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的学术生涯
郎咸平的经历
龙源期刊网
郎咸平的经历
作者:
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7年第08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经济学家郎咸平读大学时,成绩并不理想。
有一次,一位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到校演讲,郎咸平给经济学家写了封信,谈了一些稚嫩的看法。
没想到,郎咸平收到了回信,信中说:“一个年轻人有如此激情,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
”
在这封信的鼓舞下,郎咸平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
后来又出国留学,一心要成为“伟大的经济学家”。
经受过种种挫折与打击,郎咸平终于成为了国际知名的经济学家。
一天,郎咸平遇到了那位美国经济学家,立刻上前表示感谢。
经济学家想了半天后说:“哦……其实,你不用谢我,信里的那句话我只是安慰你,随口乱说的。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有“鼓舞”“激情”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期待效应”“赏识的魔力”“目标引领下的激情是人类已知的仙丹妙药,能使辛苦的工作变得愉快”,等等。
相关故事一则:很多年以前,童话大王郑渊洁在签名售书时,一位小女孩很想到郑渊洁叔叔身边工作,问郑叔叔身边缺什么人,郑渊洁开玩笑说:“缺懂外语的人才。
”这个小女孩为了能到郑叔叔身边工作、学习,真的考到了外语学院,最后应聘到郑渊洁身边工作。
当年郑渊洁的一句玩笑话,却被这个女孩当作奋斗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了。
参考拟题:赏识,不能没有你;激励的力量。
郎咸平的成长经历故事简介
郎咸平的成长经历故事简介郎咸平的成长经历故事简介1949年,国民党第26军的一名上尉军官,带着自己的妻子、一箱青岛啤酒及身上仅有的3块大洋,从青岛撤退到台湾,开始了在台湾的生涯。
7年之后的1956年,他们的第三个孩子郎咸平出生。
“满分100分,我只考了5分”成名后的郎咸平多次谈到,自己不是一个精英,从小就不是。
“我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差,包括体育、艺术、学习成绩等。
我心中充满了自卑感,而且对未来也不敢有什么想法。
”郎咸平回忆的语调里,有一丝惆怅。
郎咸平迄今还记得爸爸在他小学5年级时,拿了一份算术模拟考试的试卷给他做练习,满分是100分,郎咸平辛苦做完后,只得了5分。
幸运的是,那一年台湾开始实行小学直升初中,不用考试。
郎咸平成为台湾第一届小学直升初中的学生,进入大同中学。
但身为差等生的痛苦随之延续到中学。
初三分班的时候,郎咸平被分到“放牛班”。
“放牛班”就是不升学班,是给那些差生开的班。
考前3个月,郎咸平感到了压力,就想念书了。
但是念课本肯定来不及,就只好念“考前30分”,那是给考生在考前30分钟“临时抱佛脚”用的一种复习资料。
考前两个月的第二次模拟考,郎咸平考了500多名,考前1个月的第三次模拟考,居然考到了300多名。
等他参加中考时,竟然意外地考上了第三志愿成功中学高中部。
回忆起那次决定命运的考试,郎咸平认为是自己买的那种版本的“考前30分”帮了大忙。
高中毕业后,郎咸平顺利考入了台中的东海大学读经济。
改变人生的作弊郎咸平走上钻研学问的道路,和大学时的一段境遇有关。
据他回忆,当时东海大学经济系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
该门课总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
郎咸平第一次只考了60分,第二次月考时就想走快捷方式,作弊抄一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了,得了零分。
“第一次60分,第二次零分,平均起来是30分。
这样的话,第三和第四次月考大概都要考100分才不会被淘汰。
当时,我都想干脆放弃算了。
一祠八堂--中国经济的“铁榔头”:郎咸平
一祠八堂--中国经济的“铁榔头”:郎咸平郎咸平,1956年出生于台湾桃园县,祖籍山东潍坊,中国经济的“铁榔头”、中国股市的“郎旋风”、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郎咸平被公认为中国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研究、咨询的四大领军人物,也称为“中国企业战略四大天王之一”。
郎咸平于1978年获得东海大学学士学位,于1980年获得国立台湾大学硕士学位,于1986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公司理财(财务管理)博士学位。
毕业后执教于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学府。
郎咸平作为金融学家在经济(管理)学界极富盛名。
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中。
而且大多数世界通用的金融管理教科书均引用郎咸平的论文。
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
郎咸平用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
他用开阔的视角,独到的分析阐述各种经济问题。
从国际经济形势,到中国百姓民生,他用大胆诙谐、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经济现象。
不但具有诊断性,同时更有预见性。
郎咸平在各地的演讲不断的指出了中国近年来的房产和股市的“虚热”是由于中国逐渐走向了一个“二元经济体系”(类似观点大陆最早最早由厉以宁提出)。
郎咸平多次以韩国企业的崛起为典范,批评了不少中国新兴企业。
主张学习跨国公司的做法,把企业切割“工序流程”化,让企业不再纠结于一两个领导的能力,维持长期经营性,同时也焕发创新力。
郎也批评了部分国企的“品牌战略”,指出品牌不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原因,而是其“工序流程化”的结果。
郎咸平在节目及论文中,往往能够选择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但随着论证的深入,他便显得偏执,大量观点都是借以他人理论作为支持。
从经济学立场讲:不管是他的理论还是能力,都不可能战胜中国经济学理论学界,多数业内人事认为,他是利用一种消极公平社会思潮。
郎咸平简介_郎咸平简历、个人资料
郎咸平郎咸平简介郎咸平简介:1986年获得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
郎教授曾经任教于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
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讲座教授。
郎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专家,其学术论文不但深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而且郎教授也在2003年被列入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
郎教授2001年进入内地以来,其观点震撼中国大地,而他所分析的企业案例包括名噪一时的德隆和格林科尔深受业界重视,不但具有诊断性,同时更有预见性。
郎教授案例集:郎教授所编写的企业案例包括操纵,运作,整合,科幻,标本,思维已经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另外的新案例包括mbo,流通等将在2006年5月份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郎教授的授课案例均已包含在这些已出版以及即将出版的书中。
郎教授的企业战略观: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中发展落后的原因不是资金不足,也不是投资机会不多,更不是科技落后---我国企业发展滞后的真正问题是思维的僵化,而且是严重的和国际脱轨。
因此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企业首先就要突破思维僵化的瓶颈。
