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探讨——江西婺源思溪延村、李坑、篁岭对比分析
婺源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
婺源古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背景2011年5月19日,三江学院旅游学院对“中国最美的农村”——江西婺源进行学科专业考察学习。
婺源简介婺源位于赣东北,徽州六县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婺源历史悠久,唐朝开元二十八年建县,隶属皖南徽州有一千多年;故,不仅有“书乡”、“茶乡”之美誉,还应有“官乡”、“商乡”之美称。
其民居宅院、小桥人家都是粉墙黛瓦、深院小窗、飞檐翘角,雕刻精美的徽派古建筑。
从婺源图上看,十多处古村落、名胜景区散布全境,整个县就是一个大的旅游景区。
婺源现有村庄173个,著名古村遍及县域。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婺源各乡村的差异性特色已呼之欲出,如伟人故里—江湾、理学名村—理坑、生态绿洲—晓起、小桥流水人家—李坑、商埠名村—汪口、长寿古里—洪村、徽墨名村—虹关等等。
这些人文旅游资源既显示了婺源徽文化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域的个性特点,又在展示徽文化的共同性上,突出了婺源古村的特殊性和相互间的差别,为观光旅游、文化旅游和摄影、美术专项旅游提供了多元性和丰富的层次感。
本次学科考察路线:第一站:伟人故里—江湾;第二站:商埠名村—汪口;第三站:小桥流水人家—李坑;第四站:生态绿洲—晓起。
江湾,钟灵毓秀,文风炽盛。
自宋至清,这里养育了状元、进士与仕宦38人;走出明代抗倭名将江一麟、宫廷太医江一道、清代朴学大师江永、民国教育家江谦等贤仕和一代伟人江泽民。
江湾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中。
聚落北部后龙山逶迤东去,山上林木葱郁,其“仙人桥”是古人实践风水理论的杰出典范;南侧梨园河呈太极图“S”形,由东而西蜿蜒流过。
这里既有保存尚好的御史府、中宪第等明清官邸,又有滕家老屋、培心堂等徽派商宅,还有江永讲学的受经堂,东和、南关、西安、北钥四座古门亭,岳武穆构筑的岳飞桥,明代剑泉井等。
汪口,山环水绕,风景秀丽,得山水之灵气,地灵人杰,是古徽州一方“徽秀钟灵”之地,历史上这里风鼎盛,人文蔚起,经科举中进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员73人,著书立说,以斐然文采名于世者9人著作达27部,还走出了一大批商贾四方的徽商富贾和精杏林,工篆刻、善书画的名士贤达。
最新婺源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1、巧用资源打“分类 牌 ”。
婺源虽然以徽派民居见长,却没有黄山、这样的名山名水, 也没有西递、宏村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但婺源充分利 用了12个中国民俗文化村、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10个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等人文资源,全景式分类展示婺源乡 村旅游,通过“景区式”、“博物馆式”、“分区保护 式”、“原始生态式”和“原生态景区式”等模式,保护 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婺源旅游区域状况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是山区县,呈椭圆形。 一、自然条件 1、 地貌 属丘陵区,地形上呈“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的特征。山地占总面积的 83.09%,婺源县 为中亚热带东南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度17.9℃。春、秋 短,冬、夏长,季节特征明显。日照较短,雾日较多,年无霜期250天左右。 2、水系 3、 生物资源和植被 二、 社会状况 1、行政区域变迁 婺源古属“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建县,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建县 至今已有1265年。 2、人口与民族 婺源古称山越之地,4000多年前就有居民劳动生息。汉族占99.9%以上 本县人口主要聚居在河谷地带及溪流沿岸。丘陵地区人口较多,山区人口较少。由于山多 田少,外出经商 谋生成为习俗。生活在本县的实际人口低于统计人口,婺源县有着相当宽 裕的生态空间。 3、交通 黄山机场、景德镇机场、婺源火车站 三、经济发展 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婺源虽地处华东,但与长三角发达经济区的链接滞缓。传统农业色彩浓 厚,工业颇为薄弱,长久以来,经济实力不强。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婺源,为婺源的 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 “旅游大县,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发展生态经济,优先发展文化与生态旅 游业”的发展思路。 四、文化概况
旅游扶贫与贫困治理的“篁岭模式”
百村社会治理调查旅游扶贫与贫困治理的“篁岭模式乃刘爰华**刘爱华,江西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 (批准号18@ZH011)子课题“百村社会治理调查” (180ZHO11-O32O19O417),文旅部文化和旅游研究项目"民俗认同与中华传统节俗资源创造性转化研究” (18DY21)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2批特别资助“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民俗传承机制创新研 究” (2019T1205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村积极挖掘并重构本地独有农俗,使篁岭“晒秋”成为响亮的民俗节庆品牌。
在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旅游产业扶贫成效明显,并探索出旅游扶贫与贫困治理的“篁岭模式”:即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挪穷窝”工作、注重参与式扶贫和促进内生式发展等重要策略,积极发挥旅 游反哺功能或旅游溢出效应,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升贫困治理能力。
【关键词】旅游扶贫 篁岭 晒秋 贫困治理一、民俗反哺:旅游扶贫与村落民俗资源 利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探索中,各地积极探索新的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开展诸如旅游 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非遗扶等。
旅游扶贫的发展也从自发到自觉,并且逐渐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旅游扶贫为何深受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扶贫攻坚任务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
笔者认为可能存在如下原因:我国旅游业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粗放发展阶段,步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阶段,产业发展形势较好,衍生产业链长;我国旅游资源丰 富,区域分布广泛,自然禀赋和地区差异较大,群众覆盖面广;旅游扶贫属于中观层面的实践,在产业扶贫的范畴内,目标明确,可操 作性强;旅游扶贫更多依托于乡村旅游资源。
乡村旅游资源属于生态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其“绿水青山”可以转变为“金山银山”。
江西婺源的可行性分析
江西婺源的可行性分析1. 简介江西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是中国传统村落和生态文化保护示范区,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
婺源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2. 自然资源婺源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景区内有千年古村落、山峦叠翠、清澈湖泊、茂密森林等丰富的自然景观。
