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岩土层岩性特征
岩土力学特征表

岩土力学特征表各地层岩土特性如下:<1>人工填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局部为杂填土,颜色较杂,主要呈灰色、灰黄色。
素填土的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粉细砂、中粗砂等,稍压实;部分地段以碎石、块石为主回填。
杂填土则局部夹杂有砖块、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大部分稍压实~欠压实,稍湿~湿。
层顶标高为6.34~15.00m,层底标高为0.52~13.00m,厚度为1.50~8.30m,平均厚度3.96m。
<2-1A>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层深灰色、灰黑色,主要由粘粒及有机质组成,局部含粉砂及贝壳碎片,饱和,呈流塑状,具滑腻感和腥臭味。
本层局部揭露,主要分布在山间冲积平原带。
层顶标高为1.68~5.66m,层底标高为0.14~4.06m.,厚度为1.20~2.20m,平均厚度1.68m。
<2-1B>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质土层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软塑状,具腥臭味,以粘粒为主,局部含有腐植质,本层零星分布。
层顶标高为 1.16~5.52m,层底标高为-0.24~4.09m,厚度为1.00~1.70m,平均厚度1.37m。
<2-2>海陆交互相沉积淤泥质粉细砂层本层主要为淤泥质粉砂、淤泥质细砂,粒径较均匀,含淤泥质及少量有机质,局部有贝壳碎片,颜色以深灰色、灰色为主,饱和,多呈松散状本层小范围分布。
层顶标高为-1.32~6.46m,层底标高为-2.62~4.36m,厚度为1.30~3.80m,平均厚度2.49m。
<2-4>海陆交互相沉积粘性土层呈深灰色、灰色、黄褐色等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为粉土,呈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状,本层局部分布。
层顶标高为0.58~7.26m,层底标高为-1.32~6.46m,厚度为0.80~3.00m,平均厚度1.85m。
<3-1>冲积—洪积粉细砂层呈浅黄色、灰白色、主要成分为石英,以细砂为主,含较多粉砂及少量粘粒,饱和,多呈松散状,局部呈稍密或中密状,本层局部分布。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根据岩土体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别,可分为松散松软堆积层岩类、碳酸盐岩类及碎屑岩类3个岩体类型6个工程地质岩组。
(一)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物理力学特征此岩类的划分根据其结构特征、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分为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和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2个工程地质岩组。
1、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1)残坡积土(Q el+dl)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沿线丘陵沟谷坡脚一带,多为紫红色、棕红色粉砂质粘土或浅黄色、灰黄色砂土、亚粘土、粉土夹(含)碎石,沿线厚度不一。
残坡积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18.8~24.00%,天然孔隙比e0.600~0.697,塑性指数Ip 8.4~12.6,液性指数I L 0.46~0.60为软塑状,凝聚力C26.6~45.1Kpa,内摩擦角φ10.1~18.7度,压缩系数a0.25~0.40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残坡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冲洪积土(Q4al+pl)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滩上,为灰色、浅灰色亚粘土、粘土及褐灰色细、粉砂土及砂砾卵石层,厚度不一。
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21.7~26.50%,天然孔隙比e0.619~0.838,塑性指数Ip 8.4~14.6,液性指数I L 0.46~0.87为可塑状,凝聚力C12.9~32.2Kpa,内摩擦角φ7.0~10.3度,压缩系数a0.31~0.47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粘土天然含水量W28.8~34.30%,天然孔隙比e0.838~0.978,塑性指数Ip 20.0~21.3,液性指数I L 0.54~0.77为软塑状,凝聚力C22.6~54.7Kpa,内摩擦角φ10.0~10.3度,压缩系数a0.24~0.605为中~高压缩土类。
冲洪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崩坡积土(Q4col+dl)崩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边缘、高陡斜坡的坡脚处,碎块石成份与地层岩性有关,为黄灰、红褐色亚粘土夹块石、碎石。
各种常见岩石岩性描述

灰白色厚层细粒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95%左右;长石、绢云母约占5%。
灰褐色含绢云石英岩:风化面灰色,新鲜面灰褐色,细粒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石英,无色透明,他形粒状,粒度<1mm,含量8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
5mm左右,含量15%左右;长石矿物约占5%。
灰色薄层绢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长石等组成。
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50%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
5mm左右,含量35%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绿泥石、黑云母等矿物约占5%.灰绿色绢云绿泥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绿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绢云母、绿泥石、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绿泥石,细小鳞片状,片径0。
5mm左右,含量25%左右;绢云母,鳞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
灰白色薄层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0.5mm左右,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0。
5mm左右,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10%.灰色十字石二云石英片岩:风化面灰黑色,新鲜面灰白色,细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片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由石英、白云母、黑云母、长石等组成。
石英,他形粒状,粒径<1mm,含量45%左右;白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5%左右;黑云母,片状,片径<1mm,含量20%左右;长石,粒状,粒径1mm左右,含量5%左右。
常见岩性描述

