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教学目标:l、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
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
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l)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伴奏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
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
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学生唱)2、学习合唱部分(1)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伴奏。
人教版PEP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PEP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本教学设计适用于人教版PEP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第一单元:欣赏歌曲第一课:卡农- 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欣赏经典音乐“卡农”。
- 活动:播放“卡农”音乐,让学生听两遍,然后请学生分组进行欣赏,并结合画卡片的形式进行展示。
老师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说说卡片上的内容,并引导同学对比不同卡片的不同之处,以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
- 作业:鼓励学生在家里与家人分享自己的欣赏感受。
第二课:听音辨识- 目标:培养学生对乐曲的听力辨识能力。
- 活动:播放多个乐曲,让学生听后回答问题或集体判断正误。
老师可以通过提示优美旋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同时也要注重鼓励学生多听多想,积极思考。
- 作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与同学分享。
第二单元:研究音乐第一课:声音的高低- 目标:学生能够分辨声音的高低。
- 活动:通过唱歌、模仿、猜音等方式教授音高与音低的概念,并且引导他们理解不同声音带来的不同效果,加深认识。
- 作业: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观察生活中不同的声音并进行分类。
第二课:乐器的分类- 目标:学生能够明确乐器的分类。
- 活动:通过展示各种乐器,让学生体验不同乐器的声音、外形、发音等。
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演奏乐器,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
- 作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第三单元:表演及综合应用第一课:小朋友齐欢笑-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唱歌、舞蹈的基本要素,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才能。
- 活动: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小组合作练,表现出自己的音乐才能并享受其中的快乐,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
- 作业:鼓励学生继续练,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第二课:音符排一排- 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和想象能力。
- 活动:让学生边唱歌边更改音符的排列顺序。
通过对比不同的排列顺序,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排列版本带来的不同感觉,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符排列的基本概念。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音高、音速、音色和节奏
- 研究简单的音乐符号和记谱方法
- 能够掌握使用乐器演奏简单的音乐节奏
第二单元:教学内容
- 了解简单的音乐节奏,并能按照节奏演奏乐器
- 研究常见的音乐节奏术语和乐器名称
- 进行小组合奏练,培养合作意识和音乐感知能力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 研究基本的音阶结构和音程
- 研究简单的音乐旋律,能够用唱、吹、弹等方式演奏
- 通过合唱和合奏活动,培养音乐协调能力和表现力
第四单元:教学内容
- 研究不同音程的名称和音程间的音程
- 研究常见的音乐旋律和曲调,进行动作配合演绎
- 进行乐器和声乐的合奏表演,展示研究成果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 了解不同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音乐形式与特点
- 研究简单的中国古典音乐和民族乐器演奏技巧
-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与表达能力
第六单元:教学内容
-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和音律
- 研究传统民乐中的主要乐器和演奏方法
- 进行小组创作与演奏活动,发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介绍。
详情请查阅教材原文。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

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音乐中的基本元素——节奏,并能正确演奏给定的节奏。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能够感受音乐的美妙与魅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演奏乐曲。
二、教学重点1.节奏的认识和演奏。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音乐教材、音响设备。
2.学生准备:音乐教材、乐器(如小型打击乐器、口琴等)。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引入课题,通过播放一段动感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这种音乐有什么感觉?2.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一段有规律的打击乐节奏,并请学生跟随敲打课桌或打击乐器,重点感受每个节拍的强弱和间隔。
3. 学习乐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乐曲《欢乐集结号》。
首先,教师进行节奏示范,并解释每个节拍的强弱和持续时间。
然后,教师分组指导学生合作演奏乐曲,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不同的节奏部分。
4. 小结与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与学生分享音乐中的节奏对于整个乐曲的作用。
鼓励学生多听多感受音乐,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1.复习乐曲《欢乐集结号》,准备下节课的小组表演。
2.随意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感受其中的节奏,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通过实际演奏乐曲让学生亲身体验节奏的重要性。
小组合作演奏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在节奏的演奏中,部分学生存在节奏不准确的问题,教师需要更多地给予指导和纠正。
