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变化对比表(与2018)
2018年安徽中考物理《考纲》解读及复习策略指导

题题 型号
11
2015年 物态变化
试题内容
2016年
温度、内能及热量
2017年 物态变化
12 滑轮组验电器内燃机 简单的电路图
物理图像分析判断
选 13
惯性
力(分解)的平衡
平衡力
择 题 14 长度测量及数据处理
机械能
电场(静电力)相互作 用力
15 磁场磁感线力的平衡
电磁感应
电流磁效应(通电螺线管)
16
➢解读中考纲要—明确方向 ➢分析中考真题—寻找规律 ➢研究命题趋势—寻求突破
➢解读中考纲要—明确方向
一、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
考试性质: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初中阶段物理 学科的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其结果既是学生的 学业成绩,也是各地高中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根据考 试性质,《考试纲要》中关于试题还做了如下说明:学 业考试试题在难度和题型等各方面将继续保持稳定,重 点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试卷的难度:所有试
题均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根据学业考试的性质, 同时考虑到考试成绩在各地高中阶段招生中的作用,试题及试卷 难度涉及大致如下:
容易题(难度系数>0.8)
约占70%
稍难题(难度系数在0.6~0.8)
约占20%
较难题(难度系数在0.4~0.6)
约占10%
整卷难度系数在0.6~0.7
二、考纲的编写依据——《课程标准》
九年级物理教师要不断研究复习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在备课时心中要有学生上课时眼中要有学生切实做到以生为本和真实性学习设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科学高质量备考 决胜2018 —2018年安徽中考物理《考试纲要》解读及 复习策略指导
交流使人清醒 分享使人快乐
7物理学科2019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水平层次 AB
一、行星的运 1.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在中学阶段,可
动
以认为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太阳位于
√
行星轨道的圆心,且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
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8
r3 T2
k
.
二、太阳与行 1 . 知 道 太 阳 与 行 星 间 的 引 力 满 足 关 系 式
3.经历“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过 √
程,并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
平行四边形定则;能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个力进
√
行分解。
5.知道所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 √
定则。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知识点
相关各知识条目的考试水平要求
水平层次 AB
一、牛顿第一 1.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结合具体问题
2.能根据物理定律、物理量的定义式等推导出物 √
理量的单位。
四、牛顿第三 1.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定律
2.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三定律;能运用牛顿第三定 √
律进行论证或解释问题。
五、用牛顿定 1.能对被研究的物体进行全面的受力分析、建立
律解决问题
坐标系、列出力与运动关系方程,以及进行规
x
v0t
1 2
at
2
.
3
2.能运用关系式
x
v0t
1 2
at
2
进行论证和计算。
√
3.能推导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
的关系式 v2 v02 2ax ;并能运用该关系式进行
安徽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暨教学建议

(一)2019年初高中知识点衔接
第7题:三力平衡的计算(2分); 第9题:混联电路中求电阻产生的热量(2分); 第11题:质量是惯性的量度(0.75分); 第12题:弹簧振子系统能量守恒(3分); 第13题:密封气体中的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3分); 第14题:连接体中涉及三力平衡的力的关系分析(3分); 第15题: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3分); 第23题: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混联电路计算(9分)。
交流主题 主题一:近五年中考试卷结构分析 主题二:2019年中考试卷分析 主题三: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主题一:近五年中考试卷结构分析
2019年与2018年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分析表 2019年与2018年各题型得分及总均分对比分析表
主题二:2019年中考试卷分析
(一)初高中知识点衔接 (二)核心知识卷内反复考 (三)试卷逐题分析
共计:25.75分,占比28.6%
(二)核心知识卷内反复考
(三)2019年试卷逐题分析
主题三: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附学生答题 示例分析
1、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做到理解题意,应用物理规律 正确解题。
2、加强对物理核心概念的理解及相关概念的区分
验现象分析原因
4、力学计算题的关键要把握好受力分析
4、力学计算题的关键要把握好受力分析
4、力学计算题的关键要把握好受力分析
5、电学计算题的关键要把握好电路分析
5、电学计算题的关键要把握好电路分析
5、电学计算题的关键要把握好电路分析
6、认真研读考纲、中考试题,研究试题的演变, 体会命题意图,把握出题高频的核心知识。
7、熟悉高中课本,结合我省中考命题特点,根 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 伸,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最新2018-2019学年安徽省初三物理中考试卷及解析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初三物理中考试卷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2007年夏季,高邮湖面上发生龙卷风,把大量的湖水“吸”入空中.龙卷风实质上是高速旋转的气流,它能“吸”起物体的原因是()A.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C.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大于外部的压强B.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增大D.龙卷风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小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色会逐渐改变B.音调会逐渐降低C.响度会逐渐减小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变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12伏,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12伏,灯泡不亮,则电路故障可能是 ................................................................................................................................... ()A.灯L的灯座短路B.电阻R开路C.灯L的灯丝断了D.开关S接触不良4.已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ab为粗细均匀长为L的电阻丝,滑片P与ab接触良好并可自由滑动,R0为定值电阻。
