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

合集下载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非物质遗产保护法非物质遗产保护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传承人类非物质遗产。

非物质遗产是指通过世代相传的传统知识、技能、表演艺术、仪式、节日、口述文学等非物质文化表达形式。

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民族和人类的历史、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

1. 非物质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1.1 保存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 非物质遗产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身份,通过保护这些遗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建立文化自信。

1.2 促进文化多样性- 非物质遗产代表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地区的特色和差异,保护和传承非物质遗产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1.3 传统知识和技能的保护- 非物质遗产涵盖了各种传统知识和技能,包括手工艺、农业技术、医药知识、音乐舞蹈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保护它们可以确保传统技术和工艺的传承,为后代留下丰富的文化资源。

2.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出台和意义2.1 法律保障非物质遗产传承-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出台,为非物质遗产的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它明确了相关的保护原则、方法和责任,规范了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管理和实施。

2.2 提升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制定非物质遗产保护法,可以提高公众对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意识,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

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推动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3 促进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传承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为了保护一个社区、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出台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3. 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实施和问题3.1 增强社会参与和合作- 保护非物质遗产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非物质遗产保护法的实施需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合作。

政府、民间组织、专家学者和民众等各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目的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具体来说,政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定法律法规: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 加强资金支持:国家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政府还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工作,为非遗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3. 建立名录体系:国家建立了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将符合条件的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名录中,加强了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管理。

4. 推动传承发展:国家通过举办展览、演出、培训等活动,推广非遗文化,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还鼓励学校和社会组织开设非遗课程,培养更多的人才来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

5.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国家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非遗交流合作,共同推进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

总之,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讲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讲座

67 LOREM
10 LOREM
非遗保护的法 律法规
第3章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非 遗保护的法律法规
我国于2011年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 文化遗产法》,该法规 定了非遗保护的原则、 措施、责任和义务等
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 出台了相关的实施细则 和政策,以确保非遗得 到充分保护和传承
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
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 护法律法 规宣传教 育讲座
目录
CONTENTS
1 引言 2 非遗的定义与价值 3 非遗保护的法律法规 4 非遗保护实践与案例 5 如何参与非遗保护工作 6 结语
引言
第1章
大家好,非常感谢各位抽出 时间参加今天的讲座
我是XXX,今天我将为大家 带来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 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法 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讲座
非遗保护实践 与案例
第4章
为了更好地理解非遗保护的法 律法规,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 的案例
当地政府得知此情况后,采取 了积极的措施,包括提供资金 支持、组织培训和宣传推广等, 使这项技艺得以传承和延续
假设有一个传统的手工艺品制 作技艺,由于市场需求的减少 和年轻一代的流失,面临失传 的危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只有政府、 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才能有 效地保护和传承非遗
如何参与非遗 保护工作
第5章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以参与到非遗保护工
作中来
首先,我们可以了解和 学习本地区的非遗项目, 如传统手工艺、民间音
乐和舞蹈等
其次,我们可以关注和 参加相关的宣传活动和 教育讲座,提高自己的
非遗保护意识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自 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和 传播非遗文化,如参加 非遗表演、购买非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答:(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二、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三、什么是自然遗产?答:(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四、我国政府哪一年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答:2004年8月,我国政府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全球批准为数不多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内容?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非物质性特征,生态性特征和“活态”性特征。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是什么?答: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生命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什么?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国家关于非遗的政策

国家关于非遗的政策

国家关于非遗的政策
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政策:国家通过立法、制定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非遗的保护。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确立了非遗保护的法律地位,明确了非遗传承人的权益,强调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的责任和义务。

2.认定政策:国家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以促进其保护和传承。

同时,国家也鼓励地方制定自己的非遗名录,加强对地方非遗的认定和保护。

3.经济政策:国家鼓励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非遗传承机构和非遗企业开展非遗相关的经济活动,促进非遗产业的发展。

政府提供财政支持、优惠政策和培训等扶持措施,并鼓励非遗项目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融合发展。

4.教育政策:国家加强非遗教育,推动非遗传承人培养和非遗知识传授。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非遗教育内容的融入,培养广大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国家也鼓励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技艺传授和培训,推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总体来说,国家的非遗政策主要以保护、传承和发展为核心,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并使非遗产业成为文化经济
的重要支柱。

16.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第8版)