我们企业家的思维僵化吗?我举个例子大家就清楚了。
我到各处演讲,每次都会被问到同样的问题----“郎教授,什么行业是有潜力的行业”,我的回答是----“我们中国几乎各行业都没有好的投资机会,而且几乎大部分的地区也没有区域竞争优势“,提问者几乎毫无例外的立刻反驳-----“那我们不是坐以待毙吗?”。
各位读者不觉得我这个观点才真正点出了事物的本质吗?难道没有投资机会就放弃奋斗吗?难道没有想到投资机会和竞争优势丧失的危机是个正常现象吗?难道我们不能从危机中寻找转机吗?此外,我到各地方演讲,各地政府几乎毫无例外地提出发挥区域竞争优势,提倡科技的,而且所用的激励政策大同小异,不外乎减免税收,平价供应土地等等。
但是我想请问,除了沿海省份天然地利之便以外,我们那个内陆省份和县市曾经创造出明显的区域竞争优势呢?另外,包括沿海省份在内,我们那个高新区是真正的呢?这些都是思维僵化的例证。
郎咸平
最早公开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批评的人;2000年,郎咸平就点出了德隆问题
对中国政府的一些政策提出批评,郎咸平本身也招来很多批评,曾一度被人告上法庭。中国大陆的经济学界也有人对郎咸平将研究报告直接公开表示不满,并认为郎咸平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称他是“媒体经济学家”,“外星人”。郎咸平回应称只要是上市公司就应该受公众监督,这些结论都是郎咸平通过对国内数据的研究后作出的,并不存在所谓脱离国情的问题,
�
2001年下半年,郎咸平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
2003年6月,郎咸平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被远在海外的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战略研究,为企业高管人士进行“公司治理与企业战略”剖析,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
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全世界第一;他的学术成果不仅被学术界和财务管理教科书广泛引用,还为众多的知名媒体所报道。其论文在美国最富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2005年:
2007年发表中国八大危机,预言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危机,
2008年,预言没有奥运行情,呼吁政府救市,结果普遍认为他太极端,未予以重视,但随着制造业的大萧条以及半数制造业企业的倒闭,政府开始救市,广州和深圳政府相继投入
2008年我最欣赏的男人有两个,不是陈冠希和倪震,而是两个见人讲人话,见了鬼一样讲人话的性格男,一个叫郎咸平,一个叫韩寒。 郎咸平其实蛮悲剧的,空有一身本事,四处奔走呼告,奈何讲的都是坏话,无法上达天听,他有能力预言我国经济的变化,但两年来就是没人听他,正如希腊悲剧理论讲的一样,明知道结局,却还是一步一步地向宿命走去。到很多人知道有个经济学家叫郎咸平的时候,他两三年前“唱衰”中国的很多预言早已经变成现实了。 我最近几乎看了网上能找到的这个人的所有演讲视频,很想整理一下我从他口中听到的有关中国经济的言论,虽然每个演讲内容有别,但从06年至今大致有一个脉络,我喜欢他给我在智力上带来的冲击,也喜欢他坚持讲人话的牛脾气,权当免费帮他宣传吧。 从2006年开始,郎咸平就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中国制造业的回光返照”理论,什么是回光返照,就是楼市、股市大涨,GDP上升,表面上是中国经济更好了,其实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制造业在衰落。 制造业之所以衰落,是因为中国的投资营商环境急剧恶化。以养猪为例,为什么07年的猪肉价格会大幅上升?原因一是因为有猪瘟,二是饲料价格上涨,三是政府行为造成的刚性成本。猪农也是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他会怎么做?他的做法就是跟全中国广大企业家的做法一样,我不干了,我把本来要买小猪的钱现在不买小猪了,投到楼市股市去,说不定收益更好。结果到了07年的6、7月份,人们发现当把大猪宰了以后就没小猪了,因为猪农都不养小猪了。 猪肉价格上涨的本质就是猪农的投资营商环境急剧恶化,猪农把本来应该买小猪的钱不买了,投到楼市股市去;07年楼市股市泡沫的本质就是中国的投资营商环境急剧恶化,企业家把本来应该投入再生产的资金不投了,投到楼市股市去。 07年国家针对经济过热和楼市出台很多宏观调控政策,但基本失效,为什么?因为中国经济根本不是过热,而是30%与拉台GDP和政绩工程有关的部门过热而占70%的制造业过冷的二元经济。宏调对楼价失效,根本原因在于楼市供给面和需求面的结构。用郎咸平的原话就是“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和需求面市场化严重过度”,这是郎咸平的话,我在听了类似内容的演讲第N次之后,终于搞明白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说,房屋这种商品,它的价格首先是由生产的一方(供给面)决定最低价,因为成本在那里,然后是由买的一方(需求面)决定最高价。 所谓“供给面市场化严重不足”,意思是有多少房屋供应到市场上以及它的成本这个并不是由房地产商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的,因为房地产开发的两大核心资源——土地开发权和银行信贷权 ——都掌握在地方政府的手上,所以决定房屋供应量和成本的不是市场,而是地方政府的心态(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地方政府!)。很不幸,各地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动机拉台地价,加上地产开发特有的长流程管理(这个懒得解释),提供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结果就是房地产开发的成本降不下来。 所谓“需求面市场化严重过度”,就是房屋制造出来了,拿到市场上去卖,这个时候又变成了由市场方式定价了,但它的成本本来已经超出了正常消费群体愿意承担的程度,谁还在大买特买它呢?郎咸平自己定义了一种叫“虚拟资金”的东东,按大小排列,虚拟资金由4大块组成 一是企业家本来应该投资再生产的钱不投了,投入到楼市股市; 二是各级政府官员的腐败款; 三是国际热钱; 四才是普通老百姓的储蓄款(就是被认为流动性过剩的那部分); 国家误以为楼市股市泡沫是因为老百姓手上的余钱太多了,宏调政策打击目标只是第三和第四块,什么加息啊二次购房加税啊等等,只能打击一下我们老百姓,其实决定性的是第一和第二块。宏调令到企业家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更多企业家不想搞生产了,于是更多的第一类资金撤出制造业,投身楼市股市,这就是07年我们看到的,越加息,股市越涨。楼市股市什么时候有变,取决于第一第二块资金的动向。 这些08年以前的言论,现在回顾都已经是昨日黄花,反正基本情况像郎咸平自己说的“我肯定是对的”。还有更恐怖的在后面。按照郎咸平的说法,中国经济本身出了大问题,就算08年没有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未来也要陷入困境,但美国出现金融危机,中国的窟窿就更大了。 90年代的时候,消费占中国的GDP比例是60%左右,从95年左右开始,政府的意识形态走上歪路,各地政府痴迷于拉台GDP,过量的资源被误导到基建工程等热门部门,造成产能过剩。直到今天,产能在中国GDP中占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消费只占30% ,国际上其它发达国家消费占GDP的比例在70%—80%,我们是人家的一半都不到。这有什么问题呢? 我一开始对他说的数据有点混淆,也搞不清GDP高有什么不好。又是在听了N次之后终于搞明白了。 各地大搞基础建设,大量的资金、资源以钢筋水泥的形式被固定在中国大地上,我国产能迅速提高,但产能是你制造东西的能力,不是已经产生的财富,基建完成后你一件东西都不造,产能还是那么高。这些钢筋水泥最后在数学上以财富的方式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DP自然会上去。如果你充分利用产能生产产品并且能够将产品全部卖出,你就可以收回成本,甚至赚钱,但如果你产能无法用尽又或者生产的产品市场消化不完,那多出来的部分就浪费了。一个健康的经济体应该有能力自己消化掉产能的70%到80%,就是上面讲的发达国家的情况。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情况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提高远远落后于产能的提高,好在有个叫美国佬的大哥帮我们把多出来的那百分之三十几产能消化掉,现在美国佬自己都收皮了,中国那么多产品卖给谁啊!如果没人买,不生产了,扔了钱下去的那些钢筋水泥咋整啊!据说40000亿人民币还是用来修铁路、高速公路、搞基建…… 我衷心建议说明年中国经济会有起色的人,在感觉太良好的时候,听听郎咸平06年的时候说过什么,听听他现在又在说什么。 当然,郎咸平说过的事还有很多,包括企业战略,包括股市,包括教改医改,包括政治,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至少让人庸人如我者眼界大开。本人有心学习,无力打字,下次有兴趣再写。