若以电压表示数U为纵坐标,P离a点的距离x为横坐标,当闭合开关S后,U随x变化的图线应为图乙中的(电源电压不变).................................................................................... ()5.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冰一定比水凉B.雪地上的铁块一定比木块冷C.人感觉冷时,气温一定很低D.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6.如图所示是一个简易“选答器”.一个问题有两个可选择的答案(a)和(b),与它们对应的灯分别由两个按钮(开关)控制,选择哪一个答案就按下哪一个按钮,对应的灯就亮,那么图中所示各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7.一场大雪过后,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下列解释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C.可能是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8.把甲乙两段电阻线接在相同的电压下,甲线中的电流大于乙线中的电流,忽略温度的影响,下列判断中的是...................................................................................................................... () A.当它们材料、粗细都相同时,甲线长乙线短B.当它们材料、长度都相同时,甲线粗乙线细C.当它们长度、粗细都相同时,两线的材料一定不同D.甲、乙两电阻线的材料、长短、粗细不可能完全相同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10.描述宇宙天体间的距离,最常用的单位是:()A.年; B.光年; C.纳米; D.千米.11.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B.可以改变物体的质量C.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D.可以改变物体运动方向12.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A.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板受到的摩擦力;B.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C.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D.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D13.如图所示,实验室内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正[C煤油=2.1×103焦/(千克,℃)])()水煤油A.2∶1 B.1∶2 C.1∶1 D.1∶414.下列情景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拦河大坝的截面上窄下宽呈梯形,应用了连通器原理C.二胡演员在演奏中不时移动手指调节二胡弦的松紧程度,他是在调琴声的响度D.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15.下列数据中符合事实的是......................................................................................... ()A.手电筒的额定功率是40W B.学生课桌桌面的面积约200cmC.洗澡水的合适温度为60℃D.一个鸡蛋受到的重力约0.5N16.在如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下图乙所示,则电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4.8V l.2V B.6V 1.2V C.1.2V 6V D.1.2V 4.8V二、填空题17.如图巨型运载火箭将“神舟六号”飞船平地托起,直冲云天.火箭上升时,燃料燃烧释放的化学能转化为飞船的能;载人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前,飞船相对于火箭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在飞船中,宇航员是通过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联系的.18.用弹簧秤测石块,在空气中弹簧秤的读数为9.8N,若把石块的一半浸没在水中,弹簧秤读数变为7.84N,可知此石块所受浮力为________N,石块的体积________,这种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石块若全浸没在煤油里,弹簧秤的读数将为________N.(ρ煤油=0.8×10kg/m3)19.如图所示,有两本完全相同的书A、B,每本书重为5N,这两本书没有封面和封底。
201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9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一、2019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一)整体分析一.运算量大,审题能力要求高试卷共有51分的计算(包括读取示数)。
测水中声速的的实验中,因光速的影响极小,要忽略光速的影响;杠杆问题中运用到直角三角形知识和杠杆平衡条件;热学计算中,要求计算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而不是求解温度变化量;第23题中,题干已说明“研究小灯泡电阻的变化”,即不能认为灯丝电阻是不变的,在最后一问中,如果用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来计算电阻,结果就是错误的。
二.初高衔接内容增多试卷有三处考查了即将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学习而初中教材原本没有呈现的知识,分值占到15分。
第13题考查关于密封气体中的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此知识点在高中物理选修3-3中;第15题以奥斯特实验为背景考查通电直导线的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本题考查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此知识点在高中物理选修3-1中;第23题在分压电路的基础上考查电压表与电阻串联后再与电灯并联的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虽然不影响解答问题,但是这种电路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
把电压表看成用电器并进行改装的知识在高中物理选修3-1中。
三.图形信息丰富全卷共有各类图形28个,包括情景图、示意图、电路图及函数图像。
试卷通过图形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及绘图能力。
比如:第7题中,必须先根据乙的受力情况分析绳中的拉力,结合定滑轮的特点,再分析甲受力情况,根据力的平衡,求解支持力的大小。
第8题中,可以由定值电阻的I-U图像求出两个电阻的阻值,再根据相关规律求解;也可由图像中的某一条水平线或竖直线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
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法更快捷。
第22题中,由图示信息可知水对铝柱下表面的压力就是铝柱受到的浮力。
通过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求解出容器底对铝柱的支持力,再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解铝柱对容器底的压强。
总体来看,今年的物理试卷与往年相比,灵活性增强,难度略有增加,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推理及运算能力。
(完整版)2019年安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变化对比表(与2018)

8.知道描述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 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 线的出射光线。
8.知道描述凸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 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 线的出射光线。
八、机械能
1.能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意义(包括了解弹性势能)。
5.能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说明测量一般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及过程.
