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介甫的《沈从文传》
中国现当代文学 13-沈从文
2、一曲爱与美的人情与人性的颂歌
《边城》的主线是一个哀婉动人、和谐
恬静的爱情故事。 翠翠的纯真专一 傩送的热情正直 老船工的慈爱善良 船总顺顺的大度
美好的道德品性
作者本意不仅在于描写爱情的曲折过程
和人事的纠葛,而是力图围绕这个故事, 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爱、父子之情 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和民俗风情的细 致镂刻,生动地展现出边城人民的健康、 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
三、文学图景:湘西与都市的对立
沈从文的创作疏政治而亲人性,以其独
特的“生命哲学”和追求“自然人性” 的审美选择,构筑起自己的小说世界。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
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 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 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 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 的是‚人性‛。《习作选集代序》
第十二章 赤子其人:沈从文
一、传奇人生
沈从文 (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湘西 凤凰县人。 顽童与小兵 —— 作家——教授—— 文物学家
1、湘西岁月 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省西部的凤凰县,原
名沈岳焕。 6 岁入私塾读书,贪玩,逃课。后 到新式小学读书,依然如此。 1917 年秋自县第一小学高小毕业。这是他最后 学历。8月入地方军队当兵。 1918 年随当地土著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 与沅水流域一带。 期间改名为从文。军队覆 灭,归家。
2、都市:病态文明景观
沈从文较多地看到现
代都市文明和文化的 缺憾,尤其是都市人 性异化的现象, 如: 《绅士的太太》 、 《八骏图》 、《某 夫妇》 、《都市一 妇人》。
3、湘西:自然人性样本
沈从文以巨大的热
(14)沈从文的小说
四、文化蕴含
《边城》表现了一个完满而自 足的“湘西世界”(理想人生缩影, 现实和梦幻交织)中理想人性的极 致美:自然淳朴、和谐宁静。营造 了现代社会的精神乌托邦,即一个 未被现代文明浸润的人生形式。
这种人性、人生形式的极致 就是对“神性”的赞美。 “神性=爱+美” 在沈从文作品中,神、爱、 美三位一体就是最高的人性。
② 男女情:她情爱意识的萌发 A. 端午节,巧遇傩送后回家,“但另一件 事,属于自己不管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 一个夜晚”。以后经历的两次端午节,“总 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美”。 B. 被大鱼吃掉,反复出现,成为一个秘码, 乃至于祖父提到傩送时说“大鱼咬你,大鱼 咬你”。 C. 虎耳草,“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表明翠翠已春心荡漾。
“乡下人”的传奇人 生
顽童-小兵-作家-教授-文物学家
“高尔基沿着伏尔加河流浪过。马克吐温 在密西西比河上当过领港员。沈从文在一条 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 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 这片土地的印象里”。“他的一生是一个离 奇的故事”——汪曾祺
一、传奇人生: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湖南湘西凤凰人,身上有 汉族、苗族、土家族三种血统。他出生 于行伍世家,祖父沈宏富行伍出生,官 至贵州提督,父亲沈宗嗣,是一个想当 将军的下层军官,母亲黄英是当地唯一 的贡生的女儿。
人历经磨难的倔强生存本性。
2.理想的人生形式 《边城》《龙朱》《月下小景》等 表现了一种理想化的“优美、健康、自 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展示 了最高人性(“神性”:爱与美的结合) 的生命追求,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边 城”世界。
沈从文认为这种健全优美、自由自 在的人性只存在于理想的湘西乡土文化 形态之中。 正如他所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 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 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 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 “人性”。” 因此,湘西边城世界在沈从文笔下 变成了一个淳朴自然,和谐优美,充满 健康生命力的理想乌托邦和世外桃源。
沈从文与贺龙
青年作家 | Young Writers
8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九二六年,奔向了北京的沈从文,已经可以在报刊上
开始发表作品了。 一九二七年,奔向南昌的贺龙,以起义总指挥的身份向
旧体制打响了第一枪。 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三七年,沈从文出版了五十多本小说、
散文,成为当时中国文坛上最多产的作家。 而在一九三五年,贺龙就已经是红军一方面军的司令了。 ……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我们敬爱的贺龙元帅已含冤含辱 去世十来年了。沈从文以古稀之年的奇迹却还在蛛网密布的 一个领域里自我陶醉地忙着。
年的助手,了解沈,更能听懂沈先生的谈话意思。这一段访
谈是这样的:
3
金:贺龙将军你记不记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沈:年轻的时候长得蛮漂亮的,在陈渠珍下面最先是做
据《贺龙年谱》(李烈编,人民出版社 1996 年 1 月版)《第
警卫营长。到桃源的时候做警卫团长。
二章 民主革命的斗士》中记载:
金:他原来是地方军阀?
