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门静脉高压 PPT课件
肝后性:Budd-chiari Synd、缩窄性心包炎、
重度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门静脉无静脉瓣膜,其压力通过 流入的血量和流出的阻力形成并 维持。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是 常见门脉高压的始动因素。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2)交通支开放。
(3)腹水形成。
(4)门静脉高压性胃病(20%)性脑病
无
级标 准
Ⅱ 20.5~34.2 26~34 4~6 40~80 少量易控制 无
Ⅲ ﹥34.2 ﹤26
﹥6 ﹥80 大量难控制 有
七、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 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出血:肝硬化病人中仅有40%出 现食管静脉曲张,而有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的病人中仅50%~60% 并发大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概念
门静脉血流受到阻碍, 淤滞,引起 门静脉的压力增高。
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 腹水 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 症”。
一、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脾 静脉汇合而成。
门静脉的左右两干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后逐渐 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分支的血液汇合于 肝小叶内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 脉,再汇入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注入 下腔静脉。
五、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和诊断
临床表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腹水。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肝性脑病。
辅助检查
血常规 肝功能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食管吞钡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
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和分级。
门脉系统造影
六、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分级法
重度心力衰竭。
病理生理
门静脉无静脉瓣膜,其压力通过 流入的血量和流出的阻力形成并 维持。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是 常见门脉高压的始动因素。
(1)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2)交通支开放。
(3)腹水形成。
(4)门静脉高压性胃病(20%)性脑病
无
级标 准
Ⅱ 20.5~34.2 26~34 4~6 40~80 少量易控制 无
Ⅲ ﹥34.2 ﹤26
﹥6 ﹥80 大量难控制 有
七、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 主要是预防和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 出血:肝硬化病人中仅有40%出 现食管静脉曲张,而有食管胃底 静脉曲张的病人中仅50%~60% 并发大出血。
门静脉高压症
概念
门静脉血流受到阻碍, 淤滞,引起 门静脉的压力增高。
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 腹水 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 症”。
一、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脾 静脉汇合而成。
门静脉的左右两干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后逐渐 分支,其小分支和肝动脉分支的血液汇合于 肝小叶内的肝窦,然后汇入肝小叶的中央静 脉,再汇入小叶下静脉、肝静脉,最后注入 下腔静脉。
五、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和诊断
临床表现
脾肿大、脾功能亢进。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腹水。 门脉高压性胃病。 肝性脑病。
辅助检查
血常规 肝功能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食管吞钡检查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
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和分级。
门脉系统造影
六、门脉高压症肝功能分级法
门静脉解剖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故门静脉 压过高时,血液易发生逆流。
2.
3.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 泛的吻合。
分流现象。
4.
分流现象
•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
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
• 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脾静脉、肠系膜
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
半肝。 • 临床上肠道感染(如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 生在右半侧结肠,故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 生在右半肝。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
在有四个交通支:
1.
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属支,在食管下 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 脉系统奇静脉的属支相吻合。
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肝 门 静 脉
肝 毛 细 血 管 ( 混 合 )
脾 静 脉
肠 系 膜 下 静 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2-3支)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 脉)、(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附脐静脉 )。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一端起始于胃、肠、胰、 脾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 的血窦)。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痔疮
髂外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图2)
中央静脉 肝窦 门静脉小分支 交通支
2.
3.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 泛的吻合。
分流现象。
4.
分流现象
•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
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
• 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脾静脉、肠系膜
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
半肝。 • 临床上肠道感染(如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 生在右半侧结肠,故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 生在右半肝。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
在有四个交通支:
1.
