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张五常《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张五常《经济解释》读书笔记张五常先生才华横溢,是天才,是怪才,是老顽童,是金圣叹式的人物,是当前中国及至世界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
他不走寻常路,他玩世不恭,他特立独行,用他自己独创的,反主流的,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对日常经济现象作出解释,走出了一条经济学研究的康庄大道。
他语出惊人,常常提出了和当前所谓的“主流”经济学相左的观点,但细思又合情合理。
他师从多位获诺奖的学者,年少成名,堪称中国经济学界第一人。
是目前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华人经济学家。
第一章:科学的方法主要讲了经济学研究,需要一些科学方法。
这些方法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济学的基础,是避免落入“套套”的思维方式。
所以,要避免误入歧途,先要学习这些方法,所以放在第一章。
这些研究方法且与其它学科是不一样的,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的,看一遍基本看不懂。
在后面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回头来看,来验证,来体会。
小结:本章是讲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第二章:从自私说起任何学科都要有最基础的起点,或者说是基础假设。
才有得研究辩论。
比如数学上最基础的一加一等于二之类,才有后面的千千万万。
经济学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是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
任何经济问题不可以从团体、政府、国家为起点分析。
经济学上所有行为都是个人的决策,但要注意个人决策是武断的。
是受到一定的约束的。
经济学第二个基础假设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利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精辟的论证了这一点,人人都是在局限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
但张五常先生扩展了斯密的说法,认为自私自利也是有害的。
张五常的导师阿尔钦论证了自私是为了适者生存,生物学家道金斯又从生物学角度说明自私是动物的基因。
张五常先生不争论这些,不去争人性本善或恶,而把自私作为一个基础的假设。
从而为后面的经济学研究提供辩证基础。
小结:本章是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
第三章:缺乏与竞争首先张五常先生解释了什么叫“物品”(GOODS):产品、商品、服务、关爱、空气、明月清风等“有胜于无”的东西。
经济解释读后感doc
《经济解释》读后感~-7-6字数:3316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除此以外我对张五常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
有幸拜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
”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
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在翻开《经济解释》这本书之前,我对经济学的认知还停留在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复杂的图表中。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里,却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充满趣味的经济世界。
作者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这个经济学的门外汉也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和启发。
书中的案例丰富多样,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市场交易来说吧。
比如说买菜,这看似简单的行为,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经济原理。
在菜市场里,摊主们大声吆喝着,展示着自己摊位上新鲜水灵的蔬菜,试图吸引顾客的目光。
而顾客们则在各个摊位间穿梭,比较着价格、品质和新鲜度。
这时候,价格就成了一个关键的因素。
有些摊主会把价格定得稍高一些,但强调自己的蔬菜是有机种植,没有农药残留,品质上乘;而有些摊主则以低价来吸引顾客,声称薄利多销。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摊主们在价格和品质之间寻找着最佳的平衡点,以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菜市场看到一位大妈和摊主之间的精彩“博弈”。
大妈看中了一捆青菜,拿起仔细端详,然后皱着眉头说:“这青菜看着不太新鲜啊,便宜点呗!”摊主连忙回应:“大姐,这青菜早上刚进的,新鲜着呢,不能再便宜啦!”大妈可不买账,放下青菜作势要走:“那我去别家看看。
”摊主一看这情形,赶紧说道:“行啦行啦,大姐,给您便宜五毛。
”大妈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称了那捆青菜。
这小小的一幕,其实就是经济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弹性在起作用。
摊主需要考虑顾客的需求和价格接受程度,而顾客则希望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在不断地试探和妥协,最终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
再比如说,我们去商场买衣服。
那些品牌店的衣服往往价格较高,但质量和设计也相对较好。
而在一些小店里,同样款式的衣服价格可能会便宜很多,但质量可能就没有那么有保障。
这让我想到书中提到的关于品牌和质量的关系。
