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五石之瓠》正音释义-统编版(2019)

合集下载

《五石之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思考4:寓言里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有什么用意?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①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完全不同。

②批评惠子见识不通达,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用。

③讥讽惠子的做法本质与宋人一样,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与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①虑:用绳结缀。

②大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③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心被蓬草塞闭,比喻见识浅陋,不通达的见识。

现在你有五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不用绳系着把它当作腰舟浮游在江湖之上,反却担忧它太大而无处可用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思考1:最后庄子怎么解决了惠子“大瓠无用”的问题?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庄子善于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

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大葫芦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大葫芦的独特价值。

思考2:请简要分析惠子和庄子在文中的形象特点。

庄子:放旷豁达、无欲无求、顺其自然,不凝滞于物。

惠子:内心受到世俗经验的束缚,拘泥于成见,因而见识不够通达。

【板书设计】附:字词积累1.通假释义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 我世世为洴澼絖. (“絖”同“纩”,丝绵絮)2.一词多义为之于未有 (动词,做)我世世为洴澼絖 (代词,从事)君王为人不忍 (动词,对待)使子婴为相 (动词,担任)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认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介词,表被动)何辞为 (语气助词)3.词类活用⑴名词的活用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吴王使之将.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将领)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实,填塞)⑵形容词的活用其坚.不能自举也(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程度)。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

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

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

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

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

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

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

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

“天命”“人生”和合为一,这一观念,中国古人早有认识。

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

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他们认为人生之外别有天命,显然是把“天命”与“人生”分作两个层次、两个场面来讲,“天命”与“人生”分别各有所归,此一观念影响所及,则天命不知其所命,人生亦不知其所生,两截分开,便各失却其本义。

决不如古代中国人之“天人合一论”,能得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

所以西方文化显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来作他们讨论人生的前提。

而中国文化,既认为“天命”与“人生”同归一贯,并不再有分别,所以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亦不再需有像西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

在中国思想,“天”“人”两者间,并无“隐”“现”分别。

除却“人生”,你又何处来讲“天命”。

这种观念,除中国古人外,亦为全世界其他人类所少有。

读《庄子·齐物论》,便知天之所生谓之物。

人生亦为万物之一,人生之所以异于万物者,即在其能独近于天命,能与天命最相合一,所以说“天人合一”。

此义宏深,又岂是人生于天命相离远者所能知。

果使人生离于天命远,则人生亦同于万物与万物无大相异,亦无足贵矣。

故就人生论之,人生最大目标、最高宗旨,即在能发明天命。

孔子为儒家所奉称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颜渊以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离于天命远近为分别。

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2

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石之瓠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1.对下列各句中重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贻我大瓠之种贻:赠送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陪护C.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D.则瓠落无所容瓠落:空大宽阔的样子2.下面句子句式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敏于事而慎于言C.克己复礼为仁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父母也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学派代表人物,跟庄子是好朋友。

本篇及《庄子》其他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真实故事记载,反映惠施真正的思想境界。

C.“石",计算容积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实五石”意为能容下五石的东西。

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中“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客得之,以说吴王。

(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五石之瓠》——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2《五石之瓠》——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

