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母亲河》

合集下载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母亲河》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母亲河》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母亲河》一、教学目标1.了解母亲河的概念,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

2.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母亲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对人类的重要性。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母亲河的概念,知道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理解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课件:长江、黄河的图片及地理位置示意图。

2.视频资料:长江、黄河的风景视频。

3.母亲河相关的故事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地球仪,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知道地球上最长的河流是哪条吗?2.基本环节(1)认识长江教师出示长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长江有什么特点?(2)认识黄河教师出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黄河有什么特点?(3)了解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教师播放长江、黄河的风景视频,引导幼儿观看,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母亲河对人类有什么作用?(4)讨论保护母亲河的方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母亲河?3.拓展环节教师出示母亲河相关的故事书,引导幼儿阅读,了解母亲河的更多知识。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制作关于母亲河的画作或手工制品。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母亲河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幼儿对母亲河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对人类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讨论保护母亲河的方法时,幼儿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

但在活动过程中,个别幼儿注意力不够集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幼儿进行知识测试,了解幼儿对母亲河的认识程度。

2.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与幼儿对话: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母亲河吗?幼儿:就是妈妈的河。

教师:对,就像妈妈一样滋养着我们的大河。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认知和敬畏之情。

教学重点:1. 《母亲河》的主题和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母亲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美丽和重要性。

2. 简介《母亲河》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教学反思:第二章: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之情。

2. 讲解母亲河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发展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第三章: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 母亲河的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1. 回顾前两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母亲河的敬畏和尊重。

2. 讲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第四章:母亲河的文化与历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文化与历史,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中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母亲河》

中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母亲河》

中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母亲河》教案主题:《母亲河》导读教学目标:1. 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母亲河》中蕴含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分析《母亲河》中蕴含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分析《母亲河》中蕴含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母亲河》2. 影音设备3. 板书工具4. 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学期学习的文学作品,探讨作品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并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兴趣。

二、阅读导读(10分钟)1. 分发《母亲河》导读材料,让学生先阅读材料。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这个题目有何寓意?为什么把河称作母亲?三、导读讲解(15分钟)1. 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情节,介绍主要人物。

2. 分析《母亲河》中蕴含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意义。

四、阅读交流(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母亲河》中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什么?为什么?2. 各组派代表发言,并展开讨论。

五、观看视频(20分钟)1. 播放与《母亲河》相关的视频素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观看视频后,帮助学生总结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成长。

六、思考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哪些因素的支持?七、写作训练(15分钟)1. 设计一道写作题目: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会如何面对困境和挑战?2. 学生完成写作,并相互交流讨论。

八、课堂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点评学生的写作表达,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课 第三课时 母亲河课件 人教版

思考:你认为黄河最主要的危害是什么?
一般河流
“治地理上黄河河”的与关一键般是河什流么有?什治么沙不是同关键 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保有持什水么土危是害根本
原因: 1、气候干旱,黄土深 厚 2、植被破坏严重
3、降水集中,易侵蚀
最主要灾害:
泥沙
治黄的关键:
治沙
具体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 2、植树造林 3、水利枢纽工程
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
防洪、发电
灌溉
旅游
航运
辨论赛:黄河长江大比拼——谁的贡献大呢? 请两组同学以事实为依据,举例说明黄河和长江 各自的贡献。
可参考材料,先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黄河组:你认为黄河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何贡献?请举 例说明。
长江组:你认为长江对我们中华民族有何贡献?请举 例说明。在防洪发电、灌溉、旅游、航运等方面举例 说明
请结合图册P30和地形图说说黄河、长江上、 中、下游分别有什么特点?
1、落差大,峡谷多、水清、 河套平河原 口
水力资源丰富
黄土高原
华 北
黄河
长江
2、流经黄土高原,成为含 沙量最大的河青流藏 高 原 3、泥沙淤积,成为“地上
四川 宜昌孟上游长津江平原中下游1平原
1
河”,形成黄河三角洲横断山脉 盆地 4、河道弯曲,支流湖泊众
长江经过 青、藏、川、云、渝、鄂、湘、 省区: 赣 、皖、苏、沪 (共11个)
西藏
青海 四川 云南
江苏
湖北 安徽
重庆
湖南
江 西
上海
东海
黄河、长江共同经过的省区是:
西藏