品牌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拥有较高的价格,是因为它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一种信任和声誉。
消费者愿意为了这种信任和声誉支付更高的价格,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降低购买到不满意商品的风险。
经济学读书笔记(合集5篇)
经济学读书笔记(合集5篇)第一篇:经济学读书笔记《明天的经济学》《明天的经济学》,是日本小泉内阁时期担任经济大臣的竹中平藏教授,面对当时日本人民对其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不乐观,快要形成经济紧缩的情况下所著的一本通俗经济学读物。
本书文字简单、例子寻常、配有漫画。
主要写了日本虽然错过了“失去的十年”,但只要方法得当,每个人都有信心,那么日本经济也还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竹中教授说,为了保证在经济竞争里人人平等,那么就要建立足够完善的环境,不良债权需要加强重视,那么可以得到充分有利的流通。
人们要从心里改变,对国家的未来有信心,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养老制度和税收制度需要改革才能使年轻人增加消费的信心。
他虽然是在谈论日本经济问题,如涉及不良债权处理、收入差距、城乡差别、放松管制、民营化。
贸易与内需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书中轻松愉快的获取经济学知识,而且你也许会觉得书中讲述的故事离我们中国人的经济生活并不遥远。
序章从日本内阁府2001年“年度经济财政报告中”可以看出,对将来的不安心理直接影响了当前的个人消费。
然而,日本人的生活水平在100年间提高了30倍。
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日本的经济过去是怎样的?而是为什么今天的日本经济会是现在这种情况?日本经济在战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新趋向是,现在日本的出生率非常低。
其关键原因,我想,应该就是日本民众对其本国未来失去信心,对能否顺利抚育孩子还在感到怀疑。
其实,我想,从泡沫经济崩溃前得80年代起,日本经济就开始出现问题了,至少,已经出现了竞争力下降的征兆。
那时,收入高,工作少大有人在;白白浪费时间,浪费资金的公司也不在少数。
本来需要3分钟决定的事情,偏偏要3小时甚至几天。
在企业和国家不断浪费的过程中,日本的竞争力当然不能增强。
若任凭这样的状况继续,日本经济必然走向衰退。
竹中平藏教授认为,是出类拔萃的企业支撑了日本的经济增长。
目前,日本民众还是过着富裕的生活,这股强有力的支撑考的都是日本的支柱产业,比如说汽车、机电等。
经济解释 精读
经济解释精读经济,这俩字儿咱都熟,可真要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弄明白,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咱就说,经济就像一场大戏,每个人都是台上的角儿。
您瞧那些企业老板,风风火火地拓展市场,这像不像主角在舞台中央大放异彩?而咱普通老百姓,精打细算着过日子,好比是配角也在努力演好自己的戏份。
经济里的供求关系,您就想象成菜市场的买卖。
东西少,想买的人多,价格自然就蹭蹭往上涨,这就是供不应求。
反过来,东西多得卖不完,价格就得往下掉,这就是供大于求。
这多简单明了啊!再说说货币,那可是经济这场大戏里的“硬通货”。
就好比您出门旅游,兜里没钱能行吗?货币多了,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钱就不值钱啦,原来一块钱能买俩馒头,现在一块钱只能买半个,这多让人头疼!货币少了呢,又可能导致经济发展没劲儿,就像车没油了跑不动一样。
经济增长,这可是大家都关心的。
您想想,就像一个孩子慢慢长大,越来越有本事,能赚更多的钱,日子越过越好。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是这个道理,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涌现,就业机会多了,大家的钱包都鼓起来。
那消费又是咋回事儿呢?好比您逛街看到喜欢的衣服,忍不住买下来,这就是消费。
大家都愿意消费,企业就能赚钱,就能扩大生产,经济也就活跃起来。
可要是大家都捂着钱包不敢花钱,那经济不就冷下来了吗?投资呢,就像是播种。
您把钱投到一个项目里,盼着它能发芽长大,给您带来丰厚的回报。
但这也有风险啊,万一这“种子”没长好,您的钱不就打水漂了?税收呢,就像是从大家的收入里切一块蛋糕。
切多了,大家不乐意,干活儿都没积极性了;切少了,国家没钱办大事,像修路、建学校这些都没法搞。
国际贸易呢,就像是邻里之间互相串门,交换东西。
咱们把自己的好东西卖出去,赚别人的钱,再买人家的好东西回来,各取所需,多好!可要是贸易不平衡,那也会有麻烦。
经济周期您听说过吧?就像四季更替,有繁荣的时候,也有衰退的时候。
繁荣的时候大家都高兴,赚钱容易;衰退的时候就得勒紧裤腰带,想办法熬过去。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彩5篇)
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精彩5篇)经济学书籍读书笔记篇一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最终会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
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我们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对抗的客观必然性,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们之间暂时的、有条件的同一性。
它们之间存在着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的历史机遇。
一个社会形态能够长期稳定并不断发展,其中必然有符合自身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起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发展。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
