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11-24 22:23一、经济增长方式:通常指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以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
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方式分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增加资本、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和问题1、经济效益低下,投入多、产出少,影响国力迅速增长:2、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3、一度投资需求膨胀,经常造成总量失衡;4、粗放型生产方式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新产品,旧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国际市场上销售越来越困难;5、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6、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⑴底子薄、条件差;⑵传统观念束缚;⑶就业压力过大;⑷教育事业和科技水平规模小、投资不足,人员素质不高;⑸干部政策阻碍;⑹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分散,规模小型化,大量重复建设;⑺经济体制改革滞后。
三、发展要求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归根到底要依*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做好职工的教育和职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2、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全面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⑴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努力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的界限,通过联合投资、联合生产以及专业化分工协作等手段来发展规模经济,提高规模效益;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长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比的内在动力,使企业自觉地加强管理,在现有企业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使实现集约型增长的有效手段;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大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的贡献3、在体制转变中,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逐渐认识到,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了。
为了更好地引领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我们需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
从宏观上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结构性改革。
结构性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加强创新能力等方面来推动。
我们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走转型升级之路,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改进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构建共建共享的新型经济发展格局。
从微观上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供应链效率。
我们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积极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改进生产工艺和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开展技术合作与转化,加快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方向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际话语权。
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帮助,特别是在
融资、创新、人才等方面,帮助他们削减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务之急,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来推进。
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定信心,聚焦重点,以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为主旋律,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突破。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比如,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这两年的50%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从资源投入与产出看,2004年,我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但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31%的煤炭、30%的钢材。
特别是能源消耗高,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至2000年一直是在1以下,而2001—2004年达1.29,其中2004年为1.6。
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GDP总量比2000再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资源环境将不堪重负。
“十一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要求降低20%,去年要降低4%,而前三季度却提高0.8%。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需要。
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了一种速度型效益,即只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水平,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
速度型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工人加班加点,特别是产品价格上涨,而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组合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实际生产率和增长质量并没有上升。
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方和企业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
同时,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导致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问题
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问题作者:宁丹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21期摘要:随着当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问题日渐严重,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模式也是迫在眉睫,经济发展方式能否转变,关系到我国经济是否能够达到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因此,本文将就关于转变经济发展发生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所帮助。
关键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个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为了能够实现未来经济目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而无法快速发展的状况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我国全民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因此,我国必须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作出重大调整和改革,重视关于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为什么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目前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但为什么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就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以改善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加强国家建设,追赶国外发达国家的脚步,国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人们积极创业。
但是,在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发展发展一直处于错误的发展模式。
直到1978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困境,更在之后二三十年的时间内发展迅猛,是我国成为经济大国。
不过,虽然那时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明显增强,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那时的经济体系仍然是不完善的,所有的经济发展都是依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进行累积,以数量使得经济快速发展,而且,由于那个时候的经济发展资源是由国家政府统一调配,经济发展方向也由国家制定,以至于在经济发展上存在着极大的限制,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全球化经济模式,我国必须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需要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向、意义以及重要性深入人心,把以经济增长为中心转变到以发展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稳定、持续、全面、协调地发展。
2019届政治江苏专版讲义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10课 含答案
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016·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4、2015、2016、2017·简析,2013·探究)。
考点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新要求(1)目标:至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这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到2020年,要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3)新要求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③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点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都能公平可及地获得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其核心是促进机会均等,重点是保障人民群众得到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
典例1(2017·全国Ⅰ)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GDP的理解。
依据材料对GDP的定义,A属于个人消费,B属于交换,均不属于生产或劳务,不选;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不能计入中国的GDP,C不选;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应当计入我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格总和,答案为D.跟踪训练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形势与政策——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经济发展方针,是指由政党和国家规定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指导经济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
它是经济路线的贯彻落实,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指导策略、指导原则和指导方针.有时战略和方针也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称其为战略方针。
方针与路线、政策相联结,战略和策略相对应。
(一)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1、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对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拓展以及对于国际环境认识的新提升。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
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放缓、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趋势。
为了应对这一新形势,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1. 适应新常态:当前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疲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而企业转型升级是应对新常态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2. 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点,对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调整产业结构: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传统产业比重过大,高技术产业比重过小。
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
4. 增加就业机会:企业转型升级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移,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特别是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 政策引导:政府应该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提供贷款贴息、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激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2. 加强创新能力: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创新能力。
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
3. 推动产业升级:要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可以通过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技术,培育新的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
4. 加强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资源。
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5. 加强国际合作:企业转型升级需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这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十二五”乃至以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这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问题。
那么当前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呢?这里我谈一谈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体会,不对之处请大家指正。
主要讲三个问题: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与途径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家都知道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2007年10月(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大。
