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与辨识

合集下载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

危险源的辨识内容解读1.危险源的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将危险源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即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见表14-2o表14 - 2第一类危险源(2)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它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具体内容见表14-3。

表14-3第二类危险源的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两类危险源的关系一起小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应该在第一类危险源控制的基础上进行,与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相比,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所以对它们的控制更困难。

2.危险源的状态危险源的状态主要包括危险源的正常、异常和紧急3种状态。

(1)正常危险源的正常状态是指在口常的生产条件卜.可能产生的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2)异常危险源的异常状态是指在开/关机、停机、检修等可以预见到的情况下,产生的与正常状态有较大差异的问题。

例如,危险化学品储存罐检修时,面临的危险比正常状态下要大得多。

(3)紧急危险源的紧急状态,例如,火灾、爆炸、大规模泄漏、设施和仪器故障、台风、洪水等突发情况。

3.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场所辨识危险源应注意企业中存在危险源的业务活动和活动场所,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危险源的辨识。

(2)厂区平面布局①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是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危险源的辨识程序。

1. 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工作流程、设备使用情况、材料的性质和危险性等。

2. 制定辨识流程: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制定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程序。

3. 辨识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工作场所中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类。

4. 评估危险程度: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5. 记录和报告:将辨识到的危险源和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报告。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程序。

1. 应用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可能性-后果矩阵法、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等。

2. 收集数据: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可能引发的事故和伤害情况等。

3.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

4. 识别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降低危险源风险等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5. 定期复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定期复评的计划,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程序。

1.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2. 选择风险控制方法:根据风险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后果控制等。

3.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选择的风险控制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措施,并组织实施。

4. 监督和检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证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一个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其所潜在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识别出可能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等造成损害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条件、方式、设备和环境。

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现场观察、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二、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危险源进行归类的过程。

一般可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危害:如高温、高良、高压、电磁辐射等。

2、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液体、物品、化学污染等。

3、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微生物和昆虫等。

4、人为因素:如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当等。

5、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涝、火山喷发、台风等。

6、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危险源,通过对其危害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危险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以及防范风险发生。

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形式。

四、危险源分级危险源分级是指根据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常将危险源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用于指导安全管理,科学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风险识别及危险源辨识

风险识别及危险源辨识
一般
7
车辆伤害
运输车辆超载、车速快、地面坡度陡等引起挤压、翻车、碰撞伤害。
一般
8
火灾
外架施工,特别是拆除时需要动火,由此引起火灾伤害。
一般
风险识别及危险源辨识
序号
风险辨识与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可Leabharlann 发生的事故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事故可能的严重性
1
坍塌
连墙杆未设置或未正确设置、不合格构件、违章作业、架体堆料、未按方案超高搭设等引起的失稳。
一般
2
高处坠落
施工人员未栓安全带,安全带未正确使用、作业时环境不安全,违反高空作业如喝酒等不正确行为,连续作业时间较长等引起的伤害。
较大
3
物体打击
外架施工难免交叉作业,施工中物料较多,特别是小构件易掉落引起的伤害。
一般
4
起重伤害
塔吊在吊装构件时捆绑松散、钢丝绳断裂、吊物撞人、指挥不明、以及违反“十不吊”等引起的伤害。
一般
5
机械伤害
各种机具引起的挤压、剪切、卷入、刺伤引起的伤害。
一般
6
触电
没有保护接零、各种机具、照明设施缺陷、桩内未采用低压照明、未穿戴防护服等引起的伤害。

简述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简述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简述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摘要:一、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直观法2.专家评估法3.现场调查法4.统计分析法5.事故树分析法6.故障树分析法7.风险矩阵法三、危险源辨识的实施步骤四、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正文:一、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危险源辨识是指在生产、生活等活动中,对可能导致事故、伤害、疾病、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预防事故、减少灾害的有效手段,对于企业、政府部门和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直观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对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适用于较小范围、简单系统的危险源辨识。

2.专家评估法:邀请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专家,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和分析。

专家评估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3.现场调查法:通过对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全面了解危险源情况。

适用于复杂系统和大型工程项目的危险源辨识。

4.统计分析法:收集历史数据,对事故、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潜在危险源。

适用于已有较长时间历史的系统和设施。

5.事故树分析法(FTA):通过绘制事故树,自上而下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

6.故障树分析法(FMEA):类似事故树分析,但更侧重于系统故障的识别和分析。

7.风险矩阵法:将危险程度和暴露程度两个维度进行组合,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适用于对多种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

