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历史重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一必修一历史是学生们初步接触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一历史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正文: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1.1 中国历史的时期划分- 夏、商、周三代-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两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 明清两代1.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 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家族、宗族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与斗争-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1.3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繁荣2. 中国古代帝国的建立与发展2.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的推行- 修筑万里长城和修订文字2.2 汉朝的兴起与汉武帝的政治措施- 刘邦的统一战争-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开展对外战争和丝绸之路的开辟2.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 三国鼎立与八王之乱- 北方民族的入侵与南北朝的分裂- 佛教的传入与社会变革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思想3.1 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2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与主要思想3.3 文学艺术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 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科技的进步与对社会的影响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4.1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重要性-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4.2 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北方民族的入侵与抵抗- 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3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 与罗马帝国的交往- 与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关系5.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思想的转变5.1 辽金宋夏时期的政治变革- 辽金的兴起与衰亡-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5.2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对外扩张5.3 明朝的兴起与政治制度-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明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6. 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6.1 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清朝的建立与明朝的灭亡6.2 清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 清朝的统治制度与政治措施- 农民起义与社会矛盾的激化6.3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中国的现代化总结:通过对高一必修一历史的详细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期末必背知识点在高一上历史期末考试中,必须熟记以下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年代: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2. 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农耕经济、等级制度、礼制思想等。
3.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科技发明;诗经、楚辞、论语、孙子兵法等文化经典。
4.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百家争鸣思想的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学派的出现。
5. 先秦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思想: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墨家的墨子等。
6. 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制度。
7.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封建制度。
8. 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开拓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9. 西汉末年的动乱:宦官专权,王莽篡位,东汉的兴起。
10. 东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度,九品中正制。
1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三国争霸的最终结果。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变革:土地兼并,士族地主的衰落,佛教的传入和流行。
这些历史知识点是高一上学期历史课程的重点,掌握并背诵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理解后续历史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期末考试时,能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和记忆,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全部重点知识详细梳理

人教版高一上册历史全部重点知识详细梳理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1 夏朝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始,政治权力由禅让制转变为世袭制,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形成。
1.2 商朝内服与外服制度:商朝实行内服(中央)与外服(地方)的制度,商王直接控制内服,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甲骨文:商朝晚期出现甲骨文,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1.3 西周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朝贡、出兵等。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西周的政治制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井田制:西周时期的经济制度,土地国有,农民在井田上耕作,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2. 秦朝的政治制度2.1 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始皇确立皇帝称号,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三公九卿制:中央政府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以及九卿等官职,共同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
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2 巩固统一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促进经济发展。
统一文字:小篆成为全国统一的文字,有利于文化交流。
3.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演变3.1 两汉时期中朝与外朝制度: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由皇帝亲信组成,与外朝(丞相府等)共同处理国家事务,加强了皇权。
3.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初步形成:逐渐形成了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三省机构,以及六部等具体执行机构。
3.3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隋朝和唐朝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成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基本框架。
3.4 宋朝二府制: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
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3.5 元朝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全国政务。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高一必修一上册历史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上册历史知识点1.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之分。
原始社会逐渐演变为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兴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原始社会的特点:无私有财产、无阶级、部落社会、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