内蒙古

青海

西 山东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知道母亲河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母亲河对于人类的影响。

2. 如何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母亲河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母亲河》相关内容。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母亲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小组讨论道具:如卡片、贴纸等。

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母亲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母亲河?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特点、作用等。

2.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母亲河的美丽与重要性。

3.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母亲河在不同地区的作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保护母亲河?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母亲河的措施。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示要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的行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2. 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母亲河,制定一个实际行动计划。

3. 提交作业,教师批改反馈。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对母亲河的基本理解。

2. 学生展示课后作业,分享对母亲河的认识和保护措施。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母亲河的保护意义。

七、课堂讨论与探究(15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母亲河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课时《母亲河》

(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课时《母亲河》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三课时《母亲河》
七年级地理教案
第三单元第二课第
3课时
母亲河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介绍我国“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概括,主要介绍了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地位、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对我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开发治理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课程标准要求:
2

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

5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知道母亲河对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母亲河的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内容;(2)引导学生运用思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讨母亲河的保护措施及其实施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河、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保护母亲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母亲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定义、特点及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我国母亲河:介绍我国主要母亲河的名称、流经地区、历史文化背景等,让学生对我国母亲河有更全面的了解。

3. 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分析母亲河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如污染、断流、生态退化等,让学生认识到母亲河保护的紧迫性。

4. 母亲河的保护措施:介绍母亲河的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实际保护成果,让学生看到保护母亲河的努力与希望。

5. 母亲河的保护意识与行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母亲河保护意识,提出具体的保护建议,鼓励学生参与母亲河保护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我国主要母亲河的特点、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母亲河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我国主要母亲河的特点、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及保护措施等。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母亲河的保护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母亲河保护案例,让学生了解母亲河保护的实际情况及成果。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知道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母亲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母亲河,母亲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含义。

2. 母亲河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母亲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包括水资源、农业、生态、文化等方面。

3. 母亲河的保护: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污染和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母亲河的相关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母亲河的保护现状。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分享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资料和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 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方便学生直观地了解母亲河的相关知识。

3. 准备课堂讨论模板,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小组讨论。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母亲河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河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母亲河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母亲河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在不同地区的含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母亲河的基本特征。

三、探讨母亲河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如水资源、农业、生态、文化等方面。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小组讨论。

四、分析母亲河的保护现状(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保护现状。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母亲河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五、讨论母亲河的保护措施(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母亲河的保护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母亲河》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母亲河》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母亲河》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和环保意识。

•帮助幼儿了解祖国美丽的山河和伟大的母亲河长江。

•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课前导入•引导幼儿谈论自己喜欢哪些河流,为什么喜欢。

•引导幼儿了解长江,让幼儿说出自己对长江的印象和认识。

教学活动1. 观看《母亲河》视频•给幼儿观看《母亲河》的短视频,让幼儿对长江有更深的了解。

2. 水源游戏•按照组织提供的规则,幼儿将水从一个容器中传递到另一个容器中。

在游戏过程中,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和善良的品德。

3. 亲近大自然•在校园内的草坪上,幼儿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然中亲近长江。

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收集植物、小动物和昆虫。

4. 讲述长江•让幼儿就长江的流程、沿岸地区、重要城市等方面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了解长江。

5. 制作《母亲河》手抄报•将学到的知识融汇贯通,幼儿分组自主设计和制作《母亲河》手抄报。

让幼儿了解到河流保护和自然景观的重要性。

课后延伸•教师将有关长江的视频、图片、文献放在信息角,供幼儿自主参考学习。

•幼儿将在家庭、外出游玩等日常生活中密切联系长江等家乡河流,并观察、捕捉、保存有关动植物。

教学方法•视听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教学评价•了解孩子学习的实际发展状况。

•考察幼儿本课学习的掌握程度。

•观察幼儿的团体合作和交往能力。

•通过对幼儿的每项学习的详细记录,以及幼儿自主制作的手抄报和亲近自然的记录进行综合评估。

参考资料•《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幼儿园教育教学大纲》(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教案设计范文