这些景观为婺源发展旅游业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同时,这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英矿、钨矿、铁矿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
3. 历史文化婺源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清代古民居、明代碑刻、古桥等。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为婺源的旅游产业提供了独特的人文景观。
4. 地理位置和交通婺源地处江浙沪皖四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婺源县城与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大城市相隔不远,有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
这使得游客可以轻松前往婺源,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5. 旅游基础设施在婺源,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好的建设和发展。
景区内有舒适宜人的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满足了游客的各种需求。
此外,景区还配备了导游、旅行社等服务机构,为游客提供专业的旅游指导和咨询。
这些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婺源的旅游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6. 当地政府支持婺源地区的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为此提供了大力支持。
政府在旅游开发、景区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推动了婺源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政府还积极吸引企业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旅游业的发展中来。
7. 可持续发展婺源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积极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政府加强了景区的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确保了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婺源还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强了他们对旅游业的参与和支持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
Further Cover 深度涉足引言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消费市场不断改革升级的背景下,文旅融合逐渐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江西婺源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旅游业作为婺源的支柱产业,对婺源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婺源十分重视“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如何使乡村旅游和文化深度融合,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因此,本文以江西婺源为例,在借鉴优秀经验和剖析现存不足的基础上,探究并构建文旅融合路径,以期为全国各地乡村提供借鉴,从而达到助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目的。
一、婺源文旅融合的发展概述(一)婺源文旅融合发展的条件基础1.婺源地处优越的地理位置婺源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地处江西、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是古徽州六县之一,被列为“全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
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紧密相连,交通便利,气候温和,峰峦叠翠,碧溪环绕,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
婺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帮助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以及特色人文内涵,吸引了千万游客慕名前来。
2.婺源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婺源自古文风鼎盛,历史悠久,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截至2019年,婺源共有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和1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
除此之外,婺源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涵盖民俗、舞蹈、传统手工艺、戏剧等多个方面,不仅展示了婺源的历史底蕴,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中央地方政策的引导扶持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法律政策进行引导扶持,共同推动乡村文旅融合的健康发展。
在中央方面,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的国内形势、结合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的重要决策。
婺源篁岭调研报告
婺源篁岭调研报告
篁岭位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是中国传统的竹林景区。
为了深入了解篁岭的旅游发展状况,我于某年某月某日前往进行了调研。
首先,篁岭景区的自然环境非常优美。
这里拥有茂密的竹林,翠绿的竹叶随风摇曳,给人一种宁静和清新的感觉。
同时,篁岭还有一些自然景观,如飞瀑、溪流等,增添了旅游的乐趣。
其次,篁岭景区的旅游设施相对较为基础,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景区内有一些小吃摊和手工艺品店,但缺乏高档的餐饮和住宿设施。
此外,景区内的交通也不够便利,游客前往篁岭需要多次换乘公交车或出租车,不太方便。
此外,篁岭景区的营销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景区的宣传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海报、宣传单等方式,未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
建议景区加强在互联网平台的宣传,如建立官方网站、开展线上促销活动等,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最后,篁岭景区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我的观察中,景区内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如游客乱扔垃圾、损坏植被等。
加强景区的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应增加巡逻人员或志愿者,并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培养良好的旅游行为。
综上所述,篁岭景区作为中国传统的竹林景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力。
然而,目前景区的旅游设施、营销方式和管理
还有待改进。
建议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营销手段,加强景区管理和维护,提升篁岭的旅游品质和吸引力。
从江西婺源“篁岭模式”看乡村振兴
从江西婺源“篁岭模式”看乡村振兴4月初,【博主讲堂】徽州站结束后正值清明时节,薄著老师团队决定对周边文旅产业进行考察一番,这便有了对“篁岭模式“的研究。