郎咸平
1986年获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 (corporate finance,偏向公司金融)。 1989年起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助理 教授,1993年晋升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 1994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曾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亚洲开 发银行的中国银行改革治理顾问
不讲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
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 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他妈给老 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滚蛋。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 他在生产线旁边放了台风扇猛吹,凡是空的皂盒就立即会 被吹走了
启示
独特的观察视角 批判性思维
“崇尚小概率事件” “失败是成功之母”; “杀鸡不用牛刀”; “四两拨千斤”;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内行领导外行”; “宁作鸡头,不当凤尾”;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工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程”解决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困境。
小故事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结果发现这 条生产线有个缺陷: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总不 能把空盒子卖给顾客啊,他们只得请了一个学自动化的 博士后设计一个方案来分拣空的香皂盒。博士后拉起了 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 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几十万,成功解决了 问题。每当生产线上有空香皂盒通过,两旁的探测器会 检测到,并且驱动一只机械手把空皂盒推走。
郎咸平 个人简介
他就是郎咸平
曾任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财 务学博士学位,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 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 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 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 术级别的(首席)教授 曾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 局顾问 1990年金融学论文引用率排名世界第一 畅销书《公司治理》的作者 被股市中小投资者赞誉的“郎监管” 被国内媒体评为2001年-20023年全国财经人物 2003年荣登世界经济家名人录,公认为全世界 金融学的顶级学着 相关电视节目有:“财经郎闲评”“郎咸平 说”“财经郎眼”等
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我们学习的地方
郎教授的个人经历 广泛涉猎,博学多才(多年苦读) 金融界、经济界、企业界等方面 的学术成果 他对金融界、经济界、企业界、 证券界各种问题犀利的眼光和独 特的视角 (研究问题的方法论) 人格魅力(直言不讳,敢说真话)
学习参考资料
图书馆: 《公司治理》 《整合》 《郎咸平—以学术参与现实》 网络资源: 很多相关视频音频电子书,如 《郎咸平说》、《财经郎眼》 (2009.6推出)
一份不落俗套的简历
1956年出身于台湾桃园农村 小学四年级 即因成绩太差分到不升学班 初二又因同样原因分配到“放牛班”学 木工 高中毕业勉强考上东海大学经济系,毕 业后考上台大经济学研究所 之后当兵两年,向银行求职失败,在失 业压力下申请留学。勉强录入沃顿学院 商业经济系,又因不想考微积分,只好 转到金融系 从此之后,他似乎找到了最适合他吃的 一碗饭…… 童年时如此不济的他竟然在沃顿商学院 一破世界记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 学硕士与博士学位
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
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郎咸平在台湾东海大学念书的时候,成绩并非睬想。
有一次,美国一名超级着名的微观经济学家来学校演讲,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名教授,在演讲中讲述了许多新的经济观点。
那位美国教授离开以后,郎咸平给那位教授写了一封信,讲了自己关于世界经济的许多稚嫩观点。
没有想到,那位美国教授竟然真的给郎咸平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一个年轻人有如此的激情,你以后必然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郎咸平却超级受鼓舞,他念完本科以后又念研究生,可尽管如此,他的成绩却依旧很差。
研究生勉强毕业后,郎咸平想出国念书。
他的教师对他说:“郎成平,你的水平这么差,就找个银行上上班算了,而且还有屋子分,薪水和福利也很不错!”郎咸平听了教师的劝导,于是去一些银行应聘,也不明白是幸运仍是不幸,面试以后,结果没有一家银行要他。
失落之余,郎咸平想起了那位美国教授给他的回信,不由来了精神:“我以后必然能够成为一名伟大的经济学家,别说是他们没有录取我,即即是来求我,我又哪能就如此委身于他们呢?”郎咸平左思右想以后,决定去考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是2400分,可是他只考了1640分。
结果,只有一家学校要他,那确实是美国的沃顿商学院。
沃顿商学院之因此会要他,是因为昔时学校里新创了一个“商业经济系”,是第一届招生,全世界尚未几个人明白那个系,因为人数少,因此就把郎成平破格录取了。
开学后,郎咸平的“表现”并非好,他的系主任找他谈话,说他的水平有问题,他的教授对他的评判也不高,让他考个微积分的资格考试。
郎成平也明白自己的实力,他全然不可能通过资格考试,于是就百般请求免去考试,可是他的系主任全然不同意。
郎咸平超级沮丧,一次在校园里闲逛的时候,他看见几个金融系的学生没精打采地走出来,郎咸平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回答说金融系好难念。
郎咸平又问他们要不要考微积分,他们说不要,郎咸平就说:“带我见见你们的系主任。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郎咸平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郎咸平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从小就非常聪明。
