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特征

合集下载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

矿区各类岩性描述矿区各类岩性特征简述(仅供参考)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1、白云质灰岩:白云石是组成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多见灰色、灰白色,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

碎屑结构多由颗粒、泥晶基质和亮晶胶结物构成。

颗粒又称粒屑,主要有内碎屑、生物碎屑和鲕粒等,泥晶基质是由碳酸钙细屑或晶体组成的灰泥,质点大多小于0.05毫米,亮晶胶结物是充填于岩石颗粒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是直径大于0.01毫米的方解石晶体颗粒;晶粒结构是由化学及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晶体颗粒。

(方解石含量达到75-50%,白云石含量达到25%-50%)。

2、泥灰岩:通常指由粉砂及泥级碳酸盐与粘土矿物混合组成的一种松、软、易碎的较新的沉积岩。

常呈灰、黄、绿等色,也有深色的,,泥状结构,纹层状构造。

按重量碳酸盐成分占30~70%,粘土矿物达到25%-50%,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文石少见,菱铁矿更少。

粘土矿物有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不常见。

副组分有石英、海绿石、长石、磷灰石族、铁矿物、有机质等。

有时全无陆源碎屑。

显微镜下可见方解石,为碎屑状。

海相的常有有孔虫壳及颗石碎片。

细密,宏观上一般不显层理,成岩后可呈次贝壳状断口。

分布广泛的海相泥灰岩常含原地生成的化石和微体化石的残体,说明其沉积于安静海盆,有些还远离大河入海口。

与三角洲有关的从其中生物来看,水深不大。

湖相的属安静浅水环境产物。

可作水泥辅料及土壤肥料。

3、灰岩:一种沉积岩类的碳酸盐岩,灰色,灰、灰白色、灰黑色、硬度不大与稀盐酸有反应,石灰岩结构较为复杂,有碎屑结构和晶粒结构两种,构造分类一般有鲕状构造、竹叶状、团块状构造等,矿物成分多以方解石为主含量达到95%以上。

按石灰岩的类型可分为:颗粒石灰岩常成浅灰色至灰色,中厚层至厚层或者块状,岩石中颗粒含量大于50%,颗粒可以是生物碎屑、内碎屑、鲕粒、等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粒径最大可到漂砾级,最小可到粉屑级。

他们的填隙物可以使灰泥杂基或是亮晶胶结物,或两者均有。

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

内蒙古工作区主要岩性描述参考资料(仅供参考)地勘一院内蒙分院2011年9月1日岩性野外观察定名参考资料沉积岩的分类表按厚度把层(岩层)分为:块状层C>lOOcm);厚层(100—50cm);中厚层(50—10cm);薄层(10—lcm);页片层(1一0.lcm);显微层(<0.lcm)。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1、砾岩:碎屑直径>2mm2、砂岩:碎屑直径2-0.063mm3、粉砂岩:碎屑直径0.063-0.004mm4、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砾岩类1、一般特征直径大于2mm的陆源碎屑,其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砾岩,2、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按砾石大小可分为:巨砾岩(角砾岩)砾石>256mm;粗砾岩(角砾岩)砾石256-64mm;中砾岩(角砾岩)砾石64-4mm;细砾岩(角砾岩)砾石4-2mm;砂岩类1、一般特征粒度为2-0.063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砂岩。

2、砂岩的分类按粒度分类: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0.063mm。

按成分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3、砂岩的主要类型石英砂岩:碎屑物质几乎全部由石英组成,含量在95%以上,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铁质和海绿石质,具中-细粒,少数为粗粒,一般园度高,分选好,颜色常为灰白色,多为分布广泛的厚层状。

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其中长石大于25%,石英小于75%,岩屑含量小于长石,胶结物多为钙质.硅质和铁质,具粗-中粒结构,园度较差,分选不好或中等,颜色取决于长石及胶结物的颜色。

岩屑砂岩:中岩屑含量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小于岩屑,填隙物大多数为泥晶基质,具中-粗粒结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很差。

颜色以深色调为主。

4、砂岩的地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粉砂岩类粉砂岩是指碎屑粒度为0.063-0.004mm的一种陆源碎屑类。

常见岩性——精选推荐

常见岩性——精选推荐

岩性描述1、灰黄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灰岩及泥岩岩屑,岩石具强硅化中等褐铁矿化,岩石局部被铁质侵染后呈砖红色。

2、浅褐红色构造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灰岩,胶结物为灰岩岩屑及砖红色粘土,具弱硅化、弱褐铁矿化,岩石显揉皱现象。