篁岭,是江西省婺源县的一个古村落,目前是一个网红旅游景点,在年轻旅游潮人中颇有名气。
出发去篁岭之时已过了油菜花期,没有黄色花海增色的篁岭景区却依旧迎来了趋之若鹜的车辆和游客,篁岭的火爆程度有点出乎我们意料。
前往篁岭之前,我们相继考察了西递、宏村等知名度很高的传统文旅小镇,游客数量却远在篁岭之下。
经过漫长的排队,我们终于坐上了索道,途中俯瞰着在蓝天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翠绿的梯田,因排队而产生的些许烦闷瞬间消散,放松身体,随着轻晃的车厢往山深处驶去。
缆车将我们送到古村,高低错落而颇具历史风韵的徽派建筑随即映入眼帘,摩肩接踵的游客在这狭长蜿蜒的石板路上攒动,仿佛一个天上的街市,举着相机四处拍摄,每一处都是别处难遇的情景---游客在这里都很兴奋而悄然。
抬头看是五颜六色而独具一个的晒秋景观,再往远看,是起伏绵延的青山,而路过的篁岭天街、鲜花小镇、花溪水街等特色景点,都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随性往文艺别致的米酒屋、小茶室一坐,又对篁岭多了一份微醺而甜蜜的记忆。
随着夜幕降临,篁岭天街的街灯在散去的喧闹声中陆续亮了起来,仿佛置身《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篁岭之行,带给了我们不少美的体验。
然而根据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显示,篁岭景区开发前,村民中大部分年轻人在外务工,平时只有老人与小孩留守村庄,整个村庄呈半空心化的萧条景象。
由于篁岭村农民的生活生产资料大部分都在山下,交通极为不便,环境卫生、教育、医疗条件极差,在住村民人心思迁,有条件的都在逐步外迁。
秋冬季节,村民生活严重缺水,而汛期因街巷排水不畅发生过几次局部山体滑坡人员伤亡事故,在政府鼓励下,村民在1993年和2002年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集体搬迁。
婺源考察报告
婺源考察报告篇一: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婺源民居建筑考察报告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考察时间:从20年7月14日至7月23日考察过程:江西婺源,一个让建筑师,摄影师心向往之的地方,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传说中的“最美的乡村”,在这次民居建筑考察中,我们小组住宿在李坑,主要考察了大理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
住宿几天下来,我们发现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大家评价这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李坑,我觉得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
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李坑,让我觉得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李坑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
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
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
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理坑。
这个以“理”为名的村子是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
它建村于南宋初,自元代始,村子渐盛,科第蝉联,尤其在明代官宦屡出其村,他们显官在职之时或年老返乡之后,便致力于营造邸第,以耀祖光宗。
至今,以官邸宅第为主体的明清古建筑有130橦之多。
理坑与李坑是两个不同的地方。
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是个美到让人视觉疲劳的地点。
我们主要对诒浴堂做了它的建筑考察,对理坑诒浴堂通过测量,调查,采访等方法对它做了具体的历史背景,建筑面积,房屋尺寸等等的测绘。
它是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宅地,厅堂梁枋全部用木雕装饰,梁枋之有雕刻精致的梁托,梁柱之间饰有木雕挂落,形象生动,雕工精细,前方大梁上雕刻“九世同居”。
婺源篁岭 案例借鉴
婺源篁岭案例借鉴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婺源篁岭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
这里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婺源篁岭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尤其是那一片片茶园、竹海和丰富多彩的田园风光,宛如一幅幅绝美的画卷。
每到秋天,篁岭的竹林便被火红的枫叶点缀,构成了一幅秋色宜人的画面。
而在阳光下,茶园里的茶树亭亭玉立,摇曳生姿,勾勒出一幅青翠欲滴的水墨画。
篁岭的风景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婺源篁岭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篁岭村庄保存着大量明清建筑,石板街道和古老的鳞次栉比的石屋组成了这个古朴的村庄。
走在村庄里,仿佛置身于古代,回到了历史的长河。
篁岭还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如传统的歌舞、乡村戏剧和手工艺制作等,展示着当地丰富的民俗风情。
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业,婺源篁岭需要在保护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下功夫。
保护环境是最重要的。
应该采取措施控制游客数量,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加强生态修复,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应该培训更多的专业人才,提高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保护传统文化。
应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深刻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婺源篁岭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一个独特的旅游胜地。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保护传统文化,让这个美丽的地方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第二篇示例:在江西婺源县的婺源篁岭景区,有着独特的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婺源篁岭以其迷人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婺源篁岭具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对其他旅游景区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婺源篁岭在景区规划和建设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婺源考察调研报告
婺源考察调研报告【婺源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婺源,坐落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中国的东南沿海经济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方。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婺源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以及经济发展状况,为进一步挖掘和推进这一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自然风光婺源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闻名,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清山,这座被誉为“仙境”的山峰,拥有壮丽的山势和清澈的溪流,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婺源还有许多古村落,如江湾、李坑和思溪等,这些村落保留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活化石”。