三、危险源辨识的实施步骤1.准备工作:明确辨识目的、范围,组建团队,收集相关资料。

2.现场调查:实地查看,了解设备、工艺、人员等情况。

3.信息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找出潜在危险源。

4.危险源分析: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危险程度、风险等级等。

5.制定防范措施:针对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6.审核与完善:对辨识结果进行审核,确保完整、准确。

四、危险源辨识的注意事项1.全面性:确保辨识范围全面,不遗漏任何可能的危险源。

2.细致性:对每个潜在危险源进行详细分析,避免疏漏。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1. 危险源分类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能量和物质,将其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 (能源或能源载体),如燃料、动力、高温、高压等;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的各种因素,如机械、电气、辐射、物质、火灾和爆炸等。

2. 广义危险源划分法:将危险源划分为机械类、电气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等类别,根据不同类别的危险源的特点进行辨识和管理。

3. 事件树分析法 (ETA):事件树分析是一种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具。

通过分析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来识别危险源和其潜在风险。

4. 故障树分析法 (FTA):故障树分析也是一种用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工具。

通过分析系统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来识别危险源和其潜在风险。

5. 危险信息收集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如工艺参数、设备状态、人员操作行为等,来识别危险源和其潜在风险。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辨识危险源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结合使用。

辨识危险源后,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制定,以降低危险
源的风险水平。

危险源的辨识

危险源的辨识

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 指挥错误 • 操作失误 • 监护失误 • 其他错误
• 其他心理
3、危险源的识别方法
※ 直观经验法:
• 对照、经验法 • 类比方法
※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 事件树(ETA) • 事故树(FTA) • ……
1. 直观经验法
1
对照: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程和规
范;参照相同行业的优秀做法查找不足。
漏等等。
(2)在日常生活中
厨房内各类锋利的刀具、使用时人的精力不集中; 管道煤气或液化气、用完后忘记关闭气阀; 地板有水未及时处理、行走时不注意摔倒; 孩子上学经过红绿灯、家长未嘱咐或孩子自制力差 等等。
1.6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控制的意义
1
简单地讲,避免事故发生,避免人身伤亡,提高
安全经济效益。
如:汽油的储存量超过20t,生产场所超过2t 甲烷的储存量超过10t,生产场所超过1t 煤气(一氧化碳)的储存量超过10t,生产场所超过1t
(2)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 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
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如:锅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属于重大危险源 1)蒸汽锅炉
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一一不使用保护用具; 一一不穿安全服装; 一一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7 不安全放置 一一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一一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一一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一一其它。
8 接近危险场所 一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一一接触吊货, 或在货物下面; 一一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一一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一一攀、坐不安全场所; 一一其它。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2识别范围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粉尘、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等。

危险源的辨识与界定

危险源的辨识与界定

危险源的辨识与界定是指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定,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 工作台上的危险源:通过观察工作台平台上的物品、设备和工具,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源。

例如,尖锐工具、高温设备和易爆物品等。

2. 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观察工作环境中的条件,例如气候环境、噪音和振动等,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危险物品的辨识:通过查看物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和使用方法,以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源。

例如,化学品和有害物质等。

4. 工作流程的辨识:分析工作流程中的每个步骤,确定其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例如,高处作业、机械操作和搬运重物等。

二、危险源的界定危险源的界定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确定其真实的危险程度和潜在威胁。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物理危险源:包括高温、高压、高噪音、辐射和粉尘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应根据其特性和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2. 化学危险源:包括有害化学品、腐蚀性物质和可燃物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妥善处理和存放。

3. 生物危险源:包括病原体、传染病和有害生物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和人员伤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等。

4. 人为危险源:包括人员操作失误、违反安全规定和不当使用设备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所以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安全意识。

5. 环境危险源:包括工作环境中的不良气候、不良照明和噪音振动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改善工作环境条件。

在界定危险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危险的特性:危险源的特性包括其危险性、易燃性、腐蚀性和爆炸性等。

评估危险源的特性可以帮助确定其潜在的危害程度。

2. 危害的潜在性:危险源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取决于其暴露时间、暴露剂量和暴露途径等。

辨识危险源有哪些方法

辨识危险源有哪些方法

辨识危险源有哪些方法
1. 观察法:通过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工作场所,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危险事故。

2. 告警法:安装警示标志和提示牌以提醒员工周围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增加员工对危险的识别和警惕的能力。

3. 分析法:通过系统性的分析,识别出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4. 线路检查法:对机器设备运转的线路进行系统性的检查,找出可能存在的故障点和危险点,及时把隐患消除,防止故障扩大引起危险。