③裂地:割地,划地。盛放,容纳。 ④一:同一,同样的。 ⑤或:有的人。 ⑥以封:以(之)封,以,凭借。 ⑦虑:古义:用绳索打结 今义:思考、忧虑、发愁 ⑧樽:盛酒器。
活动二:入境诵读,了解两则故事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了我葫芦种子,我把它种下。养大,结出果 实能容下五石的东西。用它来盛水,它的坚硬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 水的压力。把它剖开来做成瓢,瓢却大得无处可容。(这个葫芦)不 是不大,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就打破了它。”庄子言:“善用大 者不善用细者。宋国有善治冻手药者,世世以染素为业。有客闻之, 请将买其方百金。于是合家谋曰:‘吾世世染素,薄利微名,今一旦 鬻方获百金,请献之。’客得方,献吴王。”
①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眼光和见识) ②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③“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 ④点出《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的生命题旨。
说理特色:善于以寓言说理将哲学思想寄托于丰富奇异的想象和对 话中,引导读者领悟深意。
《庖丁解牛》养生之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第二项活动:在吟诵中感受,探索两则故事
1、疏通文意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 ①大:形作名,大的东西。
②龟:同“皲”,皮肤冻裂 。
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
③洴(píng):浮。
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④澼(pì):在水中漂洗。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族 ⑤絖(kuàng):同“纩”,丝绵絮。
人齐聚商议道:“我辈世代 ⑥方:药方制成膏药,冬季涂抹于手上
《庄子》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 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战国中期的道 家经典,由庄子及其后学编撰而成。,现存33篇 《庄子》在汉代被尊称为《南华经》,因庄子被尊 为“南华真人”。与《老子》《周易》并称为“三 玄”。“三玄”。

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五石之瓠》赏析拓展-统编版(2019)

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五石之瓠》赏析拓展-统编版(2019)

五石之瓠——赏析拓展知识导航:理解本文表现出的基本思想,鉴赏《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趣味与效果。

课文精讲:一、赏析内容五石之瓠《庄子》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大瓠之种、不龟手之药、浮于江湖三个关键词把这一整段文字分成了三个部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

第一部分,其实是庄子借惠子的口,说出了“大而无用”的道理,这里其实是在说庄子自己。

庄子的言行,缥缈无踪,空洞隐晦,与当时的大争之世完全不合拍,庄子生活的也苦闷,没有发泄和施展才华的地方。

上一篇讲的射姑山上的神仙,就是庄子自己构造的一个理想人格,非常了不起,飘然隐逸,本领高强,但是那始终是虚构的,做不到啊。

第二部分,庄子给惠子讲述了外地人用不龟手之药,最终“裂地而封”的故事。

这一段纯粹属于自我安慰,庄子的本意是在说,觉得我的思想空洞乏味的人,其实都是没有智慧的人,非常有一种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味道。

前文说我们不要抱怨,要增进智慧与福气,而这一部分恰恰一整段都是庄子的抱怨之语,我们要知道写文章,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自己生活在自己的文字世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第三部分,庄子引申出了江湖的概念,既然你们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们,你们既然无法远离我,我就远离你们吧。

我抱着我的大思想、大情怀、大智慧放归江湖,不再受凡尘俗事的打扰,安心的做一个隐士,喝喝酒,打打秋风,日子还得过,走的时候还不忘回头骂一句,你们都是大草包。

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五石之瓠》赏析拓展-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修性必修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五石之瓠》赏析拓展-统编版

五石之瓠——赏析拓展知识导航:理解本文表现出的基本思想,鉴赏《庄子》借助寓言、曲达旨意的趣味与效果。

课文精讲:一、赏析内容五石之瓠《庄子》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大瓠之种、不龟手之药、浮于江湖三个关键词把这一整段文字分成了三个部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

第一部分,其实是庄子借惠子的口,说出了“大而无用”的道理,这里其实是在说庄子自己。

庄子的言行,缥缈无踪,空洞隐晦,与当时的大争之世完全不合拍,庄子生活的也苦闷,没有发泄和施展才华的地方。

上一篇讲的射姑山上的神仙,就是庄子自己构造的一个理想人格,非常了不起,飘然隐逸,本领高强,但是那始终是虚构的,做不到啊。

第二部分,庄子给惠子讲述了外地人用不龟手之药,最终“裂地而封”的故事。

这一段纯粹属于自我安慰,庄子的本意是在说,觉得我的思想空洞乏味的人,其实都是没有智慧的人,非常有一种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味道。

前文说我们不要抱怨,要增进智慧与福气,而这一部分恰恰一整段都是庄子的抱怨之语,我们要知道写文章,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写给自己看的,自己生活在自己的文字世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第三部分,庄子引申出了江湖的概念,既然你们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们,你们既然无法远离我,我就远离你们吧。