家乡。一九四九年随“湘西王”陈渠珍起义。一九五一年在“镇 反”中被枪决。一九八三年平反。
沈叠余高大英俊,风流倜傥,且喜欢与文化人交往。西 南联大搬去昆明,闻一多、林徽因等一大批教员从湘西经贵 州去云南,路经湘西沅陵时就受到了沈叠余好几天的热情接 待。沈从文特别喜欢这个弟弟。当沈叠余受重伤在湘西养好 伤登船复又上前线抗日时,沈从文追着弟弟的船满眼热泪地 跑了很远。
后来,我在沈先生的日记里看到,沈先生与李振军(凤凰人, 曾任武警总部政委)、贺捷生夫妇也有过相聚,说是找个机会, 几家人一起回家乡看看。
沈从文的后半生:总而言之不醒
沈从文的后半生:总而言之不醒作者:李静睿来源:《时代报告》2014年第12期去年在纽约的时候,我见过一次汉学家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他是《沈从文传》(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的作者。
1977年,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以《沈从文笔下的中国》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来经过几次扩充,成为公认最为详尽的沈从文传记。
金介甫在纽约皇后区一个小大学里教书,办公室大概只有四五个平方,开着极小的小窗,我在排山倒海的资料中勉强坐了下来。
他六十几岁,秃顶,离婚,独自住在新泽西州,每次往返学校需要七个小时,需要开车转火车转地铁再转公交车。
聊到最后,我忍不住抛弃礼貌,去关心他的生活,问他那本《沈从文传》1999年引进中文版时到底拿了多少版税,金介甫茫然地说:“没有版税啊,就是出版社请我吃了两顿饭。
”然后我又问198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在美国卖了多少本,他高兴起来:“五百本!这是汉学界的畅销书!”坐车回家的时候我想,这个人真适合为沈从文写传。
沈从文是中国1920-1930年代富于盛名的小说家。
1988年他去世时,《纽约时报》讣告称他为“中国文学与独立思想的桂冠式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说《边城》与《长河》,以及一系列其他形态丰富的短篇小说。
1949年政权更迭后,他转入文物研究,创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至去世再未有小说公开发表。
沈从文一生与时局交缠,他身上凝聚着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冲突感。
金介甫的《沈从文传》以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和充满湘西特色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金介甫写道:“(沈从文)在现代中国的道德群体中表达出自己的乡土意识”,并将沈从文誉为与契诃夫比肩的作家。
然而,政治的问题随之而来。
这位1949年后在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地位的作家面临着个人创作与为意识形态写作的冲突,随后又因接受政治改造而逐渐缄默。
2014年7月,由复旦大学文学系教授张新颖撰写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出版,更聚焦于沈从文与政治交缠放弃小说书写后的岁月。
沈从文简介
人物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 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 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 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 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 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 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 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 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 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 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 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15岁的三三在一个夏天的黄昏里遇见了一位城里的白脸少爷, 而总管家的管事如同说梦话般对少爷说让总爷做媒,如果那 样,少爷就是碾坊的主人了。三三做了一些梦,梦见少爷掉 进了水了。母女俩说起城里有很多房子,“每一栋房子都住 了一个老爷同一群少爷。”三三娘隔三差五地往少爷家送鸡 蛋。。。。。。 当有一天三三和她娘再一次送鸡蛋的时候,听说少爷死了。 “是谁死了?” “就是上个月从城中搬来养病的少爷,只说是病,前些日子 还常常出外面玩,谁知忽然犯病死了。”三三听到这个,心 里一跳,心想这难道是真的?
三三于是做了和城里人有关的梦。可突然那 个城里来的白脸少爷死了。 那个城里来的养病的少爷的死把三三从梦中 拉回现实。三三的朦胧的初恋破碎了。
我走过无数的桥,看过无数的云,喝过无 数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纪 的,我应当为我自己感到庆幸。 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 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 (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 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 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 《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 萧乾、李健吾、芦焚、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林庚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即非职业化作家为代表,其中最 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沈从文与吴晗-智慧与权力的天平
沈从文与吴晗:智慧与权力的天平1929年9月初,沈从文开始正式任吴淞中国公学讲师,开设的课目有《新文学研究》、《小说习作》和《中国小说史》。
小说家沈从文从此登上大学讲坛,他到中国公学担任讲师,是中国公学校长胡适的推荐和提携。
那时,小说家在大学谋一教职,并不像当今作家到高校当教授那样普遍。
还是这个9月。