三、人文历史除了自然风光外,婺源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徽州文化是婺源的一大特色,这种文化融合了汉族文化和徽派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婺源的古建筑保留着丰富的徽派建筑风格,如祠堂、庙宇和民居等,使人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经济发展婺源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产业包括茶叶、水果和蚕桑等。
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婺源开始逐渐转型升级,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
婺源的古村落和自然景观成为吸引游客的热点,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婺源在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
五、问题与建议尽管婺源在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如道路交通和旅游设施等。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如景区的服务态度和旅游信息的发布等。
最后,婺源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更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以吸引更多游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加大对婺源的投资,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监管,确保景区的秩序和环境良好。
最后,鼓励企业创新,开发更多具有婺源特色的旅游产品,提升整体竞争力。
六、结论综上所述,婺源以其丰富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和发展的地区。
文旅融合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提升研究——_以婺源县思溪延村为例
朱文泺 ZHU Wenluo河北工业大学,天津300401(Hebei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300401 Tianjing)32摘要: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有效更新极为重要。
以婺源县思溪延村为例,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出发,分析思溪延村人居环境现存的问题,对其进行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活化策略。
思溪延村的人居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空间发展紊乱、文化空间传承受阻以及社会空间矛盾突出几个方面。
通过构建思溪延村人居环境更新“生活―文化―社会”优化更新机制,焕发村落内在活力,促进思溪延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居环境;文旅融合;传统村落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 and i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o maintain the effective renewal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Taking Sixiyan Village in Wuyuan County as an example ,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Sixiyan Vill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 and proposes targeted activation strategies.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firstly, the living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Sixiyan Village mainly focus on three aspects : disordered development of living space , hindered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space , and prominent social space contradictions. Secondly, by constructing a mechanism for optimizing and updating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Sixiyan Village through "life culture society", we aim to revitalize the inherent vitality of the villag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Sixiyan Village.Key words: living environment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 traditional villages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2095-0705.2023.06.032收稿日期:2023-07-22作者简介:朱文泺(1997—),男,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居环境可持续性创新设计。
写生思溪延村考察报告2000字
写生思溪延村考察报告2000字本次考察为婺源的东线景区。
主要考察了思溪延村,大鄣山景区,李坑,汪口,晓起,等地。
行程第一天去的是思溪延村,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著称,若逢雨天,(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
庄园特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
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
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
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印象颇深的是李坑。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在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
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
在婺源,风景到处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风景,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出现。
有时候车一拐弯,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于古树青山之间;有时候一回头,远山尽处,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
一、婺源建筑群体格局特点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体现,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产生徽文化的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
徽州四周群山环绕,使徽州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的地域社会,民俗单元,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俗、民情的徽州文化和徽派建筑。