5. 讲解法:员工通过培训和演习等形式,了解危险因素,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率。

6. 沟通法:与员工沟通,收集安全领域相关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减少潜在的危险。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是识别和预测危险事件和事故发生的根本步骤。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和评估某个工艺、设备或环境中的潜在危险,并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下面将简要介绍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1、危险源识别:首先需要确定危险源,也就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或场所。

在此基础上,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2、风险识别:通过对危险源分析,得出对环境和个人的潜在风险。

将相对界别的危险与定义的风险等级相对应,最终确定风险等级。

3、风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和环境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因素,如工作流程、人员能力等。

确定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管理风险。

4、风险控制:根据风险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1、现场检查:通过现场检查,了解设备和工艺中的特点和存在的危险因素。

有时候,一些危险因素不会被发现,因此需要多方面的现场检查。

2、事故记录分析:通过分析已经发生的事故记录,找出事故的一些因素和规律,加以避免。

3、专家意见: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评估与特定危险源有关的潜在风险。

4、统计分析:通过统计分析相关数据,找出一些规律和影响因素,以便于快速和准确评估潜在危险。

危险危害因素的准确辨识和分析对于事故预防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上述方法仅是汇总,实际操作时需要多方面考虑,建立严谨的管理体系,发现隐患并及时进行处理。

危险源的辨识及防护措施

危险源的辨识及防护措施

危险源的辨识及防护措施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危险源的辨识及防护措施一、危险源和危险源辨识的定义(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有:高速行驶的汽车和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其他都是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控制状态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道路运输活动中存在哪些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二、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如车辆)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车辆安全机件故障),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三、危险源的识别。

实际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驾驶员、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⑴、驾驶员性格、心理缺陷;⑵、驾驶员生理异常;⑶、驾驶员违规驾驶;⑷、驾驶员操作错误;⑸、驾驶员注意力分散;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2、车辆、行李物品的不安全因素。

⑴、车辆本身特点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结构存在风险:车体庞大,车辆存在视觉盲区;行驶特点存在风险:存在速度差,内外轮差大,加速性能差,惯性大,制动距离长。

⑵、车辆技术状况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技术状况不良:制动失效,转向不良,照明装置故障,减振系统不好,车速表故障,轮胎磨损严重,有裂纹或扎入杂物,发动机故障。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1.危险源辨识方法:(1)检查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巡视和检查,发现潜在危险源的存在。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现有工作场所进行常规巡视和检查,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手触摸等方式,发现存在的危险源并记录。

(2)讨论法:组织开展专家讨论、员工参与的方式,通过集体智慧来辨识潜在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高风险的工作环境进行危险源辨识,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调查法:通过事故调查、工作场所调查等方式,了解工作环境中已经发生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并从中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潜在危险源。

(4)测量法:通过使用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量化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能够通过定量数据来判断危险源的存在与程度的工作环境,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危险源评价方法:(1)风险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多个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

(2)风险评估矩阵法:该方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确定其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将风险等级与工作环境的风险接受能力进行比较,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3)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加权方法,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多指标的危险源进行评价,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

3.控制措施优选方法:(1)风险控制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并在矩阵中标示出可接受、须控制和需紧急控制的区域。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管理程序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物质、设备、过程或活动等。

在工作场所中,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管理是确保员工安全和生产环境安全的重要程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危险源辨识、评价和管理程序。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分析和检查,识别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的危险源的过程。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潜在的风险。

1. 收集信息:收集有关工作场所的各种信息,包括设备、物质、过程、环境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通过检查现场、查阅文件和记录、采访员工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2. 识别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机械性、人员行为等多个方面。

3. 归纳总结: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清单或清单。

清单中应包括危险源的分类、描述、位置、可能造成的伤害或危害、风险评估等信息。

4. 评估风险:对归纳总结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通过比较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概率和可能造成的伤害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

评估结果可以使用风险矩阵或其他评估模型来呈现。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通过工程控制、管理控制、行为控制等方式来实施,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

二、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程度。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和优先级,确保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1. 收集数据:收集有关危险源的数据,包括相关文件、统计数据、历史记录等。

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调研、查询文献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

2. 评估风险: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来进行。

定量方法可以使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方法,比如风险矩阵、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等。

定性方法可以使用专家评估、经验判断等。

3. 分析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各个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其对员工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影响程度。

危险源辨识步骤和方法

危险源辨识步骤和方法

一、辨识步骤
1、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本岗位作业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

