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井下作业的技术与发展

浅谈井下作业的技术与发展
浅谈井下作业的技术与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67773155.html,

浅谈井下作业的技术与发展

作者:赵权威崔高军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17期

[摘要]近年来,井下作业持续发展,技术也在逐渐改进,井下作业技术为油气勘察和研究开发起着重大作用。而越来越复杂的勘探开采环境也促使井下作业技术不断发展。本文介绍了我国井下作业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关看法,对井下作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井下作业技术国内现状发展

1井下作业的发展

近年来,井下作业持续发展,技术也在逐渐改进,井下作业技术为油气勘察和研究开发有重大作用。埋在地下的油气对国家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重大影响。而地下的这些宝贵资源则是通过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凿通地下油层通到地面的岩石通道开采出来的,由于油田勘探的特殊性,导致油井在长期的开采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故障,为了保证油田的正常生产,就必须对出现问题的油水井进行井下作业。

2国内井下作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的井下作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井下作业所需机具设备的安装;

(2)作业采用的工艺技术;

(3)作业的施工方案设计:

(4)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管理;

(5)确保作业安全实施的具体保证措施。

在近年来的一些井下勘探开发中,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开始对工程装备与作业技术进行更新与提升,并且在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在技术方面,企业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加上企业自己的创新研发,使企业的井下作业技术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企业的服务管理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加快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的速度,满足了一定的需要。然而,我国的井下作业技术在工艺方面与外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包括设备的先进程度、工具配备的全面程度以及生产数据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与管理方面。设备方面尤其是在主体设备的配备上,与国外更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距,国外修井设备配备标准相对较高,自动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大庆油田井下作业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井下作业井控是保证油田开发井下作业安全、环保的关键技术。为做好井控工作,保护油气层,有效地防止井喷、井喷失控及火灾事故发生,保证员工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规定》,结合油田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井喷失控是井下作业中性质严重、损失巨大的灾难性事故。一旦发生井喷失控,将会造成自然环境污染、油气资源的严重破坏,还易造成火灾、设备损坏、油气井报废甚至人员伤亡。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好井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是一项要求严密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单位的设计、施工、监督、安全、环保、装备、物资、培训等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各项工作要有组织地协调进行。 第四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的内容包括:设计的井控要求,井控装备,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防火、防爆、防硫化氢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措施和井喷失控的紧急处理,井控培训及井控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在大庆油田区域内,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试油(气)、射孔(补孔)、大修、增产增注措施、油水井维护等井下作业施工。进入大庆油田区域内的所有井下作业队伍均须执行本细则。 第六条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钻井(侧钻)施工,执行《大庆油田井控技术管理实施细则》。 第二章井下作业设计的井控要求 第七条井下作业地质设计、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中必须有相应的井控要求或明确的井

控设计。要结合所属作业区域地层及井的特点,本着科学、安全、可靠、经济的原则开展井下作业井控设计。 第八条各有关单位每年根据油田开发动态监测资料和生产情况,画出或修改井控高危区域图,为井控设计提供依据,以便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第九条地质设计中应提供井身结构、套管钢级、壁厚、尺寸、水泥返高、固井质量、本井产层的性质(油、气、水)、本井或邻井目前地层压力或原始地层压力、油气比、注水注汽(气)区域的注水注汽(气)压力、与邻井地层连通情况、地层流体中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以及与井控有关的提示。 第十条工程设计应提供目前井下地层情况、井筒状况、套管的技术状况,明确压井液的类型、性能和压井要求等,提供施工压力参数、施工所需的井口、井控装备组合的压力等级。提示本井与邻井在生产及历次施工作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情况。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应以钻井资料显示最高地层压力系数或实测地层压力为基准,再加一个附加值。附加值可选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确定: (一)油水井为0.05~0.1g/cm3;气井为0.07~0.15 g/cm3。 (二)油水井为1.5~3.5MPa;气井为3.0~5.0 MPa。 具体选择附加值时应考虑:地层孔隙压力大小、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钻井时的钻井液密度、井控装置等。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依据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做出施工设计,必要时应查阅钻井及修井井史等资料和有关技术要求,选择合理的压井液,并选配相应压力等级的井控装置,并在施工设计中细化各项井控措施。 第十二条工程设计单位应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有毒有害油气田探井井口周围3千米、生产井井口周围2千米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国防设施、高压电线和水资源情况以及风向变化等进行勘察和调查,并在工程设计中标注说明和提出相应的防范要求。施工单位应进一步复核,并制定具体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第十三条新井(老井补层)、高温高压井、气井、含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井、大修井、