3、灰黄色、褐红色碎裂岩化粉砂质泥岩、岩石呈碎块状,局部具有硅化、褐铁矿化现象,偶见碎裂状石英团块,,岩石呈半风化状,多成粘土及砂土状。

4、岩石中见溶蚀小孔洞,孔洞中充填方解石晶体,局部见方解石细脉沿裂隙面分布。

岩石局部见方解石细脉、方解石颗粒、溶蚀小孔洞,孔壁见方解石颗粒,结构致密。

5、浅灰、浅紫红色、灰黄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2-3厘米,一般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灰岩及泥岩岩屑,岩石具有强硅化若褐铁矿化,局部被铁质侵染后呈砖红色。

6、褐黄色粘土层,具有滑感局部中等风化,岩石整体较破碎,局部裂隙面偶见方解石细脉分布,脉宽1-4mm。

7、灰黄色角砾岩,菱角主要成分为灰岩,角砾呈菱角状次菱角状,胶结物为钙质、泥质等,泥质含量较高,蚀变较弱,具弱硅化。

裂隙面见灰白色方解石薄膜,发育方解石细脉,呈网状展布,脉宽1-2mm。

8、浅灰色中层状泥质灰岩,岩石极为破碎,由泥质灰岩碎块及泥质物组成;局部见石英细脉及方解石团块岩层面分布。

9、浅灰色薄层状灰岩,局部见方解石颗粒、铁质薄膜,泥质胶结。

岩石中见溶蚀小孔洞,空洞中充填方解石晶体,岩石裂隙面被铁质被摸充填。

10、浅灰色碎裂状泥晶灰岩,岩石见方解石团斑、方解石细脉,局部被铁锰质侵染,泥质胶结,岩石松散。

11、紫红色、灰褐色角砾岩,角砾呈棱角状,粒度大小悬殊,大者20-30厘米,小者2-3厘米,一般10-15厘米,成分为灰岩占75%,粉砂质泥岩占20%,胶结物为铁质、泥质,胶结较松散,局部可见褐铁矿化现象。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土方挖填种类):拟建场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揭示4个单元地层,由上而下由新到老依次为:(1)人工填土、杂填土地层,由于场区位于武汉市内,人为活动频繁、建筑物密集,表层普遍分布填土地层;(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质黏土,可塑~硬塑,局部发育有淤泥质粉质黏土夹层,软~流塑状;(3) 第四系坡残积碎石土,硬塑,该层为初勘阶段售1、2、4钻孔揭示,本次详勘未见此层;(4)~(6)下伏基岩为泥盆系上统页岩、石英砂岩、局部钻孔揭示到灰岩。

详述如下:(1)人工填土、杂填土:色杂,主要以建筑垃圾组成,含少量黏性土、生活垃圾等,堆填时间大部分小于10年,部分为新近拆迁期间回填,分布于整个场区。

层面标高20.10~27.84m,地层厚度0.2~6.5m。

(2)淤泥质粉质黏土:灰褐色,流塑~软塑,潮湿,含大量有机质,具有腥臭味,多分布于表层,局部以透镜体形式分布于可塑状粉质黏土层中,幼儿园、C、B89、A9楼盘地基都有分布。

层面标高14.90~26.62m,层面埋深0~10m,地层厚度0.6~4.6m。

(3)可塑状粉质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白色,可塑,局部含有铁质结核。

层面标高 6.1~27.44m,平均标高18.85m,层面埋深0~15.3m,平均埋深4.15m,地层厚度0.4m~16.3m,平均厚度6.2m。

(4)硬塑状黏土:粉质黏土,褐黄色~灰褐色,硬塑,局部夹有碎石。

层面标高1.19~26.22m,平均标高14.61m,层面埋深0~20.6m,平均埋深9.40m,地层厚度5m~9m,平均厚度8m。

(5)坡残积碎石土,暗红色~褐黄色,饱和,密实,碎石成份以石英砂岩为主,岩芯坚硬,碎石直径3~5cm,含量约60%,夹大量粘土。

售1、2、4钻孔均有揭露,层面埋深7.50~15.30m,层面标高8.06~15.30m,层厚2.70~5.90m,平均4.94m。

本次详勘场地内未揭露。

下伏地层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石英砂岩、页岩、灰岩。

地层与岩性特征

地层与岩性特征

地层与岩性特征(⼀)震旦系楼⼦坝组第⼆段(Zlz2)、第三段(Zlz3)和第四段(Zlz4)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四个岩性段,本区出露第⼆段(Zlz2)、第三段(Zlz3)和第四段(Zlz4)。