我抱着我的大思想、大情怀、大智慧放归江湖,不再受凡尘俗事的打扰,安心的做一个隐士,喝喝酒,打打秋风,日子还得过,走的时候还不忘回头骂一句,你们都是大草包。

第10课 五石之瓠(备作业)-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

第10课 五石之瓠(备作业)-高二语文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解析版)

第10课五石之瓠【基础练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坚不能自举.也举:拿起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龟:同“皲”,皮肤冻裂D.越有难.,吴王将之将难:困难【答案】D【详解】D项,“越有难,吴王将之将”的意思是越国发难,吴王就派他统率军队”。

其中“难”,作动词,译为“发难,指越国发兵攻打吴国”。

故选D。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聚族而.谋之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不求闻达于.诸侯C.剖之以.为瓢作《师说》以.贻之D.则.所用之异也入则.无法家拂士【答案】B【详解】B项,“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是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说“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两个“于”均为介词,用于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

A项,“聚族而谋之曰”是说“把全族的人聚在一起商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说“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示承接关系,后者表示转折关系。

C项,“剖之以为瓢”是说“把它切开当瓢”,“作《师说》以贻之”是说“写了《师说》来送给他”。

两个“以”,前者是介词,“把”的意思;后者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

D项,“则所用之异也”是说“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入则无法家拂士”是说“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

两个“则”,前者是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后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假使”。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②小年..不及大年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客得之,以说.吴王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③⑤⑥【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

平时要注意积累。

解答时要做到词不离句,看放入句中是否通顺。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测试卷一、文言文阅读A.迩之事父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C.当察乱何自起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坚.不能自举也B.见贤.思齐焉C.贼.其君者也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剖之以为..瓢B.至于..北海C.东面..而视D.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5.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非不呺然大也A.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仁以为己任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克已复礼为仁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以.盛水浆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非不呺然.大也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C.聚族而.谋之曰东面而.视D.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石”也可以是官俸的计量单位,如白居易《观刈麦》“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B.洴澼絖,指在水上漂洗棉絮。

文中的宋人世世代代以此为业,这是他见识短浅的主要原因。

C.野语,俚语或俗语,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通俗简练而形象化。

如《庄子·刻D.大方,指见识广博、懂得大道理或有专长的人。

与“贻笑大方”中的“大方”意义相同。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B.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C.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D.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9.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水》里的寓言是庄子虚构想象的,表达了庄子认识无止境的哲学思想,文中的河伯被设为庄子思想的对立面。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原文解读【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大意】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颗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它,长成了,结出能容下五石东西的果实。

【原文】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大意】用来盛水,它的坚固程度却经不起自身所盛水的压力。

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盛受的东西。

【原文】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大意】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

”庄子说:您真是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啊。

有个宋国人善于制作防止手冻裂的药物,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业。

【讲解】惠子的逻辑起点是物的实用价值,以此关照,大瓠“无用”。

庄子借故事反驳惠子的无用论。

【原文】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大意】一个客人听说这种药品,愿意出百金收买药方。

于是那个人聚合同族商量这件事说:‘我们家世世代代漂洗丝絮,只得到很少的钱。

现在一旦卖出这个药方就可获得百金,就卖给他吧。

’客人得到药方,便用它取悦吴王。

【原文】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大意】这时越国发兵侵犯吴国,吴王就派他领兵打仗。

冬天和越人水战,打败越人,于是吴王割地封赏他。

同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方,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

【讲解】庄子用不龟手药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万物皆有所用,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

【原文】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大意】现在您有五石容量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用绳系着当作大樽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反而愁它太大无物可容呢?可见您见识不够通达啊!”【讲解】庄子对于五石之瓠的价值评判,所强调的显然不是基于实用理性的具体价值,而是一种逍遥尘外、超凡脱俗的独特价值。