电子商务论文——浅谈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

浅谈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 摘要:数据库技术经历了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到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代的发展模式,现在普遍应用的是B/S模式,本文对这种模式,以及XML和传统数据库的比较进行了比较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Web;数据库;B/S;XML 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Web数据库现已成为解决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的主流和核心技术。与传统数据库相比,现今的数据库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变化,即数据容量的变化:数据量的急剧增长使数据库技术面临一个海量数据的管理问题;数据内容的变化:数据的内容呈现一个多方位的体现形式,要处理的数据的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复杂;系统本身的变化:系统体系结构的变化对数据库系统本身的系统结构和数据处理能力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数据应用的变化:数据应用呈现出多样化的空间,如电子图书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络教育等给数据库技术提出了新的问题纵观整个数据库信息系统平台的发展过程,先后共产生了以下四种模式:主机终端模式、文件服务器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lient/server即c/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即B/S模式)。其中,B/S模式是将Web技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有机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DBMS高效的数据 存储和管理能力和Web的易维护性,利用了大量已有的数据库信息资源,使用户可以在IE浏览器上就能够方便地查询和浏览数据库中的内容。所以,采用基于Web的数据库技术,开发动态的Web数据库应用已成为当今Web技术研究的热点和主流,许多基于大型数据库的信息系统正在采用这种全新的技术模式。 一、B/S模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B/S模式的体系结构 基于Web的系统实际上是由两层C/S结构演变而来,其结构由浏览器、Web服务器+中间件和数据库服务器三个逻辑单元等共同组成。将Web的强大信息服务能力与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避免各自固有的缺陷,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该模式的系统中,所有数据都由现有的数据库技术存储与操作,客户机使用IE浏览器向服务器提出请求并即时返回查询结果。在Web与数据库集成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就是Web数据库网关。Web数据库网关通过访问DBMS系统,来完成用Web 技术表达的用户请求。 2、B/S模式的工作原理 在B/S模式中,客户端首先运行浏览器软件(如IE等)。浏览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务器提出访问数据库的请求,Web服务器在接受到客户端请求后,通过数据库网关,将这个请求转化为SQL语法,并交给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得到请求后,验证其合法性,并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完毕之后,将结果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再一次将得到的所有结果进行转化,并变成HTML文档形式,转发给客户端浏览器以Web页面形式显示出来,从而客户端得到所需的结果。当然,浏览器也会将更新、修改、删除、增加数据记录的请求申请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通过数据库网关与数据库建立关联从而完成这些工作。 二、中间件连接W 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几种方法 1、通用网关接口(CGI)

排水管渠井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式版

Guide operators to deal with the process of things, and require them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tails of safety technology and be able to complete things after special training.排水管渠井下作业安全操 作规程正式版

排水管渠井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指导操作人员处理某件事情的流程和主要的行动方向,并要求参加施工的人员,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技术细节和经过专门训练,合格的情况下完成列表中的每个操作事项。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通过对下井疏挖作业安全隐患及井上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的分析,总结出下井疏挖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认真做到警钟长鸣,安全工作长抓不懈。 【关键词】下井疏挖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近年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如中原钢铁公司“7·7”钢水爆溅伤亡事故、空分集团有限公司“7·11”触电死亡事故、西区污水处理厂“7·21”中毒窒息事故等,不

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且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生产企业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建立健全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让隐患得到消除,这对建设更加安全、幸福、美好的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井下疏挖作业,这一看似平常的工作,其实也属于高危工作,对其应该有一套完善的安全工作规程。为此,作者根据多年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就排水管渠井下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探讨如下: 一、下井作业人员应提前准备好安全标志,检查施工所用的机械设备、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完好、适用,所配备的安全防护器材是否齐全。