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方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占有为基础的。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社会既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演进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一个崭新的社会制度,去完成在西方国家由资本主义制度完成的历史任务。
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但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这段话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的。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能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但这种代替必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而社会制度的变革又依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人类进步的社会历史产物。
它们的性质根本对立,但在当代同处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二大形态,具有共同的“社会存在”——“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终于获得了自己的制度载体——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经过一个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用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摆脱对物的依赖性,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经济解释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读《经济解释》有感摘写引用】读《经济解释》有感税务07b2023507b16马君敏这个学期,我利用课余时间,拜读了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的著作《经济解释》。
自我感觉还算能够看下去,不像之前所想像的那样枯燥。
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经济解释》这本书中,张五常先生列举了大量实例,尤其是立足亚洲的实例。
现今充满数学符号的经济学著作,已经汗牛充栋。
但以真实例子取胜的经济学著作,则依然寥廖无几。
无疑《国富论》是一本,《经济解释》也将是一本。
在《经济解释》一书,收集了张五常先生1968年至1998年在各种杂志上发表的25篇文章,基本上囊括了教授的学术思想。
1982年,张五常先生在港大的就职演说中倡导:让我们做经济解释的弄潮儿。
这本集子,正是这一思想的贯彻。
张五常先生坚信,经济学必须是解释现象的科学,只有能够解释现象的经济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所以有人说自二十世纪50、60年代兴起的经济解释的浪潮中,张五常先生无疑是最优秀的弄潮儿之一。
但是读了他的《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这部书稿中,张五常融入了一项新颖、重要、被广泛解释、而所有现行教科书均迟迟没有载入的内容,那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
这些内容当然是《经济解释》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读者将有关的章节与科斯和阿尔钦的结论比照,就不难看出“青”是否胜于“蓝”了。
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但是我对于他的新颖的观点是十分钦佩地。
经济解释 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今日开始阅读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从第一本开始读,《科学说需求》,读到第38页,还没有开始进入主题,前面大篇幅的在写为什么写这本书,这本书从出生到落地经历了什么,这本书的理念源头从何开始,又经历了哪些得以出现在的这套属于他自己的经济学术。
这38页我读了2个小时,期间总是想别的事情,总是联想很多的东西,天马行空,到了第39页开始看原序,我想把到此刻的一些思路记录下来,因为怕忘记了,觉得是很好的东西,可以扩散思考。
从今年开始才真正正规规的看经济学的书,原因是在去年的某一天,我发现自己过去很多年都偏向于术的学习,全是在看点对点的知识点,甚至过去很多年一直都很努力的在学习和思考,却从来没有用某个成果去呈现那么多的学习成绩。
发现过去原来不曾真的接触过这个社会,不曾是一个社会人。
完全不懂社会的规则,深处其中却远不知这其中的游戏性质。
虽然在过去全职4年里,潜心阅读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其实重点还是儿童心理学,原因是再简单不过的为了做好一个母亲,带好一个孩子。
谁知道看了好多书,加之有实践理论,就开始迷上了所谓的心理学课。
再到出来工作,对这个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进入,到今年,开始学习经济学。
大学里面,我们学到政治经济学里的最关键的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不怕丢脸的说当时真的不是特别能理解这个上层建筑,无比俗气的在一个家庭里寻的一丝解释。
如今感觉这社会便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的成员太多,想要生存就要懂得这生存法则,便离不开经济。
这是进入经济学课的原因过程。
可能因为看得书多了,特别是大师级的书,自己写东西好像有点那个什么,反正就是欠揍的语气,好像自己很了不起的样子。
但是不这样我又写不出来,写出来的东西肯定无比的做作。
话又说回来,我为什么写这个,因为到这一刻我自己有些思考,就把这个思考的东西想记录下来,但是光秃秃的记录好像又很奇怪,所以一气呵成,把心里想的东西都写出来,乱无章法,但真实存在,也一气呵成。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经济类书籍读书笔记1最近看了一些书,在这里记录下当时看书的感受和体悟,共享的同时也加深自己的理解。
闲话少叙,《经济学思维》。
