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国际经济学初步)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
第8章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8.1 复习笔记一、博弈论1.博弈论与传统经济学博弈论本质上也是研究理性的经济主体的最大化行为,但比传统经济学更进一步,认为自己的效用(以及利润或收入)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决策,也依赖于他人的决策。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新古典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均难满足:(1)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局中人之间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一方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对方反应,而这一扩张恰恰是博弈论主题。
(2)现实市场中,局中人间信息通常是不充分的。
2.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在策略性环境中,每一个人进行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因此,每个人在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时,要根据其他人的可能反应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包括:(1)局中人:参与博弈(对策)并承担后果的利益主体,有时也称参与人。
(2)策略集合:指所有局中人可能采取的行动方案的总和。
(3)收益:指在每种策略组合情况下局中人采取特定策略得到的结果。
3.上策均衡和纳什均衡(1)上策:指不管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某一局中人都采取自认为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均衡指博弈中所有局中人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相对静止状态。
上策均衡是指不管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每个局中人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所构成的一个策略组合。
(2)纳什均衡:指参与博弈的每一局中人在给定其他局中人策略的条件下选择上策所构成的一种策略组合。
(3)二者关系:纳什均衡不一定是上策均衡,但上策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
如表8-1所示,该博弈没有上策均衡,(策略A,策略A),(策略B,策略B)都是纳什均衡,但不是上策均衡。
表8-1 纳什均衡4.重复博弈和序列博弈(1)静态博弈指局中人同时决策或虽非同时决策,但后决策者不知道先决策者采取什么策略的博弈。
动态博弈指局中人决策有先有后,后决策者能观察到先决策者决策情况下的博弈。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圣才出品)
第 15 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IS LM 模型 1.什么是 IS 曲线?为什么 IS 曲线向右下倾斜? 答: 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IS 曲线向右下倾斜是因为它假定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以及储蓄是收入的增函数。 即利率上升时,投资要减少,利率下降时,投资要增加,以及收入增加时,储蓄要随之增加, 收入减少时,储蓄要随之减少。如果这些条件成立,那么,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必然增加, 为了达到产品市场的均衡,或者说储蓄和投资相等,则储蓄必须增加,而储蓄又只有在收入 增加时才能增加。这样,较低的利率必须和较高的收入配合,才能保证产品市场上总供给和 总需求相等。于是当坐标图形上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时, IS 曲线就必然向右下倾 斜。如果上述前提条件不存在,则 IS 曲线就不会向右下倾斜。例如,当投资需求的利率弹 性无限大时,即投资需求曲线为水平状时,则 IS 曲线将成为一条水平线。再如,如果储蓄 不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即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等于 1,则 IS 曲线也成为水平状。由于西方学 者一般认为投资随利率下降而增加,储蓄随收入下降而减少,因此一般可假定 IS 曲线为向 右下倾斜的。
(2)比较(a)和(b),说明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 IS 曲线斜率发生什么变化。
解:(1)由 C a bY , I e dr 和 Y C I 可知: Y a bY e dr
此时 IS 曲线将为: r a e 1 b Y 。 dd
4.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 L 0.2y 5r 。要求: (1)画出利率为 10%、8%和 6%(即 r 10 , r 8 , r 6 ),而收入为 800、900 和
3 / 11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第一单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CD(人们靠收入生活【答案】C【解析】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殆尽【答案】B【解析】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3(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答案】D【解析】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产品或服务,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其数量有限,即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答案】B【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说明生产还有潜力,即还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存在资源闲置或失业的状况。
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物品生产才能增加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答案】B【解析】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3.1 复习笔记一、基数效用论1.效用和边际效用效用(utility)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边际效用可以表示为:MU X=ΔTU X/ΔX。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表述为: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人的欲望虽然多种多样,永无止境,但由于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就每个具体的欲望满足来说则是有限的。
最初欲望最大,因而消费第一单位商品时得到的满足也最大,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欲望也随之减少,从而感觉上的满足程度递减,以致当要满足的欲望消失时还增加消费的话,反而会引起讨厌的感觉。
(2)设想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并且各种用途的重要程度不同,人们总会把它先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地方,然后才是次要的用途,故后一单位的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或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
3.消费者均衡当消费者买进的一定量的一种商品X的最后一单位效用同他买进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Y的最后一单位效用之比(即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恰好等于X和Y的价格之比,这时他买进的各种物品的总效用之和就达到极大值,消费者的行为处于均衡状态。
消费者达到均衡的原则可用数学公式表述:MU X/P X=MU Y/P Y=λ。
4.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解释需求量与价格变化呈反方向变化,从而决定需求曲线是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MU X/P X=MU Y/P Y=λ,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λ在一定时期内对任一消费者来说都是稳定不变的,因此,MU必然和P同方向变化,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数量增加时,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对他而言必递减,因而该商品价格也要相应递减。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
第14章 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14.1 复习笔记一、货币和货币供给 1.货币职能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