土层
1、素填土:黑褐色,主要成分为泥、砂岩碎石、粉质粘土。
稍湿-干,松散,块径5-110mm,硬物质含量约40%,表层含少量建筑垃圾,堆积年限为小于5年。
2、粉质粘土:灰褐色,可塑状,切口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3、块石土:黄灰色、主要由灰岩块石和粘性土组成,块石粒径为30-200mm,含量55%,呈棱角状,稍湿-干,呈中密。
4、卵石土:灰白色,稍湿、中密,母岩成分为灰岩、石英岩,粒径10-110mm,磨圆度较好,呈次椭圆状,级配较差,卵石间充填灰白色中粒状砂土,卵石含量65%。
岩层
1、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砂质重。
其中孔深-5.20m为强风化,岩质较软,岩心破碎,呈碎块状。
其下为中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岩心呈短柱-柱状,节长5-40cm。
2、砂岩: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
其中孔深-5.20m为强风化,岩质较软,岩心破碎,呈碎块状。
其下岩体完整性较好,岩心呈柱状,节长10-18cm,为中风化。
3、灰岩:浅灰色、灰色,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可见溶蚀裂隙发育,孔深-17.20m段岩质极软,岩心呈碎块状,为强风化层,其下岩心多呈柱状,节长7-18cm,岩质较硬,岩体较完整,为中风化层。
4、页岩:黄绿色,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页理发育,孔深-6.75m段岩心破碎、呈碎块状,岩质极软,为强风化层。
其下岩心多呈短柱状,节长2-4cm,为中风化层。
岩性描述1

素填土:红褐色、褐色,稍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粘性土,砂、泥岩块石组成,土石比5:5,碎块石一般粒径30~300mm,最大粒径850mm,访问回填3年左右。
粉质粘土:黄灰、褐色,软塑~可塑状,质较均一,切面光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震无明显结构变化,为残坡积土。
泥岩:红褐色、灰褐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为主,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夹多层、薄层泥质砂岩及灰绿色砂质条带,中厚层状构造,裂隙较发育。
强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局部短柱状,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质软,不均,岩芯多呈长柱状、短柱状,局部块状,岩芯一般节长5~25cm,最长岩芯45cm。
砂岩:灰色、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岩屑等,钙质胶结为主,局部泥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细中粒结构,局部夹有薄层褐色泥岩团块。
强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芯较完整,质较软~较硬,不均,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
岩芯一般节长5~25cm,最长岩芯45cm。
砂质泥岩:褐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粘土矿物,含少量长石、石英、云母、岩屑等,泥质结构为主,局部泥质粉砂质结构,层状构造,砂质含量不均,夹多层薄层砂岩及泥质砂岩。
强风化带岩质软,岩芯破碎呈碎块状,中等风化带岩质软~较软,不均,岩芯呈短、长柱状,少量块状。
泥质粉砂岩: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粘土矿物等,泥钙质胶结为主,局部泥质粉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夹有砂质泥岩透镜体.强风化带岩质极软,岩芯呈碎块状、散砂状;中等风化带岩质软,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少量碎块状。
杂填土:红褐色、灰褐色,稍湿、稍密,主要由粘性土、砂泥岩碎块及砼块、砖块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组成,硬杂物含量约10~30%,一般粒径50~150mm,最大粒径400mm,访问堆积3~5年左右,为无序抛填而成。
卵石:灰色、黄灰色、深灰色,稍密~中密,卵石含量50~70%,成份主要为火成岩、变质岩、石灰岩,一般粒径30~80mm,最大粒径250mm,多呈次园状,,分选差,级配中等。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根据岩土体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别,可分为松散松软堆积层岩类、碳酸盐岩类及碎屑岩类3个岩体类型6个工程地质岩组。
(一)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物理力学特征此岩类的划分根据其结构特征、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分为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和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2个工程地质岩组。
1、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1)残坡积土(Q el+dl)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沿线丘陵沟谷坡脚一带,多为紫红色、棕红色粉砂质粘土或浅黄色、灰黄色砂土、亚粘土、粉土夹(含)碎石,沿线厚度不一。
残坡积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18.8~24.00%,天然孔隙比e0.600~0.697,塑性指数Ip 8.4~12.6,液性指数I L 0.46~0.60为软塑状,凝聚力C26.6~45.1Kpa,内摩擦角φ10.1~18.7度,压缩系数a0.25~0.40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残坡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冲洪积土(Q4al+pl)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滩上,为灰色、浅灰色亚粘土、粘土及褐灰色细、粉砂土及砂砾卵石层,厚度不一。
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21.7~26.50%,天然孔隙比e0.619~0.838,塑性指数Ip 8.4~14.6,液性指数I L 0.46~0.87为可塑状,凝聚力C12.9~32.2Kpa,内摩擦角φ7.0~10.3度,压缩系数a0.31~0.47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粘土天然含水量W28.8~34.30%,天然孔隙比e0.838~0.978,塑性指数Ip 20.0~21.3,液性指数I L 0.54~0.77为软塑状,凝聚力C22.6~54.7Kpa,内摩擦角φ10.0~10.3度,压缩系数a0.24~0.605为中~高压缩土类。
冲洪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崩坡积土(Q4col+dl)崩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边缘、高陡斜坡的坡脚处,碎块石成份与地层岩性有关,为黄灰、红褐色亚粘土夹块石、碎石。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岩石建造类型、结构面特征及其组成岩石的岩性和强度等特征,岩体分为岩浆岩、变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特殊岩石等5个工程地质岩类。
每个岩类再划分为若干岩组,共计18个岩组。
根据土体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工程特征,土体划分为两类11个组。
(一)岩体工程地质特征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2.0—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43.0—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岩石呈不等厚互层状。
力学强度因岩性不同而异。
地壳岩层的类型及特点