第⼆段(Zlz2)主要岩性为浅灰、浅灰绿⾊中-薄层状变质粉砂岩、变质粉砂质泥岩、绢云母千枚岩、板岩夹中-厚层状变质杂砂岩、硅质岩、泥硅岩、硅泥岩;第三段(Zlz3)主要岩性为灰、灰绿⾊厚层变质中细粒⽯英砂岩、变质中细粒杂砂岩夹绢云母千枚岩、千枚状板岩、变质细砂质泥岩,上部偶夹变质凝灰质细砂岩;第四段(Zlz4)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绿⾊变质细砂质泥岩、千枚状板岩夹变质细粒⽯英砂岩、凝灰质细砂岩等。

(⼆)泥盆系上统天⽡岽组(D3t)为⼀套陆相碎屑沉积,不整合覆盖于震旦系楼⼦坝组第四段(Zlz4)地层之上。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分述如下:1、泥盆系上统天⽡岽组下段(D3t1)岩性为灰⽩⾊中—厚层状⽯英砂砾岩、含砾⽯英砂岩、岩屑⽯英砂岩夹灰⾊中—薄层细粒⽯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岩⽯具弱⽚理化现象。

地层倾向北西,倾⾓25~40°。

2、泥盆系上统天⽡岽组上段(D3t2)岩性为灰⾊厚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含砾⽯英砂岩、⽯英杂砂岩等,粉砂岩普遍具⾓岩化。

地层倾向北西,倾⾓25~30°与下段地层整合接触。

3、泥盆系上统桃⼦坑组﹙D3tz﹚为⼀套陆相碎屑沉积,整合覆盖于天⽡岽组地层之上。

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个岩性段。

分述如下:(1)泥盆系上统桃⼦坑组下段(D3tz1)⼩规模出现,岩性为灰⽩⾊厚—巨厚层含砾⽯英砂岩、中粗粒⽯英砂岩夹⽯英砂砾岩、粉砂岩等。

地层倾向南东东,倾⾓15°左右。

(2)泥盆系上统桃⼦坑组上段(D3tz2)岩性为灰、灰紫⾊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灰⽩⾊⽯英砂岩、含砾⽯英砂岩,粉砂岩、泥岩具千枚状构造。

地层倾向北西—北北西,倾⾓25~70°。

钻孔岩性描述

钻孔岩性描述

钻孔岩性描述一、岩性及特征1.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3.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4.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5.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6.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7.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8.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9.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0.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11.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12.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13.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14.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15.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16.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17.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18.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19.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

内蒙古工作区主要岩性描述参考资料(仅供参考)地勘一院内蒙分院2011年9月1日岩性野外观察定名参考资料按厚度把层(岩层)分为:块状层C>lOOcm);厚层(100—50cm);中厚层(50—10cm);薄层(10—lcm);页片层(1一0.lcm);显微层(<0.lcm)。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1、砾岩:碎屑直径>2mm2、砂岩:碎屑直径2-0.063mm3、粉砂岩:碎屑直径0.063-0.004mm4、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砾岩类1、一般特征直径大于2mm的陆源碎屑,其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砾岩,2、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按砾石大小可分为:巨砾岩(角砾岩)砾石>256mm;粗砾岩(角砾岩)砾石256-64mm;中砾岩(角砾岩)砾石64-4mm;细砾岩(角砾岩)砾石4-2mm;砂岩类1、一般特征粒度为2-0.063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砂岩。

2、砂岩的分类按粒度分类:巨粒砂岩2-1mm;粗粒砂岩1-0.5mm;中粒砂岩0.5-0.25mm;细粒砂岩0.25-0.063mm。

按成分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3、砂岩的主要类型石英砂岩:碎屑物质几乎全部由石英组成,含量在95%以上,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铁质和海绿石质,具中-细粒,少数为粗粒,一般园度高,分选好,颜色常为灰白色,多为分布广泛的厚层状。

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其中长石大于25%,石英小于75%,岩屑含量小于长石,胶结物多为钙质.硅质和铁质,具粗-中粒结构,园度较差,分选不好或中等,颜色取决于长石及胶结物的颜色。

岩屑砂岩:中岩屑含量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小于岩屑,填隙物大多数为泥晶基质,具中-粗粒结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很差。

颜色以深色调为主。

4、砂岩的地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粉砂岩类粉砂岩是指碎屑粒度为0.063-0.004mm的一种陆源碎屑类。