一般而言,货币有三种职能:(1)货币可以充当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媒介,用来购买物品,清偿债务,支付租金和工资等;(2)货币可以充当价值尺度,确定各种商品和劳务相交换的比率,用来表明各种物品价值多少,也可以用于会计核算;(3)货币可以作为价值贮存的手段。
价值贮存是指在相当时间内能使资产保存其价值,使其用于将来购物。
2.货币计量口径根据资产的流动性程度,可把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1):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最有流动性,随时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投入流通,这些现钞货币就是通货。
(2):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通货(或者说现金)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就是狭义的货币,用表示。
用表示银行系统以外的通货的数量,表示活期存款,则。
(3):指社会上流通的现金与银行体系内各种存款的总和,由加上商业银行的0M 0M 1M 1M u C D 1u M C D =+2M 1M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构成。
用公式表示是,其中表示储蓄存款,表示定期存款。
(4):由再加上其他流动性资产或货币近似物(用表示,如个人及厂商所持有的债券等),则有更广义的货币:。
3.银行体系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组成。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代客结算等。
商业银行是惟一能接受、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的银行。
(2)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是:①发行的银行,发行纸币,管理国家的黄金和外汇储备; ②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开户,吸收它们的存款; ③政府的银行,代办政府预算收支。
(3)其他金融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还有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
4.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1)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为准备随时支付存款提取而必须经常保持的货币数额。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
第6章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6.1 复习笔记一、有关厂商行为的几个概念1.市场及其类型市场可以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经济学家通常按照竞争程度这一标准,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厂商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及厂商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这些特点,将市场和市场中的厂商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这四种类型的市场和厂商的特点如表6-1所示。
表6-1 四种市场和厂商的基本特征比较2.厂商与行业厂商(firm)是指根据一定目标(一般是追求利润极大化)为市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独立经营单位。
行业或产业(industry)是指制造或提供同一或类似产品或劳务的厂商的集合,如纺织业、机器制造业、食品加工业等。
厂商与行业是成员与集体的关系,在经济分析中必须区分厂商与行业。
行业与市场这两个概念也要弄清楚。
行业是生产或供给方面的概念,而市场则包括供求双方的关系。
3.厂商收益 厂商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其产品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1)总收益(total revenue ,以表示),指厂商销售一定数量产品后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可用公式表示为:(2)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 ,以表示),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销量,也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平均收益可用公式表示为:在任何市场条件下均成立。
(3)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 ,以MR 表示),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
可用公式表示为:,或4.利润及其最大化(1)利润函数设利润为,则有:(2)利润最大化条件厂商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求得经济利润极大,因此,厂商在决定产量时,一方面要考虑增加产量能增加多少收益,即边际收益(),另一方面要考虑增加产量会增加多少成本,即边际成本()。
当厂商的产量确定在的产量点上,就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它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厂商行为。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
系。即以 r 为纵轴,Y 为横轴所画出的 IS 曲线是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
1 / 2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影响 IS 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
①在两部门经济中, r a e 1 b Y , 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为 1 b 。
机需求对利率的变化很敏感, LM 曲线较平坦,其斜率也比较小。
②当投机需求函数一定时,LM 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如果货币的交易需
求对收入的变动很敏感, LM 曲线较陡峭,其斜率也比较大。
(3) LM 曲线的三个区域
如图 15-2 所示, LM 曲线存在三个区域:
图 15-2 LM 曲线的三个区域 ①凯恩斯区域 LM 曲线的水平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出现“凯恩斯区域”的原因在于:当利率下 降到很低水平,即债券价格上升到很高水平时,购买债券后因价格下跌而亏损的可能性很大, 因而人们宁可持有货币而不肯去买债券,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无限大,即存在流动性陷阱。 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无限大, LM 曲线呈水平线。 ②古典区域
③中间区域 介于凯恩斯区域和古典区域之间的是“中间区域”。该区域中,利率和收入必须同方向 变化,才会使货币市场均衡,从而 LM 曲线在这一区域向右上方倾斜。 3. LM 曲线的移动 影响 LM 曲线移动的因素有: ①名义货币供给量 M 变动。货币供给增加, LM 向右下移动,反之, LM 向左上移动。 ②价格水平 P 的变动。P 上升,M 变小,即实际货币供给量下降,LM 就向左上移动。
M 与利率无关,为一既定的常数 M0 。价格水平不变时(即 P 1时),名义货币量 M 和实 际货币量( M )相等。
P (4)货币市场的均衡
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 L1 Y L2 r M0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成本理论)【圣才出品
(2)平均可变成本( AVC )是每单位产品上分摊的可变成本,它等于可变成本除以产 量所得之商,即:
AVC VC Q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平均成本( AC )是每单位产品的成本,它等于总成本TC 除以产量所得之商,也
是成本等于投入要素价格的总和。
二、短期成本 1.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总成本 在短期中,投入的要素分为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购买不变要素的费用支出就是固定成 本(fixed cost),它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因而是个常数。购买可变要素的费用支出就是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它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是产量的函数。可变成本加固定成本等
1 /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会计成本=显性成本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隐含成本+显性成本
2.成本函数
产品数量和相应的成本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成本函数,记作: C Q 。
成本函数和成本方程不同,成本函数表示的是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成本方程表示的
等于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即:
AC TC Q b AVC AFC 。
Q
Q