沈从文做了认真而充分的准备,所备资料足供一节课使用。
从法租界的住所去学校时,他还特意花了八块钱,包了一辆黄包车,而此次讲课的报酬,却只有六块钱!多年以后,沈从文回忆他第一次上课时的情形:“第一堂就约有一点半钟不开口,上下互相在沉默中受窘。
在勉强中说了约廿分钟空话,要同学不要做抄来抄去的‘八股论文’,旧的考博学鸿辞,学王褒《圣主得贤臣论赋》无用,《汉高祖斩丁公论》也无用。
新的什么用处也不多,求不做文抄公,第一学叙事。
末尾还是学叙事,才能谈写作……感谢这些对我充满宽容的同学,居然不把我轰下讲台!”沈从文第一次在大学讲台上授课,非常紧张,一看到台下众多学生好奇的眼神,以至于准备好的课无从讲起。
大脑中一片空白。
沈从文的紧张无形中传播开去,一些学生也莫名地替沈从文紧张起来。
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外国语文学系刚上大二的女生来旁听,名叫张兆和。
见沈从文如此狼狈,她竟不敢抬头再看这位年轻的老师。
人生永远无法预料,沈从文就这样开始了教书生涯。
教师也无法预料会遇到怎样的学生。
沈从文在他执教的第一堂课上,他无法预料,在这个远离上海繁华市区的学校里,他会爱上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他更无法预料,在这个大学里,他会遇到后来成为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
他只能感慨:生命中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中国公学的老师沈从文有一个才华不凡的学生吴晗生活中始终有一些巧合,耐人寻味。
中国公学时期的张兆和,出身世家。
合肥张家声名显赫,后张家移居苏州。
张家四姐妹是大家闺秀,才华、容貌出众。
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活泼,爱运动,在学校运动会上经常拿第一。
张允和后来回忆说:“很多人追求我们三妹,沈从文情书最多,吴晗也写过一些。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男,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沈从文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
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
因此,沈从文的民族身份可以是此三个民族的任何一个,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
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
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的婚姻家庭1930年7月张兆和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刚见面时,胡校长大夸沈从文是天才,是中国小说家中最有希望的。
张兆和却不以为然,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恋来得默然,却是一发不可收拾,写给她的情书一封接一封,延绵不绝地表达着心中的倾慕。
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
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
最终打动了张兆和,于1933年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成婚。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
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打击着沈从文,使他陷入了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
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
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
一、整体把握1、阅读《从文自传》《沈从文传》,把握基本事实,了解沈从文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2、阅读文本,理解沈从文的写作心理,注意文中的细节描写,鉴赏他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了解其作品的特色。
3、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了解沈从文的创作思想,从而全面地认识沈从文。
4、学习自传的基本写法,尝试自己写自传。
二、专题研究1、文本研读本文是略读课,阅读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揣摩重点词句含义的能力,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的能力,自己设题自己答疑的能力。
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通过阅读,着力于情景再现,进入沈从文在湘西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
本文节选部分是《从文自传》的第三、五、十五、十八章。
记录作者童年和一般少年时代的蜕变与成长,既有天真好奇的乡野童年,也有胸怀抱负与经历坎坷的青年生涯,真实而生动的再现了作者早年的生活,同时以湘西为背景,展示了湘西的人民性情的强悍与民风的淳厚,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氛围和神秘新奇的情趣。
本文属于文学性传记,用散文笔法写成,叙述与描写并重,故事性较强,阅读时应多留意其取材的用心与文字的质朴。
这一特点在节选部分的第一节和第二节体现得更为明显,可以参照题型设计中的【能力训练】来理解。
为了更进一步理解文章,最好能自己“读出问题”,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沈从文对待人生的态度,寻找其在文中的暗示,并试着摘引文中相关语句来分析。
如:⑴、文本“保靖”部分最末一自然段说:“我们各人都知道行将有一个机会要来的,机会来时我们会改造自己变更自己的,会尽我们的一份气力去好好做一个人的。
应死的倒下,腐了烂了,让他完事。
可以活的,就照分上派定的忧乐活下去。
”这段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此时的沈从文离开沅州,他在常德无所事事的呆了一段时间后,又跟着熟人到了保靖呆了大半年,后来仍是投身到军营,在自称“湘西王”的湘西巡防统领陈渠珍身边做书记。
曾经有过做将军的理想,这时候理想在沈从文身上大概已经消蚀殆尽,只抱有将来能做什么就做什么的念头。
沈从文的后半生:总而言之不醒
沈从文的后半生:总而言之不醒作者:李静睿来源:《时代报告》2014年第12期去年在纽约的时候,我见过一次汉学家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他是《沈从文传》(The Odyssey of Shen Congwen)的作者。