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属支,在食管下 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 脉系统奇静脉的属支相吻合。
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肝 门 静 脉
肝 毛 细 血 管 ( 混 合 )
脾 静 脉
肠 系 膜 下 静 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2-3支)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 脉)、(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附脐静脉 )。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一端起始于胃、肠、胰、 脾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 的血窦)。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痔疮
髂外V
下腔静脉
睾丸(卵巢)V
(图2)
中央静脉 肝窦 门静脉小分支 交通支
肝门静脉系 人体解剖学
脉管系统
肝门静脉系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肝门静脉系
构成: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
收集: 腹盆部消化道(食管腹段至直 肠上部)、脾、胰、胆囊的静 脉血回流。
特点: ①起始端与终末端与毛细血管 相连。
②没有静脉瓣。
肝门静脉的组成及行径
肝左叶
肝右叶
肝左支
肝门
肝右支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门静脉
胰颈和下腔静脉之间
肠系膜上静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静脉
脉 网 和
胸
腹
壁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静
脉
曲
张
肝门静脉
•
脾静脉
肝
门
肠系膜下静脉
静 脉
高
直肠上静脉
压
时
直
直肠静脉丛
肠
静
直肠下静脉
脉 曲
张
髂内静脉
破 裂
导
髂总静脉
致 便
血
下腔静脉
脾静脉
肝门静脉的属支: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吻合 及侧支循环途径:
•
肝门静脉
肝
门
静
胃左静脉
脉 高
压
时
食管静脉丛
食 管
静
脉
奇静脉及其属支
曲
张
破
裂
上腔静脉
导 致
呕
血
•
肝门静脉
肝
门
静
附脐静脉
脉
高
压
时
脐周静脉网
脐
周
静
胸腹壁静脉 胸廓内静脉
肝门静脉系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肝门静脉系
构成: 肝门静脉及其属支
收集: 腹盆部消化道(食管腹段至直 肠上部)、脾、胰、胆囊的静 脉血回流。
特点: ①起始端与终末端与毛细血管 相连。
②没有静脉瓣。
肝门静脉的组成及行径
肝左叶
肝右叶
肝左支
肝门
肝右支
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门静脉
胰颈和下腔静脉之间
肠系膜上静脉
腹壁浅静脉 腹壁下静脉
脉 网 和
胸
腹
壁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静
脉
曲
张
肝门静脉
•
脾静脉
肝
门
肠系膜下静脉
静 脉
高
直肠上静脉
压
时
直
直肠静脉丛
肠
静
直肠下静脉
脉 曲
张
髂内静脉
破 裂
导
髂总静脉
致 便
血
下腔静脉
脾静脉
肝门静脉的属支:
脾静脉 肠系膜上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胆囊静脉 附脐静脉
肝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吻合 及侧支循环途径:
•
肝门静脉
肝
门
静
胃左静脉
脉 高
压
时
食管静脉丛
食 管
静
脉
奇静脉及其属支
曲
张
破
裂
上腔静脉
导 致
呕
血
•
肝门静脉
肝
门
静
附脐静脉
脉
高
压
时
脐周静脉网
脐
周
静
胸腹壁静脉 胸廓内静脉
肝门静脉系PPT课件
第51页/共90页
傅 彪
2021/6/14
2004年9月初传出患肝癌消息,经过西医移植化疗无效,2005 年8月30日去世,只有42岁,
第52页/共90页
2021/6/14
第53页/共90页
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肝肾综合征诊断标准 • 肝硬化腹水 • 血肌酐>1.5mg/dl (133 µmol/L). • 无休克 • 无低血容量,定义为至少停用2天利尿剂(假如使用利尿剂)并且白蛋白1g/kg/天直到最大100g/天扩容
静脉上可听到静脉杂音。
2021/6/14
第35页/共90页
第36页/共90页
2021/6/14
2021/6/14
第37页/共90页
2021/6/14
第38页/共90页
2021/6/14
第39页/共90页
2021/6/14
第40页/共90页
2021/6/14
第41页/共90页
2021/6/14
2021/6/14
肝脏的血液循环
肝动脉 门静脉
胆小管
小叶间A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静脉
小叶下静脉
肝静脉
第3页/共90页
下腔静脉
2021/6/14
肝脏血液循环 门静脉
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起始端——毛细血管 终末端——肝血窦
无静脉瓣
P
• 两端都是毛细血管 • (终末端——肝血窦) • 起始段——毛细血管)
2021/6/14
交通途径(2)
直肠静脉丛
肝门静脉 脾静脉
下腔静脉 髂总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髂内静脉
直肠上静脉
肛静脉 直肠下静脉
直肠 静脉丛
系统解剖学11-4静脉(医学PPT课件)
16
腹壁浅静脉 阴部外静脉 股内侧浅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足背静脉网 足背静脉弓
肝静脉
2.腹盆部静脉
(1)髂外静脉
(2)髂内静脉 (3)髂总静脉 右肾静脉
右睾丸静脉
(4)下腔静脉 腹主动脉
1)壁支
2)脏支
右髂总静脉
睾丸静脉
蔓状静脉丛
卵巢静脉
直肠
肾静脉
肾上腺静脉
肝静脉
17
下腔静脉
肾上腺静脉 左肾静脉 左睾丸静脉 输尿管 左髂总静脉 右髂内静脉 左髂外静脉