地壳岩层的类型及特点地壳是地球上最外部的固体壳层,它包裹在地球的表面,由各种岩石组成。
根据岩石类型和特点,地壳岩层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基性岩层、酸性岩层和中性岩层。
1. 基性岩层:基性岩层主要由镁铁质矿物组成,如辉石、橄榄石等。
这类岩层富含镁和铁元素,颜色较暗,密度较大。
基性岩层一般呈板状或块状分布,常见的有玄武岩和辉绿岩。
玄武岩是一种常见的基性岩层,具有黑色或暗绿色的颜色,质地坚硬。
它的特点是密度较大,结构均匀,常见于地壳的海岸线和一些火山地区。
辉绿岩是一种绿色的基性岩层,主要由辉石和橄榄石组成,质地坚韧。
辉绿岩常见于洋中脊和地壳的海底地区,是地壳岩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酸性岩层:酸性岩层主要由硅铝质矿物组成,如石英、长石等。
这类岩层富含硅和铝元素,颜色较浅,密度较小。
酸性岩层一般呈片状或层状分布,常见的有花岗岩和片麻岩。
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酸性岩层,具有粉红色或灰白色的颜色,质地坚硬。
它的特点是晶粒较大,结构均匀,常见于地壳的大陆地区。
片麻岩是一种由片状矿物和麻状矿物交替排列而成的酸性岩层,常见的有云母片麻岩和绿片岩。
片麻岩常见于地壳的变质岩带和大陆边缘地区。
3. 中性岩层:中性岩层介于基性岩层和酸性岩层之间,既含有镁铁质矿物,又含有硅铝质矿物。
这类岩层的颜色和密度一般介于基性岩层和酸性岩层之间,常见的有安山岩和二长岩。
安山岩是一种中性岩层,具有灰黑色或深绿色的颜色,质地坚硬。
它的特点是晶粒较细,结构均匀,常见于地壳的火山地区。
二长岩是一种含有正长石和斜长石的中性岩层,常见的有二长英安岩和二长英辉石岩。
二长岩常见于地壳的构造带和大陆边缘地区。
地壳岩层的类型及特点包括基性岩层、酸性岩层和中性岩层。
基性岩层富含镁铁质矿物,颜色暗,密度大;酸性岩层富含硅铝质矿物,颜色浅,密度小;中性岩层介于基性岩层和酸性岩层之间,既含有镁铁质矿物,又含有硅铝质矿物。
这些岩层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各自具有独特的地质特点和形成环境,对地球的构造和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岩土层工程性质特征

各层岩土工程性质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残积层和基岩风化带组成。
各土层评价如下:(1)1-1层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状,以回填的粘性土、混砂为主,含碎石少许,工程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基坑开挖时易坍塌,应采用放坡开挖或先支护再开挖。
未经处理,在上部较大荷载长期作用及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易产生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2)2-1层粉质粘土,可塑状为主,标贯击数N在5~16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不宜作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3)2-2层砾砂,稍密~中密状,局部松散,标贯击数N在8~19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具中等压缩性,由于其具有强透水性,富水量大,基坑开挖前应采取止水帷幕止水并排水措施,不能作为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且桩基成孔施工中应注意涌水和塌壁现象。
(4)2-3层粉质粘土,可塑状、局部软塑状,标贯击数N在4~7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不能作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地面荷载较大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基坑开挖及桩基成孔施工易发生塌孔或缩孔现象。
(5)2-4层砾砂,中密状,标贯击数N在15~23击之间,工程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由于其具有强透水性,富水量大,基坑开挖前应采取止水帷幕止水并排水措施,不能作为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且桩基成孔施工中应注意涌水和塌壁现象。
(6)3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厚度变化大,具中等~高压缩性,标贯击数N在10~20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承载力尚可,全场均有分布,可作为建筑物天然基础持力层,但应考虑基础处于不同层位的土体变形沉降问题。
(7)4-1层全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全场地分布,顶面埋深14.30~19.70m,相对起伏较大,力学性能相对较好,作桩端持力层时承载力偏低;(8)4-2层强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全场地分布,顶面埋深16.50~26.50 m,相对起伏较大,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可根据设计要求选作预应力管桩基础持力层;(9)4-3层中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工程性质良好,承载力较高,顶面埋深18.20~36.00 m,埋藏较深,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良好的持力层。
地层岩性特征一览表