- 奴隶社会的特点:私有财产、阶级分化、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奴隶制度普遍存在。
2.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
在高一必修一上册历史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阶级制度的基础,周朝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奠定了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
-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诸侯之间争霸鼎盛,儒、墨、道等诸子百家思想各显神通。
-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了中国各个分裂的诸侯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推行了统一的汉字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世界古代历史除了中国古代历史外,高一必修一上册历史还涉及了一些世界古代历史的知识点。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以尼罗河流域为中心。
古埃及人建造了伟大的金字塔和众多神庙,他们的文化和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是欧洲古代最辉煌的文明之一,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
希腊人在政治、哲学、数学、艺术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开创了民主政治和现代科学的先河。
-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是古代欧洲最为强大的帝国之一,继承并发展了希腊文明。
罗马帝国的法律体系、工程建设、道德观念等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文化交流与变革在古代历史中,各个文明古国之间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与演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5篇分享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制、官僚制和考试制。
封建制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官僚制则是指以官僚系统为核心的制度,考试制则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制度。
(1)封建制封建制指的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它包括君主封建制和地方封建制。
君主封建制是指中央政权通过把土地封给有功勋的诸侯,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庸,从而巩固了君主中央集权。
地方封建制则是指地方官员通过独立的地方势力和诸侯的保护来维护本地区的统治。
(2)官僚制官僚制是指以官僚系统为核心的制度,它主要表现为官员的严格等级和层次制度及相应的选拔和晋升制度。
这种制度的作用是保证了大量行政人员的选拔质量和工作效率。
(3)考试制考试制是指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制度。
科举制度主要是选拔科举进士为朝中重要官员的制度。
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从隋唐时期一直延续到清末。
2. 世界经济史的重要阶段世界经济史的各个时期,可以归纳为五个重要阶段:中世纪、大航海时代、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
(1)中世纪在中世纪时期,经济主要以低级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随着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土地和生产手段被严格控制,阶级分化加剧,商品流通受到限制,经济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
(2)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15世纪-17世纪)是欧洲殖民主义发展的时期,也是欧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欧洲列强纷纷开拓殖民地,同时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贸易活动。
经济开始从封闭转向开放,国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经济繁荣起来。
(3)工业化工业化是指用机器代替手工和动物力的生产方式,它以英格兰为中心,于18世纪后期开始兴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
这个时期,矿产工业、纺织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些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巨大,奠定了现代工业化的基础。
3.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是中国民族反侵略、反侵略独立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规模庞大的解放战争。
高一历史必修一 复习重难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考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封制(内容、特点、意义)特点:周天子是诸侯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王的臣属。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课考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①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国与家同治)②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③统一文字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初步奠定祖国疆域,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秦朝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2)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第三课考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1、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中朝”和“外朝”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3、我国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点:不断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
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知识点

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知识点第一课:史前文明与三大革命1. 史前文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不同阶段的人类文明。
2. 三大革命: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二课:奴隶社会与早期国家1. 奴隶社会:以奴隶为劳动力的社会形态,如古埃及、古巴比伦等。
2. 早期国家的形成:在奴隶社会中,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以国王为首的早期国家。
第三课:中国古代历史前两千年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2. 五帝、三皇时代的传说与中国古代历史。
第四课: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封建等级制度、农业经济、农民的地位等。
2. 封建社会的兴衰演变:封建制度的建立、统一战国等不同阶段的演变。
第五课:秦朝与汉朝1. 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建立与秦始皇的统一中国。
2. 汉朝的兴起:刘邦建立西汉、汉武帝的改革等。
第六课:两汉与南北朝1. 两汉时期:东汉的建立,三国鼎立等事宜。
2.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分立的原因和历史演变。
第七课:晚唐与五代十国1. 晚唐盛世:唐朝晚期的政治、文化繁荣。
2.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时期各个政权的兴衰变迁。
第八课:北宋与南宋1. 北宋时期:北宋的政治、军事、文化状况。
2. 南宋时期: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第九课:元朝1. 元朝的建立与蒙古帝国的兴起。
2. 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第十课:明朝1. 明朝的建立和靖难之役。
2. 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辉煌。
第十一课:明末清初1. 明末农民起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和对明朝的推翻。
2. 清朝的建立:满洲人建立了清朝并统治中国。
第十二课:清朝的治理1.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制。
2. 清朝的经济政策和封建礼教对社会的影响。
以上是高一上册历史每一课的知识点概述。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政治制度、文化繁荣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为我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章节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章节总结
本文旨在对高一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章节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第一章远古人类与文明的萌芽
本章主要介绍了远古人类的起源、生活方式以及早期文明的萌芽过程。
重点掌握文明的四大发明:农业、手工业、文字和城市。
