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第一部分1. 在西方教育史上,首先提出“课程”这一术语,并将之概念化为“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博比特。

32.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它以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

这场运动被称为学科结构运动。

133. 施瓦布在《实践3:转化为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实践性课程”。

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74. 施瓦布提出教师与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

18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其目的是在于探讨怎样理解课程。

21其本质“解放兴趣追求”。

246.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257.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阐明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268. 卢梭倡导“自然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因而被称为“自然教育论”。

他在《爱弥尔》中开宗明义:“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299. 赫尔巴特的代表名著《普通教育学》,是一本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最严整的教育学体系、教学论体系。

3610. 赫尔巴特认为“兴趣”乃是人的意识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心灵的“内现的力量”。

它在《教育学讲授纲要》中就提到了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多方面的兴趣。

3711. 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3912. 杜威创造性地确立了四个教育哲学命题,即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其中教育即经验的连续改造是最基本的命题,该命题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连续发展。

4113.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命题的提出者是斯宾塞。

5214. 课程”一词在我国文献中的出现,始见唐代的孔颖达。

52“为了教学所计划的行动”是一种“把课程作为目标或者计划”的课程定义。

历史教学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历史教学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历史教学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下列关于历史教学的目标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B.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C. 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认知能力D.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机械应用能力答案:D2.在历史教学中,合适的评价方式是指:A. 只注重学生记忆的情况下完成历史考试B. 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评价方式C. 通过竞赛等方式进行评价D.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答案:B3.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A. 讲授式教学B. 实践式教学C. 问题导向教学D. 集体讨论式教学答案:C4.历史教学中,应注意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下哪个做法是错误的?A.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B.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研究和探索C. 鼓励学生背诵大量历史资料D.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答案:C5.历史教学中,合适的教学资源包括:A. 图书馆资料B. 视听资料C. 网络资源D. 手工制作资料答案:A、B、C、D...二、问答题(共3题,每题20分,共60分)1.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解答: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历史问题并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和多角度思考。

-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通过教授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其对社会、国家或个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因果思维。

- 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和探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发现历史资料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互联网资源、多媒体和数字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展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2.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解答: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增补版】《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增补版】《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本章复习建议: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

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1. 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 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

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

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练习题(一)1.第1题“三要素说”认为,教学系统由下面三个要素构成的A.教师、学生、课程B.教师、学生、教材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D.教师、学生、环境答案:A2.第2题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分为A.萌芽期、建立期和繁荣期B.古代、近代和现代C.原始、古代和现代D.原始、封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答案:A3.第3题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是A.教师、课本、课堂B.学生、经验、活动C.教师、学生、课程D.教师、教材、教学手段答案:B4.第4题在课程研制模式中大力倡导目标模式的美国学者是A.泰勒B.司腾浩斯C.沃克D.施瓦布答案:A5.第5题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赫尔巴特C.施瓦布D.夸美纽斯答案:C6.第6题下列课程设计模式中,属于问题中心课程设计模式的是A.学科设计B.生活领域设计C.科目设计D.学习者中心设计答案:B7.第7题在某一教学思想和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就是A.教学内容B.教学模式C.教学形式D.教学方法答案:B8.第15题在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经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概括水平较高的测试和成绩评定是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答案:A9.第16题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教学C.分组教学D.班级授课答案:D10.第17题17世纪,《大教学论》,这本被认为是历史上专门而系统研究和阐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问世,一般人将这本专著的发表看作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

这本著作的作者是A.昆体良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B11.第18题认为课程与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的学者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罗杰斯答案:C12.第19题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产生了一批论述课程与教学问题的专著,其中,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论专著是A.《理想国》B.《论语》C.《学记》D.《雄辩术原理》答案:C13.第27题在课程研制中以价值判断和选择为核心的、对理论指导、目标、内容或经验、组织与结构、活动样式或策略、评价等多种可能性和方案进行选择、确定和应用的过程被称为A.课程决策B.课程开发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答案:A14.第28题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预定一个客观的或者理想的标准,并运用这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价每个评价对象的评价类型是A.绝对评价B.相对评价C.他评价D.元评价答案:A15.第29题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B.个别教学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答案:C16.第30题“四要素说”认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是A.教师、学生、课程和物质条件B.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C.教师、教材、教学手段和目的D.教师、学生、环境和反馈答案:A17.第8题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问题,西方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主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二元循环联系模式等四种不同主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一(第1-2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一(第1-2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一(第1-2章)一、单项选择题1、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出版《课程》一书,该书标志着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诞生。

