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选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选题?
由于新闻有着与生俱来的时效性,它“喜新厌旧”,因此,寻找新闻线索要抓第一。(第一次出现或者发生)
预测新闻的发生,也是寻找新闻线索的有效思路。(有现象到本质,或现在看将来)
将以前报道过的新闻与最近报道过的同类新闻做对比,是寻找新闻线索的一种途径。如中央电视台近期播出的《重访大别山》,15年前记者们采访了那里的孩子,如今15年过去了,那里发生了什么变化,那里的孩子怎么样了。通过15年前与15年后的对比,可以反映出大别山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容易让读者体会到那里的巨大变化。
变换报道角度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一个入手点。
寻找新闻线索,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强调记者的发现,要靠记者在自身观察和不断的问问题、挖掘旧闻中获得。
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它成为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在这个网络时代,记者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浏览网络信息,特别是那些新加入新闻工作领域的记者们,认识人不多,报道领域也不了解,这时网络可帮了他们大的忙,他们可以进入聊天室、BBS、博客等,看看最近网民都在关注什么事情,哪些帖子是点击率最高,跟帖最多的,哪些内容是当前大家都在关心,并且还没有结论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新闻线索,只要发现有些内容值得去挖掘的,就可以进一步进行采访、追踪,查个水落石出。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本来就是作为消息传播渠道,经常浏览网络寻找线索,应当是当代记者的重要选择。
第二种是经常读报、听广播。也许有人要问了,从报纸广播中寻找线索,不是等于在吃别人的剩饭吗,这怎么能是寻找新闻线索的一种渠道呢?已经刊登出来的新闻里难道还有重大线索吗?有!一些记者就是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到了新闻线索,发觉出新闻价值,采写出了成功的新闻报道。有些电视媒体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报道,之后作为新闻线索去采访,去报道,发现新的人物,事物,视点,这些在同行中寻找新闻线索的方法用的很普遍。提倡“新闻要放大做,新闻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就看记者是想把它做大还是做小。例如一条新闻线索,记者去现场采访,他可以为了应付写一条简讯或者短消息,他也可以仔细采访,写成一则完整报道,他更可以深入采访人、事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彻底挖掘写出长篇通讯或者一则专题报道。细心观察,仔细寻找,记者与作家只有一步之遥。[②]
第三种是广交朋友。作为记者,新闻线索的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与他的社会关系网是有联系的。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有培养、构建自己关系网的习惯。这对以后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闲聊,也会成为新闻线索,听起来很神奇,因此不能随意放过认识的人和看似无关的线索。下面举一个例子,《北京青年报》原本是一张发行量很小的中学生报,它是如何发展为发行量大的现代都市报的呢,是因为该报有一支勤奋的记者队伍。如何勤奋呢?原来他们的记者不仅自己在北京采访,勤跑、勤问,还在全国各地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消息员,随时向记者提供新闻线索。记者的关系网越大,工作也相对轻松,新闻线索的获得也会更加容易,采写报道也会得心应手。
第四种是要重视读者来信及热线电话。很多新闻机构,都开设了热线电话,并设立报料奖,这样的举动就是鼓励人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而新闻机构可以把这些当作新闻线索,然后让记者去了解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人物,采写新闻报道。笔者所实习过的浙江电台城市之声新闻部,就设立了24小时新闻热线,确保热线电话时刻有人接听,不放过任何一条新闻线索。大家所熟悉的CCTV的《焦点访谈》就是重视读者来信与重视热线电话的范例。
群众为了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打电话,寄信,发邮件,有的还甚至直接登门拜访,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媒体把他们的问题彻底解决掉。《焦点访谈》总是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采访,所以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如此一来,媒体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群众有问题需要解决,有线索可以提供,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他所信赖的新闻媒体。同时,记者个人也要与听众或观众交流,对于一些有名记者来说,群众往往会直接向他们反映问题。例如一些记者写了一则报道后,群众反映强烈,一有没有被发现或者群众觉得可以挖掘的东西,对记者而言,这些都是新闻线索。
第五种是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记者能够记住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找到相关的对象进行采访,进行报道,就是新闻。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也应该知道是新闻点,有新闻可写,有新闻可做。但是比如像西博会,休博会这类,也应该意识到在这之前寻找新闻线索,提前采访报道,使听众或观众能够提前了解这些展览会的主要内容以及详细安排。像5月12护士节,3月12植树节,6月26国际禁毒日,这些虽然不是特殊的节日,但是如果记者将这些日子划到特殊日历表内,在这些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把以前看到过类似的报道翻出来仔细研究,就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基本明确的采访方向,进而寻找新闻线索,采写专题报道。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线索无处不在,记者只要心细,对身边的人和事时刻留意,对听到看到的信息敏感,寻找新闻线索也就不难了。
记者的发现力以及培养途径
发现跟人的认识有关,跟科技发展有关,当然跟日常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应该具有识别哪些是宝的眼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另外还因具有发现的意识,发展的眼光,预见等等的能力。在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或许是太狭隘了,如果能够接触更多的地方,记者的生活空间,想象空间,知识积累无疑也会更加丰富。记者的发现力不仅靠眼睛来发现,还要靠思维,靠对所掌握的知识的比较,从中来发现新闻。发现不只用眼,还要用脑袋进行分析。发现力是一个连续持久的过程,应该贯穿采访开始至结束,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前去采访后,除了必须了解原有事实外,还应该不断对新事实进行搜索和追踪,做到能够进行有规律的发现和探索,预测新闻的发生。这种发现力是在采访过程中进行的。所以,发现力是记者采访贯穿始终的能力。
记者的发现力还包括所见与众不同,所看到的其他人看不到,这是对记者发现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独具慧眼的观察,突出思维的思考。
培养发现力,记者还应该注意抓“社会热点”,抓棘手的“老大难”,抓群众中有疑点的问题,抓事物发展中的新变化,抓时效性强的问题等等。对于一些地方记者或者驻站记者来说,抓“小中见大”的问题更加是优势。从这些方面去思考,培养记者的发现力,一些地方记者和驻站记者经常抱怨的地方小,无新闻可写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反过来会发现其实仔细观察,是可以写出有分量,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来的。
《经济时报》在2000年的时候,做过一次统计该报发在一版头条位置上的报道,统计结果表明:报道中的一半是驻站记者写的,而且该报的许多获中国新闻奖的报道也是驻站记者写的,如《青藏铁路三人行》、《黄河断流万里探源》等。这些报道为什么能获奖,这跟记者立足基层,放眼全局地进行报道,是分不开的。
培养记者的发现力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闲谈中捕捉信息。二是在采访外围时可能出现的大鱼。生活中经常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三是要多问多想。发现有时取决于记者的思考。有经验的新闻记者总是带着问题去采访,把自己的思考贯穿于采访的整个过程。能在不起眼的小新闻中,发现大题材,写出大新闻。多问多想,就能从一般中发现特殊。发现对于记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就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样,记者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