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简要分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当前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全国各个领域普遍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也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经济与文化与国际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随着计算机的普遍应用为人们呈现了新的世界,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也将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来的计算机技术将呈现为更为丰富的特点,在为人们生产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更为有效的改变人们的生活。 1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1.1 网络化特点 计算机网络化技术就是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功能强大、规模巨大、传递信息速度较快的大型网络,利用大力整合世界各地的信息资源,从而形成丰富的优质资源在网络中以共享的形式存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各个大型公司、各级政府部门、家庭计算机已经实现了全面普及,结合网络技术将其有机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传输。 1.2 多极化特点 社会中拥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业,不同行业对计算机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航天航空、现代军事当中应用着一些大型与巨型计算机,人

们在需求计算机方面不再只讲求小型个人计算机,而呈现为要求同时呈现微型、小型、大型、巨型等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已经表现为明显的多极化特点。 1.3 智能化特点 在第五代计算机中,计算机智能化就是利用提前编制一定的程序指令植入计算机当中,使计算机与人的思维、感觉产生一定的关系,从而可以加快处理信息的速度,在当前生活当中,计算机智能化研究已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如计算机机器人技术的出现。 1.4 多媒体化特点 在此方面的多媒体化就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大众传播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同时拥有视频、图像、文本、图形、文字、声音等多种功能,将计算机技术中的丰富信息集成为一个整体,不受人机矛盾关系的影响,可以利用最为恰当的手段解决各种信息。 2 展望计算机的将来发展 笔者认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下面这些: 2.1 巨型计算机技术 此类计算机技术有着较快的运算速度和极大的存储空间,无以伦比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这种计算机的容量可以达到几百兆以上,运算速度可以上升到百亿次每秒,可以普遍应用于航空航天、地质勘测、气象卫星、国际科技等各个领域当中,深入研究此方面技术可以保证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得到较快发展。 2.2 神经网络计算机技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规定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 井控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井下作业井控工作,有效地预防井喷、井喷失控和井喷着火、爆炸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油气资源,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各油气田应高度重视井控工作,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第三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是一项要求严密的系统工程,涉及各管理(勘探)局、油(气)田公司的勘探开发、设计、施工单位、技术监督、安全、环保、装备、物资、培训等部门,各有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各项工作要有组织地协调进行。 第四条利用井下作业设备进行钻井(含侧钻和加深钻井)的井控要求,均执行《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 第五条井下作业井控工作的内容包括:设计的井控要求,井控装备,作业过程的井控工作,防火、防爆、防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安全措施和井喷失控的紧急处理,井控培训及井控管理制度等六个方面。 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陆上石油与天然气井的试油(气)、射孔、小修、大修、增产增注措施等井下作业施工。 第二章设计的井控要求 第七条井下作业的地质设计、工程设计、施工设计中必须有相

应的井控要求或明确的井控设计。 第八条地质设计(送修书或地质方案)中应提供井身结构、套管钢级、壁厚、尺寸、水泥返高及固井质量等资料,提供本井产层的性质(油、气、水)、本井或邻井目前地层压力或原始地层压力、油气比、注水注汽区域的注水注汽压力、与邻井地层连通情况、地层流体中的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以及与井控有关的提示。 第九条工程设计中应提供目前井下地层情况、套管的技术状况,必要时查阅钻井井史,参考钻井时钻井液密度,明确压井液的类型、性能和压井要求等,提供施工压力参数、施工所需的井口、井控装备组合的压力等级。提示本井和邻井在生产及历次施工作业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情况。 压井液密度的确定应以钻井资料显示最高地层压力系数或实测地层压力为基准,再加一个附加值。附加值可选用下列两种方法之一确定: (一)油水井为0.05-0.1g/cm3;气井为0.07-0.15 g/cm3 (二)油水井为1.5-3.5MPa;气井为3.0-5.0 MPa 具体选择附加值时应考虑:地层孔隙压力大小、油气水层的埋藏深度、钻井时的钻井液密度、井控装置等。 第十条施工单位应依据地质设计和工程设计做出施工设计,必要时应查阅钻井及修井井史等资料和有关技术要求,施工单位要按工程设计提出的压井液、泥浆加重材料及处理剂的储备要求进行选配和储备,并在施工设计中细化各项井控措施。 第十一条工程设计单位应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含硫油气田探井井口周围3km、生产井井口周围2km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国防设施、高压电线和水资源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我国近年来整体经济建设发展非常迅速,各行业有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标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使得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在我们所熟知的工作行业与领域中,都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提供相关的技术帮助,才能拥有当前快速的发展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经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科技、工业等众多领域,它的高科技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成为控制这些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 我国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对推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不断引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动力来推动科技的生产。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很好的使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数量,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专业化表现越来越明显 有些设计公司,比如CAD平面设计公司或者一些设计院等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设计软件,他们就不可能有如此高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所以,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化表现越来越明显,形成很多相关的产业,促进了这些领域的发展。比如在高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图书馆自助还书设备。过去,我们借书、还书都需要在图书馆专门的服务窗口才能完成这些步骤,但是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自助还书设备步入校园,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服务,满足了广大师生群体的需要,专业化表现越来越突出。 (三)走向专业化、多功能化 目前,许多企业和行业正在朝着专业化和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因此,计算机科学技术也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它才能

