩开了她阅读之窗,念书看报的习惯培育了她的心性,只需碰到好书总会不由自主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好几遍。
她博学多才,小孩经典令她和学生成立起了共同的话语系统,也帮助孩子学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品特质和道德勇气,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文学社科经典令她无形中拥有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对生命的质感和情调拥有触摸和创建的能力;经典教育理论书本用理论去指导,并用想象去填充,用实践去充分。
这样的阅读是真切的,也是适用的,更是快乐的。
备课,一定付出艰辛的努力。
俗语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
看了本书以后,我深刻的感觉到,窦老师讲堂上轻松自然,信手拈来的教课技术,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成就。
1、初读教材和参照说明。
2、通读原着和作者平生。
3、选读原着和有关议论。
4、再读教材并确立主题。
5、确立教课基调解策略。
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好多触动。
就这样一读再读,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三篇)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读了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感触颇深,无论是对窦桂梅老师个人的教师素养还是书的内容。
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不管怎样,总要读书;不管怎样,总要善良;不管怎样,总要心向光明”这句话。
这句话在本书中出现了多次,这是一次又一次的告诉我们要时刻与书为伴,要充满善良,要向着光明不断努力。
其中,读书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知识是从哪里来?这些知识很大程度来自书籍。
我们要阅读各方面知识的书籍来填补我们空缺的知识储备。
如今是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孩子们通过手机、电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而是通过更广泛的渠道去充实我们自己。
现在孩子们需要一滴水,我们要拥有一条流动的小溪,因为我们不知道孩子们需要的那滴水到底是什么,所以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解决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
说到读书,我不得不说窦老师,在我心中,窦老师已成为了一个小小的书库。
窦老师读了那么多书:名著、教育书籍、历史哲学书籍等等。
看到那么多没有听到过的书名,我深感惭愧。
为什么我的大脑如此枯竭,那是因为我读的书不够多,那时因为我读的书不够细,缺乏一定的思考。
窦老师激起了我读书的热情,我也要遨游在图书的海洋,而且读的书也要涉猎多方面,从各个方面来充实自己。
我们不但要读书,还要反思,更要去写,用自己的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那篇天地,书写自己的疑惑,更书写自己的收获。
窦老师读书之丰富让我敬佩,窦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更是让我拍手叫绝。
基本功一直都是我的弱项,看到窦老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的惭愧有一次展现在了我的脸上。
窦老师的基本功如此扎实,离不开她的勤学苦练,而我正是缺乏了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仅仅把基本功当成了作业来完成,检查时就突击,一点也没有起到练习的作用。
所以,要想练好基本功,不能光说不练,要付诸实际行动,期待自己的基本功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窦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这除了她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外,还有她课前的精心备课。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通过对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首先,书中对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指出了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功能和意义。
从古代的师徒制到现代的大规模教育体系,教育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然而,作者也指出了教育的本质并未改变,那就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获取高薪工作,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有思想、有情感和有责任心的公民。
其次,书中对现代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作者指出,现代教育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这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是机械地接受和记忆知识。
这让我深感现代教育的弊病,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态度和方法。
最后,书中对未来教育的展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作者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和跨学科教育等。
这些新颖的理念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开始思考未来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相信,只有在教育的原点上重新思考和探索,才能够找到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通过阅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
只有在教育的原点上重新思考和探索,才能够找到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回到教育的原点》的书,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似乎变得越来越功利化,越来越注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而这本书则提出了一种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让我对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书中作者首先谈到了教育的初衷,教育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品格和智慧。