泥质岩类泥质岩主要是由粘土矿物及小于0.0039mm的细碎屑(>50%)组成,含少量粉砂碎屑,又称粘土质岩。

岩性特征

岩性特征

内蒙古工作区主要岩性描述参考资料(仅供参考)地勘一院内蒙分院2011年9月1日岩性野外观察定名参考资料沉积岩的分类表按厚度把层(岩层)分为:块状层C>lOOcm);厚层(100—50cm);中厚层(50—10cm);薄层(10—lcm);页片层(1一0.lcm);显微层(<0.lcm)。

陆源碎屑岩的分类1、砾岩:碎屑直径>2mm2、砂岩:碎屑直径2-0.063mm3、粉砂岩:碎屑直径0.063-0.004mm4、泥质岩:碎屑直径<0.004mm砾岩类1、一般特征直径大于2mm的陆源碎屑,其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砾岩,2、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及主要特征按砾石大小可分为:巨砾岩(角砾岩)砾石>256mm;粗砾岩(角砾岩)砾石256-64mm;中砾岩(角砾岩)砾石64-4mm;细砾岩(角砾岩)砾石4-2mm;砂岩类1、一般特征粒度为2-0.063mm的陆源碎屑含量在50%以上的沉积岩称为砂岩。

2、砂岩的分类按粒度分类:巨粒砂岩 2-1mm;粗粒砂岩 1-0.5mm;中粒砂岩 0.5-0.25mm;细粒砂岩 0.25-0.063mm。

按成分分类: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杂砂岩3、砂岩的主要类型石英砂岩:碎屑物质几乎全部由石英组成,含量在95%以上,胶结物多为硅质.钙质.铁质和海绿石质,具中-细粒,少数为粗粒,一般园度高,分选好,颜色常为灰白色,多为分布广泛的厚层状。

长石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其中长石大于25%,石英小于75%,岩屑含量小于长石,胶结物多为钙质.硅质和铁质,具粗-中粒结构,园度较差,分选不好或中等,颜色取决于长石及胶结物的颜色。

岩屑砂岩:中岩屑含量大于25%,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含量小于岩屑,填隙物大多数为泥晶基质,具中-粗粒结构,磨圆度和分选性都很差。

颜色以深色调为主。

4、砂岩的地质意义和研究方法粉砂岩类粉砂岩是指碎屑粒度为0.063-0.004mm的一种陆源碎屑类。

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

浅红色中粒似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风化面为灰红色,新鲜面为灰白、浅红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为中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

斑晶为钾长石浅肉红色,自形板状,大小约10-50mm,解理面宽平,玻璃光泽,分布不均匀,平均含量约10-15%;基质主要由长石、石英和暗色矿物黑云母等组成,斜长石灰白色,板状或粒状,大小3-5mm为主,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约15-20%;钾长石浅肉红色,板状,大小约3-4mm,解理发育,玻璃光泽,含量60%左右;石英无色透明、粒状,大小多1mm左右,颗粒较大者形成斑晶,无解理,油脂光泽,有时聚集呈团,含量约20-30%;黑云母褐色,一组极完全解理,片状,大小1-3mm 左右,珍珠光泽,含量约5-8%。

浅红色细粒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浅红色,细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构成。

钾长石:浅肉红色,半自形宽板状或板柱状,玻璃光泽,具有卡氏双晶,大小0.5-2mm为主,少量(1-3%)在2-4mm之间,含量约50-55%;石英无色,它形粒状,油脂光泽,大小以0.5-2mm为主,少量(2-5%)在2-4mm之间,含量约20-30%;斜长石为灰白色,解理发育,玻璃光泽,粒状,含量15-20%;黑云母黑色或暗褐色,片状,集合体大小1-3mm,绿泥石化,含量约5%左右。

岩石具绿泥石化,节理细密发育。

浅红色中细粒正长花岗岩浅红色中粒正长花岗岩浅红色粗中粒正长花岗岩:风化面浅灰色,新鲜面浅红色,粗中粒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构成。

钾长石:浅肉红色,半自形宽板状或板柱状,玻璃光泽,具有卡氏双晶,大小2-5mm为主,少量(3-5%)在5-7mm之间,含量约50-55%;石英无色或烟灰色,它形粒状,油脂光泽,大小以2-4mm为主,含量约25-30%;斜长石为灰白色,解理发育,玻璃光泽,粒状,含量15-20%;黑云母黑色或暗褐色,片状,集合体大小1-3mm,绿泥石化,含量约1-3%左右。