浅谈数据库发展方向

数据库作业 姓名:杜霞 学号:1214210141 班级:信12本1

浅谈数据库的发展 数据库(Databases,简称DB)是指长期保存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并按照某种模型组织起来的、可以被各种用户或应用共享的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简称DBMS)是指提供各种数据管理服务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这种服务包括数据对象定义、数据存储与备份、数据访问与更新、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库运行管理以及数据库建立和维护等。由于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伴随着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而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加工、管理和利用,以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数据库是企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绝大部分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 数据库主流产品的发展现状 数据库管理系统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发展成了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形成了总量达数百亿美元的一个软件产业。根据Gartner Dataquest公司的调查,2000年国际数据库市场销售总额达88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0%。根据CCID的报告,2000年的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销售总额达24.8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41.7%,占软件市场总销售额的10.8%。可见,数据库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巨大、增长迅速的市场。 目前,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产品包括Oracle公司的Oracle、IBM公司的DB2以及微软的SQL Server等。在一定意义上,这些产品的特征反映了当前数据库产业界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因此,分析这些主流产品的发展现状,是我们了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关系数据库技术仍然是主流 关系数据库技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经过80年代的发展到90年代已经比较成熟,在90年代初期曾一度受到面向对象数据库的巨大挑战,但是市场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虽然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研制成功,但是直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网络仍然被认为是一种昂贵而奢侈的技术。一直到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网络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在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和计算机技术本身一样精彩纷呈,普及到人 脱离电话通讯线路交换模式的里程碑。美国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于1969 年12月投入运行,被公认是最早的分组交换网。法国的分组交换网CYCLADES 开通于1973 年,同年,英国的NPL 也开通了英国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到今天,现代计算机网络:以太网、帧中继、Internet 都是分组交换网络。 1.3 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以太网目前在全球的局域网技术中占有支配地位。以太网的研究起始与1970 年早期的夏威夷大学,目的是要解决多台计算机同时使用同一传输介质而相互之间不产生干扰的问题。夏威夷大学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以太网共享传输介质的技术基础,形成了享有盛名的

CSMA/CD 方法。以太网的CSMA/CD 方法是在一台计算机需要使用共享传输介质通讯时,先侦听该共享传输介质是否已经被占用。当共享传输介质空闲的时候,计算机就可以抢用该介质进行通讯。所以又称CSMA/CD 方法为总线争用方法。 1.4网络互连阶段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希望在更大的范围内。某些计算机系统用户希望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的资源;或者想与其他系统联合完成某项任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 是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网络。它是由院校、企业、政府的局域网自发地加入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超级网络,连接有数千万的计算机、 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也不断革新,网络应用越来越广。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代互联网应用,很多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研究资金,希望能抓住机遇,掌握未来的命运。中国也加强了网络方面的投入。中科院计算所为自己的网络起名为“织女星网络”(Vega Grid),目标是具有大规模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能力。与国内外其他网络研究项目相比,织女星网络的最大特点是“服务网络”。中国许多行业,如能源、交通、气象、水利、农林、教育、环保等对高性能计算网络即信息网络的需求非常巨大。预计在两三年内,就能看到更多的网络技术应用实例。

