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5篇)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单元一:古代的钱
- 研究了古代的银钱和金钱的单位与换算
- 了解了古代的盐票和粮票及其作用
单元二:寒窑赋
- 研究了《寒窑赋》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作者
- 阅读了《寒窑赋》的全文,并理解了其中的意境和感情
- 研究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单元三:蓝采和飘散
- 了解了《蓝采和飘散》这个民间传说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研究了故事中的道德寓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 阅读了相关的诗词,并理解了诗词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单元四:米脂的金银花
- 阅读了《米脂的金银花》这篇现代散文,并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理解了散文中对乡村生活的描写和对自然的赞美
- 研究了写景和描写的基本技巧
单元五:传统文化与创新
- 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 理解了传统文化与创新的关系,并思考了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
单元六:历史的河流
- 研究了历史发展的基本概念和时间线
- 了解了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大事件
- 分析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单元七:夏商周的历史追问
- 研究了中国古代三代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 理解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地位和文化遗产
- 分析了三代历史的联系和历史追问的意义
单元八:古代科技与文明
- 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文明成就
- 研究了古代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要发明
- 探讨了古代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以上是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生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有所帮助!。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金翅雀》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金翅雀》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翅雀》这个故事的背景和主题。
2.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性情和行为,分析故事情节,领悟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
3.提高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爱心和同情心。
二、教学内容1.《金翅雀》文本阅读1.通过整理《金翅雀》的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2.配合故事情节,讲解相关词汇、句式和语法知识点。
3.指导学生们进行朗读和背诵,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2.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们了解并理解故事中所涉及到的情感状态,如爱、恨、羡慕、嫉妒等。
2.通过故事情节演绎、游戏等形式,加深学生们对故事情节的感受和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们从故事中汲取豁然开朗的智慧和情感上的满足。
三、教学方法1.讲解教学法:通过讲解和分析故事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把握故事情节。
2.体验互动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加深学生们对故事情节和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们在情感、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3.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共鸣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情感上的理解和体验,加深这个故事对他们认识和人生的影响。
1.导入(5分钟)1.教师介绍《金翅雀》故事。
2.提出问题:你们对《金翅雀》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和认识?2.展开主题(40分钟)1.阅读文本,加以分析,讲解故事主题和情节。
2.配合故事情节,讲解相关词汇、句式和语法知识点。
3.小组讨论,归纳故事表达的中心思想。
4.以故事中一个人物为例子,互相特征分析,理解其性情和行为,讲解该人物在故事中的作用。
3.情感体验(40分钟)1.分成几个小组,对故事中的情节以表演和绘画的方式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2.通过故事情节演绎、游戏等形式,加深学生们对故事情节的感受和理解。
3.向学生们提问:你在故事中看到了什么,让你有所体会,从中学到了什么?4.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故事内容和情节,让学生们重新认识和理解故事主题。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这种极其珍贵的父爱。
3.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感受课文中表现的这种极其珍贵的父爱。
教学重、难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深沉的爱,感受父女之间那种浓浓的亲情。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布置预习作业:A.读通课文,把遇到的读音问题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注。
B.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人世间的亲情莫过于父爱、母爱,他们都是伟大的爱。
但是,这些爱也许体现在谆谆的教导中,也许体现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
然而,今天我们要来感受这样一对父女,感受父亲那无言的爱。
板书:无言的父爱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文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相互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自愿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孩子们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在概括方法上予以指导。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文章内容。
1.提出中心议题,学生自读自悟。
中心话题:文章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父亲“无言的爱”,边读边在文中作出标注,说说自己的理由。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重点引导:(1)引导学生从第一部分内容体会父亲“勤劳实干”的优秀品质。
通过自由读课文,从作者叙述的一个个事例中了解父亲的品质,感受父亲的形象,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为有一个“勤劳实干”的父亲感到自豪的情感。
(2)抓住重点段落中写父亲帮“我”早玩具房子的内容,体会“无言的父爱”,引导孩子自己去读,去讨论,去领悟。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案一:第一课《情比金坚》教学目标:1. 了解故事主要内容;2. 研究识字、词语的注音和书写;3. 能正确模仿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 研究识字、词语注音和书写;2. 学会正确模仿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 课本《情比金坚》;2. 黑板、粉笔;3. 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引入《情比金坚》这个故事;2. 配发单词卡片,教学生识字和注音;3. 逐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模仿朗读;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意义。
教案二:第二课《与时间赛跑》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2. 研究多音字的注音和运用;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研究多音字的注音和运用;2.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与时间赛跑》;2. 黑板、粉笔;3. 课堂练题。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先读课文,了解大意;2. 分析多音字的注音方法,与学生一起注音;3.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意并回答问题;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讨论一些与时间赛跑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多音字,写一篇关于时间的短文。
教案三:第三课《Mimmi的寿宴》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内容;2. 研究生字词的注音和运用;3. 提高朗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1. 研究生字词的注音和运用;2. 提高朗读和书写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Mimmi的寿宴》;2. 黑板、粉笔;3.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1. 让学生预览课文,了解故事内容;2. 分发生字卡片,教学生识字和注音;3. 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4. 布置课后练,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2. 组织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家寿宴的短文。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诗句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重点诗句
1. 《古朗月行》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地势极高山巅下,来如萧索去如飞。
2. 《登鹳雀楼》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将进酒》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君不见妻子愁煞白头老,计夫复何求。