(整理)古生界岩性特点

(整理)古生界岩性特点

纸坊组(T2Z)300米,上部灰绿色、浅灰色粉-细粒长石砂岩与暗棕色、一般厚度为280~~灰绿色泥岩间互。

下部为灰绿色含砾中粒长石砂岩。

和尚沟组(T1h)稳定厚度为90-120米,暗棕、灰紫、灰绿色泥岩夹浅灰色、肉红色粉-细粒长石砂岩。

本组地层一般没有取芯。

刘家沟组(T11)厚度一般为220-320米,浅灰色、灰紫色中粒长石砂岩夹暗棕、紫红色泥岩。

下部为一套成熟度低的紫灰色含砾中粒长石砂岩。

刘家沟组下部紫灰色含砾中粒长石砂岩,其泥质及岩块含量高,颜色陈旧,以灰为主。

在电性上所反映的特征是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呈现中高值且幅度差异小,声速曲线呈低峰锯齿状。

卡准刘家沟组底部是正确划分上古生界各组地层界面和卡取上古生界气层的关键所在。

石千峰(P3q)厚度一般为250-300米,上部棕红、紫红色、紫灰色泥岩加紫红、暗紫红、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下部桔红、紫红色、浅灰色不等粒长石砂岩、底部砾状长石砂岩。

进入石千峰组后,为大段紫红色泥岩加紫红色中-细粒长石砂岩,泥岩质纯,色泽鲜艳醒目,以红为主。

在电性上自然伽玛、电阻率曲线幅度差异极为明显,声速曲线在泥岩段呈高峰锯齿状,与上覆刘家沟组在岩电上均形成鲜明对比。

该标志层在全盆地范围内均可对比,为一区域性标志层。

底部砾状长石砂岩长石含量达28-50%,酸性斜长石具清晰的钠长石双晶。

正长石颗粒破碎,大小不均,形状不规则,轮廓模糊。

砂岩孔隙主要为复合型粒间孔,中东部天然气勘探中有气显示。

下石盒子组(P2h)下石盒子组属半氧化环境下的内陆河流相沉积。

总厚120-160m左右,跟据砂泥岩组成的沉积地层旋回可分为盒5、盒6、盒7、盒8四个岩性段。

下石盒子组砂岩岩性为:绿灰色岩屑质石英砂岩、不等粒石英砂岩、浅灰色含粒粗粒石英砂岩,砂岩泥质含量少,粘土平均含量6-12%,以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为主,胶结类型为再生-孔隙式,其中高岭石晶间孔普遍存在,次生加大的石英起到了骨架支撑作用,使其成为最普遍的储集空间,层理构造发育,常见的有大型板状斜层理和交错层理,由于物性普遍较好而成为找气的主要目的层。

岩性特征及识别

岩性特征及识别

为明显高阻段。

沙一下、沙二上界面划分:以盐膏层结束见暗紫红色泥岩为
进沙二上地层,沙二上地层岩性以暗紫红泥岩、灰色含膏泥岩
不等厚互层,偶见粉砂岩。

沙二上、沙二下划分原则:通常以见砂岩进入沙二下,沙二
下砂体发育为主力油气层段,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跳跃,
幅度中等。沙二段在全区具二分性,沙二下在全区均以粉砂岩
沙二下、沙三上地层界面划分原则:通常 以见灰色岩性为进入沙三上地层,但应注意沙 二下8砂组底见灰色地层,其底界厚层砂层结束 ,为沙二下底地层界面。沙三上砂组顶部有 20m厚泥岩段。
沙三上4砂厚约25m的泥岩段,俗称“泥脖 子”为本区标志层,沙三上5砂组以下见页岩或 油页岩,沙三上6-9砂组为主力油气层段,其中 沙三上8-9砂组为厚层砂层。
表1
三、岩性识别方法研究
1、直观(望、闻、切)鉴定法
大段摊开,宏观细挑,远看颜色,近看岩性,干湿结合, 挑分岩性,分层定名,按层描述,同样适用PDC钻头条件下 的岩屑描述。
通过本法可初步判断其岩性,并描述定名。
1.1、直观鉴定法——望
远看颜色,观察岩屑色调新鲜度,其形状呈棱角状或片 状,通常是新钻开地层岩屑,一般来讲,砂岩颜色浅,泥岩 颜色深。近看岩屑砂泥混杂,难以区分,远观的结果就不一 样,新成份的出现及同类岩屑含量的变化,从岩屑的颜色能 反映出来,因而可以从颜色上进行卡层。近看岩样必须注意 观察新成份的出现,对一些深层,有时仅出现数颗新成份岩 屑,也表明进入新地层。
当大斜度、大位移定向井砂样中存在包包都有荧光现象 的。此时可采取“多包同照荧光”来解决,在相邻2-3包岩屑 中各取近似等量的一份洗净,同时放在荧光灯下观察,比较 各自的荧光含量、发光、颜色等,如荧光发光颜色与上部井 段有明显区别,应确定新显示层,发光岩屑百分比含量变化 可判断是否为井内滞后岩屑,荧光分布状况不同则标志不同 含油气产状岩层。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试析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油藏是地球深部岩石中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