(1)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这和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
结合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谈谈婺源县旅游发展的认识
结合旅游目的地营销理论,谈谈婺源县旅游发展的认识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原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
婺源有句古话:“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过去的婺源十分贫穷,要想过上好日子,必须走出大山。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饶市委、市政府和婺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依托婺源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把乡村旅游作为婺源的核心产业、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坚持“以村兴旅、以花作媒、以绿当底、以文铸魂、以客为先”,打响了婺源最美乡村品牌。
乡村旅游的发展,让婺源农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带动了全县三分之二群众就业创业,成为开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如今,因为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婺源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一、婺源乡村旅游资源概况1.婺源,人杰地灵。
婺源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蕴育了朱熹、詹天佑、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婺源也是同志的祖籍地。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婺源绿茶是香天下的江西茶“四绿一红”之一。
婺源是中国古村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全县拥有传统村落101个,拥有理坑、汪口、篁岭等7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凤山、晓起、江湾等27个中国传统村落。
婺源非遗文化绚丽多彩,有源于远古的傩舞、历史悠久的徽剧,体现“敬、和、俭、静”的茶道,还有别具情趣的抬阁、灯彩、鼓吹等,其中徽剧、傩舞、徽州三雕、歙砚制作技艺、婺源绿茶制作技艺5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婺源,山清水秀。
森林覆盖率达 2.6%,是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全县共开发精品景区30多个,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4个,4A级以上景区数量居全国县级之最,也是全国唯一的以县命名的全域3A级景区;有江西省5A级乡村旅游点3家,4A级乡村旅游点3家,3A级乡村旅游点19个,省级工业旅游点3个;先后荣获了中国旅游强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中国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30多张国家级旅游名片。
婺源篁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婺源篁岭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婺源篁岭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北部,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景观而闻名,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然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婺源篁岭也面临着一些现状和未来的趋势。
本文将对婺源篁岭的发展过程、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婺源篁岭作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发展历程十分丰富多样。
最初,篁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历史吸引了旅游者的眼球。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婺源篁岭的知名度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涌入这个地区。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商务和酒店业也逐渐兴起。
篁岭成为一个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旅游资源的旅游目的地。
婺源篁岭的发展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篁岭的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优势之一。
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休闲胜地。
其次,婺源篁岭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传统的建筑风格、历史悠久的村庄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都使得篁岭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景点。
此外,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质的服务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然而,婺源篁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首先是人流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文化冲突。
游客的涌入使得婺源篁岭的环境负荷增加,很多自然景点遭受到人为破坏。
同时,文化冲突也随之而来,传统村庄的居民面临着生活方式的变革和价值观的冲击。
其次,婺源篁岭的旅游业还存在着单一性和依赖性的问题。
目前,篁岭主要依靠旅游业来发展经济,一旦旅游业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篁岭的经济也会受到冲击。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婺源篁岭应该发展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除了旅游业,可以考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等其他领域,以降低对旅游业的依赖。
此外,应加强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力度,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管理等方式来减少环境负荷。
同时,政府部门还可以加强文化保护,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来传承和保护婺源篁岭的独特文化。
未来,婺源篁岭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
创造性破坏视角下的传统村落空间商业化变迁研究——江西婺源李坑
江西婺源李坑 村 、汪 口村 、江湾 村对 比分析
Cr e a t i v e De s t r u c t i on a nd Com m e r c i a L i z a t i on o f Tr a di t i on a l Vi l l a g e s :L i k e ng , Wa n g k ou a n d J i a n g wa n i n W u y u a n I Ch i n a
c o n s u mp t i o n s p a c e. Th i s s t u d y i s t o de t e r mi n e i f t h i s t r a n s f o r ma t i o n, k n o wn a s。 ’ c r e a t i v e d e s t r u c t i o n ” . i s u n d e r wa y