16.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第8版)
政策与法律法规(第八版)
第十六章 旅游资源法律制度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
河池学院商学院
主讲:杨辉强
01 概念及其保护 02 传承与传播制度
目录
一 概念及其保护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2条规定,非物质 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 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1)认定条件 代表性传承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①熟练掌握其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 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③积极开展传承活动。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0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2)支持措施
一 概念及其保护
02 保护措施和原则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4条规定,保护非 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 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 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历年真题
答案 A
【2019年真题·单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 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 ) A.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B.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D.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3条规定,国家鼓励开 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保存方法研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记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整理、 出版等活动。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制度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3)宣传教育

非遗相关政策

非遗相关政策

非遗相关政策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仪式、有关的技艺、集体自然观念和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称。

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

我国非遗相关政策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制定和推行的。

以下是一些与非遗相关的政策内容:1. 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共同制定并公布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对具有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非遗项目进行认定和保护。

该名录的公布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权威依据。

2. 非遗传承人培养:国家创立了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通过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指导和资金支持等方式,提升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传承能力。

同时也鼓励非遗传承人与年轻人合作,使非遗技艺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

3. 非遗展示和传播: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展示非遗,各级政府会定期组织非遗展览、演出和比赛等活动。

特别是在国内外重要活动期间,会组织非遗项目的展示和演出,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经济扶持政策:为了激励非遗传承人和相关从业者,各级政府会提供经济支持,包括创业贷款、场地提供、税收减免等。

此外,政府还会鼓励非遗项目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开发相关产品和旅游项目,促进非遗产业的发展。

5. 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非遗保护合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家开展合作项目。

通过文化交流和合作,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并且提升我国非遗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我国非遗相关政策的出台,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公布、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非遗展示和传播活动的组织、经济扶持政策的实施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举措,都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信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国非遗将继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文章标题: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目录I. 引言II.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III.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IV.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V. 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的个人观点VI. 结语I.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是我国政府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愈发凸显,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已成为当务之急。

II.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在2002年通过并正式颁布,旨在加强对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该法规明确了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传承。

法律还规定了相关部门和组织的职责,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和传承。

III.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种特定社会和群体内相传相习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还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进而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

IV.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要求。

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调查和认定工作,建立保护名录和管理机制,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和措施,以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和培训,都是该法规为了实现其宗旨所做出的努力。

V. 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的个人观点作为一个关心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个体,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持肯定态度。

该法规在明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要求。

这不仅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更有助于培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法规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法规介绍

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开始放弃了原始的生活方式,那些代表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非物质渐渐湮灭在了历史的边缘,下面就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较之有形遗产而言,如指间之沙,稍有不慎,就会流失于指缝。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特别是那些历史上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或是创立较晚的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则是在创世神话中表述,在民间传说中记载,在群众口头上流传。

民族传统文化乃是各民族依存的前提,传统文化的消失,便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解体。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发展是我们民族处在大的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重要而又急迫的问题,因为这些文化消失后就不可再生了传100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流失严重。

楼兰古城最完整的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大英博物馆;敦煌文书最完整的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最早出现的湖南滩头年画是在德国和日本的收藏家那里发现的。

我国又有多少历史档案及国宝外流,历史上有,当代仍不断发生。

对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性措施,绝不应该让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断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

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历经数千年而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它长期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历史条件、经济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及群众思想观念的局限,必然要打上某一时代与阶级的烙印,其中既有金砾玉石,亦有残渣败絮;既是精神动力,亦是沉重的包袱。

我们在对其研究时,首要的是要分清这两种界限。

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解读

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解读

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解读非遗保护与传承是文化部长期以来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推动非遗事业的发展,文化部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

本文将对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进行解读,详细介绍政策的内容和意义。

一、政策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文化部积极制定有关政策,并以此为基础推动非遗事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力求全面系统地保护非遗,促进其传承与创新,旨在实现非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内容1.非遗保护目录的制定文化部制定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非遗保护目录,通过将非遗项目纳入保护目录,确保了对非遗资源的有效保护。

同时,政府将拨款用于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动相关项目的发展与传播。

2.非遗传承人的培训与认定为了保证非遗技艺的传承,文化部通过举办培训班、实施培训计划等方式,培养和选拔非遗传承人。

经过认定的非遗传承人将享受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包括资金补助、技术支持等,以保障其正常的传承活动。

3.非遗活动的扶持文化部对非遗相关的展览、比赛、演出等活动进行资金扶持,鼓励社会各界开展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宣传和推广。

此举旨在激发社会各界对非遗的重视和热情,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氛围。

4.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为了更好地保存和传承非遗资源,文化部提出了非遗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措施。

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对非遗项目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5.非遗传承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部鼓励非遗项目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召开国际研讨会、组织海外展览等活动,加强非遗项目在国际间的传播和交流,提高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三、政策意义1.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文化部为非遗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鼓励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传承活动,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2.保护民族文化传统非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解读