井下作业个人总结

篇一:井下作业年底技术工作总结 井下一公司修井30队 技术工作总结 总结人:胡新河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自2002年担任技术员工作以来,认真履行技术员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吸取好的工作方法,掌握井下新的施工工艺技术,充实自己的修井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年来,在公司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本人能认真学习和履行着本岗位职责,工作认真负责,能够较好地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我现将2006年度技术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做好本队修井工作的日常管理 1.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督促和要求各施工班组,认真录取各项修井资料,严把工序施工质量关,杜绝无功作业,提高修井作业有效率。及时编写完工总结上报施工资料。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深刻认识到修井作业中质量工作得重要性。 2.针对员工修井技术知识薄弱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结合本队工作的实际情况,重点培训员工的的实际操作能力,讲解安全防范知识和施工风险识别知识。满足了施工人员安全和技能操作的需要。采用每井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的方式对职工进行技能教育;通过技术知识学习和岗位练兵,各职工的特别是外雇工的技术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3.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队长做好本队的安全、环保工作,及时收集施工作业的信息,合理安排调配人员及车辆的运作,确保修井作业连续进行。 二、认真编制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对施工得措施井工程设计进行会审,明确施工井数据、任务、目的及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针对井况及作业任务确定相应的工艺技术及安全方案。如高压井、高油气井、高风险等井,都要制定与井况相配套的防喷、防毒等技术及安全方案。特别是对复杂井(如套破井、砂卡井、管外串井、报废井等),除认真做好措施会审外,并现场指挥和监督,做到精心组织、精细施工,圆满完成了施工作业: 三、努力学习各种技术及管理知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今年石西队在年初的井下招标中开双机进行生产作业,作为我负责全面的技术工作,在工作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和队长安排的工作,遇到复杂、新工艺井的施工作业,到现场组织施工、协调,都严格按工艺标准实施,严格要求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对资料员的工作进行培训及教育工作,严把质量关,严格执行四大体系运行工作,努力提高运行质量,针对安全、井控、质量的培训及监督检查工作。配合队长作好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本人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项复杂井工艺设计,修井工程,抓紧时间学习专业业务知识同时学习计算机知识,使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在今年努力完成qc论文编写工作和技术论文的撰写工作。在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中,努力使自己的技术理论水平、技术问题处理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四、疑难复杂井的工艺技术 石西作业区属于新开发的区块,该区块井深井况比较复杂,各项工艺的井都有,上修前对该井的井史认真收集,对各项工艺参照各项技术标准,认真编写施工设计,施工中严格要求自己现场组织进行各项工艺的施工作业。比如: 1、今年所施工的sh3058井(补孔改层):由于该井同层位的sh3067井改层后出油效果良好。作业区进行试探的开采该层位并对该层位进行二次固井。该井工序:压井,提抽油杆,解卡打捞,提泵,通井,洗井,下桥塞,电侧,射孔,挤化学剂,下结构,试压,验串,挤灰注灰,提结构,钻塞,试压,探井底,地面清蜡,排液,替液诱喷,完井.施工日期从4.22-5.6日完井,该井施工前,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运用[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事业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整体事态日益呈现出更加注重应用、实效以及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突出特征。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背景资料,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定义的介绍,根据实际情况,重点阐述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和计算机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其分析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高效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改进措施 我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财政、金融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等政府管理部门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城市建设、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国有大型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热情日益高涨,电子商务在各行业的生产经营、供应采购、产品销售和对外贸易等环节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重视,各级政府和企业整合多种信息资源,积极开展面向“三农”的市场和科技信息服务。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义 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十五”期间企业信息化将有很大发展,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全国27 个省市、46 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 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基本完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中有显著成效,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大部分实现初级企业信息化(CAD、CAM、DCS、MIS、ERP 普及率、覆盖率30- 50%);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向中级企业信息化发展(CAD、CAM、MIS、ERP、EC 普及率、覆盖率60- 80%);小部分培养成高级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CAD、CAM、ERP、EC 普及率、覆盖率80- 90%以上)。大部分中小企业推广单项信息技术,部分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初级信息化,建立若干个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3 计算机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1)更加精确;2)更加简洁;3)更加人性化;4)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率;5)可以进行设计,并且预计出结果;6)系统更加庞大,庞大的系统就说明分工越细。 4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IT安全治理和风险管理缺位。目前大多数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对信息资产所面临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仅局限于IT方面的安全。2)技术经济论证不足。信息化建设项目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高风险和告失败率就要求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决策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3)资源利用不合理。信息资源的合理应用一直是企