由于家境贫寒,他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尽管如此,郎咸平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一直自学成才。
小时候,郎咸平经常看到父母为了生计而辛苦劳作。
他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和贫困,并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
于是,他开始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后来,郎咸平成功地考取了大学并在经济学专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他毕业后被一所著名大学聘为教授,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
郎咸平在教学中坚持以农民的利益为重,他认为农民是国家的基础和基石。
他经常组织学生下乡调研,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并提出了许多对农业和农民有益的政策建议。
郎咸平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关注。
他的观点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很容易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
他的教学风格也颇具亲和力,非常受学生喜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郎咸平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经济学家,受邀参加各种国际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
他通过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的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并推广了许多国外先进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郎咸平一直坚信知识的力量,他认为经济学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术领域,而应该服务于人民。
他积极倡导经济学思维的普及,并推动经济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郎咸平深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他常常被邀请到各地发表讲演,为人们解读复杂的经济问题,为他们指明发展的方向。
郎咸平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知识不分贫富,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执着,我们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是一种力量,一个人有了知识,就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郎咸平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理念,他并没有满足于做一个学术界的高材生,而是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回馈到社会。
他的故事鼓励着我们,让我们勇敢地走向知识的世界,不断努力和创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郎咸平简介
郎咸平简介◎个人经历1956年6月21日生于中国台湾桃园县,祖籍山东潍坊。
1974年~1978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后就读于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1980年获得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1年~1982年在台湾服义务兵役两年。
1983年在母亲的支持下赴美留学,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
1985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硕士学位。
1986年仅用半年时间完成博士论文写作,并顺利通过博士答辩,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之后执教于美国多家商学院,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并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
1987年转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1988年出任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助理教授。
1989年起任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助理教授。
1993年晋升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副教授并获终身教职。
1994年移居香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讲座教授。
1994年同时受到香港多所大学的延揽,最终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
1997年提升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批首席讲座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教授。
1998年~1999年受邀出任芝加哥大学金融学访问正教授,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亚洲开发银行的中国银行改革治理顾问。
2003年6月提出制度化解决民企原罪的问题,并受仰融委托,出任“独立第三方”,为制度化解决日益突出的民营企业与主管部门矛盾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2004年开始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主持财经评论节目《财经郎闲评》。
2004年8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以格林柯尔为案例讲述大型国有企业如何在产权改革过程中资产被私人所侵吞,致使股市中小股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并倡导立即停止目前的产权改革,而应建立一套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
2008年1月开始主持泛财经栏目《郎咸平说》。
2009年6月开始在广东新闻频道和广东卫视新闻评论节目《财经郎眼》中担任主讲嘉宾。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郎咸平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评论员,他的观点和见解常常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且发表了许多有关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重要观点。