其地质特征决定了油藏的储量和开发难度,因此对油藏地质特征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进行试析。

一、油藏地质特征1. 岩性特征油藏地质特征的第一要素是岩性。

油藏主要分布在砂岩、碳酸盐岩和页岩中。

砂岩和碳酸盐岩具有良好的储集和渗透性,是理想的储油岩石;而页岩储层因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开发难度较大。

2.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造主要包括褶皱、断裂和隆起等。

褶皱和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通道,有利于形成富集区;而隆起区域则是优质的储集地带。

3. 地层特征地层对油气的富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厚度较大、孔隙度高的地层更容易形成油气聚集;不同地层之间的渗透性差异也会影响油气的储集和开发。

4. 地层流体特征地层流体是油藏地质特征的关键之一。

地层流体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水等,其类型和含量对油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二、开发对策1. 采用综合地质解释技术针对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岩心等技术,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准确评价油藏的储量和产能,为后续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油藏开发方案在了解油藏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可以采用水平井、注水开采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

3. 加强油藏管理和监测对油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油藏开发中的问题,保证油田的稳定生产。

4. 探索新的勘探技术不断推进勘探技术的创新,探索新的油气聚集机理和富集规律,为新的油气资源储备奠定基础。

5. 强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在油藏开发的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因开发活动对环境造成破坏,并确保作业安全。

通过对油藏地质特征的详细分析和科学的开发对策,可以更好地实现油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同时保障油田的稳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常用机制砂母岩岩性特征[整理]

常用机制砂母岩岩性特征[整理]

常用机制砂母岩岩性特征1.1岩浆岩类岩石岩浆岩(igneous rocks)一般指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常用作为制砂岩的岩浆岩类岩石主要为花岗岩(granite)与玄武岩(basalt)。

1.1.1花岗岩的岩性特征我国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

在东南和东北地区,分布更为集中。

东南地区花岗岩的出露面积达20余万km3,相当于东南地区总面积的20%。

花岗岩中的主要矿物是石英和长石。

花岗岩中石英含量约为20%~50%;长石含量约为60%--一70%,其中以钾长石为主,斜长石为次。

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问或伴有白云母,还有普通闪角石或辉石。

花岗岩的化学成分关系,首先在于它的Si02过饱和的岩石,Si02含量大于65%。

1.1.2玄武岩的岩性特征玄武岩是基性岩浆岩岩。

玄武岩的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基性斜长石等: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碱性长石、石英、铁钛氧化物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间晶石、硫化物或石墨等。

玄武岩按Si02饱和程度和碱性强弱来划分类型,有:①拉斑玄武岩(即亚碱性玄武岩),其Si02过饱和或饱和,与全碱的关系是(Ya20+K20)/(Si02--39)的值小于0.37,以含斜方辉石、易变辉石为特征。

②碱性玄武岩,其Si02不饱和,与全碱的关系是(Na20+K20)/(Si02--39)的值大于O.37,富碱,含橄榄石和副长石(如霞石)、沸石等。

玄武岩分布广泛,我国东部有新生代玄武岩,西南及南部地区有拉斑玄武岩。

有时玄武岩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其中杏仁孔穴被次生Si02充填,形成蛋白石。

这种玄武岩往往具有碱活性。

1.2沉积岩类岩石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的。

常用作为制砂母岩的沉积岩类岩石主要为石英岩(quartzite)与石灰岩(1imestone)。

1.2.1石英岩的岩性特征石英岩是由石英砂岩及硅质岩变质作用形成。

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

岩性描述浅灰色--1-90%10%灰色--80%10%10%约10-15cm-石占95%5%-30%55%占15%。

砂屑成分主要为泥0.02mm左右。

40-70%30-60%1-4cm10cm以上。

,为典型的断层构造角砾岩特征。

5%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

碎屑白云岩:为白云石。

按碎屑的形状和大小可分为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砂状白云岩和粉砂状白碎裂微-95%5%。