井下作业常用工具20件

一、公锥 1、名称:公锥 2、用途:公锥是一种专门从油管、钻杆等有孔落物的内孔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 3、结构:它是长锥形整体结构,分接头和打捞丝扣两部分。 4、工作原理 当公锥进入打捞落物内孔后,加适当钻压,并转动钻具,迫使打捞螺纹挤压吃入落鱼内壁进行造扣,当其能承受一定拉力和扭矩时,可上提或倒扣起出全部或部分落物。 当工具下至鱼顶以上1-2m时开泵冲洗,并逐步下放工具至鱼顶,观察泵压及悬重,泵压突然上升,悬重下降时,正明公锥进入鱼腔,可进行造扣打捞。 7、注意事项 操作时不准猛顿鱼顶,防止将鱼顶或打捞丝扣顿坏。切忌在落鱼外壁与套管内壁之间的环空造扣,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工具下井前上部应接安全接头。 二、母锥 1、名称:母锥 2、用途:它是一种专门从油管、钻杆等柱状落物外壁进行造扣打捞的工具。 3、结构:它是长锥形整体结构,由接头与本体两部分构成。 它是靠打捞螺纹在钻压与扭矩作用下,吃入落物外壁进行造扣打捞。 6、操作方法 当工具下至鱼顶以上1-2m时开泵冲洗,并逐步下放工具至鱼顶,观察泵压及悬重,泵压突然上升,悬重下降时,证明鱼顶进入母锥,可进行造扣打捞。 7、注意事项 操作时不准猛顿鱼顶,防止将鱼顶或打捞丝扣顿坏。打捞外径较小落鱼时应加引鞋。工具下井前上部应接安全接头。 三、滑块卡瓦捞矛 1、名称:滑块卡瓦捞矛 2、结构:上接头、矛杆、卡瓦、锁块、螺钉 3、用途:是一种内捞工具,专门从落物内孔打捞,也可进行倒扣作业 当工具进入落鱼后,卡瓦依靠自重向下滑动,与矛杆发生相对位移,与矛杆中心线距离增大,直至与落鱼内壁接触,上提管柱,斜面向上运动产生的径向力,迫使卡瓦吃入落物,实现打捞; 6、操作方法 1)地面检查矛杆尺寸是否合适,卡瓦上下滑动是否灵活; 2)下至鱼顶以上1-2米,开泵冲洗,并记录悬重、泵压及方入; 3)继续下放管柱,悬重有下降显示,观察捧鱼方入与入鱼方入变化; 4)上提管柱,悬重增加,证明捞获; 5)倒扣时,上提至设计倒扣负荷再增加10-20KN,进行倒扣作业; 7、注意事项 落物重量较大、严重遇卡或鱼顶为外螺纹时,为防止不损坏鱼顶,在工具外面加尺寸合适的引鞋;工具下井前上部应接安全接头。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浅谈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计算机对现代人来说,早已不是个陌生的名词,它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以不可 抵挡的气势渗透到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每个领域, 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力式。教育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计算机的深刻影响,计算机技术在教育 领域的中的不断应用,使得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计算机技术对教育发展的作用: 1、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丰富了教育内容。现代的教学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传统的 教学模式下了,计算机凭其强大的数据资源和良好的交互性, 已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 构所认可,计算机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的工具,它已经成为一种学习的对象甚至在某些条件 F已经完全替代了老师的作用。 2、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使学习更具主动性和个性化,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 能力。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是人类至今所拥有的功能最齐全的工具, 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管理、信息查询、图片处理、交流手段等。 3、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更具多样化,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计算机拥有非常庞大的存储记忆,快速精确的处理、计算和判断能力,重复而又多变的工作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信息的能力,具有灵活的人机交互的特点,从而可以像位知识渊博、 反应迅速、诲人不倦的导师那样,从事技术教学、管理教学、帮助备课、技术考试等通常由 教师来完成的教学工作。 4、计算机作为管理工具,加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计算 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网络化建设也逐渐深入到大中专院校。校园网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管理工作。学校行政、教学、后勤等部门可以通过校园网下发会议通知、 学计划,实现网上报销,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直接倾听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 和建议。使学校管理更加透明、有效,有利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计算机作为学习对象、学习工具、教学工具和管理工具的四种功能是逐渐融合在起的。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因此在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中,我们应时刻关注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最新动态, 真正将计算机技术较好的应用到教 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不断改进我们的计算机 课程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理解和自学能力,以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使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技术工具真正的使学生 受 益。