(4)边际成本( MC )是每增加 1 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成本是总成本对产 量的导数或总成本曲线的斜率,即:
MC dTC Q 。
dQ (5)如图 5-1 所示,MC 曲线和 AVC 曲线、 AC 曲线都是 U 形的,造成这种形状的原 因都是由于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收益率递增或递减,但三种成本的经济含义和几何含义不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3~15章)【圣才出品】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
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用公式表示是: C C Y 。
(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也就是新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
S S Y
(2)边际储蓄倾向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即边际储蓄倾向。公式是: MPS S Y
(3)平均储蓄倾向
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则是平均储蓄倾向( APS )。平均储蓄
倾向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其公式是:
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三、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 假定:只有家庭和企业,投资不变。 推导:根据 Y C I (收入恒等式), C a bY (消费函数) 解联立方程,就可以得到均衡收入: Y a I 。
1b 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4 / 8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的公式是:
MPC
C Y
或b
C Y
MPC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 MPC 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 1
的正数,即 0 MPC 1 。
(3)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的公式是: APC C Y
APC 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的射线的斜率。 APC 1 ,消费总量<收入总
APS S Y
(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总等于总收入,即 C S Y ;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企业和生产理论4.1复习笔记一、企业及其目标1.企业及其组织形式企业又可称作厂商,是指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经营性组织。
对于企业产生的原因,通常有分工合作、专业化优势,规模经济,市场替代等解释。
企业按法律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
2.企业经营目标与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性组织,以盈利为目标,追求利润极大化。
此外,企业还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
二、生产函数1.生产和生产函数生产,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生产离不开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等。
(1)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称为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如用1x 、2x 、…、n x 表示第1、第2、……第n 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用Q 表示产品的产出量,则该产品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12n Q f x x x =⋯,,,。
(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一种齐次生产函数,其形式是:Q AK L αβ=,这里A 代表技术水平,K 、L 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系数。
在柯布—道格拉斯的研究结果中,1αβ+=,即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2.短期和长期生产理论中的“短期”、“长期”,是指能否使厂商来得及调整生产规模(固定的生产要素和生产能力)所需要的时间长度。
“长期”是指时间长到可以使厂商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短期”则指时间短到厂商来不及调整生产规模来达到调整产量的目的,而只能在原有厂房、机器、设备条件下依靠多用或少用一些人工和原材料等来调整产量。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6~18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 Nhomakorabea学习平台
例。法定准备金制度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存款的一部分缴纳中央银行作为准备 金的制度。通过对准备金率的调节,调节货币供应量:降低准备金率,增加货币量,利率下 降;提高准备金率,减少货币量,利率上升。法定准备金率是非常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因 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
(2)公债 公债是指政府发行的债券。多级政府体制下,中央政府的公债也称国债,地方政府的公 债即狭义的公债。中央政府既可以对内发行内债,也可以向外发行外债。 对于公债的效应存在两种观点: ①公债是累赘,甚至是经济活动的障碍。 首先,公债虽然是政府的债务,但归根到底都是由纳税者负担的,不仅是当代人的负担, 还是下一代人的负担。 其二,由于提高税收方面的困难,政府发行新债偿还旧债,最终可能迫使政府多发行纸 币,造成通货膨胀。 其三,公债增加意味着公众以国库券和公债形式占有财富比重增加而以不动产的形式占 有财富的比重减少,实物资本减少,不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②公债的问题并不严重。 首先,公众一方面是公债的购买者,即债权人;另一方面又是纳税人,即实质上的债务 人,所以从整个国家看内债是可以相互对消的。 其二,国家会长期存在,完全可以用发行新债偿还旧债,不存在一次性偿还债务的压力。 第三,美国统计资料表明,美国国债的绝对值在急剧增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也 在逐渐增长,特别在和平时期,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在逐渐下降。 公债并不可怕,关键在其用途。只要政府不用于战争和浪费,而是潜心用于刺激经济发
2 / 9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当均衡收入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膨 胀性财政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预算起初是盈余,政府可减少盈余甚至造成赤字,如起 初预算是赤字,政府可允许有更大的赤字。反之,当存在通货膨胀缺口时,政府应实行紧缩 性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的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习题二2. 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⑴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⑵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⑶消费者收入增加了;⑷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
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
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 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
如上图,、分别为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D,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C,两条需求线相交于点E。
这里,之斜率绝对值,之斜率绝对值,显然,,即斜率绝对值较大。
由几何表述法可知在交点E处,之弹性系数,之弹性系数。
因EF∥OC,故,则显然,故。
这表明在两条需求曲线交点处斜率绝对值较小(坡度较缓)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值大于斜率绝对值较大(坡度较陡)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
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在它们相交处的各自弹性也是不相等的。
如上图,、分别为两曲线型需求曲线,两者相交于点E。
在E点的切线为的切线为。
显然,切线的斜率小于切线的斜率。
而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公式为,在、交点E,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即有相同P与Q的数值,但由于切线的斜率小于切线的斜率,因此的弹性大于的弹性,即在交点处它们具有不同的弹性。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国民收入核算)
