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思之窗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答案写在前面:本文旨在提供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答案供大家参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和备考。
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以便他们更好地教授历史。
注意,本文提供的答案并非唯一的正确答案,仅供参考使用。
第一章:古代希腊和罗马一、古希腊城邦的特点是什么?古希腊城邦有以下特点:1.政治制度 : 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以城邦制为主,每个城邦独立自主,没有共同的政治中心。
城邦的政治组成是由贵族和平民两类人组成的,他们通过政治斗争争夺权力。
2.文化和艺术 : 希腊城邦的文化和艺术相当丰富,如建筑、雕塑、文学、哲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成就。
古希腊是文化和民主的代表,艺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3.战争和军事 : 希腊城邦的战争和军事非常重要,因为各城邦之间经常爆发战争,战争成为实现政治意愿和保障自由的重要手段。
城邦的武器都是手持冷兵器,如剑、盾等。
4.宗教和神话 : 古希腊人崇拜多种神明,用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对古希腊文化影响深远。
二、古希腊民主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古希腊民主制度的特点是:1.平民主导 : 古希腊民主制度是由平民阶层主导的,平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政治决策。
2.市民权利 : 古希腊的市民享有政治权利,包括投票、参选和言论自由等方面。
3.公民集会 : 古希腊的政治决策是由公民集会通过多数票数决定的,更加民主。
4.审计机构 : 古希腊民主制度中设立了审计机构,负责审核政府部门的财务状况,保证财政透明。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它是现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源头,对全球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一、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征服欧洲的方法是什么?蒙古帝国的建立和征服欧洲的方法是:1.快速移动:蒙古骑兵通过野战和迅速移动来打击敌军,强调快速突袭和劣势兵力的优势。
2.集中兵力:蒙古军队注重集中兵力,迅速攻占敌人的要地和弱点,打破敌方的防御。
3.信息收集:蒙古帝国会采用情报侦查,从各种途径搜集敌军的信息和情报,为命令下达和作战调度提供参考。
高中历史统编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解读〖第4课教材问题解答-历史纲要(上)〗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材问题解答1学思之窗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
解题关键研读史料,理解汉赋、乐府、古诗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感知在强大繁荣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文化繁荣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
思路引领教科书选取了汉赋、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代表作品中的名句,所谓“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此为开端,拓展对汉代优秀文化作品的阅读和鉴赏,不仅可以体会强盛王朝文化氛围,也能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答案提示汉赋华美的辞藻、恢宏的气势中蕴含着对大一统后政治潜力的肯定和彰显,也体现了作者对君主过度奢靡、滥用民力的担忧,寄托了作者劝谏君主勤政爱民,为国政之计久远的主旨。
《江南》描写了江南采莲中的欢乐场景,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委婉含蓄,韵味无穷。
《行行重行行》主题是东汉末年动荡社会中的生离死别,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2思考点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解题关键了解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了解中央集权是以政治制度建设为中枢环节。
思路引领从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来思考。
答案提示元封五年(公元前106),为强化对地方势力的控制,武帝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守、相两千石官和强宗豪右,以“六条问事”。
汉代刺史秩卑权重,“六条问事”中除一条针对宗族豪强外,其他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以上的高官。
3问题探究阅读这段材料,分析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之间的关系。
解题关键通过阅读有关西汉中后期至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发展的资料,对东汉王朝兴衰与豪强地主之间的联系有所认识。
思路引领从豪强地主的产生、发展壮大的途径以及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关系来思考。
答案提示西汉中期以来,因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一些具备商业资本、投资土地的地主,在儒学成为仕进重要途径的历史条件下,修习儒学,逐渐出现世代通经入仕、位至公卿的世家。
历史必修二课后答案
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答案提示: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2、请你谈谈开发这些“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它对当时和当今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应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答案提示:开发边际土地是由于人口增加太快,在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低的情况下,为了养活这么多人口,只能采取垦荒的方式。
垦荒导致了水土流失、环境恶化。
我们今天一是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二是要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
3、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试举例说明。
答案提示:①官营手工业发达。
例:冶金业成就领先世界;②民间手工业经营艰难。
例:黄道婆在棉纺织业的贡献;③享誉世界。
例:“丝国”、“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4、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要点:(1)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核心,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商业发展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物价。
这些都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影响社会进步。
(2)“重农抑商”政策保障了农业的发展,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晚期破坏正常的商业经营,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经济发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在封建社会晚期造成中国的落后。
5、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国内外学者展开长期的争论。
(观点略)你认为上述各种观点中,哪种看法比较有道理?为什么?答案要点:(1)如果选择观点一,可以举例说明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如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史实;再例举传统儒家思想中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相关内容;最后说明为什么儒家思想的阻碍作用居上风。
(2)如果选择观点二,可以列举明清封建专制政权的具体政策是如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
可以从在市场、劳动力、资金等方面论证。
(3)如果选择观点三,可以用史实说明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清时期,经济结构上和上层建筑上是怎样自我调整和加固的,如明清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专制达到顶峰;如何在经济上进行调整,发展封建经济。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习题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目录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3)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3)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5)第3课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6)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8)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8)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9)第6课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10)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11)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11)第8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12)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13)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14)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14)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16)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 (18)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 (18)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20)第六单元医疗与公共卫生 (21)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21)第15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2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思考点、学思之窗、问题探究参考答案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P3)思考点: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参考答案: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体现为从攫取经济转变为生产经济,从被动适应自然到主动生产自己需要的产品,改变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状况。