《母亲河》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母亲河的定义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河流的了解和记忆。

2. 讲解母亲河的定义和意义:解释母亲河是指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河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重要性:提问学生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具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对母亲河的定义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母亲河的起源和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的起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地理和生态特点的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母亲河的起源和流经地区的地理特点。

2. 讲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教学步骤:1. 讲解母亲河的起源:介绍母亲河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区的地理特点。

2. 讲解母亲河的生态环境:介绍母亲河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特点:提问学生母亲河的特点和与其他河流的差异。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评估学生对母亲河的起源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母亲河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介绍母亲河对人类文明和生活的影响。

2. 讲解母亲河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介绍母亲河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作用。

教学步骤:1. 讲解母亲河对人类的重要性:介绍母亲河对人类文明和生活的具体影响。

2. 讲解母亲河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介绍母亲河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作用。

3.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河的重要性:提问学生母亲河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具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母亲河》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母亲河》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验母爱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母亲河的伟大?
-你觉得母亲河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你能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评价,形成对母亲河全面、深入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中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价值观,仍需进一步引导和挖掘。此外,学生在修辞手法方面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运用能力尚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理解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3.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关爱生命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1.知识与技能方面:课文生字词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
-生字词的学习是基础,需要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学习过程中重点掌握,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记忆。
-课文的深入理解是难点,尤其是对母亲河所蕴含的情感和象征意义的把握,教师需通过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层层递进地理解课文。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是技能提升的关键,教师应设计具体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技巧。

中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母亲河》

中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母亲河》

中班下学期社会教案《母亲河》教案标题:母亲河教案主题:了解和欣赏《母亲河》这首诗歌作品,感悟中国人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教学目标:1. 了解《母亲河》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心态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1. 诗歌《母亲河》的复印件。

2. 录音设备。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介绍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母亲河,对中国人民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黄河还有一个美丽的称号,就是《母亲河》。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诗歌《母亲河》。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分发诗歌复印件,让学生先默读一遍,然后找一名同学读一遍诗歌。

2. 请几名学生分别阅读诗的不同节奏,聆听他们的朗读,并比较不同朗读方式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3. 导师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黄河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 了解诗歌作者史迪臣和他的诗歌创作背景。

3. 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抒发的情感。

四、合作创作(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创作一首关于自己所在地流经的河流的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朗读出自己的诗歌。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邀请几个小组上台朗读自己的诗歌,分享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认识。

2. 总结学习的内容和收获,强调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展示给全班同学听。

2. 学生可以组织拍摄一段有关自然保护的短视频,展示在学校或社区内,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母亲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母亲河》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母亲河》说课稿一、背景介绍《母亲河》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长江作为中国的母亲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鼓励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环境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重要性以及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文化价值以及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学生练习册•板书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课题(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对长江的了解程度,提问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阅读课文(10分钟)•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母亲河》,发现关键词汇,了解长江的地理位置和流经的城市。

3. 解读课文(15分钟)•结合PPT,呈现长江的地图和相关图片,解读长江的地理特征、形成原因等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长江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长江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

4. 合作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长江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并列举现实生活中与长江相关的例子。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以主持人身份邀请不同小组的学生分享观点。

5. 检查讨论(10分钟)•随机选择几个小组的代表,让他们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并与课文进行对比,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长江保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环保建议。

•提供书写空间,让学生将自己的环保建议写在纸上,并与同桌分享。

7. 总结回顾(5分钟)•总结本堂课主要内容,概括长江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和环保意义。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堂所学。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长江的作文,包括长江的地理位置、历史传承和环保保护意义等方面。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