郎咸平出生于1955年,他的家庭背景并不富裕。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在上大学之前,他已经通过自学掌握了数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后来,他被清华大学录取,并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郎咸平在大学期间就展示了他对经济学的浓厚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他不仅考取了全校第一名,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多次获得奖学金和荣誉。
在他的研究生期间,他决定研究国际经济问题,并对中国的经济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在毕业之后,郎咸平进入了一家著名的研究机构工作,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
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
由于他的观点与传统经济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他常常受到质疑和批评。
郎咸平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通过与同行的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和观点。
郎咸平的事业从1992年开始迅速崛起。
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他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独到见解和准确预测赢得了广泛认可和赞赏。
他预测到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十年内将取得巨大的成就,并指出了一些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这些观点促使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并改变他们的发展战略。
除了学术研究,郎咸平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经常在电视节目和论坛上发表演讲。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解释经济问题,批评不合理的经济政策,提出改进政策的建议。
他的观点常常引起争议,但他依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努力推动经济改革和社会进步。
郎咸平坚信,经济学家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研究和分析问题,并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他认为经济学应该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正是基于这个信念,他不断努力地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发展做出贡献,并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经济学知识和见解。
郎咸平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是什么样子。
郎咸平
郎咸平,1956年6月21日生于台湾桃园县,祖籍山东潍坊,中国台湾学者、经济学家1974-1978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
1986年,他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起开始重点研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问题。
2004年8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
郎咸平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
郎咸平,经济学家,1956年生于中国台湾,祖籍山东。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
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
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源起导致郎顾直接交锋的是郎咸平2004年8月9日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活动。
在“炮轰”海尔秘密MBO之后,郎咸平将矛头对准格林柯尔。
当天,郎咸平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揭露顾雏军在收购活动中卷走国家财富。
郎咸平表示,他和他的学生经过3个月的研究发现,顾雏军先后收购了科龙、美菱、亚星客车以及ST襄轴等四家公司,号称投资41亿元,但实际只投入3亿多元。
期间顾雏军通过“七大板斧”——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手法成功将巨额国家资产纳入囊中。
郎咸平称,顾雏军的运作手段往往是通过介入被收购公司管理层后,大幅提高企业运营费用,提高公司亏损幅度进而压低收购价格来实现的。
郎咸平
1956年出生,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 教授。 1974-1978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 后就读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 1980年获台大经济学硕士学位 两年义务兵役, 当过记者 1983年(时年27岁)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沃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 宾夕法尼亚大学 顿商学院金融系。 顿商学院
用听的懂的语言解释经济现象 犀利解析与财经相关的权威信息,透过不同现 象与事件,深入浅出,抽丝剥茧,内容渗透财 经,教育,法律等诸多泛财经领域。
郎荣誉
• 2010年被环球日报评选为最具有良心的“中 国十大直言君子”之一。 • 2010年12月,与时寒冰、于建嵘、戴旭、郭 一平等人一起被30多万网民自发推举、票选 为“中国互联网九大风云人物”之一。 • 2010年11月15日,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出 炉,郎咸平以600万元的年版税收入排名第六。 • 2011年1月22日,获得第二届“中国时间” 新世纪10年十大经济人物称号。
不讲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 不讲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
“失败是成功之母”; “杀鸡不用牛刀”; “四两拨千斤”;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外行领导内行”; “宁作鸡头,不当凤尾”;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经典语录
我最讨厌文过饰非的学者,你以为把事情压 着,问题就解决了吗? 托 你敢内幕交易,打官司打到你家破人亡、妻 离子散也未可知。 我们被迫将产品大量出口到别的国家,赚取 一些必定贬值的美元。 顺差
1985年金融学硕士学位 1986年金融学博士学位 corporate finance 1993年晋升副教授并获 终身教职 1994年任香港中文大学 教授 38 岁 1997年首席讲座教授 (时年41岁)至今。
曾担任WORDBAK公司 治理顾问,亚洲开发银 行的中国银行改革治理 顾问。
郎咸平教授