23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大、小隐静脉的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2. 头静脉与贵要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3. 肝门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4. 奇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5. 面静脉收纳范围及注入部位。 难点: 椎静脉丛、 肝门静脉、 面静脉
24
2.上肢静脉
(1)上肢浅静脉 1)头静脉 2)贵要静脉 3)肘正中静脉 4)前臂正中静脉
头静脉
肘正中静脉 前臂正中静脉
(2)上肢深静脉 (同名动脉伴行) 腋静脉
12
贵要静脉
3.胸部静脉 (1)头臂静脉
(2)上腔静脉
右颈外静脉
(3)奇静脉 (4)半奇静脉 (5)副半奇静脉
右锁骨下静脉 右头臂静脉
奇静脉
上腔静脉
右半食 侧奇管 胸静静 壁脉脉 静、、 脉副支 血半气
奇管 静静 脉脉
胸导管 奇静脉
13
左颈外静脉 左锁骨下静脉
左头臂静脉
半奇静脉 副半奇静脉
(6)脊柱静脉
椎外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 脊柱静脉丛
椎内后静脉丛
椎外后静脉丛
椎内前静脉丛 椎外前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PPT课件
3
根据门静脉血流受阻部位分类
肝后型:少见
BUDD-CHIARI
巴德吉亚利综 合症
肝 型:最 常见 约占 90%,肝 炎后肝硬 变,血吸 虫肝硬变
肝前型:
门静脉主干先天畸形 门静脉主干血栓
4
门脉高压的病理变化
1. 脾 肿 大 、 脾 亢 : 脾 窦 充 血 , 纤 维 组 织 增 生 ; 脾髓细胞再生,全血减少
9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1.分流手术
❖ 完全性门-体分流术
▪ 门-腔静脉分流术
❖ 部分性门-体静脉分流术
▪ 脾-肾静脉分流术 ▪ 脾-腔静脉分流术 ▪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 选择性分流
▪ 远端脾肾分流 ▪ 自体静脉移植于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即
“桥式”或“H”吻合术(8-10mm)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13
脾腔静脉分流术
14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15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分流术
优点: 降低门脉压力确切 止血效果好
缺点: 减少入肝血流、不利肝功维护
特点 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减少肝的灌注量 影响肝的营养 肠道内的氨被吸收后部分或全部不再通过肝解毒直接进
血清胆红素 (μmol/L)
血清白蛋白(g/L)
腹水
肝性脑病 凝血酶原时间延
长(s)
1分 <34.2
> 35
无 无 <4
6
2分 34.2-51.3
30-35
易控制 轻 4-6
3分 >51.3
< 30
难控制 中、重
>6
根据门静脉血流受阻部位分类
肝后型:少见
BUDD-CHIARI
巴德吉亚利综 合症
肝 型:最 常见 约占 90%,肝 炎后肝硬 变,血吸 虫肝硬变
肝前型:
门静脉主干先天畸形 门静脉主干血栓
4
门脉高压的病理变化
1. 脾 肿 大 、 脾 亢 : 脾 窦 充 血 , 纤 维 组 织 增 生 ; 脾髓细胞再生,全血减少
9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1.分流手术
❖ 完全性门-体分流术
▪ 门-腔静脉分流术
❖ 部分性门-体静脉分流术
▪ 脾-肾静脉分流术 ▪ 脾-腔静脉分流术 ▪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 选择性分流
▪ 远端脾肾分流 ▪ 自体静脉移植于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之间,即
“桥式”或“H”吻合术(8-10mm)
限制性门-腔静脉桥式分流术
13
脾腔静脉分流术
14
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吻合术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15
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
分流术
优点: 降低门脉压力确切 止血效果好
缺点: 减少入肝血流、不利肝功维护
特点 降低门静脉的压力 减少肝的灌注量 影响肝的营养 肠道内的氨被吸收后部分或全部不再通过肝解毒直接进
血清胆红素 (μmol/L)
血清白蛋白(g/L)
腹水
肝性脑病 凝血酶原时间延
长(s)
1分 <34.2
> 35
无 无 <4
6
2分 34.2-51.3
30-35
易控制 轻 4-6
3分 >51.3
< 30
难控制 中、重
>6
人体解剖学PPT:静脉
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
髂内静脉
25
• 1、下肢的静脉
• (1)下肢的深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 胫前静脉↘ 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 胫后静脉↗
•
• (2)下肢的浅静脉:
•
①小隐静脉 small saphenous vein →腘静脉
②大隐静脉 great saphenous vein →股静脉
28
3、腹部的静脉
• 包括下腔静脉、肝门静脉 • (1)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L5 • 1)行程 • 2)属支 • 壁支:膈下静脉、腰静脉 • 髂总(外)静脉→左腰升静脉→副半奇静脉、 • 髂总(外)静脉→右腰升静脉→奇静脉
脏支:
•
1) 肝静脉
2) 右睾丸静脉(卵巢静脉)
3、veins of the thorax
• 包括: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奇静脉、椎静脉丛
• (1)头臂静脉 brachiocephalic vein
• 1)组成
•
静脉角
• 2)经过
• 3)属支
•
甲状腺下静脉、
•
胸廓内静脉、
•
椎静脉
17
(2)上腔静脉superior vena vein
1) 组成 2) 经过:右第1胸肋结合处---右第2胸肋关 节后方穿纤维心包---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 入右心房 静脉 azygos vein 起于右腰升静脉。注入上腔静脉。
右肋间后静脉 食管静脉 支气管静脉 心包静脉
半奇静脉 2)半奇静脉 hemiazygos vein 起于左腰升静脉 T8