然而,现代社会的教育似乎偏离了这一初衷,过分注重了分数和竞争,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作者呼吁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和目的,让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工具。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不是一种灌输和压迫。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育应该是为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潜能,而不是为了塑造学生的模子。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另外,这本书还提到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现代教育似乎过分注重了课堂教学和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作者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自由和开放的过程,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不是一种灌输和压迫。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不是一种灌输和压迫。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和激励,而不是一种灌输和压迫。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想读书笔记[工作范文]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想读书笔记
这个暑假过的格外充实,因为我有幸品读了清华大学附
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的《回到教育原点》一书,她在书中所阐述的教育观点与教育理论精华,着实让我的心灵为之震撼。
一提到当代的中国教育,我们脑海中便会出现“应试” 二字,所有的一切都会围绕着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展开。
学校的升学压力,家长的盼子成龙,社会对于教育的关注目光等等,这些都是困扰着当代中国教育的一大难题。
我们在喊着为学生减负的同时,课业的压力却丝毫没有减弱。
评价一个教师的标准也是基于升学率的基础之上。
而这一切的矛盾点却将我们的教育畸形化。
我们在一味追求成绩的同时,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局面。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在当今教育的环
境下,作为体、音、美为代表的“小科”常常不被重视,而对于语文、数学、英语这个三大主科,教师身上承受的压力确实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其实教育只有学科之分,并无主次之别。
但是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去卩无形的将各个学科分出主与次。
殊不知对于学生来讲,无情的剥夺了他们的爱好。
作为一名刚刚参加教育的工作者来说,着实心中十分困惑,无奈的情绪涌上心头。
教育究竟会给学生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课堂
上风趣幽默的语言,给予学生最真挚的教育,让他们乐于学习,爱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想这才是教育的真正内涵。
正如窦桂梅所言阅读使人心静,确实是这样,我们不能强迫孩子读书,不应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适时的疏导孩子的心理,帮助他们把握正确的方向,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最新《回到教育原点》读书笔记
《回到教育原点》读书笔记------------------------------------------作者xxxx------------------------------------------日期xxxx读《回到教育的原点》有感每当到了暑假,就是读书的好时机.一个多月的时间,能让我放送自己的思维,拥有自己的阅读空间,把平常攒起来的书慢慢品味。
我相信人与书是有一种缘分,总有一本书是属于你,总有某一段文字能打动你。
这个夏天,学校推荐的窦桂梅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有那么一篇打动我的文章.窦桂梅老师是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她的文章都是教育精华,每一篇总是能让人有所感触。
可能由于我是数学老师,所以翻开的时候,我下意识就寻找“数学”这两字眼。
这次读书笔记就是《“秀"中方能“眉目清”—-从一节数学课看教学》有感而发。
语文老师改作文总是注重头尾,我看文章也是先看首尾两段,了解文章大致,再看中间精华部分。
那么第一段先摘录:“有人说数学课是清清楚楚一条线。
课堂思路清晰简单,思维严谨,并深入浅出。
我的理解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眉清目秀。
”开头很有意思,我听到过有学生是这么形容数学的:“数学就好比是一条线,不过我眼中的数学是一乱线团,根本理不清。
”可能很多初中生对于数学是又爱又怕,感觉很难理解。
这是第一次看到有人用“眉清目秀"来形容,很清雅,但不容易达到.所以,第一段很吸引我,令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怎么样能更好的用这种方法上更好的课.接着看第二段:“眉清目秀,清清爽爽,方能‘秀’中看清眉目。
当然,这里的‘秀’,应该是指我们的学生。
……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秀',引领学生成为课堂上思维活跃的主人。
学生呢,也知道自己‘秀'的是什么。
换句话说,是知道自己究竟在课堂上学到什么。
这样,‘秀'的水平和质量才能高,才能清晰地看清自己所学的‘眉目’。
”想起赵大运教研员说过的,中国的课堂,最怕是上完一堂很完美的课,但是课后学生根本不知道上了什么,美国的课堂,最好的地方是,上完一堂课,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现在国内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窦桂梅老师这段话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一节课,“作秀”的不能是讲台上挥洒粉笔的老师,而应该是学习主体的学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原点读后感教育是一个社会的基石,也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但在当今社会,教育似乎已经远离了最初的初衷,变得功利化、应试化,甚至失去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
《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教育,老师们不仅注重我们的学习成绩,更注重我们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
他们会鼓励我们多读书、多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分数。
这种教育方式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心,也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一刀切地对待每个学生。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他们总是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让我们在个性化的教育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而如今,教育似乎更多地是在追求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这让我感到遗憾和心痛,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回归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上来。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老师们,他们总是能够在课堂上注重培养我们的品德和情感,让我们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