第二章夏商周与春秋战国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商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战争和变迁。
第三章秦汉之际的政治制度
本章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特别是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和统一大业,以及汉武帝的察举制度和推行儒术。
第四章两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了两汉时期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包括文学、哲学、科技等方面,重点了解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
第五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本章主要介绍了唐朝和元朝的历史,特别是唐朝的开元盛世和
元朝的龙图阁丞贡禹。
第六章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医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
了解中国古代数
学对世界数学史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各项中华发明的具体情况。
以上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重点章节总结,充分掌握这些内容对
考试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1

必修一复习资料汇总专题一:1、分封制:P6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②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③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
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④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⑤评价: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周王室的地位削弱了。
2、宗法制:P6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评价:有利于凝聚宗族。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今天生活的影响:宗庙、宗祠、族谱、重男轻女等观念。
3、皇帝制度的由来和特征(07、08):P12皇帝制度始于秦始皇。
①由来:统一六国后,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或诏、玺)具有人治、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
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4、郡县制:是春秋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P9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特点:垂直管理。
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与宗法制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皇帝任免;诸侯国具有独立性,易发生地方割据;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
高一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一、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二、《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元朝王祯的《农书》;(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三、《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
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
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一历史上册基础知识点毕昇创制泥活字印刷:发明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
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13世纪,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由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_武器的发明:_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到宋代,设有专门的作坊,制作各种_武器——火器。
南宋时创制“突火枪”,宋元年间发明“火铳”。
_武器使用的影响:1)改变了战争的方式,从此进入到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2)13世纪,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复习知识点归纳5篇第一篇: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古代社会是中国历史的核心内容,重要程度不容忽视。
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中国古代主要的历史朝代及其时期特点。
例如夏、商、周、秦、汉等历朝历代的国家制度、政治形势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中华文明的主要内容及其结构组成。
比如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与成就。
3.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包括封建制度、宗法等社会制度;农业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等。
第二篇: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汇集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
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百官制度的运行模式等。
2.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发展。
特别是作为华夏文明的延续,明清时期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和启示。
3. 明清时期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如吴三桂、明夷待诏等历史事件以及权妃、萧宸珍等重要人物。
第三篇:世界两次大战世界两次大战是全球历史中两个重要的分水岭,带来了深远的后果。
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一战的爆发与世界格局的变化。
包括欧洲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的紧张与矛盾。
2. 二战的爆发及其影响。
例如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倾向等。
3. 两次大战带来的重要结论和启示。
比如“平衡的东西是最危险的”等方面的启示。
以上就是本文的三个例子,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历史,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有所预判。
第四篇:现代化进程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也需要了解现代化进程的相关知识点。
其中包括:1. 西方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包括工业革命、城市化、民主宪政、科技发展等。
2. 中国近代史的现代化进程。
包括晚清的改良派及其改革措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
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内容和挑战。
如国际贸易、跨国投资、信息技术和文化交流等。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地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地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地内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西周地分封: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地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地政治格局(可简记为加强统治)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3第2第汉朝汉朝阁;第51.2.3.4.主”第61.法律形式地变化习惯法——成文法2.法律发展过程公民法(主要是《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地最终完成3.《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地诞生.4.罗马法地核心内容:(1)保护私有财产;(2)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罗马法地影响:(1)维护罗马帝国地统治;(2)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地法律体系,影响深远;(3)对近代欧美国家地立法和司法产生影响;(4)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地有力武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地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地建立1.光荣革命:1688年2.1689年《权利法案》内容: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地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特点:议会地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地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地地位3. 责任内阁制内阁首脑是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第82.