A、施瓦布B、卢梭C、博比特D、查特斯正确答案:C解析: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从教育中分离出来是20世纪初的事情。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参见教材P3。

2、在下列科学化课程理论关于教育本质方面的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教育要为儿童生活作准备,学校中的儿童生活是教育目的B、教育即生产C、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D、在教育中,学生是“原料”,教师是“工人”正确答案:A解析: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所以A错误。

参见教材P5。

3、下列()不属于博比特关于课程开发具体过程的步骤。

A、课程目标的获得B、人类理想的分析C、教育计划的制定D、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正确答案:B解析:博比特认为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5个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参见教材P6~7。

4、1923年,美国教育学者查特斯出版的()一书中所体现的理论与博比特的思想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

A、《课程编制》B、《科学管理的原理》C、《课程学》D、《课程的科学理论》正确答案:A解析:美国教育学者查特斯出版的《课程编制》一书中所体现的理论与博比特的思想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

参见教材P8。

5、泰勒原理产生于“特定环境条件”下,即“八年研究”,具体来说,这八年是指()。

A、1914—1922B、1924—1932C、1934—1942D、1944—1952正确答案:C解析:为满足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找不到工作的大批青年学生的需要,“进步教育协会”展开了旨在改革课程体制长达8年(1934—1942)的实验研究。

6、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参考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思考题1.教学思想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论争、主知主义与行动主义的论争、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论争、认知主义和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论争,试述历次论争的焦点与主张。

2.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关于教学目标的层级划分及其局限性。

3.站在“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立场上,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好课程设计过程中知识、人与社会的关系。

4.评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5.分析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对课程理论发展的贡献。

6.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7.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不同学者就课程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展开了广泛论争。

你认为论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评论。

8.以中学课程为例,试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知识性与思想性(价值性)的关系。

9.试述统一的国家课程方案与多元的学校课程设置之间的关系。

10.评述课程价值的人文取向、神性取向、人性取向、科学取向和文化取向的基本内涵。

1、形式教育是18世纪欧洲的一种教育学说,它认为普通教育的主要认为就是训练感官能力、发展能力,并据此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而知识的传授无关紧要。

这种教育理论以英国的教育家洛克为代表。

同实质教育相对。

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

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学校设置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实质教育又称“实质训练”,是欧洲18~19世纪,对立于形式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

它认为普通教育应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学习知识本身就包含着能力的培养,能力无须加以特别训练。

其思想来源与英国的斯宾赛等人。

同形式教育相对。

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它是资产阶级关于普通教育设置学校课程和选择教材的一种教育理论。

(一)“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论辩形式教育主张教学应该主要发展学生的能力,用最有效最有训练价值的学科来训练学生,培养心智健全的人,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整理

1.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是 A.博比特《课程》的出版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实质是追求B.实践兴趣3.杜威关于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实质是B.连续性原则4.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里格斯和.加涅5.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C.拉特克)。

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A.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

7.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克拉夫基和B.瓦•根舍因8.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的是(D.泰勒)。

9.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建构,坚持价值多元性,反对管理主义倾向”的是第四代评价10.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D.裴斯泰洛齐)。

11.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理念实质上就是追求教育( 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12.实践性课程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是( B.审议)。

13.被称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14.美国学者多尔指出“公认的课程定义,已从学程的内容、科目及学程表,变为在学校领导或指导下给学习者提供的一切经验。

”这一有关课程的定义倾向于认为课程是( D.体验)。

15.随机访问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 A.认知弹性理论)。

16.“力图通过自然的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这类评价称为(D.质的评价)。

17.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学观可以简称为(A.塑造说)。

18.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对课程计划制定的重视,纷纷开始重视课程变革过程中的另一个环节,即( C.课程实施)。