成因类别底层序号岩性各大层层顶标高(m)颜色湿度稠度压缩性泥浆护壁钻(冲)孔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q sik(KPa)泥浆护壁钻(冲)孔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KPa)分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 ka(KPa)人工堆积层①粘质粉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34.29~38.53(自然地面标高)黄褐稍湿~湿/ 中高①1放渣土杂稍湿/ 中②粘质粉土、粉质粘土32.80~36.41褐黄湿~稍湿/ 中高~高②1砂质粉土、粉质粘土褐黄(局部灰)稍湿~湿/ 低~中低②2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局部灰黄)很湿可塑中高②3粉砂褐黄湿/ 低③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28.80~30.71 灰~黄灰很湿可塑~硬塑中~中高③1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灰~黄灰稍湿~湿/ 中低~中③2有机质粘土灰很湿可塑中④细砂、粉砂23.75~25.84 灰~黄灰(局部褐黄)饱和/ 低④1粘质粉土灰黄(局部褐黄)稍湿~湿/ 低~中低④2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灰黄很湿可塑~硬塑中④3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灰黄(局部褐黄)稍湿~湿/ 低第四纪沉积层④4粘土黄灰很湿可塑中低⑤粘质粉土、粉质粘土18.17~20.16 褐黄~灰黄稍湿~湿/ 低~中低60 / 240 ⑤1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局部灰)很湿硬塑~可塑中~中低60 / 200⑤2粘土褐黄很湿硬塑~可塑中低~低55 / 200⑤3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黄~灰黄稍湿~湿/ 低65 / 260⑥细砂、粉砂11.56~15.24 灰(局部褐黄)饱和/ 低60 / 300 ⑥1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黄灰~灰很湿可塑~硬塑中~中低65 / 230⑥2粉质粘土、砂质粘土灰~黄灰湿~稍湿/ 低70 / 280⑥3粘土灰~灰黄很湿硬塑~可塑中低~中60 / 220⑦细砂、中砂 5.29~7.42 灰黄~褐黄(局部灰)饱和/ 低65 1200 360⑦1粘土、重粉质粘土灰黄~灰黄(局部灰)很湿可塑~硬塑中低~低60 800 200 ⑦2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灰黄~褐黄(局部灰)稍湿~湿/ 低70 900 280⑦3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灰黄很湿可塑~硬塑低~中低65 900 240⑧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4.79~0.09 黄灰~灰很湿可塑~硬塑低~中低65 1000 250⑧1粘质粉土、粉质粘土黄灰~灰湿~稍湿/ 低70 1000 260 ⑧2有机质粘土、有机质重粉质粘土灰很湿可塑~硬塑中低~低60 900 200⑧3细砂、中砂黄灰(局部褐黄)饱和/ 低70 1400 360 ⑧4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灰黄~灰湿~稍湿/ 低75 1000 280⑨卵石-17.80~-14.92 杂饱和/ 低140 3200 500 ⑨1细砂、中砂褐黄~灰黄饱和/ 低75 1800 400-32.94~30.13 褐黄(局部灰)很湿硬塑~可塑低⑩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⑩1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很湿可塑~硬塑中低~低⑩2粘质粉土褐黄湿/ 低褐黄很湿硬塑~可塑低⑾粘质粉土、重粉质粘土-40.20~38.85⑾1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很湿硬塑~可塑低~中低⑾2粘质粉土、粉质粘土褐黄稍湿~湿/ 低⑾3 细砂褐黄饱和/ 低⑿细砂-50。
岩土工程勘察土层岩层描述

1、填土(Q4del):黄褐色,松散,山体表层残坡积物,主要由碎石和粉土组成,碎石含量不均,一般40%左右,棱角状,石英质,粒径一般2-8cm,混有植被根系2、含碎石粉质粘土(Q3al+pl):红褐色,可塑,韧性干强度中等,其中混有石英岩碎石,含量20%~30%,粒径20~140mm,呈次棱角状,局部含量较高2、粉砂(Q4al):黄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粒度均等,粘粒含量较高,饱和,松散,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
3、淤泥(Q4m):灰黑色,流塑状,局部软塑,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微有腥臭味,砂含量较高,混有少量贝壳碎屑,钻进时有掉钻现象。
4、碎石(Q4al+pl):灰黑色,饱和,稍密,碎石含量50%左右,次棱角状,主要成份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cm,空隙由中粗砂及砾石充填5、粉质粘土(Q3al+pl):褐红色,可塑,局部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混有20%左右的圆砾,亚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mm。
6、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m):灰黑色~黄褐色,软塑~可塑,稍具腥臭味,湿~饱和,砂砾含量30%左右,亚圆状为主,粒径0.5~2mm,个别达到碎石级别,母岩成份主要为强风化石英岩,混有贝壳碎片,局部可见黄褐色砂砾透镜体。
7、强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黄褐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节理裂隙发育强烈,结构面普遍染红,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无回弹,较易击碎,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8、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结构部分破坏,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短柱状,锤击较清脆,不易击碎,属于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9、强风化板岩夹石英岩(Q bq):黄褐色、灰褐色,岩体呈散体~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片状,给水钻进较快,为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岩土层工程性质特征