i n Chi n a’ s t r a d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e s , a n d t o u n c o v e r t h e mo t i v a t i on s t h a t a r e dr i v i n g t h i s c h a n g e. T h e s t u d y f o c u s e s o n t h r e e t r a di t i o n a l v i l l a g e s ,L i k en g, Wa n gk o u, a n d J i a n g wa n i n Wu y u a n, wh i c h s h a r e s i mi l a r cu l t u r a l a s s e t s .B a s e d
婺源篁岭调研报告
婺源篁岭调研报告【婺源篁岭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为了深入了解婺源篁岭的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更好地推进婺源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对婺源篁岭进行了实地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婺源篁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2. 调查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3. 研究婺源篁岭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三、调研内容1. 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婺源篁岭地处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山势险峻,植被繁茂,空气清新。
同时,篁岭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飞流直下的瀑布、悬崖峭壁等,非常吸引游客。
此外,篁岭还有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如古老的村落、古建筑等。
这些景观展示了篁岭深厚的文化底蕴。
2.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篁岭地区的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不便:篁岭地区的交通条件较差,道路狭窄,游客到达篁岭较为困难。
(2)基础设施有待提升:篁岭地区的旅游设施相对简陋,游客在篁岭游玩过程中有一定的不便。
3.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篁岭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较为缓慢,存在以下问题:(1)旅游产业结构单一:篁岭地区的旅游业主要以自然风景为主,缺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2)宣传不到位:篁岭地区的旅游资源宣传力度不够,很多游客对篁岭了解有限;(3)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篁岭地区的一些旅游服务设施存在问题,游客的满意度不高。
四、调研结论通过对婺源篁岭的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婺源篁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潜力;(2)目前篁岭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交通和基础设施有待提升;(3)为了推进婺源篁岭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
五、建议为了促进婺源篁岭旅游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篁岭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篁岭的旅游知名度;(2)改善篁岭地区的交通条件,提高游客的便利度;(3)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提升服务质量;(4)拓宽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婺源篁岭调研报告范文
婺源篁岭调研报告范文婺源篁岭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为了全面了解婺源篁岭的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及发展概况,我们组织了此次调研活动。
婺源篁岭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资源,是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掌握婺源篁岭的现状,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内容及方法1. 调研内容:了解婺源篁岭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深入研究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其发展潜力和面临的问题。
2. 调研方法:采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方式,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三、婺源篁岭概况1. 地理条件:婺源篁岭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北纬29°59',东经117°55',总面积约为200平方公里。
地势起伏,山峦重叠,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和湿润。
2. 自然环境:婺源篁岭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悬崖、峡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以及珍稀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其中,篁岭瀑布是其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
3. 人文资源:婺源篁岭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和文物。
其中,湖宜阁、双桂桥、碗来村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此外,篁岭的民俗文化也十分丰富,如篁岭书院、篁岭茶文化等。
四、旅游资源开发1. 发展现状:目前,婺源篁岭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为有序,拥有一批优秀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
游客可以在此体验自然风光、探寻历史文化,并参与篁岭特色的农业体验活动。
2. 问题分析:然而,婺源篁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如道路交通、公共厕所等。
其次,旅游服务水平还有提升的空间,包括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
此外,篁岭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还不够有效,需要加大宣传力度。
五、可持续发展建议1.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道路交通的建设,提升交通畅通度;增设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江西婺源600年历史村落渐商业化,最美中国符号流于形式
江西婺源600年历史村落渐商业化,最美中国符号流于形式
少年心之旅 2018-05-01 14:40
“最美乡村在婺源,山川秀丽甲东南”,婺源是唯一一个以县城命名的国家AAA级景区,全县共有一个5A级景区江湾,李坑、汪口、思溪延村、大鄣山卧龙谷、灵岩洞、严田古樟等11个4A级景区,还有一批精品景区,是4A级景区最多的一个县。
但如果婺源只选一个地方来玩,那么这个地方非篁岭莫属了,因为它集合了婺源6大景观,有徽派建筑,有花海梯田,有原生古树,有峡谷奇观等,最重要的,还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景观,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正是这一系列令人赞不绝口的景观,让这个近600年历史的古城落日渐走红,但也衍生出一些问题。