下一节课将继续强化对节奏的训练,并引入其他音乐元素。
新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完整】

新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第一单元:图像与声音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区分音高高低。
2. 能够正常运用声音的基本要素来表达音乐情感。
3. 能够正确理解、演唱这单元的两首歌曲。
二、教学内容1. 音调的高低。
2. 声音的基本要素。
3. 歌曲《小老鼠和小猫》。
4. 歌曲《锅巴舞》。
三、教学重点1. 歌曲的研究与唱响。
2. 声音的高低、快慢、长短的感受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音调的高低。
2. 「图像与声音」能够使儿童更好的对声音的高低、快慢、长短等基本要素产生感性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录音机或多媒体播放器2. 马克笔、彩铅、道具等六、教学过程<u>第一课时:</u>1. 导入* 师生问候,温暖庄重,活跃课堂气氛。
* 教师呈现三幅图片,询问学生图片名字,并让学生自由选择音高。
2. 新授* 教师用童谣或歌曲来让学生懂得音高与音调。
并介绍了声音的基本要素。
3. 展示* 让学生听一个音阶,通过拍手和口型将音调展示出来。
* 让学生自由发挥,演唱他们最喜欢的歌曲。
4. 巩固* 回顾学生演唱歌曲的活动,纠正发音问题。
<u>第二课时:</u>1. 导入* 教师播放《小老鼠和小猫》音乐,让学生跟随歌词来发声,并询问孩子对故事的看法。
2. 研究* 教师带领学生研究《小老鼠和小猫》的歌曲。
3. 表演* 让学生小组唱出《小老鼠和小猫》。
4. 巩固* 教师加强学生在高低、快慢、长短等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在音乐上达到更高的境界。
<u>第三课时:</u>1. 导入* 教师播放《锅巴舞》的音乐,让学生听和试着捕捉其中的鼓点。
2. 研究* 教师带领学生研究《锅巴舞》的歌曲,并教授基本的旋律和动作。
3. 展示* 让学生分组展示他们研究的舞蹈与歌曲。
4. 巩固* 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让学生在音乐的高低、快慢、长短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七、教学总结本单元通过「图像与声音」为主线,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中体验了音乐的魅力。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合集5篇)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合集5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音版四班级下册音乐教案(合集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人音版四班级下册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学唱歌曲《粉刷匠》,能表现歌曲轻松、幽默的心情。
2、学习依据歌词内容自由编动作。
重点: 学唱歌曲,并能进行表演。
难点:能自己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预备: 1、《小伴侣的书勤劳的人们》、磁带及录音机。
2、彩色小贴纸若干、幼儿自制纸帽子、小水桶若干。
一、活动过程:1、观赏《小伴侣的书勤劳的人们》"粉刷墙"的"画面提问:图上有谁?在干什么?2、请幼儿来学一学刷墙的动作。
3、观赏歌曲老师带来了一首《粉刷匠》的歌曲,请你们一起来听听。
(一)提问:歌曲里讲的是谁的故事?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觉轻松、幽默的心情)二、学唱歌曲,理解歌词。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觉得哪一句最好听?1、学唱歌曲。
2、老师结合伴奏示唱,幼儿轻声跟唱。
3、提问:他的小鼻子变成什么样了?(感受歌曲的幽默,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幼儿跟音乐伴奏演唱若干遍。
三、嬉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做墙,一人做粉子,表演歌曲一遍;表演其次遍时互换角色。
四、自由表演歌曲老师请幼儿戴上纸帽子,拿起纸刷子,提起小水桶,老师两手各拉两个幼儿成一面墙,请幼儿边唱歌曲边按节奏做刷墙动作。
幼儿表演一遍后,老师拉着另外四位幼儿换一地方成另一面墙,请幼儿边唱歌曲边按节奏做刷墙动作。
人音版四班级下册音乐教案2观赏:“落水天”“雨中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第六(田间)”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水中”制造:创编旋律第一课“水花花、泥巴巴”教学目的1、用活泼、跳动地心情来学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体验雨中跑着英勇的小娃娃。
PEP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PEP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
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是四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通过研究该教材,学生将能够理解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其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和创作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音高、节奏和音符的基本概念;
2. 能够听懂基本的旋律和节奏,并会演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3. 理解合唱的基本技巧,能够在团队中合作表演。
三、教学内容
1. 音高、节奏和音符的基本概念;
2. 常见节奏的认识和练;
3. 认识各种乐器,了解它们的演奏特点;
4. 合唱表演;
5. 音乐创作。
四、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
2. 学生个别或小组研究;
3. 合唱练;
4. 玩乐器、编曲等小型活动。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包括听讲、参与、合作等);
2. 口头表达和表演;
3. 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流程
1. 第一课时
1. 教师介绍音乐概念和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音高、节奏和音符,并通过教材中对应练帮助学生巩固基础;
2.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小知识比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回顾本节课内容,布置报告作业。
2. 第二课时
1. 学生进行报告分享;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演唱简单歌曲,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3. 学生个别或小组研究节拍练;
4. 回顾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
七、总结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能力,从而促进整个学科的发展。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全册)背景介绍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音乐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本册教材的研究,学生将学会唱歌、演奏乐器、欣赏音乐等基本音乐技能,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加强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 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发展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安排本教学设计按照教材内容的研究顺序,分别安排了以下教学内容:单元一:欢乐童声- 学生将研究唱歌,并通过唱歌练音乐技巧和节奏感;- 学生将研究简单的音乐律动和舞蹈动作。