首先说下阅读本书的感受,这本书不是成体系的介绍经济学理论,但是里面类似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用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经济学理论或者我们默认的市场规则。
首先,其实我们的社会对于读书和教育有偏颇,以下有个观点:一个正常的社会,大部分人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能够带来财富的实用性知识,获取的方法包括但不局限于学校教育,实际上,能够获取到这些实用性知识的主要途径恰恰不是学校,而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说直白点,就是干中学。
中国社会上,总是盲目的抬高读书的地位,好像阅读就是一种多么高尚脱俗的事情,要么就是一种大家认为“读书无用论”,其实阅读就是和我生活中的必要环节一样,你喝水吗?上厕所吗?你挠痒痒吗?对不对,只有把这个事情当做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时候,你才能放下,真正的体会到读书带来的乐趣,否则要么就是装模做样,要么就是骗自己,(你能骗的了自己吗?)书中关于读书的观点,分享一下:读书之三要:A、要阅读整本的书。
现在社会的碎片信息太多,人们反而没有一种框架和推理的能力,变成了盲从之众,这个意思是说作者可能在某个方向上只是提出了一点他的升级的观点,但是为了表明他的这个观点在这个位置上是如何比原来先进的,他需要介绍下现在的整个框架和人们针对现状一个通用认识。
B、要带着问题去读书。
主要针对知识性和工具性的书来讲,如果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个具体的问题,这样带着整个问题就需求答案,就类似当年我们刚学会查字典是一个道理,针对性强,解决问题之后得到满足心理更强。
经济学解释读后感
经济学解释读后感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济学的书也可以这样写,以散文的体裁阐述了经济学的道理,感觉很有意思。
首先张先生以七个章节阐述了科学的方法,他说科学是有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而且是很有意思的,感情的表达是艺术,理智的分析,就是科学了,但人的感情往往与理智混淆。
科学家既然是人,我们不能期望他们是人类的例外,毫无感情,但感情是不可以在科学上滥用的。
原则很简单:科学的著作可以将客观分析与主观感情结合、并用,但二者要分得很清楚。
只要能这样做,科学文字倒大可加上感情之辞,点缀一下,减少枯燥,增加其可读性。
其实在他阐述的科学的方法中给我映像最深的就是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作者说,大有可取的、足以解释世事的理论,都一定是在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这两个极端之间。
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或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
这告诉我不要放弃任何角度看世界。
例如文中所举得一个例子,假若我们说,寒冷的温度,由于某些缘故,会使物体的重量减少。
终于,经过种种假设和实验,我们重复了高山上的情况,有冰寒,有电扇,有斜板,有高度,物体的重量果真少了,所以温度的理论是被证实了的。
这个理论没有错,但却是一个特殊理论(ad hoc theory)。
特殊理论也是理论,不过因为过于特殊,一般性的解释能力就谈不上。
这不是理论的内容不足,而是内容太多,以致内容稍为一改,理论就会被推翻了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理论的特殊性就忽略它。
还有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
例如文中所说“四足动物有四只脚”,感觉就像是在说废话,但是套套逻辑又不是那么简单那么一目了然,套套逻辑不可能错,没有内容,但并没有说这种言论绝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事实上,很多重要的科学理论,是从不可能错的套套逻辑所提供的概念而引起的。
套套逻辑有一点很可取的特色:它有极大的一般性。
其次谈到人性自私的问题,其实是经济学上得基本假设之一,即“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但是在本书中我觉得张先生是认同“人的本质是自私的”这一观点的,因为他至始至终没有说“理性的经济人”这一假设,我觉得经济学应该避开哲学上人类本质的讨论。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读后感《经济解释》读后感~76 字数:3316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学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极为有意思的书。
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一群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量子力学很深,除此以外我对张五常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
有幸拜读完《经济解释》后,竟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上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金融业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信念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才学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下所的感召下能,我一口气背诵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当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所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
”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偏高了他影迷的读者,认为影迷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度量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