各层岩土工程性质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残积层和基岩风化带组成。
各土层评价如下:(1)1-1层素填土,呈松散~稍密状,以回填的粘性土、混砂为主,含碎石少许,工程性质较差,承载力较低,基坑开挖时易坍塌,应采用放坡开挖或先支护再开挖。
未经处理,在上部较大荷载长期作用及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易产生沉降及不均匀沉降。
(2)2-1层粉质粘土,可塑状为主,标贯击数N在5~16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不宜作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
(3)2-2层砾砂,稍密~中密状,局部松散,标贯击数N在8~19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具中等压缩性,由于其具有强透水性,富水量大,基坑开挖前应采取止水帷幕止水并排水措施,不能作为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且桩基成孔施工中应注意涌水和塌壁现象。
(4)2-3层粉质粘土,可塑状、局部软塑状,标贯击数N在4~7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不能作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地面荷载较大时,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基坑开挖及桩基成孔施工易发生塌孔或缩孔现象。
(5)2-4层砾砂,中密状,标贯击数N在15~23击之间,工程性质较好,具中等压缩性,由于其具有强透水性,富水量大,基坑开挖前应采取止水帷幕止水并排水措施,不能作为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且桩基成孔施工中应注意涌水和塌壁现象。
(6)3层粉质粘土,可塑~硬塑状,厚度变化大,具中等~高压缩性,标贯击数N在10~20击之间,工程性质一般,承载力尚可,全场均有分布,可作为建筑物天然基础持力层,但应考虑基础处于不同层位的土体变形沉降问题。
(7)4-1层全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全场地分布,顶面埋深14.30~19.70m,相对起伏较大,力学性能相对较好,作桩端持力层时承载力偏低;(8)4-2层强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全场地分布,顶面埋深16.50~26.50 m,相对起伏较大,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可根据设计要求选作预应力管桩基础持力层;(9)4-3层中风化黑云母花岗岩工程性质良好,承载力较高,顶面埋深18.20~36.00 m,埋藏较深,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良好的持力层。
岩土工程勘察土层岩层描述

1、填土(Q4del):黄褐色,松散,山体表层残坡积物,主要由碎石和粉土组成,碎石含量不均,一般40%左右,棱角状,石英质,粒径一般2-8cm,混有植被根系2、含碎石粉质粘土(Q3al+pl):红褐色,可塑,韧性干强度中等,其中混有石英岩碎石,含量20%~30%,粒径20~140mm,呈次棱角状,局部含量较高2、粉砂(Q4al):黄褐色,主要成分为长石和石英,粒度均等,粘粒含量较高,饱和,松散,局部夹有粉土透镜体。
3、淤泥(Q4m):灰黑色,流塑状,局部软塑,干强度低,摇震反应迅速,微有腥臭味,砂含量较高,混有少量贝壳碎屑,钻进时有掉钻现象。
4、碎石(Q4al+pl):灰黑色,饱和,稍密,碎石含量50%左右,次棱角状,主要成份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cm,空隙由中粗砂及砾石充填5、粉质粘土(Q3al+pl):褐红色,可塑,局部硬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混有20%左右的圆砾,亚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粒径一般2-10mm。
6、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m):灰黑色~黄褐色,软塑~可塑,稍具腥臭味,湿~饱和,砂砾含量30%左右,亚圆状为主,粒径0.5~2mm,个别达到碎石级别,母岩成份主要为强风化石英岩,混有贝壳碎片,局部可见黄褐色砂砾透镜体。
7、强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黄褐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节理裂隙发育强烈,结构面普遍染红,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碎块状,锤击声哑,无回弹,较易击碎,为软岩,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8、中风化石英岩夹板岩(Q nq):灰白色,变晶结构,层状构造,结构部分破坏,板岩夹层厚度0.5-2cm,岩芯呈短柱状,锤击较清脆,不易击碎,属于较硬岩,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9、强风化板岩夹石英岩(Q bq):黄褐色、灰褐色,岩体呈散体~碎裂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片状,给水钻进较快,为软岩,岩体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1-1-3