食物结构的变化,体现为除了采集果实和猎取动物之外,人类开始食用自己生产的粮食和蓄养的动物。
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生产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由原来流动的采集狩猎变为相对固定在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
经济形态上,农业的产生改变了原始人群混合的谋生方式,经济门类逐步产生,不同经济门类的生产方式也开始出现。
社会组织方面,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从最初搭建临时窝棚演变为修筑长期的住所,并逐步形成聚落。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等手工业劳动。
历史必修二课后习题及答案
高三年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问题解答【想一想】●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
请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答: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自我测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高中历史人教版历史必修3学思之窗答案 (1)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1.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关于孔子“人性论”的几种观点:黄仁宇认为,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却说圣贤也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另有学者认为,孔子的确不像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
还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人性观是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并且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就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
2.答案提示: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3.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4.答案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
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
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
5.答案提示: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思之窗解答全集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思之窗”解答第一课(P5):从这段记载,你能看出商朝相权有多大吗?答: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以废立商王。
第二课(P10):①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②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答:①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②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第三课(P14):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什么问题?答:说明两个问题:①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
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
②中国古代相权和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
第四课(P17):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答:同意。
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
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
废除宰相制度对加强皇权有利,对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但废除宰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
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的时候,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宦官乱政,此其弊也。
第五课(P24):这里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答:这里的“全体人民”指享有公民权的那些占有统治地位族群的成年男子。
而奴隶、妇女、外来移民没有公民权。
雅典民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第六课(P26):这些条文,反映出当时罗马国家怎样的社会性质和状况?答: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
《从十二铜表法》的内容看,它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奴隶不享有同等权利。
第七课(P37):这些规定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权利法案》颁布前后英国国王和议会的权力各有什么变化?答: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受到限制,并不能干预议会选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学法·素养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进行的原因;在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研习史料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及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对工业革命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努力创新、为国家富强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1.背景(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
(2)条件①劳动力:地主们热衷圈地养羊,很多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去工场做工。
②资本:许多人把在殖民掠夺中获得的财富投资于手工工场。
③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
④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进程(1)开始: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此后引发了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创造。
1785年,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在工厂投入使用。
(2)扩展:从英国开始,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等地。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从工场到工厂1.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出现,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4.社会关系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5.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资产阶级对内希望进一步摆脱封建束缚,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对外则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1.原因(1)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二课后题答案
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课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探究的主要问题】从阿奎纳“君权神圣”到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所勾勒出的西方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
解题关键:深刻理解“君权神圣”和“君权神授”的背景和内容。
思路引领:深刻理解“君权神圣”和“君权神授”的区别。
答案提示:由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转变为王权是上帝授予的;由为调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学说转变为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精神武器。
【探究学习总结】本课测评1.“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题关键:深刻理解“君权神圣”和“君权神授”的区别。
思路引领:“君权神圣”欧洲产生于13世纪,是为调和基督教权与世俗封建王权矛盾的产物。
答案提示:王权低于教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肩负着使世俗之人通过王权统治下的社会生活对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有所助益的使命,因而也是神圣的。
2.“君权神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解题关键:深刻理解“君权神圣”和“君权神授”的区别。
思路引领:“君权神授”是17世纪英国封建专制王权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及广大民众矛盾激化的产物。