4. 《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6. 《鹿柴》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 《游子吟》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8.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 《春夜喜雨》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以上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必背的重点诗句。
这些诗句
既有美丽的意象,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我们牢记于心。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标题: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材简介《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是冀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下半册,适用于小学六年级学生使用。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目标,内容包括课文理解、语言运用、写作训练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本册课本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运用;2.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第一课】《生动的小水珠》1.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水珠的特性;b) 学习使用课文中的生字词;c) 表演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步骤:a) 导入:利用问题导入讨论,引起学生兴趣;b) 分析课文:辅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c) 协助学生学习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d) 分角色表演:分组进行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e) 总结讨论:学生总结本课期间的所学内容。
【第二课】《美丽的荷花》1. 教学目标:a) 学习课文的整体内容,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b) 学习演讲技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c) 学习写草稿,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2. 教学步骤:a) 导入:通过图片或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b) 阅读课文:分段阅读,学生理解内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c) 学习重点句子:老师解析重点句子,并让学生模仿朗读;d) 演讲训练:学生分组进行演讲练习,培养口语表达能力;e)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写作习惯。
【第三课】《雨一直下》1. 教学目标:a)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水的特性和作用;b) 学习正确使用感叹句;c) 进行有关雨水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教学步骤:a) 导入:展示图片或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b) 阅读课文:教师辅导学生阅读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c) 学习感叹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感叹句;d) 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雨水的作用及对生活的影响。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教案一、教材分析《我了解的老舍先生》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的一篇文言文读物,是作者冀散福借助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介绍了老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这篇文章以简明的语言,生动的表述,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介绍了老舍先生的生平和成就,尤其将老舍先生的文学成就生动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对孩子们的学习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1.了解老舍先生及其文化背景;2.理解老舍先生作品的内涵和意义;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简单了解学生对老舍的现有印象,让学生先自由发言,建立主题,为下面的学习深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展开(35分钟)•知识点 1:了解老舍老师介绍老舍先生的生平和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老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知识点 2:阅读文章老师请学生阅读《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文,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意蕴,为后续的讨论和理解做好准备。
•知识点 3:深入讨论① 学生就文章中所提到的老舍先生的生平和作品谈谈个人的感受和理解。
② 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现在的文学和老舍时代的文学,了解文学的发展,领悟时代的差异和发展的变化。
3. 总结(10分钟)•老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及体会。
•老师布置相关阅读作业,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文学巨匠老舍先生的生平和成就,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拓展,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文化的敏感性,帮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与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文化,不断拓宽眼界和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奢侈品、孤芳自赏、蠢蠢欲动、物我两忘、拘谨、不苟言笑、歪打正着、敝帚自珍”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写了哪几件事。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文中比喻句运用的好处。
(二)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以阅读为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和朗读,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目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升华感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理解和朗读,体会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在读中了解并感悟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以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和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谈谈你们最喜欢哪些物品?今天我们学习关于一个笔记本的故事。
(板书课题)
二、读感知,理清脉络。
1、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查字词
3、清思路,整体感知。
以笔记本为线索,按照“渴望笔记本——得到笔记本——笔记本被没收——展览笔记本——丢失笔记本——得到老师鼓励”
顺序。
(板书)
4、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作者重点写了哪几件事?
三、品读感悟
课文的哪些地方最能打动你?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
1、个人自学,勾画书中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3、3、全班交流。
预设:
(1)“我想,如果我能将这个笔记本写满的话,这就是我自己的一本书了!我为这主愿望而隐隐激动,自然写得就越发勤奋。
”
为什么会隐隐激动,他在激动什么?
(2)“笔记本已经将我的心弄得像一只破壳的小鸟一样蠢蠢欲动扑棱棱要飞了。
这个一个比喻句,表现了作者一种什么心情?
(3)“看有老师和同学翻看它,心里漾出一种异样的感觉,是以后我的第一本书出版时都无法相比的感觉:一种小小成功的感觉,一种自信心像船帆被风鼓满,轻轻地荡漾在水中向前漂流的感觉。
”
这是一句心理活动的描写,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谈谈平时你有过这种感觉吗?当你取得成绩,得到他人的赏识时,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四、篇末点题,情感升华。
结尾语句起到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心情?
五、文章有感而发,你们觉得作者的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六、读了课文,你有怎样的感想,把它记录下来。
七、拓展延伸
《那版绿绿的爬山虎》、《荔枝》、《音乐笔记》,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
八、教学反思
《我的第一个笔记本》课文围绕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四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得到盼望已久的笔记本后,写作更加勤奋了。
第二件事是作者在英文课上写作,笔记本被英文老师没收了。
第三件事是班主任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还把我的笔记本推荐到校史展览室去展览。
第四件事是我的笔记本被偷走了,我很伤心,老师激励我不要灰心,要坚持写作。
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主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思考。
品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引领学生整合地析读文本,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借文本去揣度作者的心,既交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又让学生学会真正地用心去体会一篇文章,这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而让学生联系有关语句理解,是在教给学生理解文章的方法。
总之来说,本课教学是比较满意的一节课,学生掌握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