单元二:音阶与音程- 学生将研究音阶的基本概念和音程的概念;- 学生将通过唱歌和演奏乐器练音阶和音程。
单元三:鼓点与节拍- 学生将研究鼓点和节拍的基本知识;- 学生将通过演奏乐器和打击节拍器练鼓点和节拍。
单元四:民族乐器- 学生将研究中国传统乐器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 学生将通过演奏传统乐器,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妙之处。
单元五:欢乐大合唱- 学生将通过合唱练,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将研究合唱技巧和音调的调整。
单元六:童话音乐- 学生将欣赏童话故事中的音乐;- 学生将通过演奏乐器和唱歌,表达故事中的情感。
单元七:舞蹈与音乐剧- 学生将研究简单的舞蹈动作和音乐剧表演;- 学生将通过舞蹈和音乐剧,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唱歌和演奏乐器练:通过唱歌和演奏乐器,训练学生的音乐技巧和音乐感知。
-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合作研究:通过合唱和团队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创造表达:通过舞蹈和音乐剧表演,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个人表现进行评价。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书-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书-人教版第一单元:认识音乐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 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符、节拍、拍号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听力和节奏感。
教学内容1. 音乐元素的:通过歌曲和练,让学生了解音高、音长、音色等基本音乐元素。
2. 乐理知识的:通过歌曲和练,让学生掌握音符、节拍、拍号等基本乐理知识。
3. 音乐听力和节奏感的培养:通过听力练和节奏练,提高学生的音乐听力和节奏感。
第二单元:歌曲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了解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歌曲。
3. 学会分析和评价歌曲。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歌曲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评价歌曲,如歌曲的结构、旋律、节奏等。
3. 歌曲表演: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第三单元:创作音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2. 简单的音乐创作技巧。
3. 学会用乐器进行音乐创作。
教学内容1. 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歌曲和练,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创作的基本技巧。
2. 音乐创作技巧的:让学生简单的音乐创作技巧,如旋律创作、和声编配等。
3. 乐器演奏和创作:让学生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基础的演奏练,并尝试用乐器进行音乐创作。
第四单元:音乐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
3.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等。
2.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特点,如中国音乐、西方音乐等。
3. 跨文化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音乐欣赏能力。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书的初步设想,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教学目标:学会演唱歌曲《茉莉花》,掌握江南风格的歌曲韵味。
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会唱歌曲《茉莉花》,能掌握弱起小节的演唱。
教学难点:掌握江南《茉莉花》的韵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你们想听吗?1、学生欣赏(播放2004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生:茉莉花2、谈谈感想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XX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二、唱花--学唱歌曲《茉莉花》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CAI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的《茉莉花》)师在教室洒上茉莉花清新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2、学生练习呼吸及歌唱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
让我们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尽情的吮吸这芳香的花蜜吧!(师引导学生深吸气,用哼鸣随琴哼唱歌曲旋律)3、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①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接下,送给别人家。
”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
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感受八分休止符“03”。
③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
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音乐与生活课时一:音乐是什么?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 呈现: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定义和基本特征,如旋律、节奏、音色等3. 练:让学生听几段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尝试分辨其中的旋律、节奏和音色特点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音乐的基本特征,并进行小结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 分组合作研究- 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对音乐基本特征的理解程度课时二:音乐的表现形式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能力教学内容:1. 导入:回顾上节课研究的音乐基本特征2. 呈现:向学生介绍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如歌曲、器乐、合唱、舞蹈等3. 