而如今,教育似乎更多地是在追求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
这让我感到心痛和无奈,也让我意识到了教育需要回归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上来。
总的来说,《回到教育原点》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我深刻地思考了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情感和品格培养。
希望未来的教育能够回归到最初的初衷,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关爱。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归到学育的本点读后感(一)拜读着窦教师的《归到学育的本点》,越添深入天感想到了她的人格魅力,学教制诣……越添的服气之至。
窦桂梅是咱们现今语文界的一个标杆,一名其实不是博科身世的教师,走到昨天的那一步,如今咱们看到的只是她的光环,她的枯耀,她的胜利,其真,正在窦教师那么多成就的暗地里,咱们又能知叙几多呢?她支付了几多呢?她的教室是灵动的,充分的,质朴的,扎真的,布满激-情的,让人归味的,让人背往的,尔没有知叙该用甚么词语去赞誉窦教师的教室,实的,她的豪情,她的深度,她的薄积,皆深深感动了尔。
印象最深的便是窦桂梅教师“念书平生”的浏览立场。
她以为:孬教师的常识构造应该由三块构成,即粗深的业余常识,谢阔的人文望家,深沉的学育实践-罪底。
正在她看去,要以教熟熟命奠定为逃供,必需靠念书教习停止本身的补救战深造,要像海绵呼火同样一直天排泄战缴龋窦教师是那样说的,也是那样作的,发蒙时的“小人书模板”叩谢了她浏览之窗,念书看报的习气造就了她的口性,只有逢到孬书模板总会不由自主的翻阅,有的甚至读上孬几遍。
她专览群书模板,儿童典范令她战教熟建设起了独特的话语系统,也协助孩子教习到了童话人物的人格特量战品德怯气,树坐了邪确的人熟不雅;文教社科典范令她有形外领有价值判断才能战自尔晋升的才能,对熟命的量感战情调领有触摸战发明的才能;典范学育实践册本用实践来领导,并用念象来挖剜,用理论来充分。
那样的浏览是实真的,也是真用的,更是高兴的。
“备课,必需支付艰辛的勤奋。
”雅话说:学要胜利,备要领先。
看了原书模板之后,尔深入的感想到,窦教师教室上沉紧做作,疑脚拈去的学教妙技,没有是她取熟俱去的,是她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结果。
一、始读学材战参考注明。
二、通读本着战做者熟仄。
三、选读本着战相干评论。
四、再读学材并确定主习题。
五、确定学教基调战战略。
窦教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尔不少触动。
便那样一读再读,静高口去勤奋深刻到文原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外来了解,来领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后感《回到教育的原点》是一本让人深有感触的书。
作者在书中深刻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回到教育的原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教育是一种使人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传承和创新的活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却常常被功利化和标准化,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取文凭。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本质,重新审视教育的目标和方法。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一环。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学生常常被一刀切地对待,缺乏个性化的教学和关怀。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限制他们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方法,注重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另外,教育的目的也需要重新思考。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文素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技术能力,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动,更是一种人文活动。
我们需要回到教育的原点,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一名师的风采总是那么的引人!一直很佩服上课激情澎湃的窦桂梅老师,所以当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刚购了这本窦桂梅所著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把这本书借来好好看看。
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
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几遍。
”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
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我把下面的这段文字摘录下,引以为戒吧:以书为友,学会子啊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的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
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她爱写作,“语言是开出来看得到的心灵之花。
每一次记录,都会挖掘自己的心灵,并把它彰显出来。
”写什么——记号这一课的实录,写好这一课的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充分反映教学的自主和自省。
为什么而写——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清醒后的清理与整理中,不断给自己的额专业增进精神营养与生命美容;不拘一格、多样多样的书写形式,“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有了这样的记录,便具有了理性的色彩,“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最终改变我们的课堂。
她从三方面谈“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
专业自信——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专业自信。
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
教育究竟会给学生什么,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课堂上风趣幽默的语言,给予学生最真挚的教育,让他们乐于学习,爱学习,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下面为大家精心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名师的风采总是那么的引人!一直很佩服上课激情澎湃的窦桂