篁岭属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这里的景观可谓是梦里老家,影视天堂,上篁岭需要坐索道,因为这是一个建在山崖上的徽州古村落,同时这里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是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其晒秋景观最为被人所追捧。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特别是在秋天丰收的季节,家家户户晒出自己一年的劳动成果,场面恢弘壮阔。
但景区火了之后,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听当地司机说,在其他三个季节比较“少晒”的情况下,景区会雇佣人每天固定时间把一些谷物摆出来,然后傍晚的时候收回去,有时候晒的压根不是这个季节的产物,为了让游客不失望而归,晒秋逐渐变成一种商业行为。
最美中国符号似乎流于形式,如果篁岭真的沦为为游客而晒的“最美中国符号”,你是否还会喜欢?。
婺源调研报告
婺源调研报告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婺源作为旅游目的地。
然而,目前对于婺源旅游的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婺源旅游的现状和潜力,为进一步发展婺源旅游提供参考意见。
二. 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在婺源地区随机选择了200名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他们对婺源旅游的认知、满意度以及未来的旅游意向。
2. 实地考察我们分别参观了婺源的风景名胜区、农田景区和古村落,观察了旅游设施、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深度访谈我们对婺源的旅游从业者和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于婺源旅游产业的看法、问题和建议。
三. 调研结果与分析1. 游客认知和满意度71%的受访游客认为婺源是一个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94%的受访游客对婺源的自然景观表示满意,但仅有36%的受访游客对婺源的旅游设施和服务表示满意。
2. 旅游潜力与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婺源具备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历史,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
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等建议,以进一步挖掘婺源旅游的潜力。
四. 调研结论与建议1. 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2. 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
3. 发展文化旅游,弘扬婺源的历史文化特色。
4.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婺源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婺源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我们相信,通过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婺源的旅游业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探讨——江西婺源思溪延村、李坑、篁岭对比分析焦梦菲,董英伟摘要:伴随着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村落作为旅游目的地,因其迥异于城市的乡村景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旅游吸引力成为新热点。
然而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传统村落原有空间格局、建筑、生活氛围被打破的情况,导致了传统村落过度商业化和商业符号化的问题。
基于对江西婺源县思溪延村、李坑村、篁岭村不同旅游开发模式在经济收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景观维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梳理不同旅游开发模式的适用情况,探讨以乡村遗产保护为主导的传统村落与以旅游服务主导的传统村落的多元发展之路。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江西婺源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兴盛发展,一部分具有特殊自然景观、悠久历史、独特文化、丰富历史文化遗产禀赋的传统村落,因其资源与景观的稀缺性和独特性、迥异于城市的生活体验、休闲游憩功能成为旅游的新热点。
近些年,随着传统村落旅游开发程度的增加,与商业化相应而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矛盾逐渐凸显。
过度开发打破了传统的村落结构,改变了村落的空间景观和生活氛围,对村落传统建筑也造成一定的破坏,与整体氛围不符的现代商业形态等开始出现,与休闲度假相关的场所和活动成为村落主体,而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村民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出现经济、社会、文化排斥,逐渐被隔离或边缘化。
江西婺源古村落群,地处江西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之处,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明清时代的徽式建筑几乎遍布全县各乡村。
本文选取严格管控下保有历史遗产风貌、商业化程度较低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思溪延村,基于公司整体开发与居民自主经营发展为符号化商业空间的李坑,以及开发公司整体打造的舞台化古村篁岭,三类旅游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进行研究,通过实例分析,梳理不同旅游开发模式对传统村落的影响,探索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可行之路。
1 婺源旅游发展概况1.1 婺源历史地理概况婺源隶属上饶市,位于江西东北部,处赣、皖、浙三省交界一带,生态环境优美和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素有“书乡”、“茶乡”之称。
其历史悠久,相传其商周时期属扬州之域,春秋为“吴楚分源”之地;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置婺源县,县治设清华,隶江南西道歙州管辖;宋宣和三年(公元 1121年)歙州改为徽州,婺源隶徽州管辖;1952年10月,划归江西省上饶专(地)区(现为上饶市),至今仍属江西省上饶市管辖。
图1 婺源县区位图1.2 婺源传统村落旅游资源特点分析婺源的传统村落一般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黛瓦粉墙极具特色,做工精美、风格独特的“三雕”(石雕、木雕、砖雕)更是中国古建筑中的典范。
截至2016年3月,婺源全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1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个(沱川理坑、江湾汪口、思口延村、浙源虹关和思口思溪)、中国传统村落19个。
图2 婺源县旅游资源分布图婺源县村落旅游多以古村古镇田园风光、乡村特色文化,以及遗留至今、保存较好且具有欣赏价值的聚落建筑为核心旅游吸引物,其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婺源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基础较好,田园风光秀丽,建筑精美,尤其是春季油菜花海映衬黛瓦粉墙的别致景色。
封建社会时期,村里的商贾、学者、高官事业有成之后大多会衣锦还乡,修筑私宅、改建村庄,利用其财富与学识,为全村人营造美如山水画卷的村落环境,以明清时期最盛。
(二)婺源传统村落年代久远。
婺源古镇古村大都有几百年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清甚至更早的历史。