19.根据施瓦布等人的观点,学科结构指的是(A.实质结构与句法结构的统一)。

20.进入20世纪70年代,课程研究的内容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转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纲要名词解释4(20%)、简答3(30%)、论述题1(30%)、案例分析1(20%)参考《教学论稿》(王策三著)和吴晗清《课程与教学论》课件、黄华复习梳理一、发展历程1.诞生: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详细论述了课程、学科教学法、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真正建立的教学论,达到了系统化、概括化的水平)2.确立:赫尔巴特、杜威(两种力量制衡)三个“中心”的对立,即教师中心vs儿童中心;系统书本知识中心vs个人直接经验中心;课堂教学中心vs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阐明了心理学对教育的意义,对各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威:学生中心主义的课程理论。

他认为学生是课程核心;学校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或生活为基础,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的反思为核心。

(评价:杜威重经验轻知识,重心理逻辑轻学科逻辑,重实用性轻学术性,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色彩。

)3.新发展:布鲁纳、赞科夫(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或“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去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赞科夫提出5个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评价:第一,赞科夫提出发展性教学概念并把它付诸具体实践,这就把握了教学论现代化的中心课题。

第二,他主张把教育学的研究和心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第三,他进行了真正有理论指导的教学实践,而且长达20年之久。

其研究方法、改革和实践精神都体现了科学化的要求。

布鲁纳:学问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

学问中心课程论是一种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来编订学校课程的理论,它以结构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

提出结构课程论,他提出“我们将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法?”布鲁纳教学论思想主要内容是:学习学科基本原理;从小学开始,螺旋上升;凭发现学习;遵循动机、结构、程序、反馈几项原则。

发现学习模式: 发现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应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是什么2、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

4、 1918年,博比特的《课程》问世,这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5、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八年研究”)。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原理一、名词解释:1、课程计划;2、课程标准;3、课程4、儿童本位课程二、填空:1、按照影响课程的三个基本要素,课程可以分为知识本位课程、(社会本位课程)和(儿童本位课程)。

2、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

二、简答:1、如何理解课程的含义(一)从课程的要素层面来界定课程是学科:把课程作为科目,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教育进程的计划性。

教育的任务是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

课程是经验:课程是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二)从课程的功能或作用层面来界定课程作为计划或方案:课程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一套实施方案,是实施教育计划的蓝图。

课程作为活动或进程:课程不再仅仅是需要贯彻的课程计划,包含了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

(三)从课程与社会的关系层面界定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人是社会的人,教育就要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课程即社会改造: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问题、社会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等方面。

(四)从课程的层次或结构层面界定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2、如何理解古德莱德课程的五种层次(一)理想的课程:研究机构、学术团体、课程专家倡导的课程。

这种课程停留在观念层次上,是最抽象的课程。

(二)正式的课程: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是以文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课程。

(三)理解的课程:教师领悟的课程,又是一种观念的课程。

不同教师领悟的课程不同,比正式课程要具体。

(四)运作的课程: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在实施中,教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是一种动态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与,其宗旨或任务是()、()和()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提炼出来的3.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和()。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和()。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布鲁纳的()、布卢姆的()、罗杰斯的()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巴班斯基的()、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1918年出版()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和(),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填空1. 在英语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一文中。

2.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施有五个层次,即()、()、()、()和()。

3. 最早的教育内容是原始社会人们()和()的诸项内容。

4.在我国,古代课程一直延续到()。

5. 我国带有现代色彩的课程最早是在()里诞生的6. 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包括()和()。

历史教学论-复习

历史教学论-复习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和提问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教师精彩的讲述加上优美风趣的语言对学生就很有启发性。提问一定要由易而难,因浅入深,由感性到更改,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也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要求。
(附笔记内容:1.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如时间、空间、因果联系;2.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倡探究式学习;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创设条件,使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注重探究式学习,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
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不断强化民主与法治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等。
7. 历史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体。
8. 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凡是承载历史教学内容和历史信息的物化材料,都可以视为历史教材。泛指历史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既是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材料,也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活动的主要凭借。教学论意义上,历史教材是由一定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包括教具。
答:(1)历史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2)历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以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
(4)历史课程管理以刚性转向弹性。
6. 历史教育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答:(1)知识与能力。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大学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大学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中外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中外教育史复习题一、填空1、古代教育起源于劳动。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提出的。