梅老师,所以当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刚购了这本窦桂梅所著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第一反应就是:我要把这本书借来好好看看。
拜读着窦老师的《回到教育的原点》越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她的人格魅力,教学造诣……越加的佩服之至。
她爱阅读,正如她所说“只要遇到书,我就情不自禁地翻阅,喜欢的便爱不释手,有的甚至堵上好几遍。
”她读儿童经典,她读文学社科经典读,读经典教育书籍。
在这本书籍中,她单单举例的经典教育书籍就有18本,,原来她就是这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远眺。
我把下面的这段文字摘录下,引以为戒吧:
以书为友,学会子啊阅读中经营生活,迟一天,多一天的平庸的困扰;早一天,就多添一份人生的精彩。
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过的情怀是苦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名著洗礼过的人,也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
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成就了他的生命发展史。
她爱写作,“语言是开出来看得到的心灵之花。
每一次记录,都会挖掘自己的心灵,并把它彰显出来。
”写什么——记号这一课的
实录,写好这一课的教学故事,或一篇教学反思,充分反映教学的自主和自省。
为什么而写——用文字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清醒后的清理与中,不断给自己的额专业增进精神营养与生命美容;不拘一格、多样多样的书写形式,“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有了这样的记录,便具有了理性的色彩,“就会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守住心灵,把困惑变成收获,把收获变成反思,在课堂反思中稳步前行”,最终改变我们的课堂。
她从三方面谈“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
专业自信——强调教师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鼓励教师自我剖析、自我澄明,建构专业自信。
坚持读书、写随笔,更重要的是回到实践中积累和反思,捕捉到有利于语文教学的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而,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专业技能——研究教学。
只要做教师,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把学习获得的能量转化为课堂智慧。
专业自我——语文教师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对自己的课堂是能够做明智的判断和抉择的。
只有教师有自己的主观意识,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没有专业自我,很难有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记住了:“人必须让自己自省着”“有专业尊严的语文老师是美丽的。
”
很喜欢她在xx年12月29日发言成的《教学三问》,她首先点明“教学是一门特别的专业”,最核心的是学科知识,其次是教育学专业。
接着她认为“教学是一种格外的良心”。
教师心中必须盛满学生的期待,学校心中同样必须盛满对教师的期待。
教师要深深认识到,每天的课堂才是决定孩子生命是否在生长的地方。
最后她提出“教学
是一份集体的智慧”,教师必须学会在学校、在年级组的学习共同体中成长。
何为“学习的共同体”?树立共同愿景,激发高度热情,改善思维模式,共同创造智慧、共同享受教育。
更惊喜的是书中,还有“说课这门功”的阐述。
学习如下:什么是说课?一句话,说课就是说“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什么要说课?第一,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第二,有利于对课堂的聚焦探究;第三,有利于课堂多向度的观察。
如何说课?第一,教材分析“透”(就是对教材把握的准度、高度和深度);第二,学情定位“准”(1、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2、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3、对学习者态度起点的分析。
)第三,目标阐述“清”;第四,教学流程“简”(简约——教学流程仅仅围绕目标与重点,进行简约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具备以下的特点:1、清晰具体;2、详略得当;3、理念点睛。
第五,教学设计“新”(教师自己对教学独特的理解,以及相关的独特的创意。
)说课的形象?语言:1、声音要自然;2、语速要适度;3、语言要变化;4、感觉要兴奋;5、手势要大气。
自信,既不能妄自尊大,更不能妄自菲薄。
尤其在答辩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谦虚而不自卑,义正词婉,理直气和。
细节:比如多媒体的适应不宜过于反复,板书时字的笔顺一定要正确等。
但是,说课最终倚靠的还是教师平时的积淀哦!
好书,是要不停地咀嚼的,这本书我会继续品尝。
在教学路上,我希望自己“努力做一棵树,把根深深地植入读书和反思的泥土中,总有一日能枝繁叶茂。
”
本学期读了窦xx老师的作品《回到教育的原点》。
在这本书里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大量活生生的例子,从“回到素养—好教师从哪里来”、“回到课堂—好教师到哪里去”、“回到制度—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回到教育—我们能做什么”、“玫瑰小语—致你我他”五个部分分析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办法。
读完这本书,对我最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是第四部分中的“写好方块字,教育要做什么”。
窦老师从“主要问题在哪儿”、“语文老师该怎么做”进行了分析。
对于现今电子信息时代来说,过于依赖用电脑、手机打字,因而现在的学生写字书写潦草。
对于日常的写字教学,学生的写字由语文老师负责,识字教学,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
窦老师说“要面对现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汉字的发展。
”我们语文老师当做的,要尽力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上周王璐君老师的书法讲座,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字,还需好好写!窦老师从:“记忆字形、写字指导、字体样式”三个方面针对写字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在记忆字形的教学步骤中要适当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写字时要注意笔顺、字形、偏旁结构,田字格占格位置,并让学生观察字的关键点,这样才能越写越好。
从窦老师写好方块字到王老师的书法讲座,深深感知:识字、写字在小学阶段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适当边指导边板书示范,引导学生都要把字写
好。
这样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发展和弘扬下去。
那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写好方块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