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解读

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解读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与人类活动有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述传统与表演艺术、社会实践、礼仪节庆、知识与实践,以及与自然环境和宇宙有关的传统学问。

作为国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一直是文化部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解读文化部关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

一、非遗保护的意义及目标非遗保护的意义在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家文化自信。

非遗作为人类历史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和文化的基因。

保护非遗,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让世界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

非遗保护的目标是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实现非遗与当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保护非遗项目,可以通过技艺传承、材料保护、项目修复等方式来确保非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传承非遗项目,可以通过师徒传承、非遗基地建设、非遗教育等方式来传承非遗的技艺和精髓。

发展非遗项目,可以通过创新非遗产业、非遗旅游等方式来使非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非遗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二、非遗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1. 制定和完善非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文化部将继续加强非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确保非遗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同时,文化部还将推动非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对非遗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加强非遗项目的申报和认定工作。

文化部将继续加强对非遗项目的申报和认定工作,确保非遗项目的真实性、独特性和代表性。

文化部将建立健全非遗项目的申报和认定机制,加强对非遗项目保护的监督和管理。

3. 加大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

文化部将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通过修缮、复原、保护等方式,保护非遗项目的原貌和风貌。

此外,文化部还将加强对非遗项目所在地的保护和管理,保护非遗项目所在地的宗教、民族和文化景观。

4. 加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培训工作。

文化部将加强对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机构的支持和培训工作,提高传承人的技艺和素质。

非遗国家政策

非遗国家政策

非遗国家政策是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所制定的政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述和非口述的传统实践、表演、表达、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物质文物,具有历史、文化和社会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为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政策。

第一,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为此,政府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工程,培养一批扎根于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确保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国家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此外,还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用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相关传统技艺的传承。

第三,国家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为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

例如,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项目资助,用于资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创新发展。

此外,还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传承中融入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

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工作,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例如,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心,负责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同时,鼓励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演出、出版等活动,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第五,国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框架,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联合保护与传承。

总之,非遗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在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政策

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政策

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政策一、背景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简称非遗)是指人们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并具有一定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和表现形式。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政策,旨在分析我国政府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果。

二、我国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法律框架2.1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制定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在我国取得了法律上的保障。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法明确了非遗的概念和范围,并规定了非遗的保护、传承和管理责任。

2.2 地方性法规和政策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各地方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例如,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逐步完善了非遗保护工作的制度体系。

三、非遗保护与传承政策的主要内容3.1 名录制度的建立我国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名录制度,对非遗项目进行认定和保护。

国家级非遗名录由国务院批准发布,共有多个批次,包括传统技艺、传统表演艺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多个类别。

3.2 资金的投入和支持政府加大了对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

在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提供了专项经费。

同时,政府还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中,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3.3 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设我国不仅加强了对非遗项目传承人的培养,还将非遗知识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各级各类学校开展非遗教育,增加非遗元素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和参与度,推动非遗传承的延续。

3.4 传承人的认定和培养政府积极开展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培养工作。

通过传统手艺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评选,鼓励更多的人投身非遗传承事业。

非遗文化政策

非遗文化政策

非遗文化政策非遗文化政策是指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保护和传承我国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便将其传承给后代,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

1.立法保护:非遗文化政策主要是通过立法来保护非物质遗产。

国家首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确保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项法律明确了非遗的定义、保护和传承的方法、责任等内容,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认定与登记:为了保护非物质遗产,国家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与登记制度。

这个制度通过对各类非遗项目的申报、评审和认定,确保非遗项目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

认定与登记制度是非遗保护的重要环节,它为非遗项目的传承提供了权威的依据。

3.资金支持: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国家设立了资金支持体系。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非遗项目的培训、传承和保护工作。

国家每年都会拨款用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同时还会设立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用于非遗的发展。

4.培训与传承:为了使非遗技艺能够得到传承,国家设立了相关的培训与传承机构。

这些机构主要负责培训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并提供相应的培训资源和设备。

通过培训与传承,非遗技艺能够得到有效的延续。

5.学校教育:为了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国家将非遗项目纳入学校教育中。

学校会将非遗技艺作为一种文化课程来教授,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

这样做可以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喜爱非遗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遗项目。

6.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了推广和传承非遗文化,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家会派遣非遗项目的代表团参加国际文化艺术展览,与其他国家的非遗项目进行交流与合作。

这样可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提高非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7.文化产业化:为了实现非遗的长期保护和传承,国家鼓励将非遗项目发展成为文化产业。