筑龙网WW W.ZH UL ON G.C OM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 表1-1-3工程地质层厚度(m ) 岩性特征 时代成因 层号名称底板埋深(m~m )最大最小一般颜 色湿 度密度或状态压缩性结构构造及包含物分布特征工程地质性质Ⅰ 杂填土 2.0~6.7 6.7 2.0 3.82 杂灰 干燥~ 很湿密实 ~松散 低~高 顶部0.5m 左右沥青、砼路面,其余为碎石、石混土、硬杂质占20~40%,上部多,下部少,非均质。
普遍低强度非均质 近期人工填土Ⅰa 淤泥质填土5.2 3.2 黑灰 饱和流塑高大量有机质成分,少量碎砖瓦块,非均质。
局部 低强度非均质 Ⅱ1 粉土 4.2~6.2 3.3 1.7 2.38 灰黄 饱和松散 中低 具层理,夹粉砂薄层,夹层厚5~40cm ,层面具云母片,欠均质。
局部 低强度非均质 Ⅱ2 粉砂夹粉土6.5~13.8 10.0 1.6 6.03 灰黄饱和 松散~稍密 中低 具层理,粉砂为主、夹粉土,夹层厚10~40cm ,局部互层状,欠均质。
普遍低强度非均质 Ⅱ2a粉质粘土 11.3~13.0 4.0 1.0 2.78 灰色 很湿 软塑 中高 具层理,夹粉砂薄层,含淤泥成分,局部流塑,欠均质。
J50、J51以北低强度欠均质 Ⅱ3粉土夹粉砂 10.5~13.5 4.0 2.1 3.25 灰色饱和 稍密中等 具层理,松土为主,夹粉砂,夹层厚10~30cm ,层面含云母片。
J50、J51以南 低强度欠均质 Ⅱ41 粉砂夹粉土 14.8~21.2 10.0 2.0 6.23 灰色 饱和 稍密~中密 中等 互层状,互层厚一般10~30cm ,下部夹层少,局部互层状,局部夹细砂。
普遍中低强度非均质 Ⅱ42 粉土夹粉砂22.6~27.0 7.5 3.7 5.79 灰色饱和 松散 中偏高 具层理,松土为主,夹层厚度20~40cm 层面含云母,局部夹粉质粘土。
J37、J38以南 中低强度非均质Q 2~34冲积Ⅱ5粉质粘土 29.0~33.0 7.0 4.0 5.5 灰色很湿软塑高含淤泥质成分,夹淤泥质土,夹粉土,具层理。
详细的岩土特征基本知识分享

详细的岩土特征基本知识分享从岩石建造类型、结构面特征及其组成岩石的岩性和强度等特征分析,岩体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特殊岩石等5个工程地质岩类。
每个岩类再划分为若干岩组,共计18个岩组。
根据土体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及工程特征,土体划分为两类11个组。
具体内容如下:岩体工程地质特征1、岩浆岩类(1)坚硬—软弱块—层状基性喷出岩。
火山熔岩为块状,较坚硬—坚硬,干抗压强度48.0—193.0兆帕,软化系数0.64—0.99,岩体稳定性较好;火山碎屑岩为似层状或层状,软弱—较坚硬,干抗压强度10.9—56.0兆帕,软化系数0.43—0.54,岩体稳定性差。
力学强度的高低与岩石的节理裂隙发育和风化程度有关。
中等风化玄武岩强度为微风化—新鲜的20—50%;火山碎屑岩易受风化,中等风化的锤击易碎。
(2)坚硬—较坚硬层状中—酸性喷出岩。
岩石干抗压强度多大于108兆帕。
流纹岩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力学强度变化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可成为岩组中相对软弱的夹层。
使岩体稳定性变差。
(3)坚硬块状侵入岩。
岩石以中—粗粒或斑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新鲜者致密坚硬,裂隙不发育,力学强度普遍较高,尤其是新鲜花岗岩,抗压强度一般大于98兆帕。
2、变质岩类(1)软硬相间薄—中厚层状变质砂页岩。
岩层厚薄不等,软硬相间,岩石的完整性和抗风化能力差异很大,力学强度各向异性。
片岩、千枚岩、板岩等软弱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垂直干抗压强度12.0—113兆帕;石英岩、变质砂岩、硅质岩等硬质岩石,较坚硬—坚硬,垂直干抗压强度43.0—260兆帕,最高达338兆帕。
风化岩石干抗压强仅40—90兆帕。
(2)坚硬块状混合岩类。
岩石呈块状,完整性好,坚硬,干抗压强度59—196兆帕,强风化者为22兆帕。
(3)软弱碎裂状构造岩。
岩石破碎,透水性强,压碎花岗岩垂直饱和抗压强度为73兆帕,部分小于20兆帕。
3、碎屑岩(1)软弱—较坚硬,中—厚层状红色砂泥岩。
岩土中的软硬岩分类及性质