2《五石之瓠》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五石之瓠》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2《五石之瓠》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6.2《五石之瓠》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逍遥游》是《庄子》内7篇之首,又是整部《庄子》的开卷第一篇。

不管《内篇》是否为庄子手订,把《逍遥游》放在首篇,客观上也的确显示了它在整个《庄子》中的突出地位。

这足以证明编书者是一位对庄子思想理解极深又有高明见解的人。

庄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思想学说——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逍遥"一词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但作为哲学概念和对人生心理状态的抽象哲学概念来使用,却始于《庄子》。

它的内涵虽然继承了《诗经》中的基本义项,但总体而言又不同于《诗经》中的“逍遥”,而是更丰富了。

从《逍遥游》的内容来看,“逍遥"在这里是指一种超凡脱俗,不为身外之物所累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近乎我们今天所说的“绝对自由”。

追求“逍遥"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整个庄子思想的核心。

庄子思想的庞大体系,就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构建起来的,其它一切思想观念和理论元素无不与这一核心存在着紧密联系。

正是在这个基本点上,显示了庄子思想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思想体系的主要特质。

因此我们可以说,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就是一整套关于追求“逍遥”的“逍遥哲学"。

若从“逍遥哲学”这个角度来观察庄子思想的各个部分,我们就会发现,庄子的自然哲学是它的理论基础,庄子的相对主义是它的认识论根源和走向逍遥境界的思想方法,庄子的社会思想是它产生及形成的心理土壤,庄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它的具体表现和外化形式。

庄子认为,宇宙中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不逍遥的,因为它们的存在和生活方式都是“有所待"的,即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因而都是不自由的,即使那些自以为逍遥,表面上看去貌似逍遥的人与物,也是如此。

比如,在《逍遥游》中描写的貌似逍遥的大鹏,是很不自由的,因为体型太大,飞翔时不仅需凭飓风之力来托负,而且还必须有大的空间才能展翅。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课文总结一、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二、庄子和《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

庄子的作品《庄子》,又名《南华经》。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三、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充分体现了《庄子》善于以寓言说理,且文风汪洋恣肆的特点。

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

“大故事”是惠子和庄子关于“五石之瓠”的使用问题,“小故事”是庄子用来类比的“不龟手之药”的故事。

惠子告诉庄子,他是如何处理一个容得下五石之物的大葫芦的——用它盛水、做瓢,结果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

庄子认为,惠子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无法发挥“大”的作用。

于是给他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的小故事,宋国有一户人家世代以漂洗丝绵为业,这项工作经常要沾水,为了防止皮肤冻裂,他家有一种特效药,即“不龟手之药”。

有人以百金购买这个药方,并把它献给了吴王。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四章》乙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丙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五石之瓠》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其脆易泮泮:同“判”,分离②不贵.难得之货贵:珍贵交纳⑤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伤害⑥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保:安定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⑥D.④⑤⑥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B.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C.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5课五石之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第5课五石之瓠((含答案))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

第5课 五石之瓠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

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准确把握《庄子》长于借助寓言,婉曲达意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庄子:名周(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庄子》【作品知识】《庄子》书分内、外、杂篇,目前所传三十三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

贻(yí):赠送。

瓠(hù):葫芦。

石(dà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呺(xiāo )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wèi ):因为。