3、洋务派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深感不懂外语的苦衷。

为了应付外交的迫切需要,培养本国的翻译人员,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

最早在1862年创设程朱理学。

4、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改革北大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5、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

6、拉伯雷的长篇小说《巨人传》是当时的人文主义文学巨著,被称作当时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7、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原则,为近百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8、提出“产婆术”的古希腊教育家是:苏格拉底。

9、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10、日本规定全体国民接受9年义务教育的法令是《教育基本法》。

二、名词:1、克己内省孔子在长期从事道德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一整套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方法,其中一条就是克己内省。

所谓克己内省,就是要求学生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经常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省察和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克欲制情,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达到“守仁”、“执礼”的目的。

如何进行克己内省呢?孔子认为,一是主动地防范,使各种不良杂念消灭于未生和萌芽状态之中。

二是反求诸己,防范不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特别是当个人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最好是反求诸己。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所倡导的克己内省法确实包含着自我检查和严于律己的合理内核,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无裨益。

2、《劝学篇》《劝学篇》是张之洞洋务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著作。

1898年维新运动高涨之时,张之洞出版了《劝学篇》,系统阐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教育思想。

《劝学篇》分内外两篇。

内篇务正,“以正人心”,专讲“中学”,共9篇;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专讲“西学”,共15篇。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D)A.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B.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C.现象·问题和规律D.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教学教育原则的教育专著是:A.《礼记,学记》B.论语C.《礼记,内则》D.《礼记,王制》3、美国学者(C)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A杜威B布鲁纳C博比特D泰勒4、“非指导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是(C)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7、19世纪中叶,()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真正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确立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地位。

A.赫尔巴特;B.赞可夫;C.怀特海;D.斯宾塞8、校风属于()。

A.显性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活动课程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A、导向规范功能B、诊断鉴定功能C、激励改进功能D、以上三者10、施瓦布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D)A、个体审议B、集体审议C、讨论D、实践活动11、下列不是课程评价取向(A)A.创生取向B目标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论专家是()。

CA、巴班斯基B、加涅C、布卢姆D、顾泠沅12、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DA、实验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讲授法13、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D)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14、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A、基础性B、时代性C、创造性D、综合性15、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前八章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前八章习题

第一、二章绪论与流派一、选答题。

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其中一个最适合,并将其序号填入试题的括号中。

1.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著是()。

a.学记b.雄辩术原理c.大学d.大教学论2.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是首先由()提出来的。

a.裴斯泰洛齐b.杜威c.赫尔巴特d.孔子3.课程论从教学论中独立出来的标志是()。

a.博比特1902年出版的《课程论》b.杜威1918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c.博比特1918年出版的《课程论》d.杜威1902年出版的《儿童与课程》4.斯宾塞阐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

a.功利价值b.训练价值c.德育价值d.功利、训练与德育价值5.赫尔巴特及其弟子创立了长期风靡世界的经典()。

a.四段教学法b.五段教学法c.三段教学法d.直观教学法6.杜威主张,课程应该以()。

a.儿童为中心b.以儿童社会活动为中心c.以学生为中心d.以教师为中心7.人本主义主张的并行课程,包括()有机结合而成。

a.情意课程与体验课程b.知识课程、情意课程与体验课程c.知识课程与体验课程d.情意课程与知识课程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

a.课程与教学b.课程与教学现象c.课程与教学问题d.课程与教学规律8.大教学论,把()问题置于首要地位。

a.怎样教学的问题b.教学什么的问题c.为什么教学的问题d.教学是什么的问题9.大课程论把()问题置于首要地位。

a.怎样教学的问题b.教学什么的问题c.为什么教学的问题d.教学是什么的问题10.课程与教学问题的根本特性是()。

a.主观性b.独立性c.主观与客观统一性d.客观性答案:a a c d b b b a b c二、填空题1. 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的课程与教学理论专著,古罗马昆体良所著的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