对制衡第91.2.3.议制.(2第10课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地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虎门销烟,中国人民禁烟(直接原因)结果:1842年8月签订《南京条约》内容:见课本51页3段要求背诵,可以简单记忆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定关税.影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结果:1858年《天津条约》内容见课本52页第3段中间部分,可简记为:公使驻京;开口岸;赔款;允许游历经商传教;自由通航权.1860年《北京条约》内容:可简记为:承认;开口岸;割地;赔款.影响:主权和领土进一步损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人民反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起义原因:中国面临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运动全过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2年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4.第121.2.第1.(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组织基础(5)军事基础(6)有利时机2.革命团体:(1)1894年第一个兴中会(2)1905年8月,第一个统一地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3.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地民主宪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地进步意义.4.辛亥革命意义:伟大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客观打击帝国主义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创造了条件.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崛起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评价:一次不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封建地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地开端.3.4.。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后来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皇帝制度。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名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并确立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
这一制度显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九卿泛指中央各部门的官员,他们分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如宗庙礼仪、宫廷警卫等。
高一上学期必背知识点历史

高一上学期必背知识点历史在高一上学期的历史课程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既包括历史事件的发生和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包括历史上重要人物的生平和影响。
以下是高一上学期必背的历史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点1. 夏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开国君主是禹。
2. 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朝的最后一个君王是纣王。
3. 周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的统治首都是镐京(今陕西西安),东周的统治首都是洛邑(今河南洛阳)。
4.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争频繁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春秋》和《战国策》的记载,诸子百家的兴起和战国七雄的争霸。
5. 秦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朝代,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君主,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6. 汉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中央集权的朝代,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7. 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8. 隋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统一中央集权的朝代,隋朝的开国皇帝是杨坚,统一南北朝后,建立了隋朝。
9. 唐朝:中国历史上的第四个统一中央集权的朝代,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10. 宋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个中央集权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的都城是东京(今北京),南宋的都城是临安(今浙江杭州)。
二、世界历史知识点1. 古埃及文明:古代埃及的历史、经济、社会结构、法律制度和宗教信仰等。
2.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3.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建筑艺术、军事制度等。
4. 文艺复兴:15至16世纪期间,欧洲出现的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的运动。
5. 大航海时代:15至17世纪,欧洲国家探索新大陆和进行殖民扩张的时期。
6. 法国大革命:1789年至1799年,法国发生的一场著名的社会革命。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笔记一、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开端,也是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
新石器时代起源于全新石器文化,是由晚更新世早部落性社会向晚更新世古代农业社会发展而来。
在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新石器时代有久遥、旧石器、新石器新时期三个阶段。
1、久遥新石器时代:久遥新石器时代是新石器文化的起源时期,约10000~7000年前,地中海地区就已出现新石器文化新型文化兴盛,但是由于存在能源设备落后,缺乏农业科技,文明主义的思想控制不充分,仅仅还处于野蛮的原始社会的早期发展阶段。
2、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发展后的阶段,约6000~5000年前,又称半新石器时代,气候变暖,农业技术繁荣,社会组织结构明显发展,文明特征也逐步显现,包括早期的堤坝建设、采石等文明形式。
3、新石器新时期:新石器时代新时期约5000~3000年前,晚更新世新石器文化面世,大规模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开始,以及采石业的发展。
此外,组织管理结构逐渐完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物品也逐渐丰富,充分说明了新石器文化已达到了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
二、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期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称号的王国——夏朝,这是历史上最早的王朝。
此外,商朝和周朝也是历史上重要的古代王朝。
夏朝,又称夏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称号的大一统王朝。
它的建立是以农奴社会驱动的同时,处在世界原始农业文明的核心地C昦沟地区建立的。
夏朝的社会结构建立在严明的封建社会之上,其制度完善,得到了快速发展。
商朝,又称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约从公元前17世纪左右开始盛行,直至公元前1046年灭亡。
商朝取代夏朝,并采用部落社会的制度和文化,国势显赫,文化发展迅速,是中国史前文化发展的高峰,商朝礼乐制度尤为重要,商代可以称之为中国古代的“文明的初期”。
周朝,又称周穆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一统王朝,它的政权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由秦桧农民起义推翻商朝,联合其他各部族的首领,建立周政权,国策是“大事要弘,小事要夷”。
高一历史必修一1-14课重点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以上的公共权力,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分封内容:土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第2课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所帮助。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1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前2070—前1600):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2、商朝(前1600—前1046):成汤灭夏。
(1)内服外服: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地区。
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商王控制着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
但控制力非常有限。
(2)神权色彩: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二、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封邦建国。
1、分封制(1)概念:保证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建诸侯国。