5.能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一般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及过程。
6.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其定义式 ρ =m/v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6.理解密度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其定义式ρ=m/v进行
1.能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包括了解弹性势能) 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意义。
九、内能
2.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物体的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同时不考虑物体体积的变化),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2.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物体的
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体积 大致不变),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6.知道电功和电能;能运用关系式W=UIt进行计算.
6.知道电功和电能,并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 行说明;能运用关系式W=UIt进行计算。
8.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计算。能运用焦耳定律Q=I2Rt进行分析和进行一般的计算.
8.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相应 的计算。能运用焦耳定律Q化对比表
2019
2018
一、物质的形 态和变化
安徽2019年中考各科考纲变化分析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对比分析(数学篇)◎一、编写说明无变化。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知识技能对知识技能考查的目标要求表述有部分修改,对四个目标层次的描述没有变1.数与代数模块3.统计与概率模块统计与概率单元◎四、例证性试题更换部分试题,具体情况如下:(一)知识技能◎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无变化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卷面满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无变化1.内容分布数与代数内容约占50%图形与几何内容约占38%统计与概率内容约占12%2.难易程度了解水平的试题约占30%理解水平的试题约占40%掌握水平的试题约占20%运用水平的试题约占10%3.试题类型分布选择题占25%±5%填空题占15%±5%解答题占60%±5%(英语篇)《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英语)》与《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英语)》内容基本一致,仅在部分表述上有所变化。
(物理篇)一、编写说明此部分内容与2018年相同二、考试性质与目标(一)考试性质此部分内容与2018年同,没有变化。
四、例证性试题共17个试题,填空题(含作图题)10道,在2018的基础上替换了10道,新增的试题多为安徽18年的中考物理题,计算与推导题中保留了第16题,此题为17年安徽中考真题,涉及机械能的计算,属于初高中衔接内容。
因此今年仍应注意初高中衔接内容的考查。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形式物理试卷满分90 分,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与化学同场考试,考试时间与化学卷一共120 分钟。
说明:试卷中各种题型试题所占分值可以有适当变化。
(以上部分内容与2018年表述相同,实际上2018年安徽中考物理卷填空题为26分,选择题21分,实验题20分,计算与简答题称为计算题23分)(三)试卷的难度所有试题均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根据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同时考虑到考试(化学篇)一、编写说明1.2018:……命题时要关注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核心观念……2019:……命题时要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核心观念……2.2018:命题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测试为依据,……,增加开放性试题。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2018年度与2019年度对比分析.历史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2018年度与
2019年度对比分析
(历史篇)
一、编写说明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
(1)考试性质
没有变化
(2)考试目标
没有变化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四、例证性试题
除例8、11、13没有变化,其他均换了其他例题,其中例2、3、7分别为2017年安徽中考第2、3、10题,例10为2017年安徽中考第14题,例15为2017年安徽中考第17题探究题。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保持不变。
历史与思品同场开关考试,考试时间共120分,,试卷分值共150分,其中历史占70分。
(二)考试结构
1.内容分布
有变化。
中国古代史内容的考查增加3-4分,中国近现代史内容的考查减少约3-4分,世界史的分值占比不变(世界古代史内容不再单列占比)。
对比如下:
有重大变化,删除组合列举题,把相应分值分配到选择题中。
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四选一单选)、非选题(包括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
3.难度要求
没有变化。
试题难度比例:较容易题、中等难题和较难题的比例为7:2:1。
2019年初中物理最新考纲对比分析

2019年初中物理最新考纲对比分析一、考试性质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数学中真正得到落实,有利于加强学科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在全面落实新理念下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区分与选拔。
有利于加强学科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在全面落实新理念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区分与选拔,同时又要强调考试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引导作用,促进新课程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二、指导思想:无变化三、考试依据:无变化四、考试内容与要求(1)考试目标和要求:无变化(2)考试范围和要求第一部分关于能力要求的调整有3处有变化,都是语言表述上的变化,具体如下文。
5.科学探究能力(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019年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2018年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6)评估★2019年能注意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2018年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7)交流与合作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精神★2018年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第二部分科学内容新增10个考查内容,分别是: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滑轮组、摩擦起电现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磁场、地磁场、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删除了4处考查内容,分别是:电磁相互作用、电磁波的应用、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惯性、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其他都是语言表述上的变化,具体如下:【物质】10.物质的属性与日常生活、科技进步(认识)11.物质的构成(认识)15.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新材料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说明:说明:物质的属性可以是弹性、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2018年10.物质的属性与科技进步(认识)11.物质的组成(认识)15.根据提供的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说明:物质的属性可以是是弹性、硬度、导电性等【运动和相互作用】★2019年17.