(学记,辩证术原理)2.夸美纽斯一书的出版是教学论诞生的标志,博比特一书的出版被西方社会公认为“课程论”诞生的标志。

(大教学论,课程)3.西方课程与教学心理学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和。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

1、试述斯金纳的强化原理与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2、试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3、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5、在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中,课程变革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6、“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超越论”各自的涵义是什么?7、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根本缺陷是什么?8、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

1、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2、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3、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4、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5、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与它的优势与局限。

6、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1、简述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

2、简述科目本位课程的定义与特点。

3、简述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

4、“量的研究”基于的假设是什么?5、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6、试比较课程实施的三个基本取向8、评价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3、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4、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5、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基本取向?6、试论教学过程的本质。

7、试述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述学科课程的涵义与特征。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著)试题库(含答案)_董少华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著)试题库(含答案)_董少华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试题库(含答案)作者:董少华目录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3)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20)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25)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30)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38)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40)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43)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名词解释1.课程(博比特观点)2.学术中心课程3.观念4.统觉5.经验课程6.作业(杜威)7.教学二、填空题1.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截止到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最先在国比较完整地确立起来。

3.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

4. 被誉为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

5. 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6.在1924年的《》中,博比特进一步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健康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10大领域。

7.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8.1934年,泰勒出版了《》一书,从而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9.1949年,泰勒出版了《》一书,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

10.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和。

11.施瓦布在《实践3:转换成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即实践性课程,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13.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1632年用捷克语出版了《》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要解决哪些问题?P320-4 如何理解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呢?P111-1 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P391-4 中学阶段的历史学科人文教育的目标是什么?P431-5 历史课程公民教育目标:P444-1 试述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主要功能。

(一)历史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媒介和资源,(二)实现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凭借,(三)历史课程标准的体现和具体化(四)历史课堂教学的凭借和基本工具。

4-4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实现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的转变?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是教科书的“主人”而不是“奴仆”,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是历史老师根据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动对历史教科书进行重组、优化和丰富,即调整、补充或开发教材,或者说是历史教师一直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对于历史教师来说,教科书不可能代替自己对历史学科知识和结构的思考,更不可能替代自己的教学智慧。

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只有历史老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一位积极的思考者,才可能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好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教师“用教科书”可以从下几点着手:(一)要把握教科书的内容体系、框架结构(二)要吃透教科书,并适当地充实教学内容,(三)要分清主次,把握教科书的教学重点,(四)要以教科书为依据,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4-5 历史主要有求真、经世、主善、唯美的功能,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应侧重于哪个功能?请谈谈你的看法。

(自制)历史教科书的编纂依据:依据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

尊重历史学科特点。

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内容选择: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全面实现。

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坚持少而精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体现基础教育的适应性和发展性。

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长。

充分体现时代性特点,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5-2 中学历史教学模式的类型有哪些?(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

(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讨论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

5- 3 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有哪些?(一)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二)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三)历史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所谓必修课程,是指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而所谓选修课程,则是根据中学生不同的特点及兴趣,向学生提供的选学课程,允许学生进行选择。

5-7 作为一名新教师,你如何处理“学”与“教”之间的问题?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学习,或只强调教师的教授,而是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

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推进教学的发展。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历史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把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看作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学习兴趣,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

要特别注意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10 如何处理好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关系?P110(以下自制)为了响应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适应当下社会普遍教学环境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主要教学样式应以有意义的直接教学样式为主,指导性探究教学样式为辅。

那么学会合理的处理好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即显得十分必要了。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我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

比如说在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三《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打破现有的本单元结构,将全单元八课内容按二战主要参战国的国别分类进行教学活动。

首先是德国,在这里即可以围绕德国发动二战的背景(原因)、可能性(希特勒的上台)、战争过程及结果(爆发- 扩大- 转折-结束)、战争影响这四个方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由于历史的过去性特点,一些基本史实对于学生而言仍然较为模糊,或者甚至一无所知。