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V ol.15, No.12 ?2004 Journal of Software 软 件 学 报 1000-9825/2004/15(12)1822 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 ? 孟小峰1+, 周龙骧2, 王 珊1 1 (中国人民大学 信息学院,北京 100872) 2(中国科学院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数学研究所,北京 100080) State of the Art and Trends in Database Research MENG Xiao-Feng 1+, ZHOU Long-Xiang 2, WANG Shan 1 1 (Information School,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2(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ystems Science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 Phn: +86-10-62515575, E-mail: xfmeng@https://www.360docs.net/doc/267773155.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67773155.html, Received 2004-07-28; Accepted 2004-09-06 Meng XF, Zhou LX, Wang S. State of the art and trends in database research. Journal of Software , 2004,15(12):1822~1836. https://www.360docs.net/doc/267773155.html,/1000-9825/15/1822.htm 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ate of the art, the challenge problems that we face, and the future trends in database research field. It covers the hot topics such as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tream data management, sensor database technology, XML data management, data grid, self-adaptation, moving object management, small-footprint database, and user interface. Key words : database; DBMS; pan-data 摘 要: 讨论目前数据库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几个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未来趋势.包括信息集成、数据流管理、传感器数据库技术、XML 数据管理、网格数据管理、DBMS 自适应、移动数据管理和微小数据库,数据库用户界面等. 关键词: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泛数据 中图法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s.60073014, 60273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the Key Project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03044 (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 the Excellent Young Teachers Program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作者简介: 孟小峰(1964-),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Web 数据集成,XML 数据库,移动数据管理;周龙骧(1938-),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王珊(1944-),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库,知识库,数据仓库.

井下作业操作手册(防砂作业)

防砂作业 1、概述 多数疏松或较疏松的油层生产过程中有出砂现象。油气井出砂会造成磨蚀井下、地面设备和工具(如泵、分离器、加热器、管线等),甚至砂卡中心管、生产管柱等,降低油气井产量或迫使油气井停产。因此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砂的油气井,需要进行防砂作业。海上油气田多采用机械防砂的方式,常见的防砂方式有:独立筛管防砂(优质筛管防砂)和砾石充填防砂。 1.1作业目的 利用滤砂管或者充填的砾石作为挡砂屏障,阻挡砂子产出。 1.2作业人员 大修作业队人员18人,防砂地面设备工程师4~6人,防砂工具工程师3~4人,打砂工程师1人,作业总监1人,作业监督2人。 1.3作业设备 钻修机系统,防砂设备:打砂泵、混砂车、方井口、数采房等。 1.4工具 防砂器材:顶部封隔器总成、隔离封隔器总成、沉砂封隔器、筛管、盲管等;防砂服务工具:座封工具、充填工具、隔离密封、冲管等。

2、作业准备 2.1陆地作业准备 1、收集资料:地层泥质含量、地层砂均质系数、地层砂粒度中值、生产套管 尺寸及磅级、射孔数据表、井斜数据表、CBL曲线、原井防砂管柱图、目的层温度及压力。 2、根据石油大学防砂方式选择图版(见图1)选择防砂方式。 图1 石油大学防砂方式选择图版 3、根据Saucer最优砾石充填尺寸设计图版(见图2)选择挡砂精度:挡砂精 度(防砂精度/充填砾石粒径)为地层砂粒度中值的5~6 倍,即D50=(5~6)×d50。 1)在独立筛管防砂中,防砂筛管的挡砂精度应与根据地层砂粒度中值优选的砾石层的挡砂精度结果一致。 2)在砾石充填中,应满足砂拱或桥堵挡砂的原则。绕丝筛管和割缝筛管缝宽应是最小充填砾石直径的1/2~2/3。 3)砾石充填防砂推荐选用筛管外径:应保证砾石充填环形空间的径向厚度不小于19mm。独立筛管防砂推荐选用筛管外径:套管井中以筛管本体或接箍外径小于套管内径8mm~10mm 为宜;裸眼井中以最大刚体外径小于裸眼直径10mm~15mm为宜。