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认识)18.简单热现象分子及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认识)19. 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世界处在不停运动中(认识)23.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理解、认识)24.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的杠杆;滑轮组(认识、探究)25.压力、压强(理解)26.流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的大气压(认识、探究)29.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及特点(探究、认识)31.自然发的组成;不同色光混合现象(认识)32.波长、频率和波速(认识)33.摩擦起点现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认识、探究)34.磁场;地磁场(认识)35.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在外部磁场的方向(认识、探究)37.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探究、认识)38.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认识)★2018年17.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理解)18.简单热现象分子及分子热运动;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认识)20.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认识)24.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惯性;物体的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了解、理解、认识)25.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探究)26.压强的概念(理解)28.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认识)30.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与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实验探究(认识、探究)32.白光的组成;光的色散(认识)33.波长、频率和波速;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认识)34.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36.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探究)37.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认识)【能量】★2019年39.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认识)44.机械功;生活、生产中机械功的含义(理解、认识)45.机械效率;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认识)47.内能和热量的概念49.热机的工作原理;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认识)52.简单电路图;简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理解、操作、认识)54.电功和电功率;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理解、运动)55.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说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探究、认识)56.家庭电路,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认识)62.核能等新能源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2018年39.能量及其存在的不通过形式;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活中的联系(认识)44.机械功和功率;生活、生产中机械功的含义(理解、认识)45.机械功率(了解)48.内能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50.内能的利用51.热量的概念50.热机的工作进程;内能的利用(认识)55.简单电路图;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连接(理解、操作)57.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及其简单计算;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理解、认识)58.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认识、探究)59.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认识、探究)65.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认识)五、考试方式与试卷结构:无变化六、试题示例:无变化。
2019安徽省近五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

2019安徽省近五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与备考策略指导一年一度的中考将要来临,它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心,特别是每年的中考试题更倍受大家的关注。
每年的考题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如何抓住这个主题是每位物理教育工作者一直研究和关注的问题,也是家长和学生很想了解的问题。
随着核心素养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及学科素养逐步实施,认真分析与研究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命题特点,找出其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将对初中物理学习与复习及物理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启迪和引导作用。
还可以帮助老师们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分析2014~2018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总体变化不大,难度基本持平,从填空题、选择题来看都没有难题,基本不易失分,实验题难度也都不大,容易拿分,但对于粗心的学生也易失分,推导与计算题与高中衔接的内容较多,稍有难度,也是区分优等生的关键题,由于是小题给分,稍认真的学生还是可以拿到高分的。
1.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结构分析2014~2018年安徽省中考试卷结构分析与知识板块比重统计表从以上题型分析表不难看出,近五年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的题型、题量、分值结构相同,只有2014年在题量和分值上略有变化,但总体来看还是较为稳定,各题型所占的分值相差不大,也相对稳定,试卷共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四大题型。
填空题为1~10题;选择题为11~17题;实验题为18~20题,而2014年只有两题,第18和第19题;计算与推导题为21~23题,2014年为20~22题。
物理试卷通常是23道试题(2014年为22道)。
分声学、光学、电磁学、力学、热学五大知识板块,各知识板块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大致由高到低排序为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声学,其中力学和电磁学最为突出,所占比例基本相同,这两部分占到试卷总分值的 75%~80%左右。
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兼顾全面而且要突出重点。
201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9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分析2019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一、2019年安徽省中考试卷分析(一)整体分析一.运算量大,审题能力要求高试卷共有51分的计算(包括读取示数)。
测水中声速的的实验中,因光速的影响极小,要忽略光速的影响;杠杆问题中运用到直角三角形知识和杠杆平衡条件;热学计算中,要求计算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而不是求解温度变化量;第23题中,题干已说明“研究小灯泡电阻的变化”,即不能认为灯丝电阻是不变的,在最后一问中,如果用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来计算电阻,结果就是错误的。
二.初高衔接内容增多试卷有三处考查了即将在高中物理教材中学习而初中教材原本没有呈现的知识,分值占到15分。