1977年,金介甫(Jeffrey C.Kinkley)以《沈从文笔下的中国》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来经过几次扩充,成为公认最为详尽的沈从文传记。
金介甫在纽约皇后区一个小大学里教书,办公室大概只有四五个平方,开着极小的小窗,我在排山倒海的资料中勉强坐了下来。
他六十几岁,秃顶,离婚,独自住在新泽西州,每次往返学校需要七个小时,需要开车转火车转地铁再转公交车。
聊到最后,我忍不住抛弃礼貌,去关心他的生活,问他那本《沈从文传》1999年引进中文版时到底拿了多少版税,金介甫茫然地说:“没有版税啊,就是出版社请我吃了两顿饭。
”然后我又问198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在美国卖了多少本,他高兴起来:“五百本!这是汉学界的畅销书!”坐车回家的时候我想,这个人真适合为沈从文写传。
沈从文是中国1920-1930年代富于盛名的小说家。
1988年他去世时,《纽约时报》讣告称他为“中国文学与独立思想的桂冠式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说《边城》与《长河》,以及一系列其他形态丰富的短篇小说。
1949年政权更迭后,他转入文物研究,创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至去世再未有小说公开发表。
沈从文一生与时局交缠,他身上凝聚着个体与国家之间的冲突感。
金介甫的《沈从文传》以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和充满湘西特色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金介甫写道:“(沈从文)在现代中国的道德群体中表达出自己的乡土意识”,并将沈从文誉为与契诃夫比肩的作家。
然而,政治的问题随之而来。
这位1949年后在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地位的作家面临着个人创作与为意识形态写作的冲突,随后又因接受政治改造而逐渐缄默。
2014年7月,由复旦大学文学系教授张新颖撰写的《沈从文的后半生:1948-1988》出版,更聚焦于沈从文与政治交缠放弃小说书写后的岁月。
沈从文和《边城》
8、沈从文研究从1949年到1980年,在中国大陆和台 湾几乎是一片空白。但在西方和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开 始把沈从文纳进大学课程和学位论文中。80年代中期中 国大陆兴起沈从文热。
三.沈从文的文学贡献
1.用小说和散文建 构出特异而 美丽的 “湘 西世 界”。他描绘了一幅幅绮丽多姿的湘西风景画和风俗画; 湘西人物志和风物记;表现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 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文相信文学理 想的力量,相信理想人性能使社会提高到更高水平。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四.解读《边城》
1.内容简介 《边城》全文原发表于1934年初的《国闻周报》,是 沈从文所写的唯一的一个中篇小说。 《边城》主要人物:顺顺、天保、傩送 祖父、翠翠、杨马兵 《边城》写一个围绕着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农村女孩子 翠翠发生的爱情故事。《边城》的三人故事看似平淡,内 中却有大波折,矛盾永远无法解决。选择与放弃,这个现 代爱情小说中常见的主题,被那淡山远水白塔黄狗疏离开 去,打破了通常的阅读期待,这正是沈从文讲故事的精妙 之处。
3、吴立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复旦大 学出版社1991年版。 4、赵园主编:《沈从文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 社1993年版。
六.思考题
1.试比较《边城》和汪曾祺的《受戒》。 2.分析《边城》的主题意蕴。
3.《边城》的创作特色 (1)自然美与风俗美的描绘
首先,沈从文用了较多篇幅描绘茶峒城幽静美丽的 自然景色,旨在揭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对 古朴又极富地方色彩的风俗的描写,如端午赛龙舟、中 秋月夜对歌等。它实质上揭示了楚地传统文化对人性的 孕育,即培养了热情、勇敢、真诚和坚韧的民族气质与 性格。
《从文自传》与金介甫版《沈从文传》的差异-5页精选文档
《从文自传》与金介甫版《沈从文传》的差异当国内还不知道沈从文其人时,在美国任教的中国著名文学批评家、教授夏志清就给予了沈从文足够的重视。
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专章叙述了沈从文。
沈从文的传记目前已经出了十来种版本,如沈从文自己写的《从文自传》、美国人金介甫著的《沈从文传》、凌宇著的《沈从文传》、吴立昌著的《“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高维生著的《浪漫的沈从文》(中国第一部以散文形式写成的沈从文传记)等等。
在国外沈从文传记较有影响的是金介甫的《沈从文传》。
沈从文从在1932年写过一部《从文自传》。
这是其他一切沈从文传记的首要参考资料。
这本书大约成书于沈从文30岁时,当时沈从文在青岛大学教书,他的一个朋友准备在上海办个新书店,开玩笑要他来为“打头阵”,约定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
于是沈本着可以温习一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他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这样一个目的来写这部自传的。
①时任美国圣诺望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金介甫(1948.7-)也把自己的目光投在了沈从文研究上。
其1977年以论文《沈从文笔下的中国》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就准备撰写沈从文的传记。
他于1980年来到北京,采访沈从文的家乡凤凰,遍访当地父老,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同年沈从文夫妇应邀去美国讲学,金介甫多次担任导引。
此后的几年间为核实传记史实,金介甫一直和沈从文通信商榷。
1987年,金介甫的《沈从文传》问世,这是西方学者写的第一部沈从文传记。
此书问世后,作家沈鼎山惊叹之余,深深地为我国学人未能早日写出这样的巨著而感到惭愧。
②本文将沈版《从文自传》与金版《沈从文传》两部著作进行了以下内容的比沈作与金作存在三个比较明显的不同点,即完整与否、注释的繁简及写作目的的不同。
一、完整性与否沈从文的《从文自传》从自己的幼年时期开始写起,写到1932年。
也就是说《从文自传》是写沈从文进京之前的湘西生活。