练:播放不同表现形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并尝试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并进行小结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 分组合作研究- 表演和欣赏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不同音乐表现形式的欣赏能力和对其特点的理解程度第二单元:音乐元素课时三:音高与音调教学目标:- 了解音高和音调的概念和区别- 培养学生分辨音高和音调的能力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唱歌和演奏不同乐器,引起学生对音高和音调的注意2. 呈现:向学生介绍音高和音调的概念和区别3. 练:教师演奏不同音高和音调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尝试分辨其中的差异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音高和音调的概念和区别,并进行小结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 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 分组合作研究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音高和音调的分辨能力和对其概念的理解程度课时四:节奏与节拍教学目标:- 了解节奏与节拍的概念和关系- 培养学生感受和表达节奏与节拍的能力教学内容:1. 导入:通过敲击不同的乐器,引起学生对节奏与节拍的兴趣2. 呈现:向学生介绍节奏与节拍的概念和关系3. 练:教师演奏具有不同节奏与节拍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尝试感受和模仿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节奏与节拍的概念和关系,并进行小结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 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 分组合作研究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节奏与节拍的感受和模仿能力,以及对其概念和关系的理解程度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全册教案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想”填写练习的音乐复听要求。
让同学们在充分领略音乐魅力,发展想象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对三个乐段音乐主题的认识。
七、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1.谈话导入:新疆各兄弟民族都能歌善舞,我们大家来唱唱《娃哈哈》,边唱边跳。
2.我们来听一首钢琴独奏曲,听听乐曲的风格是哪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格音乐?为什么? ——欣赏乐曲。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5.学生讨论——手鼓。
6.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7.小结:这是一首反映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音乐。
八、教师小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土风舞》教学内容:演唱《土风舞》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土风舞》的学唱,了解捷克人民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2、通过学习本课,懂得体验歌曲作品中的情绪、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
3、随音乐自编舞蹈动作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mf 中强、> 重音记号、‖﹕﹕‖反复记号、渐强、渐弱的符号及能听辨出其特点。
拍一拍节奏型,边唱边用手挥图线。
感受歌曲庆丰收的热闹景象。
难点:1. 歌曲中歌曲中切分音的掌握并运用2.熟唱歌曲,自编舞蹈动作并带着欢快火热地情绪歌唱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
二、学习歌曲。
《土风舞》是一首热烈欢快的捷克民歌。
歌曲节奏规整、旋律流畅、音乐朗朗上口所以很容易学唱。
其表现农民载歌载舞丰收的喜悦情景。
二、学唱歌曲《土风舞》(一)初步学唱1、听赏歌曲《土风舞》谈谈对这首歌曲的初次感受和捷克人民的辛勤劳动,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
(教师可根据歌词的意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父母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工作,为的是让自己的家人回到家吃上香喷喷的饭菜,让你们健康快乐成长,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2、第二次欣赏,要求认真听,用手指指着歌词。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唱动等多种研究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歌曲《忆江南》,表达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引导学生参与,使每个同学都积极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准确演唱,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教学准备:多媒体、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学生观看《忆江南》幻灯片的同时听赏音乐。
音乐播放的同时,老师随音乐起舞。
2、简介作者。
师:你们知道朗诵这首词吗?它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师:你们真棒!唐代著名诗人XXX早年在江南生活,晚年时他回忆起江南的美景,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忆江南》。
江南风光秀丽,美景无限。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是江南最美丽的地方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江南,去领略那江南的美景,细细品味诗人的情怀。
二、引入新课(吟江南)1、师:从古至今,凡游过江南的人们,无不惊叹她的温柔、婉丽。
多少文人墨客都被XXX陶醉,借景抒情,留下了无数的美文和诗篇。
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
(诵词:出示词幻灯片,播放配乐,教师直接示范朗诵一遍。
)2、师:此诗毫不掩饰地表明作者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风景梦萦魂绕。
谁能像老师一样来朗诵这首词呢?(指名朗诵,师评价或生评价)3、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有感情地朗读XXX的这首词,感受一下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和赞美吧!(师生共同朗诵,播放配乐)三、学唱歌曲1、聆听教师范唱。
师:同学们读的真好!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美的意境,现在这首诗已经被谱了曲,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的旋律吧!2、聆听歌曲范唱。
师:这首歌让曲作者“戴于吾”谱了曲之后好听吗?老师唱得还不够好,让我们再来细细地欣赏一次(播放音乐)。
3、轻声哼唱歌曲。