第12章国民收入核算1.简释下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国民生产总值、最终产品、中间产品、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存货投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净出口、间接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储蓄—投资恒等式。
答:(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由产品价格乘以产量得到;②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③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④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⑤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国民概念;⑥除少数例外,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
(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净增加值。
它是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同期固定资产折旧(或固定资本消耗)之后的净额。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例如,2006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以2006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当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2011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以2011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在2011年所生产的产品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受价格因素的影响,利用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会高估或者低估实际的生产率。
(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以2006年的价格作为基期来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意味着在计算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时,用现期的物质产量乘以2006年的价格,便可得到以2006年价格出售的现期产出的价值。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习题答案习题十二58. 简释下列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答: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净值答:指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答: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答: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答:指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
习题一第78 页共143 页《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国民生产总值答: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最终产品答: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的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答: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总投资答:是一定时期的全部投资,即建设的全部厂房设备和住宅等,包括净投资与重置投资。
净投资答: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说重置投资部分的投资。
重臵投资答:是用来重置资本设备或用于补偿资本消耗的投资。
存货投资答: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答: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
而政府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习题一第79 页共143 页《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参考答案净出口答: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后的余值。
间接税答: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国民生产净值答: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生产过程中的资本消耗即折旧以后的价值。
国民收入答: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第6章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1.简释下列概念:完全竞争、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利润极大化必要条件、垄断、自然垄断、垄断势力、价格歧视、厂商短期均衡、厂商长期均衡、行业长期均衡。
答:(1)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情况,亦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的条件是:①对单个厂商而言,价格既定。
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买者和卖者,他们是既定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决定者。
②产品同质。
所有卖者向市场提供的产品都是同质的、无差异的产品,对买者来说没有任何差别。
③要素自由流动。
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厂商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④信息充分。
卖者和买者都可以获得完备的信息,双方不存在相互的欺骗。
除此之外,还有完全竞争者都具有理性的假设。
事实上,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
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作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2)总收益总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厂商从一定量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货币总额,它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即。
由于完全竞争的厂商所面对的是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厂商增减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总是等于固定不变的单位产品的价格,所以,总收益曲线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就是固定不变的价格。
(3)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指厂商在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时,平均出售每一单位的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
平均收益等于产品价格,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即为平均收益曲线。
以、、分别表示平均收益、总收益与产品销量,则平均收益为: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厂商的平均收益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单个厂商可以在市场价格下出售任何数量的商品,厂商面临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7版)单项选择题详解第十二单元宏观经济学导论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B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答案】B【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答案】A【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答案】D【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所以,ABC三项都是错的。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答案】C【解析】面粉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
