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民间故事---金银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莒县民间故事---金银枣

作者:赵兄发表时间:2009-5-31

从前,有兄弟二人。老大已成家立业,老二是光棍一个。爹娘去世时,老大把家产侵吞了,只分给老二两间破房子和几亩茅草丛生的荒地。

春天播种时节,老二到老大家借牛耕地,老大媳妇不但不给,还把老二骂了一顿。老二回到家里伤心地落泪。这时,他养的小狗小猫突然跑到跟前安慰他说:“主人,别着急,我们帮你来拉犁。”老二一听破涕为笑,说:“你俩也能拉犁耕地?”狗和猫说:“怎么不能呢?”,老二想:“反正没事干,赶明儿带上小狗小猫去试试。”

第二天一早,老二带着狗猫去耕地。没想到,那小狗小猫拉起犁来竞飞快地跑,一会工夫就把地耕完了,老二喜得不得了。这时,一些赶集的人路过这里,见此情景,惊奇地说:“赶东集,赶西集,从未见过狗猫能拉犁。”老二便说:“说稀奇,不稀奇,哥嫂不给牛耕地,狗猫拉犁是逼得!”赶集的人们听说老大两口如此心狠刻薄,对老二很同情。

老二忠厚老实,也乐于助人。他把自己的地耕播完了,就带着狗和猫专门帮着那些没有耕牛的庄稼人耕种。人们见他整日里东刍耕,西家耕,十分辛劳,便送些银两作为酬谢,老二的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老二用狗和猫拉犁种地,被老大媳妇知道了,她硬逼着老大把老二的小狗小猫要来,也去给人家耕地挣钱。可是老大套上狗猫大江东去耕地时,那小狗小猫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老大便大声吆喝:“小狗小猫快快跑,我买鱼肉管你饱。”可那狗猫连理也不理。老大气坏了,扬起鞭子狠劲地抽打,不一会儿就把狗猫给抽死了。

老二听说后痛哭不止。他把狗猫用席裹了,埋在自己的家门口。说也奇怪,没几天,门口长出了两棵小枣树。老二天天给那枣树施肥浇水,松土拔草,枣树长得枝叶茂盛。到了秋天,一棵结了一树红枣,一棵结了一树白枣。老二摘个红枣放进嘴里,清香甘甜,摘个白枣放进嘴里,甘甜清香。把红白枣放在一起,红的成金,白的成银。老二用这些金银买来了好的土地,辛勤耕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枣树结金生银,又让老大两口知道了。他们来到枣树下,摘个红枣尝尝,只觉怪味难闻,呕出一看是块狗屎。摘个白枣尝尝,更觉肠倒胃,拿出一看是块猫屎。气得老大两口直跺脚。他们找来一把斧,三下五除二,就把枣树给砍了。老二见了,又心疼地放声大哭了一场。

事后,老二用枣木精心制作一个锤洗衣服的棒槌,农闲时就到染坊里干点零活。他把染好的布匹拿到河里冲洗,一边锤打一边谚“扑沓沓,扑沓沓.一锤锤朵大莲花。”真神了,老二无意顺口溜出话,竞成了真的,锤打之处,出现了一朵朵大莲花。色调单一的布匹变成了鲜艳夺目的大花布。人们都争相抢购,染坊老板十分高兴,赏给老二不少银两。

这件事又像长了腿一样,传到老大两口的耳朵里。他们找到老二要来棒槌。老大学着老二的办法说:“扑沓沓,扑沓沓,一锤锤朵大莲花。”可锤打之处出现了一个个的大窟窿。老大媳妇急了,她夺过丈夫手里的棒槌,一边锤打一边说:“扑腾腾,扑腾腾,一锤锤个大窟窿。”

这下可不得了了,凡是她锤过的布匹,都成了网眼了。老大媳妇气得骂了起来:“人锤锤朵花,我锤出个疤,去你娘的扑沓沓!”说着,便把棒槌扔进河里了。

过了没多会,那棒槌往水里一沉,变了条大鲤鱼。大鲤鱼把头露出水面,不住地对老大两口喊道:“要发财,跟我来,要发财,跟我来……”老大两口见鲤鱼能说话,真以为碰上财神了,就鬼使神差地下了河,可是这一下去,就再也没上来。

神泉的传说

作者:周绪维

距离莒县县城正北二十公里处有一座山名曰洛山,在她旁边依偎着一条河─洛河,山因此而得名。她风景秀丽、松柏苍翠、风光旖旎,山麓下四季流水淙淙,山水相映成趣,鸟儿在天空自由翱翔,鱼儿浅翔水底。在这里不仅可以让人忘掉工作的疲惫,把生活的凡尘琐事抛于九霄云外,站在空旷的山巅游目骋怀,让眼睛去旅行,心灵得到散步,更能陶冶情操、涤荡心灵的污浊。在这片热土上劳作的人们不但淳朴、勤劳好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演绎着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沿着洛-果公路线向西北二公里处有一个村子“黄岭”,早些年间被称为“凤凰岭”,据说是有凤凰落过这里,听老人们讲凤凰落过的地方便是宝地,神泉的传说世世代代流传着,真可谓是源远流长。追溯故事的渊源:

相传清乾隆36年周氏领着一群人因避水迁此山岭,因地系黄土故名黄岭,村子东北角有一眼泉子,村民都叫“泉子崖”。传说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最初因避水迁到这里的灾民中有一对父子,父亲已六十多岁,儿子却十岁左右,可能是老来得子的缘故吧,老人把儿子像宝贝一样宠爱着,生怕有个什么闪失,宁可自己饿着不吃把好东西都留给了儿子,儿子倒也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不仅身板结实,头脑也伶俐,看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老人有说不出的高兴劲。

日子也慢慢的流逝着,父子俩的生活也相得益彰,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早晨起来儿子却不会说话了,任凭老人怎么呼唤,儿子就像傻了似的这下可急坏了老人,要知道在老人心中儿子的一切甚重于自己的生命,老人纳闷莫非儿子哑巴了,经村子一位年迈的老者诊断,孩子可能是患了聋哑病,这个断定对老人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从此老人便踏上为儿子治病的漫长之路,经过几年时间下来,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而且把仅有的一头耕牛变卖掉,可是还是没有奇迹发生。

生活是残酷的,可日子还得过下去,从此以后,老人不顾自己年迈的身躯,干活比以前更加卖力,老人心中始终抱着一个念头:多一点、快些挣钱医治儿子的病,常常早出晚归地在田地里侍弄庄稼,希望长地好一些,就这样日子在捉襟见肘中慢慢地煎熬着,一天老人累得实在走不动了,便躺在地头的一棵梧桐树下歇息,由于太疲劳的原因不一会儿就安静地睡着了,在睡梦隐隐感觉有一个貌若天仙的姑娘飘到他身边说,你儿子的病有救了,你的执着诚心打动了观音菩萨,让我帮助你:田地的西北方向有一棵椿树,旁边有一个石辟缝下面有一眼泉子,里面有一颗仙丹,只要让你儿子连喝七七四十九天泉子的水,他的病就一定会好,老人一觉醒来还恍如梦中,用手掐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做了一个梦。

带着这个半信半疑的“幻觉”赶紧回家拿瓶子盛水给儿子喝,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四十九天早晨,儿子醒来居然叫了一声爹爹,老人惊呆了起初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可这一次上天真的眷顾了这对父子。老人立即把这件事情告诉村子里所有的人,大家一传十,十传百,相邻村子的人都为父子高兴的同时,前去泉子烧纸拜香以此乞求神灵的庇佑,就这样这种祭奠膜拜的习俗就一直沿袭了下来,直到今天,每逢过年或农历的重大节日人们都去那里放放鞭炮,烧烧纸钱,顺便许个愿祈求新的一年财运亨通,身体健康。经过岁月的洗刷,这里也几经修葺,有了一座小庙宇,也有了一泓更清澈的泉子,流水潺潺,绵绵不断,旁边有一口大井,泉水便汇入了这里,夏天这里是孩子们戏水驰骋的天堂。即使大旱时节,环绕在神泉附近的庄稼便也能够得到她的垂青和恩泽,村民的笑容里也能渗透出希望的期盼。

后来还有一段关于泉子的传说,据说日军占领中国后,便实行惨无人道的统治,在农村更是烧杀掠夺,这个村子周围的几个村子都遭受到日军的侵袭,唯独这个村子免遭此劫,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说,正是这眼神泉的庇护,传说日军的一个小分队快到达村子的时候,突然间看到村子这边波涛汹涌澎湃像大海一样,这是因为神泉施了发术把整个村子罩上了一张大水帘幕布,用来迷惑敌人,使敌人产生幻觉,这种传说也一直流传着,对于这个传说,我倒是无法评断,因为这些都无法考证,我暗自思忖这可能就是神话传说的诡秘所在,我宁愿信其有,因为它一直是村民心中虔诚信仰的一道风景。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这一成语比喻不忘前事,不要忘本。

《吕氏春秋--直谏》载:鲍叔牙奉杯而进曰:“使公(齐桓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

仲毋忘束缚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贩牛而居于车下也。”醒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士大

夫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鲍叔向齐桓公敬酒说:祝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时提心吊胆、愁困落魄的那段

日子;祝管仲不要忘记了在鲁国是如何被绑缚又如何返回齐国的时刻;祝宁戚也千万不要忘记了贩牛时在车底下过夜的艰辛。几句话,使齐桓公感悟颇深,即刻离席说道:我与大夫们一定不忘你的这段话。这样的话,齐国的发展就有希望,不会再遇到什么祸患灾难了。

春秋时期,齐襄公暴虐,对外杀了邻国国君鲁桓公,并奸其夫人。在国内屠杀百姓,凌侮大臣,众叛亲离。他的弟弟公子纠和小白恐受连累,离国出逃,以避祸患。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奔往鲁国;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奔往莒国。齐小白在莒整日愁眉不展,饭水难进,生怕齐国发兵攻打莒国,掠走自己。想自己乃国君至亲,却流落他乡,国乱家破,何日是个尽头?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弑。公孙无知弑襄公后自立为君,时间不长又被齐人雍廪杀

害。齐国处于国内无主的混乱状态。这时齐国大臣高奚等人,暗中派人到莒国请公子小白回国。鲁国听说无知死,也派军队送公子纠回齐。他们怕小白捷足先登,抢了君位,先派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