以思溪延村等为例,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元丰年间,村中的传统建筑大都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且保存较完好。
(三)传统村落旅游资源较为脆弱。
以油菜花田形成的独特景观容易因游客数量过多,以及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收到破坏;传统村落中的古建筑历史久远,大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很难修复;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也因为各种原因受到严峻的考验。
(四)婺源的文化地域特色明显。
具体表现婺源古村彼此之间在建筑风格、风俗习惯、服饰文化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村与村之间,即使地理位置相近,也会受经济基础、宗族文化等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
以建筑风格为例,黛瓦粉墙的徽派建筑颇具地方特色,造型考究,木制的二层榀架,住宅连着住宅,外围以高耸的出山马头封火墙作为宅第之间的界限;外墙、门楼水磨青砖雕琢并镶嵌装饰,木雕、石雕、砖雕图案多样,寓意丰富;堂屋有三间式、四合式、大厅式、穿堂式,均以“天井”采光和导引雨水;内部的梁枋、斗拱、门楣、窗棂之上,皆雕刻吉祥寓意的纹饰,寄托人们的美好希望。
(五)宗族文化浓厚。
以延村金姓为代表的婺源古村各姓氏大都设有自己的宗祠、族谱等,婺源景区中就有汪口俞氏宗祠、百柱宗祠等特色景点。
1.3 婺源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婺源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其旅游发展在全国传统村落中,起步较早且发展较快。
婺源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其传统村落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各具特色。
1993年,香港摄影家陈复礼举办了“中国最美的农村——婺源”主题影展,成为婺源旅游发展的起点[1]。
婺源具有发展旅游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环境。
从旅游市场来看,婺源地处黄山、庐山、三清山和景德镇之间的地带,旅游区位优越,有较好的旅游客源市场。
基础设施方面,婺源县交通便捷,婺源、江湾镇都设有高速公路下道口,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主要村落均设有景点游客中心,村内有农家乐等可为游客提供食宿。
旅游开发方面,婺源县自2000年起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运营,吸引民资和企业参与婺源传统村落旅游的开发;2007年成立婺源县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形成统一经营的模式,有力推动了婺源传统村落旅游发展。
Mitchell提出的遗产性乡村创造性破坏的六阶段分析模型[2],将传统村落的商业化进程分为前商业化阶段、初级商业化阶段、高级商业化阶段、初级破坏阶段、高级破坏阶段和后破坏阶段6个阶段[3],传统村落的发展经过一个从商业化投资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博弈的过程,居民从支持商业化、到意识到商业化负面影响、再到部分迁出,最终达到一个只有少数居民留守、非遗产性投资占主导的状态,传统村落从生产式乡村景点演变为后生产式遗产景观,继而演变为非生产式休闲景观,转变成为一个旅游点。
基于这一理论,婺源的旅游发展目前应处于高级商业化阶段和初级破坏阶段,经过近30年的发展,婺源地区的商业化投资有一定规模,部分村落甚至出现过度商业化的情况,而保护主义者积极反对非遗产型的投资及其对遗产的破坏,在部分居民从事旅游工作的同时已有部分居民意识到商业化的负面影响。
基于以上,不同传统村落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婺源村落群呈现多元发展模式。
图3 婺源县旅游发展示意图2 婺源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模式本文选取严格管控下保有历史遗产风貌的思溪延村、商业空间符号化的李坑和舞台化古村篁岭三类旅游开发具有代表性的村落进行研究。
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思溪延村的旅游模式以游客自行游览明清古建筑为主,当地居民参与度低,村落的商业化程度低;李坑的旅游开发采用公司开发和当地居民自主经营的模式,村落具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商业化程度较高,商业空间趋于符号化,但仍保留有一定生活氛围的传统村落;篁岭则采用了最为“极端”的方式,由私人企业承包,迁走所有原住民,利用古建筑打造专门的“旅游景区”。
2.1思溪延村旅游开发模式思溪延村位于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境内,由延村和思溪村两个自然村组成,分别于2008年第四批和2014年第六批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于2012年和2013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在依循相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思溪延村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旅游开发。
延村和思溪的民居规模庞大,造型考究,以儒商文化为其特色,“虽为贾者,咸近士风”,建筑、院落无不体现儒商风范,题客题匾,设庭院、凿景窗、置盆景、石桌石凳、花坛水缸,一应俱全。
基于商宅建筑这一独特旅游资源,思溪延村整体的旅游模式以游客自行游览明清古建筑为主,商业化程度较低,居民的参与程度较低。
思溪村曾为《聊斋》、《青花》等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地,以此发展起来的摄影、写生旅游和体验式旅游,近些年也有所发展。
村里的年轻人多在外打工经商,留下的居民以老人和孩子为主,以村中种植水稻、茶叶、红薯、油菜等作物为主业,旅游开发为居民带来的收入基本为百姓家里招待游客吃住的收入(除农家乐,普通村民家也可招待游客吃住)。
值得一提的是,延村目前正在着力打造特色民宿村,村中的传统建筑多被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商人购买,用于民宿开发,以将军府为代表。
将军府又称福绥堂,原为商宅,系于清朝乾隆末期所建,因住过左宗棠和唐式遵两位将军而得名。
2014年,婺源茶艺文化传承人方秀瑛与另外两名同伴,将将军府打造成了一个以婺源茶道为特色的高端民宿旅馆,在其带动下,近两年延村民宿迅速发展。
这一过程造成了非常突出的问题,大量传统建筑被圈为工地因而闭门谢客,还有一些没有任何原因公示却门户紧锁,令游客难以接近,有损游客对思溪延村的旅游体验和整体印象,也妨碍了思溪延村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展示。
思溪延村的旅游开发模式,优点十分鲜明,即传统村落的生活方式得到了较好保留,村落结构、街道格局和建筑环境都基本保有原貌,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古村生活,感受古村气息。
不过其缺点同样突出,由于开发程度较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有效的景区管理,村落的公共设施如洗手间、垃圾桶等以及旅游相关服务设施如餐饮住宿服务不足。
此外,景区游览缺乏统一规划,导览系统欠缺,游客往往会不知该游览什么、不知在游览什么、不知该如何游览,这些都使得思溪延村整体游客体验较差。
2.2 李坑旅游开发模式李坑的旅游开发采用公司开发和当地居民自主经营的模式,随着村民自发进行的无序经营活动日益增多,李坑逐步演化成为一个以“小桥流水人家”为典型符号的溪水两岸的商业空间。
2001年初,李坑旅游开发公司成立,投资兴建了村口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厕、垃圾箱及青石板游步道等设施,使李坑游客迅速增加。
在主干道和李坑溪涧两侧村民和秋口镇居民陆续开设了20家餐馆、旅馆和20余家商店[4]。
在供不应求的利好驱动下,村民大规模进行商业开发活动,商业客栈、餐馆、店铺成为景区游览线路上的主要景观,很多村民改建后的建筑风格、外墙立面和门面并不符合古村和田园风貌,出现许多不属于徽州民居风格的元素;每家每户都在溪上架起小桥,并加宽驳岸以供自家商业经营使用,导致作为李坑核心景观的水道变窄,严重破坏了原有乡村景观;游线两侧的过度开发导致商业集中布置,游线附近村民外迁现象严重,原有的村落生活交往中心如戏台等让位于主要游线[3],原有生活氛围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