《母亲河》课堂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教学内容: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二课山川秀美的第三子目:《母亲河》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式: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第一部分课前系统的设计设计理念: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教师可设计阶梯型、发散型问题情境,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师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共同围绕有关问题进行辨析,交流,行动整合,探究反思。

教材分析:第三子目从属于山川秀美一课,简要介绍母亲河(黄河和长江)的基本概况,阐述黄河、长江作为母亲河的缘由(即黄河和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及黄河、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母亲河的现状及如何让母亲河奔腾不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上册的前几章,学生对我国的气候、地形、政区划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解母亲河的位置和状况做了一定的准备。

但是要注意,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教学难度的合理。

学生对黄河、长江“母亲河”的由来有较大的兴趣。

因为黄河长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不少话题,比如三峡大坝、黄河断流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图片、资料,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去展开讨论,以期学生能够感悟母亲河的延续和变迁,感悟母亲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1、通过读图的过程,知道黄河、长江各自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特征;2、通过收集与黄河长江的相关资料,了解黄河、长江对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巨大影响;3、通过对近几年断流、三峡大坝话题的分析,了解黄河、长江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黄河、长江各自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分段及各段的自然景观。

2、结合具体实例,初步掌握黄河、长江流经的地形区和气候区及对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3、通过人类利用自然的得与失的分析,了解黄河、长江的利用现状及面临的生态危机。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母亲河教案

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母亲河教案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母亲河教案第三单元母亲河教学内容:欣赏《长江之歌》;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欣赏《黄河船夫曲》;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第六乐章;歌曲《长江我的家》《保卫黄河》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教学目标:1、能富有感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2、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3、在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深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激昂地演唱《保卫黄河》;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难点: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的创造性、丰富多样性。

教学准备:(一)教具钢琴、歌曲《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的范唱带及伴奏带、《黄河船夫曲》和《长江之歌》(管弦乐合奏、合唱)、《保卫黄河》的录音带。

(二)图片、音像资料壶口瀑布、黄河船夫、三峡、长江大桥等图片,有关黄河、长江的诗词和绘画作品的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长江之歌》学唱歌曲《长江我的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管弦乐合奏《长江之歌》,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

2、能富有感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教学过程:1、导入这一单元的标题是“母亲河”,在中华大地,被称为母亲河的只有长江和黄河,它们一南一北,自西向东横贯华夏大地,而这两个流域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我国历史中的每一章节,几乎都与长江黄河有关。

如今正在进行的惊天动地的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也与长江黄河有关,所以我们要热爱母亲河、关注母亲河、歌唱母亲河。

这一单元的内容非常丰富,除了唱歌和欣赏外,还有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的连环画和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因此,我们要用四节课的时间来学习这一单元。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要学会演唱歌曲《长江我的家》和欣赏歌曲《长江之歌》。

2、欣赏《长江之歌》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长江之歌》是可以唱的歌曲,但是最早的《长江之歌》是管弦乐合奏,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

这首乐曲既气势磅礴又委婉秀丽,形象地描绘了长江的雄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母亲河》主备人:吴金妹【主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紧紧围绕“母亲河”这一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两篇括展阅读课文和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课文以诗词、散文为主,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及各项语文实践活动,品味语言,可以从不同角度体会母亲河的迷人风采,了解中华文化孕育和发展的历史,激发起热爱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长江之歌》是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词,课文运用形象的比喻、凝练的语言,赞美了长江的宏伟壮观。

《三峡之秋》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迷人秋景。

《古诗二首》选取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两首古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学生应通过对主体课文语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加深对母亲河的认识,唤起爱国情怀。

括展阅读课文《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以雄阔的视角和恢弘的历史眼光介绍了黄河的概况及其孕育的中华文明。

《故乡的河》通过作者回忆故乡的一条小河——浉河中的点点滴滴往事,感怀那难忘的童年,体会那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日积月累”从描绘黄河、长江的古诗中撷取名句,丰富学生有关长江、黄河的诗词积累。