答案提示:王权是上帝授予的,国王(世俗的和宗教的首领)意志不受任何干涉。
学习延伸思考并分析,西欧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要为自己的统治罩上一层神圣的外衣?解题关键:把握基督教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思路引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原理。
答案提示:就意识形态而言,西欧封建社会可以说是基督教的世界,“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治学的终结──三》)教士以外的社会成员,包括国君及其臣民,同时也都是基督教徒。
为自己的统治罩上一层神圣的即宗教的外衣,可以利用人们的宗教信仰接受这种统治。
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课前名言】“我志在使一切科学都集中于一个目的或一个理想,就是达到……最高的人生圆满境界。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答案11-16课
第11课CBDBA B第12课讨论: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特征(1)动力:人力、自然力——机械力。
(2)技术:引进——自制自研。
(3)地区发展差别:城市显著,乡村缓慢。
(4)对象:平民化、普及化。
(5)进程:先慢后快。
(6)种类:海陆空。
ABDABBD二、(1)科技落后时中国遭受西方侵略的根源。
(2)新兴的科技手段(或电话等新兴通讯手段)为人们的沟通提供了极大便利。
第13课讨论:报纸有哪些功能?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
CBBDB CB8、(1)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2)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变迁图片展;图说中国大中传媒史(3)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参观博物馆,走访调查等。
第四单元测试题1-5 BCDBB6-10 BBBCC11-14 BDCD26、(1)不同:观念: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
(2)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传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第14课讨论: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险的最前面?提示:(1)政治基础:15世纪晚期,两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有能力支持和提供远航必需的装备和费用,两国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发展航海事业。
(2)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出发进行海上探险。
(3)宗教因素: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人,把传播天主教作为远航探险的精神动力。
DDADA CBB第15课讨论:英国确立殖民霸权地位的原因(1)地理优势: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对外殖民活动便利。
(2)制度优势: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3)政策优势:英国政府一贯重视海外事业,采用“重商主义”政策,把争夺海上霸权放在首要地位。
(4)经济优势:资本主义手工业发达,为海外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
(5)军事优势:英国拥有欧洲首屈一指的海军,为海外殖民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
(6)思想优势:英国思想文化进步,思想意识解放,也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学习目标: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2.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重点: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
2.难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整理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质优价廉的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日趋商品化。
3.影响: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图解示意]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关系教材整理2洋务运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了洋务派。
①主要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②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
2.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了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3.结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4.影响(1)引进了西方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高中历史】新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0004)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条件(1)欧美各国科学家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中后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
(2)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成功研制出发电机。
②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与此同时,电动机也制造出来。
③电灯、电车、电话和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①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②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研制成功。
(3)化工技术的发展: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制成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推动了钢铁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使用钢材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误区警示]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了物质和技术上的准备;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且主要成果也都发明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条件(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石油和汽车等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
(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增加,引起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2.目的:为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织。
4.影响: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知识点拨] 垄断组织是指资本主义大企业之间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的方式,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开始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产量、价格和市场,以攫取高额利润而联合组成的经济联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形式。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问题解答【想一想】●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答:因为(1)中国自远古时代起,农业就开始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3)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4)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还进行了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实践,这一切对农业经济的贡献是巨大的。
所以,“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有人认为,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的贫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也有人认为,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是史学研究的唯一方法,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可以从多方面探寻。
请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首先,历史研究的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除此以外历史调查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中国自然经济延续的时间达两千多年;(2)中国古代战乱频繁;(3)每个王朝的中后期都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4)统治者实行了一套“重农抑商”的政策;(5)统治者对思想和政治的控制极其严厉等。
●战国时期,有西门豹开发水利的故事,你知道这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吗?答:发生在邺县(今河北临漳县)。
【【自我测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长期以来,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赋税和徭役繁重,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土地高度集中,地主和农民的阶级矛盾激化,民众暴动不断发生。
(5)历朝历代的水利兴修防御了自然灾害,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练习罗斯福新政课后习题答案
第18课罗斯福新政课后习题答案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这些立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什么积极作用?”