岩土中的软硬岩分类及性质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土体和岩石在工程上的性质和行为。
在岩土中,常常遇到软岩和硬岩两种不同的岩石类型。
本文将探讨软岩和硬岩的定义、分类以及它们在岩土工程中的性质和特点。
一、软岩的定义与分类软岩是指由于地质历史发育和构造变形的影响,岩石在地层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对较软、较易破碎的岩石。
一般来说,软岩的抗压强度较低,长期承受外界力作用容易出现失稳、滑动和变形等问题。
根据软岩的成因、特征以及力学性质,可以将软岩分为以下几类:1. 克隆岩:受褶皱变形影响,呈山羊背状的块状岩体,密度较高,稳定性较好;2. 褶皱岩:呈波浪状的沉积层,由于受到褶皱构造的影响而变形;3. 杂岩:不同的岩层在运动过程中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岩石,由于成分的不均匀性,其物理性质和力学特性也会有所差异;4. 孔洞岩:岩石中存在较多的孔洞或裂缝,其抗压强度较低,容易发生破坏。
二、硬岩的定义与分类与软岩相对,硬岩是指由于地质历史演化和构造变形的影响,形成了结晶体结构较完整、抗压强度较高的岩石。
硬岩通常具有较高的力学强度,承受外界力作用的能力较强。
根据硬岩的成因、特征以及力学性质,可以将硬岩分为以下几类:1. 结晶质岩石:由于长时间的高温和高压作用,岩石中的矿物晶体结构较完整,整体强度较高;2. 自然块状岩石:自然剥落或裂缝形成的岩石块体,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稳定性;3. 粘土质硬岩: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由于水的侵蚀和侵蚀物质的输运,粘土质硬岩形成;4. 高含铁质硬岩:含有大量铁元素的硬岩,机械性质较硬,强度较高。
三、软岩与硬岩的性质及特点1. 软岩的性质与特点软岩的抗压强度一般较低,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强度参数较难准确确定;软岩具有较高的水分敏感性,受水分变化的影响较大;软岩的强度与压力、温度等外界因素有关,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软岩的孔隙度较高,导致其渗透性较强,承载力及稳定性较差。
2. 硬岩的性质与特点硬岩的抗压强度较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硬岩的机械性质相对稳定,容易确定岩石的强度参数;硬岩具有较低的水分敏感性,对水分变化的影响较小;硬岩具有较低的渗透性,岩层稳定性较好,适合作为工程基础。
地层岩性——精选推荐

地层岩性第○1层:填土黄褐色或灰褐色,松散,主要有粘性土和碎石组成,部分地段该层上部为耕土或植土。
该层普遍分布,厚度0.5~7.1m。
第○2层:碎石黄褐色,局部灰色,N120=5.7击,稍密~中密状态,一般粒径为20~80mm,含量约占50%。
最大粒径200mm。
颗粒形状以棱角形或次棱角形为主。
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和板岩,粘性土及角砾完全充填。
该层在沿线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主要为坡麓堆积成因,该层厚度为0.5~7.3m。
第○2-1层:粉质粘土灰黑色,可塑状态,含少量细砂颗粒,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
该层仅在D66、D67号钻孔有揭露。
厚度为2.4~3.3m。
第○3层:卵石灰色,N120=5.1击,松散~稍密状态,一般粒径为20~50mm,含量约占60%~70%。
颗粒形状呈圆形或亚圆形,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和板岩,偶见花岗岩,中粗砂及圆砾充填。
该层仅在沿线穿越河漫滩处有分布,厚度为1.5~6.6m。
第○4层:粉质粘土灰黑色,可塑状态,含少量细砂颗粒,局部夹粉细砂薄层,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
该层主要分布在D47~D51、D66~D74号钻孔段的河漫滩处。
厚度未揭穿。
第○5层:碎石黄褐色或灰色,N120=12.2击,中密~密实状态,一般粒径为20~80mm,含量约占60%~70%。
最大粒径500mm。
颗粒形状以棱角形或次棱角形为主。
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和板岩,粘性土及角砾完全充填。
该层在沿线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主要为冰水沉积成因,该层厚度为0.5~7.9m。
第○6层:块石灰色,N120=26.8击,密实状态,一般粒径为100~300mm,含量约占60%~70%,最大粒径1500mm,颗粒形状主要为次棱角形或亚圆形,局部地段以漂石形式呈现。
母岩成分为砂岩和板岩,偶见花岗岩。
碎石含量约为20%~30%,粘性土、中粗砂及角砾完全充填。
该层在沿线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主要为冰水沉积成因,局部靠河地段为河流堆积成因。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土方挖填种类):拟建场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揭示4个单元地层,由上而下由新到老依次为:(1)人工填土、杂填土地层,由于场区位于武汉市内,人为活动频繁、建筑物密集,表层普遍分布填土地层;(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可塑~硬塑,局部发育有淤泥质粉质黏土夹层,软~流塑状;(3) 第四系坡残积碎石土,硬塑,该层为初勘阶段售1、2、4钻孔揭示,本次详勘未见此层;(4)~(6)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页岩、石英砂岩、局部钻孔揭示到灰岩。
详述如下:(1)人工填土、杂填土:色杂,主要以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黏性土、生活垃圾等,堆填时间大部分小于10年,部分为新近拆迁期间回填,分布于整个场区。
层面标高20.10~27.84m,地层厚度0.2~6.5m。
(2)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褐色,流塑~软塑,潮湿,含大量有机质,具有腥臭味,多分布于表层,局部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可塑状粉质黏土层中,幼儿园、C、B89、A9楼盘地基都有分布。
层面标高14.90~26.62m,层面埋深0~10m,地层厚度0.6~4.6m。
(3)可塑状粉质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白色,可塑,局部含有铁质结核。
层面标高 6.1~27.44m,平均标高18.85m,层面埋深0~15.3m,平均埋深4.15m,地层厚度0.4m~16.3m,平均厚度6.2m。
(4)硬塑状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褐色,硬塑,局部夹有碎石。
层面标高1.19~26.22m,平均标高14.61m,层面埋深0~20.6m,平均埋深9.40m,地层厚度5m~9m,平均厚度8m。
(5)坡残积碎石土,暗红色~褐黄色,饱和,密实,碎石成份以石英砂岩为主,岩芯坚硬,碎石直径3~5cm,含量约60%,夹大量粘土。
售1、2、4钻孔均有揭露,层面埋深7.50~15.30m,层面标高8.06~15.30m,层厚2.70~5.90m,平均4.94m。
本次详勘场地内未揭露。
下伏地层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石英砂岩、页岩、灰岩。
钻孔岩性描述