1956年6月21日出生,祖籍山东潍坊。美国宾 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 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 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 学教授。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 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 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 研究,成就斐然。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 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 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 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 权改革已步入误区。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 为“郎旋风”。
Page 2
郎咸平教授的观点
中国这片土地的上空,盘旋着两只秃鹰,它们一直在等待, 等待啄食地上的死去的尸体”。这些“尸体”就是面临经 营困难的我国企业,一旦奄奄一息,马上就会被外资所收 购或者掌控,国内的食用油目前百分之90都被外资掌控, 一次次提价剥削国内老百姓。城市的饮用水价格也受到国 外的控制。这两只秃鹰,就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因此, 在打开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闸门之前,必须有“严刑峻 法”;“自己制定的游戏规则”,你可以进来,但是游戏 规则由我定。
Page 3
接下来请观看 财经郎眼
郎咸平本能地站在中下层人民一边,为民代言,披露现实, 剖析社会,大胆建言,在反腐败、中国经济、房地产、中 国教育、大学生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上,都有全面深刻的 解读和切合实际的建议。其网络文章和视频遍布互联网, 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2010年被环球日报评选为最具有 良心的“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之一。 他还先后对顾雏军并购案,海尔管理 层收购,TCL集团中出现的国有资产 流失问题进行剖析,在中国中小股民 中造成巨大影响。由于其一贯的为中 小股民说话和致力于维护中小股东权 益,而被中国中小股民称为“郎监管”。
经济学家--郎咸平
郎咸平教授简介【讲师简介】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被中小投资者赞誉的“郎监管”在大众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
郎教授,世界级经济学家,企业经营的思想家,世界级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
2003年受院长项兵的20次邀请,出任长江商学院(首席)教授,同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
长江实业董事局主席李嘉诚、搜狐总裁张朝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的一致推荐企业顾问。
200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
【授课经验】多年以上授课经验且在业界有良好的口碑2009年6月开始在广东新闻和卫视频道《财经郎眼》节目担任主讲嘉宾。
《财经郎眼》是广东电视台推出的一档具有鲜明郎咸平风格的新闻评论节目,以三人聊天的方式实现经济学“生活化”、“媒介化”。
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档在上星的卫视中可以看到郎咸平的节目。
国内上的经济热门事件,表面上很意外,层出不穷,但是都离不开郎咸平提出的一些本质原因。
郎教授的很多新观点新思维,以及应对措施,值得重视。
【授课风格】将理论性、实践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讲解深入浅出,演绎通俗易懂。
融合了多年研究中积累的丰富资源,结合最新金融市场环境解析企业个案,内容深刻,观点独到,对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极具借鉴性。
【主要作品】《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2009年9月《金融超限战》2009年3月《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2008年12月《产业链阴谋1: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产业链阴谋2: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郎咸平著,洞察跨国巨头”不能说的秘密”)《本质一——破解时尚产业战略突围之道》《本质二——破解娱乐传媒产业以小搏大之谜》《蓝海大溃败——本质Ⅲ:本质论VS蓝海战略》《你想到的都是错的:本质Ⅳ:你的想法要符合行业本质》《误区:中国企业战略思维误区分析》《公司治理》《运作:企业竞争、扩张、危机战略案例》《整合:中国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整合战略案例》《操纵:机构投资人与大股东操纵策略案例》《标本:地产领导者领先之道》《思维:国际级企业和企业家战略思维》《科幻: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评判》【郎教授语录】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错不在家长,错在中国的产业链定位,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找不到工作是应该的。
郎咸平简介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郎咸平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的思想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关注。
一个富有启发性的故事,从他的工作实践和人生经历中讲述。
郎咸平年轻时,曾经在一个羊毛面料的工厂里工作。
因为他很聪明,很快地成为了工厂的技术负责人。
他的任务就是负责设计生产流程,以及如何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郎咸平很快就发现这个工厂的生产效率并不高。
对于这个问题,他展开了长时间的思考,并且不断地在生产流程上进行实验和改进。
最终,他设计出了一种新的生产工艺,可以将生产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种新的生产工艺确实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时间,郎咸平发现,新的生产工艺并不能保持高效稳定运行。
某些工人并没有遵守工艺流程或者是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质量要求,导致生产效率降低。
郎咸平非常情理地开始审查其中出现的问题所在,他通过不断地调查研究,发现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要改变工人们的工作态度。
要使他们了解到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对他们自己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整个工作环境和生产工艺产生持续的影响。
然后,郎咸平开始修改工场管理 flow ,使员工有着更多的工作空间和自主性,打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
他坚信,当员工感到自尊,有一份由内而外的责任感,他们就会更努力地工作,更善于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
最终,这个措施被证明是行之有效。
在调整后的工作环境中,工人们的工作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断创新和学习,他们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证工作质量。