掊(pǒu ):砸破。

龟(jūn ):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洴(píng ):浮。

澼(pì):在水中漂洗。

絖(kuàng ):丝絮。

鬻(yù):卖,出售。

说(shuì):劝说,游说。

将(jiàng ):统率部队。

2.弄懂词义。

一:同一,一样的。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

虑:考虑。

一说通作“摅”,用绳络缀结。

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重点梳理【重点01】翻译文本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无 用 ”实 为“大用 ”
先贤早有言:“无用之用,是为大用”。但是,很多人却不懂 得如何正确判断“无用”和“有用”。学钢琴绘画是为了考级;上 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学英语是为了职称、百万国考大军公务员 热 ……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都活不明白,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内在修 养,哪些东西是追求虚荣;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无用。
用”。客和庄子都 能看到事物背后的
“大用”,发挥事
物的最大价值。
惠子与庄子两人分别讲述的“大瓠无用”和“不龟手之药” 背后蕴含着什么深意?
你庄子的学说就
像“五石之瓠
“大而无用!
惠子 暗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
那是你认识不到无用 之用,你就和那只能 洗涤丝絮的宋人一样, 见识短浅!
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
庄子 处,暗讽惠子见识浅薄
识。
越国发兵侵吴,吴王派他带 兵打仗。那年冬天,(他带 领军队)跟越军在水上交战
(吴军靠防冻药)大败越
9
军,(吴王)划分土地封赏 他。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 一样的,有的人用(它)来 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免不了 漂洗丝絮的苦差,这是使用 的地方不同啊。如今你有五 石容积的大葫芦,为何不考 虑用绳结缀把它做成腰舟在 江湖上漂浮,却担忧葫芦太 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只有 浅陋、不通达的见识啊!”
《周易》合称“三玄”。
现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 杂篇11篇。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 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 等诸多方面。
《庄子》是庄子及
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
《庄子》的散文想象奇特,结构变化 多端,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具有浓
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五石之瓠
庄子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新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五石之瓠》

新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五石之瓠》

新教材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梳理《五石之瓠》选自《庄子》一、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赠)我大瓠之种,我树(名作动,种植)之成而实(名动,结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形作名,坚固程度)不能自举(承受)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宽大空阔的样子)无所容。

非不呺然(内中空虚而宽大的样子)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击破)之。

”庄子曰:“夫子固(本来)拙于用大(形作名,大的东西)矣。

宋人有善为(做)不龟(同“皲”,皮肤冻裂)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同“纩”,丝绵絮)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卖)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同“悦”,取悦)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名动,领兵),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一样)也,或(有的人)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用绳结缀)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比喻不通达的见识)也夫!”二、文言现象(一)通假字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同“皲”,皮肤冻裂)2.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同“纩”,丝绵絮)3.客得之,以说吴王(同“悦”,取悦)(二)词类活用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名作动,种植;名动,结实)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形作名,大的东西)3.吴王使之将(名动,领兵)4.其坚不能自举也(形作名,坚固程度)5.能不龟手一也(一样)(三)一词多义1.固:(1)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本来)(2)根不固而求木之长(牢固)(3)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4)君子固穷(安于)(5)蔺相如固止之(一再)(四)句型1.省略句(1)以(之)盛水浆(2)请买其方(以)百金2.定语后置(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3.状语后置(1)请买其方(以)百金三、翻译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

用它来盛水,它却因质地太脆无法提举。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石之瓠》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庄子·逍遥游》)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B.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C.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 其下/D.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即惠施,庄子的朋友,先秦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

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B.“魏王”即魏惠王。

由于魏国曾定都大梁,所以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魏惠王即《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梁惠王。

C.“石”即“禾石”,古代重量单位,相当于一百二十斤(担)。

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中的“衡制”:铢、两、斤、钧、石。

1石=4钧,1钧=30斤,1斤=8两,1两=24铢。

D.“樽”指腰舟,可以捆在腰间漂浮在水上。

古人以瓠系于腰间,用以渡水。

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惠子以“大瓠之种”为比喻,其实是要说在纷乱的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怀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B.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来批评惠子的观点,指出有才能的人在施展自己的才华时可能是方法不对,用错了方向,而不是“才能”本身的错误。

C.惠子又用大树的比喻进一步申述自己的观点,大树的遭遇是“立之涂,匠者不顾”,而庄子同意他“大了就没有用处”的说法,这样大家就只有一同离开这个世界了。

D.庄子继续反驳惠子的观点,指出“无用”即是一种“逍遥”,在那远离尘世的地方,精神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比那些耍小聪明而不免于死亡的“狸狌”强多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石之瓠——正音释义庄周,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代表作《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逍遥至上,他的才学不可小视,著书十余万字,大多是寓言,以夸张机智诙谐的笔调阐述独到的处世哲学。