(出示歌谱图片)1)师:真好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首歌,让我们试试一起跟着音乐,看着歌词轻声地哼唱一遍吧。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课程全册教案第一课:音乐的语言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基本语言元素,如节奏、旋律和音高等。
- 通过听音乐、说音乐、唱音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的节奏感知- 利用打击乐器、拍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节奏的强弱和变化。
- 通过听音乐,让学生模仿音乐的节奏。
2. 音乐的旋律感知- 听取不同旋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旋律的升降和变化。
- 练习模仿音乐的旋律,进行歌唱练习。
3. 音乐的音高感知- 通过唱歌练习,让学生感受不同音高的变化。
- 利用乐器演奏,让学生听取不同音高的音乐。
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倾听并感受音乐的节奏。
2. 感知节奏:让学生通过打击乐器、拍手等方式,模仿音乐中的节奏。
3. 感知旋律:听取不同旋律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模仿唱出旋律。
4. 感知音高:通过唱歌练习,让学生感受不同音高的变化。
5. 综合练习:将节奏、旋律和音高综合起来,让学生模仿音乐进行歌唱和演奏。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感知和模仿音乐的节奏、旋律和音高。
-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评价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多听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 组织音乐会或合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展示所学的音乐技巧和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创作简单的旋律或歌词,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师用书。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课跳起来《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内容】《新疆舞曲第二号》【教学目标】 1、感受这首钢琴曲的新疆民族风格。
2、会敲击(X X X X|XXXX X X |)节奏为乐曲伴奏。
【教学过程】一、提问:你了解的有关新疆的特色有哪些?(新疆的歌舞、四棱帽、手鼓、冬不拉;新疆的天山、天池、戈壁、胡杨;那里手抓饭、烤全羊、羊肉串、葡萄、哈密瓜等。
)二、作曲家简介。
有一位非常钟爱新疆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丁善德,根据流传的新疆民歌创作了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三、初听乐曲,你从中听出哪些新疆风格的音乐元素?(典型的新疆地区的节奏与音调、模拟手鼓的敲击声。
)四、再次完整欣赏,注意倾听其中的主导节奏型。
1、欣赏引子部分:(1)教师用钢琴弹奏引子部分。
(2)这段音乐模仿了新疆的哪件民族乐器?(手鼓)(3)观看一段简短的手鼓演奏视频。
五、欣赏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
①这是一段新疆民歌主题,一起学一学、唱一唱。
②跟着录音再唱上面的曲调。
六、欣赏第二乐段。
①和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联系?(平行乐句的变化重复,“学生只要说出重复即可”;中间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学生可以运用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来回答”)。
参与体验:这段音乐重复了民歌主题的旋律,在长音处加入了琶音的音型做填充,(教师在钢琴上示范一小段琶音的音型),其后再听录音,学生边听边快速动手指,模拟琶音的演奏。
②接下来,第二乐段音乐在发展时,运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你听到了其中的哪些方面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明亮与暗淡的色彩对比。
学生说的不全面时,教师给以补充)。
参与体验:当听到强力度时,请紧握双手用力打节拍,当听到弱力度时,请伸出食指轻轻打节拍;当听到明亮的色彩时,摊开双臂,当听到暗淡的色彩时,请将双臂收回腰间。
在这一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听到手鼓声一起敲击。
七、欣赏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分为两个乐段)(1)欣赏第一乐段。
①节拍、速度、情绪和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能联想到什么?(由 2/4 拍变为 6/8 拍,速度稍慢,情绪变得绵延抒情、舒缓柔和,像是一个小伙子唱出高亢、悠扬的歌声。
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音乐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水江南第一课《忆江南》一.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3.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
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教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做各种动作或造型)2 .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忆江南》.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
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二)新授教学1.教师示范表演唱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跳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借助精美的道具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舞蹈.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
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
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
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
4.请学生试着将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
5.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
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
7. 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时的激动兴奋之情。
8.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
9.请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情绪.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三).表现歌曲1.请学生自主合作创设小桥. 垂柳 .鲜花等造型和划船.摇橹等动作。