“综合活动”借助朗诵会这种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母亲河的了解,提高学生朗诵水平,并在搜集资料、写作活动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检索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情分析】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会按要求预习课文,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感悟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为本单元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设计理念】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学生进入六年级后,在阅读中感受、理解、分析、鉴赏的能力都较之以前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依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尽快查漏补缺。

在本单元教学中,我设法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去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分析、品味文章的意境,去感悟作者要抒发的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伟大祖国母亲的炽热之情。

除此之外,我还应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变化进行景物描写的手法,通过反复吟诵、领悟作者精美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并在今后的语文实践中去自觉地学习使用。

【单元总体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二首》。

理解为什么称黄河、长江尾“母亲河”,体会母亲河雄伟磅礴的气势、迷人瑰丽的景色,了解母亲河的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学词,写字14个,积累常用词语20个。

3.理解“风采、气概、磅礴、消逝、明丽、清冽、凌空、孤城”等词语在文中意思。

4.理清课文的写作脉络,初步知道什么是“横向写”,什么是“纵向写”。

5.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体会课文是怎样在写景中抒发情感的。

6.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朗诵会,在活动中加深对母亲河的了解,收集、整理或创作有关母亲河的作品,提高朗诵能力,抒发对母亲河的赞美之情。

7.根据习作要求围绕“母亲河”之一主题,自选题材进行创作,尝试运用作品中的表达方法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单元教学总体设计】【单元教学预案】《长江之歌》【教材说明】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

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

全诗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一、激发情绪,初识长江1、播放长江片段,学生欣赏。

2、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说一说?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一说《长江之歌》的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影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理解诗歌,走近长江1、板书课题:长江之歌2、提出目标:理解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请大家自由读2遍课文。

注意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流畅。

指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你理解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4、提出问题找出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针对句子提出解决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依恋长江?(2)长江的无穷源泉、母亲的情怀体现在哪些诗句中?5、小组合作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后的讨论、交流学习。

6、学生汇报学生汇报自己结合诗句理解到的内容。

7、练习朗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抓住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练读:品读、指读、齐读,激发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

【设计意图: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留给学生去读课文,留给学生去想问题,留给学生去发言,留给学生去品读。

】三、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

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挖掘课文的重要内容,突现语言的教学,突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这节课上学有所得。

课堂教学做到了简化、优化、美化。

减少讲析,减少提问,而是想方设法用朗读这条线把全课的教学贯穿起来。

】四、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个性化修改【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补充,课文的补白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母亲河的悠久历史和磅礴气势,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五、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

1.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

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

七、课堂小结板书设计:长江之歌雪山走来东海奔去乳汁哺育臂膀挽起无穷的源泉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

《三峡之秋》【教材说明】这篇课文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描写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的散文。

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本课中比喻句的理解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个性化修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简单说说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去三峡旅游过的同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交流信息,初步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与景观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二、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三、默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划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设计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在整体阅读中扫除障碍,理清思路,质疑问难,有助于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需要指导阅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在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进一步提示: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个性化修改划出重点词语。

全班讨论,得出结论:(1)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4)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

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

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

小结:本文语言流畅、优美,请你读读你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是基于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考虑,也是基于对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的考虑,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理解、想象、感悟,在美读欣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一步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景色美,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五、指导朗读1、朗读的时候还应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

在读不同的段落时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

例如读早晨的三峡,语调应是轻快的,这样才能把三峡明丽的特点展现出来。

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一些,语气是热烈的。

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感。

2、朗读练习【设计意图: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留给学生去读课文,留给学生去想问题,留给学生去发言,留给学生去品读。

】板书设计三峡之秋早晨——橘树明丽中午——长江热烈下午——雾青色而透明夜晚——长江宁静峡谷神秘《古诗二首》【教材说明】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

《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

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黄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

古代歌咏黄河的诗歌很多,我们要欣赏到的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

二、学习《凉州词》(一)交流资料(1)介绍作者:王之涣,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