终于,郎咸平推动的变革大大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使该工厂成为当时业内的先锋。
这个故事教导我们,领导者通过改变工作环境中的流程、管理方式,以及相应的网络文化,就能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发生积极的变化,不断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郎咸平也堪称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经济学家,在社会和工商界的推动下,创立了中国先进管理的新模式,促进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经济的繁荣。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
【名人故事】经济学家郎咸平的故事郎咸平,一个崭露头角的名人,在经济学领域有着极高的声誉。
他的故事也许不如其他一些名人那样传奇,但却是充满智慧和魅力的。
郎咸平早年是个非常普通的学生,他出生在中国的一个小城市,家境贫困,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
他小的时候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教育,只能在自己家里读书。
但尽管如此,郎咸平却是一个非常好学的孩子,总是用全力去学习。
在他读书的时候,由于家境贫困,他不能经常吃肉。
他常常会在家里的小菜地里偷菜吃。
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学习的热情。
在郎咸平读到初中的时候,他被一本经济学的书吸引住了。
书中对如何挣钱,如何投资,如何理财都给了他很多的启发和帮助。
从那时起,郎咸平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经济学家。
但是由于家境贫困,他没有机会上大学,只好去工厂工作。
为了存钱读书,他每天工作14个小时,连休息日都不休息。
尽管工作很辛苦,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在郎咸平20岁那年,他得到了一笔不菲的赔偿,于是便选择了去美国的一所大学学习经济学。
在那里,他努力学习,熬夜奋斗,终于取得了硕士学位。
之后,他又去了加拿大读博士,成为了一名经济学家。
在他开始工作的时候,郎咸平的观点非常前卫和大胆。
他反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因为情感和其他非理性的因素而做出决策。
而这些行为,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所不能解释的。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学理论,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在他提出这个理论之后,郎咸平被认为是一个“异类”经济学家。
他的理论坚持了很多年,直到后来逐渐被人们接受。
他的理论也给很多企业家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帮助。
他也凭借这些理论,赢得了很多奖项和荣誉。
郎咸平深知人生苦短,非常珍惜时间。
他一直将时间用在了读书和工作上,从不放纵自己。
他在工作中不怕辛苦,不怕困难。
但他也有着非常丰富的业余生活,喜欢听音乐,骑自行车,钓鱼等。
他的人生态度非常积极乐观,一直对自己要求严格。
在郎咸平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孩子是如何成为一名杰出的经济学家的。
郎咸平
郎咸平1956年6月21日出生,祖籍山东潍坊。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曾任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
郎咸平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
2004年,郎咸平用最为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痛陈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弊病,质疑某些企业侵吞国资,并提出目前一些地方上推行的“国退民进”式的国企产权改革已步入误区。
引起巨大的影响,被称之为“郎旋风”。
“我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是处在一个以片面理解的经济发展观为唯一导向的、最原始的人吃人的初期资本主义阶段,而这个腐败阶段正是欧洲两百年前工业革命的温床。
中国经历了那么多年的患难,打倒了西方帝国主义,赶走腐败的蒋介石政权,到头来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导向,又极为讽刺地把中国带回了两百年前以及类同蒋介石政权的腐败窘境。
对外而言,这种单纯强调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重蹈日本覆辙──出口激增、以邻为壑──带来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贸易与汇率的制裁。
对内而言,各地政府放弃了本身职能,变成了个大商贩,招商引资、卖地筹资搞政绩工程,盲目发展经济,造成中国特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大量浪费现象”。
表面上看,中国的GDP每年以百分之九的水平高速增长,但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说,全国省级统计数据约有四成水分,县级高达八成,如果再扣除环境污染的成分,按照中科院的计算,大幅缩水的GDP还要再缩减七成八,而且还以每年两千亿美元的利润形式流向海外。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这种资源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所造成的能源浪费是先进国家日本的九倍,欧洲的五倍和美国的二点五倍。
其他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落、四分之一城镇有着严重的政绩工程等更是不胜枚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对国内上市公司应该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我的证据明显地反映出美国的股民对内
部人士是具有信心的。因此内部人士持股的变化会影响到股民的信心。但国内却不一样
。例如,上市公司重组时,内部人士先行将资产剥离,而后在注入有概念的新资产的同
口。当时灵机一动,我想,可以探讨一下为何美国公司一定会选择破产的问题。它们有
没有可能和债权人私下和解呢?于是,有了这篇题目为《不良负债重组与公司私下重组
的实证研究》的文章,其中提出一个新观点。我认为,直接宣告破产对股民的打击太大
,而私下和解对股民则较为有利。这篇文章于1990年在Journal of Financial
效应》的文章。我们发现,行业内的低负债竞争者可以从其他破产公司的困境中受益,
而高负债的竞争者则将会受到损失。这篇文章首先指出了负债率的大小可以影响一个企
业的竞争力的强弱,因为只有负债率低的企业才能更快地把握由于破产企业退出市场所
创造的机会。
其后,我和Jeffery Netter以及Kose John于1992年在Journal of Finance上发表
和杨瑞辉(Leslie Young)教授以更高的职位为代价极力聘请我。因此,在1994年,我
离开了纽约大学转赴香港中文大学。
我在1994年和Rene Stulz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发表了《托宾的Q、
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公司业绩》一文。这篇文章出版之后,引领了其后几乎上百篇的论
了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相类似的低效性。
但是李嘉诚的多元化经营却是成功的。哈佛大学的金融学教授Tufano邀请我针对此
课题撰写短评,教导哈佛MBA学生如何理解这个现象。我的短评在网站http://www.ssrn.