四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全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音乐家的作品。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与我课时一:音乐是什么- 学习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 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
课时二:音乐的元素- 学习音乐的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音乐元素的作用。
课时三:音乐家的作品- 介绍一些著名音乐家和他们的作品。
- 听取学生对音乐家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单元:音乐与舞蹈课时一:舞蹈与音乐的关系- 探讨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 学习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
课时二:舞蹈的表演- 学习一支简单的舞蹈,配以音乐进行表演。
-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课时三:舞蹈创作- 引导学生进行舞蹈创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
-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第三单元:音乐与乐器课时一:乐器的分类- 介绍不同类型的乐器,如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等。
- 听取学生对不同乐器的感受和认识。
课时二:乐器的演奏- 学习一种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 进行小组合奏,展示学生的合作能力。
课时三:乐器的创作- 引导学生使用简单乐器进行创作和演奏。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
第四单元:音乐与歌唱课时一:歌曲的欣赏- 听取学生喜欢的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表达。
- 学习一些简单的歌曲,加强歌唱技巧。
课时二:歌曲的表演- 学习一支简单的合唱歌曲,进行集体表演。
-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和舞台表演技巧。
课时三:歌曲创作- 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 鼓励学生在歌曲创作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教学方法- 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结合实践活动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创作,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演和创作,评价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 制定简单的评价标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林中的鸟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教学目标:l、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能富有感情地演唱。
2、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3、在讨论论环境保护与小鸟的关系时能普遍参与,思维活跃。
教学重、难点: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一乐段的歌谱。
教学过程:1、导入:今天学唱的歌曲是《小鸟请到这里来》,我们请小鸟到这里来做客。
所以我们请同学们首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环境与小鸟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就是表现少年儿童与小鸟和和谐相处的《小鸟请到这里来》。
先请大家朗读一遍歌词。
2、学唱歌曲(l)欣赏童声合唱《小鸟请到这里来》两遍。
(2)播放《小鸟请到这里来》的伴奏带。
学生朗读歌词,以配乐朗诵的方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及用词的内容。
(3)随伴奏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5)讨论:我们看教科书第5页,有一个问题:唱一唱下面两句旋律哪一句的情绪亲切,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对,第二句增加了一小节。
将“小鸟”重复了一次就产生了恳切和亲切的语气.就不似第一句那样生硬了。
所以我们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语气来。
(6)现在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
学生随教师的歌声学唱歌谱,必要时可以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
在教唱过程中应注意的节奏和八分休止符,并要求学生注意到第1、3乐句完全相同,第2、4乐句相同。
3、小结: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自学歌曲的第二乐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演唱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第二乐段合唱部分。
2、欣赏重声合唱《林中的鸟声儿》。
3、节奏创造。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2、能普遍参与节奏创造活动,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3、能专心欣赏童声合唱作品,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重、难点:初步学会《小鸟请到这里来》的合唱部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唱了《小鸟请到这里来》的第一乐段,让我们先来复习一遍(学生唱)2、学习合唱部分(1)现在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第二乐段合唱部分,请先仔细听几遍伴奏。
第二乐段的旋律与第一乐段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有许多与第一乐段相同的旋律)现在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声部的歌词,教师边舞边唱,学生跟着轻声哼唱、重点在“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的弱起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及时进入、第二句结尾也是练习的重点,这一句音调较高,并有七拍的长音。
教师一定要用良好的示范让学生逐步体会用较高位置来歌唱的感觉,防止用胸声粗厉地喊叫。
(2)学唱第二声部。
第二声部中有两句是与第一声部一样的,所以我们只要重点学习这三句,当然还有第二段结尾中有很多Mi~fa之间的半音进行,也要多加练习,让学生仔细听辩,防止将fa音唱得过高。
(3)两声部的配合教师要合理分配好声部,要有意识地将水平较高的部分学生分配到第二声部中去,不可使学生误以为第二声部是不重要的。
在条件较好的班级中,第—二声部可以相互交换,即每个学生既要会唱第一声部,也要会唱第二声部。
在两声部配合时,不要不提任何要求一遍遍地反复唱,而应耐心地多作分句的配合练习,如“尽情地唱吧小鸟”和“自由地飞翔吧小鸟”这两句就应作多次配合练习,第二结尾也应作多次配合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合唱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标。