解题关键:了解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出现的社会问题。
思路引领:从立法内容入手,分析立法作用。
答案提示:救济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力。
财产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解题关键:了解新政的内容及新政的实质。
思路引领:从内容入手,结合内容分析影响。
答案提示:主要内容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和农业,开始推行社会福利等。
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学习延伸:
解题关键:了解新政的内容及实质。
思路引领:建议教师在教学参考“资料注释”部分给学生补充更多的相关内容,引领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进而分析其作用。
答案提示:新政实际上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总的说来,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开创了一种新模式:美国开始进入一种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缓和不同阶层的矛盾,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学思之窗和本课测评答案(全册)
帮助大家复习,很有用的哦、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学思之窗和本课测评答案(全册)第一章 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学思之窗】楚庄王问鼎的用意何在?答案提示:楚庄王问鼎意在向周王室发出挑战,企图争夺王位。
本课测评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答案提示:(1)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2)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2.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提示: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学习延伸 1.请分析,上面西周的封侯共有几类?与课文中所述是否相同?同时思考,当时西周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提示:西周所封诸侯共有三类:同姓(姬姓)王室、异姓功臣和先代贵族。
与课文中所述相同。
当时西周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安抚人心,加强自己的统治。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思之窗】请阅读分析这两场辩论,说明彼此各执己见的理由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会采纳李斯的意见实行郡县制?答案提示:主张分封制的理由:①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不分封皇子镇守难以控制;②只有学习古代(西周)的经验,实行分封制,秦朝统治才能长久。
主张郡县制的理由:①分封诸侯不利于天子控制,是造成诸侯混战、天下大乱的根源;②历史是发展的,时代不同了,制度也要改变,郡县制有利于秦王朝的统治。
历史人教版必修3学思之窗及课后习题答案
必修三学思之窗与课后试题答案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学思之窗】1.这是体现人性问题的几种不同看法,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关于孔子“人性论”的几种观点:黄仁宇认为,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却说圣贤也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可见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
另有学者认为,孔子的确不像后来的孟子和荀子那样,直接而明确地谈论人性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
还有的学者认为,孔子的人性观是人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并且认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就是孔子性美善而又非纯美纯善两个方面合乎逻辑的分化和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答案提示: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经济制度井田制崩溃,旧的政治权力中心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新的经济制度和新的政治力量,诸侯国纷纷起用原先地位较低的士,士开始崛起。
同时,私人讲学风气兴起,士阶层不仅在政治上发挥作用,也在文化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传播文化、研究学问,形成了诸子百家。
同时,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主张,互相学习,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
学习延伸(1)探究活动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孔子的言论,分别是“只有仁的人才能去喜爱人,厌恶人。
”“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礼法?做人没有仁心,如何对待乐理?”,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在孔子那里,“仁”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是最根本的道德规范。
第三句的意思是“关爱他人的人,人们就会爱戴他;尊敬他人的人,人们就会敬慕他。
”这一句体现了孟子的“性本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思之窗答案
必修2学思之窗答案P7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P10思路引领:从生产关系,即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方面思考,“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双方关系发生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
答案提示: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P12思路引领: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P17思路引领: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又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制度的典型。
那么重农抑商政策与这个社会背景有何关系?从而了解对秦国的作用。
答案要点: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思路引领:结合时代背景阐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P24思路引领:按照题目要求认真阅读示意图,找到有效信息,通过不同的航行路线,可以明确地看到西欧与其他大陆发生了联系。
答案提示:首先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不同的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人类开始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思路引领:首先从航海家探险的主观目的和客观影响的角度思考;其次航海家们的成就不一,但其探险加强世界的联系,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掠夺财富,造成当地的贫穷与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学思之窗答案P7思路引领:先归纳出戏词中反映出来的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归纳出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答案提示:向往男耕女织的生活,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
P10思路引领:从生产关系,即人与人在生产过程的相互关系方面思考,“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双方关系发生变化,角色也随之变化。
答案提示: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P12思路引领:柜坊类似于后世的银行,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
答案提示: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总之,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P17思路引领: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又是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制度的典型。
那么重农抑商政策与这个社会背景有何关系?从而了解对秦国的作用。
答案要点: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思路引领:结合时代背景阐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P24思路引领:按照题目要求认真阅读示意图,找到有效信息,通过不同的航行路线,可以明确地看到西欧与其他大陆发生了联系。
答案提示:首先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不同的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人类开始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思路引领:首先从航海家探险的主观目的和客观影响的角度思考;其次航海家们的成就不一,但其探险加强世界的联系,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掠夺财富,造成当地的贫穷与落后。
答案提示: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为了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他们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P28思路引领:财富的积累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作用答案提示: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资本积累是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