他家境贫困,只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比喻孤傲不仕的人),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

庄子在污浊的人世间保持着清洁的精神,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把自由的价值看得至高无上。

知识导航:积累重要文言知识,能够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课文精讲:一、朗读正音五石之瓠《庄子》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二、重点研读1. 释义,赏内容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注释:[1] 贻:赠送(《核舟记》:尝贻余核舟一)。

[2] 树:种植、培育(《寡人之于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3] 石:古容量单位,1 石=10 斗,1 斗=10 升,1 升 =10 合。

[4] 以盛水浆:介词宾语省略。

[5] 其坚不能自举:举,拿起来。

[6]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

[7] 瓠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8] 呺然:xiāo,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9] 为:因为。

[10] 掊:打破。

[11] 惠子:宋国人,姓惠名施,做过梁惠王的相。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12] 魏王:即梁惠王,又称魏惠王。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

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

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注释:[1] 固:实在,确实。

[2]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东西。

[3] 龟:同“皲”,皮肤受冻开裂。

[4] 洴:píng,浮。

澼:pì,在水中漂洗。

:kuàng,同“纩”,丝棉絮。

[5] 请:表愿意、希望【表示“希望”的意思常用的文言词:唯、愿、希、冀、庶、望、幸、期】[6] 鬻:yù:卖,出售。

[7] 请:表婉商语气。

[8] 说:shuì,劝说,游说。

[9] 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10] 将:jiàng,统率部队。

【常用的表示“统率、带领”意思的文言词:率、将、帅、统、领、部、引、带、勒、以、御、督】[11] 裂:划分出。

[12] 一:同一,一样的。

[13] 或:无定代词,这里指有的人。

[14] 以:凭借,其后省去宾语“不龟手之药”。

译文: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

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

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注释:[1] 子:第二人称,你。

【常用表第二人称的文言词:子、汝、尔、若】[2] 虑:考虑。

一说同“摅”,用绳络缀结。

[3] 樽:本为酒器,这里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种凫水工具,俗称腰舟。

[4] 有蓬之心:蓬,草名,其状弯曲不直。

“有蓬之心”,喻指见识浅薄不能通晓大道理。

译文: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语文小讲堂】省略句古汉语省略现象是很普遍的,主谓宾都可能被省略掉,很多状语后置的句式,介词也会被省略。

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句子:(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论语》)(主语省略)以(之)盛水浆(《庄子》)(介词宾语省略)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谓语省略)沛公军(于)霸上。

(《鸿门宴》)(介词省略)而我们在翻译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以便使句子完整语义明确。

这是我们从学文言文老师就强调的一点,因为这是古文翻译题的一个采分点儿。

(高考江苏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译文:过了不久,姑母钱恭人染上了疾病将要严重,……派(他)邀请医生诊治,医生不管远近。

「即学即练」翻译下面的句子。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廉颇蔺相如列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六国论》)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荆轲刺秦王》)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1. 解释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我树之成而实五石: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____________________(3)越有难,吴王使之将:__________________(4)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______________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4. 文章的结尾是耐人寻味的,你能想象一下:在庄子说完“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一句后惠子会有什么表现吗?5.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今子.有五石之瓠子:你B. 能不龟手一.也一:一样C.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D. 越有难.难:难处6. 下列对原文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

B. 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相,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

C. 惠子指出庄子理论的大而无用,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

答案:1.(1)种植(2)实在(3)率领军队(4)龟,同“皲”,皮肤冻裂2.(1)同样能够使手不冻裂,有人靠这个得到封地,有人却不免于漂絮,就是由于对药方的使用不同。

(2)那么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意对即可)3. 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言之有理即可)4. 示例:惠子面有惭色,缄默不语。

5. D 解析:难,指发难。

6. C 解析:C项,“希望庄子能接受儒家的观点”说法错误,文中没有谈论儒家的学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