既然是经济学的长篇小说,那么它应兼有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为,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方程理论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经济解释缺乏与竞争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缺乏与竞争读书笔记经济解释缺乏与竞争读书笔记1. 引言在当今世界,经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经济解释中缺乏与竞争的角度往往被忽视,本文将从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2. 缺乏与竞争的读书笔记缺乏与竞争是一本由约翰·纳德勒撰写的经济学专著,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经济解释中缺乏与竞争的观点。
在缺乏与竞争这本书中,纳德勒提到了经济解释中忽视了对竞争的分析,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缺乏正确的竞争观念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他认为经济解释中常常忽视了竞争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而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十分显著的。
在书中,纳德勒通过对不同国家和时代的经济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了竞争对经济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竞争可以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而缺乏竞争则会导致经济活力的衰退和创新的停滞。
这一观点给我们带来了对经济发展的深刻思考。
3. 对于竞争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完全赞同纳德勒的观点。
竞争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和进步。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不断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客户并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这种竞争导致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外,竞争还可以有效地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这种有效的资源配置使得整个社会的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结通过对纳德勒的《缺乏与竞争》这本书的阅读和深入思考,我对经济解释中缺乏与竞争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竞争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能够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竞争,提高竞争意识,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也会继续关注和学习与竞争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为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新张五常《经济解释读书笔记》资料
张五常《经济解释》读书笔记张五常先生才华横溢,是天才,是怪才,是老顽童,是金圣叹式的人物,是当前中国及至世界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
他不走寻常路,他玩世不恭,他特立独行,用他自己独创的,反主流的,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对日常经济现象作出解释,走出了一条经济学研究的康庄大道。
他语出惊人,常常提出了和当前所谓的“主流”经济学相左的观点,但细思又合情合理。
他师从多位获诺奖的学者,年少成名,堪称中国经济学界第一人。
是目前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华人经济学家。
第一章:科学的方法主要讲了经济学研究,需要一些科学方法。
这些方法是我们学习研究经济学的基础,是避免落入“套套”的思维方式。
所以,要避免误入歧途,先要学习这些方法,所以放在第一章。
这些研究方法且与其它学科是不一样的,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的,看一遍基本看不懂。
在后面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回头来看,来验证,来体会。
小结:本章是讲经济学研究的科学方法。
第二章:从自私说起任何学科都要有最基础的起点,或者说是基础假设。
才有得研究辩论。
比如数学上最基础的一加一等于二之类,才有后面的千千万万。
经济学第一个基础假设是:个人是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
任何经济问题不可以从团体、政府、国家为起点分析。
经济学上所有行为都是个人的决策,但要注意个人决策是武断的。
是受到一定的约束的。
经济学第二个基础假设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利的。
亚当斯密《国富论》精辟的论证了这一点,人人都是在局限的情况下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从而对社会做出贡献。
但张五常先生扩展了斯密的说法,认为自私自利也是有害的。
张五常的导师阿尔钦论证了自私是为了适者生存,生物学家道金斯又从生物学角度说明自私是动物的基因。
张五常先生不争论这些,不去争人性本善或恶,而把自私作为一个基础的假设。
从而为后面的经济学研究提供辩证基础。
小结:本章是讲经济学研究的基础假设。