2、查清危险源,即查清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位置。

3、识别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变为事故的必要条件。

4划分危险等级,排出先后顺序和重点,对重点危险因素要优先加以“控制”或“处理”。

5、制定控制事故的预防措施。

6、指定落实控制措施的负责单位和人员,并且必须监督到位。

二、“336”辨识方法
1、3种时态
过去:作业活动或设备等过去的安全控制状态及发生过的人体伤害事故。

现在: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在的安全控制状况。

将来:作业活动发生变化系统或设备等在发生改进、报废后将会产生的危险因素。

2、3种状态
正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按其工作任务连续长时间进行工作的状态。

异常:作业活动或设备等周期性或临时性进行工作的状态,如设备的开启、停止检修等状态。

紧急:发生火灾、水灾、交通事故等状态。

3、6种典型危害
化学品: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露所造成的人员伤害、火灾等;
物理:造成人体辐射损伤、冻伤、烧伤、中毒等;
机械:造成人体砸伤、压伤、倒塌压埋伤、割伤、刺伤、擦伤、扭伤、冲击伤、切断伤等;
电器:设备设施安全装置缺乏或损坏造成的火灾、人员触电、设备损害等;
人体工程:不适宜的作业方式、作息时间、作业环境等引起的人体过度疲劳危害;
生物: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与环境因素识别

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与环境因素识别

2、危险源(危害因素)辨识分类 危险源(危害因素)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以下四大类: (1)人的因素(2类) ; (2)物的因素(3类); (3)环境因素(4类); (4)管理因素(6类)。
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2类)
规范》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GB/T28001-2001) (GB/T28001-2001)中相关术语
3.4危险源 危险源(hazard)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 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5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 )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要求及使用指南》 1、《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4001-2004) (GB/T24001-2004)中相关术语
3.5环境(environment) 环境( 环境 )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 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 3.6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environment aspect)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 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7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environment impect)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 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设备或装置危险源(危害因素)的辨 设备或装置危险源(危害因素) 危险源 因素 4/7) 识(4/7)
(4)特种机械危害因素的辨识(1/2) a.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危害因素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 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 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有关机械设备的基本安全要求对于起重机械同样适 用。这些基本要求是:设备本身的制造质量应良好, 材料坚固,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没有明显的缺陷。所 有的设备都必须经过测试,而且进行例行检查,以保 证其完好性。起重机械主要有以下危害因素:翻倒; 超载;碰撞;基础损坏;操作失误;负载失落。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安全检查表--示例
防护栏杆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是否有缺陷 处理措施
1 栏杆根部有严重锈蚀吗?
2 栏杆有开焊、缺档的地方吗?
3 扶手、横杆、立柱有严重缺损吗?
4 端部无立柱的栏杆和建筑物连接的不牢吗?
5 吊装、检修用的活动栏杆不牢固吗?恢复后
有缺陷吗?
2024/5/23
20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0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方法4
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 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 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 :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淹溺、灼烫、火灾、意外坠落、坍塌、放炮、 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2024/5/23
6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方法1
安全科学理论(能量释放理论)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的 能量(这些能源或能量载体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 会发生事故),决定的严重程度后果。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 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 失误和环境因素),决定发生的可能性。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
❖ 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用是、否回答,否表示 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 编制依据:
▪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 国内外事故案例
▪ 系统分析,确定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 研究成果
2024/5/23
17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危险源辨识
6.1 危险源辨识
结合工程安全生产目标、xxx工程上跨公路施工的特点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工艺过程,对施工过程存在的危险因素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评价和论证,确定出(如果不采取措施)可能会造成严重事故的危险源,然后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控制方案。

危险源分析如下表所示:
施工主要危险源有:高处坠落、车辆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

危险源分析表
6.2 危险因素评估
采用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具体如下表:
危险源评估表
经评估,高处坠落、车辆伤害、触电、坍塌为主要危险源(D值大于70分),应作为方案的重点管控对象。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其赋分值见下表:
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取值表
6.3 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1、对危险源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施工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2、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预防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3、切实加强安全交底制度的落实
(1)严格执行三级交底制度,交底必须在施工作业前进行,任何人员在没有交底前不准施工作业。

(2)交底工作一般在施工现场及项目部实施。

(3)交底必须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模式,书面交底一式二份,一份交给被交底人,一份附入安全生产台帐备查。

(4)被交底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接受项目部的管理、检查、监督、指导,交底人也必须深入现场,检查交底后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马上采取有效措施,杜绝事故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