钻孔岩性描述一、岩性及特征1.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3.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4.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5.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6.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7.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8.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9.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0.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11.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12.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3.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14.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15.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16.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17.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18.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19.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土方挖填种类):
拟建场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揭示4个单元地层,由上而下由新到老依次为:(1)人工填土、杂填土地层,由于场区位于武汉市内,人为活动频繁、建筑物密集,表层普遍分布填土地层;(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可塑~硬塑,局部发育有淤泥质粉质黏土夹层,软~流塑状;(3) 第四系坡残积碎石土,硬塑,该层为初勘阶段售1、2、4钻孔揭示,本次详勘未见此层;(4)~(6)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页岩、石英砂岩、局部钻孔揭示到灰岩。
详述如下:
(1)人工填土、杂填土:色杂,主要以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黏性土、生活垃圾等,堆填时间大部分小于10年,部分为新近拆迁期间回填,分布于整个场区。
层面标高20.10~27.84m,地层厚度0.2~6.5m。
(2)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褐色,流塑~软塑,潮湿,含大量有机质,具有腥臭味,多分布于表层,局部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可塑状粉质黏土层中,幼儿园、C、B89、A9楼盘地基都有分布。
层面标高14.90~26.62m,层面埋深0~10m,地层厚度0.6~4.6m。
(3)可塑状粉质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白色,可塑,局部含有铁质结核。
层面标高 6.1~27.44m,平均标高18.85m,层面埋深0~15.3m,平均埋深4.15m,地层厚度0.4m~16.3m,平均厚度6.2m。
(4)硬塑状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褐色,硬塑,局部夹有碎石。
层面标高1.19~26.22m,平均标高14.61m,层面埋深0~20.6m,平均埋深9.40m,地层厚度5m~9m,平均厚度8m。
(5)坡残积碎石土,暗红色~褐黄色,饱和,密实,碎石成份以石
英砂岩为主,岩芯坚硬,碎石直径3~5cm,含量约60%,夹大量粘土。
售1、2、4钻孔均有揭露,层面埋深7.50~15.30m,层面标高8.06~15.30m,层厚2.70~5.90m,平均4.94m。
本次详勘场地内未揭露。
下伏地层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石英砂岩、页岩、灰岩。
(5)-1页岩:褐红色、褐黄色,全风化,岩芯呈砂土状。
层面标高-1.41~20.13m,平均标高8.7m,层面埋深6.9~25.5m,平均埋深14.45 m,地层厚度1.7m~70m,平均厚度26.85m。
(5)-2页岩:褐红色,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呈短柱状。
层面标高-34.36~-16.97m,平均标高-21.96m,层面埋深40.9~57.8m,平均埋深45.88m,地层厚度3.6m~6.5m,平均厚度5.4m。
(5)-3页岩:褐黄色,中风化,岩芯呈碎块状,块径10~80mm,少量呈短柱状。
层面标高-19.93~-23.93m,平均标高-21.93m,层面埋深45~49m,平均埋深47m,地层厚度约4m。
本次详勘揭露较少,仅出现于机动钻孔K-C2-6附近。
(6)-1石英砂岩:褐灰色,灰色,全风化,岩芯土状。
层面标高-0.28~18.11m,平均标高9.26m,层面埋深9.5~23.6m,平均埋深15.21m,地层厚度0.6m~30.2m,平均厚度18.69m。
(6)-2石英砂岩:褐黄色,强风化,局部岩芯呈短柱状,局部夹泥、局部呈碎石块状。
层面标高-64.41~17.51m,平均标高-20.6m,层面埋深9.5~88.5m,平均埋深44.83m,地层厚度1.3m~39.3m,平均厚度7.37m。
(6)-3石英砂岩:灰白色,中风化,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局部呈块状。
层面标高-40.97~13.17m,平均标高-14.63m,层面埋深10.6~64.3m,平均埋深39.22m,地层厚度0.5m~12.5m,平均厚度
5.38m。
(7)-1溶洞:棕黄色,全填充~半充填,充填物为粉质黏土,流塑状,局部夹少许碎块石。
主要于钻孔A10-8,B9-1、B9-9、A9-1、D-1、D-2、D-5中揭示。
层面标高-52.83~-13.96m,平均标高-27.57m,层面埋深37.4~75.7m,平均埋深50.90m,地层厚度1m~8.2m,平均厚度3.86m。
(7)-2灰岩:灰白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可见溶蚀现象。
主要分布于A09、A10、B09楼栋及地下车库局部。
层面标高-58.43~-10.4m,平均标高-32.68m,层面埋深34.6~81.3m,平均埋深56.23m,揭示厚度0.7m~12.8m,平均揭示厚度4.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