第三章第四章:缺乏与竞争首先张五常先生解释了什么叫“物品”(GOODS):产品、商品、服务、关爱、空气、明月清风等“有胜于无”的东西。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精品5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精品5篇)关于对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书名:《微观经济学原理》作者:亚当·斯密读书目的与时间:我选择阅读这本书主要是为了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机制。
这次阅读的时间是在2023年的3月,历时约两个月。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涵盖了三个主要的部分:市场与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以及企业行为理论。
作者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市场如何通过价格调整供求,以及个体行为如何影响市场整体。
个人观点:我对书中的一些观点深表赞同,比如"看不见的手"理论,它揭示了个人的理性行为如何通过市场机制达到总体最优。
同时,我也对书中的一些概念感到困惑,比如"边际分析",它似乎是一个复杂且深奥的概念,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
深入分析:在阅读过程中,我对"边际分析"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它似乎是一个在理解市场如何运作时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我理解它之前,我需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知识可能会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结论与评分:总的来说,《微观经济学原理》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它简洁而深入地阐述了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原理。
我建议那些想要了解经济学原理的人阅读这本书。
在考虑评分时,我将它评为4.5/5,因为虽然有一些概念可能需要更深入的了解才能理解,但这本书仍然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
参考文献: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参考了一些相关的经济学文献,如《宏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等,这些文献进一步丰富了我对经济学的理解。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2《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书名:经济学原理作者: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Mankiw)阅读日期:2023年2月25日阅读方式:在线电子版读书目的:通过阅读本书,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分析经济现象的方法,提高个人决策能力。
经济解释读后感
经济解释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经济解释读后感(一)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一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同学,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
”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
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这正如他在“经济解释之三”中所明确指出那样,“世上没有不可替代的理论”。
然而,我对张先生的学识之渊博,行文之流畅,观点之新颖也确实是十分钦佩。
因而,我认为《经济解释》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虽然《经济解释》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但张先生开篇仍不忘按传统的模式那样,首先介绍“方法论”,所以张先生把《经济解释》的第一章便定为了“科学的方法”。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卷一:科学说需求第一章:科学的方法第一节:现象必有规律科学的形成是基于三个重要的信念:第一,凡是现象或行为,其存在是靠主观判断,而大家不能再这个主观上有分歧。
第二,所有被众所认同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循的,有规律的。
第三,任何事情的发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第三节: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凡是有解释力的理论,一定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但却没有被事实推翻。
所谓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错。
第二章:从自私说起第一节:个人做决策天底下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不自由,选择是一定有局限的约束,而这选择是个人做主的。
第四节:人的自私本质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一般而言,他不会意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么贡献。
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安全和利益。
但如此一来,他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引领,在不自觉中对社会的改进尽力而为。
张五常认为上述自私的观点有两点要补充:一是斯密轻视了自私给社会带来害处,牵涉到交易费用及产权问题。
二是他没有说自私是天生的,他的含义是自私是被逼的。
非所欲也,不能不自私也。
这个适者生存的观点后来影响了达尔文。
第三章:缺乏与竞争第一节:物品的定义物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经济物品,二是免费物品。
前者的定义是多胜于少,在现实生活中数之不尽。