《从文自传》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写沈从文幼年、青少年时代的军营生活。
沈从文赏析
1922年在湖南保靖军队时留影
• 14岁小学毕业后家境 衰落,沈入伍,过着 半流浪的士兵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当 过卫兵、班长、书记等 , 亲眼目睹了湘兵的勇猛 威武,也感受到了嗜杀 者的残酷暴戾。年轻的 沈从文过早地直面着生 活中的鲜血和阴暗,反 促使他以后在形诸笔墨 时形成了一种追求生活 真、善、美的艺术品格。
• 《柏子》《萧萧》等篇中,主人公分别是 水手和童养媳,沈从文并没于从经济关系 着眼,写出下层人民的生活苦难,而是更 关注于这种背景下湘西下层人民的生命形 式。
• 《萧萧》
• 萧萧的生命中“常”与“变”交织,必然 与偶然错综,存在着命运的多种可能性。 这类善良、淳朴的山村儿女,生命在一种 无法预测其结果的人生浪涛里浮沉,任何 一种偶然因素都可使她们的命运改观。她 的精神世界还是一片荒原,理智被蒙蔽着, 生命处于被动的自在状态,没有、也不曾 想到如何自主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命运,自 始至终都是懵懂和麻木的。
• 金介甫(JeffreyC. Kinkley,1948—) • 美国汉学家,1972 年开始研究沈从文, 第一个给沈从文以明 确的崇高地位。被誉 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 一人。1977年以《沈 从文笔下的中国》获 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美国作家金介甫著《沈从文传》
• 沈从文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包括: • 苏雪林的《沈从文论》(1934) • 刘西渭的《〈边城〉与〈八骏图〉(1935) •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 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 • 金介浦的《沈从文传》 • 凌宇《沈从文传——生命之火长明》《从边城
地方的好习惯是消灭了民族的热情是下降了女人也慢慢地像汉族女人把爱情移到牛羊金银虚名虚事上来了爱情的地位显然是已经堕落美的歌声与美的身体同样被其他物质战胜成为无用的东西2生命的自在形态及其在社会之变下的演变在描写现代湘西社会的作品中沈从文为我们展现出多种文化绳索绞结而成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里以生命的自在状态随命运浮沉的乡村灵魂
《沈从文全集》总目
《沈从文全集》总目第1卷鸭子蜜柑入伍后公寓中第2卷老实好管闲事的人篁君日记梓里集第3卷阿丽思中国游记(两卷)雨后及其他山鬼长夏不死日记第4卷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四夜间及其他旅店及其他采蕨一个天才的通信第5卷沈从文甲集石子船龙朱衣冠中人第6卷旧梦沈从文子集一个女剧员的生活楼居第7卷虎雏凤子都市一妇人阿黑小史一个母亲如蕤集第8卷游目集边城八骏图新与旧主妇集第9卷从文小说习作选短篇集月下小景神巫之爱第10卷长河乡村琐事芸庐纪事虹桥集雪晴第11卷遥夜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湘西第12卷烛虚七色魇集友情集南北风景我与新文学第13卷记胡也频记丁玲记丁玲续集从文自传从现实学习第14卷甲辰杂谈怎样从抗战中训练自己见微斋杂文霁清轩杂记北平通信跑龙套艺文题识录第15卷人谣曲忧郁的欣赏絮絮浮雕乐章匡庐诗草井岗山诗草赣游诗草青岛诗草郁林诗草牛棚谣云梦杂咏文化史诗钞京门杂咏喜新晴第16卷中国小说史沫沫集沫沫集续编序跋集编者言术艺刍言第17卷文学运动杂谈废邮存底昆明冬景云南看云集新废邮存底续编(1——17卷600元)第18—26卷书信第27卷一个人的自白沉默归队史无前例(上、下)谈话及其他无从驯服的斑马无从毕业的学校忘履集(18——27卷320元)第28卷480元中国玉工艺研究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研究漆器及螺甸工艺研究狮子艺术陈列设计与展出第29卷450元唐宋铜镜镜子史话扇子应用进展文物研究资料草目第30卷430元中国丝绸图案织绣染缬与服饰《红楼梦》衣物及当时种种说“熊经”文物谈小录第31卷480元龙凤艺术新编马字艺术和装备文史研究必须结合文物第32卷520元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先生自订年表张兆和整理记录出生年月:一九O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籍贯:中国湖南凤凰县性别:男笔名:岳焕,懋琳,上官碧,窄而霉斋主人,甲辰,小兵父:沈宗嗣,医生母:黄英配偶:张兆和结婚年月:一九三三年九月九日(已退休)子:沈龙朱。
一九三四·十一·二十次子:沈虎雏。
高中语文:《箱子岩》导读教案 语文版必修2
《箱子岩》导读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1〕水之于沈从文,有如血液之于一个人的生命。
离开沅水或许便不会有一个被世人称作小说家的沈从文——准确地说,起码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要谈论的写《箱子岩》的沈从文。
沈从文的全部创作和灵感都得自这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他说:“我看久了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2〕此时,他又实实在在地回到水边,面对曾经生活了十多年的那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看到日夜不断千古长流的河水里石头和沙子,以及水面腐烂的草木,破碎的船板,使我触着了一个使人感觉惆怅的名词,我想起‘历史’”。
〔3〕那“历史”,不是官方史书典籍的刻板记载,在沈从文的眼里,那“一套用文字写成的历史,除了告给我们一些另一时代另一群人在这地面上相斫相杀的故事以外,我们决不会再知道一些要知道的事情。
但这条河流却告给了我若干年来若干人类的哀乐!”〔4〕因此,他的用意在于从民间的视角与立场,以一个精神和人格都绝对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和打量这片土地的过去,从活生生的当下出发,在实现对历史的想像与整合的同时,以此为出发点去思索未来,这是沈从文格外感兴趣的一项崇高而又功德无量的事业。
“这条河过去给我的是‘知识’,如今给我的却是‘智慧’”,〔5〕他相信“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6〕所以,只有在这条承载着世世代代湘西儿女的哀乐悲欢、长达千里的沅水中,才能发现真正的湘西。
那个位于沅水中段的特别著名的悬崖——箱子岩,其实就是作家寻觅历史踪迹、思索未来的一个支点,也是“回忆”借以展开的一个“由头”。
沅水中段神奇神秘的箱子岩,“是一列五色斑驳的石壁,长约三四里,同属石灰岩性质。
石壁临江一面崭削如割切”,“最引人注意处还是那半空中石壁罅穴处悬空的赭色巨大木柜。
浅论沈从文美学观
浅论沈从文美学观