国家为非遗项目提供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非遗项目,推动非遗项目的创新与发展。

这样可以使非遗技艺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

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文化部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

文化部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

文化部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逐渐增强。

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X月X日,文化部正式发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

本法规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保护与传承,确保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一、保护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明确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创造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技艺、节日庆典、口述和表演艺术等。

通过该法规的制定,政府将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鼓励人们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二、保护机制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法规提出了一系列完善的保护机制。

首先,法规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主体。

文化部将作为主要责任主体,负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同时,各级文化部门也要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发挥各自的职能和作用。

其次,法规还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

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扶持和奖励。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鼓励人们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

为此,法规明确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和培养机制。

传承人是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传统知识,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

为了培养和选拔更多的优秀传承人,政府将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和教育,并鼓励他们教授技艺和传统知识。

此外,政府还将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帮助传承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监督与评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还明确了监督与评估的机制。

文化部将会定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各级文化部门和相关机构履行保护职责。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治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法权益。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
摘要: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正文: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工作的管理,我国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于2006 年12 月1 日起施行,旨在加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根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的定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列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些项目包括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间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例子
1.汤瓶八诊:这是一项有着一千三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可以追溯到波斯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汤瓶八诊是一种通过揉脚和按捏身体某些部位来减轻疲劳和消除疼痛的按摩方法。

2.渔灯节:这是烟台地区的一个民俗节日,是烟台开发区及蓬莱沿海渔家文化的典型代表。

渔灯节流传于辖区内的十几个渔村,具有鲜明的渔家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泸州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这项技艺发源于秦汉时期,经过元、明、清三朝的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酿造工艺。

泸州老窖酒以其独特的浓香型口感和酿造工艺,成为了中国酒类行业的代表之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责任。

国家非遗政策

国家非遗政策

国家非遗政策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是指国家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技能、传统手艺等非物质的文化表达方式和传统知识体系,代表了一个民族或社群的独特文化特色和历史记忆。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政策:国家通过立法、政策法规等方式,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这包括拟定保护计划、修订保护法律法规、设立保护机构等。

2. 传承政策:国家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通过培训、教育、传统大师的培养等方式,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国家还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和活化。

3. 宣传政策: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认知。

例如举办非遗展览、演出、文化节等活动,发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图书、音像制品等。

4. 国际合作政策:国家鼓励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

通过参与国际组织、举办国际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旨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每个民族和社群的文化多样性和独特性,推动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这不仅对于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影响。

关于非遗文化保护的政策文件

关于非遗文化保护的政策文件

关于非遗文化保护的政策文件《非遗文化保护的政策文件解析与思考》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我国文化领域的热点话题。

为了有效保护并传承好非遗文化,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

本文将从政策文件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现状与未来,并分享我对非遗文化保护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政策文件的背景与意义(一)《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的通知》这一文件于2010年发布,明确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视,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加大对非遗文化的扶持和保护力度。

这标志着我国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彰显出国家对非遗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

(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2011年颁布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更是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法律保障。

该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原则、保护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非遗文化保护政策的现状与问题(一)政策落实存在差异化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非遗文化保护政策文件,但是在地方层面的政策落实上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方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不够,导致了非遗文化传承的不平衡和不完整。

(二)政策实施存在盲点在实际的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中,一些政策实施存在盲点,比如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支持,导致了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失传的危险。

三、我对非遗文化保护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一)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我认为,在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应该注重传承与创新并重,传承是保护非遗文化的基础,创新则是给予非遗文化新的生命力。

(二)全社会参与非遗文化保护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政府、机构、学校、社会组织等各方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非遗文化。

总结与回顾本文从政策文件的角度出发,对非遗文化保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明确了政策文件在非遗文化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非遗文化政策

非遗文化政策

非遗文化政策非遗文化政策是指国家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传统的、口头的、表演的、手工艺的和演艺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关于非遗文化政策的相关参考内容。

1.知名非遗名录的认定和保护国家非遗文化政策将一些具有代表性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知名非遗名录,以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保护力度。

知名非遗名录的认定标准包括传承历史、传承方式、传承人数等。

列入知名非遗名录的项目可以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如资金扶持、场地提供和宣传推广等。

2.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国家非遗文化政策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推动非遗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将为非遗文化产业提供创业孵化、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支持,促进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此外,政府还鼓励非遗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结合,打造独特的非遗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化创意产品,增加非遗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非遗传承人培养和保护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国家非遗文化政策重点培养和保护非遗传承人。

政府将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继承人的培训、资金支持及生活保障等措施,鼓励年轻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传承技艺和知识。