黄金白银、鲍参翅肚、旅游休憩、天伦之乐,都是经济物品。
免费物品的定义是有胜于无,却不是多胜于少。
这样的物品供过于求,即使再多一点也没用。
最常见的是空气。
当然再空气混浊之地,新鲜空气也就变成经济物品了。
第二节:什么是缺乏凡是有人愿意付出或多或少代价而获得的物品,就是缺乏的。
换言之,凡是有价格的物品都是缺乏的。
第三节:竞争的本质竞争的定义,是指经济物品的需求多于一人的需求。
一个人对某种物品想多要一点,其他人也想多要一点。
僧多粥少,竞争不可避免。
在社会中,差不多每一种经济物品都有竞争的,竞争差不多无日无之。
一些经济学课本,论及垄断及专利权时,说没有竞争。
然而,垄断及专利只不过是压制了某一种竞争,但增加了另一种竞争。
《经济解释》读后感
《经济解释》读后感2005-7-6 字数:3316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只知道张五常先生是一位天赋极高的华裔经济学家,他在产权理论方面造诣很深,除此以外我对张五常先生可谓是一无所知。
有幸拜读完《经济解释》后,却发现张先生竟把经济学的文章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经济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让我深深地敬佩起张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
在《经济解释》幽默诙谐且充满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气通读了两遍,仍觉意犹未尽,便十分想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谓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但又不免犹豫,因为《经济解释》这本书就如同张五常先生本人一样充满了争议。
正如张先生自己在文中写到的一样,“《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选修经济的学生可以读,也应该读,但因为我往往不依常规,学生考试时用上我的答案,不免凶多吉少。
”也许,张先生在这里是高估了他的读者,认为他的读者应该已掌握了传统的经济理论,现在已不需要他像经济学课堂上的老夫子一样重复罗嗦地灌输所谓的经典理论,而他所要做的就是要从一个全新角度去阐释最为简单的经济学道理。
《经济解释》这本书确实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课本,而对它的准确定义按我个人的理解,它应该是本经济学的散文集。
既然是经济学的散文集,那么它应兼有散文的基本特征与经济学的灵魂主线,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只是“散”在其形式上,而“神不散”是不散在其经济学的脉络上,是不散经济学的灵魂思想上,即我们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假定、稀缺、竞争、效用(在《经济解释》中张先生使用了“功用”这一翻译)以及需求定律和交易理论等。
实际上张先生也正是按着这样的经济学脉络来为他的读者讲授他所理解的经济学。
当然我不敢苟同他所有的观点,也许这也正合乎张先生的处事原则,因为在他的《经济解释》之中也同样充满了对权威观点的怀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
经济解释该书运用作者首创的对称经济学的方法与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的主体性发挥为主导,以再生型经济与配置型经济的区分为基础,以效率与公平的一致为核心.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前言
我认为世界复杂无比,不用简单的理论,能成功地解释世事的机会是零。
第一章科学的方法
第一节:现象必有规律
较高级的住宅,人口密度较低。
这是规律。
在更近的山坡上,木屋三三两两。
这些木屋很简陋,是僭建的。
僭建的房子没有地权,比有地区按的房子简陋得很多了。
这也是规律。
主观的现象要被众所认同,得有固定的规律,而其发生或出现,是必有原因的。
这些是科学的必需条件。
第二节:事实不能解释事实
马歇尔:除非经过理智的考究和阐释,我们不可能从事实中学得些什么。
这也教训了我们,使我们知道最鲁莽而又虚伪的,是那些公开声言让事实自作解释的理论家,而或者无意识地,自己在幕后操纵事实的选择与组合,然后提出如下类的推论:在这之后所以这就是原因。
第三节: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但却没有被事实推翻。
一个特殊得只能解释一个现象而完全不能伸展到其他现象去的理论,是毫无一般性的解释功能,所以其解释力小之又小,其代价是太大了。
所谓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
在经济学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我说套套逻辑不可能错,没有内容,但并没有说这种言论绝不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事实上,很多重要的科学理论,是从不可能错的套套逻辑所提供的概念而引起的。
加上各种约束或局限条件,使套套逻辑增加内容,巧妙地将定义变为可以解释现象的理论。
大有可取的、足以解释世事的理论,都一定是在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这两个极端之间。
第四节: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
所有实证科学的主旨,是要创立一些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句子或言论来作推测的。
解释现象的用场是衡量理论的最重要准则。
验证一个理论含意的唯一办法,是以事实反正。
这点很
重要。
第五节:模糊不清与互相矛盾
模糊不清的概念或分析,是不可能清楚地证明是错了的。
因此,模糊不清的理论没有解释力。
第六节:非事实与无限制
需求定律的本身是不可能用事实验证的。
然而,这定律在经济学上是重要而不可或缺的。
低能之辈,往往以市场的成交量作需求量。
这是错的离谱的。
高手的处理方法则大为不同。
他们会说:假若需求定律是对的话,那么依照逻辑推导
第七:理论的真实性
有实用性的理论是有其真实性的。
在经济学上,验证条件通常称为局限条件。
假若我们说,若甲的发生会导致乙的发生,那么我们跟着可以说:没有乙就没有甲。
但却不可以说:没有甲就没有乙。
第八节:结论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这是一本研究并解析“中国之迷”的书籍。
其风格、其意图、其目的,明显地在解析“中国经济与发展之迷”。
内容如此风格如此、表现的手法和逻辑也如此!