解亚姣 云南师范大学
摘 要 :沈从 文的 美学观在 中国近代 文学 史上极具特 色 ,虽然终 其一 生 ,他始 终没 有形成 自己的美学理论 体 系 ,但 沈从 文 曾在 多种 场合 表达过 自己的美 学追 求,并始 终 以高超 的美 学姿态来 关 照 自己的文 学创 作 。本文 将对 沈从文 的美 学 观做 一个简单 的梳 理和 阐释。 关 键词 :沈从 文 ;美 学观 ;生命
一
明如 水 晶。 自然 既长 养她且 教育她 ,为 人天真 活泼 ,处处 俨 然 如一 只 小 兽物 。人 又那 么 乖 ,如 山头 黄麂 ~ 样 ,从 不 想到 残 忍事 情 ,从不 发 愁 ,从不 动气 。 ”天保 “ 豪 放豁 达 ,不拘 常 套 小节 ” ,傩 送 则 “ 不 爱 说话 , 眼眉 却秀 拔 出 群 ,一 望 即知其 为 人聪 明而 又 富于 感情 ” 。老船 夫朴 实敦 厚 ,对孙 女关怀 备至 。
、
美 在 生Leabharlann 命 三、美的概念可 以升华 学 界很 少有 人注 意 到 了沈 从文 “ 美 的概念 可 以升华 ” 这 一美 学 观 。金介 甫在 《 沈 从 文传 》 中敏 锐 的指 出 :“ 如 何 对待美 ,对待 水火 不相 容的传 统虚伪 道德 ,沈认 为应 该
采 取更 高的美 学观 点 他看 到世 界是唯 心 的,在 哲学上 即 是 实体 也是现 象 。他 引用康 德哲 学的本 体论 ,说美 的概 念 可 以升华 ,尽 管现在 形态 丑陋 ,只讲暴 力 。沈正是 从这 种 美 学观 点 出发 ,为农 村 的道德秩 序辩 护,描 绘农村 地 区的
“‘ 生命 ,是 理解 沈从 文 小说 的关 键 词。 ”…这 使得 研 究者 将 沈从 文 的 美 学追 求 与 生命 联 系 起 来 ,最 终提 炼 出 了“ 美在 生命 ”这 一美学 问题 。“ 美不 在生 活 ,而在生命 。 生 命的本 质 ,首先表 现为 摆脱 金钱 、权势 ,符合 人 的 自然
异域知己: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述论——以《沈从文传》为中心
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异域知己: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述论——以《沈从文传》为中心姓名:凡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70401异域知己: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述论——以《沈从文传》为中心作者:凡平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1.周军论沈从文小说的嬗变[学位论文]20062.韩小燕沈亚之散文研究[学位论文]20103.徐娟沈从文个体人格论[学位论文]20044.王轶高《诗人玉屑》诗歌评论用语研究[学位论文]20095.任娜后现代语境下的沈从文研究[期刊论文]-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0,27(1)6.唐永泽.TANG Yong-ze论沈从文弃文转行的内因[期刊论文]-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8)7.戈成.Ge Cheng三重文化形态碰撞中的人生形式--《萧萧》文化编码试释[期刊论文]-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8.黄小玲《管锥编》辞赋研究概论[学位论文]20089.谭立.TAN Li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偶然与必然——社会政治生态下的沈从文[期刊论文]-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10.谈悦华.谢春娥.TAN Yue-hua.XIE Chun-e微分中值定理关系浅析[期刊论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3)引用本文格式:凡平异域知己: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述论——以《沈从文传》为中心[学位论文]硕士 200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姓名:张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学指导教师:吴毅20080603摘要“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本研究以故事的形式将事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陕西省林业厅、地方政府、评审专家、周正龙、官僚系统、网络、傅德志、新闻媒体、国家林业局等在事件中的表现的描述,揭示了他们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逐渐呈现出了整个事件的逻辑。
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_张杰
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张杰摘要: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深入而独特,这得力于他的历史专业出身和社会学派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及这些因素与沈从文创作特点的契合。
5沈从文传6的完成,也意味着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开始从/历史研究0向/文学研究0过渡。
关键词:金介甫;沈从文研究;历史专业;研究方法恐怕不仅仅是在英语世界,就是在全世界,金介甫的沈从文研究也算得上深刻而独特。
正如严家炎先生称/沈从文的一生是个奇迹0。
在严家炎先生看来,另一个奇迹就是金介甫为沈从文立传:现在有了另一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以沈从文为传主的第一部传记而且是资料那样丰富,内容又那样引人入胜的传记,它的作者竟是金介甫(Jef-frey K i nk l ey1948))这样一位西方学者。
我不知道,这可不可以也称作奇迹;至少在我,读完后确实感到惊讶和佩服的。
¹类似的双重感叹证明严家炎此举并非个案,沈从文的学生、著名作家汪曾祺就是一例,他说:高尔基沿着伏尔加河流浪过。
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当过领港员。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
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他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城,怀着极其天真的幻想,跑进一个五方杂处、新旧荟萃的大城。
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