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后。
2008年遭遇到了全球性金融危机,09年我们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在应对金融危机刚刚取得成效,09年底中央招开经济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认识,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这就是“综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也正是根据刻不容缓的这个认识、这个判断。
2010年2月3日至7日,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深入研究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归集起来、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个专题讨论班上的讲话当中,胡锦涛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认识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几点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并且报告从五个方面详细而全面地阐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方式。
这就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积极贯彻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指出了方法。
本人通过对报告特别是对报告第四大部分的学习,有以下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加快转变的关键在“加快”2010年2月3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同志就深刻阐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
他强调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突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明确地指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
为何要在“加快”上下功夫?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国内外矛盾的需要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突显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在“后危机时代”,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离不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中国来说十分必要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才能在新形势下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决定性基础,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时政背景材料】
关注点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制
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
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②政府的性质、宗旨、职能及工作原则所决定的。 ③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
国力的较量。
(4)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怎样促进经济 发展方式的转变? 答案:①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我国政府 的重要职能。政府应调整发展思路,切实落实科学发展 观,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体制和政策保障;应充分
持适度消费、绿色消费。 3、企业的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企业要制定正确
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
手段,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重视树立品牌和良好的信誉 形象,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财政和税收的重大作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充
分发挥的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和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
【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一、《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需求对生产调整 与升级、对产业的发展与成长,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要立足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实现
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 拉动转变。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的重要作用也要求消费者坚
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要求既要我 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
浅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浅谈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王 永 强 ( 郑煤集 团崔庙煤矿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党 的十八大 报告提 出要全 面深 化经 济 体制改革 ,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 日,由中央编 办、发展改革委等 3 5个部 门组成的经济体 制改革联席会议制 , 已由国务院批复同意成 立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一系列政策和 信号表明 :新一届政府以 “ 简政放权”为转 变政府职能的突破 口,明确 了深化经济体制 改革 的战略重点与主攻方 向。 笔者认为 ,新 形势下 , 对于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提升的重 要 时期 的中国来说 , 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进 行全 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逐步消除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 加速释放改革 红利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围绕推动经济转 型深化改革 ,以经济结 构 战略性调整为主攻方 向, 促进需求结构调 整 和产业结构升级 。 当前全球面临着经济 、能源 、粮食 、 气 候变化等多种危机 的影响 , 各个国家纷纷将 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作为突破 口, 出台一系列 新政 ,努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 。从我们国 家来看 , 要切实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 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 要 内容 , 切实解决我 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 矛 盾和问题 , 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 益作 为 当前和今 后一段 时间我 国经 济体制 改革 的 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 加快推进需求结构调整 , 健全扩大内需 的长效机制 , 实现 由外需导 向、生产型结 构 向内需导向 、 消费型结构转变 。必须深化 收 入 分配制 度改革 ,多渠道增 加低 收入者 收 人, 提高中等收入者 比重 , 有效调节过高收 入 ,坚决打击 、取缔非法收人 。规范灰色收 入, 不断减少政府 和企业在 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份额 , 让居民特别是 中低收入者收入增 长 既快于政府和企业所得增长 , 又快于高收人 群 体 的收入增长 ,扭转 收入 差距 拉大 的趋 势 ,这样 ,消费增长才有坚实基础 。同时要 继续缩小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 推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 入差距趋向合理 。只有这样 ,消费增长才有 坚实的基础。此外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和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 ,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 继 。我国应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促 进外贸发展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 的转 型。 推动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为主的低端 , 向研 发、 设计 、核心器件制造以及物流等中高端 方 向升级 , 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上 的地位 ,逐 步实现从劳动密集型 向技术密集 型、从资源 密集型向资源节约型 的转变。最终实现在需 求结构上 ,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 、 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 把产 业结构 调整作 为经 济结构 战略性 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 增强农业 自 主创新能力 。 加快促进传统产业 转型升级 ,增加科技含量 、提升研发设计、 重视品牌建设 、改善市场 营销 ,实现 “ 高端 化 、品牌化 、精细化、清洁化”发展 。大力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 重点培育和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王一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内涵上既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求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命题,其重大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分工形态发生新的变化;新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多。
这些变化,推动国际社会调整和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各国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变化和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加快以现代发展方式替代传统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和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但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成本很高、代价很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降低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都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需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和目标,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和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从以速度为主要特征的扩张式发展方式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转变过程。
它的核心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能够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资源利用的合理化,还能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竞争力。
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其次,加强绿色发展,推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传统的发展方式通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而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此外,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只有拥有具备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劳动力,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其次,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为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此外,还需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作为衡量尺度,而发展较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
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
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日益面临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7.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国民经济发展既要速度“快”,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对“好”字不断充实内容,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2006年我国GDP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四位,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
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发展速度问题仍然十分重要;但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是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础上的速度,是增长的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速度,是重大关系比较协调、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速度。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根本性转变,但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十七大报告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强调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
1.为什么强调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依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进入新世纪,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3)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资源、能源、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4)经济发展与与社会公平不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5)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水平低,以数量取胜,只有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2.怎样又好又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五大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1)调结构、上水平,以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
(2)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
(4)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5)改革开放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在改革中转变,又在转变中改革。
3.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正确处理哪些关系?(1)正确处理发展经济和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2)正确处理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立足拉动内需的方针,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