(2):A、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B、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富庶之处,战略要地,土地人口C、异姓诸候:(姻亲、功臣、先代贵族)待遇不同(3)影响:周王通过授土授民,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巩固了统治。
但是后来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称雄和国家分裂局面。
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的继承矛盾(2)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4)体系:大宗、小宗;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5)影响:既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
3、礼乐制:成为政治生活准则,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三、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和上古部落联盟体制的遗存。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2第2课大一统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分封宗法制逐渐崩溃;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2、统一:前221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在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2、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度(中央政府)。
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为百官之首;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务。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

高一历史上册知识点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一、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中央: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1)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
时间:公元前2070年;都城:阳城;(2)商朝:具有浓郁的神权色彩的王朝时间:公元前1600年;都城: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1)时间: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周;都城:镐(hào)京;(2)分封制:A分封制的内容:土地、人口B分封的对象:王室宗亲、功臣、姻亲、先代旧贵C诸侯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D分封的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3)宗法制:A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是土地、财产和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的方式确定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
D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礼乐制:维护宗法制度的工具。
3.夏商西周的经济(1)农业:A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材料是木、石、骨制,耒(lěi)、耜(sì)等。
B土地制度:井田制。
(名义上为国家所有)(2)手工业:A青铜制造:B丝织业:C官营手工业:代表着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的水平。
由政府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多是军用品和奢侈品,不进入市场流通。
(3)商业:A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
B周朝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二、夏商政治制度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高一上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

高一上历史期中必背知识点一、古代东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秦汉文明的繁荣等。
2. 印度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恒河流域文明、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等。
3. 日本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倭国的建立、天皇制度的确立等。
二、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夏王朝的建立、商朝的崛起与灭亡、周朝的分封制度等。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合并: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战国七雄的兴起等。
3. 秦统一六国和西汉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六国、秦朝的统治制度、刘邦建立西汉王朝等。
三、罗马帝国及其衰落1. 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等。
2. 罗马帝国的鼎盛与衰落:属省制度的建立、克拉克拉勒斯法等社会改革、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等。
四、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与传播1. 婆罗门教的传统和特点:种姓制度、吠舍池罗众、吠舍池罗文化等。
2. 释迦牟尼的人生和教义:佛陀的出家、四圣谛、八正道等。
3. 佛教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传入中国、东晋的建立、佛教艺术等。
五、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唐朝的政治制度:隋唐王朝的更替、唐朝的立国宗旨、唐朝的科举制度等。
2. 唐朝的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唐朝的物产丰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文化交流等。
3. 唐代文化的兴盛:唐代诗人杜甫、李白的作品、唐朝的科技发展等。
六、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政权的建立、宰相制度的确立、科举制度的修改等。
2. 北宋的经济繁荣和外贸活动:农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兴盛等。
3. 宋代文化的特点:诗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科技发明与发展等。
七、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 元朝的政治制度:元世祖的建立、元朝的农奴制度、统治集权的特点等。
2. 元朝的经济和对外交往:元朝的牧业经济、对外通商等。
3. 元代文化的特点:蒙元文化与汉文化的融合、元曲的创作、文人画的兴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两次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与虎门销烟:英国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39年6月,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大量掠夺原料
两次鸦片战争的起止年代:1840-1842年,1856年—1860年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及其内容:1842年。
《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和焚毁圆明园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商船能够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了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等
沙俄侵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英国侵占我国领土香港地区(条约及地图)经过: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1898年强行租借新界。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
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发生天京内讧。
1864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洪仁玕着《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内容及其评价
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土地。
②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目的: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
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②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
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③但它体现的
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
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
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
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水准大大加深了。
高一上册历史重点:八国联军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