他的幻想居然实现了。
他写了四十几本书,比很多人写得都好。
50年代初,他忽然放下写小说和散文的笔,从事文物研究,写出像5中国古代服饰研究6这样的大书。
他的一生是一个离奇的故事,,需要有一本沈从文传,客观地介绍他的生平,他的生活和思想,评价他的作品。
现在有了一本沈从文传了,它的作者却是一个美国人,这件事本身也是离奇的。
金介甫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年轻学者(他岁数不算太小,但是长得很年轻,单纯天真得像一个大孩子我希望金先生不致因为我这些话而生气),他花了很多时间,搜集了大量资料,多次到过中国,到过湘西,多次访问了沈先生,坚持不懈,写出了这本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
从白塔”的象征意义分析《边城》主旨
从“白塔”的象征意义分析《边城》主旨在《》的描写中,多次地写到了白塔,究竟白塔有什么的象征意义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从“白塔”的象征意义分析《边城》主旨。
希望大家喜欢。
在白塔中获得重生——从“白塔”的象征意义分析《边城》主旨金介甫先生在《沈从文传》中指出:“研究沈从文首先应该认识到他是一位边缘人,是自我放逐者。
在中国中,从屈原的流浪放逐、,一直到曹雪芹,这种边缘人的作品就是跟一般的作家不一样。
”沈从文是一位很纯洁的作家,他用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看到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是清明,是充满温馨。
对世俗的复杂、丑陋、仇恨、恶意、心术、计谋、倾轧、尔虞我诈往往没有感觉。
《边城》写到的就是一个“安静和平”的世界。
当然,“婴儿的目光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人类的婴儿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已经沦丧了。
”(见曹文轩《回到“婴儿状态”的艺术——读沈从文<边城>》) 这种古朴的民风也正在消失,沈先生在《长河?题记》中说:“一九三四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
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
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
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实惟利的人生观。
”《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
(见《读<边城>》,选自《独坐小品》,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由此,大家都一致认为《边城》所要表现的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形式”,所要赞颂的是“人性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包括沈从文的苦难与挫折、才华与意气、希望与疲惫。
由于兴趣所在,我对传记始终保持着很高的阅读热情,这份阅读热情也正是让我对人文
艺术一直还保有很大的兴致的原因,我总是感觉,伟大的人首先应该有伟大的人生,这
种伟大并不是所谓的“事业”有多“宏伟”,那太俗,而是他们的生活世界有趣好玩儿
“湘西旧社会的面貌与声音、恐惧和希望,总算在沈的乡土文学作品中保存了下来。别
位”定在“哪儿”,也不知该不该订这个“位”,或者由谁来定?这是虚幻的思想多元
化惹得祸。
这个困境我想我以后会继续关注,那么说回来,对沈从文这样的作家我们怎么看呢,显
然“定位”是难的,中国现代学术的坐标本来是不稳定的,沈从文就是让这个坐标不稳
定的元素之一,因为他执拗,执拗还不算,他还有才华,有才华还不说,他还有思想,
最主要的他还长寿了。我们总该面对他,那么,面对他有那么多人为的故意的虚伪的难
题,那怎么办呢?在我看来,学术阐释与思想理解的困难是文化传统与更复杂因素所导
致的思想对话的真空,那么,这种思想真空就别再填充那些思想肥料与学术唾液了,那
就说点儿“真话”吧。就想巴金,我们在九十年代的《随想录》中看到了他的意义,也
他说,“没什么,因为狄仁杰是奇特的人,我很喜欢他,就是这样。”我想,这就够了
,如果是真的喜欢就够了。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对沈从文、张爱玲这样的作家三缄其口
,当时过境迁之后,人们突然发现了他的“伟大”,更吊诡的是,那些最先发现他的“
伟大”之人恐怕正是当年对之污蔑重伤最甚之徒,在一个没有学术理性的时代,那些伟
看到了他对沈从文说的“真话”,那就是,他说沈从文是个优秀的人,但当年在批判他
的时候我很懦弱,我也跟着那些墙头草一起批判过他,因为在那种声势浩大的批判会上
我“害怕”!
金介甫则说了另一番“真话”,正是因为说了“真话”,他是真正尊重了沈从文,也是
尊重了他自己,所以他的《沈从文传》也没有在文字上强作狂欢硬作高潮状儿。这是什
平实几乎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叙述中,在他的笔下,沈从文的才智与才情自然舒展,困
苦与磨难不露声色,脆弱与孤寂无声无息,能够将大起大落的人生、大悲大喜的情感、
大才大智的人物处理得如涓涓细流,沈从文在他的笔下变得轻了,轻松了,畅快了,历
史的重负解脱了。
谁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沈从文的一生是个传奇,也是个奇迹!他那么受后代的读者欢
大家恐怕心知肚明。我为什么说这个?是说到了沈从文。现在沈从文仍然很热,几乎是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绕不开的思想个案,但我们不要忘了,几乎从四十年代开始,
沈从文就失去了进入官方文学史的资格,当时官方如何以及为什么查禁沈从文的作品,
我认为现在也该研究一下。即使是到了八十年代以往仍然是这样,金介甫说当时是因为
也很纯粹,这一点也让金介甫的《沈从文传》具有了与众不同的“纯粹”。
金介甫对沈从文没有强作狂欢的表情,他的作品表现了对沈从文已经他自己充分的尊重
,这是金介甫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在说这个感觉之前,我讲一件事情,前几年,散文作
家胡兰成的煽情传记《今生今世》非常惹火(中国大陆出的是删节版,香港版的《今生
金介甫的《沈从文传》
“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表达了他对中国道德和文化财富的见解。他创造了从童年时代
就认识的湘西,用浪漫的和理想主义的笔调再塑造它。塑造了一个少年中国形象,而不
是古老的中国形象。沈从文让他的读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祖国的“传统”遗产,把他们
自己看成是很有潜力的年轻一代,甚至看成是他也渴望从陈规陋习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是因为思想在缺乏主流的同时更没有多元,或许永远不存在什么“思想的多元化”吧?