左侧下部肋间后静脉
副半奇静脉
食管静脉
3)副半奇静脉 accessory hemiazygos ve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静脉解剖
1
门 静 脉 系 统 模 式 图
2
肝门静脉系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腹盆部消 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齿状线一下肛管 除外)、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
3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1 vein (1)肝门静脉的组成和位置 长约6─8cm, 直径1.25cm,
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 方汇合而成。进入肝十二 指肠韧带内,经肝固有动 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 肝门入肝。入肝门前,为 左、右两支入肝左右叶, 在肝内反复分支。
4
肝动脉和门静脉入肝后多次分支,分别形成小叶间动脉和 小叶间静脉,将血液输入肝血窦, 肝血窦的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向小叶中央流动,与肝细胞 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后流入中央静脉,若干中央静脉汇 合成小叶下静脉,小叶下静脉进而汇合成2~3支肝静脉, 出肝后入下腔静脉而入体循环 。
5
小叶间静脉在进入肝血窦前,与肝动脉 小分支之间存在交通支。在正常情况下, 这些动静脉交通支并不开放,但在肝硬 化肝血窦变窄时才开放,于是压力高的 肝动脉血流又流入压力低的门静脉,从 而使门静脉压力增高。
肝 门 静 脉
肝 毛 细 血 管 ( 混 合 )
脾 静 脉
肠 系 膜 下 静 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2-3支)
9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 脉)、(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附脐静脉 )。
10
11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一端起始于胃、肠、胰、 脾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 的血窦)。
15
2.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下静脉的属支,通过 直肠下段黏膜下层内的直肠静脉丛,与 腔静脉系统骼内静脉的属支之间相互吻 合交通。 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 曲张形成痔。
16
3.脐周围静脉网:
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通过 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静 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同时也与下腔 静脉系统的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 吻合。 在门静脉高压症时,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 脉曲张形成“海蛇头”。
18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髂外V
下腔静脉
19
睾丸(卵巢)V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海蛇头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17
4.Retzius静脉:
门静脉系统的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 的部分小静脉(如升结肠、降结肠、肝裸区、 胰和十二指肠等器官腹膜后部分的小静脉), 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肋间后 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卵巢)静脉等相吻合, 亦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途径。 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小静 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痔疮
髂外V
下腔静脉
20
睾丸(卵巢)V
半肝。 • 临床上肠道感染(如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 生在右半侧结肠,故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 生在右半肝。
13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
在有四个交通支:
14
1.
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属支,在食管下 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 脉系统奇静脉的属支相吻合。
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6
(图2)
中央静脉 肝窦 门静脉小分支 交通支
肝动脉小分支
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支分别流 入肝窦,它们之间的交通支不开放
7
图3
肝硬化时,交通支开放,肝动脉血流入 门静脉,从而使门静脉压力更高
8
胆囊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2)肝门静脉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属支 :①肠系膜上静脉
②肠系膜下静脉
③脾静脉 ④胃左静脉 ⑤胃右静脉 ⑥胆囊静脉 ⑦附脐静脉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故门静脉 压过高时,血液易发生逆流。
2.
3.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 泛的吻合。
分流现象。
12
4.