有方解石细脉充填。

8015度515cm不等。

局部夹杂有微晶灰岩团块。

少量方解石脉及方解石团块米-3cm泥晶灰岩:又称“灰泥岩”、“微晶灰岩”等。

几乎全由0.001—0.00410%遭受滑动变形。

形成所谓“扰动泥晶灰岩”。

结晶灰岩:亦称“50%细晶灰岩粗晶石灰岩等。

深灰色中--95-介于30—100cm1015cm不等。

岩层产泥晶粗--0.014mm一种以内碎屑为主要组分的异化粒灰岩。

按内碎屑的形状和大小可分为砾屑叶状石灰岩便是一种其型的砾屑灰岩。

二、火成岩闪长玢岩:。

基质为细粒或微晶质。

主要成分为斜长石。

一般山岩。

25%74%。

花岗闪长岩:56% 20% 以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之间的岩石。

25%三、砂岩、粉砂岩、砾岩65长石151030板理面上略呈丝绢光泽。

2030cm-厚层状构造。

其成份组成为石英651510301080cm不等,,基底式胶结。

显示在胶结前经长期风化、剥蚀及搬运。

30--60cm 。

岩石中碎屑物主要有石英、90%,粒径在0.125-0.5mm,0.2-1mm,0.5-1mm --次-10%95%SIO225%量>15%75%时、则过渡为岩屑石英砂岩。

岩地反河流相中产出。

0.025—0.0039 !含量占50%2—3%结的粉砂质沉积物。

10-20cm30-60cm 。

其成份岩层产状265°∠70°。

-60-70%其砾石成分多以粉砂质及少量的泥质、硅质岩、灰岩砾石成分组成。

砾石大小一般为0.3-4cm50-80cm,单层厚度为10-50cm 不等。

沉积相与岩性特征描述

沉积相与岩性特征描述



底部具有冲刷冲填构造和滞留构造,边滩沉积以细砂岩为主,分选性好(0.56-0.61),河道砂体硼镓比(B/Ga)0.02-0.61,一般为0.2-0.4,锶钡比(Sr/Ba)0.087-1.002,一般为0.2-0.7,沉积物形成与中-弱酸性淡水介质条件。





岩性以灰-暗灰色泥质粉砂岩、泥质岩为主,水平层理发育,含植物化石。


泻湖常与潮坪相伴,是潮坪和浅海的过渡带,沉积物以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富含钙质,靠海一侧常含灰岩薄层,含小壳类腕足化石。


沉积物为细-中粒钙质砂岩、粉砂岩,分选性、磨圆度均较好,发育大型透镜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层理,底部发育冲刷面,并含有大量扁平泥砾。




位于潮道入海口,以叠置的大型砂岩透镜体和海相动物化石为特征,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发育潮汐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常与泻湖或碳酸盐台地相沉积组成不同的沉积层系。





三角洲前缘是三角洲的水下部分,地层交错层理、潮汐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发育,化石稀少,层面含较多炭屑。




该三角洲河道稳定,泥砂输入量大,沉积厚度大(300-500m),多含星散状或结核状黄铁矿,含动物化石,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沉积相
类型
沉积特征
备注





泻湖潮坪


潮坪及潮间带,沉积物沿岸线分布,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主,常夹细砂岩及菱铁岩薄层或透镜体。砂岩磨圆度、分选性好,发育潮汐层理、砂泥互层层理和肋骨状层理,自潮间带下部向陆方向,粒度逐渐变细,由砂坪(细砂岩、粉砂岩)-混合坪(粉砂岩、泥岩互层)-泥坪(泥岩为主),含动物碎片化石。

岩石岩性特征

岩石岩性特征

粉砂岩主要由粉砂碎屑组成的沉积岩是粉砂岩[1]。

由粒径为0.0625~0.0039毫米(mm)的粉砂的含量占50%以粉砂岩标本的一种碎屑沉积岩。

以石英为主,长石和岩屑少见,有时含较多的白云母。

按粒度划分为粗粉砂岩(0.0625~0.0312mm)和细粉砂岩(0.0312~0.0039mm)。

粉砂岩中常具有薄的水平层理,粉砂岩的颜色多种多样,随混入物的成分不同而变。

粉砂岩是在经过了长距离搬运、水动力条件比较安静、沉积速度缓慢的环境下形成的。

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可渐变成砂岩或粘土岩,并构成韵律性层理。

粉砂岩形成于弱的水动力条件下,常堆积于潟湖、湖泊、沼泽、河漫滩、三角洲和海盆地环境。

页岩简介页岩(Shale)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页岩中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