(3)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方针,调结构、上水平,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相协调。
4.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了哪些要求?为什么说他们是完全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坚持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方针,是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量和效益,更加协调,更加环保,更加突出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3)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 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4)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 载能力,为扩大消费市场拓展新的空间。
2、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 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 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 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 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 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3.“十五”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理念是 “科学
发展观”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额、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居世 界的位次进一步上升。
●资源消耗过多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的问题; 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出现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三、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2、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4、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中心环节 5、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 6、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形成强大合力 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低碳经济
1、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
科学发展观 发展方式转变
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概述
1.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法的演进过程
1.1-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法的由来 20世纪60年代后期前苏联专家在对比本国经济增长 与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后提出
苏联
美国
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转变
粗放型
集约型
1.1-2“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的发展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变革。
目前,我国发展经济的主要课题是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稳步增长,提高质量和效益。
本文从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模式、逐渐市场化模式和开放式模式。
虽然这些经济模式都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经济增长虽然速度较快,但存在产能过剩、低效益等问题。
逐渐市场化模式下,经济增长和企业效益有所提高,但也出现了市场失控、资产泡沫等问题。
开放式模式则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不协调等问题。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实现经济的长足发展。
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比如:增加新动能,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同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
采取绿色发展模式,坚持低碳发展,可以减少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主要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改革方向,加强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率,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要领域的关键技术。
3.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增长点:重点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扩大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型企业等新兴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培育“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悬赏分:40|解决时间:2010-5-2 02:53 |提问者:匿名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佳答案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资源和环境代价。
这种情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只有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要坚持以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切入点,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我区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的“三高两低”问题比较突出,2005年单位GDP能耗全国最高。
因此,我区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的过程中,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处理好产业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与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追求当前利益与谋划长远发展的关系,决不能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努力实现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科学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由就工业抓工业向跳出工业发展工业转变。
从更广视野、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把工业化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来抓,准确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农业之间的共生关系,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努力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三化”的良性互动。
在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注重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
就世界历史来说,在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
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这是一种客观规律。
所以,在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念。
近代欧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推进、货币向资本的转化,追求经济增长的观念日益凸显。
这一时期,西方学术界和公众认同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发展离不开人对自然的统治和奴役。
有工业主义精神之父之称的圣西门曾明确指出,工业革命的本质在于“把人力作用于物”。
由此,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经济指标的量度,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机器转动次数的多少,烟囱冒烟有多长,产品的利润有多高。
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富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
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
显然,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长远看来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需要引起检讨和反思。
我国经济发展也如世界工业化国家一样,经历了一个对经济发展规律从自然遵循到自觉遵循的长期过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思想、路线、国策、方针指导下,蕴藏在人民群众和产业结构中的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在百废待兴,几乎走上崩溃边缘,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的基础上,刚刚复苏的中国经济,必然强调快发展大发展,必然强调国民生产总值。
正是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伴行,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突飞猛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发展状况也有了很大改观,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社会公平得到有效保障和体现。
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但是,与此同时,还存在着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国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点具有明显的先天脆弱性;人口数量压力巨大,活动频繁,规模庞大;资源和生存空间相对紧张;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草地资源和重要的矿产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一半。
此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继续,并逐渐向农村蔓延。
尤其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一些企业或单位片面追求GDP数量的增长,只注重经济效益,极力推行掠夺性消耗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从总体上看,以往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加之我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产业结构层次都比较低,经济体制不合理,导致地区间低水平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经济增长投入大、消耗高、效益差,对环境污染加剧。
据统计,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8倍,美国的4.3倍,日本的11.3倍,工业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5%.因此,这样的快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越大,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这些情况表明,传统的以消耗能源和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能再仅仅靠GDP数量的增长,而应当纳入到社会这一大系统中去统筹兼顾,要有更为全面、更为辩证的要求,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反映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标志着我们党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走向深化、理智和清醒。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认识到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特别是强调了从粗放式经济向集约式经济的转变,为此,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要求。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的世纪经济运行特点的认识的深化,十七大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
这是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新发展,新跨越。
现代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增长指的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强调的是更多的产出,是量的增加。
经济发展不仅仅包括更多的产出和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的改善等等。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方法、路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见物不见人的陈旧理念转变到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切实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新的发展理念上来。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谈不上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标,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
对我国来说,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要积极地扩大经济总量,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如就业问题、贫困问题、城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等等都难以解决;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难以充分体现。
但同时,另一方面,我们所要实现的增长速度是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讲求效益前提下的增长速度,是扎实的没有水分的速度,是有过硬的发展后劲的速度。
就是说,我们要实现的是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我们要走的是一条既有较高发展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
从转变发展方式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精神总体是一致的,都要求从粗放型经济发展向集约型经济发展转化。
但是,具体来说二者还是有递进性、发展性的区别的。
首先,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是简单的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
发展是积极的推动,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而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
所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较之经济增长方式的表述,正向作用更清晰更准确。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较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更高、范围更广,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更注重经济发展的安全度与和谐度。
最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更全面更直接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体现了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为此,我们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质上就是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合理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的发展。