分流现象
•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
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
• 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脾静脉、肠系膜
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
1
门 静 脉 系 统 模 式 图
2
肝门静脉系
由肝门静脉及其属支组成,收集腹盆部消 化道(包括食管腹段,但齿状线一下肛管 除外)、脾、胰和胆囊的静脉血。
3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1 vein (1)肝门静脉的组成和位置 长约6─8cm, 直径1.25cm,
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 在胰头和胰体交界处的后 方汇合而成。进入肝十二 指肠韧带内,经肝固有动 脉和胆总管的后方上行至 肝门入肝。入肝门前,为 左、右两支入肝左右叶, 在肝内反复分支。
4
肝动脉和门静脉入肝后多次分支,分别形成小叶间动脉和 小叶间静脉,将血液输入肝血窦, 肝血窦的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向小叶中央流动,与肝细胞 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后流入中央静脉,若干中央静脉汇 合成小叶下静脉,小叶下静脉进而汇合成2~3支肝静脉, 出肝后入下腔静脉而入体循环 。
5
小叶间静脉在进入肝血窦前,与肝动脉 小分支之间存在交通支。在正常情况下, 这些动静脉交通支并不开放,但在肝硬 化肝血窦变窄时才开放,于是压力高的 肝动脉血流又流入压力低的门静脉,从 而使门静脉压力增高。
肝 门 静 脉
肝 毛 细 血 管 ( 混 合 )
脾 静 脉
肠 系 膜 下 静 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2-3支)
9
肝门静脉的属支主要有(肠系膜上静 脉)、(脾静脉) 、(胃左静脉)和肠 系膜下静脉,此外还有( 胃右静脉 )、
( 胆囊静脉 )、( 附脐静脉 )。
10
11
门静脉的结构特点
1.
与一般静脉不同,它的起始端与终未端均 为毛细血管(一端起始于胃、肠、胰、 脾的毛细血管网,另一端终于肝小叶内 的血窦)。
15
2.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肠系膜下静脉的属支,通过 直肠下段黏膜下层内的直肠静脉丛,与 腔静脉系统骼内静脉的属支之间相互吻 合交通。 门静脉高压症时,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 曲张形成痔。
16
3.脐周围静脉网:
门静脉系统的附脐静脉,在脐周围通过 脐周静脉网与上腔静脉系统的腹壁上静 脉及胸腹壁静脉相吻合;同时也与下腔 静脉系统的腹壁下静脉及腹壁浅静脉相 吻合。 在门静脉高压症时,脐周围的腹壁浅表静 脉曲张形成“海蛇头”。
18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髂外V
下腔静脉
19
睾丸(卵巢)V
胸腹壁V
上腔静脉
奇V
低位肋间后V
腹壁上V 海蛇头
食管V 食管V丛 胃冠状V,胃短V,胃后V
17
4.Retzius静脉:
门静脉系统的属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 的部分小静脉(如升结肠、降结肠、肝裸区、 胰和十二指肠等器官腹膜后部分的小静脉), 在腹膜后与腔静脉系统的腰静脉、低位肋间后 静脉、膈下静脉及睾丸(卵巢)静脉等相吻合, 亦可成为侧支循环的途径。 这些位于腹膜后连通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的小静 脉,统称为Retzius静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腰升V
脐周V网
附脐V
门静脉
肠系膜下V
脾V,肠系膜 上、下V
RetziusV
腹壁下V 腹壁浅V
直肠上V 直肠V丛 髂内V
痔疮
髂外V
下腔静脉
20
睾丸(卵巢)V
半肝。 • 临床上肠道感染(如细菌或阿米巴原虫)多发 生在右半侧结肠,故由此而引起的肝脓肿多发 生在右半肝。
13
门静脉与腔静脉之间存
在有四个交通支:
14
1.
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属支,在食管下 段和贲门附近通过食管静脉丛,与腔静 脉系统奇静脉的属支相吻合。
因此,当门静脉高压症时,可发生食管、胃 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6
(图2)
中央静脉 肝窦 门静脉小分支 交通支
肝动脉小分支
正常时,肝动脉、门静脉小分支分别流 入肝窦,它们之间的交通支不开放
7
图3
肝硬化时,交通支开放,肝动脉血流入 门静脉,从而使门静脉压力更高
8
胆囊静脉
胃左静脉 胃右静脉
(2)肝门静脉Βιβλιοθήκη 主要属支 :①肠系膜上静脉
②肠系膜下静脉
③脾静脉 ④胃左静脉 ⑤胃右静脉 ⑥胆囊静脉 ⑦附脐静脉
门静脉及其属支均缺乏瓣膜,故门静脉 压过高时,血液易发生逆流。
2.
3.
肝门静脉系统与腔静脉系统之间有着广 泛的吻合。
分流现象。
12
4.
分流现象
• 来自右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肠系膜上静脉汇入门
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右支流入右半肝。
• 来自脾、左半侧结肠的血液经脾静脉、肠系膜
下静脉汇入门静脉,然后经门静脉左支流入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