第13题考查关于密封气体中的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此知识点在高中物理选修3-3中;第15题以奥斯特实验为背景考查通电直导线的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本题考查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此知识点在高中物理选修3-1中;第23题在分压电路的基础上考查电压表与电阻串联后再与电灯并联的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虽然不影响解答问题,但是这种电路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
把电压表看成用电器并进行改装的知识在高中物理选修3-1中。
三.图形信息丰富全卷共有各类图形28个,包括情景图、示意图、电路图及函数图像。
试卷通过图形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及绘图能力。
比如:第7题中,必须先根据乙的受力情况分析绳中的拉力,结合定滑轮的特点,再分析甲受力情况,根据力的平衡,求解支持力的大小。
第8题中,可以由定值电阻的I-U图像求出两个电阻的阻值,再根据相关规律求解;也可由图像中的某一条水平线或竖直线直接看出问题的答案。
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法更快捷。
第22题中,由图示信息可知水对铝柱下表面的压力就是铝柱受到的浮力。
通过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求解出容器底对铝柱的支持力,再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解铝柱对容器底的压强。
总体来看,今年的物理试卷与往年相比,灵活性增强,难度略有增加,试卷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推理及运算能力。
2019年物理学科安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版

2018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物理一、编写说明本纲要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
考试内容是《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部分规定的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在难度和题型等各方面将继续保持稳定,重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查。
实验既是物理课程基本内容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地位。
因此,实验仍将作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要求在后面的“考试要求”中有详细地说明。
通过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内容、形式和答题的要求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调整,同时反映出当前对实施课程要求的变化,发挥出其对有效实施物理课程教育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1)考试性质初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是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其结果既是学生的毕业成绩,也是各地高中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
(2)考试目标关于对知识点的教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解”、“认识”、“理解”等水平层次提出要求;使用“独立操作”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使用“经历”、“反应”、“领悟”对体验性目标提出要求。
具体的说明是:了解指能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指能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认识介于了解与理解之间。
独立操作指能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经历指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反应指在经历的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关反应等。
领悟指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行为观念等。
在本纲要中,为方便师生复习,我们使用“知道”(A)(相当于“了解”和“认识”)、“理解”(B)等水平层次对知识提出要求;使用“会”对实验技能提出要求;其他方面课程目标的要求,已经内含在下表中关于水平要求的描述之中。
物理学科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

斥力。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2.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物体的
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同 A
时不考虑物体体积的变化),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
大。
3.能阐明燃料热值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关系式 Q=mq
九、内能
B
进行计算。
4.能结合具体热现象说明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 A
4
用杠杆平衡条件的关系式 F1l1=F2l2 进行计算。
六、声
11.知道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施力特点,能根据具 B
体要求组装滑轮组。
12.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以及定义式 p= F ;知道其单
S
B
位:帕(Pa);能正确运用该定义式进行计算。
13.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必要性和具体情况下如何 A
增大或减小压强。
8.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能运用关系式 P=UI 进行计
算。能运用焦耳定律 Q I 2Rt 进行分析和进行一般的 B
5.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进行实 十一、电和磁 验(包括它们在电路中的连接、量程选取、调零、读
数等)。
B(会)
6.知道电功和电能;能运用关系式 W=UIt 进行计算。 B
7.理解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的原理;能对“测量小 灯泡电功率”实验的过程作出正确的说明,以及得出 B(会) 正确的结论等。
1
识”)、“理解”(B)等水平层次对知识考查提出要求;使用“会”对实验技能提出 要求;其他方面课程目标的要求,已经内含在下表中关于水平要求的描述之中。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在本纲要的范围中进行命制。我们追求初中学业水平考 试的结果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我省物理学科教学的实际水平,同时又能对义务教 育阶段的课程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对如何改进和提高课堂 教学水平的引导作用。
2019安徽中考考纲分析(道德与法治)

2019中考考纲分析(道德与法治)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纲要(道德与法治)与2018年相比,有一些变化,具体如下:一、编写说明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改成《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思想品德改成道德与法治;2018改成2019二、考试性质与目标变化1.思想品德学科改成道德与法治学科2.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改成主要衡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方面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3.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改成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有细微变化(一)考试的形式、时间及各部分内容的比例考试形式为开卷、笔试。
思想品德与历史同场考试。
考试时间共120 分钟,满分共150分(其中道德与法治占80 分)。
在道德与法治试卷总分80 分中,“成长中的我”约占25%,“我与他人和集体”约占30%,“我与国家和社会”约占45%。
(二)试卷的结构、分数比例试卷结构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组成。
其中,选择题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约占本学科分值的30%;非选择题约占本学科分值的70%。
(三)考试水平和难度分布考试水平分布:了解层次的约占15%,理解层次的约占45%,运用层次的约占40%。