计算机最新技术发展趋势

摘要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科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其它的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有力地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使自己迅速成长计算机对现今社会的影响已为人所共知,无所不在的计算机使与经营有关的一切都加快了节奏,是计算机技术改变了国家的经济运行和安全运作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技术是世界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并且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随着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将趋向超高速、超小型、平行处理和智能化,量子、光子、分子和纳米计算机将具有感知、思考、判断、学习及一定的自然语言能力,使计算机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趋势新型计算机 GIS

目录 1.计算机发展概述 (1) 2.计算机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特点 (2) 2.1多极化 (2) 2.2智能化 (2) 2.3网络化 (2) 2.4多媒体化 (2) 3.计算机技术对GIS发展趋势的影响 (3) 3.1网络化—网络GIS (3) 3.2开放性—开放式GIS (3) 4. 计算机最新发展多样化 (5) 4.1无线化 (5) 4.2专业化 (5) 4.3网络化 (5) 4.4人性化 (6) 4.5智能化 (6) 5.未来的计算机 (7) 5.1量子计算机 (7) 5.2神经网络计算机 (7) 5.3化学、生物计算机 (7) 5.4光计算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1.计算机发展概述 1946年2月,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其它电子元件,有两个教室那么大,运算速度却 只有每秒300次各种运算或5000次加法,耗资100万美元以上。尽管ENIAC 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计算机的始祖,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5]。 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时代: (1)从1946年到1959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由于一部计算机需要几千个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散热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电子管的寿命最长只有3000小时7,计算机运行时常常发生由于电子管 被烧坏而使计算机死机的现象。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 (2)从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 体管,所以我们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比电子管小 得多,不需要暖机时间,消耗能量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计算 机的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汇编语言。接着,高级语言FORTRAN语言 和cOBOL语言相继开发出来并被广泛使用。这时,开始使用磁盘和磁带作 为辅助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使用的人也多起来了, 计算机工业迅速发展。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 (3)从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来,因此这段时 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 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 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 开发的IBM 360系列。 (4)从1971年到现在,被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Scale lntegrated Circuit简称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VLSI)。1975年,美国1BM公司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从此,人们对计算机不再陌生,计算机开始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与工艺

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与工艺摘要:在我国石油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社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石油开采行业也需要提高开采质量,增加石油资源的供给。在石油开采中,因为是井下作业,因此需要开展修井工作。就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及工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议,希望可以为修井工作更好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工艺 在石油井下开采过程中,一旦油井遭到了破坏,不仅会影响石油开采的量,同时还会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在井下开采过程中,通过修井工作的开展来保证油井的稳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修井工作落实中,修井技术与工艺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影响力也比较大。 1石油工程井下修井技术及工艺发展现状 在对石油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及工艺进行分析过程中,可以从其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现状分析,可以了解修井技术及工艺存在的不足之处,可以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因此,做好具体的现状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1.1从修井工具入手进行分析 在石油工程井下修井工作开展过程中,修井工具是不能缺少的,就目前修井技术所使用的工具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常见的工具有震击类工具、爆炸类工具以及侧钻类工具,此三种类型的工具在修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设备修井技术及工艺的进步,这些修井工具所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修

井工具进行优化是不可避免的。 1.2从修井技术开展模式入手进行分析 在石油行业发展过程中,社会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但是油田的数量则在逐渐地减少,油田的储能消耗逐渐地降低。面对这样的情况,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开采难度增加,石油井被破坏问题较为常见。在修井工作开展中,主要采用的修井模式是先打捞,后修复,这样的修复方式较为落后,对油田的污染与破坏较为严重。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在井下修复过程中,就必须要转变修井技术开展模式,对修井技术及工艺进行优化,以此来确保修井工作的有效落实。 2油田工程井下作业修井技术及工艺 在油田工程井下作业修井过程中,想要确保修井工作质量,不仅要对修井工作原则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对具体的修井技术及工艺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修井工作的有效落实。 2.1对修井原则进行优化 在修井工作落实过程中,因为涉及到的内容较多,所使用到的修井技术及工艺较多,所以在提高修井质量的过程中,就应对修井原则进行优化。在优化修井原则中,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也就是说,在实际使用修井技术及工艺开展修井工作中,应对油田资源进行保护,避免油田遭到污染。同时还需要考虑成本问题,若是修井的成本投入较多,则会导致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在选择修井技术及工艺过程中,应在保证修井质量的同时,选择成本较为低廉的修井技术及工艺,这样可以通过减少成本投入的方式来增加石油开采企业的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