com/fen/刊出,原文为:
“Mr. Li Ka Shing in Hong Kong is ranked as one of the top 10wealthiest
7 sectors combined only ranges form -5% to +20%. Because these 7 sectors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other in their eamings, hence the reduction of
volatility through complementarity creates stability but at the expense of
较具体的理论指导。
我在论文中提出托宾的Q大于1是好公司,而托宾的Q小于1则是坏公司。如果公司托
宾的Q小于1,那么根据我这三篇论文的理论,托宾的Q小于1的公司就不应该继续进行投
资,而应将手中多余的钱发还给股民。
阶段二(1989-1994年)
当我仍然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时,在一次会议上,有一位当时在得克萨斯大学任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 主题文章阅读 [讨论区: Pictures]
[本篇全文] [回复本文] [本篇作者: zhengjack] [本篇人气: 2378]0
发信人: zhengjack (超音速), 信区: Pictures
标 题: (转载)郎咸平:我的学术生涯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Wed Dec 15 00:33:29 2010)
料进行验证,并确实证实了这个结论。该篇文章的题目为《股息公布:现金流量信号和
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待文章完稿时,我已于1987年9月赴密歇根州立大学任教了。我
的博士论文《管理者的自身利益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检验》是与我的指导教授
Irwin Friend共同创作的,并且很顺利地于1988年在Journal of Finance发表。但在论
守,公司的负债率也越低。这篇文章的结论对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现象具有重要的
意义,即企业管理层持股越多,则其经营行为就越趋向保守。
1988年,我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突然接到Journal of Finance的主编Rene Stulz
打来的电话,邀请我去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一年。他希望能和我针对托宾的Q理论的应
单的话语来说明问题,因此我的论文大部分是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发
表的,因为他们比较喜欢这种风格。
我的这篇论文也影响了哈佛管理学院的教学体系。哈佛管理学院的教授Peter
Tufano先生在2003年3月份推出MBA网上教学圆桌讨论,即针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股价
seven sectors including telecommunication, infrators ranges from -50% to +
200%. However, the sales weighted average of thegrowth rate of EBIT of these
金融学领域中会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我针对托宾的Q理论的应用问题向Litzenberger
先生做了多次的请教。经过数次讨论之后,他引导我共同提出了一个观念,那就是托宾
的Q大于1是好公司,而托宾的Q小于1则是坏公司;坏公司发放股利对股民而言是好消息
,股价会上升,但好公司发放股利与否却不会影响股价的升降。我们利用美国的实证资
司财务问题的引用率最高的28篇论文中。Gilson也因为这篇文章和他自己发表的另外两
篇文章而被哈佛大学礼聘。
由于我们国内还没有类似于美国的破产制度,因此,本文对国内企业的指导作用不大,
反而对美国的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几乎大部分的美国公司财务教科书均引用了此论文。
1989年,我离开了俄亥俄州立大学赴纽约大学任教。这几篇文章均是在我抵达纽
阶段三(1994-1996年)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香港地区科技大学高调成立
之后,立刻在国际学术界以高薪招兵买马,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当时,我已
经在美国待了10年了,虽然研究工作做得不错,但在美国总觉得是二流公民,感觉很不
好。我还记得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时,有一个美国白种人学生第一天看到我走进教室
Economics上发ຫໍສະໝຸດ 。 我的这一篇文章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被列入1990年当年所有出版的金融论文(包
括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中引用率世界排名第一的文章,而且也被列入了全世界引用率最
高的50篇金融学论文(包括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之列。另外,这一篇文章和另外一篇题
为《管理业绩、托宾的Q和成功收购要约获得的收益》的文章同时被列入全世界关于公
entrepreneurs in the world. He owns 6 listed comglomerates with total asset
more than 100 billion USD. One of his listedcompany Hutchison Whampoa covers
文,一直到2007年仍有相当多的后续文章问世。这篇文章对学术界而言,是相当具有震
撼力的,因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反思维:公司多元化经营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将所有的鸡
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大概到了这个时候,我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研究体系而且也受
到了金融学主流人士的认可。由于我的论文有一种独特的风格,也就是我喜欢用极为简
折扣”课题,提出如何将我所牵头贡献的此学说融入哈佛及其他学校的MBA的教学体系
中。
这篇文章是针对美国企业所作的研究,但其结论应该可以给国内国有企业大量乱投
资的现象予以当头棒喝。多元化经营是前几年国内大型国有企业趋之若鹜的课题。以胜
利油田、大庆油田、红塔集团等国有企业为例,平均每一家投资于非主营业务的资金累
的收购行为对股民而言是最不利的。因为坏公司会更加浪费股民手中的现金。这篇文章
于1991年在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上发表。
这三篇论文在美国是相当受到重视的,而且后两篇论文的引用率在全世界金融学论
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这三篇论文对我国国内企业的投资行为也可以提供比
教的年轻助理教Stuart Gilson碰到我,他希望我能和他合作写一篇论文。他在罗切斯
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博士论文中有些关于美国破产公司的资料。由
于当时经过了数位大师的调教,我慢慢对公司财务有了概念,也清楚的知道了该如何通
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时也更知道了该如何把问题说圆满,因此也较容易找到突破
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很小声地说了句“shit”。但这种感觉仅限于美国中西部地区,到了
纽约以后就好多了。而且对外国人而言,除了做专业研究和教学之外,不可能对这个社
会发展有其他任何具有实质性的贡献。因此,我总希望有机会回亚洲搏一搏。当时,香
港科技大学也曾和我保持着紧密地联系,但最后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系主任史怡中教授
了《出于业绩跌落的大企业自愿重组》一文。该文详细罗列了美国各大企业遭遇业绩跌
落时的反应。但文章的结论却是美国企业的经理人碰到危机后的反应是怪罪他人,然后
裁员以降低成本等等,他们很少怪罪自己。这个结论和我们部分国有企业领导的表现非
常类似,企业经营的好都是自己有能力,经营得不好就是体制问题。
阶段一(1986-1989年)
1986年,我在沃顿商学院取得博士学位以后,留校一年从事讲师工作。当时,沃
顿从斯坦福大学礼聘了一位誉满全球的大师——Robert Litzenberger。由于我的指导
教授Irwin Friend,曾告诉我经济学中托宾的Q(即公司市值除以账面值)理论将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