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页岩的Si02,含量在45%~80%之间波动,A12O3量在12%-25%之间波动,Fe2O3含量在2%-10%之间波动,CaO含量在0.2%-12%之间波动,MGO含量在0.1%-5%之间波动。

炭质页岩炭质页岩[1](carbonaceous shale)是一种含大量分散的炭化有机质的页岩。

炭质页岩能污手,但含灰分高,故不易燃烧。

常形成于湖泊—沼泽环境,与煤层共生。

编辑词条豹皮灰岩豹皮灰岩[1](leopard limestone)是一种具黄色、褐红色不规则斑纹的石灰岩,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岩。

通常基质部分为隐晶质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纹部分含有较多的白云石。

它是石灰岩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选择石灰岩中渗透性较好含颗粒的条带或斑块进行。

此种灰岩在中国寒武纪、奥陶纪地层中常见。

地层岩性特征一览表

地层岩性特征一览表

成因类别底层序号岩性各大层层顶标高(m)颜色湿度稠度压缩性泥浆护壁钻(冲)孔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q sik(KPa)泥浆护壁钻(冲)孔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 pk(KPa)分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 ka(KPa)人工堆积层①粘质粉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34.29~38.53(自然地面标高)黄褐稍湿~湿/ 中高①1放渣土杂稍湿/ 中②粘质粉土、粉质粘土32.80~36.41褐黄湿~稍湿/ 中高~高②1砂质粉土、粉质粘土褐黄(局部灰)稍湿~湿/ 低~中低②2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局部灰黄)很湿可塑中高②3粉砂褐黄湿/ 低③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28.80~30.71 灰~黄灰很湿可塑~硬塑中~中高③1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灰~黄灰稍湿~湿/ 中低~中③2有机质粘土灰很湿可塑中④细砂、粉砂23.75~25.84 灰~黄灰(局部褐黄)饱和/ 低④1粘质粉土灰黄(局部褐黄)稍湿~湿/ 低~中低④2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灰黄很湿可塑~硬塑中④3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灰黄(局部褐黄)稍湿~湿/ 低第四纪沉积层④4粘土黄灰很湿可塑中低⑤粘质粉土、粉质粘土18.17~20.16 褐黄~灰黄稍湿~湿/ 低~中低60 / 240 ⑤1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局部灰)很湿硬塑~可塑中~中低60 / 200⑤2粘土褐黄很湿硬塑~可塑中低~低55 / 200⑤3粘质粉土、砂质粉土褐黄~灰黄稍湿~湿/ 低65 / 260⑥细砂、粉砂11.56~15.24 灰(局部褐黄)饱和/ 低60 / 300 ⑥1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黄灰~灰很湿可塑~硬塑中~中低65 / 230⑥2粉质粘土、砂质粘土灰~黄灰湿~稍湿/ 低70 / 280⑥3粘土灰~灰黄很湿硬塑~可塑中低~中60 / 220⑦细砂、中砂 5.29~7.42 灰黄~褐黄(局部灰)饱和/ 低65 1200 360⑦1粘土、重粉质粘土灰黄~灰黄(局部灰)很湿可塑~硬塑中低~低60 800 200 ⑦2粘质粉土、砂质粉土灰黄~褐黄(局部灰)稍湿~湿/ 低70 900 280⑦3粉质粘土、粘质粉土灰黄很湿可塑~硬塑低~中低65 900 240⑧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4.79~0.09 黄灰~灰很湿可塑~硬塑低~中低65 1000 250⑧1粘质粉土、粉质粘土黄灰~灰湿~稍湿/ 低70 1000 260 ⑧2有机质粘土、有机质重粉质粘土灰很湿可塑~硬塑中低~低60 900 200⑧3细砂、中砂黄灰(局部褐黄)饱和/ 低70 1400 360 ⑧4粉质粘土、砂质粉土灰黄~灰湿~稍湿/ 低75 1000 280⑨卵石-17.80~-14.92 杂饱和/ 低140 3200 500 ⑨1细砂、中砂褐黄~灰黄饱和/ 低75 1800 400-32.94~30.13 褐黄(局部灰)很湿硬塑~可塑低⑩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⑩1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很湿可塑~硬塑中低~低⑩2粘质粉土褐黄湿/ 低褐黄很湿硬塑~可塑低⑾粘质粉土、重粉质粘土-40.20~38.85⑾1粘土、重粉质粘土褐黄很湿硬塑~可塑低~中低⑾2粘质粉土、粉质粘土褐黄稍湿~湿/ 低⑾3 细砂褐黄饱和/ 低⑿细砂-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