因为思想的多元化到最后只能意味着没有思想。其实,在我看来,目前我们对鲁迅、巴
金、茅盾、曹禺、沈从文、张爱玲、周作人、胡适等人的现代文学精神与人文意义的阐
释就是如此,汗牛充栋的文字板块已经没有了“定位”的考量,因为不知道该把这个“
运,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感叹:“需要有一本沈从文传,客观地介绍他的生平,他的生
活和思想,评价他的作品,现在有了一本沈从文传了,他的作者却是一个美国人,这件
事本身也是离奇的。”对沈从文而言,离奇的传记充满了吊诡,这让我想起了著名的《
狄公案》作者高罗佩是个荷兰人,有读者曾经问他,你为什么要写一个中国人的故事,
包括李欧梵的《上海摩登》都有些共同的东西,在这些海外学者眼中,中国以及中国的
作家没有意识形态的困境,也不存在政治的沉疴所导致的精神变异,当然他们没法理解
,在中国,包括作家在内,体面的生活是很难的一件事,更没有对中国特色的虚伪与狡
诈、陷阱与羁绊感同深受,但正因为不理解,所以他们的看法很纯粹,他们笔下的人事
和智慧,更尊重自己的名誉和力量,不但写值得写的人,而且写得值得看;不但写得值
得看,而且要写得很多人认为值得看,这不容易。
金介甫做到了吗?我不敢说百分百,但他的文字首先没有硬作狂欢的表情;其次没有把
沈从文写得多么太夸张做作;还有一点很重要,他没有把沈从文看做是湘西的“象征”
,这一点我认为最好,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传记作家,他首先面对的作家的精神世界,
》就无法在中国出版。看来,金介甫对中国现代学术格局与现实还是很了解的;比如,
他说在谈到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与乡土文学精神潜源的时候,说“汉人由于长期奉行繁文
缛节的礼教,墨守将死的文学经典,已经一蹶不振,相形之下,部落民族由于恪守古风
,却一直保持着他们的活力。”这一点我认为见识非常深刻;他说,沈从文心目中的苗
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才智和气魄。金介甫能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各种的缘由非常值得我
们猜度,我们可以找出各种理由,但所有的猜度归结为一种才更加顺理成章,那就是他
是基于强烈的兴趣和尊重去“走进”沈从文,而不是去“接近”他,走进了内心世界,
理解了精神世界,当然不需要硬作狂欢的表情。
《沈从文传》不虚伪不做作不夸张。虚伪的传记总带有一种低三下气的恭维,做作的传
学术体制的规约与学术品格的畸形早已经让这些优秀的现代学人失去了被合理、合法(
合法性)、一贯、正常阐释的资格。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阐释究竟有没有“客观”、“
理性”?这是个问题。从历史来看,我们的学术阐释能力在某些方面在退化也在强化,
我们的学术鉴赏能力则绝对在退化,退化的原因部分是因为混乱,是因为话语的拥挤,
虐,这也是他的另一种“暴力美学”吧,但有一点我清楚,这里面有一个史学家的“客
观”和“理性”,我认为这也是金作为一个海外作家所不同的地方。这种不同体现在传
记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对传主采取了“平视”的态度,这正是我认为的金介甫既尊重沈从
文又尊重自己的地方。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尤其是当代传记作家更不容易,“平视”是
在他们的先辈的热情中,看到富于朝气蓬勃的创造性活力。从正确的立场看,沈从文家
乡的边区居民和部落人民能够引来典型的青春和活力,引来超越西方文化和中国旧知识
阶级的僭越的文明力量。而且,全中国也都能做到这一点。”
这是美国汉学家金介甫在《沈从文传》里的精彩概括,他的精彩不仅道出了一个普通传
其次才是生活世界;他面对的应该是读者整体的反应,其次才是文化追忆。最后,更重
要,金介甫多少是从一个海外学者的眼光来看待沈从文的世界与文学的,所以有很多地
方很可爱,写得与国内传记作家非常不同,这一点与史景迁的《天安门——知识分子与
中国革命》、塞尔登的《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费正清的《伟大的中国革命》,
丁玲复出后身居高位,所以不敢刊印沈从文的作品,我想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
个方面,就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已经长成了一副敏感的鼻子,这个鼻子会随着
政治大气候与文化大气候的变化随时伤风,随时感冒又随时正常,这是沈从文、张爱玲
,包括周作人、胡适等人悲哀。政治空气的调节、学术传统的断裂、知识生产的脱节、
迎是个传奇,他能活下来能活得还算不赖是个奇迹。没听说吗,弱者不得好死,强者不
得好活,在金介甫的笔下,我们看不出沈从文是个强者还是弱者,虽然事实像沈从文这
样的现代作家,境况让你不得不懦弱,但他的懦弱有义气,有理想,这就教人上进。金
介甫的叙事笔法不温不火,但写出了这份义气和理想,所以,他让人看着感觉沈从文的
大的人那些伟大的思想就像蝼蚁的生命,它的脆弱正预示了某种思想公共空间的贫乏。
由于金介思想的虚伪
的污染,所以他能可爱地书写他的人物。这也正让金介甫的叙事笔法增加了一些可爱,
不渲染不夸张不努力地调整自己的态度,他几乎完全地把沈从文的所有纳入了一种冷静
的笔法也不同寻常,“打败的公鸡垂着血染的头眯眼打盹,未上阵的鸡养精蓄锐想打架
,忍耐不住的则拖长喉咙叫。”这哪是“斗鸡”啊,分明是现在的“斗人”嘛;他写苗
民地区的血腥杀戮有板有眼,我甚至认为这些地方他处理得不够好,给我有些这样的感
觉:对那些血腥的杀戮和草菅的人命,他的细节描写太突出,反而会掩盖那种杀戮的残
民思路奔放,对世界有着直截了当的美的鉴赏力,他们对生活的激情在各种节日里表现
得淋漓尽致,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神性”,我认为这说得非常好,正是我们现在对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精神要说的话。他分析沈从文的抒情诗:
钓鱼的人,
钓子悬着他的饵,
也悬着他的心。
这是我们忽略沈从文的地方。他写沈从文的家族关系、湘西的文化地理历史沿革、苗民
记总透出恶意奉承的俗气,夸张的传记则掩饰不住张牙舞爪的主观。对于沈从文这样的
作家,虚伪的做作的夸张的文字比比皆是了,多到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去阅读了。金介甫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研究沈从文,在沈从文在中国学界默默无闻甚至遭受贬黜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