此外,政府还将建立专门的非遗传承基地和培训机构,提供传承人的学习、生活和展示场所,为非遗传承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4.非遗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遗文化政策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政府将制定更加具体和严格的非遗保护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政府还将加强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5.非遗文化知识普及和宣传推广国家非遗文化政策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普及和宣传推广工作。

政府将组织各种形式的非遗文化展示和交流活动,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政府还将加大对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法规解读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答:(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二、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三、什么是自然遗产?答:(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四、我国政府哪一年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答:2004年8月,我国政府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正式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全球批准为数不多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哪些内容?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答:非物质性特征,生态性特征和“活态”性特征。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方针是什么?答: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生命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人本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什么?答: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布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目标是什么?答: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中国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

十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措施是什么?答:(1)开展普查,用现代化手段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档案和数据库;(2)制定标准,科学认定,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探索动态整体性保护方式;(4)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5)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6)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大力培养专门人才;(7)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教学和宣传展示,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十二、如何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答:(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2)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3)抢救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4)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5)加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区的保护。

十三、当前文化遗产保护还存在哪些问题?答:(1)一些依靠口传身授方式加以承传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2)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不能及时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缺乏相关法律的保护;管理尚不健全,保护工作还缺乏制度要求、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

收集、整理、调查、记录、建档、展示、利用、人员培养等工作相当薄弱,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的困难普遍存在。

(3)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重开发,轻保护、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超负荷利用和破坏性开发,存在商业化、人工化和城镇化倾向,甚至借继承创新之名随意篡改民俗艺术,极大地损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十四、文化遗产保护有哪些国际公约?答:(1)《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1966年12月16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大会第2200A号决议通过);(2)《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通过);(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第三十二届会议于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通过正式通过)。

十五、《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哪些文物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答: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十六、《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哪些建筑群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答: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十七、《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哪些遗址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答: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十八、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它们是哪些?答:(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十九、目前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开展了“文化遗产日”活动?答:据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比利时、阿尔巴尼亚等40多个欧洲国家,印度、泰国、南非、乌拉圭等亚、非、拉国家都通过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

二十、谁最早提出过在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倡议?答:是由我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等先生提出设立“文化遗产日”倡议的。

二十一、最早提出在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的倡议是在哪一年?答:1997年。

二十二、在我国哪些地方率先分别设立了自己的“文化遗产保护日”?答:苏州市、内蒙古自治区、河南省等甚至率先分别设立了本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日”。

二十三、在全国政协哪次会议上,《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得到了与会委员们的响应?答: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提案》,得到了40名政协委员签名支持。

二十四、是谁就设立国家“文化遗产日”事宜专门致信国家领导人?答:2005年7月,谢辰生先生等11位文博界和有关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就设立国家“文化遗产日”事宜专门致信国家领导人并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相继作出了重要批示,明确要求相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意见。

二十五、国务院在什么文件中明确设立“文化遗产日”?答: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

二十六、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答: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

二十七、国家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意义是什么?答:通过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一是切实唤起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建立并完善国家保护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机制;二是推动各级政府切实改善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凸显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全球华人特别是海峡两岸同胞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十八、“文化遗产日”的活动应当遵循什么原则?答:应当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

二十九、“文化遗产日”的活动从哪年开始?答:从2006年开始。

三十、2006年国家开展“文化遗产日”有哪些活动?答:积极争取国务院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彰一批期奋斗在文物保护一线的基层文物工作者。

积极倡导各级政府和组织举办相关的公益活动。

比如,开展文化遗产地、博物馆“爱我遗产优化环境”系列活动;具备开放条件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图书馆等免费开放;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讲座;举办专家咨询,开展文物收藏鉴赏活动;以座谈会等形式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十一、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答:(1)《通知》是现阶段指导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我们开启新的工作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通知》的印发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建设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贯彻落实《通知》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三十二、《通知》规定新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1)到2010年,我国要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文化遗产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到2015年,要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得到全面有效保护;要使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十三、《通知》明确要求着力解决当前文化遗产保护的突出问题是什么?答:(1)切实做好文物调查研究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实施工作;(2)改进和完善重大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3)切实抓好重点文物维修工程;(4)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保护;(5)提高馆藏文物保护和展示水平;(6)清理整顿文物流通市场。

三十四、在制度建设方面,《通知》要求建立哪些制度?答:在制度建设方面,《通知》要求建立历史文化名城重大建设项目公示制度、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文化遗产保护定期通报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

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立法进程,争取早日出台。

抓紧制定和起草与文物保护法相配套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抓紧研究制定保护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