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手段是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
经过西欧殖民者在种种野蛮的强盗式掠夺行径,他们获取了巨额利润,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大大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P37思路引领:要描述世界市场的变化,能够分析原因。
答案提示: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原因:政治方面,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经济方面,机器大生产的客观需求;社会条件方面,交通运输条件的巨大改变;文化方面,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的传播。
P42思路引领:通过对谈话背景的客观分析,对殖民扩张进行辩证的分析。
此段话反映了德国加入瓜分世界的要求。
一方面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企业发展经济上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与当时发达国家掀起的瓜分世界的潮流相关。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世界资本主义全球体系形成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也要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不发达地区面临的灾难和屈辱。
P45思路引领:将张謇创办的实业与当时的背景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1)迅速发展原因:①中华民国的建立,各种实业团体的出现,大大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为张謇企业在“一战”时期迅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②1915年中国国内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为张謇企业发展赢得了市场空间。
③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控制,为张謇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
(2)很快衰落的原因:①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中国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排挤和压制。
P52思路引领:回忆学习过程中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历史背景的介绍和分析。
答案提示:在当时全国上下一致迫切要求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社会氛围下,在前一阶段一五计划经济工作中取得了骄人成就而兴奋不已的情绪下,人们一方面是以一种热火朝天、忘我的精神面貌,一方面又是以一种急于求成、不顾代价的心情投入到大规模经济建设中的。
P55思路引领:承包制的实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答案提示:主要是因为小岗村的村民在省政府创新政策的推动下,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大胆地把生产队的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这些承包土地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他们的精心劳动,获得了比以往多得多的收获。
P58答案提示:1.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
2.回顾国家二十多年来实行对外开放的历程,我们看到: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P66思路引领:从经济、政策、科技、物质文明的创造者角度回答。
答案提示: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工农业产品增加;实行开放政策,引进先进品种;科学技术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高涨。
P69思路引领:从经济、社会生活角度考虑答案提示: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
P81思路引领: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范畴,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其经济活动的完成必须依靠银行贷款来进行。
答案要点: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P86思路引领:从立法内容入手,分析立法作用。
答案提示:救济金和养老金的发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扩大购买力。
财产税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社会的稳定。
P89思路引领:“福利国家”的作用答案提示:“梯子”是指国家社会给人们提供发展的渠道和机会,“安全网”就是指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制度给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安全的保证。
P95思路引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为苏维埃政权赢得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它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不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正确途径。
答案提示:为粉碎国内外敌人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当时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它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国家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P106思路引领:①材料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目的和宗旨答案要点:一方面,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相对发展缓慢的国家可以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
另一方面,对发达国家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是美国向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P109思路引领:①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②实现贸易自由化产生的作用答案要点:从发展目标看,可以促进以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两个轮子相互作用,并行推进;推动各成员之间加强合作和更广泛的经济交流;促进各成员体争取在更多的领域消除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更加开放、透明和稳定的投资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促进亚太地区经济繁荣与持续发展。
P112思路引领:①对数据进行分析②跨国公司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答案要点: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和销售,促进资本流通,并能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必修3学思之窗答案P6思路引领:理解四种看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P9思路引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社会背景。
答案提示: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是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迎合了当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②汉武帝的真实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其他所有有助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都是他吸取的方向,因此,他在统治过程中,采取儒家以外的思想主张就不足为奇了。
③汉武帝的这些做法对于儒学后来发展过程中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起了推动作用。
P13思路引领:按照程颐和朱熹的说法,所谓格物致知,就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探究,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答案提示:对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
P17思路引领:明清之际,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读书,不敢丝毫逾越。
答案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
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
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
P23思路引领: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
答案提示: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P28思路引领:结合史料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作全面的认识。
答案提示: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
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的豢养,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P31思路引领: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答案提示:启蒙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倡导的人文精神,尊重人及人的需要,同时他们又进一步提出人还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理想的社会,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启蒙思想家那里,“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惟一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