第17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7.1 复习笔记一、总需求函数1.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1)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总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四方面构成。
总需求函数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总支出或均衡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定的价格总水平总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均衡总支出或总收入量。
描述总需求函数的几何图形,就是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物价变动的几种效应:①利率效应价格总水平上升,使得货币需求增加,将导致利率上升,进而导致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②实际余额效应物价总水平上升,以货币表示的资产的购买力下降,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应减少,并导致总需求减少。
另一方面,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从而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人们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消费水平下降。
③汇率效应价格变动导致本币升值或贬值,引起汇率变化,从而影响进出口。
一方面,物价总水平上升,使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净出口减少,总需求水平下降;另一方面,物价总水平上升,本国生产成本上升,如果此时外国物价未涨,则到外国投资显然合算,因而到外国投资增加,国内投资相应地减少,总需求下降。
2.总需求曲线斜率和移动(1)影响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因素:①如果价格变化所导致的实际货币余额的一定量变化对均衡的收入和支出水平有较大影响,那么,曲线将是比较平缓的。
反之,曲线将是比较陡峭的。
②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对收入和支出水平的作用大,曲线将是比较平缓的。
反之曲线将是比较陡峭的。
(2)财政政策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财政政策并不直接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从而也就不影响曲线的位置,但财政政策直接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从而影响曲线的位置。
这样,财政政策通过对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直接增加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直接减少总需求,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
2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当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则会随着工资率的提高而增加,劳动供给曲线向 右上方倾斜,即曲线斜率为正值。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劳动供给量则可能随着工资 率的提高而减少,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即曲线斜率为负值。一般来说,工资率较低 时,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工资率很高时,收入效应将会大于替代效应。因此,随着工资 率的提高,劳动供给曲线会从向右上倾斜转为向左上倾斜,如图 9-2(a)所示。
1 / 3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产品,则 MR 不变且等于产品的价格,即 MR P ;如果该要素生产的产品属不完全竞争市 场的产品,则 MR 随产量增加而递减且总小于产品价格 P 。
(3)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 factor cost, MFC )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 1 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MFC 的变化也取决于要素 的市场结构。如果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则 MFC 不变且等于要素的价格;如果该要 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则 MFC 将随要素需求量的增加而递增,且总大于要素价格。 (4)边际产品价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 ,VMP ) 边际产品价值指投入要素每增加 1 单位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在完全竞争市场上, 厂商可以按既定销售价格卖出任何数量的产品,VMP 等于边际物质产品与其销售价格之乘 积:VMP MPP P ;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产品的销售价格随销售量增多而下降,此时投 入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带来的边际产品价值是 MPP MR ,而非 MPP P 。 3.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要素需求 (1)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使用要素原则:VMP MFC 。 (2)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要素需求曲线: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曲线, 也就是厂商对要素(比如劳动)的需求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章国际经济学初步
1.简释下列概念:
比较优势、赫克歇尔—奥林模式、直接投资、跨国公司、汇率、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贸易的J曲线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答:(1)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主张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该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
斯密以“绝对优势”解释了贸易的发生,但如果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具绝对优势,按照斯密的理论就不会有贸易发生。
但李嘉图指出,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相对而言总有一种产品是优势最大的;另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是绝对劣势,但比较起来总有一种产品是劣势最小的。
这样“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国在相对成本差异的基础上一样能发生贸易,获得贸易利益。
比之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说拓展了贸易的可能性,其基本思想奠定了此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2)赫克歇尔—奥林模式
赫克歇尔—奥林模式,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由瑞典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奥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
其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的价格存在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
生产成本有高有低,生产成本的高低又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价格有差别,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生产要素丰裕,其商品价格必然就相对低一些;生产要素稀缺,其商品价格自然相对要高一些。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不一样的,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会有比较利益产生。
该模式建议各国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其丰裕生产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需要较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由于该理论强调了不同生产要素在各国资源中所占比例和它们在不同产品的投入中所占比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又称为“要素比例理论”。
(3)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间接投资”的对称,指投资主体所进行的将金融资产转化为实物资产,以控制或参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投资行为。
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利润,而间接投资是为了获得股息、红利等投资收益。