中国为何自明代以来发展停滞了,为何历史上一直持续
领先全球,自明代之后停滞了。
李约瑟之迷与中国的兴衰的根由。
中国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革命,为何搞了统制经济。
为何出现了东亚奇迹、中国何以没有采取“休克疗法”而取得成功。
为何中国优选首先选择农村进行改革,城市改革中又采取了何种措施,解决了何种矛盾与问题。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工业的发展,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
金融改革困难在何处,与国有企业改革有何关系。
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增长的真实性,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的公平与效率如何显现,双轨制何以有市场,其利弊为何。
用西方的理论来解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迷与路径,分析国际化权威对中国之迷的解析的正误。
等等。
看了这本书的十二个部分及其附录的三篇资料,真让人从文化、治理、人口、交换、社会等视角,明白中国的清代之后的屈辱,以及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能够持续发展。
从经济学、社会学、技术和创新的视角,解析了财富原始积累、体制改革、开放性竞争、资源秉赋与作者不主张跨越式发展的种种理由。
也对作者评价“华盛顿共识”的异议的非通用性,并对作者的比较优势战略予以认同。
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开放程度、金融深化与改革、宏观稳定、就业结构与城市化、收入分配,对于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华盛顿共识是指:强化政府的财政纪律,增加政府在改进收入分配和过去受忽视而有高回报的领域的公共投资,扩大税收的基础,
统一汇率,贸易自由化,消除外国直接投资的障碍,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放松对市场准入的管制,保护私有权。
对于作者将意识形态也视为一种资本,作为一种投资,这是我的首次接触这个理念。
这真是一大发明。
这也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故意识形态的投资及非权力相关的“干股”,其实就是技术入股,是知识产权!
对于构建的复杂的关系中抽象简单而实用的逻辑关系,这是社会科学理论本质的任务。
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关键的变量从而建立一个简单的逻辑体系,这需要知识分子的丰富社会科学知识作支撑!
真是大家!此老兄真不愧为世界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让人从中看出其写此书的意图。
并将意识形态作为投资,作为资本,作为人类进步的最重要因素!
经济解释读书笔记张五常老前辈的这本集毕生之学术精华的《经济解释》读后令人回味悠长。
作为门外汉的我虽读后一知半解,但很多推理分析的逻辑,对经济学这门科学的概念阐述,以及对很多经典理论的颠覆性批判都令我耳目一新,脑洞大开,深感自己如井底之蛙,听信人云亦云的所谓经济专家的常年误导。
张老是一位崇尚经济学传统,而又有完全独立的思维,不迷信权威,有着鲜明个性的大家。
他重视观察的真实性,对于无从观察验证的术语,假说,
变量嗤之以鼻。
他重视交易或制度费用,将“租值消散”理念广泛应用,化繁为简,以三方面基础“需求定律,成本概念,竞争含义”贯穿全书,又由简入繁生出现实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万千变化。
他重视现象细节,解释行为或现象必先考虑细节,务求获得一幅完整的画卷。
他重视合约结构,喜欢从约束竞争的角度看合约,喜欢先以件工合约来求其同,然后加进局限的变化来解释其异。
他重视租值消散与减少这消散,喜欢用这些角度,加上适者生存,来处理均衡这个概念。
他更加直言不讳的批判政府对市场的不当干预,利益团体对市场的瓜分,权利机构对垄断的自私保护,教育资源对整个社会的不当倾斜,这种种一切导致了社会的不公,贫富差距的急速扩大,以及社会矛盾爆发的根源。
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何其微小,但正是这些微小的存在,万千的变化组合,带来了复杂多变,难以预测的市场。
而我要做的是在这无时不在变化、更新、淘汰的时间洪流里,以开放视角不断升级自己生命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