3、欣赏歌曲《林中的鸟声》4、节奏创造学生试唱5、师:可见音乐创作也不十分神秘,只要大家努力,我们就可以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来。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百鸟朝凤》教学目标: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唢呐教学过程: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引导学生思考:(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
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1)鸟类的大王?(2)“朝”意指什么?(3)“百”是什么意思?(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
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第二单元绿水江南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少先队员采茶歌》教学目标:1、能用纯净、优美的声音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
2、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的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创编几个舞蹈动作。
教学重、难点:创编舞蹈动作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1、注意第一小节五度音程的音准。
要具有跳跃感。
2、注意第二小节圆滑线的唱法。
要唱得连贯、柔和,和跳跃的形成对比。
3、注意第三小节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4、第二乐段第一乐句可按顿音的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象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
5、后一个乐句第三小节的八分休止符要唱得短而轻,并要做到声断气连,使歌声既分开又连贯,寄托着少先队员热爱茶山的情感。
6、唱时要注意乐句的分句,可引导学生划分乐句,做到正确地换气。
(二)欣赏有关采茶的音乐作品。
1、器乐合奏《采茶扑蝶》2、广西民歌《采茶歌》(三)创编采茶的舞蹈动作板书设计:纯净、优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2、了解与西湖相关的音乐和文化知识。
教学目标:1、随音乐的节拍轻轻晃动身体。
2、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3、了解赞美西湖的诗歌,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教学重、难点: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教学过程:(一)了解西湖的美景1、播放有关西湖的录象片,简要介绍有关西湖的传说。
2、有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
(二)欣赏歌曲《西湖春晓》1、第一遍:听一听歌中唱了什么?2、在歌曲的背景音乐中朗读歌词。
3、第二遍: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八六拍音乐的韵律。
4、第四遍: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三)补充欣赏描写西湖的古诗及为古诗谱写的歌曲。
1、朗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2、朗读扬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民乐合奏《江南好》教学目标:1、感受民乐合奏《江南好》优美而又欢快的情绪和竹笛清脆明亮的音色。
2、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
3、知识拓展,了解与江南相关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作品。
教学重、难点:分辨《江南好》的乐曲结构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欣赏:1、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悠扬的笛声来到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感受一下音乐中描绘了江南怎样的景色?2、分段复听3、完整欣赏乐曲《江南好》三、知识拓展1、师: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已经知道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艺术作品来赞美江南。
同学们能够说一说么?咏江南课件展示诗词两首。
读一读:组织学生一起朗读。
《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送人游吴》——杜荀鹤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分析诗词内容:写出了对江南的美好回忆,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
引出下一个环节:2、看江南(1)小桥流水人家(课件展示江南的风光,民居)看一看:选择的照片是江南的桥,江南的民居,江南的小巷,江南的河流等,突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动场景,从每张照片反映的不同景象引导学生体会江南的美。
谈一谈:对江南建筑的感受。
(2)苏州园林欣赏: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是首屈一指的。
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寻求反璞归真,悠闲养性的氛围,折射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花木,亭台楼榭,粉墙黛瓦,栗柱灰砖构成了苏州园林的基调。
说一说:身边的园林景色。
3、唱江南听一听:江南的曲调,江南风格的音乐。
4、舞江南演一演:模仿舞蹈动作5、画江南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感受了江南的美景,其实还有许多我们没有了解到的知识内容,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江南的资料,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感受江南。
(放乐曲《江南好》出教室。
五、课后小结:板书设计:《忆江南》——白居易《送人游吴》——杜荀鹤第三单元五十六朵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三、学唱歌曲:1、导入: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生:想。
2、听范唱:3、再听,轻声随唱:4、难点解决:5、随旋律完整演唱歌曲:6、视唱曲谱:1)划拍视唱。
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
7、唱词,歌曲处理: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歌词分析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1)男女生接力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四、知识拓展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六、课后小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侗族大歌《小山羊》2、欣赏琵琶独奏曲《天山之春》教学目标:1、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
2、熟悉两个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3、知道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并能听辩其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