(4)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多个国家拥有资产并从事经营活动的公司。
它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实体所组成,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领域如何。
跨国公司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通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决策中心得以具有一致与协调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
跨国公司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得以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有效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和资源。
(5)汇率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用一国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
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它同时是衡量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尺度,在国际间经济往来中有着重要职能。
汇率主要有两种标价方法。
一种被称为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用这种标价法,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减少,即汇率下降表示外国货币贬值或本国货币升值。
反之,若一单位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量增加,即汇率上升表示外国货币升值或本国货币贬值。
另一种被称为间接标价法,它是用一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6)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在国际金融史上,一共出现了三种汇率制度,即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7)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各种往来以及对外债权债务的结算中所引起的货币收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国际收支的具体情况,对“国际收支”作了如下的定义:国际收支是一种一定时期内的统计表述。
它反映一个经济体和世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方面的交易,一个经济体的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的所有权的变化和其他变化以及对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债权债务,单方转移和需要予以平衡的对应账目(即会计上所指任何有关上述交易的变化而未能相互抵消的账目)。
经济体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经济体由若干经济实体组成,这些经济实体一般称为该经济体的“居民”,包括各
级政府、企业、个人及为个人服务的私营非营业性团体等。
国际收支属于国际经济交易,只有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才算做国际收支,居民之间的交易属于国内经济范畴,不列入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主要项目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8)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
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的别称,是记录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方面交易的账户。
资本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涉及资产买卖的交易部分,它关系到既存的资产项目的所有权的变化。
资本项目记录本国居民与外国人之间现有资产的一切买卖。
它包括:①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国人在本国的直接投资;②证券投资以及储蓄货币银行的交易;③本国政府持有的官方储备的变动。
(9)贸易的J曲线效应
贸易的J曲线效应指当一国货币贬值后,最初会使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趋好转,最终使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这个过程用曲线描述出来,与英文字母“J”相似,所以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曲线效应,如图20-1所示。
图20-1 J曲线效应
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之所以存在J曲线效应是因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存在时
滞。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产生影响的时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传导阶段、数量调整阶段。
在货币合同阶段,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不会因贬值而发生改变,以外币表示的贸易差额就取决于进出口合同所使用的计价货币。
如果进口合同以外币计值,出口合同以本币计值,那么本币贬值会恶化贸易收支。
在传导阶段,由于存在种种原因,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开始发生变化,但数量仍没有大的变化,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
在数量调整阶段,价格和数量同时变化,且数量变化远大于价格变化,国际收支状况开始改善,最终形成顺差。
因此,J 曲线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在短期内进出口需求弹性,本币贬值恶化贸易收支,而在中长期,
,本币贬值能使一国国际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10)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下,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是以货币金融角度为主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
在西方的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
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在以上前提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可以改变总支出构成。
1x m ηη+<1x m ηη+>IS LM -
2.判断下列论述的真伪,并分析其原因:
(1)发展中国家由于在各行业生产技术水平都低于发达国家,因而它们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中不具有任何优势。
(2)行业间的贸易取决于各国在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同时,这种比较优势也决定了行业内部的贸易。
(3)本国货币增值时,本国的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4)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国际收支可自动得到调整,不需要政府调节。
(5)如果出口量和进口量对汇率的变化非常敏感,就不会出现J曲线效果。
(6)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时,本国的货币供给量就减少了。
(7)在资本充分流动和汇率固定情况下,一国的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8)美国的利率越高,汇率就朝着美元贬值的方向变化。
如此的话,人们就不愿意投资于美国的债券。
答:(1)不正确。
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各行业技术水平上都低于发达国家,但不能认为他们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中不具有任何优势。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条件、人口等各种原因,也可能在国际贸易中有一些优势,如,一些矿产也只有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才蕴藏,因此,这些国家在贸易中就有这方面的优势。
再说,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普遍较便宜,因此,在某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中就有优势。
总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竞争中也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优势。
因此,尽管现在世界贸易的大部分发生在工业化国家之间,但也有一部分发生在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只是发展中国家大多倾向于出口初级产品,而发达国家一般出口工业制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