考试难度分布:较容易题约占70%,中等难度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变化部分2019年2018年考试内容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变化(注A为了解层次、B为理解层次、C为运用层次)成长中的我(一)认识自我1.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表述变化)2.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表述变化)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自强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做好升学和择业选择的心理准备移到我与国家和社会板块)(表述变化及拆分考点)4.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表述变化)(二)自尊自强1.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新增)2.认识生命的独特性,感受生命的价值(表述变化)3.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新增)4.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表述变化)5.自尊、自爱,不做有损人格的事(表述变化)6.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分析自强不息的意义(表述变化)(三)心中有法(表述变化)1.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从法律与秩序板块中迁移到此)2.已删除3.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成长中的我1.理解情绪的多样性2.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知道认识自我的途径和方法,懂得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3.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自强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择业选择的心理准备4.从“我心目中的我”“同学心目中的我”“老师心目中的我”和“父母心目中的我”等不同角度,给自己画像,全面认识自我整体形象2. 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价值4.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5.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不做有损人格的事6. 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分析自强不息的意义(三)学法用法2.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3.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4.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5.列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涉及未成年人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分析这些4.由B变为C1为B3.为C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表述变化)4.已删除5.已删除6. 根据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表述变化)7.根据案例,分析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新增)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6.搜集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典型案例,分析未成年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意义5.由B变为C7.为C我与他人和集体(一)交往与沟通1.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表述变化)2.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理解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3.理解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从交往的品德迁移到此且表述变化)4.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物质的属性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等。能用物质的原子结构知识说明摩擦起电现象。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物体具有磁性、导电性、绝缘性等。能说明摩擦起电的发生原因。
9.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知道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能对同一直线上的力进行合成。
9.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
1.能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包括了解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意义。
九、内能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物体的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同时不考虑物体体积的变化),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2.知道内能是物体能量的一种基本形式;知道物体的
内能和物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即质量一定的物体(体积大致不变),它的温度越高,其内能越大。
5.能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说明测量一般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及过程。
5.能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出一般物质的密度;并能阐明测量一般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方法及过程。
6.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其定义式ρ=m/v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6.理解密度的概念;能正确使用其定义式ρ=m/v进行
6.能举例说明: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物体内能的变化。
6.能运用做功和热传递的观点解释物体内能的变化。
7.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7.知道热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不要求知道
内燃机具体的工作过程,即不要求分析说明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十一、电和磁
六、声
1.能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观点解释一些发声现象;能说明声音是以波动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能说明声音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1.能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观点解释一些发声现象;能说明声音是如何在介质中传播的(能说明声音为什么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6.知道电功和电能;能运用关系式W=UIt进行计算。
6.知道电功和电能,并能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进行说明;能运用关系式W=UIt进行计算。
8.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计算。能运用焦耳定律Q=I2Rt进行分析和进行一般的计算。
8.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能运用关系式P=UI进行相应的计算。能运用焦耳定律Q=I2Rt进行分析和进行一般的计算。
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四、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现象。
2.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分子动理论的又一个基本观点);并能运用这一观点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五、机械运动和力
七、光
8.知道描述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8.知道描述凸透镜的几个术语:光心、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等;能正确画出关于透镜的几条特殊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八、机械能
1.能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的意义(包括了解弹性势能)。
2019年安徽中考物理考试大纲变化对比表
2019
2018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包括蒸发与沸腾、沸点)与液化现象、升华与凝华现象等物态变化过程;知道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发生的特点(如吸、放热情况,温度变化特点等)。
4.知道熔化和凝固(包括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