在这里,关于德国二战策源地形成的背景、参战的主要过程及结果都可以经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行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整合出来。

而学生通过将德国参战经过按时间顺序排列即可明显发现,在德国发动局部战争初期可谓“势不可挡”,英美等大国“视而不见”,为什么在当时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诸如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法从已有的教学材料中直接获得,此时就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指导性探究。

由教师提供相关的材料,向学生提问,进而帮助学生通过归纳得出答案、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认为这样的安排就较好的处理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关系。

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实现教学的首要目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一定得历史学习方法。

6-1 请谈谈你对有效教学的理解有效教学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

(1)合规律。

就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实现的。

合规律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当前的的进步、发展,又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2)有效果。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果的唯一指标。

(3)有效益。

有效教学既关注教学效果的有无,更关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好坏。

要求教学效果或结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4)有效率。

由于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那么有效率,就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以较少的学习投人取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包括学生学到的终身受用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及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脑力负担。

(5)有魅力。

是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继续学习,自觉地去预习、复习或者拓展加深。

6-3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区别是什么?P1236-7 在历史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什么问题?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历史概念的特征,二要对概念有明确的定义,三阐释历史概念要有实例做说明,四是讲解和运用历史概念要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五是注意学生对概念的运用及复习巩固。

7-6 采用历史情境教学法注意哪些要求?P180情境材料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情境内容问题化并讲究实效情境语言应有感染性展现历史情境应考虑主体性, 现实性7-7从历史学科的特点谈探究教学法运用的必要性?P166 P178 P183 (自制)历史学科的特点?(1)存在形式的过去性。

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它不能重演,也无法实验,人们只能通过文字、实物、图片、电影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概括的东西具体化,用语言的记述将历史知识转化为生活的画面,让学生间接认识或感知历史。

正是由于这样,历史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创造空间。

?(2)认知结构的多样性。

社会发展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内因与外因、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认知途径灵活多变,不应从单一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事件,而应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认识和思考。

认知结构的多样性表现为整体性、因果性和发展性。

?(3)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和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针对常规定向思维而言的反向思维,是一种富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它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

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形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根据不同情况、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最主要的特点,信息处理能力是最主要的历史学科能力。

应重视史料的作用,培养学生对史料进行多方面的真实解读的能力,以及思维与逻辑的严密性。

遵循历史与现实、史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以史为鉴”的教育思想。

?(4)学科联系的交融性。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古今中外,涉及自然和社会的各门学科,其内容异彩纷呈,纵横交错,互为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这一特点,以历史为依托进行学科间的渗透、综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其创新能力。

7-8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注意哪些要求?(1)需要教师以及角色扮演者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掌握贯彻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对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的要求全面考虑,然后概括出历史角色扮演的中心议题。

?(2)主题确定后,还必须仔细地琢磨采取此方法的价值何在?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3)在“角色扮演中”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身临其境”的确是一种主动参与、体验和感受历史过程,但是“戏说”的度的把握尤为重要。

?(4)总之,历史角色扮演法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与机会,但必须合理的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认识到他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简化重难点,切忌流于形式,本末倒置。

8- 1.教师选择历史课堂教学手段应该遵循哪些要求?P1678-2历史课堂上运用直观教具应注意哪些要求?(自制)(1)明确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选择和使用媒体,不能为了用而用(2)立足于正确的媒体观:在选择、使用媒体时,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第一需要。

(3)注重教学媒体使用的规范性。

(4)体现教学媒体使用的创造性。

最佳时机9-1影响历史学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即学习者自身的因素,主要有学习者的智力水平因素、学习的方法和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等因素)。

(1)学习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一增强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其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认知内驱力。

就当前历史教学而言,学生的历史学习动机不强。

(2)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学习过程本身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就是直接兴趣。

学生对学习结果发生兴趣,就是间接兴趣。

当前可以利用历史学科探究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

人的情感会随着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认识越丰富、越深刻,则情感也会越丰富、越深刻。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丰富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

(4)意志。

任何人要想获得学业和事业上的成功,都要经受种种困难、挫折。

这一点在历史学习中不强。

外部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